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导游词精编热选精彩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四川导游词精编热选精彩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四川导游词精编【第一篇】

中国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三国时代是其中很短却又很精彩的一段。历史学家认为,三国时代仅45年,是从曹魏取代汉朝到司马氏取代魏建立晋朝,即公元220—265年。一般人则认为应从汉末黄巾农民起义至三家归晋(公元184—280年),前后近百年。

三国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政权。这三个政权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武侯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诗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末,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三绝碑。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

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

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

这通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羞愤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的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了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蜀国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

关羽(?一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土”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在现代词汇中它又成了“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据说其隐藏在青藏高原雪山深处的某个隐秘地方,整个王国被双层雪山环抱,有8个成莲花瓣状的区域,中央耸立的内环雪山,被称为卡拉巴王官,宫内住着香巴拉王国的国王。那里有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矿及纯净的空气,是美、明朗、安然、闲逸、知足、宁静、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正因为拥有这些,“香格里拉”的传说,才像谜一样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信徒香客,也吸引着西方世界的探险家。

尽管没有人能说出香格里拉的具体地理位置,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坚信她的存在。从18世纪中叶以来,试图寻找这个失落了的天堂的探险就从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在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还是在印度的克什米尔高原,几乎所有有雪山的地方都能看到寻找者艰涩的足迹和被夕阳拉长的背影。进入20世纪,大量西方探险家、冒险者、背包旅游家也加入了寻找行列,他们对香格里拉所具有的不亚于藏传佛教徒的热情,迅速将寻找理想国的热潮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漫延至全球。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版的,它的出现显然对香格里拉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且使香格里拉这一词汇深深地植入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4做糊贼船蹬曲在寻找香格里拉的过程中,不断有人声称自己找到了真正的香格里拉,但同时也不断有人否定找到的香格里拉是真正的香格里拉。

进入20世纪末,.人们惊奇地发现中国云南迪庆的自然地貌、人文遗迹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圣境惊人的相似。香格里拉就在迪庆,消息顿时震惊世界,世界各地游客纷至咨来,竞相争睹香格里拉这一失落的天堂。在迪庆的发现使已经神性化的香格里拉再次回到现实的地平线。游客在用眼睛欣赏大自然赋予迪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同时,也在用心亲历香格里拉带给我们的精神慰藉。

这最后的香格里拉的稻城亚刁—生态旅游区位于四川省’恃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日瓦乡境内,距离成都930公里。地理上处于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的东侧。在考古学者的眼中,亚丁有着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全部地理人文景观:由三座呈品字鼎立的雪山组成贡嘎雪峰、雄险如削的东义峡谷、闪烁着七彩光韵的高山湖泊群、绿草如茵野花如织的高山草甸、庄严肃穆的喇嘛寺庙、恬静质朴的康藏风情,以及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和谐相处等都无不流露出那个隐逸在雪山之中的永恒、和谐、宁静的香格里拉神韵。“最后的香格里拉”神奇之旅寻找“香格里拉”是很多人的梦想,稻城亚丁“最后的香格里拉”神奇之旅具有两重魅力:丰富多样的山水景观所构成的良好自然生态体系和以康藏风情和藏传佛教文化为主的人文景观。但是由于亚丁海拔高、地势陡峻、气候寒冷再加上交通封闭,这片神奇的地方长期以来被冰封于雪峰之中,罕为人知。近年来,随着甘孜州的全面开放以及成雅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的贯通和川藏公路的改善,这里己逐渐成为背包旅行者的乐园。

到稻城亚丁有三种旅游线路可供选择:

第一种,从成都出发向西经雅安、康定、理塘然后向南经稻城到亚丁,全程930公里,约需6—7天。沿途碧峰峡风景区、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公园、海子山风景区同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第二种,仍然从成都出发,沿第——条路线游览完亚丁之后再退回稻城经乡城跨过金沙江进入云南境内,再经迪庆中甸、丽江、攀枝花、西昌返回成都,全程2500公里。沿途除第一条线路的全部景观外,还可以领略云南迪庆中甸另一个香格里拉的神奇美景。此外,丽江、攀枝花、西昌的如画风景同样让您流连忘返。

第三种,沿第二条路线在到达丽江之后继续南下,经大理至昆明,然后选择火车或飞机返回成都,全程3000公里。沿途除第一、第二条路线的景观外,又增加了云南大理、春城昆明两处看点。

其实对于游客来说,稻城与迪庆谁是真正的香格里拉并不重要,当我们双脚踏上这片神奇土地,聆听到阳光触摸雪峰的声音,与秋草一起感受随风而舞的欢畅,把自己融化在人与自然的谴绪之情时,香格里拉难道不正在您脚下吗?·小资料·稻城亚丁风景区,由仙乃日、央迈勇、夏纳多吉3座雪冷组成核心区。景区海拔2900米,北峰仙乃日(藏语观世音菩萨)海拔6032米,南峰央迈勇(藏语文殊菩萨),海拔5958米,东冷互纳多吉(藏语金刚菩萨)海拔5958米。三座雪峰各自拔地而起,呈三角鼎立,藏传佛教称为“日松贡布”,意为三座神山。除了它巍峨奇绝的自然风光,还有看神秘的宗教文化,美丽的喇嘛庙,以及风貌独特的藏乡村寨,集神山、湖泊、草句、寺庙、藏寨于一体,是一方安样静设的净土。

大家请看我们北面的这座山峰是牛头山,南面的那座是凤翅山,两山对峙,卧虎九岭群峰环绕,四面高山峻岭相对而立,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山间盆地,中间涪江奔腾而过,于天地间挤出了一线之地,为南来北往的行人提供了一条险峻的山间要道,也形成了刀削斧砍的险谷深涧,然而这里却正是西北入川的必经之道—阴平古道。三国时期蜀中贤相诸葛亮有感于汉武帝开凿阴平古道从此进袭蜀国的历史,于是在此驻守重兵把守扼涪江天险为关。说道这里我想大家一定都明白了,这里就是改写中国历史的名关之一—江油关。

在江油关西北有铁龙关,东南有杲阳关,在往北经过唐家河便是“高出云表的摩天岭”,在那里还有雄视川、甘两省的北雄关;从江油关顺涪江河谷南下,有双峰壁立的石门关,由此到江油古县城武都后便出了深山而进入到成都平原,而绵阳、成都也就无险可守了,因此江油关被喻为为是以诸关为屏障的关中之关。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存亡从谋种程度上说仅系于江油一关,诸葛孔明的过人之处也表现在他对江油关的重视上。在诸葛亮为蜀中丞相的时候,江油关不但深沟高垒、戒备森严,而且他还在摩天岭下无人区设置了上屯、中屯和下屯以为前哨。然而诸葛亮星沉五丈原后,后继的将领蒋琬、姜维、费夷等都认为此地无出川的大道。再加上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均不走此道,因此这里的防务渐渐松弛,不但摩天岭下的上、中、下屯的驻兵被撤,就连江油关本身也形同虚设。

公元263年5月,魏国发二十万大军以事伐蜀,当时的四川由后蜀主刘禅当政。刘禅昏庸无能,违背了诸葛亮的教诲,亲小人而远贤丞,以至于宦官黄皓当道。黄皓迫害忠良,欺上瞒下,就连蜀中大将姜维也为避免宦官的迫害而远走沓中屯田练兵。针对这种情况,魏国的大都督司马昭指定出了这样的伐蜀计划——他封钟会为征西大将军,由他带领十四万大军翻越秦岭,过汉中,从剑门关对蜀国发起总攻。为了防止蜀魏大战展开后姜维领兵东归救国,司马昭派安西大将军邓艾带领三万精兵在沓中地区钳制住姜维。再由雍州刺史诸葛绪领三万兵马驻守阴平桥头。按照司马昭的计划,姜维就算能通过邓艾的层层设防,等他到达阴平桥头的时候也是残兵败将了,绝对过不了这进入四川的必经之地“阴平桥”。

但是姜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蜀中名将,深得诸葛亮的真传。姜维在避过邓艾的层层追杀堵截后,使用调虎离山之计骗过多疑少智的诸葛绪,顺利通过了阴平桥,在剑门关外与征西大将军钟会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邓艾、诸葛绪的失误打乱了司马昭的伐蜀大计,这可是理当按军法处置的重罪,他们都想在今后的战事中立功赎罪。于是诸葛绪带领自己的本部兵马投奔了征西大将军钟会,想在攻打剑门关的战役中立功。但是不幸的是他被钟会当成了马前卒和实验品。在攻打剑门关的战役中不但全军覆没,自己也因为接连的惊吓而精神失常。而邓艾是魏国的一位非常善于作战的名将。他用兵一向以胆大、出奇而闻名。在他进袭江油关,冲其蜀中腹地的计划被准许后,邓艾带兵绕过甘肃天水,翻越高出云表的摩天岭,在八百里无人区行军。由于道路的艰险,加上山区气候变幻无常,以至于很多的魏国士兵和战马失足落下了悬崖,也有很多的士兵由于不适应山区的气候而身染疾病失去了战斗力。邓艾到达摩天岭后,三万精兵只剩下不足万人,所有的战马被杀了当作干粮。摩天岭上的一段道路由于年代久远而造成了塌陷,形成了一个陡峭的山谷。此时邓艾这位年事花甲的老将军可以说是前无进路后是死路。何去何从,是进是退这个抉择摆在了邓艾的面前。邓艾不愧是一个果断的军事家,他在权衡之后,果断的披上毛毡,身先士卒从摩天岭上翻滚而下。邓艾到达摩天岭下的时候,兵士们已经是伤痕累累,疲惫不堪了。正在此时,在他们的前方发现了一座蜀军的营帐。邓艾一惊,长叹到:“天亡我也!”然而,在久等无动静后,邓艾亲自上前查看才发现原来这里是一座废弃了的蜀军营帐,在营帐旁立着诸葛亮提的一块石碑,上面写到“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人争衡不久必死!”邓艾不由仰天长叹到诸葛亮真乃神人也!

江油关的守将马邈是一个好色、懒惰、贪生怕死之徒。蜀魏大战展开后,其妻李氏苦劝自己的丈夫厉兵秣马与魏军决一死战,可马邈不但不听从妻子的劝告,而切还从北京招回了一班歌伎,天天花天酒地,夜夜莺歌燕舞。邓艾见江油关形同虚设,于是让一部分士兵化装成为山民混入江油关内,并让士兵收集了很多的牛羊,在天黑以后在每只牛羊的犄角上都绑上火把,从阴平道上赶上赶下,蜀军还以为是魏国的大军抵达。半夜时分,关内关外一起发动攻势,一时间江油关内金戈铁马,战火连绵,而此时的马邈却在还沉醉在温柔香里。邓艾攻破江油关,马邈衣冠不整就跪在了邓艾的脚下做了一名降将。其妻李氏自问无颜面对国家和祖先,对不起蜀中的万千人民,悲恨难当,于是咬破自己的中指写下了一封血书:“错不该生成女儿身,悔不该嫁与无义人,悲愤铸成千古恨,一丈白绫伴忠魂!”然后口衔血书自缢身亡。短短数语勾画出了一个胸怀大志,才学出众的刚烈女子的形象,并凝聚了李夫人的悔与恨、悲与忿,并显露出李夫人卓越的才识和胆志!邓艾攻取江油关以后厚葬了李夫人于牛头山下。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四川时在李夫人的墓前挽联一首:勋烈迥殊沟赎亮,幽光与共日月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川导游词精编【第二篇】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别成都。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面积240余亩,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

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北》、《登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广德二年(即公元765年)5月,杜甫随着年龄的增加,思乡之情也与日俱增,这一点在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有明确的表述。蜀地虽然以它的山水和温情慰藉了诗人的心,但诗人还是很怀念他的故乡,如今故乡的战事已经结束,年过半百的诗人终于下决心回家看一看。于是,他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今重庆奉节)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当船停泊在岳阳楼下时,杜甫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家人们把他搀扶进当地的一家客栈,一边安顿下来,一边用所剩不多的银两去四处买药。在这举目无亲的他乡客栈,没有人知道这个贫病交加的老人是谁,也没人知道他骨瘦如柴的手曾经写出过多么壮美的诗句。一人伟大的灵魂就这样凄凉地安息在岳阳的客栈里了,享年59岁。在他去世前不久,写下了他的绝笔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中,他回顾了不堪回首的一生,末了,依旧对国家的前途忧心:"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对所忠诚的国家如此牵挂,然而他爱国家,国家却不爱他。

他的一生就像空旷午夜划过天庭的流星,虽然以耗尽生命获得了一次耀眼的.闪亮,却没有人去赏识和热爱。这个星空下寂寞的老人,除了给我们留下那些气雄天下的诗歌,就只有三座纪念他的草堂。令我们四川人自豪的是,杜甫漂泊的足迹印满了大半个中国,但纪念他的三座草堂却都在四川,它们分别位于成都、三台和重庆奉节。三座草堂,都是记录杜甫晚年的生活,而成都的杜甫草堂,无疑是三座草堂中的龙头。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早在唐末,韦庄就在遗址上重建草堂,以后经历历代十多次培修,到清嘉庆十六年(1881年)重修完成时,基本奠定了今天博物馆的规模。

杜甫草堂博物馆主体是由五重中轴线上的建筑组成的,分别是正门、大廨、史诗堂、柴门、工部祠,另外还有碑亭和茅屋。

四川导游词精编【第三篇】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县西南部边缘,属四川省历史文化古镇及省级旅游风景区。黄龙溪古镇不仅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还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影视摄影基地,素有"影视城"、"中国好莱坞"之称。

四川双流县黄龙溪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有着1700余年的历史,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区40公里,距双流县城35公里,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是成都市郊区新的旅游热点,是以旅游业为主,商贸服务业为辅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始终坚持以旅游为龙头,农业为基础,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黄龙溪正在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交通便捷,设施配套,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环境优美,是有浓郁特色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

黄龙溪古镇坐落在黄龙溪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心,位于成都市双流县境内。镇上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浑然一体,古色古香,与现代大都市形成鲜明的对比。附近毛家湾,四川足球训练基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无论春秋,一派静谧。正街、新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复兴街等六条老刚进行完一年的闭关维修改造,全部铺上了红石街面,两侧建筑也恢复了本色,古色古香。

景区与府河漂流游览连在一起。从成都市郊望江楼起程,沿府河经黄龙溪顺流而下,可达彭山县的江口镇。两岸风光如画,有8处景点可供游人观赏。

双流龙舟古镇。

黄龙溪迄今保留着正月表演火龙灯、狮灯、牛儿灯、幺妹儿灯、四月初八放生会、端阳节赛龙舟,还有代代相传的府河号子、民间儿歌、童谣、谚语,扯响簧、翻筋斗、踢毽子等。古镇至今保留着打更的习俗,按时辰鸣锣报时从亥时(晚九点)起打更,每个时辰打一更,直到卯时(早上五点),共打五更,一更鸣锣一声,二更鸣锣两声,依次类推。夜深人静之时,清脆的打更声会让你睡得分外香甜。

位置:

出成都东门沿成仁公路(成都-仁寿)向东南方向前行约40公里,便是近几年被影视界人士和旅游者看好的新年辟旅游景点-黄龙溪。

景区特色:

上古牌坊、古寺庙、古代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古渡口浑然一体,极具川西情调,风光独具魅力。每年正月初一至大年十五,黄龙古镇会举行多种娱乐活动,如耍火龙、彩龙、水龙等,场面十分热闹。黄龙古镇至今仍保留着打更的习俗,每天每两小时打一次更,游人在此可真正感觉到黄龙镇的古朴民风。

黄龙溪古镇位于双流县西南,距离成都市区约40公里,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镇上有明清时代的青石板古街,与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等浑然一体。镇上传统民俗“烧火龙”活动,场面恢宏,被称为“中国火龙之乡”。

古镇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有“水乡”的风味。一条溪水穿城而过,两岸是青石铺就的路面。路两边多为明清建筑,傍水而筑,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宁静古朴。如今古镇是众多影视剧的取景地,电影《芙蓉镇》、电视剧《海灯法师》等近多部影视片在这里取过景。

正街上有三座古寺,分别是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古龙寺内有上千年的黄桷树、清代的戏台。此外还有一个奇异的“三县衙门”,因历史上的黄龙溪镇地处三县的交界处,号称“一脚踏三县”,所以三县在这里设立了这个机构。

黄龙溪古镇的小吃也是鼎鼎有名,一根面、焦皮肘子、珍珠豆花、红烧黄辣丁等都值得品尝,在古镇内的大部分餐馆都能吃到。

黄龙溪民俗风情浓郁,以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的“烧火龙”为最。“火龙”栩栩如生,而家家户户则准备好烟花爆竹,待龙灯临门时,烟花齐射向龙身,表演结束后,众人将龙身烧毁,残灰撒入江河,以祈求当年风调雨顺。

游玩黄龙溪古镇,可以成都当日往返,也可以在镇上住宿一晚。古镇入口处的新镇有很多住宿点;古镇中心有家“大院坝”,是一座真正的川西大院,也提供住宿。

成都旅游最不可错过的古镇之一,便是黄龙溪古镇。黄龙溪古镇全镇幅员面积达平方公里,人口约万人,此外黄龙溪古镇曾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中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黄龙溪东临府河(锦江)、北靠牧马山,是成都通往乐山的水路要冲,也是成都历史上最南边的江防据点、屯兵要地。

黄龙溪古镇上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浑然一体,古色古香,与现代大都市形成鲜明的对比。附近毛家湾四川足球训练基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黄龙溪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全镇由一湖(龙潭湖)、两河(锦江、鹿溪河)、六寺(正街的古龙寺、潮音寺、镇江寺和外围景区的金华庵、观音寺、大佛寺)、七街(镇龙街、复兴街、黄龙新街、黄龙正街、仿清街、上下河街)、九巷(鱼鳅巷、担水巷、烟市巷、扁担巷、龙爪巷、篙竿巷、蓑衣巷、艄公巷、打更巷)组成。古街、古巷、古树、古庙、古堤堰、古民居、古码头、古战场、古岩墓和古衙门,构成了黄龙古镇的旅游特色。

四川导游词精编【第四篇】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九寨沟。我是x,四川x旅行社的导游。我会热情地为你服务,尽我所能让你开心。希望大家支持我的工作,指出我的.不足。

你现在看到的是九寨沟的窄门,是九寨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于1992年建立的。窄门在这里体现了藏族的乡村风情。当你看着这种用园林树皮直接包装起来的简约现代的艺术,似乎在告诉我们,九寨沟是现代世界最好的地方,有着奇妙的自然风光。你可能很早就知道九寨沟的美,但就像艺术家赞美九寨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作家赞美一切在九寨沟的美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的形容词一样,九寨沟的美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不能一次满足。今天,每个人都带着钦佩来到这里。当你游览九寨沟时,你会觉得“出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出名”。

九寨沟得名于峡谷中的九个藏族村落,它们是树正、泽茶洼、黑角、叶禾、盘牙、亚拉、建攀、热西和果都。

地质学家说,九寨沟的形成是冰川、地震和石灰华等地质过程的结合。虽然民间有一些美丽的传说。最动人的传说之一是,很久以前,一个男山神达戈和一个女山神沃诺斯相爱了。他们爱上了九寨沟的高森林密度,决定留在这里。没想到潜入此处的妖耍蛇人发现,妖耍蛇人惊讶地赞叹着色釉之美,反对达戈入沟,于是发动战争赶走达戈,抢夺色釉。在激烈的战斗中,色釉差点被恶魔夺走。慌慌张张的,色釉把达戈给她的风云宝镜掉了,摔成了一百多块。达戈虽然勇敢,但蛇妖不弱,从沟里打到沟里,双方都杀不死恶魔。这时,万山之父祖扎扎嘎伸出援手,用屏风般的悬崖挡住了恶魔的退路,用皮巢的声音把恶魔埋进了悬崖,只露出一张丑陋的脸。悬崖是宝景岩,原名魔鬼岩,悬崖上的鬼脸隐约可见。从此九寨沟恢复了宁静祥和,一百多块珍贵的镜子变成了五彩缤纷的海子。山神达戈和世嘉在此久留,成为神奇九寨的保护者。

四川导游词精编【第五篇】

各位团友: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四川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自己,我叫王小,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导”。

此次旅行,还有一位和我一起为大家服务的,就是前面这位有着丰富驾驶经验的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拥有十多年的驾车经验,在此次旅途中由李师傅为我们保驾护航,相信我们的旅途一定安全快乐,请大家特别记住,本车的车牌号是“浙f12345”,它将承载我们一路欢歌笑语!本次的嘉兴旅游,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我们会本着“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尽心尽力地做好服务,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配合,促进我们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使大家吃得满意,住得舒适,玩得愉快,走得顺利。

我们衷心希望这次“四川之旅”能给大家流下愉快而美好的.印象。

这次我们将游览遂宁广德寺。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遂宁火车站,大巴已经在等着我们了。

也许大家对遂宁这个城市还比较陌生,首先我先对遂宁市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遂宁,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东西宽公里,南北长公里,总面积5300平方公里。

东邻重庆、广安、南充,西连成都,南接内江、资阳,北靠德阳、绵阳,与成都、重庆呈等距三角。

遂宁处于四川城镇化发展主轴上,成为全省战略部署建设的"六大都市区"之一。

历史上,遂宁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灵性山水和发达的农工商贸而成为川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以纺织食品工业闻名,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小成都"之称。

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遂宁市,现辖船山、安居两区和射洪、蓬溪、大英三县。人口近380万。

市城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

(注:沿途主要从旅客到达目的地城市开始,设计好路线,讲解去往目的景区路上所遇到的景物概述,主要有所在城市的概况、下榻酒店的情况,城市的风土人情、特产美食,以及经过的一些除目的地之外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我这次旅行的目的地,广德寺,广德寺始建于唐代的开元年间(713一741)距今已有1280多年汗青。

原名石佛寺,明武宗正德年间(1546一1521),封为“广德寺”,寺名相沿至今。

现存建筑为明洪武元年重建并经清代多次扩建所成,齐寺占地一万五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350平方米,寺园森林330余亩。

寺院建设规模宏大,以“大雄宝殿”为轴心,呈三列纵向分布。

从山麓至山顶,共有殷宇九重,亭榭两十六处,巨细殿舍两十余幢。

主次分明,阁下对称,是目前国内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盛唐气势气派建筑群。

开始我一曲在强调广德寺是皇家禅林,可能有朋友会问那广德寺位于西北要地,近离政治中心,皇帝们怎么会在在那里建一个皇家禅林呢?今天我们就在开始一场侦察之旅,深进广德寺的内部看个究竟,找出皇家禅林的王者气派在何处。

四川导游词精编【第六篇】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前往南充阆中古城参观游览,我是本次旅行的导游,我叫xx,大家可以叫我xx,能为大家服务让我倍感荣幸,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让大家游得尽兴,玩的开心!阆中位于四川北部,嘉陵江中游,多年来一直为蜀道南路的“咽喉之地”。从成都到阆中,沿途经过大英、遂宁、南充、西充、南部等地,全程360多千米,包括途中休息时间在内大约需要5个多小时。

好了,各位游客,经过了5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的旅游车已经来到了阆中,阆中在三国时期叫巴西,是张飞驻防的要地。所以,这里也被看做是一座张飞故城。也许在一路的行驶过程中大家已注意到窗外那一排排张飞牛肉的广告牌了,那么请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叫“张飞牛肉”呢?其实,它与我们的三国英雄张飞有关,张飞不仅是一位勇猛的武将,他还是一位烹饪高手,他卤制的牛肉更是美味可口,张飞牛肉如张飞本人的形象,表黑心红,黝黑的皮面下,一切开则是一片红心,肉质纹丝紧密,干而不硬,润而不软,红润鲜美在清乾隆年间便远近驰名,一般牛肉难免塞牙夹齿,而张飞牛肉却入口化渣,可谓老少皆宜。

来自

如果说阆中只有牛肉、古城、水资源,那你就太小看阆中的旅游资源了,阆中不仅仅是一座以三国文化而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一座传统的醋城,不知道大家是否闻到了一股酸味呢?来到阆中我们就不得不说‘醋’这个话题,“俗话说得好,‘来到阆中不买醋,犹如跑了冤枉路’,一道没有味道的菜是很难下咽的,要使一道菜有味道,就必须‘添油加醋’。醋相传始于杜康的儿子杜柕,杜康是传说中酒的发明人,他的儿子杜柕有一次酿酒时发酵过了头,到第二十一日酉时时开缸,发现酒液变酸,但香气扑鼻,且酸中带甜,非常可口,杜柕一不做二不休,把二十一日加上一个酉字,给这种酸水起名叫醋。醋是人生百味之一,也在人们生活中更是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比如,煮蛋前,先在水中加些醋,煮好的鸡蛋便更容易剥壳;睡觉前喝杯加醋的便更容易入睡;用一盆清水加一勺醋洗脸,脸部倍觉光艳美丽,在座的各位女性朋友回到家中不妨去试一试。醋简直就是我们生活的百宝。而我们阆中的.保宁醋更是以它独特的味道驰名天下。大家请看我右手边这座建筑物,这就是保宁醋的厂址了。保宁牌保宁醋始创于明末清初,迄今为止已有370年的历史,是全国四大名醋之一,而我们阆中的保宁醋因产于保宁府,也就是古阆中而得名,保宁醋色泽红棕、酸味柔和、醇香回味,含有十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功效。1984年4月北京大学杨新教授品尝到保宁醋后,欣然挥笔题字,“千里赠言,不是醇酒,胜似醇酒,异乡保宁独有”给与了保宁醋高度的评价。说道保宁醋,前面已到阆中古城,首先我们去古城参观游览,请大家下车随我参观。谢谢!

四川导游词精编【第七篇】

各位团友:

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因“全川未靖”,四川巡抚驻节阆中,四川监察御史也驻节阆中。当时大员们处理公事的所在地即“道台衙门”,位于今阆中市学道街。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川临时省会衙门迁至成都。

专家指出:在中国现有的官衙遗存中,仅有县衙,而没有道台衙门。如果阆中的道台衙门一经修复,便在全国具有唯一性。

“道台衙门是彰显阆中历史地位的重要建筑群,急需尽快恢复!”早在4年前,省内外的一些重量级古建筑专家便发出了这样的呼声。在此基础上,连续两届阆中市委、市政府都将恢复道台衙门作为重点项目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并着手将原道台衙门旧址上的10000多平方米不协调建筑全部拆除。

阆中名城研究会副主任李文明告诉笔者:道台衙门是明、清两代界于省、府之间设置的一级重要行政机构,其长官称“道员”或“道台”。当时,四川全省共设置了川北、川南、川东、川西4处道台衙门,它们成为链接省政府与各州、县的桥梁,主要职责是负责考核辖区的吏治,审理大案,督导农桑,整肃税源。从明洪武四年(1371)到崇祯十七年(1644),又从清顺治八年(1651)至民国三年(1914),川北道台衙门设在阆中长达536年,明代辖保宁、顺庆、龙安、潼川三府一州共27县,清代辖25州县。明末清初,因成都战乱,四川省会也设在川北道台衙门内,在阆中行使省政府权利长达20年,并在阆中设贡院,连续4届举行乡试。明代状元杨瞻和清代名宦黎学锦等人,皆分别在阆中作过“道台”。民国元年,改川北道台衙门为川北宣慰署使,张澜先生为首任川北宣慰使。国家一些古建筑专家论证说,如今,在全国遗存官署类文物遗迹中,只有县衙,没有道衙。阆中道台衙门一经恢复后,在全国是唯一的一处。

由此可见,道台衙门标志着阆中在当时的川北具有无法取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重要历史地位。杨林由等曾见证过阆中道台衙门昔日辉煌的阆中老人介绍说:古城道台衙门的古建筑,大部分毁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有识之士说:阆中古城能够彰显个性和魅力的地方不多,除了“国宝”张飞庙、待完善的贡院和一批民居院落外,再无压秤的精品景观了,仅凭现有的这些家当是很难满足多数游客的胃口的。道台衙门的历史价值很高,修复后在全国叫得响,属于珍品极品,是不可多得的古城文化生态资源。省委书记张学忠到阆考察,参观道台衙门遗址时,对陪同的阆中市委领导说:“原先这里住的就是我这个级别的官呵!”

去年以来,阆中名城研究会曾邀请省内外的.专家们举行过多次座谈会,认为主色调要凸出明代建筑基调。在规模上,尤其要再现川北道台衙门的宏大气派、古朴自然;内部的局部结构由行政、兵备、粮秣、司法功能部门以及“思政堂”、“柏台亭”、“思豫仓”、“道台井”、“惜阴轩”、“补过亭”、“补拙轩”等既有文化含金量又有可视性的景观构成。

在采访中,笔者还惊喜地发现,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阆中的乡土画家马先达、陈文大等人曾将道台衙门的整个轮廓布局及细微结构画了下来,为如今的恢复提供了难得的依据。

老人们说,道台衙门内的每一处景观都有意味隽永的故事。诸如“思豫仓”,便由咸丰元年的川北道台胡兴仁修建,每年他自捐俸银买谷二百担,贮于仓内以备荒年赈灾之用,堪称一段佳话。

阆中一些文化人士还纷纷建言:恢复道台衙门不单只是一幢古建筑外壳的再现。事实上名研会两年前就呼吁社会贤达和搞收藏的研咳嗽庇兴准备。他们谢绝外地客商高价收购阆中明代官用器物,如四川罕见的楠木几案(为省级官衙用)、楠木二出头官帽椅、书有“举案齐眉”的呈装诉讼公文盒和大量属于明代的窗花、屏风、雕饰诸珍品,还有不可多得的如“风度端凝”、“明经炬典”等巨型匾额,专为提供道台衙门修复后配套使用。

四川导游词精编【第八篇】

欢迎你们来到广元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明。

现在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剑门蜀道。

剑门蜀道已有3070多年的历史,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的翠云廊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觉苑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划定的范围,它从陕西宁强进入四川,经四川广元、剑阁、梓潼至绵阳,全长600余公里。剑门关是剑门蜀道风景区的核心。

这条古道始建于先秦,不仅是古代由陕入川的交通要道,而且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它悠久的历史和保存完好的遗迹远远超过了享誉世界的古罗马大道,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奇观,因为古罗马大道中最早的亚辟大道始建于公元前312年,距今只有2817年,如今只有遗址,已看不见遗迹。从时间上看,剑门蜀道至少比古罗马大道早出253年,远远超出了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文化价值。剑门蜀道至今原貌依旧,全长百余公里的青石路面宽敞平坦,挺拔于道路两旁的8005株千年古柏莽莽苍苍,气势磅礴,成为了这条古道最有力的见证和重要的标志。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剑门雄关。

剑门关所在的山称为大剑山,大剑山两边陡峭的石壁连绵数百里,形成一道天然城郭,至关口突然中断,留下一道狭长的隘口,隘口两崖石壁高耸,有如刀砍斧劈,这道关隘成了入川的必经之道,人称“天下雄关”。更为奇特的是,尽管山上绿树葱茏,但整座剑门山其实是一座石头山,从裸露在外的关口两崖的石壁看,这座石山全系小颗粒卵石凝结而成,这种卵石跟江湖河海里的卵石绝无二样。各位想一想,剑门山海拔一千余米,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地形地貌呢?据专家考证,完全是沧海桑田变化的结果,剑门山从古生代至中生代的三叠纪属扬子海盆的一部分,是个大海洋,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大的构造运动,距今七千万年的白垩纪末又发生了一次大的构造运动,使这里由海洋变成了陆地。剑门关一带露出地面的岩石属于白垩系剑门关组和侏罗系莲花口组,大小剑山以白垩系地层为主。构成剑门山数百里陡峭石崖的是剑门组的底部砾岩,由于受龙门山断裂带活动的强烈影响,便形成了剑门关关隘。由晚侏罗纪莲花口组砾岩构成的连锁式金字塔形砾岩群峰—剑门七十二峰国内外罕见,构成了独树一帜的剑门丹霞地貌,雄中带秀,刚柔相济,既有北国山岳雄浑的壮丽景观,又有南国旖旎的风光情趣。

各位现在看到的是诸葛亮北伐路线图。

从公元227年到262年,为巩固政权兴复汉室,蜀汉诸葛亮、姜维先后对北方魏国采取了持久的重大军事行动,史称北伐。

227年春天,诸葛亮将大军进驻汉中,开始筹备北伐曹魏。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陈述出师的原因,表明统一中原的希望,开始五次北伐的序幕。

第一次北伐是228年春天,魏延提出西去潼关,诸葛亮派赵云、邓芝率军作为疑兵,由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的形势,以吸引魏军,在洛阳的曹睿派出曹真都督关右二军,前往郿县防御赵云等人,于是诸葛亮亲自率领主力向祁山进攻,准备打下祁山作为北伐前哨,当时诸葛亮不用魏延、吴懿等为先锋,却派参军马谡领王平到街亭防御张合,另派高翔屯兵柳城,而到达街亭的马谡不遵循诸葛亮的部署,又不接受王平的.劝阻,致使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失败。第二次北伐是228年冬天,曹魏将领曹休在石亭被东吴打败,诸葛亮乘机再次率军北上,出兵散关包围陈仓,双方激战二十多天未分胜负。第三次北伐是229年春天,诸葛亮派遣陈式进攻武都、阴平,曹魏大将郭淮领兵来救,诸葛亮率主力军牵制郭淮,曹军知道汉军主力到达,便紧急撤退,汉军顺利占领二郡。第四次北伐是231年春天,诸葛亮再次进行北伐,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司马懿为统帅屯兵长安,领张合、郭淮等人抵抗。诸葛亮留下王平继续领军攻打岐山,自己率主力迎战司马懿,大败魏军,到了六月,诸葛亮眼见粮草供应不上,又收到下令北伐军撤退的诏令,只好引军退回。234年春天,诸葛亮经过三年准备,再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同时派使臣到东吴,希望孙权能同时攻魏,开始了第五次北伐。4月,蜀军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扎营寨。司马懿则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诸葛亮也明白缺粮的问题,开始实施屯田生产粮食。而孙权也曾率十万大军北上响应蜀汉,但被曹睿亲自率军打败。8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司马懿趁诸葛亮病重不能统军,率军袭击其后,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与世长辞。而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姜维命杨仪回军向魏军做出进击的样子,司马懿怕是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赶紧撤退,不敢再追赶。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

《蜀道难》这首诗应该是家喻户晓了吧?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千古名篇,题于盛唐天宝初年(741—742),诗中反映了蜀道之难、剑门之险,是李白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其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崔嵬而峥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细雨廊一名取自于宋代诗人陆游(1125—1210)的名篇《剑门道中遇微雨》。这首诗的内容为:“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当年,陆游奉调从陕南到成都去任新职,路径此地,吟成了这首记行小诗。诗人骑着毛驴,风尘仆仆,远道而来。他一路前行,一路饮酒,倒也潇洒自在。只是早行夜宿,满身的尘埃和酒痕。这一番情调,够别致、够浪漫的吧?所以他不禁要自问该不该算个诗人了。

陆游写剑阁的诗共有五首,分别是《志公院》、《剑门道中遇微雨》、《剑门关》、《赐名报国灵泉云》、《宿武连县驿》。

(词语解释:“合”:应该;“未”:否)。

子规即杜鹃。剑门山上有很多这种鸟,每到春天就争相啼叫,其声音很是凄切,有时甚至深夜还能听到杜鹃鸟的鸣声。据《蜀王本纪》记载,大约在公元666年前的春秋时期,蜀国望帝杜宇很喜欢他的一个大臣鳖灵的妻子朱利,由于日夜相思不能得手,在隐居西山(即今什邡蓥华山)后郁郁而亡。死后他的灵魂变成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都飞到他魂牵梦绕的佳人窗前啼叫,直到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鲜血洒在地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站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经常能够听到杜鹃鸟的啼鸣,所以这座索桥就叫子规桥。

48 1631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