如何写五年级数学小论文(汇总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如何写五年级数学小论文(汇总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如何写五年级数学小论文【第一篇】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情况与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严重不符。近年来,随着初中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间对知识接受速度、基础差异、接受能力等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同时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自己可以直接掌握的知识,却要和其他学生一样去耗费很多的精力配合教师的教学,逐渐的便会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越来越低,而基础偏差和学习能力弱学生,在学习中会由于其他学生可以学会,而自己始终不会,而对数学学科失去学习积极性。因此,初中数学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差异实行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差异分成两组水平相近的群体,这两组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入不同班级进行显性分层教学,在同一班级内部还要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提升。这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分层教学正视了学生间的差异性,避免了教学中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数学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得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分层教学方式的实施,使因此施教更有针对性,在教学中也收获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初中数学分层教学避免了时间的浪费。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可以为学生将来形成有效知识层面而节省出时间,并便于学生在文化基础层次构造之上构建未来各专业的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分层教学法的运用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下面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在应用策略展开分析:
1.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法应用的基础。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可以通过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通过学习所要达到了水平。在初中数学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表现出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总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将学生们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小组。将数学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分为第一组;将中等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为第二组;将数学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分为第三组。通常来讲班级大部分学生都属于第二组,通过分组使班级第三组的学生向第二组去努力,第二组的学生努力进入到第一组。动态在分组逐渐的会使班级中第三组的学生消失,提升班级整体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实现教学过程层次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会对数学有不同的要求。第一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非常的主动,教师方面只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便可,通过课堂引导,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第二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教师适当的点拨,这一层次学生虽然思维运行速度快,但有时会因为思维障碍而无法解决数学问题。第三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加提问,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三组学生对教师具有很大的依赖性,教师要注重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引导学生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数学成绩,努力向第一组过渡。如在学习“正数与负数”内容时,学生们在理解正数时非常容易,在让学生们认识负数时,第一组学生可以自学,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大家共同解决;第二组学生教师要为其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加深学生对负数概念和运算方式的理解。第三组学生教师要在授课基础上,为其安排练习题,加深学生对课上学习内容的理解。学习过程的不同也会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3.数学作业层次化。
数学作业层次化,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由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同,所以学生完成作业的水平和数学作业要求也是不同的。第一组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布置较高标准要求的作业,使学生在完成基础习题的基础上,学会总结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同时要引导第一组学生将完成的习题进行整理,并归纳总结习题类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鼓励学生通过习题的练习加以思考,为学生布置思考和总结的数学题,使第二组学生能够顺利的过渡到第一组中。第三组学生教师要重视对其基础知识的训练,通过基础题目巩固学生的所掌握的知识。数学作业层次化会使学生在作业中有更多的收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层次化练习更使学生在作业中找到了成就感,更乐于去完成数学作业,并配合教师完成数学工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为学生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经验的差异化在不断扩大,而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是必然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满足新课改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间的这种差异性,并努力将这种差异性缩小,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初中数学教师要多关注分层教学的实施情况,也可以适当参考文中提出的意见,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何写五年级数学小论文【第二篇】
摘要:通过本课的教学,用很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游戏,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有趣的数学现象。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游戏亲手尝试动手操作培养能力提高能力。
1.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有趣的数学现象。
2.通过课内合作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片段案例分析。
(一)猜想从问题设置开始。
师: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大家有兴趣吗?
生:有!
师:老师现在这有两枚骰子(教师出示两枚骰子),现在我同时掷在桌子上,大家猜测一下它们的和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不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说出理由。
生1:它们的和应该在2-12之间。(教师板书:2-12中的任意一个)。
生2:它们的和肯定不会超过12,12是最大了。
生3:它们的和大于2或等于2。
因为1个骰子最小是1,2个骰子的和最小是2。学生动手操作结果显示:掷两枚骰子的和在2-12之间的任意一个数。(板书: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2)教学心得: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生:好!
师:你们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呢?
生1:老师选了5,6,7,8,9是五种可能;5,6,7,8,9以外的数2,3,4,10,11,12是六种可能,应该是我们赢的可能性大。
生2:这要看运气,谁赢的可能性大!
师:还是让我们看实验的结果来说话吧!(学生动手投骰子,边投边记录)。
教学心得:学生对猜想和动手操作活动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从发现问题中,进一步猜想与探究。
师:通过你们几次的尝试,操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通过操作看记录结果,显示老师赢的次数多。
生:……。
师:小实验的结果老师赢的次数多,不是老师幸运,是其中隐藏着小小的秘密,下面,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这个秘密。
师:我们知道每粒骰子有6个面,分别是1、2、3、4、5、6。在一个面上,1-6出现的可能性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两枚骰子出现2-12这11个数的可能性是不是一样呢?我们下面去研究一下。
教学心得: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深入探究。
(三)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验证开始的猜想。
学生每4个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其他3个同学轮流抛骰子。
生:(活动开始)抛骰子。
通过小组动手操作———研讨———总结,根据师生的共同活动,记录结果发现11个数出现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
师生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
板书(每次的结果分析):
2=1+1。
3=1+2=2+1。
4=1+3=2+2=3+1。
5=1+4=2+3=3+2=4+1。
6=1+5=2+4=3+3=4+2=5+1。
7=1+6=2+5=3+4=4+3=5+2=6+1。
8=2+6=3+5=4+4=5+3=6+2。
9=3+6=4+5=5+4=6+3。
10=4+6=5+5=6+4。
11=5+6=6+5。
12=6+6。
从直观的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掷出的和是5、6、7、8、9的次数相对较多,而和是2、3、4、10、11、12的次数较少。
师:从上面的分析中,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再动手操作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一会跟大家说说其中的道理。
生:老师选的5,6,7,8,9这五种可能的机会明显多。
师:这就是老师赢的机会多的原因。
教学心得:通过简便、直观的方式呈现出现的结果,会更直接感受实验的结果。使动手操作从表面现象延伸到深层次的内涵。
(四)小结。
师:今天这个活动虽然很简单,同学们做起这个活动也很方便,但是,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是不是感觉到做任何活动,只要善于动脑,善于探究,就会有很大的收获?请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生1:简单的实验,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大道理。
生2: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做游戏,不能只看表面,应该善于动脑子,多思考。
生3:再简单的动手操作,其中往往会让我们变得很聪明。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学数学会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动手操作会揭开许多小秘密;以后还要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动手动脑,会越来越聪明。老师希望你们越来越聪明!
教学心得:通过这样一个“可能性的大小”的实验游戏揭开了这个隐秘的秘密,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三、课后反思。
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来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了“组合”的知识内容,来进行可能性大小的探讨,解决“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很简单,但是环环相扣,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的研究。
第一个环节:设置问题质疑———猜想的开始。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用很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游戏,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个环节:从实验中发现问题———猜想的深入。
实验结果与事先估计不一样时,引起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亲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当学生通过统计有限次数的实验结果,看到掷出的和是5、6、7、8、9的次数相对较多,而和是2、3、4、10、11、12的次数较少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数的分解的形式来分析其中的奥秘,找出其中内含的秘密。
第三个环节:从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验证猜想的结果。
只有猜想没有行动———是空想。猜想后的探究活动会验证猜想的结果。过程很简单,但是猜想———实验———探究的过程就是我们从发现问题到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动手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解决问题的活动方案,最终圆满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思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小议[j].新课程:教师.2008(8).。
如何写五年级数学小论文【第三篇】
一、看题列算式。
(1)64班比62班多种了多少棵?
(2)64班和62班一共种了多少棵?
2、小华画了46个汽球,小红画的比小华多6个,小明画的比小红少10个。
(1)小红画了多少个汽球?
(2)小明画了多少个汽球?
(3)他们一共画了多少个汽球?
(4)小华比小明多画了多少个汽球?
3、蝴蝶有36只,蜜蜂有41只,蝴蝶比蜜蜂少多少只?
二、填空。
1、一个一个的数,56的后面第二个数是(),前面第一个数是()。
2、一个数十位是6,个位是上8,这个数读作(),写作()。
4、写出比51小,比40大的数()。
大,比88小的数有(),比40大,比96小的数有()。
6、元=()角,角=()分,84分=()角。
7、一个一个的数,96后面的三个数是()()()。
8、与89相邻的两个数是()()。
9、写出比62大,比71小的数()。
10、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一个小时=()分钟,一分钟=()秒钟,那二个小时=()分钟。
三、按问题列算式/填空。
1、小明有43个纸船,小花比小明少23个,小天比小花多3个。
(1)小花有多少个纸船?
(2)小天有多少个纸船?
(3)小明比小花多多少个纸船?
(4)小明比小天多多少个纸船。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出算式。
2、小华有59个汽球,小丽有63个汽球,小妹的汽球比小华多,但比小丽少,小妹最多有可能是()个,最少有可能是(),也有可能是()。
如何写五年级数学小论文【第四篇】
1、的10倍是();的一半是()。
2、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3、这个数的位和最低位上的两个“6”表示的数相差()。
4、张伟5分钟加工4个零件,平均每加工一个零件要()分钟,平均每分钟加工()个零件。
5、4小时15分=()小时6千米30米=()千米480厘米=()米。
吨=()千克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3600平方米=()公顷。
6、在循环小数中,移动前一个表示循环的圆点,使新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地小,新的循环小数是()。
7、一只盒子可以装a个皮球,b盒子可以装一箱,一辆汽车装上了c箱皮球,那么。
(1)ab表示()。
(2)3b表示()。
(3)bc表示()。
(4)abc表示()。
二、判断。
1、两个三位数的和一定是六位数。………………………………()。
2、无限小数比有限小数大。………………………………………()。
3、除以的商是4,余数是1。…………………………()。
4、在被除数不为0的除法中,除数小于1,除得的商反而大于被除数。()。
5、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和计算整数加减法一样,要把末位数对齐后再加减。()。
1、粮店运来两车面粉,每车装80袋,每袋25千克。这个粮店运来多少千克面粉?(用两种方法解答)。
7、张庄小学的同学们修理桌椅花了元,比装订图书多花了元。装订图书花了多少元?(用方程解)。
如何写五年级数学小论文【第五篇】
一、填空题。
1、掷一枚骰子(骰子的数字分别是1、2、3、4、5、6),单数朝上的可能性是()。
2、某商家开展抽奖活动,10张奖卷有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小明第一个去抽,他得到一等奖的可能性是(),如果第一次他抽中二等奖,那他再次抽中二等奖的可能性是()。
3、在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上数字,使得正方体掷出后,“5”朝上的可能性为1/2。正方体有()面要写上“5”。
4、从一副扑克牌(四种花色、去掉大小王)中,抽到5的可能性是(),抽到红心5的可能性是(),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
5、从1-9共9个数字中任取一个数字,则取出的数字为偶数的可能性为()。
。
。
/9。
/9。
6、某人射击一次,击中0-10环的结果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击中8环的可能性是()。
/12。
/11。
/10。
/9。
7、从写有1-6的6张卡片中任抽一张,抽到是2的可能性是()。
/2。
/4。
/5。
/6。
二、下面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为1,哪些发生的可能性为0。
(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2)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3)太阳从西边升起。()。
(4)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如何写五年级数学小论文【第六篇】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谓心到:是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会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是要善于观察,勤看。既要观察老师表情和手势,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的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
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耳到:要求学生学会听,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内容要分明。手到:一是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师讲课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中心实质,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下重点、难点;思路有时也可以记下。教师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显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人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2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首先,我觉得应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习惯,提高课堂效率,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从繁冗的、甚至是重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感觉到做学习的主人的快乐。繁多的作业实质上体现出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欠优化;重复的作业又易滋生学生厌烦的心理,从而产生抄袭的行为,应付了事。传统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以讲为主,每堂课都是假定学生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教师要不厌其细地系统讲授,唯恐哪个知识点讲不透,学生不明白。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就练习巩固,如果没有时间就留到课后练习。
我觉得,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都是40分钟或45分钟,为什么有的教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少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老师每天都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所以,数学课上我们同样可以激情飞扬,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障碍点,我通常以典型例题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点拨,又及时向学生推出变式题型,这对学生突破难点大有帮助。
其次,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乐意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中,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
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这时候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学习数学方法。
学会“索取”,提高学习主动性。
从教师的角度,总希望千方百计把自己会的东西教给学生。有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接受这些东西;有的学生不论好坏全收;有的会挑挑拣拣,好的留下,重要的收好等等。但是。一般地,教师最喜欢会主动“索取”的学生。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渔”有两个方面,一是方法,“好的学习习惯”是方法;另一个是动力,“好奇”“兴趣”“上进心”“对数学价值的认识”,这些都是动力。二者是不可分的,“信心”就体现了二者的联系,学好数学,需要花些力气,碰到难处,要坚持一下,我们的一些硕士或博士学生做论文时,常常碰到一些“坎”,除了我们一起分析讨论之外,我们总会要求“再坚持一下”。这个过程不仅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也会“逼迫”他们总结出“方法”。很多出色的教师在这方面是很有办法的。
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复习考试。
在复习考试这段时间内,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以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钻难题。考试时要先求稳,再攻难。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自己回忆,不要一遇困难立即翻书。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不完全赞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4营造课堂氛围。
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如求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y=5或3x-2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堂中让学生探索新知。
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看书探索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及知识的发展过程等,其次小组交流,展示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一个认识过程,最后由教师引导、点拨、拓展思维。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体会到一些成功的愉快,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如何写五年级数学小论文【第七篇】
北京到天津137km;天津到济南360km;济南到青岛393km.
6、阳光小学有师生960名,6月份共用60吨。(1)学校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吨?
(2)照这样计算,1吨水可供多少人用一天?用一个月呢?
(2)650道题明明几天就能做完?
11、一只山雀5天大约能吃800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计算。)。
12、一辆长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3、张爷爷买3只小羊用了75元,他还想再买5只这样的小羊,需要准备多少钱?
16、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剩6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
1、我买了两套书,两套书的本数相同,共花了22元。科学家每本元,发明家每本3元,每套书有多少本?(列方程解)。
2、这座大楼高米,一楼准备开商店,层高4米,上面9层是住宅,住宅每层高多少米?(列方程解)。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76平方米,底是22米,这个三角形的高是多少?
6、一条公路长360米,甲、乙两支修路队分别从两端往中间修路,甲队的修路速度是乙队的倍,4天后这条公路修完,甲、乙两队每天修路多少米?(列方程解)。
7、把5个完全一样的球放在袋子里,每个球分别写上1,2,3,4,5,从袋子中任意摸到一个球,然后放回。规定:如摸到的球号码大于或等于3,小红胜;否则小明胜。
(1)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
(2)要使游戏公平,应怎样的规则才公平?
8、两枚硬币朝上的面相同,小英胜,否则小明胜。这个规则公不公平?为什么?
9、三名生在跳绳时用“手心、手背”决定谁先跳,公平吗?为什么?
(1)平均数是多少?
(2)中位数是多少?
(3)你认为用平均数表示这次比赛的成绩好还是用中位数好呢?
如何写五年级数学小论文【第八篇】
摘要:通过本课的教学,用很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游戏,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有趣的数学现象。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游戏亲手尝试动手操作培养能力提高能力。
1.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有趣的数学现象。
2.通过课内合作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片段案例分析。
(一)猜想从问题设置开始。
师: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大家有兴趣吗?
生:有!
师:老师现在这有两枚骰子(教师出示两枚骰子),现在我同时掷在桌子上,大家猜测一下它们的和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不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说出理由。
生1:它们的和应该在2-12之间。(教师板书:2-12中的任意一个)。
生2:它们的和肯定不会超过12,12是最大了。
生3:它们的和大于2或等于2。
因为1个骰子最小是1,2个骰子的和最小是2。学生动手操作结果显示:掷两枚骰子的和在2-12之间的任意一个数。(板书: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2)教学心得: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生:好!
师:你们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呢?
生1:老师选了5,6,7,8,9是五种可能;5,6,7,8,9以外的数2,3,4,10,11,12是六种可能,应该是我们赢的可能性大。
生2:这要看运气,谁赢的可能性大!
师:还是让我们看实验的结果来说话吧!(学生动手投骰子,边投边记录)。
教学心得:学生对猜想和动手操作活动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从发现问题中,进一步猜想与探究。
师:通过你们几次的尝试,操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通过操作看记录结果,显示老师赢的次数多。
生:……。
师:小实验的结果老师赢的次数多,不是老师幸运,是其中隐藏着小小的秘密,下面,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这个秘密。
师:我们知道每粒骰子有6个面,分别是1、2、3、4、5、6。在一个面上,1-6出现的可能性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两枚骰子出现2-12这11个数的可能性是不是一样呢?我们下面去研究一下。
教学心得: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深入探究。
(三)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验证开始的猜想。
学生每4个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其他3个同学轮流抛骰子。
生:(活动开始)抛骰子。
通过小组动手操作———研讨———总结,根据师生的共同活动,记录结果发现11个数出现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
师生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
板书(每次的结果分析):
2=1+1。
3=1+2=2+1。
4=1+3=2+2=3+1。
5=1+4=2+3=3+2=4+1。
6=1+5=2+4=3+3=4+2=5+1。
7=1+6=2+5=3+4=4+3=5+2=6+1。
8=2+6=3+5=4+4=5+3=6+2。
9=3+6=4+5=5+4=6+3。
10=4+6=5+5=6+4。
11=5+6=6+5。
12=6+6。
从直观的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掷出的和是5、6、7、8、9的次数相对较多,而和是2、3、4、10、11、12的次数较少。
师:从上面的分析中,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再动手操作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一会跟大家说说其中的道理。
生:老师选的5,6,7,8,9这五种可能的机会明显多。
师:这就是老师赢的机会多的原因。
教学心得:通过简便、直观的方式呈现出现的结果,会更直接感受实验的结果。使动手操作从表面现象延伸到深层次的内涵。
(四)小结。
师:今天这个活动虽然很简单,同学们做起这个活动也很方便,但是,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是不是感觉到做任何活动,只要善于动脑,善于探究,就会有很大的收获?请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生1:简单的实验,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大道理。
生2: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做游戏,不能只看表面,应该善于动脑子,多思考。
生3:再简单的动手操作,其中往往会让我们变得很聪明。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学数学会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动手操作会揭开许多小秘密;以后还要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动手动脑,会越来越聪明。老师希望你们越来越聪明!
教学心得:通过这样一个“可能性的大小”的实验游戏揭开了这个隐秘的秘密,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三、课后反思。
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来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了“组合”的知识内容,来进行可能性大小的探讨,解决“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很简单,但是环环相扣,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的研究。
第一个环节:设置问题质疑———猜想的开始。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用很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游戏,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个环节:从实验中发现问题———猜想的深入。
实验结果与事先估计不一样时,引起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亲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当学生通过统计有限次数的实验结果,看到掷出的和是5、6、7、8、9的次数相对较多,而和是2、3、4、10、11、12的次数较少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数的分解的形式来分析其中的奥秘,找出其中内含的秘密。
第三个环节:从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验证猜想的结果。
只有猜想没有行动———是空想。猜想后的探究活动会验证猜想的结果。过程很简单,但是猜想———实验———探究的过程就是我们从发现问题到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动手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解决问题的活动方案,最终圆满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思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小议[j].新课程:教师.(8).。
[2]葛军.让学生徜徉在自主学习的数学世界[j].小学教学参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