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说课稿范例精编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生命的说课稿范例精编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生命的说课稿【第一篇】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生命生命》。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生命生命》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本篇课文是作家杏林子所写的,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事,传递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作者的生命体验和感悟。这三个事件,反映了作者三种感慨:飞蛾求生体现了求生的欲望;砖缝中顽强生长的瓜苗,体现了生命的顽强;静听心跳,说明生命应该被认真对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倡导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方式。四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在阅读方面,能够对文章的三件事有比较好的概括。且对于问题的看法能有自己的观点,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本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将此作为我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环节中努力突破难点。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并且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味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问答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选择本文作者杏林子的一句话来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以蜕变成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然后介绍杏林子的经历: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行动不便,饱受煎熬,但是仍成为一位优秀的女作家。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让同学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前后桌讨论、借助工具书解决。
其次,让同学思考概括本文一共讲了哪几件事?即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来分别概括: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首先是“飞蛾求生”:让同学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飞蛾的,引导学生找到“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接下来提问从哪些词语能看出飞蛾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明确句子中“挣扎,极力鼓动,生命的力量,跃动,强烈,鲜明”几个词。接下来我采用换词语的方式让同学来体会:作者说“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这里老师想把“跃动”这个词换成“跳动”,行不行?明确这里换成跳动不好。
因为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更能体现飞蛾求生的欲望。那么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一直有着强烈求生欲望的飞蛾,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是作者,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个比你弱小的多的生命在你手中挣扎,你会想到什么呢?找到原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并体会一下。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适时给予引导。
其次是“瓜苗生长”:先让学生读这一部分,想想看香瓜子是怎样不屈地生长的?找到文中的几个词语“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进而体会作者的心情,找出文中相关的词语:作者是惊讶的,从“竟然”这个词就可以看出来。在这个故事中,同样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在面对这样一截只生存了几天的顽强的瓜苗时,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最后是“静听心跳”: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一部分,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并让同学联系一下生活,想想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在这里,我将给学生拓展作者的一些背景资料:杏林子曾经因为难以忍受病痛选择自杀,但是被医生救活了。启发同学想一想应该怎样做呢?明确本文的情感主题: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如文章中所说:“一切全由我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这也正是作家杏林子自己所做的:杏林子真的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好好使用”,她一生之中,写下了四十多部作品,使她成为了世界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此外,她还将自己一生的稿费捐献出来,成了残障基金会,帮助了数以万计的残疾人。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学生再次集体朗诵本文,联系生活和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名人的事例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感悟;。
最后,我的作业设计为:搜集一些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生命的说课稿【第二篇】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课《生命生命》。
一、说教材。
1、课文特点:
《生命生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单元是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的第一个单元,内容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的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这篇优秀的散文。作者以女性的细腻和和敏感观察寻常的生命现象引出对人生的思考,感悟生命的可贵,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关爱。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叶圣陶说“教材是个例子”。《生命生命》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本单元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影响深远,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根据本单元的安排,结合新课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本课安排了以下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文中三个事例所蕴含的内涵;
(2)学会品味精美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3)从不同的侧面思考问题,获得不同的感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和讨论,形成一种活泼有序的课堂学习氛围。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进学生阅读本文的体验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了体现新课标“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的理念,本课安排的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学习并尝试作者关注自然,思考人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进学生对生命的体验和生命价值的认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珍爱生命。
2、教学难点。
从三个事例中引出多角度的思考。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语文的形象感性的,入情入景的手段最容易帮助理解课文)、点拨法(四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拨,使他们学到仅凭自读自悟不可达到的高度)、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方式(在对话中表达、启发,效果好)。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五、说学情。
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资料,其中包括杏林子照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并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平,以及作品。
六、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概述。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情感导入)。
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整体把握)。
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精读赏析)。
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回归整体)。
5.阅读推荐,课外延伸。(课外拓展)。
(二)、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出示课题,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
2.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师配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然后,轻轻的音乐响起,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运。通过一扬一抑,紧扣“生命”主题。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首先交流“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
当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
以上两处点拨,我引导着学生从文悟情,实现把作者情,文本情向学生的情感迁移。
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同样体现在扣紧关键词语,引导加深体会。
(1)扣紧“糟蹋”“好好使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教师进一步点拨:现实中你看到什么人在糟蹋生命?什么人的生命活得有价值?学生这时能够说出,如有的人整天打麻将,看起来好像很轻松快活,其实他们在糟蹋生命,生命毫无价值。更多的人如司机,护士,警察等,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他们是“好好地使用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活得光彩有力。
(3)另外,还通过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体会出感情,才能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感情,能帮助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朗读确实是阅读教学中的致胜法宝啊。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
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美丽……)。
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
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了解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
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活得有光彩,创造无限的意义。
3.让学生畅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悟与收获,升华情感:
学生经过与教师和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的点拨之后,都有了自己或深或浅的对生命的感悟。通过交流,升华了情感。
(五)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七、板书设计。
杏林子。
飞蛾:挣扎求生。
应当珍爱生命。
生命。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
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香瓜子:砖缝冒苗。
有不屈不挠向上的精神。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生命的说课稿【第三篇】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编排在鲁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6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并非易事”,进入初中阶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也将面对种种困难,这一单元的文章告诉我们怎样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不幸,是初一新生非常需要的,从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教材中的单元导读明确指出: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关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生命生命》写的都是寻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美好的人生。这篇散文,语多不赘,尽意而止,非常简洁,向你娓娓道来生命的真谛,学生认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可以在作文选材方面有所收获。
本单元是初中学段第一个单元,教学设计时一方面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体验,另一方面要注意到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要确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努力形成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1、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根据本课的特点,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习从平常小事中选取典型事例,以小见大的写法。
(3)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相关课外材料,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初读并不难懂,为了防止浅尝辄止,不但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而且要比较深入地研究课文,争取有更多的收获,所以把通过对三个事例的分析比较,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确定为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这个教学重点。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依据新课程标准这一教学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指导学生朗读:每1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本节课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语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力求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在读的过程中辨析作者选材的精当,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启发点拨:初一新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于养成,对新的教学方式也不够熟悉,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和组织者应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进行学习方法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1、朗读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大胆发言,学会围绕中心明确表达自己的思考。
3、联系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通过各种形式获取有效信息,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语文学习的思路。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4分钟)。
我们播放的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与疾病和孤独为伴,却创作出了许多杰出的音乐作品。贝多芬有一句名言:扼住命运的咽喉。这位音乐家用音乐表达了与残酷命运顽强不屈抗争的精神。高尔基说,苦难是一所大学。是的,苦难可以使人遭受不幸,苦难也可以使人更深刻地思索人生,台湾作家杏林子遭受疾病的折磨,(学生看注释了解杏林子的情况)下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思考。(板书课题)。
上课开始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提问学生在预习时有没有查阅到贝多芬的事例的?如果有让学生回答,如果没有教师简单介绍贝多芬的事迹。导语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贝多芬的事迹和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振作学生的精神,贝多芬的经历与本课作者也有相似之处。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自己崇拜的一位名人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事迹。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段浸着血汗的奋斗史,这方面的资料应该比较好找,并且也可以启发学生体会美好人生需要奋斗的道理。
2、朗读课文——整体感悟(8分钟)。
(1)点名让学生准确读出以下词语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课下注解和字典解决生字词,逐渐养成自学字词的习惯。
(2)点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停顿适当。注意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事例?飞蛾绝境求生,瓜子困境萌生,自己静听心跳。(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读音的错误,不恰当的停顿。板书。鼓励学生发言,不必拘泥板书内容。)。
第一点思考的是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第二点思考的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也就是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第三点思考的是要珍惜生命,为生命不懈奋斗。(板书。启发学生用原文回答,划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3、合作研讨——深入探究(20分钟)。
这篇文章写得都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读来既亲切又发人深思。作者写得这三个事例是随意选择的吗?可不可以调换顺序?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小事吗?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今后作文方面能得到什么启发?下面我们仔细研究课文,争取得到更多收获。
读完两遍课文,整体把握了课文主要内容之后,学生会认为自己已经读懂课文,这时及时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可以跳起来摘到桃子”,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认识规律。
4、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指导学生朗读,关键词要重读,读出感情,特别是议论部分,要用深情的,赞美的语气朗读。
关键词生之欲望生命力生命(或奋斗)。
第一个事例的主题词是生之欲望,强调凡是生命都有强烈的生命的欲望,无论怎样危险,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也就是说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第二个事例从生命诞生的角度去说生命力之强大。第三个事例是静听自己的心跳,这时最容易感受自己的生命,自然引发出了作者对自己生命的思考。这个题目可以培养学生辨析的能力,读课文不至于囫囵吞枣。在前一问的基础上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应该有思路,言之成理即可。
(2)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安排?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事例?
启发学生联合以往的生活和作文经验,谈出自己的收获。学生的思维可能会受课文内容的.限制,举例时选择与课文内容相似的例子,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谈。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第二问的目的就是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学会挖掘生活中平凡小事蕴含的意义,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的好处。这方面的学习要在课后延伸,与学生的课外练笔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选材,解决学生写周记“无米下锅”的问题。
(4)本文题目《生命生命》改成《生命》好不好?为什么?
本文题目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呼唤,流露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如果改变就没有这样的效果。可以引导学生谈出不同见解。联系作者的特殊经历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用深情的、呼唤的语气朗读课文题目,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朗读全文。
小结研讨的内容。
5、联系材料——拓展提高(12分钟)。
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材料,重点引导学生从珍惜生命的角度去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对话的形式来让学生谈思想上的收获,有预设的听众,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
第二个问题联合学生的课前预习及平时的积累,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都可以举,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的问题。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学习的鲜活材料,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
教师不可能通过一课时的语文教学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果能通过研读课文,链接相关材料让学生对生命或深或浅有一点理性的思考,哪怕是开始思考,这堂语文课的情感价值目标就算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设计二:对比阅读:将这篇课文跟课后附录的同题文章比较,你更喜欢哪1篇?为什么?
本题进行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能力,也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沃森的文章与课文所举第一例主旨完全相同,课文从三个事例中引发三点思考,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学生喜欢哪篇文章应该尊重个人不同的爱好,关键要启发学生回答出“为什么”,要求讲出点理由,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人生是一个深奥而复杂的命题,不同的人用不同的人生书写着自己的答案。“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这是战士雷锋的回答;“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革命者裴多菲的回答;“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回答;“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是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回答……同学们想用自己的生命写出怎样的人生答卷呢?大家从现在就开始认真地思考吧!
5、布置作业(1分钟)。
(1)将搜集的资料经过选择整理到阅读笔记上。
(2)注意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平常小事蕴涵的意义,准备写作周记。
生命的说课稿【第四篇】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是第五组以“生命”为专题中的1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是本课向我们诠释的生命的全部内涵。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力的顽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所蕴含的道理。
2、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本文前,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询问学生搜集情况,如果学生没有搜集到,可以先告诉学生一些这方面的名言。如: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2、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3、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1、教法:
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与感染。
2、学法:
通过品读课文、交流、讨论,感悟生命力的顽强,理解生命的真谛。通过畅谈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抒写对生命的感言,提升对生命的认识。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目的是要彻底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从而使教师转入幕后,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一)、采用故事引入,铺垫情感基调。
总结学生的发言后,自然的引入本课。(这样的引入,是为了与即将学习的文本进行无缝接轨,在学习文本之前,先调动起学生的情感。)。
2、引入。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作者通过三件事,向我们阐述了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宝贵。还记得是哪三件事吗?(学生回答后,板书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瓜苗破土静听心跳)。
(二)、品读课文、感悟生命的顽强。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再次感知。
(2)、交流、讨论、思考三个事例中所蕴含的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讨论、思考感兴趣的事例。可以谈自己喜欢的原因,也可以谈自己的感悟。(课前可先让学生自由结合成6个学习兴趣小组。)。
2、以“飞蛾求生、瓜苗破土、静听心跳”三个事例的顺序,让小组推出代表,说说从事例中体会到的内容。组内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提问。(总结学生对三个事例的发言后,板书:珍爱生命生命力是强大的严肃对待生命)。
(三)、情感升华。
教师在总结学生的发言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
(总结学生发言后,板书: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创造价值)。
(四)、课外拓展,抒写生命感言。
1、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写下来,可以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选做题)。
飞蛾求生——珍爱生命珍惜生命。
瓜苗破土——生命力是强大的善待生命。
静听心跳——严肃对待生命创造价值。
生命的说课稿【第五篇】
本组选编的4篇课文均向我们阐述了生命的宝贵与美好,学习本组课文,要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受到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熏陶。另外,要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生命生命》是本组教材的第3篇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写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层思考,表达了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另外,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通过含义深刻的语句来揣摩文章道理的方法,本课教学将继续训练学生对此法的运用。
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意思。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本次说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目标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使生命有意义。其中目标2和目标3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师的准备:制作课件。学生的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平,以及作品。
(二)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重视体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我教学的对象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与生活经验都还不够,因此我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1、教法。
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对学生进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熏陶和感染。
2、学法指导。
(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一)、复习导入,理清脉络。
阅读教学离不开语言基础训练,复习生词是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通过回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起思考,也是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所以上课开始我首先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其次:让学生回顾作者是从哪三个事例中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二)、抓"欲望"研读"飞蛾求生"的故事。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使用的方法有:1、通过比较句子,找出关键词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2、通过创设情景指导朗读,让学生边联想边做动作,脑海中浮现飞蛾强烈求生的画面,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在朗读中体会飞蛾对生命的珍视与永不放弃的精神,读出韵味。
(三)抓"不屈"研读"瓜苗生长"的事例。
1、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读事例,找关键句,抓重点词)去体会第二个故事。
2、理解重点句: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引导学生抓住"竟、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等词来理解种子顽强的生命力!
(四)抓"震撼"研读"倾听心跳"的事例。
我先让学生默读"倾听心跳"这一小节,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听听自己的心跳、体验"震憾",然后说说这段话中让作者心灵震撼的句子。接着理解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这些重点句。
理解重点句使用的方法有:
1、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去理解"白白糟蹋生命"和"好好使用生命"这两种态度,畅谈体会,加深理解。
(五)、反复诵读第五自然段,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真谛。
1、先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然后通过杏林子以及张海迪的事迹让学生理解"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句话。接着把课文的最后一段变成诗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受到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熏陶。
3、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读一本好书,感受一段人生——我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杏林子的著作。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求生中的小飞蛾。
顽强生长中的小瓜苗。
倾听心跳。
生命的说课稿【第六篇】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编排在鲁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6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并非易事”,进入初中阶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也将面对种种困难,这一单元的文章告诉我们怎样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不幸,是初一新生非常需要的,从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教材中的单元导读明确指出: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关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生命生命》写的都是寻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美好的人生。这篇散文,语多不赘,尽意而止,非常简洁,向你娓娓道来生命的真谛,学生认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可以在作文选材方面有所收获。
本单元是初中学段第一个单元,教学设计时一方面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体验,另一方面要注意到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要确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努力形成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1、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
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根据本课的特点,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
意图。
(2)学习从平常小事中选取典型事例,以小见大的写法。
(3)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相关课外材料,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初读并不难懂,为了防止浅尝辄止,不但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而且要比较深入地研究课文,争取有更多的收获,所以把通过对三个事例的分析比较,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确定为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这个教学重点。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依据新课程标准这一教学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指导学生朗读:每1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本节课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语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力求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在读的过程中辨析作者选材的精当,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启发点拨:初一新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于养成,对新的教学。
方式也不够熟悉,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和组织者应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进行学习方法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1、朗读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
达的思想感情。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大胆发言,学会围绕中心明确表达自己的思考。
3、联系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通过各种形式获取有效信息,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语文学习的思路。
略
生命的说课稿【第七篇】
一、分析教材、引发思考:
1.教材内容: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教材的特点和作用:
课文写作者从亲身经历的三件小事中,引发对生命的感悟。文章的内涵与本组“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主题非常吻合。课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很好地体现“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训练重点。
思考:反复读这篇课文,我总是沉醉其中,总会被那意蕴深远的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所打动,每读一次,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为什么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这般深刻?那是因为:作者杏林子12岁时染上类风湿性关节炎,致使全身瘫痪,命运的坎坷使她对生命的感悟更加深刻。
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也就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将要达成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3.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确定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我的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情境教学法: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以激发爱,以情打动人。本文语言简练,情味浓厚,运用情境教学法,切合文本的特点。
点拨法:点拨法的精髓,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是,游离于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只能是口号似的。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才能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企及的高度。
三、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四、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二)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重视体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体验感悟,正成为阅读教学新的增长点。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流程统览。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导其入境,感知生命的神奇和美好)。
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符合学生先整体感知的阅读心理)。
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领悟生命的坚持,体会生命的顽强,感悟生命的价值)。
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5.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五、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出示课题,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
2.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师配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花丛中蜜蜂嗡嗡,辛勤采蜜,生命的价值在于劳动,在于奉献。
(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
然后,轻轻的音乐响起,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运。(一扬一抑,紧扣“生命”主题)。
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
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首先交流“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
当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
飞蛾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
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
从以上两处巧妙的点拨,不难看出,老师正在引导着学生从文悟情到体察作者杏林子的情,实现了文本的情,作者的情向学生的移情。
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同样体现在扣紧关键词语,引导加深体会。
(1)扣紧“糟蹋”“好好使用”,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是白白糟蹋?怎样是好好使用?
(2)教师进一步点拨:
杏林子全身瘫痪,她如何珍惜生命,对自己负责的呢?
随即出示杏林。
为您服务。
为您服务子生前笔耕不辍,出版的系列作品,进一步验证:怎样是好好使用生命。
(3)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
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认识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
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活出意义和价值。
3.朗读名言、诗歌,升华情感:
引进的名言和诗歌,都与课文的内容直接相关,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深化对生命的领悟,活而不滥,活而有序,基于教材,又适度地超越了教材。
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让我们继续走进一个个珍视生命的灵魂深处,去了解他们的生命历程,感受他们动人的生命故事。
(五)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六、板书设计。
结束语:
让我们抖开腾飞的双翼,拥抱美好生活,充实人生意义!
为您服务。
生命的说课稿【第八篇】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生命生命》。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生命生命》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本篇课文是台湾作家杏林子所写的,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事,传递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作者的生命体验和感悟。这三个事件,反映了作者三种感慨:飞蛾求生体现了求生的欲望;砖缝中顽强生长的瓜苗,体现了生命的顽强;静听心跳,说明生命应该被认真对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倡导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方式。四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在阅读方面,能够对文章的三件事有比较好的概括。且对于问题的看法能有自己的观点,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本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复杂度,所以我将此作为我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环节中努力突破难点。
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并且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味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问答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选择本文作者杏林子的一句话来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以蜕变成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然后介绍杏林子的经历: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行动不便,饱受煎熬,但是仍成为一位优秀的女作家。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让同学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前后桌讨论、借助工具书解决。
其次,让同学思考概括本文一共讲了哪几件事?即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来分别概括: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首先是“飞蛾求生”:让同学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飞蛾的,引导学生找到“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接下来提问从哪些词语能看出飞蛾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明确句子中“挣扎,极力鼓动,生命的力量,跃动,强烈,鲜明”几个词。接下来我采用换词语的方式让同学来体会:作者说“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这里老师想把“跃动”这个词换成“跳动”,行不行?明确这里换成跳动不好。因为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更能体现飞蛾求生的欲望。那么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一直有着强烈求生欲望的飞蛾,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是作者,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个比你弱小的多的生命在你手中挣扎,你会想到什么呢?找到原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并体会一下。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适时给予引导。
其次是“瓜苗生长”:先让学生读这一部分,想想看香瓜子是怎样不屈地生长的?找到文中的几个词语“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进而体会作者的心情,找出文中相关的词语:作者是惊讶的,从“竟然”这个词就可以看出来。在这个故事中,同样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在面对这样一截只生存了几天的顽强的瓜苗时,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最后是“静听心跳”: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一部分,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并让同学联系一下生活,想想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在这里,我将给学生拓展作者的一些背景资料:杏林子曾经因为难以忍受病痛选择自杀,但是被医生救活了。启发同学想一想应该怎样做呢?明确本文的情感主题: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如文章中所说:“一切全由我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这也正是作家杏林子自己所做的:杏林子真的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好好使用”,她一生之中,写下了四十多部作品,使她成为了台湾乃至世界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此外,她还将自己一生的稿费捐献出来,成了残障基金会,帮助了数以万计的残疾人。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学生再次集体朗诵本文,联系生活和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名人的事例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感悟;。
最后,我的作业设计为:搜集一些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