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物理八年级教案人教版电子书样例【实用4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物理八年级教案人教版电子书样例【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物理八年级教案人教版电子书【第一篇】
知识目标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
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
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长度测量误差
课题
长度的测量误差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所以木块的长度是:
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
4,新授课:误差
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
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指导
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
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
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
评价
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
2、内容的祥实程度
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
物理八年级教案人教版电子书【第二篇】
这节课既是对杠杆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功的原理和机械效率”做准备。所以本节课在十一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为了达到这个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杠杆和滑轮的实质对比着讲解,加深理解,并在实验探究中突出滑轮做功的特点,以便引出“功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
3、能根据滑轮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滑轮的结构。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3、学习处理数据和信息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1、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杠杆的有关知识,初步掌握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但不一定有独立的实验能力。
2、障碍
1、由于实验误差导致的数据偏离,可能使学生无法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2、对滑轮的特点认识不足,无法正确的应用到实践中去。
3、方法
定性认识:课件播放理想的演示实验
定量认识:用自制教具现场做演示实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自制仪器的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教学难点:根据滑轮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物理八年级教案人教版电子书【第三篇】
1、知识目标
常识性了解照度的概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照度对视力影响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材通过把光源设置在不同位置,观察桌面的明暗程度给出照度的概念和单位,然后介绍了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和国家规定标准中的学校用房的平均照度。最后通过实验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1)通过实验观察与测量加强学生对照度的感性认识。
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教室各位置的照度,判断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从而使学生增强“标准”意识。
3)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得出。
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照度计、点光源、每个同学带一个手电筒
一、新课引入
在暗室中进行学生实验:用手电筒垂直照射桌面,改变与桌面的距离,观察桌面明亮程度的变化,引入照度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照度的概念
给出照度的概念后,介绍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以及国家规定的照度卫生标准。
让学生感知照度:给出国家规定的教室桌面的照度标准,通过改变教室内灯的个数,来达到桌面的规定照度标准,若教室灯的亮度不够,可采用手电筒辅助照明。
2.影响照度的因素
提出问题:照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学生可能猜测出很多方面,如与光源有关等,正确的给与肯定。属于本节课实验探究活动范围的不予判断。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
限定条件:同一光源
研究内容:
1)照度与光源距离的关系
2)照度与光照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学生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对同一个光源来说,光源离光照面越远,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小;光源离光照面越近,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大。
光源与光照面距离一定的条件下,垂直照射与斜射比较,垂直照射的照度大;光线越倾斜,照度越小。
进行眼睛的保健卫生教育。
三、板书设计
物理八年级教案人教版电子书【第四篇】
1、 知识功的原理
1、 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2、 动手实验能力
3、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
功的原理,第三册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一、 新课引入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功率,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出示学习目标)
片一:
我们的目标:
1、 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出示一个重物,问:在生活中,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你有哪些方法?(讨论)
讨论后得出:
(1) 可以直接用手把物体拉上去(片二)
(2) 可以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片三)
(3) 可以用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把物体提升(片四)
3、请大家思考:
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用杠杆,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功吗?如何计算?(w1=fs)机械要对重物做功吗?如何计算?(w2=gh)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做了功。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单机械呢?讨论思考,小结(见投影片五)
片二: 片三
可以省力 (但费距离 所以不省功)
可以省距离 (但费力 所以不省功)
使用简单机械
可以改变施力方向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同样不省功)
片四 片五(做成覆盖片)
二、 新授
1、那么,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比,两者大小是否一样?或者说,使用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下面我们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实验方法,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2、学生实验,完全下列表格:(投影六)
实验次序
钩码重(牛)
弹簧秤示数(n)
钩码提升高度(m)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
动力对机械做的功w1(j)
机械克服阻力做的功w2(j)
四、课堂练习(投影九)
1、 功的原理内容是什么?
2、 既然任何机械都不做功,人们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呢?
3、 判断对错: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功 ( )
b、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所以省一半功 ( )
c、使用机械不能省功,但一定省功 ( )
d、省距离的机械一定费力 ( )
e、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因此使用机械是无益的( )
f、功的原理只适用于自重和摩擦不计的理想机械 ( )
g、要把20n的物体举高1米,不论使用何种机械都不省功,动力做功至少20焦。
完全投影片五,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加深使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的理解。
4、 一人用一根轻质杠杆将重为500牛的物体举高时,做了250焦的功,求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作业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