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精编3篇
【导言】此例“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范文1
论文摘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宝应农广校成为主要的农业科技培训阵地。“十二五”期间让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
一、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2]。
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宝应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农广校是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
宝应县农广校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2005年宝应县农广校实施了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工程项目。累计培训学员3500人,培训对象从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宝应县农广校在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涉及14个乡镇。从调查的学员分析看,90%以上的学员都掌握了农业信息技术,80%的学员,特别是村干部学员能用所学的农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技能发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一大批学员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典型户。学员祁国银入学前种粮为主,零星张了5亩田藕,由于缺乏市场信息观念,藕难卖。通过两年培训学习后,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网络信息,发展了200亩藕田,而且带领全村发展荷藕产业,兴办了荷藕加工厂,系列藕制品出口国外。带动全村经济大幅上升。学员陆书咏,经营大棚蔬菜种植已经有很多年,通过培训后种植面积达150亩。一家日本公司为辣蓼的生产在网上寻找合作伙伴,陆书咏在网上看到这信息,立即和对方取得联系,经过多方的交流,双方就合作事宜达成了共识。目前,日方对宝应进行现场调研后,决定与陆书咏就辣蓼项目进行长期的合作,项目一期投资200万元,实施规模达300亩。像这样学以致用、致富的学员还很多。
3.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农广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范文2
关键词职业农民;生产管理;现代生产技术
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人群逃离农村到城市谋生,农村中的劳动力日益缺乏。21世纪的当今社会,农业生产方式也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技术代替了以往的劳动力,但目前农业存在的重大问题便是人员素质无法与技术相契合,这就导致大量现代技术应用无法落实,对此应加强培训,政府通过设立各种培训班来打造职业农民,使农业呈现出新的气象,使我国的农业基础更为丰厚,为中华复兴助力。
1农民生产现状
缺乏优质劳力
农民大多不具备较高的学历,在农业种植方面仅仅依靠前人留下的经验并没有科学的种植和管理体系。此外,农民对生产的重视度也不足,优质人才缺乏土地利用无法达到最优,农业发展进程呈现出缓慢的态势,优质农民极为稀缺。当前,大多产业都已实现机械化,而存在部分农业生产仍旧是以人力为主,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主要是由于无人具备操作机械的技术,由此可见优质农民十分缺乏。
培训机制不足
虽说政府当前展开了个大扶贫工作,然而这些扶贫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政府应改变扶持策略,通过各种技术的教授来使农民拥有强大的科学动力。结合当前实际状况来看,职业农民相关的培训机制局指可数,这就导致日益上升的科技实力和技术长期落后的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激化,对整个农业乃至社会的进程都是不利的。
2生产管理策略
提升教育水平
为使农业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应通过教育来培育出大量的农业人才,深化农业相关教学的内容,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专业的建设[1]。将教育与实际相互结合,让农业专业的学员深入农村实践,在自身实践的过程中教授农民各种科学生产知识,加强农田的管理,打造职业农民,从而使产量和效率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在实践中,农业学员也得到实践,一举两得,对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扩大培训规模
对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仍旧不足,因此需要扩大培训规模,使整个培训所涉及的范围日益变广,最终形成一种农业文化,对全国农民产生深厚的影响,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此外还应创新培训模式,针对具体状况设立不同类型的培训班,采用分类教学、实践教学、感知教学,抓住培训重点,明确农民的真正需求,另外在培训时应给予农民充分的尊重,采取灵活的方式来使帮扶效果得到深化。在渭南孙镇培训中,培训人员在学员家门对学员灌输理论知识,而后便到果园中展开实践,培训人员当场示范,学员当场实践,这种培训方式效果极佳,全体学员和农民赞不绝口。
增加资金投入
对农民的帮扶培训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因此政府应通过财政来给予农民培训强大的后盾[2]。另外政府还可以与相关企业进行联合,企业对农民培训投资,通过农民的土地和经验来进行相关的科研实验,此外还可以加强宣传,举办各种扶助农民的公益活动,让相关企业捐献农业生产所用的各种机械化设备,为农民派遣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从而使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对农田的管理水平得到增强。
3现代生产技术
科技日益繁荣的环境下,各行各业已经逐步走向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路径,农业也应逐步采用现代生产技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使质量和产量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采用灵活的培训手段来对农民进行各项技术的培训,派遣专业人员指导农民使用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扩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解决农村劳动力结构不足的问题,使农村得到长足发展,为我国经济繁荣提供强大支持,形成现代化的农业产业链。
4结束语
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科技的推动下农业也渐渐呈现出技术密集型的趋势,技术密集型就需要农民具备良好的生产管理技能,还需对明确各项现代生产技术并熟练运用,因此培训成为农业繁荣的第一要务。渭南市的职业农民培训初见成效,对此应总结经验扩大培训规模,在培训时可采用“即学即用”的方式,深化教学效果,使各项问题得到及时的处理,在培训和帮扶中应一视同仁,是农民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董耀飞,杨旭东。试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J].现代农业,2015,(9):103-104.
[2]杨作龄,梁翠玲,刘宝华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农村科技,2015,(4):73-73.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范文3
第一,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创造性。创造性既表现在其应用的农业科技是首次成功使用的新技术,或者是通过改进现有农业中的某些技术,从而得到更加完善的并且具有更加明显效果的技术。又表现在创新的过程中,通过对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创造性地把新技术应用于生产经营的实践活动中,实现技术形态的转化。
第二,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性。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本身涉及许多相关环节和方面,加上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约束较大,众多因素的影响容易使得创新的结果呈现出不确定性,这也就意味着创新本身具有风险性。
第三,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高回报性。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对国内农业生产的保护政策将受到严重冲击,农业科技创新将是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达到占领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其高回报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阶段性。农业科技创新在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创新内容,这也是农业技术创新和生产不断进步的结果。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为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技术的普遍应用,促进了农业增产;以杂交种为重点,生物技术开始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全面兴起;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的综合运用,环保、安全的农业生产和技术发展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标志。
1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意义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成果,推广新技术的有效应用。科学技术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物化,使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劳动者的能动性,同时,转化劳动者的技能;科技创新加速了劳动手段的现代化,加速了劳动资料的物化,使生产工具更加便捷先进;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使劳动对象的效能得到提高,促进劳动对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科技创新使农业生产工艺流程更科学更先进;科技创新还可以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优组合,使农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更加科学合理;科技创新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法和农业生产经营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应用,科学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不断增加,新技术成为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近年来的基因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遥感遥测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激光技术等最新科学技术方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使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使单位农产品产量得到了提高,农产品品质得到了改善,劳动强度减轻,并节约了能耗,改善了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向前推进的,是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
2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2.1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技术获得了长远的发展。农业科技体制不断深化,科技投入持续增加,重点农业科研院所的建设加快,并逐步形成了庞大的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队伍;下大力气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广模式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积极鼓励和发展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组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科学素质,农业科技基础和实力显著增强,现代农业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不断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国家统计局的《关于2011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指出,2011年全国粮食单产达到5166公斤/公顷,总产达到57121万吨,已经达到了丰年有余的水平。
2.2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1世纪,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满足新阶段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将是我国农业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是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推广,满足了农村与农业生产一线的科技需求,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推动了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二是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现场示范、科技宣传、技术咨询、科技下乡等多种途径,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把科学技术送到农村的千家万户,提高了农业的科技文化素质;三是科技产业化推进了科技体制改革,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科研单位创办的科技企业管理逐步规范,科研与开发形成了良性循环,增强了科研单位自身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但是,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仍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科技成果适用性较差,一些农业科技成果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可行性差,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进展[4]。
2.3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农业资源方面利用率、生产效率、劳动产出率偏低、生产和经营方式较落后,其产生的主要的原因。(1)农业科研部门提供的科技成果科技含量低、欠成熟,真正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不多,大量成果均属无效供给[4]。这又归结于我国现阶段农业科研管理体制,我国目前还是政府主导型,不是市场主导型,计划经济色彩仍然贯穿于农业科研中从选题立项到推广应用的整个过程,结果就是选题与生产实际需求脱节。(2)农民采纳新技术的条件和能力有限,对农业科技的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农民是农业技术的最终需求者,但要使农业技术顺利地推广到农民手中,就农民本身来讲也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接纳新技术的能力差;同时,农民采用新技术的机会成本如果太高,他们也会消极对待农业技术科技成果;此外,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耕种的土地分散,不利于农作物的田间管理,不利于农户采用新技术。(3)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者之间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我国的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三部门在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方面应该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由于各种原因,三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整体优势。
3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对策
3.1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原则和方向
3.1.1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基本原则
利用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现代农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其核心是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思想和江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等指示精神,把农业科技实力变成现实的第一生产力,使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根据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现状,借鉴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我国实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我国当前面临耕地减少、人口增多、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决定了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路径选择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2)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组装配套原则。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组装配套,既有利于农业高新技术充分发挥其技术功能,又实现了经济效益最佳、成本最佳。(3)引进技术与现有技术相结合原则。既坚持推广我国已有的成熟技术,又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既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又能做到投资少、见效快。
3.1.2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方向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要围绕世界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趋势,形成适应各地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创新模式,加快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1)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要向综合化迈进。21世纪农业科技将在探索农作物、林草业、畜禽、鱼虾等动植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奥秘,以及挖掘生产潜力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使高产、优质、多抗和高效目标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现代农业科技要与其他众多门类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经济科学不断渗透、交融,从而形成新的科学交叉点和生长点,拓宽农业的领域。
(2)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突破带来了农业知识经济领域的扩展。现代农业将由动植物向微生物,农田向草地森林,陆地向海洋,初级农产品生产向食品、生物化工、医药、能源等多种产品生产方向拓展,形成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产生一批新的高技术产业群。
(3)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将成为21世纪的两个支柱产业。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主导21世纪产业的基础性技术将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呈现出相互渗透,齐头并进的新局面,而生物技术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无疑将会成为21世纪举足轻重的两个支柱产业。
(4)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体系建设越来越受重视。可持续发展农业是兼顾生态、技术和社会经济效益并具有持久性发展能力的集约化、多样化、综合化农业发展和经营的体系,能围绕防治污染、保持生态平衡、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再生潜力,支撑农业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建立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技术体系。
(5)农业科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大大加强。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业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国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愈来愈频繁,协作攻关的项目和规模将会越来越大,从而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的国际化。未来的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方式能对农业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而且技术交流和新技术转让将会更加制度化,将建立起更加持续发展和平等的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
3.2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对策建议
(1)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历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说明了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农业的高度重视,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首先,政府应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宏观调控体系,确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支持重点建设和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建立农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支持体系[6]。其次,要增加政府对农业科技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应确保高于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国家财政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强度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同时,各级科技三项经费的30%以上用于农业科技,政策应确保落实,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经费总量[7]。再次,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重点,应向具有研发能力的优势机构和新时期农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倾斜,通过政府投入导向,引导研发机构布局和专业结构的调整。
(2)实施人才战略,提高农民素质确立“人才强农”的基本国策,解放思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研观念。针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情况,研究新对策、寻找新策略,用长期、动态、战略的眼光去研究市场,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的创新思路[8],培养多层次农业科技人员;农村中小学应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开设一些农业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加强学生的劳动技能;建立健全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利用各级各类农业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健全的培训制度,利用发挥现有资源优势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中等农业教育要重点扶持农村急需而又薄弱的中、初等专业技术教育项目;高等农业教育要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为农村输送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农业技术人才。
(3)将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生产经营融为一体,必须克服传统的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经营相互脱节的弊端。结合区位优势,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本着因时、因地、因物制宜的原则,面向市场需求,优化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做到以当地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做到农业科研与生产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4)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突破口农业科技示范园,就是以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农业院校及技术推广单位为技术支撑,在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发达、交通方便的区域,引进国内外优质品种和先进的高新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集中投入、集中开发[8]。同时要供群众参观学习,不断扩大技术应用的社会影响,使农民群众看到技术应用的效果后跟着学、跟着做,产生辐射效应,以此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可以说是科技走向千家万户的紧密结合点,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兴组织形式,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尤其是在推动农业科技新成果转化应用、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途径、提高农业和基层技术人员对技术的吸纳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
(5)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把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制定指导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性文件,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加工或流通型龙头企业。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高科技、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企业和龙头企业到小城镇发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4结语
上一篇:农作物生产技术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