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下精神科护理学的论文优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角色扮演下精神科护理学的论文优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角色扮演下精神科护理学的论文【第一篇】

仲景通过对患者四诊资料的收集,及时掌握病机转化。如仲景重视阳气旺衰,细致观察阳亡及阳气回复征象。《伤寒论》第296条指出少阴病由吐利、四逆,发展至躁烦,为阳气亡散之象;317条指出少阴病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是阴盛格阳,治疗则在通脉四逆汤中加葱白以交通阴阳。288条指出少阴病,下利已止,手足转温,则代表里和阳气来复,为向愈之兆。《伤寒论厥阴病》篇中,仲景通过观察厥热胜复时厥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邪正消长、阴阳进退。为判断是否属于胃气衰败的除中证,“食以索饼”加以试探。仲景重视病情的观察,以掌握疾病的发展演变及预后,从而指导用药及抢救措施。现代护理学依然重视护士的病房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通知医师,其精神与仲景护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重视药物煎前的处理。

仲景在临床用药时,重视对药物进行必要的处理,即“药前护理”。如桂枝茯苓丸方中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因麻黄节有止汗作用,不利于发散,用麻黄而多“去节”,且煎麻黄时上浮之沫易使人心烦,要“先煮去上沫”。对非用药部分净制,并去除影响药效的部分或成分。仲景对药物还经常使用液体进行洗涤浸渍。除用水洗涤浸渍为主之外,尚有用酒浸、醋渍之法。洗渍法可洗去药物的毒性副作用,如蜀漆洗去其腥味以防引起恶心呕吐。洗渍法还可改变药性及增强药效,如《金匮要略》抵当汤中大黄酒浸后可增强其活血之力。乌梅丸“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增加乌梅的酸性而增强效用。附子、皂荚、巴豆用炮制以减毒。为了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仲景又用釡咀、剉、切、擘、捣、杵、研等将药物破碎。这些均是根据所用药物的特点及所治疾病的需求而进行的用药前的护理内容。

3重视煎药用水及煎煮法。

仲景对煎药用水的选择非常讲究,书中煎药除用普通水外,还选用甘澜水、潦水、清浆水、米醋以及清酒等。《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脐下悸,欲作奔豚者,即以甘澜水煮药,意在取其洁净及轻清上浮之意。治疗脉结代、心悸动的炙甘草汤,以及《金匮要略》中鳖甲煎丸、防己地黄汤、栝蒌薤白白酒汤、下瘀血汤等皆用了清酒,能助药物温经散寒,活血通脉,同时,酒又有利于药物成分的煎出。苦酒有敛疮消肿之功效,用于苦酒汤中,加强半夏劫涎敛疮之功。仲景还使用了人尿、猪胆汁、泽漆汁、马通汁、蜜以及浆水等增强药物的疗效。仲景对煎药时间长短、先煎后下等均有要求。煎药时间的长短,与药物的性质、主治病证的性质、服用方法及用量等密切相关。含有有毒药物的半夏汤、蜀漆汤、乌头汤等久煎是为了破坏有毒物质,减轻其毒副作用;含有补益药的炙甘草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如理中汤、麦门冬汤等久煎,则是为了有效物质的充分溶出。解表方、清热类方或质轻疏松易于溶出挥发的药物,则宜轻煎,以免有效成分丢失,如桂枝汤、小建中汤及麻黄汤、葛根汤等,以当以煮沸为度。又如白虎汤煎药时间以米熟汤成为度。仲景因为药物性质的差异以及方药配伍、病情、性味的不同而有先煎、后下、包煎、去滓再煎,以及烊化、泡服、冲服等特殊的煎法。即使同一药物的先煎与后下,其效用亦有别,大黄在大陷胸汤中先煮则熟而行缓以治上,在大承气汤中后下则生而行急以治下。麻黄先煎去上沫,则能避免过汗亡阳及心烦、呕吐。大黄黄连泻心汤渍之以麻沸汤,取其轻清寒凉之气,以清泄中焦无形邪热而消痞。大、小柴胡汤,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柴胡桂枝干姜汤7方均去滓再煎,可使药性趋于协调和合,以助发挥调和脏腑、和解少阳枢机之功。阿胶、饴糖在诸方中皆去滓烊化,芒硝去滓后稍煎。其他如鸡子黄、猪胆汁等用分冲兑服法。后世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曾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亦云“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汤药的质量,这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

4重视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

仲景在服药护理方面,依据病程长短、证候缓急、病邪性质以及患者体质强弱的不同选择最佳服药时间,服药方法灵活多变。服药时间主要有平旦服,饭前服,昼夜服3种。平旦服即空腹服,便于药力速行,如十枣汤宜平旦时服,以便迅速发挥峻下利水的作用。饭前服便于药物吸收。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乌梅丸安蛔止痛等,要求饭前服。昼日、昼夜服为昼日、昼夜各服若干次,以保持药效。仲景大部分方剂是采用昼日、昼夜服法。服苦酒汤、半夏汤“少少含咽”,即不分时,少量多次频服。服药次数则根据病情需要及药性不同而各有特点。药性较缓和的药物,需要持久治疗者常用一煎分多次服用,如五苓散、黄芪桂枝汤,“日三服”。亦有病情急重或病情复杂者,为使药物在体内持续作用而昼夜兼服。病情严重,病势危急之症。为求解急救逆,迅速发挥药效,宜一煎大剂顿服。如干姜附子汤主治太阳病下后复汗致阳虚阴盛,阳气暴脱的危重证候,采用顿服集中药力,急救回阳。服药的温度因病证不同也有区别。无特殊情况,一般宜温服。使用生姜半夏汤时为防寒饮固结于胸中,格拒热药则取小冷服。桂枝汤为解肌祛风之剂,药汁不宜过温、过凉,则适寒温服。服药量则因人、因病制宜。体质强而病情重者,虽加大剂量,但可加快祛邪速度,缩短病期。体虚、孕妇及病势缓者,不可大剂峻攻,以免伤及正气,加重病情。如攻泻之十枣汤“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大乌头煎,主药为大毒的乌头,“微量渐加,以知为度”。

5重视多途径给药及护理操作技术。

仲景开创了多途径给药法,如洗身法、熏洗法、浸洗法(如治百合病的百合洗方)、药摩法(如治偏头风的头风摩散)、含咽法(如治咽喉肿痛生疮的苦参汤)等。以及矾石丸、蛇床子散作为治阴中病的坐药。再如以苦参水煎去滓,洗渍前阴,治前阴蚀烂且伴咽喉干燥之症。以雄黄置筒瓦中烧,熏肛调治肛门蚀烂之症。《伤寒论》中治大便难的蜜煎导而通之,或用土瓜根煎汤和猪胆汁灌入直肠导便,是有记载最早的药物灌肠术,也是当时比较成熟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这些都反映了当时药物护理的发展水平。

6重视药后观察。

服药之后,应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如病不尽除则需审情度势而相应地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病方法。主要有药后观汗、观吐、观二便、观矢气等。凡服解表药后均宜“遍身着絷絷微似有汗”,其汗不可“如水流漓”。如服大青龙汤后,“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以免过汗伤阳。桂枝汤“一服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其文中“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等进一步处理方法都须以药后对汗的观察为准。药后出现呕吐,一般是拒药之象,而服涌吐剂后出现呕吐,则为导邪外出。如瓜蒂散服后不吐者即未见效,当“少少加,得快吐,乃止”。用利水渗湿药以小便通利为有效,如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服后,“小便利则愈,如不利而无效”。大小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等泻下剂以大便通畅为见效。还要观察服药后二便的特殊变化,如治百合病之百合地黄汤药后,大便当如漆;治女劳疸之硝石矾石散药后,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治肠痈之大黄牡丹汤药后,当下脓血等,都是服药后见效的正常表现。《伤寒论阳明病》篇中,腹满不大便者先试之以小承气汤,观察患者服药后是否有矢气,作为能否使用攻下峻剂的依据。仲景还细致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一些貌似“不正常”的表现,如白术附子汤方“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柴胡桂姜汤方“初服微烦”,乌头桂枝汤“其知者如醉状,得呕者为中病”,治肾着之甘姜苓术汤,腰中当觉温,治风湿之防己黄芪汤,患者觉如虫行皮中,服苇茎汤后,当吐如脓等,是药后的各种正常情况,为药中病所。仲景注意服药后效果的观察,判断药物是否对证、药量是否失宜,掌握病情转机,予以相应处理,这也是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7重视药后调护。

药后调护是指服药后的调养与护理。仲景非常重视药后调护,如服桂枝汤,啜稀粥以资汗源、助药力。五苓散以白饮和服,多饮暖水,补充胃气,助阳发汗。三物白散亦以白饮和服,且药后“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药物疗效发挥与饮食寒热相关。理中丸服后“食顷”即饮温粥,以助温中之药力。服十枣汤,得快利,糜粥自养。解表剂如桂枝汤、麻黄汤、桂麻各半汤类,药后皆当温覆助汗。服防己黄芪汤后,注意患者若出现有似虫行皮中,且从腰以下冷如冰时,应让患者坐被上,并用一被绕腰以下,以保暖促汗。此外服药后还应观察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救治措施。如大青龙汤服后若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以止汗,防止大汗亡阳。白术散若“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若未能如此药后调护,则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8结语。

仲景围绕药物治疗的护理学思想就是能根据患者的病证情况和不同的实际需要,倡导医护合一,科学、准确、灵活、高效地将理论、技能与实践相结合,护理手段丰富多彩,方式、方法又简便实用,形成一个完善的中医护理体系。不同患者有不同护理方法,即使是同一患者的护理,也是随着病情不断变化而不断调整护理方法,体现了辨证施护与三因制宜的中医护理特色。笔者学习仲景著作相关护理学内容,主要学习其护理学的思想精神,与当今中西医学的先进护理理论及操作技术相结合,与方药相配,相辅相成,更好地治疗疾病。

角色扮演下精神科护理学的论文【第二篇】

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护生素质的现状,为培养中职护生学习外科护理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外科护理学的积极性,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尝试医学论文的写作等教学手段,全面提升中职护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

中职护生外科护理学调动学习积极性。

根据国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型的技术人才,全国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面向社会各层次有需求的人全面放开招生,导致在校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如何在学生整体水平下降、学习氛围不浓的情况下,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项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凭借多年的外科护理学教学经验、班主任工作经验以及对学生的调查和了解,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作了一些调整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总结如下。

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是指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特点的活动,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通常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后开设,此时,学习者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医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1]。

中职护生年龄偏小,文化程度偏低,一直接受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从而导致中职护生更习惯于传统教学形式[2],所以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中职护生学习外科护理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外科护理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实践证明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将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媒体融为一体,使教学以生动、灵活的方式进行,学生也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知识,所以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

病例讨论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形成“台上与台下联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增强了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实现了由“灌输式向研讨式”、由“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两个转变。加强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抓住中职护生年龄偏小,好胜心、集体荣誉感强的特点,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

根据中职护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我们先请相关的老师对学生普及医学检索和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开发机房,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计算机和网络,教会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上网收集相关资料;鼓励学生去学校阅览室借阅专业的期刊,熟读并了解论文的基本格式;然后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收集资料,按照论文的标准书写1篇论文;最后组织老师对论文进行评比和讲评。此项方式并不要求学生写出高水平的论文,而是为了增强中职护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为今后她们书写论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很好地运用这门艺术就能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与持久的学习兴趣,以便于更好地接受科学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

[1]杨丽全,王惠珍,肖灿华。《外科护理学》中“乳腺癌”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j].护理研究杂志,20xx,19(10):20xx.

[2]沈传华。浅谈pbl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xx,21(10):80―81.

[3]李国芳。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外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xx(1):90.

[4]王丽君,张胡。案例式教学在临床护理学中应用评估[j].护士进修杂志,20xx,5(20):421.

角色扮演下精神科护理学的论文【第三篇】

3.1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职业防护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现阶段,随着科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护工作人员也越来越重视职业防护问题[2];所以,在教学中渗透的护理安全教育尤为必要,它不但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于职业防护重要性的认识,更促使其在工作实践中注重职业防护和安全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和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3.2强化学生法制观念:护理安全同相关法律法规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现阶段所出现的护理缺陷以及医疗纠纷等事件中,其中由于护理人员法制意识的淡薄而引发的安全事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强化学生法制观念就显得意义重大。《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安全护理教育在加强学生的法律观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护理事故的区别、护理差错、护士职业保险以及护理人员的相关权利和职责等;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情景教学法和病例教学法,对于学生法制意识的强化也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敲响了安全护理教育的警钟。

3.3促使学生护理操作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1)严格无菌操作:在《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学生无菌操作观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无菌操作以及护理操作的规范化能够有效地降低医院事故发生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的安全护理教学,使学生对于由于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有效的加强了其无菌操作的观念[3]。(2)护理操作程序的严格执行:在护理工作中要时刻以病人为中心,同时对于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用药和护理措施等基本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都是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所应必备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三查七对”等安全护理知识,如在“输液”等操作的实践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安全护理意识,在执行操作之前需做好核对和解释工作,从而更好地完成操作,减少护患纠纷等事件的发生。

4结语。

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安全护理课程,对于学生在学校学习以及工作中的持续学习提供了可靠地帮助,也促使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强化,对于护理专业的开展以及护理职业的顺利进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角色扮演下精神科护理学的论文【第四篇】

西医学与中医学分属不同医学理论体系,并且在治疗方法与医学思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过中、西医学所面对的对象与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恰当引入中医护理理论,将中西医优点相结合,可有效拓宽医学学生知识面,养成中西医相结合的逻辑思维,如胆结石、肠梗阻等病症的治疗措施讲解时,可在西医学病理讲解的前提下,引用中医里不通则痛,而通则不痛的医学理论进行解释。又如肿瘤治疗措施讲解中,可强调中医的治疗措施,同时结合西医中的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这样能有效减轻患者放化疗中的毒副作用,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中西医优势结合,更利于患者护理。

在现代护理学中,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是主要内容,外科护理教学中,将中医护理理论引入护理程序当中,让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更好地结合渗透,可为患者解除病痛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我国中医里的四诊合参,可融入现代护理的评估环节,运用健康评估方法获取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等资料,并运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全面获取患者资料,便于护理人员能及时发现病患问题。在护理方法上,可把大量简便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引入到外科护理教学当中,例如,乳痈可应用大剂量的炒麦芽水进行煎服,也可运用芒硝进行局部外敷,以终止患者乳汁的分泌。又如为了促进患者外科腹部术之后,恢复肠蠕动,除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外,还可用针刺患者的足三里穴位,以缓解患者的腹胀问题。

角色扮演下精神科护理学的论文【第五篇】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技能操作是培养护生护理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将课程“微课程”化也是护理教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改革的重要措施。微课以其直观的视频、图像,富有感染力的音效、动画,弥补了传统教材设计的缺陷,也改变了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因此,在信息化改革的浪潮之下,对护理学基础的“微课”设计和开发研究显得很有意义。该文就如何围绕重点难点、护理技能操作、案例分析等重新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对微课开发中的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经验介绍和总结。

随着2010年胡铁生老师关于微课概念的提出,微课以其“短小精致,使用便捷;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半结构化,便于扩充;资源丰富,情境真实”[1]的特点,在很多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开发和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在微课的开发中,%的教师认为“微视频”是其主要的教学呈现方式[3],且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传统授课中,护理技能操作视频一直是学生在护理技能训练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中开发微课,围绕重点难点、护理技能操作、案例分析等重新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将会更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那么,设计和开发护理学基础“微课程”时应注意哪些原则,又如何通过微课提高学生护理技能的实践效果,作者在微课的开发和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微课的特点在于其“目标明确、短小精悍”[4],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避免将微课设计成为变相的灌输式授课。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供持续便捷的可循环学习资料,让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的学习层、学习能力及学习特点来支配自己的时间,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将是微课设计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视频还可以在设计中加入练习、课外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避免微课也成为单纯的灌输式授课。

视频的时间长度严格控制在10min以内。

据报道,人的注意力集中在10min之内,其对认知信息的接纳和加工将更为高效[5]。因此,微课设计前必须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解析,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选题是不宜太大,应在有效的时间内解决1~2个重点问题,不要过分追求大而全,一方面知识可以讲透,另一方面学生也不至于走马观花地看热闹,做到单位时间的真正有效。

一个重点,一段微课,做好知识的“分点化”教学。

应做到“因材施教”,每一段微课视频针对解决一个教学重点或难点,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地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真正的片段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微课设计也是翻转式课堂研发的基础,在设计时一定要有别于传统的授课录像。微课的“分点化”不是将传统的课程零散化、孤立化、盲目地切割不成体系,其在设计时要保持知识的融合创新和知识的连通性,可以根据一个主题、一个问题、一门课程等多系列微课的开发和整合,在“分点化”的同时又做到关联化和体系化[6]。

多种形式展现案例的导引。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不但涵盖了护理的发展和理念也融汇了很多临床知识、护理心理、人际沟通、护理管理、卫生法规等多学科内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多手段、多角度地去表达,包括病例图片、音频、视频、电影片段、动画设计等。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护理学发展史时,可以播放一段南丁格尔的电影片段、“护士节”护生授帽的视频、“非典”时《护士长日记》的故事、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感言等;在感动的氛围中,抓住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对护理职业的崇尚感,在教学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热爱。

多技术手段展现多种类内容。

微课的开发并没有固定的技术软件,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技术软件,如青霉素皮试液配置的计量计算,可以使用数位板;导尿术操作流程展示可以利用视频录像剪辑;ppt讲解的部分可以使用camtasiastudio等录屏软件;会声会影制作的视频测提示、标注也可以用来展现学习的记录过程等,只要使微课简明、清晰,技术手段可以不拘一格。

微课的使用不仅可以用于学生课后的学习,在课堂学习中也可以巧妙地展示和引导。在传统的护理技能操作授课中,由于学生人数、物品和场地的限制,通常是教师先讲一次理论课,然后再安排一次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理论课看不见、摸不着,实践课理论注意事项记忆不清,操作过度模仿教师等情况。因此,在理论课堂中使用恰当的“微课”与临床案例结合突出护理技能操作的实践性原则,启发引导学生对于学习技能操作的兴趣,真正感受到良好的技能操作手法为患者减轻痛苦、配合医生临床治疗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乐于实践、主动探究,达到在思考中实践的目的;在实践课程中也可以加入“微课”,将原有的标准操作教学视频实践教学中学生容易出错的操作动作进行视频剪辑、切割,再配合动画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共享在校园网络中;同时也可以设置手机摄像拍摄的近景场地,这样学生在练习中就可以进行操作的自我比对和矫正,提高学生练习的操作质量。

对于只有5~10min的微课教学,因其时间较短,所以就要求在内容上要有所创新,“精”而“妙”是教师在“微课”教学设计时所要思考的关键。微课的“精”在于内容的选择上,其可以是教材中的某一重点、难点,也可以是教学中的某一精彩环节。设计时要做到内容上专一、设计上丰富、操作上简便,充分展现出教学的精华部分,既把问题讲清楚,又让学生喜欢,容易接受。微课的“妙”在于让教师观看,能清楚设计意图,领悟其设计之精妙;让学生观看,能通过其精巧的设计、形象生动的讲解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7]。比如,在平时的护理技能操作考核中,作者发现,学生较容易出现“无菌观念不强、容易跨越无菌区”的情况,于是作者针对这一问题专门制作了一段微课,这段微课将学生平时练习和考核中所出现的问题拍成录像和图片逐一列举和讲解,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掌握了无菌操作原则和操作技巧,所以本段微课上传到精品课程网站后受到了学生一致的好评。

微课的设计不是只有微视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配套资源的完整性。只有教学没有效果的检测,只有视频、案例没有反思和点评教师则无法交流和资源的再利用[8]。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微课使用场合(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类别观众(学生、教师),配备不同的教学资源。微课用于课前,其设计要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内容可以回顾先知,唤醒已有经验;微课用于课中的,设计要点在于强化学习兴趣,完成知识的内化,重点解析授课中的重难点、疑点、知识易混淆点;微课用于课后的,设计要点在于知识的巩固、扩展和迁移,内容上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并配有相应的练习,考核;微课用于学生的,教学资源配备上需要有微视频、微学案和微练习;微课用于教师交流的,资源配备上还需增加微课件、微教案、微反思、微点评等。总之,在目前现代化、信息化改革的浪潮和背景下,微课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将创立一种新的学习情境,将其应用到《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是提升护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便捷而高效的教学方式[9],其虚实结合、知识的动态化、趣味化,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思考和体会的感受,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教师在微课的设计和开发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学习,不但要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情、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有目的地进行资料收集,还要重新进行资源的整合[10]。如何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设计出自主、即时、实用的微课,如何更好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将是每一位教师所应思考的。未来一个颠覆性的课堂,将带来一次教学上新的变革。

[7]王竹立。微课热是暂时的,微课是长期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9):79.

角色扮演下精神科护理学的论文【第六篇】

依据肠梗阻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采取某些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减少肠梗阻的发生。

1.对患有腹壁疝的病人,应予以及时治疗,避免因嵌顿、绞窄造成肠梗阻。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和治疗肠蛔虫病。

3.腹部大手术后及腹膜炎患者应很好地胃肠减压,手术操作要轻柔,尽力减轻或避免腹腔感染。

4.早期发现和治疗肠道肿瘤。

5.腹部手术后早期活动。

角色扮演下精神科护理学的论文【第七篇】

角色扮演的实质就是通过创造虚拟的临床现场,让学生亲身体验患者的病理反应和心理波动,从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观察、分析、主动沟通、理解和解决实际精神病护理问题的能力。我们需要借助角色扮演的平台,将抽象的精神症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通过角色扮演回放的录像片段,分析护理学生扮演护士的态度、语言、肢体动作,考查学生对患者病理表现的把握及心理活动的感知。角色扮演被心理学家认为是没有危险的最好学习环境,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明确应用目的,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向达成目的推进教学事件,就是希望学生能利用好“精神科护理学”这一课程,在实践中通透理论,在理论中深化实践,从而激发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端正对精神异常患者的认识态度,完善沟通技巧水平,提高整体素质。

角色分派是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应用的核心环节,恰当地分派角色,实现最佳的角色对位将会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虽然这是一次虚拟的场景,但“假戏”必须“真做”,角色中的护士就是一个具有高超护理技术的优秀护士,角色中的精神病患者确确实实被病魔所困扰,精神不佳,心理波动剧烈,病症反应强烈。例如我们选择3个典型病例,例1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以妄想为主;例2为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症;例3为抑郁症。我们将设计好的病例提前一周发给护理专业学生准备,并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作为一个护士如何跟以上3种类型的患者做好沟通。授课时请准备好的学生扮演患者,要求其他护理专业学生踊跃上台扮演护士。用事先准备好的录像机摄录下整个表演,进行多媒体回放。

三、进行多层次的效果评定。

我们要建立配套的效果鉴定评价体系,以临床医生与精神病患者的沟通情况作为评价对象。借鉴欧美的角色扮演评价标准,可以建立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表示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患者愿意配合回答问题,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指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逐渐实现了与患者的沟通;无效即与患者不能建立沟通,甚至胆怯,不敢与患者沟通,有的还使用不恰当语言激怒患者。通过这样的评定一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护理水准,找到与他人的差距,发现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找到方向;二是完善角色扮演法与“精神科护理学”的结合,使角色扮演法在“精神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科学化、系统化、流畅化;三是增强角色扮演法的实践效果,推动“精神科护理学”课程的操作水准的提高。

总而言之,“精神科护理学”作为精神病学的核心课程,要让它通过教学方法的变革实现教学效果的突破,转变传统护理学枯燥、僵硬的讲—听—练的程序,进一步推进课程朝着现代化教学目标前进。

角色扮演下精神科护理学的论文【第八篇】

疼痛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体验过。然而,疼痛的个体差异很大,每个人对疼痛的反应也是无法预测的`。疼痛的定义是:经历疼痛的人说什么样的感觉是疼痛。

疼痛是生理感觉和心理反应的结合。疼痛可能表示某种潜在的器质性损害,也可能表示某种紧张的精神状态,或者仅仅是一种争取他人注意的习惯行为和一种联络感情、维护人际关系的应付方式。可见,疼痛不是一个纯生理学现象,而是一个广泛涉及社会心理因素的问题。

(1)身体上的影响疼痛会导致病人很多问题的相继出现,如睡眠形态紊乱、食欲下降、活动受限等。疼痛对病人日常生活的能力及人际关系上亦有影响,疼痛强度越高,对生活能力和满意度影响越大,中、重度疼痛时会影响其日常生活。

(2)心理上的影响疼痛患者精神心理上产生很大影响,疼痛患者可使个人消遣及娱乐降低,焦虑、恐惧增加,表现抑郁、苦恼、不能集中精神,过度考虑身体的疼痛而失去生活兴趣,患者自我控制能力下降。疼痛可使患者更加孤独、焦虑、抑郁。

(3)社会支持系统的影响对于不可控制的疼痛,社会层面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许多癌症患者中,疼痛成为他们及家庭生活中应对的重点,许多癌症患者由于疾病进展而必须停止工作,结果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造成精神上的压力、情感上的依赖及自觉无用感。患者因疼痛所出现的身体外观和行为改变,将会导致家属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继而则又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疼痛,有些患者会因严重且难以处理的疼痛而丧失生活信心。

(1)病人主诉疼痛减轻或消失。

(2)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raalaualortscale,简称vas):该法比较灵敏,有可比性。具体做法是:在纸上面划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轻度疼痛平均值为±;中度疼痛平均值为±;重度疼痛平均值为±。

(2)评估表法:它是由美国的mcmillan设计的疼痛估计表。即0等于无痛,1等于有疼痛感,但不严重;2等于轻微疼痛,病人不舒服;3等于疼痛,病人痛苦;4等于疼痛较剧烈,有恐惧感;5等于剧痛。通过问答形式由病人做出具体描述。内容包括:疼痛程度、部位、性质、发作情况及伴发症状等。据报道此表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3)口述评估法(verbalreport):melzack拟定了1份形容疼痛程度词汇,如轻度疼痛、重度疼痛、阵痛、可怕的痛及无法忍受的疼痛等来帮助病人描述自己的疼痛,使病人更好地把疼痛加以表达,按0~10分次序报告,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此法简单,但不易发觉细微变化。

(1)准确评估:在对疼痛控制过程中,疼痛的评估是第一重要环节。护士不仅要客观地判断疼痛是否存在,还要确定疼痛的程度。在用药前护士必须根据个体疼痛作出准确的判断,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痛苦。

(2)准确及时给药:观察效果及副作用。包括了解治疗的基本原则,向病人说明接受治疗的效果及帮助病人正确用药,评估治疗效果,向医生报告以及副作用的防治等。

(1)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及患者所能够忍受的范围。询问病史:由责任护士了解患者以往情况,有无疼痛经历,询问患者过去对疾病的耐受性如何,如头痛、腰痛、腹痛等是怎样对待的、怎样解脱的,以便有的放矢,提供病人对疼痛的预防措施。

(2)观察病人的伴随症状,有无恶心、呕吐等。

(3)适当应用止痛剂,对术后疼痛较重的患者,在夜间应适当应用镇静止痛药,并配合心理安慰,可以达到很好的止痛作用。按三级止痛的方法应用止痛剂第一阶段从非类镇痛剂开始,如阿司匹林、强痛定(布桂嗪)、平痛新(奈福泮)、消炎痛(吲哚美辛)栓等。若不能缓解,在此基础上,加弱类镇痛剂,如可待因、丙氧酚等;若疼痛剧烈,则可用强类镇痛剂,如度冷丁(哌替啶)、美施康定等,现在又有一种新型贴剂多瑞吉,镇痛效果可达到72小时。

(4)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出现剧烈疼痛和腹膜刺激征,应警惕肝破裂,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5)指导病人减轻疼痛的方法。

1)疼痛时尽量深呼吸,以胸式呼吸为主,减轻腹部压力刺激。

2)取舒适的体位。患侧卧位及半卧位,可减轻腹壁紧张,减轻疼痛。

3)局部轻轻按摩,不可用力,否则易致肿块破裂或扩散。

4)饮食应选清淡、高蛋白、低脂、无刺激的易消化食物,不宜过饱,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减轻腹胀,以免诱发疼痛。

5)保持情绪稳定,焦虑的情绪易引起疼痛加深。

6)心理护理: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因势利导,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帮助克服其消极的心理因素。争取病人信任,增强病人的安全感,稳定情绪,解除焦虑。护理人员在术前要给患者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介绍手术方式和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伤口痛,病人的患肢痛,以便病人在手术后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减轻忧虑,增加病人自己抑制疼痛的效应,应注意观察病人术后疼痛的情绪反应。

调解病人情绪,给病人介绍外部事物,分散病人的注意力,通过心理效应起动其体内的抗痛系统,达到消除或减轻疼痛的目的。

48 3056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