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视错觉【汇集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色彩视错觉【汇集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色彩视错觉【第一篇】

关键词:视错觉 平面设计 视觉 心理

一、什么是视错觉

视觉也就是视知觉,从心理学角度讲是脑对作用于人体视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即人的心理过程中对客观刺激物的外部形状、大小、色彩、明暗、远近等个别特征的低层次认知现象。[1]视觉现象本是一种自然现象,并无对错之分。然而,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刺激,使眼睛欺骗了知觉后对客体本质产生了歪曲、变形,从而使知觉背离了客体,并将这种不真实的假象形式当作主体对客体的外化,这种不符合事物的客观情况的错误的知觉就叫错觉。

我们通常认为能以同样的清晰度看清视线内的任何事物,但假如我们的眼睛短时间内保持不动,就会发现这是错误的。柏拉图曾说:“同样的东西,在水里看和在水上看曲直是不同的,或者由于对颜色所产生的同样的视觉错误,同样的东西看起来凹凸也是不同的,并且显然在我们的心理也常常有这种混乱。”[2]

因此,也可以说,错觉图形的形成是建立在人的视觉心理的基础之上,并不断挑战着固有的视觉经验和视觉心理结构。在视觉艺术心理上只有以视知觉规律为内容,以艺术表现为形式,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的展现和传达视觉信息。

二、错觉效应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了解错觉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为了从视觉艺术心理的角度,利用错觉效应所创造出来新颖别致的艺术效果,更好地运用到平面设计当中。错觉效应所表现出来的形式种类繁多,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错觉是一种特殊的视觉构成形式,是有效的视觉图形创作手法。从古至今,众多艺术家都利用了视错觉的规律创作出了奇妙而又震撼的视觉效果。错觉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运用错觉效应形成的规律来避免不盛要的错觉效应的产生,使人达到“知觉准确”的效果。例如法国国旗中三种不同颜色由于张力不同,所以如果是同等的宽度,则三种颜色看上去会显得白色比红色宽一些.而蓝色最窄。因此必须使红、白.蓝三种颜色的宽度比例35:33:37才能使三种颜色“看起来”显得宽度一致。(图1)

第二种是通过图纹的不同趋向,来调整张力的倾向性,使其产生特定的错视效果;比如两条本来平行的线段,在不同方向的射线的牵引下分别向射线的方向弯曲。在服装设计中,衣服上不同趋向的条纹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身材。

第三种,色彩的叠加和同化的错觉表现形式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在单调的色块上叠加不同的色彩和不同方向的条纹,就可以在原本单纯的色块上表现出变化丰富的艺术效果。把色彩对比的强度提高,则会产生炫目和波形效果,例如幻起幻灭的黑点图。(图2)

第四种表现形式是把色彩和光影对比加以调控,使其产生具有闪烁感的光效应艺术效果。光效应艺术(Op tical Art)又称视觉派艺术、欧派艺术。它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欧洲和美国、是用几何形象制造出各种富光色效果、运动幻觉的一种视知觉绘画抽象形式。其产生的令人炫目的效果常在平面设计和立体作品中得以展现。该派的艺术家重视对色彩和光影的光学原理。

图2 瑞士设计师 Nik laus Troxler 海报设计

的运用,强调绘画色彩形式和人的心理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主张用科学的绘画仪器来进行补色,调节色度深浅,增强空间透视效果,给人一种视觉错知上的“光效幻象”。(图3)其代表人物是瓦萨雷里.他一生都沉迷于线性结构当中。

在二维的空间上表现出三维空间中不可能存在的图形,也是应用于平面设计中最广泛、最频繁的错觉效应表现手法。如图,我们从这个楼梯走到何处去?此图给你一种错综复杂的游戏感和反常态空间感的视觉情趣。当人的大脑知觉到所看到的事物相互矛盾时,其轮廓已经深深的印在大脑中,让人难以忘却,又浮想联翩。(图4)

错觉效应所产生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数学美、动态美和奇趣美三个方面。三种表现形式相互作用,常常挑战着观众的知觉判断,冲击着观众的内心,并迅速将外在的视觉感官转化成为内心知觉探索的动力。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视错觉效应与视觉艺术心理已被广泛重视。当平面设计正朝着信息化,多元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的同时也为视错觉效应所产生的特殊视觉效果提供了展示和发展的平台。

当今时代,平面设计开始从静止形态的表现向动态的传达转变。光效应艺术原理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光效应所产生的动态效果可以满足观众对信息流动的心理需要。平面设计中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和空间转化的设计理念,也是与错觉效应的表现形式相吻台。人性化的平面设计越来越强调从心理的角度出发来谈视觉艺术,因此以视觉艺术心理为内容以艺术手段为表现形式的错觉图像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三、平面设计中错觉效应与视觉心理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艺术创意需要新的思维和新的视角,研究错觉效应的视觉艺术就是为了引入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打破陈规,启发新的思维方式,给观众以全新的感官体验。错觉效应中的不确定性给观众留下想象和变换视觉角度的空间,对错觉图形所产生的视觉心理效应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很好的运用并设计出独特的设计作品,还可以反过来修正和弥补错觉效应所产生的误导和错视。人们对图形的知觉程度往往受到自身以往经验的影响,因此利用知觉恒常的规律来创作错觉图形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错觉效应的研究不仅对平面设计有着实际的意义,更体现了对视觉艺术进行心理分析的重要性。平面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朝着多元化,空间化的方向迈进,错觉效应在维度转换上的表现手法的运用正可以满足这样的发展需要。重视人性化的平面设计,需要从视觉艺术心理的角度出发,打破人的视觉心理定势,给人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异于常规的错觉图像。当我们在平面设计中需要表达一种显而易见的图像信息时,如何运用错觉效应原理打破人的心理视知觉经验,从另一个或几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去阐释平面设计所要表达的视觉艺术信息,应该是值得我们去追求和探讨的。

参考文献

色彩视错觉【第二篇】

1平面设计中的视错觉

视错觉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发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视觉感受,它是在环境及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使人从心理或生理上产生一种不可避免的、错误的视觉影像。这种特定的环境及条件包括内部因素,即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也包括外部因素,即光、形、色等因素等。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产生了丰富的视觉效果,采用视错觉技法所设计得作品具有多变的层次和不定的空间关系,将会形成很强的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观性。

2视错觉的基本类型

视错觉现象由于其构成要素的不同,种类也是纷繁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几何图形视错觉

几何图形错视觉是几何形和线形的组合产生了特殊的环境,致使视觉发生错误。简单的几何图形错觉是指单纯的点、线、面或者其组合发生的错觉现象,包括线段的长短错觉、面积错觉、分割错觉、形态扭曲错觉,复杂一些的几何图形视错觉则还应该包括位移错觉,角度错觉,等等。另外,几何图形视错觉中的矛盾空间和反转错觉是平面设计中运用最多的错觉形式之一。

光渗视错觉

光渗视错觉一般出现在强烈的对比中,具体是指观者在强对比的黑白色彩的交界处,凝视稍久,便产生白圈的边缘比中部更光亮些、光好像是从像中渗透出来似的错觉。光渗视错觉随着明度对比的不同而变化,对比越强烈越明显,反之越不明显。而强对比的颜色或者线条经过规律的排列,往往造成炫目效应和律动感,给视觉以强烈的冲击。光渗视错觉艺术的光感、动感源自于画面本身所拥有的特殊动力特质,例如画面的线条,如垂直线、水平线、曲线的规律性排列;画面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周期性组合,以及色彩的并置、重叠、围绕、渐变等,这些元素给视网膜带来了特殊的刺激。光渗艺术很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它被广泛运用于装饰、广告等方面,成为流行的一种标签。

色彩视错觉

色彩视错觉主要是由不同的色调、明度的色彩对比和色彩的空间混合而产生。同一色彩放在不同的环境中,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也就产生了色彩视错觉。例如把一块灰色先放在白色背景上,再放到黑色背景上,便能给人以不同色度的错觉。同样,放在黄色背景上的红色显得暗,而放在蓝色背景上的红色看上去就明亮些。因为这种对比,产生了色彩的前进和后退错觉,利用色彩的前进与后退错觉可以很好的控制色彩纵深度。同时,借助色彩视错觉原理,还可以突出某种颜色,使观者产生亲近感,也可以隐藏某种颜色,使观者忽略它。

知觉恒常性错觉

知觉恒常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些熟悉、常见的事物,有一种持久、稳定的知觉,往往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如白纸在红色的灯光下变成了红色,而知觉恒常性告诉它依然是白色的,知觉恒常性存在的意义,就是可以根据经验来纠正因各种条件变化所导致的偏差,回复本来的正常状态,这本来是人适应变化的一种能力,但有时也会给人造成错觉。知觉恒常性错觉在平面设计中对于增强广告画面的可读性作用非常大。平面设计中由于美的需要,常对字体进行各种的夸张、变形,单看一个字容易误读,但上下文相连看时,利用知觉恒常性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

3视错觉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视错觉技法的巧妙利用,不仅可以为平面设计作品带来丰富的视觉效果,还能产生多变的空间层次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增强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观性。

利用视觉错进行同构

所谓同构,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新图形,这个新图形并不是原图形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超越或突变,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予观者丰富的心理感受。例如我国传统平面设计中的“四喜图”(图1),即是属于典型利用同构视错觉设计的艺术精品。四喜图表现了四个小孩子在快乐玩耍的样子。这四个小孩子有两个是背靠背成横向构图的状态,另有二个小孩子是呈面对面、一个头朝上、一个头朝下正在游戏的状态。孩子的样子憨态可掬、十分可爱。但是观者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构图中真正描绘的只有两个完整的小孩子形象,设计者在上下两个小孩子的中间追加了两个肚兜处的衔接点,使之产生了另外两个完全不同的视觉回路,因而无论从哪个角度上去看,都能够感知到四个小孩子的形象。

利用视错觉对图形进行异构

图形的异构是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形进行巧妙的但是又合乎情理的变形和重组,使图形产生既熟悉又生疏的视觉效果,为原本平淡无奇的设计作品产生了新奇的视觉效果。例如图2的百家姓,设计者匠心独运,将汉字笔画进行变形,再为其添加上蝴蝶的触角,使每个汉字看起来像是一只只展翅的蝴蝶,摆脱原有的呆板之气而变得灵动可爱起来。

利用视错觉对图形进行反构

反构是视错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图形运用到设计作品中时,观者会随着视角的改变,产生心理上的不同感受。经典的反构作品有鲁宾之杯(图3)。鲁宾之杯是设计史上著名的设计图形,这个花瓶是以丹麦心理学家爱德加•鲁宾的“鲁宾之杯”为基础的,是送给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和她的丈夫菲力普王子的银婚纪念日礼物。设计师利用图型和背景互换的原理,观者首先看到的是画面中白色的杯子,但如果观者的视线集中在黑色的负形上,就会看到两个浮现出来的脸型,图形的设计丰富完美而内蕴丰富,有着极高的艺术参考价值。

色彩视错觉【第三篇】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室内空间;优化设计

一、环境心理学与室内空间设计

环境艺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叉学科,与建筑室内、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有着极强的交叉性。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首先,室内空间设计要满足人对环境的各种诉求。不同类型的空间设计要根据不同使用对象的心理特点来进行设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因人而异”。其次,人的心理因素也影响着设计构思。人的思维随着主观心理的变化,其敏捷程度、积极性强弱、综合分析概括能力等也会有所变化,当人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不断积累经验,就会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思路,这些思路也最能影响设计表达。再次,室内空间与心理学相互影响。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有时很难平衡设计原则和心理学的相互关系,室内空间会改变使用者的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也会影响室内设计。只有结合两者之间的联系,中和心理学和设计之间的相关内容,遵循适度原则,才能设计出符合大多数人的室内空间设计。

二、室内空间造型元素的心理效应

1)图形,空间界面造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图形,由点、线、面、体四个基本元素构成的图形能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点在室内环境中能形成集中的视觉效果,线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运动感,面有平面、曲面之分,平面给人单纯,安定感,具有直接了当的性格;曲面给人温和轻柔,具有动感和亲切感。体是通过面的围合而形成,给人一定的私密性和围合感。形成图形的条件,从心理学角度看,小面积比大面积容易形成图案;水平和垂直形态比斜向形态容易形成图案;对称形态容易形成图案;运动的比静止的容易形成图案;整体性强的容易形成图案;奇异的另类形态容易形成图案。氛围不同的空间设计所选择的装饰图形也是不一样,办公室倾向于选择方形,圆形等规则式几何图形以突出办公室严谨认真的空间氛围,而娱乐空间则适合选择自由曲面、异形等具有动感的图形以显示娱乐空间的欢快激情的空间特点。2)色彩,室内造型手段中最活跃,最生动的要素是色彩,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以及健康都会引起相应的反应。色彩的感性心理效应主要体现在色彩的距离感、体量感等物理感觉和色彩的联想上。暖色与前进色、冷色与后退色是一致的,都受色相所支配。在红色系的色相中会产生一些压迫人的力量,而在蓝色系的色相中却没有,这是物理感觉中派生的一种色彩心理压力感。而在色彩的联想中,白色使人联想到洁白、神圣;红色使人联想到热情、活力;绿色使人联想到健康、自然;紫色使人联想到优雅和高贵等。这些色彩的表情能使空间的造型更加丰富。3)材质,室内空间设计的材质有天然材质和人工材质两种,天然材质以木材、石材、砖材为主,天然材质具有自然质朴的性格,符合现代人希望返璞归真的要求,天然材质与人具有内在的感情联系,具有近人的心理倾向。因此,室内空间中的界面材料均可采取天然材质,但要避免天然花岗岩对人体带来的放射性危害。另一种为人工合成材料,以塑料、玻璃、各种合金等材料为主,人工材料给人一种时代气息感,科技感以及便于清洁安装。不同材质给人的心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光滑材料质感坚硬,给人感觉干净,有光泽度,但不易近人。粗糙的材料质感柔软,给人感觉亲切,肌理丰富,但不易于清洁。由此可见,天然材质与人工材质各有优劣。4)比例和尺度,比例和尺度是用于协调室内空间尺寸的基本手法,能起到调节视觉效果,改善空间形态的作用。比如住宅空间需要一种温馨的空间氛围,尺度可用亲切的尺度,这是一种使空间看上去比实际尺寸要小一些的尺度形式,层高在三米以内的住宅往往比层高大于三米要显得更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室内空间中要体现这种合适的比例关系,不能通过缩小室内家具等其他构建的手法来获得,可以通过十分简洁的装饰造型或者通过大型构建细分成更小的部分来获得预期的空间效果。

三、视错觉与空间优化设计

视错觉指人眼睛所见而构成失真的或扭曲事实的知觉经验,是一种有矛盾的错觉经验,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某种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利用视错觉原理优化空间形态是最常见的设计手法。首先,利用形态错觉调节空间感,形态错觉主要指物体几何形象错觉,包括高低错觉、长短错觉、远近错觉、对比错觉、变形错觉、图底错觉等多种错觉,这些错觉可以调节空间氛围,改善空间感。通常在进行空间高度调节时,可以用高低错觉来改变室内的层高。其次,利用虚幻错觉丰富空间内容,虚幻错觉是利用镜面反射的原理来改变空间的视觉形态,空间设计中常用镜子或用镜面不锈钢作为表面装饰材料,通过反射原理扩大空间感,丰富空间内容,产生虚幻的效果。一些狭长的过道或房间可以运用镜子来反射景象,使过道或房子变得宽敞,反之,通过镜子可以加深短进深的房间。最后,利用色彩错觉调整空间距离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色彩是最具情感的设计元素。色彩轻重感、冷暖感、距离感,纯色,高明度色,大面积色以及暖色系等具有前进感,反之具有后退感。利用色彩错觉可以调整空间尺度和距离,也可以调整空间的缺憾。室内空间比较狭窄可以使用后退色来扩宽空间感,室内空间比较宽敞可以使用前进色来缩短空间距离。

四、总结

从室内设计的发展来看,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注重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之间的关系,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指导室内设计是人性化设计的里程碑,将空间中的图形心理效应结合视错觉来考虑空间的形式美,更能优化空间布置和形式设计。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的同时,要兼顾科学的发展观,按照舒适、生态、可持续的原则,借助环境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和相关经验来丰富室内空间设计,优化室内空间设计。

作者:许媛媛 陈祖展 单位: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常怀生。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72~73.

[2]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3~24.

色彩视错觉【第四篇】

通常我们把与物体的形状和色彩有关的错觉称为视错觉。视错觉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发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视觉感受,它是由于环境及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使人从心理或生理上产生一种不可避免的错误的视觉影像。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发现视错觉现象,《列子》一书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所谓“日初出大如车盖而日中则如盘盂”就是错觉的一例。古希腊神庙建筑设计上也利用视错觉原理来调整人的视觉感受。中国古代同样有在建筑设计等艺术领域利用视错觉原理的先例。可见人们对视错觉已经不仅是采取简单的矫正,而是早己把它作为一种处理手法日益广泛地在艺术等方面加以利用。但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视错觉还没有引起广大设计人员足够的重视。

“视觉残像”指人眼在不同时间段内所观察与感受到的色彩对比视错现象。从生理学角度讲,物体对视觉的刺激作用突然停止后,人的视觉感应并非立刻全部消失,而是该物的映像仍然暂时存留。视觉残像又分为正残像和负残像两类,视觉残像形成的原因是眼睛连续注视的结果,是因为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而引发。这种由残留现象而带来的错觉,称为残像错觉。

所谓正残像,又称“正后像”,是连续对比中的一种色觉现象。它是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仍然暂时保留原有物色映像的状态,也是神经兴奋有余的产物。如凝注红色,当将其移开后,眼前还会感到有红色浮现。通常,残像暂留时间在左右。大家喜爱的影视艺术就是依据这一视觉生理特性而创作完成的。将画面按每秒24帧连续放映,眼睛就观察到与日常生活相同的视觉体验,即电影或电视节目。

物理实验器械中有一个圆形回转板,板上漆有光谱各色,各色在圆面上分割的面积度数是:红45度、橙27度、黄48度、绿60度、青60度、蓝40度、紫80度。将圆板逐渐旋转到一定速度,板上的各种颜色会完全失色,最后色板成为灰白色。如果用两种不同比例的色彩旋转混合,就能产生光学中的加色法的色相来。如以柠黄与普蓝为例,把此二色以3:1的面积旋转混合,结果得到不鲜明的灰绿相。

所谓负残像,又称“负后像”,是连续对比的又一种色觉现象。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依旧暂时保留与原有物色成补色映像的视觉状态。这种视觉现象是光色适应后视觉的继续与光补色变化引起的色彩错觉。通常,负残像的反应强度同凝视物色的时间长短有关,即持续观看时间越长,负残像的转换效果越鲜明。

所谓负残像,又称“负后像”,是连续对比的又一种色觉现象。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依旧暂时保留与原有物色成补色映像的视觉状态。通常,负残像的反应强度同凝视物色的时间长短有关,即持续观看时间越长,负残像的转换效果越鲜明。例如,当久视红色后,视觉迅速移向白色时,看到的并非白色而是红色的补色绿色;如久观红色后,再转向绿色时,则会觉得绿色更绿;而凝注红色后,再移视橙色时,则会感到该色比实际的色相要暗。据国外科学研究成果报告,这些视错现象都是因为视网膜上锥体细胞的变化造成的。如当我们持续凝视红色后,把眼睛移向白纸,这时由于红色感光蛋白元因长久兴奋引起疲劳转人抑制状态,而此时处于兴奋状态的绿色感光蛋白元就会“趁虚而入”,故此,通过生理的自动调节作用,白色就会呈现绿色的映像。除色相外,科学家证明色彩的明度也有负残像现象。如白色的负残像是黑色,而黑色的负残像则为白色等。

人的视觉对色彩永远需求一种生理的平衡,即人眼看到任何一种颜色时,总要求它的相对补色,如果客观上这种补色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调节,在视觉中制造这种颜色补偿。色彩补偿现象在色彩艺术理论中位置非常重要,作为视觉规律,直接关系到色彩的美学问题。

视神经中有感赤、感绿、感蓝三种色感神经。当三原色光的波长射入眼睛后,使三种色感神经兴奋,同时接受了三种原色光波适量的刺激而成为白光,产生了无色的白色感。当我们看红色图案时,某些感赤神经受到了刺激,反映到大脑皮层,而其它两种色感神经则兴奋程度很低弱。这时,我们把视觉器官迅速地转来接受三种原色光波的综合色白色(白墙或白纸,白光应作无色光)时,感赤神经因刚才的兴奋程度尚未终止,还未恢复正常的机能,遂不能与其余两种色感神经相应地感受光波的刺激,而感绿或感蓝神经交感时的刹那间,恰好其中缺少赤光,所以在白墙或白纸上就出现了青绿色的图案。

视神经中的色感神经在接受第二种色之前,对前一色有一个短暂的残留。试在较强光线下注目看绿色图案10秒钟后,迅速把眼移至室内凝视白墙或白纸,约2秒钟的间歇,便会觉得白墙或白纸上出现了红色图案,再持续约8秒钟,色彩逐渐减淡以致消失。凝视下图中的心形图案约30秒钟后,迅速把眼移至凝视白墙或白纸,就会看到一个红色的心形,凝视下图的黑色灯泡约三十秒后把目光迅速移到一张白纸或灰纸上一个发亮的灯泡。

如果视觉器官直接感受光色,它的结果也相同。我们在傍晚时对红色夕阳扫视几秒钟后,转看天空的白云,会出现淡青色的圆形。由于发光体直接强烈地兴奋了感赤神经,以致这种淡青补色的出现。由此可见,色的视觉继续是为了完成色的调和和完整。其中有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适当的速度。倘若转速是秒时,则能清晰见到形或色的接痕;当超过秒时,这种断续形象便由朦胧而至全面消失,逐渐在视觉中构成整体。电影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摄制的,一般影片每秒钟拍24张连续动作,离开了适当的速度电影就变成了幻灯。印刷是利用青蓝、洋红、黄和黑四色点子的疏密形成无数空间混合的错觉性色彩。这些点会在视觉上自动调合,晕染成几乎所有的色彩。

根据这种错觉,如果人们在生活中长时间接触某种颜色,可以用它的补色来恢复眼睛的疲劳,这在室内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医院的手术室、手术台、病房、疗养院的室内墙壁及其他设施(如灯具等),一般是采用浅绿色。再如工厂中的机床设备一般涂浅绿色或灰蓝色,不仅能提高明度,而且能减少工人因眼睛疲劳而造成的事故,可起到提高工效的作用。色彩处理得好坏,在学校中对学生智力和视力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强光或阴暗环境都容易使眼睛疲劳,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或学习更应处理好色彩。

48 522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