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汇总8篇)
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探讨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分析未来趋势与挑战,如何推动社会进步与创新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 篇1:
关键词:项目化;训练模式;毕业设计;软件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2-5913(2007)10-0104-04
1“项目化”训练模式
浙江万里学院自2005年9月开始,在计算机专业部分实践课程教学中实施了“项目化”教学训练模式,比如“Internet应用”、“软件工程”、“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等课程,学生们普遍表现出对于这种教学训练方式的欢迎,较好地提高了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就业效应。
“项目化”训练模式是指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中,实践内容按照不同的规格形式设计成不同的演练项目,将参与的学生按课题组(项目团队)进行分组,组内学生分配不同任务,通过参与不同项目角色的演练,完成不同规格的要求,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个性化训练模式。项目,即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工程项目,可以是有一定综合性的课程实验项目,设计性的模拟项目,也可以是实际软件工程项目或其子项目等。实践性课程包含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内的实验课程、课程设计、集中实践与实习,以及校外实习、毕业设计等,还包括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该训练模式研究的目的是在1~4年级中,按照训练体系的安排,对学生实施“专业兴趣培养专业基础奠定专业技能训练行业小项目引导企事业实用项目开发”的过程培养,使学生在工程项目的认知、设计、开发、建设、管理、服务等系列训练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掌握技术、拓展素质、提升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贴近行业需求、角色定位明确、职业适应期短、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2毕业设计“项目化”组织
毕业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科类专业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既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其能力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抓好设计环节,无疑是极为重要的。然而,传统的工科学生毕业设计,大多是闭门造车,至多是模拟完成的。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毕业设计形式背离了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严重脱离企业生产实际,造成了供需脱轨社会问题。
提倡产学结合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改革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方式,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确保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过了一些课程“项目化”训练模式改革的基础上,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软件项目的设计开发能力,计算机系决定对2007届部分毕业生实施“项目化”的毕业设计改革尝试。项目来源于企业,其中较大的一个项目是宁波华力电脑公司进销存ERP项目,在经过充分的前期协商之后,学院与该公司签订了20万元的合作协议。项目按功能划分为五大模块:采购业务、销售业务、财务管理、其他管理、综合查询,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模块划分
项目纳入毕业设计以后向全系师生公布,自愿报名,要求加入之后必须接受公司化管理机制,最终由7名教师和55名学生组成了一个大项目组,其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项目人员组织结构
总负责人是有20余年软件设计开发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教师),办公室协调人员由教师担任,其余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各项目模块,项目组和测试组成员全部由学生自主报名,在过程实施中也可适当调整,教师完全是以教练的角色参与项目过程。
3项目实施过程及要求
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学院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对于基于实际项目的小组来说,时间限制、严格管理及规范要求尤为重要。
时间保障
为缓解毕业设计与就业的时间冲突,毕业设计安排大多从第7学期开始,但是学生在第7学期依然会有课程学习、报考研究生、考公务员等事情,所以时间还是不宽松。我们的处理办法是:
(1) 在学期结束之前,从毕业论文要求的角度来讲,只要求项目组完成资料查阅,写出文献综述;确定方案,写出开题报告;从项目研发的角度来讲,要完成需求分析及初步方案论证。
(2) 在学期结束之后,项目组全体成员推迟放假10天,按照毕业设计进程计划及项目协议要求,完成项目的主体设计部分及相关工程文档初稿。
(3) 下学期开学的主要工作一方面是测试、整合、完善软件,最终交付用户使用;另一方面是完成整体毕业论文、工程文档、软件说明书等文档工作,准备论文答辩。
过程管理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历年来注重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工作,除了在二级学院网站上及时公布毕业设计进程及详细要求之外,学院每年印刷毕业设计手册,师生人手一册,包括了进度计划、选题申请表,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论文等写作指导,以及论文详细格式规范、答辩记录与要求、成绩评定标准、过程管理监督签字表等内容。其中,过程管理签字表是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而要求每两周至少完成一次“毕业设计导师―班级导师―辅导员”三级签字手续,由导师分配设计任务,学生描述其完成情况,班级导师和辅导员给予确认。近几年实施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对于项目组成员来说,由于有实际任务的压力,有项目经理负责管理,加上角色分工明确、要求具体,而且又是在集中时间、集中实验室中进行,因此过程管理比较容易。大多数同学都非常积极主动,争取早日完成指定任务,有些设计内容来回修改多次,从完成到完善,都是在项目总负责人的协调下进行。学生们从中不仅得到了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化锻炼,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管理自己,学会了个人服从集体,学会了与客户、其他项目组、项目组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协作问题。
工程文档规范要求
软件开发工作技术性很强,除了要求参与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更需要具备写文档的能力。因为一方面从事软件业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一旦主要负责人员离开,又没有规范化文档留下,后续工作会变得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对于软件本身的更新与修改来说,同样离不开前期文档。从软件开发公司的实际运行结果看,文档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整个行业。在著名软件的发展历史上,也不乏印证软件过程文档重要性的实例。
从毕业论文的角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规范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英文摘要、论文正文、参考文献、致谢、资料翻译等近两万字的文档材料。
从项目研发角度,要求学生提供: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过程设计(亦称为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计划、测试报告、用户操作手册、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程序维护手册、软件问题报告和软件修改报告等相关文档。
本项目最后要形成一套面向客户的、详细的软件使用手册,一套面向软件工程的、标准的工程文档,多套面向毕业设计的、符合毕业论文要求和规范的毕业论文文档。
4思考
2007届基于实际项目的“项目化”毕业设计的实施,是浙江万里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无论是从专业建设、学院教学改革方面,还是从教师角色挑战、学生学习重心偏移等方面,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1) 学院领导的改革思路及大力支持至关重要。浙江万里学院各级领导都很年青,思维活跃、改革进取,使得学校得以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这种公司式的“项目化”毕业设计组织实施,如果没有学院在政策、经费、实验设备及场地上的大力支持,是无法实现的。
(2) 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并付诸行动。近两年的改革活动,我们已经有近30名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参与,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锻炼的机会。特别是这次毕业设计的实际项目操作,对教师自身素质能力是一种挑战,大部分青年教师非常热心地投入,表现了极大的参与热情,突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师。但是也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是出学校进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由于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上基本是“纸上谈兵”。比如程序设计语言课,特别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往往是半个学期还没有进入实际程序设计,学生被繁杂的语法搞得不知所措,兴趣全无,进而对编程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失去信心,在进入毕业设计时就不知从何处下手了。
二是集体组织观念不强,责任感不够。有些开发过软件项目,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师,喜欢以自己的思路单打独斗,唯我独尊,不听从别人的意见,不注重团队配合,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不到位。有些教师缺乏责任感,认为项目好坏是总经理的事,应付差事,不管项目进展到多么关键时刻,依然是自己的私事最重要。这些思路整合和人员协调问题轻者造成项目进程缓慢,无法按计划完成,重者可能会造成项目失败。
因此,如何整合教师队伍,提升其实践能力和业务素养,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意识?如何让他们都能充分发挥骨干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3) “项目化”毕业设计充分挖掘出一般院校学生的潜力,展现了他们活跃的思维与创意,可如何提高受益面呢?
以实际项目为目标,以实际公司化组织模式来组织师生团队,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热情。同时他们的表现也给老师们带来了惊喜,我们的学生有思想、会创新,同样具有废寝忘食的精神,动手能力不比一本、二本的学生差。这样的毕业设计活动深受学生及其家长欢迎,基于学院与北京起步科技公司合作人才培养协议,在这次毕业设计项目组中,有五位学生得到公司技术管理人员的认可,再经过明年几个月的训练,即可去北京总公司或上海的分公司应聘工作,待遇优厚。
但是,从这次项目组合来看,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有些组中间不得不调换人员,原因是部分学生对软件开发不感兴趣,报名时有点混水摸鱼,没想到这么辛苦,还要迟放假,于是就知难而退,不思进取,这也是很多同类院校部分学生的现状问题。
(4) “项目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在实际项目实施中,体现了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有些平时学习成绩好、但孤高自傲、独来独往的同学,不能与人和睦相处而不被团队欢迎。相反,平时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思维活跃、组织管理能力很强,反而能当好项目经理。这使得多年来以考试分数为唯一考评体系的教育模式受到冲击。目前,我们采取的主要考核办法是:不同的岗位角色给出不同考核标准,每一角色又是基于完成任务的效果及与他人合作的结果进行评定,目前还无法确定一个量化指标,有待进一步探讨。
5结束语
“项目化”训练模式是在计算机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脱离的情况下孕育而生的改革措施,是一种综合性强、互动性高、知识含量大、实用性广的实践教学活动。经过浙江万里学院计算机系从简单课程到毕业设计的教学试验表明,该模式彻底打破了学生只学习课本知识,不知道如何应用于实际的僵局,能快速提高学生软件开发的实战能力,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很多学生由此看到了未来职业对自己的要求,因而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职业方向,增强了学习动力,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师们也普遍看到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扭转“供需不对应”社会问题的建设性作用。有理由相信,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一段时间后,这种模式必然会改进本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认可程度,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闯出一条新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 黄明和等。 “导师制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38,(2):29-32.
[2] 李继芳。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与提高质量的探索[J].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3,(B):24-25.
[3] 龚方红,汤正华,蒋必彪。 试论工程教育中的本科实验教学改革[J]. 中国高教研究,2006,(4):86-87.
收稿时间:2007-2-20
作者简介:李继芳,女,河南商城人,浙江万里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教授。
计算机技术毕业论文 篇2:
未来的计算机技术将向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尽管受到物理极限的约束,采用硅芯片的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的性能还会持续增长。作为Moore定律驱动下成功企业的典范Inter预计2001年推出1亿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并预计在2010年推出集成10亿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其性能为10万MIPS(1000亿条指令/秒)。而每秒100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将出现在本世纪初出现。超高速计算机将采用平行处理技术,使计算机系统同时执行多条指令或同时对多个数据进行处理,这是改进计算机结构、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关键技术。
同时计算机将具备更多的智能成分,它将具有多种感知能力、一定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除了提供自然的输入手段(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外,让人能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各种交互设备已经出现,虚拟现实技术是这一领域发展的集中体现。
传统的磁存储、光盘存储容量继续攀升,新的海量存储技术趋于成熟,新型的存储器每立方厘米存储容量可达10TB(以一本书30万字计,它可存储约1500万本书)。信息的永久存储也将成为现实,千年存储器正在研制中,这样的存储器可以抗干扰、抗高温、防震、防水、防腐蚀。如是,今日的大量文献可以原汁原味保存、并流芳百世。
新型计算机系统不断涌现
硅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意味着硅技术越来越近其物理极限,为此,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型计算机,计算机从体系结构的变革到器件与技术革命都要产生一次量的乃至质的飞跃。新型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将会在21世纪走进我们的生活,遍布各个领域。
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效应基础上开发的,它利用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表示开与关的状态,利用激光脉冲来改变分子的状态,使信息沿着聚合物移动,从而进行运算。
量子计算机中数据用量子位存储。由于量子叠加效应,一个量子位可以是0或1,也可以既存储0又存储1。因此一个量子位可以存储2个数据,同样数量的存储位,量子计算机的存储量比通常计算机大许多。同时量子计算机能够实行量子并行计算,其运算速度可能比目前个人计算机的PentiumⅢ晶片快10亿倍。目前正在开发中的量子计算机有3种类型:核磁共振(NMR)量子计算机、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机、离子阱量子计算机。预计2030年将普及量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即全光数字计算机,以光子代替电子,光互连代替导线互连,光硬件代替计算机中的电子硬件,光运算代替电运算。
与电子计算机相比,光计算机的“无导线计算机”信息传递平行通道密度极大。一枚直径5分硬币大小的棱镜,它的通过能力超过全世界现有电话电缆的许多倍。光的并行、高速,天然地决定了光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能力很强,具有超高速运算速度。超高速电子计算机只能在低温下工作,而光计算机在室温下即可开展工作。光计算机还具有与人脑相似的容错性。系统中某一元件损坏或出错时,并不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
目前,世界上第一台光计算机已由欧共体的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的70多名科学家研制成功,其运算速度比电子计算机快1000倍。科学家们预计,光计算机的进一步研制将成为21世纪高科技课题之一。
生物计算机(分子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的运算过程就是蛋白质分子与周围物理化学介质的相互作用过程。计算机的转换开关由酶来充当,而程序则在酶合成系统本身和蛋白质的结构中极其明显地表示出来。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处于不同状态时可以代表信息的有或无。DNA分子中的遗传密码相当于存储的数据,DNA分子间通过生化反应,从一种基因代玛转变为另一种基因代码。反应前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入数据,反应后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出数据。如果能控制这一反应过程,那么就可以制作成功DNA计算机。
蛋白质分子比硅晶片上电子元件要小得多,彼此相距甚近,生物计算机完成一项运算,所需的时间仅为10微微秒,比人的思维速度快100万倍。DNA分子计算机具有惊人的存贮容量,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DNA计算机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子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由于生物芯片的原材料是蛋白质分子,所以生物计算机既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又可直接与生物活体相联。预计10~20年后,DNA计算机将进入实用阶段。
纳米计算机
“纳米”是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纳米等于10[-9]米,大约是氢原子直径的10倍。纳米技术是从8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前沿科研领域,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现在纳米技术正从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起步,把传感器、电动机和各种处理器都放在一个硅芯片上而构成一个系统。应用纳米技术研制的计算机内存芯片,其体积不过数百个原子大小,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纳米计算机不仅几乎不需要耗费任何能源,而且其性能要比今天的计算机强大许多倍。
目前,纳米计算机的成功研制已有一些鼓舞人心的消息,惠普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已开始应用纳米技术研制芯片,一旦他们的研究获得成功,将为其他缩微计算机元件的研制和生产铺平道路。
互联网络继续蔓延与提升
今天人们谈到计算机必然地和网络联系起来,一方面孤立的未加入网络的计算机越来越难以见到,另一方面计算机的概念也被网络所扩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Internet在过去如火如荼地发展,其影响之广、普及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从没有一种技术能像Internet一样,剧烈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习惯方式。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计算机网络直接或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使之成为一个全球范围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与世界各地的其它用户自由地进行通信,可从Internet中获得各种信息。
回顾一下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就可以感受到互联网普及之快。近三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omNIC)对我国互联网络状况的调查表明我国的Internet发展呈现爆炸式增长,2000年1月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为350万台,2001年的统计数为892万台,翻一番多;2000年1月我国上网用户人数890万;2001年1月的统计数为2250万人,接近于3倍;2000年1月com下注册的域名数为48575,2001年1月的统计数为122099个,接近于3倍;国际线路的总容量目前达2799M,8倍于2000年1月的351M。
人们已充分领略到网络的魅力,Internet大大缩小了时空界限,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共享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概念被事实一再证明,被世人逐步接受。
在未来10年内,建立透明的全光网络势在必行,互联网的传输速率将提高100倍。在Internet上进行医疗诊断、远程教学、电子商务、视频会议、视频图书馆等将得以普及。同时,无线网络的构建将成为众多公司竞争的主战场,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无线接入随时随地连接到Internet上,进行交流、获取信息、观看电视节目。
移动计算技术与系统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以及计算机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新的业务和应用不断涌现。移动计算正是为提高工作效率和随时能够交换和处理信息所提出,业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移动计算包括三个要素:通信、计算和移动。这三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移动计算概念提出之前,人们对它们的研究已经很长时间了,移动计算是第一次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通信系统的容量可以通过计算处理(信源压缩,信道编码,缓存,预取)得到提高。
移动性可以给计算和通信带来新的应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无线移动环境带来的挑战。在无线移动环境中,信号要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衰落的影响,会有多径和移动,给信号带来时域和频域弥散、频带资源受限、较大的传输时延等等问题。这样一个环境下,引出了很多在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中未遇到的问题。第一,信道可靠性问题和系统配置问题。有限的无线带宽、恶劣的通信环境使各种应用必须建立在一个不可靠的、可能断开的物理连接上。在移动计算网络环境下,移动终端位置的移动要求系统能够实时进行配置和更新。第二,为了真正实现在移动中进行各种计算,必须要对宽带数据业务进行支持。第三,如何将现有的主要针对话音业务的移动管理技术拓展到宽带数据业务。第四,如何把一些在固定计算网络中的成熟技术移植到移动计算网络中。
面向全球网络化应用的各类新型微机和信息终端产品将成为主要产品。便携计算机、数字基因计算机、移动手机和终端产品,以及各种手持式个人信息终端产品,将把移动计算与数字通信融合为一体,手机将被嵌入高性能芯片和软件,依据标准的无限通信协议(如蓝牙)上网,观看电视、收听广播。在Internet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自然不会把汽车仅作为代步工具,汽车将向用户提供上网、办公、家庭娱乐等功能,成为车轮上的信息平台。
计算机毕业生论文范文 篇3:
关键词:医学院校 结合方式 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
由于计算机专业在医学院校中不是强势专业,本身在科研水平、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多方面处于劣势水平。因此目前医学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都实践能力比较差,在工作中不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在学术方面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使得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质量不断降低,被很多企业所排斥。针对目前的严峻形势,医学院校应该给予相应的重视,提升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营造计算机专业学习氛围,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注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并且使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要与日常科研结合[1]。因为毕业设计的质量就反映了一个学生在学期间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成果。让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日常科研相结合并且保证质量是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的不二选择。
1 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现在许多高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就业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参加到工作中去,而毕业设计就处于日常学习与工作就业连接的一个位置,可以说毕业设计就是学生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因此它对日后学生的就业有着莫大的影响作用。而在医学院校中,主打专业不是计算机专业[2],因此对计算机专业的关注度不够,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平时实践机会较少,毕业设计的完成也是趋于形式化,对学生来说没有起到应有的检验作用,造成目前形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医学院校轻视计算机专业
医学院校针对计算机等相对比较弱势的专业重视力度不够,对学生的管理过于放松,让学生的学习生活过于轻松,没有起到学校应有监督作用。而且学校抱着“得过且过”的管理态度管理学生,无论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如何,都让学生顺利毕业,这也让学生没有了压力,从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
导师指导不足
由于医学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是小专业,因此导师较少,所以日常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工作一般由少数的几位老师来负责,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老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等方面要付出许多的精力,因此他们在对于毕业设计方面的管理力度有限,让计算机专业学生得不到很好的监督与指导。
学生方面
由于毕业设计的时间是在大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最后几个月,因此许多学生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找工作,或者是谋取继续深造的机会上,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度难免会有所下降。此外由于大学生在临毕业时期也有与同学分别的情绪,因此很难全心全意的进行毕业设计[3]。
2 学生科研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意义
针对目前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让学生把毕业设计与日常的科研知识相结合,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才能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为就业做好铺垫工作。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日常科研相结合对医学院校的就业率的提高也具有不小的意义。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由于毕业设计是由学生自己拟提,然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技术,最后完成毕业设计,这与平时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方式能够最大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到自学的方法,培养自学的能力。
让学生更好就业
由于目前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学生的就职能力并不高,再加上社会的岗位需求量没有那么大,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医学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4]。而毕业设计处于日常学习与工作就业连接的一个位置,可以说毕业设计就是学生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因此它对日后学生的就业有着莫大的影响作用。如果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大学生参与科研,并把他们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在临毕业之前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学习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3 学生科研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积极参与科技竞赛活动
在大学期间,计算机专业有许多的全国性以及省市级别的竞赛活动,如:“计算机算法大赛”、“移动应用开发大赛”,“数据结构大赛”等等。学生应该积极的去参与这些比赛,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从而为毕业设计做好科研水平方面的铺垫。并且可以通过这些比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
对医学院校计算机学生来说,日常课程学习学到的内容,只有通过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才能真正的掌握和熟练。因此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在课余时间积极的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中,在课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导师解决科研问题,完成科研项目。同时在其中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并且可以把所做的项目带到毕业设计中去,在毕业设计中把项目做得更加深入,功能更加完善,也让自己毕业设计的质量更高。
4 结语
医学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学校中是相对弱势的专业,因此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做好毕业设计与日常科研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科研能力,改变医学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现状。
参考文献:
[1]赵晓华,严海,张金喜等。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7):46-48.
[2]朱希安。本科毕业设计:尝试与科研项目结合[J].教学建设与改革,2007,(10):41-42.
[3]孙桂芝。浅论目前高校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6).
[4]詹捷慧,张帅。论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缺失及养成[J].教书育人,2009,(21).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 篇4:
关键词:高校;特色专业;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各国政府都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力图要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再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而高校全日制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能否进行及时地改革与创新,对于实现政府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培育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专业是保证人才质量的重要措施。
数年前南京大学启动了“发挥重点高校优势、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继续教育改革和创新质量工程,并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立项为南京大学成教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09年申请并获得了“江苏省成教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项目”的建设任务。经过4年的努力,获得江苏省授牌,达到了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
一、探索新的专业建设之路
(一)重新修定教学大纲
新的计划力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高等成人教育的职业性、针对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2009年,南京大学重新修订了全部课程的教学大纲,以特色塑造品牌,提高质量,以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二)根据社会需求,特色专业带动新型实用性专业建设
依靠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优势,对于已有20多年历史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点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更适应于新形势下的成教人才培养,该专业2008年被评为南京大学成教特色专业,2009年被列为江苏省成教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为进一步扩大社会需求、为地方建设做贡献,以本品牌专业带动其它新型实用性专业的创建,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于2008年春季开办了3年制本科成教网络工程专业,目前已有三届毕业生走出校门,获得社会认可,该专业被评为南京大学成教特色专业;为适应南京市、江苏省把软件产业作为重点的地方特色,2011年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又开办了3年制本科成教软件工程专业,现已招收三届学生,目前三大专业正与南京大学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良好的衔接。
(三)依托重点学科师资队伍,培育精品课程
依托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强大的师资队伍,给成教学生上课的教师9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注重教师间的交流和传帮带,特别是同一课程群内的教师定期进行讨论,以保持本课程群的协调教学。教学、管理队伍中有多人被评为校级或以上先进,一人被评为全国百佳成教优秀教师。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各种类型的单位里易于应用所学知识快速见效的结果,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先期选择性地培育建设了程序设计、数据库、离散数学、数字电路、管理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应用和计算机图形学等校、省级精品课程,以点带面,用此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并计划以后每两年陆续建设若干门精品课程,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各门课程质量的目标。
(四)研究适合于成教教学、管理的方法,发表高水平论文
从各方面对新形势下的成人教育进行了立体化的探索、研究、创新和总结。已经在核心期刊、全国性会议及国际会议上发表了10多篇相关论文,并有多篇论文在全国性评比中获奖。南京大学认为特色专业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课程改革,应该涉及到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教学方法、各个层次的管理方式、新的师生关系等多方面的探索、创新、交流与总结。
(五)强调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效果
调整教学目标,不一定要求成教学生理论基础宽厚,只要求他们掌握各门课程最基本的规则和原理。突出实际应用,特别强调与其工作相关的课程及应用要重点多花精力和时间,要把实实在在地为工作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对于成教学生,在要求其完成教学计划中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毕业论文设计,重点将精力放在某个相关课程群上,比如: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设计组合是大部分学生选择的课程群,这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工作性质,同时又证明了教学方案与内容针对了培养的学生,教学效果落到了实处。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让有兴趣的同学与相关专业方面的教师合作,比如学生王波等人与教师合作开发的“离散数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获得2009年“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课件评比”二等奖,影响很大,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用。
(六)提供给学生多种形式的学习环境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随时可以学习的途径,弥补成教学生在校时间的不足,同时也配合电话、个别辅导等辅助形式让成教学生得到更灵活的学习时间。
在教材使用方面,南京大学计算机系选择、编写适合成教学生的教材。在自编讲义的基础上,完善并正式出版了多部对于成教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教材。
开放实验室,鼓励成教学生选择专业导师,提供与全日制学生一样的硬软件环境,不断完善各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
(七)创建新的质量管理体系
成立了由教学系主任挂帅、成教负责人具体落实的教学管理班子,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师的选派、课程质量的监管、班主任的聘任、学生自我管理、学生意见的反馈等方面实行规范管理,与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各部门进行有效地配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保证特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是全国七个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单位之一。在长期的学科积累、人才积累和条件积累的基础上,该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教专业荣幸地获得江苏省成教特色专业建设立项,经过长达25年的不懈努力和近4年的立项建设,在以下几个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形成了鲜明的成教特色。
(一)利用学科优势,特色专业根基牢固
近年来,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承担的各级科研项目以及企业成果转化项目,几乎覆盖计算机学科的所有研究方向。根据成教学生的基础薄弱、在职应用需求高、学习投入有限等特点,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与“计算机发展”俱进、与“市场需求”俱进,明确培养目标,研究教学内涵,细化课程设置,鼓励结合职业需求进行课程和毕业设计,力争建立一个兼具先进性、实用性,又可持续演化的教学体系。
(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政策具有针对性。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为成教专业的发展制定了各个层面的特区政策,着重建设了一个顺畅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成教课程工作量计入计算机系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所有专业课任课教师均来自该系。计算机系的各科研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政策同样也适用于成教学生。此外,针对成教面向应用以及学员水平不齐的特点,计算机系鼓励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听得懂、学得会。
(三)与时俱进的教研成果和实在的市场需求,确保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南京大学地处软件大省江苏省,软件人才的市场需求旺盛。南京大学在教学研究尤其是成教教改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保持每年均有成教教学、管理方面的文章发表或教材出版,已建设多门校、省级成教精品课程。计算机系成教的招生人数已占到全校理工科人数的一半。该系正在开展成教培养与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的衔接工作。
三、结语
要实现政府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的目标,创建适合国情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建设特色专业并带动其它方面的创新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现有校、省级精品课程,以点带面,陆续建设本专业的其它课程为精品课程,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各门课程质量的目标。南京大学在特色专业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注重总结经验,在国际、国内会议及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完善从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有利于同行交流,共同提升我国高校继续教育事业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怀宏,夏黎春。通过参赛获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继续教育,2012,(12).
[2]朱怀宏。浅议继续教育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管理体系[J].继续教育,2010,(8-9).
[3]季传武。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2013,(7).
计算机技术毕业论文 篇5:
关键词:交通信息工程;控制;培养
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00多年来,汽车以其特有的优越性为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汽车普及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交通环境质量下降、事故频繁、道路拥堵等许多社会问题。尤其在现代社会,交通状况日益恶化。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这是解决当前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正是适应当今交通领域发展需求而建立起来,它以交通运输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大交通系统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及综合化为研究背景,以信息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为技术基础的交叉型学科,能为智能交通领域培养专门人才。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讨论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硕士生培养的相关问题。
1 培养目标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严谨求实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工作作风,具备宽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现状、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良好学风,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领域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及教学工作能力。在传统交通工程理论基础上,能实现道路交通规划、管理和控制智能化,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生产部门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和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
2 主要研究方向设计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可设置4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交通信息工程与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交通控制理论与应用、交通安全工程。该学科与相邻的交通规划与管理、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协调并进,主要相关学科包括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3 课程体系设置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是以信息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为技术基础的交叉型学科,课程体系设置应体现综合性、交叉性。如表1所示: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学术活动记2学分。专业学位课程包括交通运输工程学、智能运输系统导论、交通信息控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现代控制理论、随机过程、小波分析及其应用。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专业英语、交通工程、交通设计、交通仿真技术、交通控制理论与方法、模式识别、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智能、DSP高级应用技术、CPLD/FPGA理论与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数字通信、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数据采集与数据挖掘、数理统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数值分析和交通运输学科发展前沿讲座。
表1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课程安排
4 教学(科研)实践
硕士生教学科研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科研或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3项。其中教学实践采取专业课程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形式。科研或生产实践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将其安排到生产部门学习和实践。社会调查指依据课题进行某一方面广泛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实践环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中1项或2项进行。具体由指导教师和教研组(研究室)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实践效果进行考核。
除此之外,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硕士生还应至少做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前沿性学术专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并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宣读报告,由指导教师和教研室负责对其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不合格者重做。参加不少于2次学术活动,学术活动内容包括校内外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5 学位论文撰写
前期准备
在正式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需按硕士生中期检查标准,从政治思想、学术水平、科研能力、课程成绩多方面进行中期筛选,如硕士生必须在省、部级以上刊物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公开1篇以上等。筛选未通过者不具备学位论文撰写资格,推迟论文写作时间,直到中期检查考核合格为止。
开题报告
在导师指导下,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撰写论文开题报告,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拟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完成本研究已具备的基础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工作进度安排、参考文献等。严谨的开题工作是做好硕士生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基础。
答辩控制
严格答辩是保障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水平的强有力措施。答辩工作由系答辩小组组织。答辩小组由组长一名,成员4~7名,秘书1名组成,其中教授级导师比例不低于30%,校外专家比例不少于20%,采取院级公开答辩的形式进行。每个硕士生答辩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对论文选题、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存在明显错误的硕士生论文,不通过毕业答辩,不授予硕士学位。
监督审核
硕士生论文监督审核机制包括初期检查、中期检查和后期检查三部分。初期检查是研究生导师对论文的选题、研究内容、可行性等进行质量把关,及时纠正研究生写作错误。中期检查是系教研室通过中期答辩的形式对论文质量进行集中检查,考核研究生论文执行进度。后期检查是学院对通过硕士论文答辩的论文组织专家进行检查,以保证答辩质量。
6 结语
智能交通系统作为解决当前复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急需与之适应的具备多学科交背景的专门人才。本文借鉴多年教学实践工作经验,探讨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法,期望能对交通领域人才的培养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刘鸿。论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J].江苏高教,2002(6)
2 王站军,廖湘阳。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战略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4)
3 李素琴。张晓明碱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多样化的认知语境阐释[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6)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 篇6: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一个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此期间可较为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高职毕业生提高专业综合能力及职业熟练度;同时,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所以,毕业设计( 论文)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但是,近几年由于扩招、学生就业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普遍下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何改革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是一项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下面具体以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为例来进行改革探讨。
1.毕业设计(论文)现状
时间安排上存在问题
我院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一般是安排在第六学期的第二个阶段(即第六学期的第6周—第14周),总共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完成查阅相关资料、选题、调研、毕业设计、撰写论文、最后答辩等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具有实用性的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重视度不够
高职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因为就业的压力,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应聘工作上,而对于毕业设计( 论文) 则疲于应付,心有旁骛,无法专注于论文设计与论文写作上。部分学生只是把它当成一次形式上的综合作业来对待,没有在相应的时候内完成对应的任务,经常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临近答辩该定稿的时间还在匆忙的修改作品和论文。
选题局限
我院毕业设计课题大多是由教师给出毕业设计题目,学生选题并进行毕业设计。在选题方面,往往会出现以下的现象:课题缺乏工程背景、课题内容陈旧,学生只需要将系统界面稍作改动,将别人的论文稍作修改,就可以变成自己的系统和论文。
有些教师给出的题目本身来自生产实际的应用性课题,但由于在毕业设计期间大部分学生的思想状态比较松弛,导致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敢把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只能安排给学生一些辅助性的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监管不到位
毕业设计大部分时间由指导教师组织管理,学校仅限于对毕业设计相关表格,如任务书、开题报告和论文的检查。由于受到学生找工作、去就业单位顶岗实习等特殊情况的影响,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或电子邮箱等方式联系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和困难。学校对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不严,且对已经签署就业协议的学生的毕业设计采取迁就的态度,毕业设计整个过程缺乏详细的过程管理计划和专门的监督管理条例。
2.具体改革措施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提前做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每年的9月初就应该布置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给出整个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明确强调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使大家心中有数,提早安排毕业实习工作。在12月初,给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工作日程”表,日程表要详细安排从毕业实习初期到次年5月中旬有关毕业实践各个环节的工作进度和要求。
采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的多元设计模式
联合就业单位,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在学生联系好了工作单位,与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的前提下,学校应支持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去做课题,完成毕业设计。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课题必须经系里审批,还要请用人单位指定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毕业答辩时邀请校外指导教师一起进行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
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这部分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应与专业方向及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由于这部分学生大多不能经常返校与指导教师沟通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可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相互沟通,指导教师应该详细布置期间应完成的任务,并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
校内实习与设计。对于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且未能找到校外实习设计单位的学生,应由指导教师帮其选定课题,并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努力创新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完成实习与设计任务。
以竞赛及考证的方式替代毕业实习与设计
近几年来各类组织举办了不少与计算机类专业有关的学科竞赛活动,还有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备考国家及知名公司组织的计算机类认证考试如“软件水平考试”、“思科认证考试”、“Oracle认证考试”、“微软认证考试”等。对于学生参加全国或省市级计算机竞赛并获得一、二、三等奖,学生参与教师的部分科研项目,学生通过高水平认证考试几种情况,其钻研难度和深度,基本上能满足高职毕业设计的要求,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应允许其在按规定要求做出相应的完善和补充之后,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这有利于优秀的学生提前毕业,顺应学分制教学改革,也有利于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科技活动。
3.改革预期目标
通过对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应提前部署,同时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与指导,将毕业设计形式由单一模式转化为多元模式,将学生被动的接受任务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寻找任务,鼓舞每个学生勤奋学习专业课程、努力拓展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大型专业竞赛和获取权威证书提高专业竞争力。将学生毕业实习与择业就业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联系实习、设计单位。用人单位可将实习和设计工作作为考察和锻炼学生的机会,这也是解决企业自身生产科研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从而达到学校、学生及企业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姜桂洪等。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探索[J].职大学报,2009(2).
[2]王占九。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特色的高职毕业论文(设计)范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0(3).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 篇7: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PDCA循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教学计划中的重要阶段,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与检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顽强的意志力、责任心和科学精神;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地进行探索,独立地解决问题,很好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磨练自己的能力。同时,毕业设计(论文)也为学校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信息。因此,毕业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质量,也影响着就业的质量。为了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在工作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过程管理方法。
1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机构及分工
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阶段,除了要有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参与之外,还要成立专门的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和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小组,每个小组均设组长、副组长、组员、秘书等职。
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一般由系领导班子和主要基层干部组成,负责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方向和原则性问题的把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小组成员由各教研室进行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基于这样的组织机构的安排,制定出毕业设计(论文)流程如图1所示,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小组以及指导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同步协调,明确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有利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2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控制方法
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历时较长,环节也比较多。如果没有一个合理、规范的过程设计,对过程不加控制,是难以保证学生能投入很大精力进行毕业设计工作的,也难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引入PDCA循环使毕业设计(论文)过程逐步完善、逐步优化。
PDCA循环是一种对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的方法,PDCA的具体描述如下。
P(Plan)策划:对毕业设计(论文)整个工作进行详细的计划。
D(Do)实施计划:按照计划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工作,并可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调整计划。
C(Check)检查、监控、评价:一方面是对实施计划的过程进行监控,同时通过检查和评价来获取一些可测量的数据。
A(Action)改进提高:通过对过程监控、检查评价结果的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对下一轮的毕业设计(论文)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使得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持续的改进。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PDCA循环如图2所示。
3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框架
在PDCA循环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常见的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活动,并建立了一个框架,把整个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分为准备、开题、课题研究与实施、撰写论文、评审准备、评审、改进与提高七个过程域,在每个过程域中有着不同的实践,并设有检查点或者里程碑,对各个环节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有哪些活动,产生哪些文档等进行描述,如表1所示。
这个框架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体现了持续改进的思想。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际过程中,可以根据本框架中的实践活动作一些剪裁,剪裁的原则就是易于操作、管理有效、执行力度高。
4结论
在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引入科学合理的过程控制,在东软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已经成功地实施多年,实践证明,高效的管理带来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整体提高,也为计算机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1] 叶宪章,彭毓。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环节规范化管理初探[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
[2] 刘健。 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探索[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5).
[3] 王小亚。 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探讨[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10).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 篇8: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相应的毕业生人数增加,加之学院对毕业论文质量要求的提高,学院的教务处及系部的管理人员管理毕业论文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大量的纸制文件需要汇总,工作效率极为低下。而且由于对毕业论文“放羊式”的管理,管理人员无法跟踪到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也无法了解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情况。目前的监控和管理办法对于“学生如何写,教师如何指导”只能通过“事后”监控进行管理,很难做到“事中”监控和管理,由此可见,无法有效监督和管理毕业论文撰写和指导过程是管理中存在的最关键的问题。
2.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分析
由于目前教师和学生沟通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所以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是解决毕业论文管理问题的有效工具,通过计算机系统详细记录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形成的留言、文档、论文、评价、参考文献等信息,为监控和评价整个过程提供客观的支持性材料。管理人员实时分析这些过程性材料,并做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督促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论文,保证论文的质量。2.1过程数据的收集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主要有师生双向选择、论文选题、开题、初稿检查、中期检查、论文定稿、答辩等环节。每一环节都会形成结果性信息或文件,需要计算机记录的信息有:论文选题情况、开题报告、初稿检查评价、中期检查评价;论文初稿、中稿、定稿;论文评语、答辩评语、论文成绩与答辩成绩。另外,还需要记录反映教师指导思想的任务书和对指导过程管理的通知公告等,反映学生对论文资料收集情况的参考资料、文献、调查数据等,反映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交流信息,如留言、E-MAIL等。2.2动态评价数据的收集毕业论文是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安排下,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指导教师和学生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积极努力,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时间和精力上大量投入,才有可能完成高质量的论文。计算机系统无法直接衡量教师指导的水平和学生论文的水平,系统只需要记录下他们互动的过程和形成的结果,通过这些结果可以看出他们是否认真努力,态度是否端正等反映主观能动性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有能力指导论文,学生也有能力完成论文,只要他们主观态度认真,就可以保证论文质量。对于教师和学生主观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整个过程中双方产生的过程性数据,另一方面是通过对二者定期进行问卷调查而产生的调查结果。管理人员定期通过系统发放问卷,由教师填写对每一个学生情况的问卷(主要是反映学生主观是否认真努力),由学生填写对指导教师指导情况的问卷(主要是反映教师主观是否认真努力,对学生的指导是否有很大帮助)。管理人员通过分析两方面的数据,对教师和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作为对教师考核和学生最终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2.3反馈与控制管理人员通过系统跟踪整个过程,对教师和学生做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或学生,对于共性的问题要通过文件的形式下发给教师和学生,并对执行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对于不能认真执行有关规定的教师和学生个别予以单方面批评教育,对于情节严重的应该通过系统进行通报批评。
3.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设计
3.1系统用户根据以上分析和我院毕业论文管理的有关规定,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的用户应该包括系统管理员、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学生四种角色[2]。系统管理员主要完成权限设置和数据备份管理。管理人员主要完成对教师和学生信息基本管理、论文题目管理、指导教师与学生调剂、通知、过程监督、发放问卷、成绩管理、文件归档等。指导教师主要完成论文题目、下达任务书、论文查看与评价、回复学生提问、通知、成绩评定等。学生主要完成选择指导教师、选题、提交论文、提交参考文献及其它资料、留言、成绩查看等。3.2功能模块根据教师与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和管理的需要,可将系统所需要的主要功能归类,形成以下几个主要模块[3]:(1)个人信息管理模块:用户可登录,修改和查看个人信息。(2)论文选题模块:每个指导教师提供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对于每个选题,教师给出简要介绍。学生在确定指导教师后,可选择相应的指导教师提供的论文题目,也可自己选题。(3)信息交流模块: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有任何疑问都可给指导教师留言提问。指导教师和学生均可查看、删除和回复留言。(4)文件管理模块:管理员上传相关文件、模板、通知;教师通知、提交毕业论文指导的相关文件;学生提交论文、资料等文件。这些文件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完成后统一归档,以备将来查找。(5)调查模块:管理员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系统对问卷结果进行自动统计汇总,从而管理员能实时了解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调查的结果还将作为教师考核和学生成绩最终评定的依据。(6)过程监督模块:系统自动汇总每1篇论文的进度和状态,如处于初稿、二稿、还是终稿阶段等,管理人员根据进度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监督,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反馈和控制。(7)成绩模块:成绩模块主要用来公布成绩,供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分析,供学生进行查询。
4.系统开发技术与运行管理
4.1系统开发技术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基于互联网的,所以应该采用B/S架构。在开发技术上选择基于应用JAVA语言的struts2.0+hibernate框架技术,便于实现模块化开发,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为将来功能的扩展打下基础。在数据库方面可选择SQLServer2000,简单易用,完全可以满足系统的需求。4.2系统运行管理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高校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辅助工具,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必要的过程数据和文件,使得管理人员克服了以往无法监督过程的困难,管理人员一定要利用这这些信息,做到及时的反馈与控制,最大程度地发挥系统的作用。同时,各院校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还应该制订一系列基于系统的管理与考核办法,激励教师和学生都能尽最大努力投入到论文的指导与写作中。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计算机系统、院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有机结合的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系统。
5.结语
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是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是管理人员实现全过程监控的管理平台。一方面,它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很好地解决了当前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居两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它能够有效记录过程数据和文件,能够实时监控论文进展,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克服了传统管理方式无法对过程进行监控的困境。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管理水平,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努力完成论文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证和提高论文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系统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在其运行过程中人与系统的有机结合,也离不开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的有力执行。
上一篇:最新硕士论文致谢实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