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形势与政策论文范例【参考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1000字]形势与政策论文范例【参考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第一篇】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新时期当前的经济形势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都比较稳定。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内需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度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经济发展实现了量的扩展与质的提升。但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消费需求的扩张力不够强劲,投资的接续能力不足,出口面临的国际环境偏紧,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消化过剩的产能,节能减排的压力还比较大;地方政府债务和国际金融风暴有待化解和防范。从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看,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对此,为稳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纵观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导致腐化增生,腐化是人类尚未攻克的顽疾,它的出现时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果。对此,我们现正在积极应对,__大以来,党中央对反腐化从战略上予以高度重视,实施了多项措施,包括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上打出“组合拳”,扎实推进反腐化行动,反腐化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再次是反腐化不留死角,法律面前不分国企、外企、和私企,反腐子弹不长眼,不管你是教授、官员、医生还是高人,击中谁就是谁,打‘老虎‘’苍蝇’绝不手软。2019年反腐有一新亮点,就是纠正不正之风,将唯官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列为“靶心”动员全党对作风上的弊垢扫除,全面改革以清除腐化土壤。同时加强监督力度,监察机构履职能力大幅提升。

国内大学毕业生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外部原因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大环境,高等教育体制、培养模式和学生就业观念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相匹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困难,还有一些大学生虽然落实了工作,但就业状况不好,进退维谷。这一批不得志的大学生构成了“蚁族”等“族化”群体,**“族化”应从几方面入手,政府上,健全相关政策措施,加大相关领域的改革力度;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环境;教育主体上,结合社会需求全方位培养大学生;大学生自身层面上,正确定位,做好自身发展。

我国还面临着产能过剩的现状,产能过剩呈现着全面化特征,传统产业和部分。战略新兴产业均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部分产业出现绝对和长期产能过剩。近几年,集中投资造成了产能增长过快,而且新产能还在不断地释放和形成。原因是由于自由竞争,政府行政力量推动产业发展,经济波动性大,政策有效性不高,政府服务信息不足,国际金融危机使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此,我们应该创造有效的需求,消化一批产能,还有就是增强企业跨国的经营能力,向境外有序转移一批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等市场准入标准,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而最根本的还是要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

当今形势下的中国面临着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只有不断加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以事业的发展,,不断开阔周边外交工作新局面,积极应对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才能更好的建设好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第二篇】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久也将步入社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一份子,祖国“十三五”的实现离不开我们,所以,我们更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有正义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积极向上,学好专业知识,关心国家大事,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提升自我能力。

所以在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浅显的认识。虽然只是短暂的几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我平时很少看新闻,很少关注国家政策、社会形势,因此对社会形势政策基本不了解。而《形势政策》这门课,正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帮我们了解和分析形势与政策。

我们上课的形式是老师讲解配合ppt演示。虽然每周只有一堂课,但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同学们得兴趣也很大。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随着世界的不断变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形势与政策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着。而这些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是必须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发展。大发展决定小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应该是必须去关注的。我们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周围的各种变化都会影响着我们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这是一个社会的制度和约束的体现,这是对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与发展方向的一个约束和限制,所以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运用政策帮助我们发展,懂得变通,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创新。同时,我们应顺应形势和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去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

作为一名在校学习的学生,我觉得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的认知出现一些比较鲜明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要性的认知存在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愿意”,个别学生认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这些是硬本领,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则是软任务,不一定要学;二是“不重视”,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课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根本没有功夫再来学习形式与政策教育课;三是“不必要”,不少学生认为要了解形势与政策,看报纸、上网、听收音机就行,不必非要来上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程价值的认知出现了反差或者矛盾,这种消极的认知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个特点: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学生自我评价消极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要求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主动思考,而事实上当老师提出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反应,上课没有积极性。在周围的同学中,我觉得大多数同学对课程感到满意,但是只有部分同学能够认真听课,经过课堂教学,只有小部分同学对形势与政策有了兴趣和收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课堂教学目前还存在各种问题,部分同学感到未能从课程学习中直接受益,课程讲授也未能真正满足大多数同学希望能从课程中增强政治敏感性、了解形势与政策以及党和国家路线方针的意愿。

以上是我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内容的体会,和我对这门课的认识,以及根据周围同学对这门课的认识提出的几点建议。总之,我觉得学习这门课是必要的,要使这门课真正发挥其作用,不仅要从学生自身方面加以认真对待,而且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方面也应得到完善。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第三篇】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第四篇】

摘 要对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应用行动学习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探索行动学习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行动学习法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形势与政策课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各种挑战。为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在课堂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如何讲授好形势与政策课程,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一、形势与政策教学有待改进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国内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并且时时刻刻都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大学生很容易片面关注国内一些负面事件,甚至形成崇洋媚外、否定国家政策路线的错误观念。而另一个方面,生活在物质条件良好的历史时期的大学生只看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缺乏对我国现状的清醒认识和危机意识,抛弃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追求物质享受。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责任。首先,形势与政策课通过介绍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以及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帮助大学生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其次,形势与政策课承担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形势,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势与政策课程如何引导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复杂的现实世界里正确认识形势,从容面对国际国内局势风云变幻和社会思潮涌动,这是一个严肃和复杂的命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不但具有政策性强、思想性强、理论性强的特点,而且牵涉到许多学科,授课内容经常涉及全球范围内数个时间跨度内的重大事件,讲授难度很大,这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往往采用将若干专题分散于几个学期的方式开展,学时的紧缺很容易导致课堂变成有关政策文件的宣讲,纯粹的理论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不感兴趣,甚至会出现逆反情绪。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讲授法的局限性,教师习惯了课堂灌输,这严重打击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进而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二、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引入行动学习法的意义

行动学习法即在一个专门以学习为目标的背景环境中,以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作载体,学习者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任务、项目等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开发人力资源和发展组织的目的。

行动学习法区别于传统的讲授―聆听单向沟通模式,更能激发团队的创造力,为管理人员提高管理能力和获得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了更多可能。目前,行动学习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行动学习法的主要目标不是获得知识,而是组织成员运用知识去分析和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行动学习法是以现实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基础,以小组成员的经验和相互支持为依托,以创造性思考为条件的学习方法。相比传统学习模式,行动学习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团队的创造力和提高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良好模式。为了说明行动学习法,该方法的提出者雷吉・雷文斯教授使用了一个简单的公式,即:L=P+Q。在这里,L代表Learning,即掌握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P代表Programmed,即系统化的流程;Q代表Questioning,即提问。

作为一种建立在团队互动基础上的,集计划、实施、总结、反思于一身的持续性学习方法,行动学习法的应用并不仅限于企业管理,其在教育领域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学生被动接受为手段,是一个知识单向传输的过程。而从行动学习的构成要素可以看出,其核心在于分享和创造性思维。行动学习是一种在小组讨论中实现多渠道知识获取的模式:一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从社会现实中学习;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从个人已有的知识中回顾;三是通过小组讨论,从小组其他成员的知识中学习;四是通过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行动学习将单向的灌输变成双向的、多向的交流,变成分享与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再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灌输者”,而是类似“推动者”的角色,主要作用是创造积极参与的活跃氛围,促进学生在团队中以更具效能的方式思考与对话。

由于具备种种优点,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中引入行动学习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将课堂转化为一个学习系统,达到教学目标。首先,通过行动学习法组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与学习相关的结果和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热情。其次,学生通过对某一事件或者政策展开讨论并得出的结论,说服力要远胜于教师单向灌输的结果(当然,前提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合格的“催化者”角色,正确控制讨论的走向)。最后,小组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和目标框架内,对自己及其他成员的解决方案进行质疑和提炼,从而对问题的本质达到更深层次的认识,最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建设性思维能力。

三、行动学习法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实践

作为一种建立在团队互动基础上的学习方法,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运用行动学习法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首先,必须明确采用行动学习法的宗旨是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获得符合主流价值判断的知识,而不能为讨论而讨论。其次,教师这一教学主导者的身份由传统的灌输者变为催化者,要避免使用绝对化、权威性的表述,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提问,而不是给出答案。第三,行动学习法的学习单位是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并提出不同的观点,在建设性的讨论氛围中解决问题。最后,教学管理层应当支持此新型教学方法,在场地、师资、道具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并将其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避免流于形式。

具体而言,行动学习法的启动和运作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一是成立小组,可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为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人数在10人以内为宜,团队领导可由成员推举。二是提出问题,这一问题必须是根据当前的社会现实提出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三是分析问题,教师提供待解决问题后还要设定目标,即小组要解决何种现实问题、达到何种目的,并给出可供利用的条件。四是问题重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小组对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达成共识,并寻找困难、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一发现很有可能不同于起初的判断和认定。五是列举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小组成员针对分离出来的关键问题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并对所列举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得出最优方案。最后,由小组代表对该最优方案的选择进行总结。

以大学生就业为实例阐述行动学习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因此学生关注度相当高。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宏观的经济等方面原因,也有微观的学生本人综合素质原因。教师在大概讲授背景知识后,提出“大学生如何才能就业”这一复杂问题。

为了使问题在可控的环境中讨论,教师需要归纳总结出若干条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背景条件显然是复杂多样的:毕业生人数方面,2011年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其人数之多,就业形势之严峻可以说史无前例;经济方面,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产业结构方面,制造业占的比重还是很大,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总体上需要高素质劳动者的岗位偏少,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列举出上述条件后提出目标:大学生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实现就业。在讨论阶段,教师引导组员针对给出的目标和条件总结出关键问题,如各级政府出台了怎样的就业政策、学校的实习制度有何意义、学生本人应当如何提高综合素质等等。

下一步是列举解决方案:自主创业还是进入单位、企业,以及在校期间个人要如何做好准备。各个方案的支持者分别利用给出的条件,阐述理由。最后,由教师对得出的方案进行点评,并结合教材以及最近的就业要闻进行总结。

实践证明,行动学习法的引入可以活跃形势与政策课堂的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学评价及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一新颖的教学方法表示欢迎,认为经过讨论和自己的思考后更能理解国家的形势和相关政策了。

然而,行动学习法也有其局限性。一是由于讨论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要求班级有较好的学习气氛和分享氛围,如果组织不好,将会事倍功半。二是学生有时可能关注于得出结论和辩论的成败,而对学习过程不够重视。三是需要教师课前整理好专题的背景资料,并归纳出条件和关键问题,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协调和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形势与政策教育读本[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温海燕,潘杰义.行动学习法简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05)

48 2395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