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记录【参考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幼儿观察记录【参考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幼儿园入园观察记录【第一篇】

案例片断一:

吃点心的时候,老师端出了一盘草莓。老师问小朋友,你想要哪颗,小朋友争着说,要大的、要小的、要最红的。老师说,请要小的孩子举起手,然后把大的、红的草莓分发给了他们,却把小的草莓给了说要红的、要大的小朋友。在孩子们吃草莓的时候,老师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先想着自己。”老师看着盘子里剩下的几颗草莓说:“还有几颗,谁还要?”这次,只有五个小朋友说不要,其他小朋友都说要,结果,老师把余下的几颗给了说不要的孩子。但其中一个孩子说:“老师,我真的不要了。”老师很惊讶,一看,原先的那颗草莓也只吃了一半,估计他是真的不要了!其余四个说不要的小朋友则美滋滋地吃着老师给他们的最后几颗草莓。

案例片断二:

张佳怡的爸爸从厦门回来,给班上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礼物,有玩的、有吃的,小朋友都争着要玩具,可玩具分给每一个孩子又不够了。于是,老师把玩具拿在手里说:“你们要是想得到它,就要参加一次比赛。每个孩子都来整理自己的床铺和衣装,谁整理得又快又好,玩具就给谁。”于是,一部分孩子得到了玩具,另一部分孩子得到了食物。老师还告诉孩子们,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做得最好。

反思:

两个例子,证明了一个教育原理,那就是教育要从人的本质需要出发,重视激励人的创造力,鼓励孩子争取第一,使孩子成长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而不是无谓地抑制孩子的欲望,更不能鼓励说谎。正当、公平地去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把潜在的本能激发出来。

诚然,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十分推崇谦让、利他、克己等品行修养。我们不否认中国传统美德对人成才立世的意义和作用,但是也应看到这种传统美德在培养孩子勃发的创造力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竞争的时代,要孩子因仁取让,孩子也许养成了谦让的品质,却可能变得无所作为。人的本能是追求最好最大的物质满足,如果正常的获取满足的`方式被谦让取代,他就有可能变换方式去获取,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案例一中教师问“谁还要”,说不要的五个孩子中有一个是真的不要了,其他四个也许是用了“智取”的方式获取了想要的东西。教师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强化孩子做无谓的谦让,这四个孩子很有可能在这样的强化中学会了欺骗,学会了说谎,其他的孩子下一次也可能会用上“智取”的方式。教师明知孩子们都想吃草莓,为什么一定要孩子们说假话呢?即使有人真心谦让,从受益者方面看,是因他人谦让而轻易获得的,自己没有付出努力,对他们自身的发展也没有什么积极意义。教师真正应该做的是尊重幼儿,创设宽松平等的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对孩子的教育应树立这样一种指导思想:正当竞争,发挥能力的竞争,就是一种美德。品德培养不应独立于创造力培养之外。公平竞争、按劳取酬,既是美德,又是一种优秀素质,是一种智慧和能力。我们应该让孩子在这样的努力进取中,德、能同步提高。

幼儿园观察记录【第二篇】

幼儿园里的一日生活中,更多的是集体活动,集体活动还会分为进餐,入厕等。

先来说说孩子们的入厕吧。

每逢孩子上厕所集合排队时,排在前面的孩子总是你推我挤,互不相让,都想排在队伍的前面,我们总是往往花大力气去维持队伍秩序。这种情况也让我很烦躁。今天也不例外,我负责早班的活动。“老师,他插队!”“老师他又插队!”面对孩子一次次的告状,我忙于且回答他们的:“别挤,站在哪里都一样,站第一有什么好呢?”

这时xx小朋友说话了:“排第一当然好了,还能离你近一些呢。”孩子的回答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争抢着站第一主要的目的是离得老师近一点,让老师能看到自己。”

仅此这样的小举动,让我总是站在了成人的角度去看孩子,不就排个队吗,不至于非要站第一。而忽视了孩子们的心声,忽视了真正的原因。

换位思考是我又一份责任。

幼儿园观察记录范例集萃【第三篇】

观察分析:

这学期我这学期我们班把科学角作为重点活动区域,制定了玩法和规则。幼儿玩玩具时兴趣比较浓厚。但是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不懂得合作,玩了玩具后不会整理归类。

今天上完第二节课后,我安排了几个幼儿进了科学角。王xx和笔xx小朋友选择玩针管压缩器。他们刚开始不知道怎么玩,拿起针管后,两个人同时用力往前推,可水怎么也流不动。在我的提醒和帮助下,告诉他们要通过两个人合作,一个用力向前推时,另一个要向后拉,这样水才能流动。他们用我教的方法试了几次,玩得不亦乐乎。

到了吃饭到了的时间,我让他们把东西还原,只有少数几个孩子整理,其余的幼儿都慌着穿鞋子往外跑。我再三提醒他们,一定要一起整理好了再出来,可有的孩子还是无动于衷。

幼儿刚开始进一个新的活动区域,他们可能很直观地凭自己的感觉去开展游戏,目的性不强,也没有针对性。这一点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玩之前对他们提出一些要求。至于不懂合作,不会整理收拾这一种现象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采取措施:

1.树立榜样

教师自己先做示范,教孩子怎么收拾整理归类。当有小朋友模仿老师这么做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2.持之以恒

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老师要不断地督促提醒幼儿,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在家里也要学会收拾整理玩具。

3.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看图书、搭积木、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提供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4.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们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策略。

获取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大部分幼儿在玩过区域角后会主动收拾整理,物归原处。如果有的小朋友忘记了,其他小朋友会积极地提醒他并帮他一起整理。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我觉得无比地欣慰。

幼儿园入园观察记录【第四篇】

日期:

时间

起始时间:10:18

结束时间:10:25

观察者

观察对象:恒恒

幼儿年龄:5岁

环境

数学区:小鸡吃虫

观察目的

能与同伴互相分享,互相合作,共同游戏

观察目标

是否能遵守游戏规则?是否能相互分享,共同游戏?

观察记录

数学区的游戏是小鸡吃虫,引导幼儿学会帮小鸡吃虫子,根据色子的点数,帮小鸡吃相应数量的虫子,培养幼儿对于数的概念。在数学区的是恒恒,梓涵,培怡,梦梦,晨晨,豪豪,6个小朋友,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小鸡吃虫游戏。在活动开始前,我先讲述了游戏规则,根据色子上的数字,帮小鸡吃到相应数量的小虫,并会用小鸡嘴上的吸铁石吸取小虫。在游戏中,我发现梓涵小朋友很遵守游戏规则,而恒恒小朋友对于游戏规则并不十分的了解与遵守。在游戏中,我发现恒恒直接从篮子中抓了一把小虫子放在自己的面前,我问他为什么要抓这么多小虫,他说一会儿就会没有的,我要先拿好点小虫子玩,我说你拿了那么多小虫,其他小朋友不就没有了么,你应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他拿了几条小虫子放了回去,我又问他,现在你的小虫子是你扔色子之后帮小鸡吃到的吗,他说是的,我让他再演示一遍。在恒恒的演示中,我发现你在扔完色子后,直接用手从篮子中抓取相应的小虫,我跟他说小虫子应该用小鸡嘴上的吸铁石吸起来,而不是用手抓。我问他为什么要用手,他说你之前试了几次,都没有把小虫吸起来,我说你在游戏中要有耐心,并为他示范了一遍。在我的讲解和演示下,恒恒懂得了小鸡吃虫的游戏规则。

分析评价

从本次的游戏中我发现。恒恒的耐心不够,也不懂得和和其他的小朋友进行分享。在活动中我发现恒恒因为耐心不够,用小鸡嘴上的吸铁石无法将小虫子吸起来,于是他就直接用手拿小虫,而不是通过吸铁石将小虫子吸起来。另外,在活动时我发现恒恒很有占有欲,喜欢把小虫子分好一部分,不让其他小朋友吸取,只能他自己拿,他说这是我的小虫子。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游戏规则并不理解,对于数量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晰。另外,孩子们的分享意识和合作意识还是不够,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注意加强引导。

支持策略

经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游戏的规则并不十分理解,需要在今后的游戏中不断强调,让孩子们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有一定的约束。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孩子们数量关系的培养,加强孩子们对数字的概念以及数字与数量之间的联系,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对数量关系有一定的巩固与提升。

另外在游戏中,我发现个、孩子们都比较的自我,在游戏中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进行分享,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引导与培养,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共同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分享,互相合作,共同游戏。

48 445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