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进太湖林业高质量发展

爱美丽 分享 时间: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进太湖林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太湖林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智慧的生态文明思想与理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文化情怀、生态情怀、民族情怀和天下情怀。
    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人民情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环境作为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强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彰显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文化情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继承和发展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理思想,深刻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赋予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生态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对生态环境保护看得很重,历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早在梁家河插队时他就认识到,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建设生态文明的观念讲到哪里,强调对生态环境问题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决当好生态卫士,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民族情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绿色根基提供了方向引领。要真正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天下情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呼吁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结着对发展人类文明、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睿智思考和深刻洞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成果,开辟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挑战,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二、准确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良好的生态也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良好的生态环境当作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坚持转变观念、压实责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重要文件,制定了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从总体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出台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排污许可、禁止洋垃圾入境等环境治理制度、政策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改革、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环境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进展顺利。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制定修订了生物安全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湿地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生态保护的法治保障更加健全有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三、客观分析我县林业生态建设的短板
    从我县林业生态建设情况看,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与上级要求、与林业先发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短板:
    一是资源结构不优。全县山场面积大、树种较多、森林资源较为丰富,但仍然存在林相不齐、林分质量不高等问题。尤其是新造林规模大、零星小块芭茅山存量多,与健康森林、碳汇森林建设目标有差距,森林培育改造任务艰巨。
    二是林业效益不高。全县基本形成了油茶、毛竹等林业主导产业,并稳步推进苗木花卉、森林湿地旅游康养等新兴产业发展,积蓄了兴林富民的基础。但林业产出率总体较低,林业产值总量较小,仍然存在三产融合不紧、林业传统产业不强、主导产业不优、新兴产业不活、林业企业后劲不足等问题,与活力森林、金银森林建设目标有差距,林业提质增效任务艰巨。
    三是管理体系不全。林地、湿地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自然灾害防控困难较多,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地管理压力较大,林业执法队伍、生态护林员、消防队员有待优化,部门协作机制有待完善,智能化管理体系有待健全,与平安森林、智慧森林建设目标有差距,林业生态保护任务艰巨。
    四、推进我县林业高质量发展
    林业是生态建设主体,我县的优势再山,潜力在林。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县县情、林情、社情,需贯彻系统思维和综合治理的理念,坚持山水同治、造管并举的方针,正确处理好生态与经济、保护与开发、长期效益与短期收益、国家大局与民生利益的关系,稳步推进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借鉴先发地区林业发展经验,做好林业改革发展保护文章,重点做好改林相、保资源、提效益工作。
    一是坚持项目带动,提升森林质量。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对撬动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推动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林农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作用,是“十四∙五”期间我县林业发展建设的牵动性工程。我县将以国家储备林、欧投行、省级以上财政林业转移支付资金项目等项目为支撑,以林业重点工程带动全县林业发展,按照《太湖县森林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目标要求,结合《太湖县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任务,突出抓好芭茅山改造三年行动成果巩固,重点开展油茶新造林和低改、现有林业基地培育、退化林修复、低产林改造、森林抚育管理等,实行资金跟着工程走、工程跟着项目走,落实工程项目建设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封闭式管理,努力实现林相结构优化、森林质量提升的目标。
    二是坚持系统治理,强化资源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到保护和开发相结合,开展山水同治、一体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持“大安全”观,强化生态安全保障。一方面抓好林业资源安全,强化林地、湿地保护管理,按时完成森林督查图斑案件查处清零,同时尽最大可能做好县域内重点工程用地要素保障,及时做好征占用林地、湿地审批、环评等工作。强化森林防火工作,全面推进全国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试点,通过网格定人,压实责任,突出抓好隐患除治、火源管理、应急处置工作。同时,抓好生物安全,常态化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突出抓好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行动,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坚持“大环保观”,筑牢生态根基。强化野生动植物管理、自然保护地管理、古树名木保护等,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好乡村绿化,严控林地使用农药化肥,发展环保绿色有机林业食用产品;重点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做好案件查处清零、覆绿工作;突出抓好花亭湖、泊湖、九井溪等自然保护地环保点位核查处理。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持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整合优化完善林业发展机制,强化林业发展中“人、地、钱”等要素保障,按照“传统产业打牢基础、主导产业培优做强、新兴产业创新试点”的要求,加强三产融合,不断拉伸产业链条,积极推进产业升级。重点抓好油茶等主导产业培育,完成油茶新造林和低改年度任务、实施省级油茶示范园。开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创新,做好碳汇林业基地试点并完成监测数据分析,开展碳汇交易。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林场,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形式,带动林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 / 5

 

48 3046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