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咨询疗法(实用5篇)
【导言】此例“儿童心理咨询疗法(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儿童心理咨询疗法范文1
关键词:多动症;问题行为;矫正;认知
一、研究背景
1.问题提出
国内外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已经发展出一些有利于多动症儿童发展的教育干预方法。当前,教育者只能通过矫正多动症儿童的不良行为,训练其自控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正常交往、提高学习能力。
2.研究的理论观点
(1)多动症的概念
多动症是一种发展性的异常,主要特征是发展性的、不适当的不专心、多动和冲动,同时这些症状多会造成遵守规则困难或维持一定表现的困难。
多动症的主要表现是:活动过度;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任性冲动。
(2)教育干预方法
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咨询、家长咨询、药物治疗。
二、个案资料
1.基本资料
鹏鹏(化名),男,11岁,智力正常,患有严重多动症,伴发品行障碍。
2.问题与成因分析
(1)问题表现
注意力分散,易兴奋冲动,易怒,易口出秽言,时常辱骂同学,甚至打架。不服用药物或药物未起效时,情况更甚。即使做游戏时也动个不停,注意转移,经反复提醒,能保持短暂的安静。有时会无故大笑,常扰乱别人的活动,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不能保持环境整洁。学习成绩不理想,主观上不愿学习,以说谎达到不完成或少完成作业的目的。
(2)成因分析
出生时呛羊水窒息,造成轻微脑损伤。父母离异,父亲再婚,母亲不探视鹏鹏,无联络。奶奶抚养过一段时间,后其父与奶奶在外地开厂,鹏鹏由姨婆抚养至今,导致鹏鹏对父母感情较单薄。家庭经济情况良好,对孩子物质方面无限满足,精神层面缺乏关注。鹏鹏从10岁开始吃药,后以“吃药”作为自己行为异常的借口,学习动机不强。
三、个案训练
1.训练的内容
鹏鹏在注意力集中、社会交往方面都存在严重障碍,需要通过训练、干预减少或消除他的问题行为。训练内容划分为:注意力的培养、人际交往。
2.训练的实施
(1)认知―行为治疗
①不良认知
当同学指出鹏鹏的不当行为时,鹏鹏认为是同学有意针对他或看不起他,继而用辱骂同学或打同学来发起反击。
②认知曲解
鹏鹏已经接受了一年左右的药物(利他林)治疗,但没有认识到吃药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自控,服药久了,便破罐子破摔。
③负性自动思维
将班中同学组建成团体,展开辩论,共同帮助鹏鹏改变负性思维。
(2)心理咨询
化解自卑,增加认同。
(3)家长咨询
(4)选择适当的强化物
粘纸、橡皮、五角星(物质材料奖励);看课外书的时间、休息(活动性强化);担任劳技课代表(标记性强化);肯定、鼓励(社会性强化)。
(5)设计与实施干预方案
①启发寻找不良认知。
②协助暴露认知曲解,并加以讨论、检验、合理推论。
③通过反复“诘难”改变负性自动思维。
④培养学习好习惯。
⑤故意干扰训练法。
⑥圈数字训练法。
⑦家长咨询。
四、分析与讨论
1.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认为控制多动、冲动、攻击的有效方法。本方法强调认知活动在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发生和转归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既采用各种认知矫正技术,又采用行为治疗技术,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性的、整体性的和时间短等特点。
2.训练过程
因为训练结合了鹏鹏的实际生活,没有与实际生活割裂,得以在真实场景中得到巩固,且采用了恰当的强化物,所以训练过程是按计划进行的,比较顺利,但是在训练过程中,鹏鹏的情况常有反复,相信持之以恒地训练,会取得更佳效果。
3.训练结果
本研究针对鹏鹏的实际情况以及突出的行为问题,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基本达到预期水平。但是,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鹏鹏的行为会有反复,且训练内容不可能涉及鹏鹏所有的问题行为。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认知―行为治疗对消除注意力不集中小学儿童不良的认知有积极作用
(2)故意干扰训练法和圈数字训练法对培养注意力不集中小学儿童的注意力有积极作用
(3)应尽早对注意力不集中儿童进行矫正,训练过程保持循序渐进
2.建议
(1)个别化训练要有针对性
(2)要建立训练双方的信任关系
(3)取得家长配合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上5篇儿童心理咨询疗法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儿童心理咨询疗法范文2
[摘要]目的: 对临床用药咨询进行分析,了解临床需求,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 方法: 收集整理100例临床药物咨询资料,对用药咨询的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咨询药物中以抗感染药物最多(33%),咨询内容分类中药物用法用量最多(%)。 结论: 药物咨询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临床药师与医护人员、患儿及家属的交流,提供合理安全的用药。
[关键词] 临床药学;药物咨询;儿科
An analysis of drug consultation made by clinical pharmacists in our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pharmaceutical care by analyzing drug consultation in our :One hundr-ed consulting cas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most frequent consulted drug was antimicrobials(33%).Dosage and administration were the most frequent subject(%)in classification of drug :The drug consultation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clinical pharmaceutical is the way in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among clinical pharmacists,medical staff and patients.
[Key words]Clinical pharmaceutical;Drug consultation;Pediatrics
临床药学服务的兴起和发展为儿科病人的合理用药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我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以来,药师的业务重心已从以药品调剂为主转向临床。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加强与医护人员、患儿及家属的交流,结合儿科病人的特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起到积极作用。药物咨询是临床药师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展示临床药师能力的重要平台,对确立临床药师的地位及今后临床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药物咨询记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临床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药学服务的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收集2005年我院临床药师临床工作中接受的100例临床用药咨询记录,统计咨询药物分类和咨询内容类别。
2 结果
咨询药物分类
结果见表1。被咨询的药物中抗感染药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用药。
咨询内容分类
结果见表2。用法用量和同类药物比较的咨询次数及所占百分比位居前列。
咨询实例
例1:洛赛克针剂可否用于口服。咨询记录:洛赛克的主要成分奥美拉唑,在溶液中极不稳定,如果直接口服,奥美拉唑通过胃液就会被分解而无法达到小肠吸收,疗效明显下降,所以不能用于口服。可以口服洛赛克胶囊,根据药物说明书可知胶囊内容物系肠溶小丸,可以保护药物通过胃液到达小肠而溶解吸收,达到疗效。目前没有小规格的胶囊,但是可以取出胶囊内容物分量口服。
转贴于
例2: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时,使用布洛芬和吲哚美辛有何差异。回答记录:布洛芬和吲哚美辛治疗早产儿PDA疗效相似[1] ,PDA关闭率无明显差异。但是不良反应中布洛芬不易引起暂时性肾功能不全,具有临床价值。
表1 咨询药物分类表(略)
*每100种药物咨询频率=(占总咨询例数百分比÷我院药品目录中该类药物占所有药物的百分比)×100
表2 咨询内容分类表(略)
例3:母亲为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期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治疗,是否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反应。回答记录:强的松是目前SLE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大多数学者主张在妊娠期使用强的松预防SLE恶化和控制SLE活动[2] 。在动物实验中,虽然强的松存在致畸作用,但是在人类妊娠中还没有致畸形的报道,这是因为强的松通过胎盘可被胎盘产生的11-β去氢化酶氢化成无活性的物质,而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大剂量强的松可能抑制胎儿肾上腺引起女性胎儿男性化与宫内生长延迟,新生儿呼吸减少。
3 讨论
从表1中可见咨询药物以抗感染药物最常见(33%),每100种药物咨询频率也位居前列,这是因为小儿自身免疫力弱,易患感染性疾病,需用抗感染药物及时控制,否则容易导致并发症,同时由于临床耐药菌不断增多,因此抗感染药物被格外关注。排在咨询药物类别中第二位的是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这是因为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相对较成人多,消化系统负担较重,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这就导致了小儿生理功能和机体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而且消化系统以外疾病如感冒、肺炎和其他感染性疾病,均易影响小儿消化功能。泌尿系统药物虽然咨询的例数不多,但是由于泌尿系统药物在儿科临床使用的品种相对较少,所以相对咨询频率较高。
由于咨询时一个问题可能涉及药物使用过程的多个方面,所以从咨询内容来看,100例咨询共有119问次。从表2中可见与成人用药咨询不同[3] ,咨询内容分类中药物用法用量最多(%),这是因为专门用于儿童疾病治疗的药品有限,而专供成人服用的药物 说明书中一般不注明儿童使用剂量。对儿童尤其是新生儿,药物剂量应根据给药年龄群的药代动力学数据,并根据预期的反应和个体药物处理能力进行调整,提供相对最合理的剂量。排在第二位的是同类药物的比较。同类药物比较不是单纯地照搬专业资料,而是需要通过临床药师自己的理解、消化和总结,才能给医护人员一个满意的答复,这对临床药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积累要求较高,但却是临床普遍存在、特别需要并广受欢迎的实际问题,直接影响临床药物治疗。医护人员除了简单地了解药物的一般知识以外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层次的药学服务,比较同类药物的异同正是这类需求的一个表现。
目前咨询人员主要还是医护人员,患方咨询的例数较少。医生与护士咨询的比例约为3∶1,其侧重点各有不同。护士普遍关注药物的配伍和稳定性这些与日常操作密切相关的问题。医生们除了要了解药物的一般知识以外更关心如同类药物的异同这类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的问题。患儿及家属咨询较少,这是由于他们对临床药师了解少,不清楚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对临床药师缺乏信任,更习惯于向医护人员咨询药物信息。要改变这种局面则必须加强宣传,使越来越多的病患了解临床药师的职责,同时临床药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与病人互动交流的技巧,赢得他们的信任,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
随着医院服务系统的日臻完善,用药咨询不仅展现了药师的服务水平,也是展现医院形象的窗口。通过开展用药咨询服务能够改变传统的药师形象,促进药师自身业务的提高。药物咨询是临床药师日常最主要的工作之一[4] ,记录和回答咨询内容并做回顾性小结,了解医生、护士比较关注的问题,能够更好地提高药物咨询的服务水平。药物咨询服务不仅能促进医护人员与药师之间的合作,而且在医护人员、药师和患者三方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徐春光,肖 昕,熊爱华,等。布洛芬与吲哚美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6):489-491.
[2]方秀丽,楼微华,丁传伟,等。79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资料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1,4(4):202-204.
[3]曾英彤,李 英。573例药物咨询情况分析[J].中国药业,2005,14(1):57-57.
儿童心理咨询疗法范文3
关键词:心理咨询;儿童;大数据;心理健康
大数据(Big Data)是一种趋势,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中,心理健康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实现快速统计、及时反馈和干预,在儿童心理咨询方面发挥高效、便捷的作用,利用心理管理系统的构建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1 大数据时代与儿童心理问题
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是现阶段主流软件工具,以“太字节”为单位,所涉及的数据规模巨大,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资讯、创造新的价值,这是采用一般软件工具无法实现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也开始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其在社会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很多决策行为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分析,毫无疑问,我们正在进入大数据这个崭新的时代[1]。大数据时代反映出信息大爆炸所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世界充斥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处于数据信息大发展的时代,这主要得益于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在社交、搜索、电商、微博、智慧地球、安全监控、金融、通信等诸多方面均应用到大数据技术,并以此促进各个领域数据的疯狂增加,而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即可创造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可以想象,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服务心理工作,将会极大地提高心理健康工作效率。
儿童心理问题
著名心理学家丹尼斯曾说:“我们相信,每个儿童都是健康的,但我们同时更相信,每个儿童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残病,包括生理的,心理的,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感觉。”儿童心理问题大多来自家庭,但又很容易被忽视,主要表现为神经、情绪、性格及生活习惯方面,其中神经主要由矛盾引起,包括神经性失声、强迫行为、歇斯底里等,负性情绪与神经有关,过度焦虑引起神经式的敏感,儿童在生活中对家人和老师过度依赖,而与同龄孩子的关系较差,性格方面出现显著偏执、性情反复无常、爱发脾气等,生活习惯上出现厌食、吮吸手指、遗尿、失眠等情况,这类情况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影响,发现和解决儿童心理问题亟不可待[2]。
2 大数据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的具体应用和实例分析
具体应用
以往在心理咨询中采用的方法较为单一,主要是面对面的一对一咨询、小型团体咨询等,不仅耗费周期时间较长,而且效率低下,人力资源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心理咨询中,可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儿童心理咨询所应用到的高科技设备有音乐放松系统、生物反馈系统、多参数生物反馈仪、监控系统等,手段多样化,且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极大地推动了心理咨询的发展[3]。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心理咨询具备智能化的特点,借助相关技术采集大量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给心理咨询师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以监控系统为例,监控系统与大数据结合,根据得到的各种数据模型和分析报告来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从中便可找到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最佳方法,即便对心理知识缺乏了解的家长,也可通过获取的分析报告,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心理测评系统与大数据结合可应用儿童心理普查中,将心理普查信息化,再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进行分析。
实例分析
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心理管理系统,不仅不会影响到系统的使用功能,还能更为便捷、高效地从海量数据中找出个体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为心理咨询工作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结果。在接受儿童心理问题咨询中,常有家长反映孩子作业拖拉、不认真,对家长提出的要求表示认可,但无实际行为,且不会主动向家长表达自身的要求,通过在心理管理系统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儿童心理档案数据,逐步深入挖掘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在第一次咨询中,先让孩子填写基本资料,在此过程中观察期表现,确立以家庭治疗为主的方案,邀请家长一同参与咨询,在筛选的信息中含有孩子出生时家庭条件较差、由奶奶带大、与父母长其分开等,孩子的学习较差,根据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卫机制理论,孩子在家庭中被严格要求,将会以学习失败来回击自己的父母;在接下来的咨询中,陆续获得父亲不乐意陪同、孩子不积极配合咨询、语言沟通效果不理想等信息,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探测其心理特征,打破常规心理咨询陷入的僵局,找到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即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有关,建议从环境入手,逐步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4]。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心理咨询带来了二次腾飞的契机,给儿童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且高效的心理咨询方法,这对于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 铭,徐光兴,林榕发。沙盘疗法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研究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113-115.
[2]吴素梅,覃春望,付志高。绘画疗法在流浪儿童心理辅导中的作用[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4):552-556.
儿童心理咨询疗法范文4
传统的儿童心理咨询认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中,个性、认知和领悟能力还很不成熟。年龄越小,其在物质上、精神上对家长和环境的依赖就越大,心理、行为受家长和环境的影响也就越明显。许多时候,咨询主要是对儿童的家长、教师、看护者等的咨询。咨询师往往相信只有父母、成人才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儿童是不懂事、未成年的小孩,成人不应该将解决问题的负担放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理念也许是好的,是出于对儿童的保护,但是却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开发自身的潜能,进而学习如何自己解决成长中面临的种种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在儿童心理咨询工作中,尝试运用具有积极心理学倾向的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T)代替传统的儿童心理咨询模式是有意义的。本文试探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理论、技术以及将咨询理论运用在儿童心理咨询中,以期为家庭教育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方法与思路。
一、 基本理论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是由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于1980年从美国的短期家庭咨询中发展出来的。De Shazer的工作团队开始聚焦于来访者想要如何改变自己,而不是来访者进入治疗所带来的问题与抱怨。其相信多数来访者来到咨询室中是已准备好且有能力要做改变的 [1]。
焦点解决取向咨询的积极风格与传统治疗的做法迥异,它并不强调问题的原因,因为过分讨论起因有时只会让个体陷于无力的状态中,其主要是彰显来访者本身的能力,并针对个体的问题进行解决。Walter和Peller(1992) [2] 提出了十二个假设来说明其基本理念。
1. 正向思考
一个人的思考会影响到其后续的行动抉择以及面对情境时的态度,若个体对自己和事情进行负面思考,便易陷入问题中而难以自拔,故焦点治疗可以引导来访者进行正向思考,并进行目标导向的谈话。
2. 问题的例外
问题并非随时都会出现,通常来访者容易将自己的问题过度扩张,而致使其感到困扰时时刻刻在整个生活中压迫他。焦点治疗教导来访者找出问题没发生时的状态,促使个体跳脱无力感,认识到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3. 改变在不断发生
世界是不断在改变的,人也是如此。来访者通常会受僵固的语言限制致使思考受到局限,如“我是个没有用的人”,而忽略自己并非永远都是如此。故引导来访者发现改变的可能,能够激发其动力。
4. 小改变导致大改变
重视来访者所产生的小改变,不断鼓励他看到自身的改变能力,透过一次次微小的转变,累积来访者对自我的信心,引导出大改变。
5. 合作是必然的
咨询的变化并非依照咨询师的目标,而是根据来访者本身的意愿进行的。当来访者透露其想法和意见时,便是咨询合作的开始。而焦点治疗强调没有抗拒的案主,即便来访者是被强制来咨询的,但他仍有想要改变的目标。
6. 个体本身即具有资源
焦点治疗相信,人都是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潜能的,问题缠身的来访者并非无能力,而是未发现自己拥有的资源,故咨询师的责任便是帮助其看到自己的潜能。
7. 意义和经验是交互建构的
个体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世界作解释,并形成事件的意义,这种意义会成为个体的经验,意义和经验是相互形成的。
8. 经验的描述与行动是循环的
个体对事件的描述会引导其后续的行动,例如对事件的描述为“我没有能力,所以才找不到工作”便会影响到其后来的行动抉择“放弃找工作”。同样,行动也会影响到对事件的描述。
9. 意义在反应中产生
信息的意义要视反应而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受自我觉知的影响,当他人所表达的信息没有被接收者正确解读时便会产生误会,故在咨询中咨询师应不断修正自己的解读方式,以便能与来访者所表达的意义相符。
10. 个体是自己问题的专家
个体对自己的问题最为清楚了解,焦点治疗在咨询中强调个体的主体性,由个体决定他所想要改变的地方,并设定目标。
11. 整体性
个体对问题的陈述会影响其后来的行动,而任何改变都会影响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故个体在咨询中的改变也会影响到他周遭的人。
12. 训练团体成员
在团体咨询中,成员会彼此分享目标和想法,大家的观点也许都不相同,故咨询员不需帮成员做诊断、决定目标,而是要协调成员彼此可接受的目标并形成计划。
此外,Berg和Miller(1992)提出了八点焦点解决治疗的原则,后来Osborn(1996)又扩增了五点原则,包括:(1)视来访者为心理健康的个体,去病理化;(2)利用来访者的资源和优势;(3)来访者自决,他们才是本身的问题专家;(4)优先选择限制最小但最易达成的解决方法;(5)改变是必然的;(6)重视现在和未来,不探讨问题的过去成因;(7) 咨询师与来访者是合作同盟关系;(8)中心哲理,如果行为无法打断就不要再执意去修改,行为若无效就不要再继续,行为若有效就做得更多;(9)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来访者与咨询师一同建构,并非等待来访者去发现;(10) 来访者的成功经验是其解决问题的基础;(11)目标取向;(12)意义及真实是在互动中建构出来的;(13) 咨询是短暂的 [1]。
二、常用技术
SFBT的一大特色即:使用提问技术和正向鼓励,协助个体跳脱旧有的思考架构,能以崭新、正向的态度面对本身的问题。以下将以Webb(1999) [3]所提出的会谈四个阶段来探讨SFBT主要使用的技术和问句:
1. 设定正向目标
个体多半是带着问题来到咨询室的,故使用外在化的问句,例如“请你为自己的问题命名,你会如何称呼它?”“当你战胜问题时,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况?”“有没有较好的方式来描述你的问题?”何等,让个体了解问题本身才是问题。通过问题外在化,不但可以确认个体的问题,也可增强个体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4]。Selekman(1997) [5]认为外在化问句可使个体以正向、可解决的观点重新描述问题,带给个体希望感。对于目标不清楚,或难以拟定具体正向目标的个体,SFBT则通过奇迹式问句,例如“如果有一天,奇迹发生,你的问题已消失,那会是怎样的情况?”带着个体去描述当问题解决后,事情会有什么不同,帮助个体以建设性方式去思考自己的改变目标。
2. 挖掘潜能
意即强调当问题较少发生或没发生时的状况。当个体思考到这些部分,不但能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希望感,也能通过这些成功经验提升自我价值感。咨询师也能从这些成功经验中收集到个体过去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5]。Walter和Peller(1992) [2]认为潜能问句包含两个优点:可将过去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带入此时;透过例外经验,可帮助个体从小改变增进自己的信心及能力,从而慢慢引导出大改变。潜能问句包括:过去的例外问句“过去什么时候是问题没发生的?你做了什么事?”现在潜能问句“今天你最喜欢的事是什么?”假设潜能问句“当问题不在时,你会是怎样?”人们潜能问句“有哪些人可以为你提供帮助?”等。
3. 拟定计划
个体可能面临拟定计划步骤、预演计划及执行计划等状况,在不同状况中咨询师运用的问句会有所不同。在拟定计划时,咨询师会鼓励个体以正向的态度来面对问题“要怎么做才能达到你所要的情况?”“你觉得做些什么会让事情变得较好?”找出个体可以做的事,再逐步作规划。而当个体已拟定计划,咨询师则要协助做预演,通过“你可以想想你要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会先从哪个部分开始?”让个体试着以想象的方式,预先演练问题解决流程。当个体要去执行计划时,以“你会如何去做这件事?”“在执行计划时会有什么阻碍?”进行式问句,让个体将焦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1]。
4. 追踪
追踪主要是让个体评估自己目前的进步程度。在SFBT中会使用评分问句,如“从1到10,1是最糟糕的状况,10是最好的结果,你现在位于哪个位置” [3]。评分问句可帮助个体聚焦自己的改变,增强再投入的动机,也能协助个体去评估计划是否适当 [6]。此外,也可透过振奋性的问句来增加个体的控制感和成就感,“说说你这个礼拜中感到最快乐的事?”“有哪些事变得更好,当时你是如何达到的?”Walter和Peller(1992) [2]提出的振奋性语句是借由兴奋的语句、态度、动作等表达出咨询师的鼓励与支持,可在个体执行计划或产生改变时使用。
5. 家庭作业
根据Walter和Peller(1992) [2]提出的SFBT治疗流程,在正向回馈阶段包括赞美个体投入以及指派家庭作业。许维素(1988) [7]提出在SFBT中,每当咨询结束时要依个体的类型及状况指派家庭作业,帮助个体扩大改变,林怡光(2004) [8]也认为指派家庭作业能延续咨询效果,且家庭作业强调过程而非结果,意即重视个体因想到作业而做出的改变,而个体是否达到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家庭作业的类型包括四种 [2、7]。
(1)正向观察:让未形成目标的个体,去观察生活中想要学习改变的目标;而已有目标但未产生行动者,从生活中去观察想要学习的行为。
(2)尝试去做正向或例外的行为:让案主从事力所能及的正向行为,以小改变增强自信心,引发涟漪效应,带来大改变。
(3)寻找例外事件:鼓励个体寻找过去在问题没发生时的例外经验,去看自己当时做了什么,或假设自己正在做这些例外行为,从例外中帮助个体去行动。
(4)尝试假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个体去体会当问题不在时,或问题被解决时的状况,这能让个体从新的体验中获得创意,激发其去从事小改变。
三、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运用于儿童中
与传统治疗模式相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取向也常被认为面对儿童个体会有限制,因为此种模式重视谈话性治疗,所以对欠缺表达能力的儿童较难进行 [5];另外,孩子的认知有限,语言使用能力未成熟也会限制咨询者的技术运用 [8]。但实际上焦点解决取向因强调短期、重视个体的正向力量,而常被运用到学校辅导中。许维素(2003) [9]认为焦点解决取向因重视儿童所拥有的能力,认为儿童是自己问题的专家,以及鼓励儿童用行动来解决问题,增加了其自我控制感,这种赋能模式能够协助儿童看到改变的光景。
1. 与儿童建立合作关系
在形成治疗计划或问题解决过程中,因儿童是自己问题的专家[5],治疗师要运用同理、真诚、尊重与个体建立正向同盟关系,从而与儿童讨论出治疗的正向目标。与儿童建立关系时,治疗师可多运用赞美技术,对儿童所表现出的任何正向力量都给予鼓励,让儿童了解治疗师是真心想与他们合作并解决问题的,可降低儿童的防卫,赢得他们的配合;或在治疗初期运用游戏治疗或木偶等道具,藉由游戏解除他们对大人的防卫,增进彼此的信任,也可收集到重要讯息[11]。
2. 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及语言限制
由于SFBT必须通过与个体不断互动来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治疗师在与儿童互动时更需注意他们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语言的使用能力。依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儿童(7~12岁)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虽将慢慢发展出逻辑思考能力,但对抽象概念还是难以理解[12],所以可利用具体事物的操作来帮助儿童理解。治疗师可将SFBT的问句转化为可操作的事件,如奇迹式问句可利用仙女棒等玩具进行,用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儿童陈述问题并找到资源;评分问句可使用脸部表情图形来替代[13],也可使用关系问句取代例外架构问句,如“什么时候你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
总之,虽然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及语言发展可能对此模式有所限制,但仍可配合儿童本身的特色,运用媒介工具或转换语句形式,使之更符合儿童的实际需求,让治疗产生效果。
参考文献:
[1] Gingerich, & Wabeke, T.. A Solution-Focused Approach to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in School Setting[J]. Children & Schools, 2001,23(1):33-47.
[2] Walter, &Peller, .Becoming solution-Focused in brief therapy [M]. New York:Brunner/Mazel Publishers. 1992.
[3] Webb,.Solution:Solution-Focused interven- tions for counselors[M].New York: 1999.
[4] 简正镒。焦点解决短期咨询于咨询实务工作之运用[J].咨询与辅导。 2003,205:2-10.
[5] Selekman, .Solution-Focused Therapy with Children:harnessing family strengths for systemic change[M]. New York:Guilford Press. 1997.
[6] O’Hanlon, W. &Weiner-Davis M..In search of solution:A new direction inpsychotherapy[M]. New York:
[7] 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M]. 台北: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
[8] 林怡光。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在儿童辅导上的应用[J].辅导季刊。 2004,40(3):49-54.
[9] 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运用[M]台北:天马出版社。2003.
[10] Davis &Osborn .The Solution-Focused School Counselor Shap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M].New York:Accelerated Development. 2000.
[11] 陈意文。使用焦点解决短期咨询(SFBT)与儿童工作之感想[J].咨询与辅导, 2005,234:36-39.
[12] David .发展心理学[M].林翠湄、黄俊豪等译。台北:学富文化。 2003.
[13] 康馨如。儿童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初探[J].咨询与辅导。2005,234:36-39.
儿童心理咨询疗法范文5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治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85-02
一、奥尔夫音乐治疗的理论思想
奥尔夫音乐治疗(Orff Music Therapy)与奥尔夫教学法均源自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 1895-1982)所提出的教育理念。两者适用的对象都可以是0到100岁的人,不同的是,奥尔夫教学法主要由奥尔夫本人创立、发展开来,以音乐教育为目的。对象目前主要为一般儿童,目标偏向于通过教导音乐来发展儿童的潜能,因此它在学前教育领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和重视;奥尔夫音乐治疗由其妻子格特鲁德・奥尔夫(Gertrud Orff,1914-2000)发展推广,以治疗为目的。对象为有特殊需求或治疗需求的儿童,甚至是青少年以及成人和老人,目标偏向于改善来访者现有的问题或是延缓问题的发生,因此它被广泛应用在特殊教育以及心理治疗领域中的音乐疗法中。鉴于奥尔夫音乐治疗在儿童治疗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本文的探讨围绕儿童治疗展开。
奥尔夫音乐治疗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充满音乐的有较强安全感的环境,让被治疗者能在其中充分表现自己,并与他人一起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在做奥尔夫音乐治疗之前,治疗师首先要问一个问题,即来访的儿童拥有什么感觉?缺乏什么感觉?据此评定儿童的知觉机能且给予适当的引导。奥尔夫音乐治疗认为,儿童即使缺乏某方面的感觉,但在另外一种感觉上却能得到充分开发。据此,奥尔夫音乐治疗强调通过自发性参与,让儿童自己探索、发现、组织各种音乐素材,以即兴创作的方式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充分发展。治疗师再藉由组织各种音乐素材,以即兴模式引导儿童发挥创造力。
在治疗实践中,治疗师需要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四个方面贯穿其中,即原本性、综合性、参与性和过程取向四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与交织。
第一,在原本性方面,奥尔夫音乐教育重视儿童发展的基本元素,包括肢体发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社会行为发展等。音乐活动必须符合儿童的发展阶段,而非以音乐技巧训练为目的,所以在奥尔夫音乐治疗中,治疗师必须充分了解来访者的身心情况,并根据其发展阶段设计相应的治疗活动。
第二,在综合性上,奥尔夫的音乐并非单独存在,而是与律动、舞蹈、语言、歌唱等活动结合。奥尔夫音乐治疗师必须以整体观点了解来访者的问题,如当儿童语言能力不足时,除了考察该儿童语言训练缺乏外,同时也需评估其他原因,如情绪方面的困扰等。
第三,在参与性上,奥尔夫音乐活动的取材是儿童所熟悉的,必须来自儿童的世界和他所处的文化和传统,从而让儿童通过体验发展能力、了解自己。
第四,在过程取向方面上,奥尔夫音乐治疗对过程的强调要重于结果,治疗师必须具有从儿童主动创作或表现中做出准确评估和判断的能力,进而据此制定治疗方案,逐步改善症状,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奥尔夫音乐治疗的形式
奥尔夫音乐治疗延续了奥尔夫所提倡的“原本性音乐”(elemental music)概念。在奥尔夫看来,原本性音乐是个人自我表达的广泛形式,它是自然发展而成的,不需要特别的或复杂的训练;它建立在个人的诉求或选择上,也是个人经验深刻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原本性音乐本身并不是音乐,而是强调活动与口语相结合的形式,所使用的材料是由来访者既有的技能以及他在自然环境中自发参与而形成的。因此,奥尔夫音乐治疗既可以使用一切能够使用的媒介,如人声、乐器、活动等,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表达模式,包括跳舞、诗歌、游戏、动作模仿、表演和美术等[1]。
奥尔夫音乐治疗多采用团体音乐治疗的形式。不同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以音乐教育为首要目标,奥尔夫音乐治疗是以治疗为主要目标,故而其人数不能像奥尔夫音乐教学那样由大班组成,而是依从团体心理咨询的一些要求,8人左右比较合适。人数太多的话容易让团体形成小群体,从而影响团体的凝聚力,不利于治疗的开展;人数太少的话,团体的效果便显现不出来[2]。凝聚力是团体治疗过程中的核心疗效因素,其重要性相当于个体咨询过程中的治疗关系[3],因此成为奥尔夫音乐治疗团体组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在实践中,团体的大小可以根据儿童年龄的大小和治疗问题有所调动,如儿童年龄越小,组成团体的人数就应该越少,若来访者前来咨询的问题为基本的社交问题时,团体人数可适度增加。此外,团体的规模也受到来访者认知能力的影响,若来访者对基本的口语或非口语指令有理解的困难时,治疗师应做出相应的评估,可依据来访者的状况与需求做最适切的安排与调整,如通过减少团体治疗的成员数、增加助手、对个别认知困难的儿童再额外进行个别治疗或让其仅参与适合他认知能力的那部分阶段等。故而,对参与奥尔夫音乐治疗团体的来访者,咨询师都应该先进行相应的评估,如让儿童对“看我、来这里、坐下、站起来”等基本指令的回应作出评估。奥尔夫音乐治疗不强调团体的同质性,认为团体成员可以期待每个人都帮助他人,也可以接受其他人的帮助,从而在互动关系中促进个人成长。
三、奥尔夫音乐治疗的过程
奥尔夫音乐治疗的实施步骤一般分为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三个阶段[4]。治疗后阶段是在治疗结束后由治疗师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记录、评估和建议,因这一行为是所有心理咨询和治疗共有的且不涉及来访者,故而下文不再详细分析。
(一)治疗前阶段
第一,治疗师应对来访者的背景资料有一个了解,主要查看来访者的临床资料,如过去治疗的记录、评估特别是关于音乐治疗的记录。了解来访者的临床资料可以帮助治疗师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估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便为个人及团体治疗需求选定相适应的环境和目标,并据此判断哪些知觉型态、媒介和活动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应用。
第二,治疗师需要营造安全的气氛,界定并调整个人与团体间的活动空间,以便让来访者对治疗产生信心。奥尔夫音乐治疗经常让来治疗的团体成员围成一个圆圈,圆圈中间的空地是团体成员彼此沟通与分享的地方。这对胆怯害羞的儿童来说尤为适用,因为圆圈可让他们获得某种程度的空间自由,对于过于好动的儿童也间接限制了他们活动的空间。此外,治疗师也可以利用粉笔画地、呼拉圈、绳子等方式限定空间,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个人领域。此外,由于环境是一个持续存在的因素,因此房间的选取也很重要,其大小、形状以及周边环境和内部东西的放置都会影响到儿童的参与程度,如房间外马路上车来车往的噪音往往使儿童分心,这些都是治疗师必须要考虑的因素[5]。
第三,感知能力形式的选择。格特鲁德・奥尔夫认为,感知能力是个体针对某人或某事的反应过程,这正是治疗的目的所在,因此“感知能力是音乐治疗的必要条件,没有它的话,所谓的音乐治疗便无从谈起”[5]。奥尔夫音乐治疗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发展,它应该兼具听觉、视觉、触觉、肌肉运动知觉、嗅觉、味觉的多元治疗法。治疗师通常会选择一种知觉形式作为主要刺激,其他形式的感知能力可作为增强的辅助功能。
第四,媒介和活动形式的选择。在奥尔夫治疗中,治疗师会根据来访者的知觉能力以及治疗目标而设定合适的媒介和活动的形式,如创造可变空间以有利于律动的进行,或采用人声活动、指令活动、运动性活动、口语活动、美术活动和情意活动等。
第五,材料的选取。奥尔夫音乐治疗之所以要使用材料,其主要目的便是在于激发或辅助即兴创造的顺利进行,所以选择时应该选择儿童熟悉的、有一定实施弹性且符合其能力范围的那些材料。
第六,活动分析。治疗师依据活动内容对儿童的适用程度、儿童所具备的能力以及治疗的目标,将活动分门别类并逐一进行相应的分析。
(二)治疗中阶段
活动具体可分为暖身、激发、关联反应、探索、定型和结束六个步骤。
第一,暖身可强化团体成员的参与程度,通常采用问候歌的形式展开,治疗师以歌唱方式问候儿童,儿童回应唱出来。
第二,暖身后,治疗师运用不同的媒介材料,通过不同知觉形式刺激儿童,以促进儿童的创造反应。激发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儿童的刺激,而唤醒儿童对某些事物的兴趣,激发本身就是一种儿童展示自我能力的过程,它是儿童成长的一种重要因素,若善加使用可有效改善儿童的行为[5]。
第三,关联反应可分为音乐性关联及内在个人关联两种,前者偏重于外在媒介、活动与材料之结合,后者则是治疗活动中人际的互动形式,如治疗师与团体成员间的互动。
第四,暖身、激发、关联反应三个阶段的活动设计多是治疗师的主动实施,而到了探索阶段,让儿童自我进行尝试性的创作活动,自我决定以哪种方式对咨询师做出回应。这一阶段是奥尔夫音乐治疗中对儿童的影响最为深远的,因此所分配的时间应该最多,咨询师也应尽力鼓励和激发儿童的探索活动。
第五,定型和结束阶段是奥尔夫音乐资料的收尾阶段,治疗师回顾治疗的过程并进行相应的反省,并和儿童进行告别。
参考文献:
[1] Bruscia, K. E. Improvisational models of music therapy[M]. Springfield, IN: Charles C. Thomas, 1987.
[2] 欧文・亚隆, 默林・莱兹克兹。 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第五版) [M]. 李敏, 李鸣译。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3] 贾@, 樊富珉, 鲁小华。 团体心理治疗中凝聚力的概念及测量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 2013, 36(6): 1476-1479.
上一篇:生态道德(精彩4篇)
下一篇: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