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技术管理保障措施包括哪些 技术保障措施有哪些方面精编5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3年技术管理保障措施包括哪些 技术保障措施有哪些方面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技术管理保障措施包括哪些 技术保障措施有哪些方面篇1
小麦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一、精细整地
近几年,小麦受旱、受冻的经验表明,播种前耕翻、深松、旋耕后进行耙地镇压,及小麦播种后经过镇压的麦田,麦苗生长相对正常,受旱、受冻较轻;反之,旋耕后没有耙压,播种后也没有镇压,造成耕层土壤暄松,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喷发,冬季透风,根系受冷受旱,死苗较重。因此,耕后耙地镇压和播种后镇压是保苗安全越冬的重要环节。耕作整地的目的是使麦田达到耕层深厚,地表和耕层无土坷垃,土壤松紧适度,地面平整状况好,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协调,保水、保肥能力强,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全苗、苗壮及植株良好生长创造条件。
一是深松耕翻。土壤深耕或深松使土质变松软,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技术措施。耕翻可掩埋有机肥料、作物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疏松耕层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和保肥供肥能力。连续多年旋耕的麦田,在15厘米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对小麦生长不利,应按照旋耕3年,耕翻或深松1年的循环方式耕作,破除犁底层。
二是耙耱镇压。耙耱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塌实耕层,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在机耕或旋耕后都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耙地。近年来,种麦时旋耕面积较大,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耱镇压以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还会造成播种后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的喷发和下扎,冬季出现黄苗死苗情况。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及时喷发与伸长,下扎到深层土壤中,一般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较稳定,即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到水分,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麦苗整齐健壮。
二、选用良种
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良种,同时加强种子筛选和处理,提高种子质量。所选种子应具备以下特性。
一是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产性好,抗寒能力强的半冬性品种。以免出现冬前和春季发育过快,在冬季或早春遭受冻害的现象。
二是选用在高肥水条件下,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水、抗倒伏、成熟期适中的大穗或多穗型半冬性小麦品种。
三是选用抗早衰、抗干热风等抗逆性强的品种,以躲避或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四是选用抗(耐)病性好的品种和种子休眠期长耐穗发芽的品种。
五是选用经过试验、示范,适应本县生产条件的品种;更换新品种,要防止选用不经过试验、示范的品种。
三、种子与土壤处理
播种期是预防或控制病虫害键时期,可压低病虫发生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治压力,降低防治成本,保证小麦安全生产。为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特别是根部和茎基部病害,必须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
一是种子处理。针对我县小麦纹枯病、地下害虫、全蚀病的发生情况,应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各计各量进行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药剂拌种配方:(1)防治全蚀病。用%全蚀净悬浮剂20毫升+55%甲拌磷(或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25毫升,兑水1斤(500毫升),拌种子20-25斤,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2)防治纹枯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用%适乐时悬浮剂20毫升+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毫升+55%甲拌磷(或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25毫升,兑水1斤(500毫升),拌种子20-25斤,搅拌均匀,堆闷2-3小时后,晾干播种。
二是土壤处理。针对我县目前根腐病、全蚀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蔓延趋势,必需认真做好播前土壤处理。(1)对全蚀病点片发生地块。在播种前每亩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6斤,加细土40-60斤,充分掺匀,于整地前均匀撒入田间进行土壤处理;(2)对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300毫升,兑水2-3斤,拌细土20-30斤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翻入土中。
四、适期适量 足墒播种
一是适期播种。实践证明,小麦播种适期与气温关系密切,一般半冬性品种为14-16℃,弱春性品种为12-14℃。一般要求培育冬前壮苗,半冬性品种要保证从播种到越冬0℃以上的有效积温达550-650℃为宜。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我县小麦适宜播期:半冬性品种为10月8日一15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日-23日。在适播期范围内,注意先播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后播生育期短的品种;先播发苗慢的瘦地,后播发苗快的高肥水麦田;先播土壤粘重的麦田,后播砂壤土质麦田。
二是适量播种。确定合理的播量可以获得适宜的基本苗数,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是协调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重要环节。一般适时播种的麦田亩基本苗控制在18万-22万。播种时,日均温低于16℃以后,每推迟一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但最多不宜超过35万。
三是足墒播种。足墒下种是实现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足墒可促种子发芽快、发芽齐;分蘖早、分蘖多;发根早、发根多,根系发达。在适宜墒情的条件下播种,能保证一次全苗,使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长出,并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提高抗旱能力。秋作物成熟后,及早收获腾茬,耙耱保墒;适宜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绝对含水量砂土18~20%,壤土20~22%,粘土22~24%。若播种前遇旱,土壤墒情不足时,应浇底墒水(提前造墒),并注意保好口墒,确保适期足墒播种。在适播期内,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
五、配方施肥和氮肥后移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麦田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的一项肥料运筹技术。主要是根据实现小麦目标产量的总需肥量、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肥料(主要是氮、磷、钾肥)的施用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根据生产经验,不同地力水平的适宜施肥量参考值为:产量水平在每亩400-500公斤的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2-14公斤,磷(p2o5)6-7公斤,钾(k2o)5-6公斤。产量水平在每亩500-600公斤的超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4-16公斤,磷(p2o5)7-8公斤,钾(k2o)6-8公斤。根据近几年生产经验,推荐如下底肥施用配方:
(一)、每亩施有机肥3-5方、尿素40斤、过磷酸钙150斤、氯化钾30斤、硫酸锌3斤;
(二)、每亩施有机肥3-5方、总含量45%(氮磷钾都是15的)复合肥100斤、尿素10斤、硫酸锌3斤。
氮肥后移是促进小麦生长中期小花发育提高每穗粒数,延缓小麦生长后期衰老增加粒重,改善强筋和中筋小麦籽粒品质的栽培技术。即将中产麦田和高产麦田一次性底施氮肥改为底肥与追肥相结合,中产田底氮肥占总追肥量的60%,起身期追施40%;高产田底氮肥占总追肥量的50%-60%,拔节期追施50%-40%。
六、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野燕麦、节节麦、看麦娘、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每亩用%骠马乳油60-70毫升,对水30-4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防治播娘蒿、荠菜、猪殃殃、婆婆纳等阔叶杂草,每亩可用75%苯磺隆(阔叶净、巨星)干悬浮剂克,或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或20%使它隆乳油50-60毫升,加水30-40公斤进行均匀喷雾。防治时间宜选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杂草二叶一心至三叶 时进行。返青期是麦田杂草防治的有效补充时期,对冬前未能及时除草、而杂草又重的麦田,此期应在日平均气温10以上时,及时进行化除。
技术管理保障措施包括哪些 技术保障措施有哪些方面篇2
技术管理保障措施
一、材料检验程序
1、建立健全现场试验检测机构
①为方便施工,拟在工地建立现场试验室,试验室须经有关部门验收通过、审批认可,方投入使用;
②配备先进、充足的检测试验设备;
③挑选长期从事试验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工地试验室。试验人员均持有试验资格证书。
2、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检测试验工作
①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积极配合见证员、监督员做好见证检验和监督抽查工作; ②建立健全检测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台帐并设专人管理; ③执行检测设备按周期检定制度,定期对检测试验设备进行检定;
④建立检测试验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制度,设备损坏或检测精度不合要求时,及时进行维修;
⑤加强试验文件、资料的管理,设专人负责;
⑥坚持对检测试验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职业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 ⑦编制检测过程质量保证流程,检测人员按该流程进行操作。
3、主要材料检验
项目部在采购每一种类的主要材料前,将拟定采购供应的材料生产或供应产品的厂家的企业概况、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以及反映厂家实力的证明材料等报给业主,待批准后才能采购使用。
在使用前,应对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技术性能、数量、外观等进行详细而全面的检验,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质量检验合格证书。
(1)原材料检验
①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事前样品检验,检验依据现行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要求,合格者方可购进;
②对购进的原材料依据样品进行验收,同时验查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质保书,并登记记录;
③对有合格证的原材料进行复检,复检合格的材料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使用; ④复检不合格的材料,书面通知物资部门做出标记,隔离存放,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二、自检验收程序
1、质量检验程序
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健全各项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并切实予以执行。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质量验收通知单前,项目部已组织三级验收,流程图如下:
2、检查及验收保证
(1)工序检查采用班组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即施工班组在每道工序完工之后,首先进行自检,自检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予以纠正,然后再由专业检查人员进行检验;
(2)各完成后,由主管技术人员、质量检查工程师会同各工班长,按技术规范进行检验,凡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坚决予以返工处理,直至再次验收合格;
(3)工序中间交接时,必须有明确的质量合格交接意见,每个工班在进行工序施工时,必须严格执行“三工序”制度,即检查上工序,做好本工序,服务下一工序;
(4)每项检验由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我方做好验收记录、签证及资料整理工作;
(5)隐蔽工程必须有严格的施工记录,将检查项目、施工技术要求及检查部位等项填写清楚,记录上必须有技术负责人、质检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签字。
技术管理保障措施包括哪些 技术保障措施有哪些方面篇3
选矿厂生产工艺技术管理措施和方法
为了顺利完成并超额完成2012年朱日和铜业选矿厂生产技术及经济指标,作为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必须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结合朱日和铜业选厂客观实际,通过正确的技术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措施,保证生产工艺平稳运行,保证选厂生产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一、矿石选别前的准备工作的管理
选矿厂矿石选别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两项内容,即碎矿和磨矿工序。它的最终生产目的是为矿石的选别提供矿物间充分解离而又不过粉碎的物料。
1、碎矿生产工艺技术的管理
(1)矿石的堆放
不同井口的矿石在碎矿的堆矿场必须单独堆放,不能一起混杂堆放,矿石的生产按安排进行。朱日和铜业矿山各井口矿石性质有差异,矿石的单独处理有利于生产工艺的掌控。混杂一矿石起处理,会增加原矿性质的复杂性,从而增加选矿的技术难度。
(2)碎矿产品粒度控制
碎矿产品粒度大小直接影响球磨机的处理量和选矿的成本。要达到合格的产品粒度(≤13mm),首先第一段碎矿产品粒度(≤150mm)和第二段产品粒度(≤50mm)必须保证。各段碎矿必须在生产中认真检查破碎粒度,发现产品粒度超出允许粒度则应及时调整碎矿设备排矿口宽度。
其次,振动筛筛网的破损同样会使不合格的大粒级矿块进入破碎产品。因此,对于各段碎矿产品粒度的检查和对振动筛筛网的检查应作为碎矿生产巡回检查制度重要内容组成。
(3)严禁各类润滑油污染矿石
碎矿工序在生产和检修中对设备进行润滑时,应认真检查防止润滑油类污染矿石。润滑油进入浮选工序时在浮选槽内产生大量粘性极强泡沫,引起泡沫“跑槽”,给操作带来极大困难,并且降低浮选产品的质量。
2、磨矿生产工艺技术管理
(1)给矿量的均匀
球磨机必须做到均匀给矿,即生产时单位时间内给入球磨机的矿石量应保持均衡。给矿量的均衡才能保证磨矿浓度和磨矿细度的稳定。所以磨矿人员应注意检查球磨机给矿是否均衡稳定,发现变化应及时调整。
(2)浓度、细度的检测
球磨、分级机组在生产过程中应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保持浓度和细度的稳定。达到要求的磨矿细度是矿石中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之间单体解离的前提,磨矿细度的变化会引起产品质量和回收率的变化。所以磨矿操作人员应按时进行磨矿浓、细度检测,发现变化及时调整。
(3)球磨机及时补加钢球
及时补加钢球是球磨机处理量及磨矿细度的生产保证,所以各班组磨机操作人员应根据上班矿石的处理量及时补加钢球。
(4)巡回检查、按时检测制度化
磨矿工序对给矿量、浓度、细度的定时检测应当作为一种工艺操作制度固定下来,相关生产操作人员应做好检查记录,并且填写要真实。原始检测记录可以作为生产指标波动时的分析资料使用。
二、矿石选别的工艺技术管理
选矿厂矿石选别的主要目的是:将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进行分离,并将有用矿物有效富集;丢弃尾矿;富集的有用矿物中有害成分含量达到有关规定要求范围。
1、矿浆ph值(酸碱度)的检测
生产中矿浆的ph值需保持稳定,ph值发生变化,操作人员应及时调整。矿物的浮选都有各自最佳的ph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目的矿物的可浮性将下降,其他矿物不能有效抑制。
2、药剂添加量的检测
浮选操作人员应按时检测各种药剂的添加量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要求并及时调整。矿石的浮选药剂添加量是通过选矿实验并在工业生产中调整后固定下来,过大和过小的药剂量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指标。
3、精矿和尾矿的淘洗
浮选操作人员应经常对精矿和尾矿进行淘洗,以判断精矿质量的好坏和尾矿中有用矿物的损失情况,并根据结果对药剂和操作进行调整,以保证精矿品位和金属回收率。
4、工艺检测制度
浮选作业应该将矿浆ph值、各种药剂添加量的按时检测制度化,并做好检测记录,同时对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也应做好记录,以作为对生产指标进行分析的原始资料。
三、产品处理的工艺管理
选矿厂产处理的目的是脱除选别产品中的水份达到冶炼对精矿水分含量的要求。它包括浓缩和过滤两个工序。
过滤操作人员应认真按技术操作规程,按时洗车,且洗车时间应达到规定要求,保证过滤产品水份含量达到规定要求。
四、选矿试验室工作的管理
目前我选矿厂试验室的工作主要有两个内容:第一是针对矿山各井口矿石性质有所差异,分别进行系统的选矿试验工作。第二是检查、督促生产岗位人员认真执行工艺生产条件。
1、选矿试验
现我公司矿山供矿的井口有23线、21线、四号井、13线、25线,其中23线和25线进行了选矿实验工作,但也并不彻底,而主要的供矿井口21线矿石还未进行选矿试验工作。所以试验室应按照从主要到次要供矿井口的原则,对各井口矿石进行系统的试验工作,从而为生产现场提供最佳的生产条件。
2、生产现场的检查、督促
试验室人员应在生产检查各岗位人员对工艺条件的执行情况,督
促岗位人员认真执行生产工艺条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并将检查情况做好记录。
3、解决新问题
朱日和铜业矿山矿石种类较多,矿石性质变化性质大,即使用一井口的矿石有时也会存在性质上的变化。这就要求试验室人员深入现场,即时了解生产情况,应对变化。对较复杂的变化,及时现场取样进行试验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五、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执行制度
1、工艺指标体系的建立
选矿厂从碎矿到脱水率问题应建立相应的工艺操作参数及指标的标准。其中碎矿包括各破碎段的给料粒度、产品粒度。磨矿包括给矿量、各段的磨矿浓度、溢流浓度、产品细度、钢球补加量。浮选包括矿浆酸碱度、药剂浓度、药剂添加量。产品处理包括各浓缩机排料浓度,过滤产品的水份。各井口矿石生产的数质量指标,包括铜精矿和硫精矿产品的品位和金属回收率。
2、工艺条件执行制度
选厂应建立工艺条件的执行制度和检查制度,对不按工艺条件执行的岗位人员做相应处罚。并按月对取得良好生产指标的班组、个人进行奖励。
六、岗位人员的技术培训
选厂应举行灵活多样的技术培训工作,包括集中培训、生产现场的交流指导,技术竞赛等,不断提高员工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朱日和铜业选厂实验室
技术管理保障措施包括哪些 技术保障措施有哪些方面篇4
摘要:在社会的发展当中,我国城市化的推动愈发深入。园林建设属于城市化的一个主要方面,愈发被受到重视。必须严苛要求园林施工技术,有效的管理措施及技术规程才可以显著加快园林的建设。通过对园林施工技术的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再对技术的具体规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园林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技术规程
1、引言
在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下,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物质的丰足,而需要具备绿色的生活环境以及健康的居住环境。当前所有城市已经将绿化面积当作权衡城市的一个主要标准。大范围有效绿化可以提高城市形象,符合人们对环境的所需,因此政府也逐步将城市绿化提到日程。可是对于园林施工而言,技术管理措施与技术规程依旧需要不断完善。
2、园林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措施
将施工前准备工作做好
进行园林施工时,应当有效掌握施工设计图纸,并且还需加强施工设计,保障植物习性与生态环境乃至所有层面相符。比如植物的生长环境、气候因素等方面,这一环节在不断审核确定以后,还需要融合施工设计图纸和相应数据打造一套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将场地平整、给排水工程乃至定点防线等工作准备得当,这对于保障后期施工工作的有效执行极为关键。
严格依照设计图纸施工
园林绿化指的是透过人为方法把植物种植于某一范围,保障植物可以自然成长,体现了植物具备的生态之美。以某一角度而言,园林绿化工程内的设计具备特有的灵魂,园林施工一旦未将良好的设计当作支撑。则无法依照设计图进行施工,否则较难在施工中进行掌控,从而对园林施工的最终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
严格掌控园林绿化材料的质量
对于园林施工而言,想要保障施工质量则应当由施工方法及工艺中入手,可是也需要注意园林施工材料的质量,其显著影响到园林的施工质量。比如在建筑材料的质量、土壤质量、控制设施、苗木规格、铺装设备等方面,假如无法符合相应的标准,则较难保障园林施工的质量。所以严格掌控园林施工材料及其关键。
依照植物生长规律,把握苗木栽植时间
园林施工质量情况从某种角度而言与植物成活率紧密相连。由于在园林绿化中使用的苗木材料尤为具备生命体征,并且对各种植物而言均具备相关的习性及生长规律,不论在配置的季节、时间以及方式上均具备较大的不同。只有在最适宜的时间通过良好的方式栽植苗木,才可以保障园林的施工质量。
提升员工总体素质
在执行树木栽种时,大多均通过承包的方法进行,透过农民给予完成,当然也具有一些外地民工组建的团队,可是其并不了解苗木的栽植技术,还有的员工并不具备应有的责任感,因此,令一些苗木出现死亡的现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所以对于园林绿化工程而言,必须强化员工的素质,打造有效的管理方式,以此提升绿化团队的总体素质,掌握工程质量,令工程更加合理,更为科学。
后期维护管理
在园林工程进行完植物栽植后,则完成了前期工作,可是由于园林施工极为漫长,只有将后期维护管理工作做好,才可以展现出园林的效果。对园林后期维护而言,虽然没有前期工作投入大,可是由于时间超出前期工作,令其重要性也高于前期施工。因此后期维护管理需要引发管理人员的重视,对于维护管理而言,监督需要依照各种园林的地域差异设定标准,从而则能够当做维护园林的根据。切不可在维护管理中不够认真,虽然这时大多数植物已经成活,实则由于生态环境较为单一,应当通过正确的方式给予管理。而最关键的维护则为预防植被的病虫害,在这一方面,预防大于治疗,如果处于治疗的环节,则意味着遇到了较大的损失。对于园林后期维护管理中常见病虫害的预测及预防极为关键,为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常会通过不同方式相结合的方法给予治理[1]。
3、园林施工中的技术规程
场地适合施工标准
园林使用工程技术与艺术方式,透过改变地形、种植花草树木、打造建筑、设置园路等方式建立的美好的自然环境。施工工作执行以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应当及时清理场地,且进行平整处理。这些准备可以有利于后期施工的工作环境。依照普通状况,40cm属于场地深度的最低限制,场地周遭状况一定要干净、整洁,花草的规格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则为需要低于路面5cm。绿化施工技术追寻的是精华所在,不可太过封闭,多多参考国外的成功案例,以此提升工程的效率与生产率,降低施工周期,减少绿化工程的成本[2]。
将土壤处理工作做好
对于园林施工而言,市场会产生场地不充分的现象。假如土壤不足,如何依照土壤数量使用相关的方式则十分关键。通常状况下,施工人员会通过回填土的方式给予补充,可是使用这一方式时,则应当保证场地的平整度符合施工建设的基本标准。并且,挖坑提案不执行时,则需加强垃圾的清理,完成之后,假如土壤较难达成回填的标准,应当确保会回填土工作以及施工工作的有效执行。
挑选适宜的生长苗种
在选择苗种时,不但要符合设计标准,还应当掌握设计的原则,尽可能挑选对园林施工建设具有美化效果的苗种。特殊的植物均具备其特有的生长周期,挑选的种植苗种不但需要具备较长的生长周期,还应当符合季节与环境的发展所需。栽种苗种以前,应当知晓当地的施工环境以及施工地形,融合自身挑选苗木的基本规律与方法执行。有效编排施工季节,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持续性。由于园林绿化建设工程在施工时,季节变化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有效编排施工季节,且融合植物本身的生长状况给予有效规划。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园林施工成为园林建设的代表,为了令城市建设及自然环境可以有效的融合,可以通过栽花、植树、种草等方式进行打造。对于园林绿化工程而言,养护管理与补救苗木成为最主要的环节,只要不违背自然规律,令植物可以随意生长,即便无需使用繁琐的方式,也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可是通过细致的照顾以及适宜的养护,则一定可以将园林工程内的科学性、技术性以及艺术性相融合,从而才可以打造出更加经济适用、美好的园林环境。
参考文献:
[1]单丽玲,张晓杰.园林施工中技术管理及技术规程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5(21):201+205.[2]应慧娟,虞牡丹,方霞芳.园林施工中技术管理及技术规程的探讨[j].现代园艺,2013(3):516+153.
技术管理保障措施包括哪些 技术保障措施有哪些方面篇5
本制度主要内容为:
1、图纸自审制度;
2、图纸会审制度;
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与管理;
4、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管理;
5、技术交底制度;
6、技术核定制度;
7、单位工程施工记录制度;
8、技术复核制度;
9、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0、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管理制度;
11、施工技术总结;
12、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13、工程技术档案制度。
本制度适用各项目工程的技术管理。
二、图纸自审制度
图纸自审由项目经理部主任工程师负责组织。
接到图纸后,项目经理部主任工程师应及时安排或组织技术部门有关人员及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自审,并提出各专业自审记录。
及时召集有关人员,组织内部会审,针对各专业自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议进行讨论,弄清设计意图和工程的特点及要求。
图纸自审的主要内容:
各专业施工图的张数、编号、与图纸目录是否相符。
施工图纸、施工图说明、设计总说明是否齐全,规定是否明确,三者有无矛盾。
平面图所标注坐标、绝对标高与总图是否相符。
图面上的尺寸、标高、预留孔及预埋件的位置以及构件平、立面配筋与剖面有无错误。
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与设备基础、水、电、暖、卫、通等专业施工图的轴线、位置(坐标)、标高及交叉点是否矛盾。平面图、大样图之间有无矛盾。
图纸上构配件的编号、规格型号及数量与构配件一览表是否相符。
图纸经自审后,应将发现的问题以及有关建议,做好记录,待图纸会审时提交讨论解决。
三、图纸会审制度
图纸会审目的
了解设计意图,明确质量要求,将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专业之间的矛盾等,尽最大可能解决在工程开工之前。
会审参加人员
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内业技术人员、质检员及其它相关人员。
会审时间
一般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前进行,特殊情况也可边开工边组织会审(如图纸不能及时供应时)。
会审组织
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项目部应根据施工进度要求,督促业主尽快组织会审。
会审内容
审查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和有关规定。
审查施工图的基础工程设计与地基处理有无问题,是否符合现场实际地质情况。
审查建设项目坐标、标高与总平面图中标注是否一致,与相关建设项目之间的几何尺寸关系以及轴线关系和方向等有无矛盾和差错。审查图纸及说明是否齐全和清楚明确,核对建筑、结构、上下水、暖卫、通风、电气、设备安装等图纸是否相符,相互间的关系尺寸、标高是否一致。
审查建筑平、立、剖面图之间关系是否矛盾或标注是否遗漏,建筑图本身平面尺寸是否有差错,各种标高是否符合要求,与结构图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一致。
审查建设项目与地下构筑物、管线等之间有无矛盾。
审查结构图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结构图中是否有钢筋明细表,若无钢筋明细表,钢筋砼关于钢筋构造方面的要求在图中是否说明清楚,如钢筋锚固长度与抗震要求长度等。
审查施工图中有哪些施工特别困难的部位,采用哪些特殊材料、构件与配件,货源如何组织。
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可能性和应采用的必要措施进行商讨。
设计中的新技术、新结构限于施工条件和施工机械设备能力以及安全施工等因素,要求设计单位予以改变部分设计的,审查时必须提出,共同研讨,求得圆满的解决方案。
会审程序
会审由建设单位召集进行。并由建设单位分别通知设计、监理、分包协作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分包的由施工单位通知)参加。
会审分“专业会审”和“综合会审”,解决专业自身和专业与专业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及施工配合问题。无论“专业”或“综合”会审,在会审之前,应先由设计单位交底,交待设计意图、重要及关键部位,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的作法、要求、达到的质量标准,而后再由各单位提出问题。
会审时,由项目内业技术人员提出自审时的统一意见]并作记录。会审后整理好图纸会审记录,由各参加会审单位盖章后生效。
根据实际情况,图纸也可分阶段会审,如地下室工程、主体工程、装修工程、水电暖等:当图纸问题较多较大时,施工中间可重新会审,以解决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
会审记录内容
工程项目名称(分阶段会审时要标明分项工程阶段)。
参加会审的单位(要全称)及其人员名字(禁止用职称代替)。
会审地点(地点要具体),会审时间(年、月、日)。
会审记录内容:
1)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设计图纸提出的存在矛盾、问题、由设计予以答复修改的。(要注明图别、图号,必要时要附图说明)
2)施工单位为便于施工,施工安全或建筑材料等问题要求设计单位修改部分设计的会商结果与解决方法。(要注明图别、图号,必要时附图说明)
3)会审中尚未得到解决或需要进一步商讨的问题。
4)列出参加会审单位名称,并盖章后生效。
会审记录的发送
盖章生效的图纸会审记录由业内技术人员移交给项目资料员,由资料员发送。
会审记录发送单位
1)建设单位(业主)2)设计单位 3)监理单位
4)项目部:技术、质安、经营预算、工程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有关队(班组)、预算员,资料员自存三份作交工资料用。
四、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与管理
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单位工程具体指导施工的文件,也是工程编制月、周作业计划的基础,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设计的依据。
编制原则
严格遵守国家现行和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及交付使用期限。
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采用施工技术的先进性、针对性、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相结合,体现技术先进、组织严密、管理科学和经济合理,同时内容简要、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图文并茂和醒目易懂。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好技术、物资资源、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现场的施工准备工作。
必须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计划协调技术和系统分析方法安排施工进度。积极开发计算机的推广和应用。合理安排季节性施工的工程项目,保证施工活动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结合现场及项目部实际情况,开展方案对比,选择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顺序、施工流向、施工方法,劳动组织,技术组织措施等。
尽量减少临时设施,采用动态管理等方法,合理储存物资,减少物资运输量,科学地不止施工平面图,减少施工用地,做到文明施工。
执行《计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加强计量器具、数据管理,使用法定的计量符号、单位。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部门和责任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组织项目部内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公司的技术部门参加编制,生产、设备、材料、预算等部门需要提供有关资料时,必须密切配合。
由项目内业技术员或技术负责人自行确定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目录,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定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参加编制人员进行分工,规定完成时间。
各编制人员完成各自的编写任务后,由内业技术人员汇总初稿,交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接到初稿后,组织编制人员、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对初稿进行讨论,提出修改建议和需要增加的内容等。
公司技术部门对初稿进行修改后定稿。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报批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大纲》
(试行)中规定格式、顺序、内容及要求来组织编写。
一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核,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并报局科技处备案。
大型或特殊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由公司总工程师进行审核,报局总工程师批准。
特大或群体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由局科技处审核,报局总工程师批准。
施工组织设计的修改变更
由于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有重大变更,实施单位要及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补充,并经原审批单位批准后执行。
施工组织设计的交底
经过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在开工前应进行交底。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介绍工程特点、施工部署、任务划分、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各项管理措施、平面布置等。
交底手续应表明时间、地点、交底人签字,保存记录并归档。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发放范围及管理
经批准后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技术部门发放给项目三份及有关专业人员、专业施工队。
项目资料员收到技术部门发来的施工组织设计后,列表登记发放,发放范围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内业技术人员、资料员等。
五、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管理
施工作业指导书以施工难度较大、技术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新技术项目为对象编制的,是具体指导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技术文件。
施工作业指导书以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为编制依据,按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方法,是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进一步细化。
分部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制,项目内业技术人员以及有关人员参加编制。
分部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并督促实施。
分部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内容
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施工进度计划。
劳动力计划及劳动组织。
机具设备计划,特别是主要施工机具。
主要材料需用量计划。
技术组织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雨期、冬期、施工技术措施、降低成本技术措施。
经批准后的施工作业指导书,由内业技术员交资料员登记发放。施工作业指导书的发放范围:技术、质检、生产、安全、项目技术负责人、内业技术人员、有关施工队及工长、资料员自留存档等。
六、技术交底制度
在工程正式施工前,通过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工程难点及施工操作要点以及工程质量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项目技术交底分三级: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必要时扩大到班组长)并做好记录;队技术员向班组进行分部分项工程交底;班组长向工人交底。
技术交底范围划分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经批准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向项目全体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交底参加人员也可扩大到班(组)长,视具体情况确定。
专业队技术员对班(组)技术交底,是各级技术交底的关键,必须向班(组)长(必要时全体人员)和有关人员反复细致地进行。
班(组)长向工人技术交底;班(组)长应结合承担的具体任务向班(组)成员交待清楚施工任务、关键部位、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分工及配合、安全等事项。技术交底的要求
除领会设计意图外,必须满足设计图纸和变更的要求,执行和满足施工规范、规程、工艺标准、质量评定标准和建设单位的合理要求。
整个施工过程包括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均须作技术交底,对一些特殊的关键部位、技术难度大的隐蔽工程,更应认真作技术交底。
对易发生质量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工种和工程部位,在技术交底时,应着重强调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
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交底内容字迹要清楚、完整,要有交底人、接受人签字。
技术交底必须在工程施工前进行,作为整个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的一部分。
技术交底的内容
项目部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2)重点单位工程和特殊分部项工程的设计图纸;根据工程特点和关键部位,指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3)重点单位工程总记与交叉作业过程中如何协作配合,双方在技术上措施上如何协调一致。4)本单位初次采用的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的操作方法以及特殊材料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土建与设备安装工艺的衔接,施工中如何穿插与配合。6)交待图纸审查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及解决方法。7)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中的关键问题。
8)冬、雨季特殊条件下施工采取哪些技术措施。
9)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中,技术性较强,经济效果较显著的重要项目。
施工对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1)施工图纸。
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3)重要的分部(项)工程的具体部位,标高和尺寸,予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及规格。
4)土建与水、电、暖、设备安装之间,各工种之间,队与队之间在施工中交叉作业的部位和施工方法。
5)流水和立体交叉作业施工阶段划分。
6)重要部位,冬、雨季施工特殊条件下施工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7)保证质量、安全的措施。
8)单位工程测量定位,建筑物主要轴线、尺寸和标高。9)现浇砼、承重构件支模方法、拆模时间等。
10)预制、现浇构件配筋规格、品种、数量和制作、绑扎、安装等要求。11)管线平面位置、规格、品种、数量及走向、坡度、埋设标高等。12)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图。
13)砼、砂浆、玛蹄脂、防水、绝缘、防腐材料和耐火胶泥等配合比及试件、试快的取样、养护方法等。14)焊接程序和工艺。
15)打桩、构件校正、试水记录、砼冬季施工和沥青玛蹄脂的测温记录,设备开箱、设备试运转记录、测试打压记录等填写方法。
技术交底记录的归档,实行谁负责交底,谁就负责填写交底记录并负责将记录移交给项目资料员存档。
七、技术核定制度
凡在图纸会审时遗留或遗漏的问题以及新出现的问题,属于设计产生的,由设计单位以变更设计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有关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属建设单位原因产生的,由建设单位通知设计单位出具工程变更通知单,并通知有关单位。
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条件、材料规格、品种和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以及合理化建议等原因,需要进行施工图修改时,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核定单。
技术核定单由项目内业技术人员负责填写,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重大问题须报公司总工审核,核定单应正确、填写清楚、绘图清晰,变更内容要写明变更部位、图别、图号、轴线位置、原设计和变更后的内容和要求等。
技术核定单由项目内业技术人员负责送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办理签证,经认可后方生效。
经过签证认可后的技术核定单交项目资料员登记发放施工班组、预算员、质检员;技术、经营预算、质检等部门。
八、单位工程施工记录制度
单位工程施工记录是在建工程整个施工阶段,有关施工技术方面的记录;在工程 竣工若干年后,其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发生问题而影响其功能时,是查找原因,制定维修、加固方案的依据之一。
单位工程施工记录,由项目部各专业责任工程师负责逐日记载,直至工程竣工,人员调动时,应办理交接手续,以保证其完整性。
单位工程施工记录的主要内容
工程的开、竣工日期以及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起止日期,技术资料供应情况。
因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由设计(或建设)单位在现场解决的设计问题及施工图修改的记录。
重要工程的特殊质量要求和施工方法。
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措施的施工方法。
质量、安全、机械事故的情况,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的记录。
有关领导或部门对工程所作的生产、技术方面的决定或建议。
气候、气温、地质以及其它特殊情况(如停电、停水、停工待料)的记录等。
施工记录的记载方法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各分部工程施工完成后,将逐日记录的施工、技术处理等情况加以整理,择其关键记述,填写在单位工程施工记录表上,并经主任工程师或技术科有关负责人审核是否确实,并签名后,纳入施工技术资料存档。
九、技术复核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和影响全面的技术工作,必须在分部分项工程工程正式施工前进行复核,以免发生重大差错,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当复核发现差错应及时纠正,方可施工。
技术复核的主要内容
建筑物的位置和高程:四角定位轴线(网)桩的坐标位置,测量定位的标准轴线(网)桩位置及其间距,水准点、轴线、标高等。
地基与基础工程设备基础:基坑(槽)底的土质;基础中心线的位置;基础底标高、基础各部尺寸。砼及钢筋砼工程:模板的位置、标高及各分部尺寸、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标高、型号和牢固程度;现浇砼的配合比、组成材料的质量状况、钢筋搭接长度;预埋构件安装位置及标高、接头情况、构件强度等。
砖石工程:墙身中心线、皮数杆、砂浆配合比等。
屋面工程:防水材料的配合比,材料的质量等。
钢筋砼柱、屋架、吊车梁以及特殊屋面的形状、尺寸等。
管道工程:各种管道的标高及其坡度;化粪池、检查井底标高及各部尺寸。
电气工程:变、配电位置;高低压进出口方向;电缆沟的位置和方向;送电方向。
工业设备、仪器仪表的完好程度、数量及规格,以及根据工程需要指定的复核项目。
技术复核记录由所办复核工程内容的技术员负责填写,技术复核记录应有所办技术员的自复记录,并经质检人员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签署复查意见和签字。
技术复核记录必须在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办理。
技术复核记录由所办技术员负责交项目资料员,资料员收到后应进行造册登记后归档。
十、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凡隐蔽工程都必须组织隐蔽验收。
一般分部(项)隐蔽工程由施工队长(技术员)组织验收,邀请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派人参加;重要的请项目部主任工程师和技术科、治安科参加。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是工程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隐蔽工程经三方共同验收后,应及时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隐蔽检查记录由技术队长(技术员)或该项工程施工负责人填写,工程处质检员和建设单位代表共同回签。
不同项目的隐蔽工程,应分别填写检查记录表应复写一式五份,建设单位、计划、经营部门各一份,自存二份归档。
隐蔽工程项目及检查内容
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土质情况、标高尺寸、坟、井、坑、塘的处理。基础断面尺寸,桩的位置、数量、记桩打桩记录、人工地基的试验记录、坐标记录。
钢筋砼工程: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形状、焊接尺寸、接头位置、除锈情况,预埋件的数量及位置,预应力钢筋的对焊、冷拉、控制应力、砼、砂浆标号及强度,以及材料代用等情况。
砖砌体:抗震、拉结、砖过梁配筋部位品种、规格及数量。木结构工程:屋架、檩条、墙体、天棚、地下等隐蔽部位的防腐、防蛀、防菌等处理。
屏蔽工程:构造及做法。
防水工程:屋面、地下室、水下结构物的防水找平层的质量情况、干燥程度、防水层数、马蹄脂的软化点、延伸度、使用温度,屋面保温层做法,防水处理措施的质量。
水暖卫暗管道工程:位置、标高、坡度、试压、通水试验、焊接、防锈、防腐、保温及预埋件等。
锅炉工程:保温前胀管情况,焊接、接口位置,螺栓固定及打泵试验等。
电气线路工程:导管、位置、规格、标高、弯度、防腐、接头等,电缆耐压绝缘试验、地线、地板、避雷针的接地电阻。
完工后无法进行检查、重要结构部位及有特殊要求的隐蔽工程。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表的填写内容
单位工程名称,隐蔽工程名称、部位,标高、尺寸和工程量。
材料产地、品种、规格、质量、含水率、容重、比重等。
合格证及试验报告编号。
地基土类别及鉴定结论。
砼、砂浆等试块(件)强度、报告单编号,外加剂的名称及掺量。
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文字要简练、扼要,能说明问题,必要时应附三面图(平、立、剖面图)。
十一、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管理制度
项目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并负责组织编制推广应用计划,落实推广应用项目的责任人及要求完成时间等,并组织实施。
项目经理参与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计划的编制,并负责解决科技开发和科技推广项目所需的经费和人员。
项目内业技术人员协调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计划,并参与实施工作,协助项目技术负责人、队技术员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负责对实施中有关技术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工作,并进行总结。
对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项目在工程上实施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应按规定每季向公司(区域公司)上报,本项工作由项目内业技术人员负责填报。
十二、施工技术总结
施工技术总结的编写范围
采用“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项目;本企业首次施工的特殊结构工程,新颖的高级装饰工程,引进新施工技术的工程以及有必要进行总结的项目。
编写内容和要求
总结要简明扼要地介绍工程概况,以图、表形式为主,文字叙述为辅。
涉及采用的施工方法,包括方案的优化选择,主要的技术措施和实施效果;采用的先进技术、工艺的经济比较结果,技术性能、关键技术与国内外先进技术相比达到的先进程度;质量要求和实际达到的情况,劳动力组织、施工准备、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经验教训和体会,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和防治对策,需要有待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经济效益对比等,要详细叙述。
施工中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规定。
施工中采用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和实施措施,文明施工和成品保护措施。
提供必要的插图、照片,条件许可时应提供施工录像带。
项目各类技术人员的职责
内业技术人员编制施工技术总结计划,并与科技开发和推广计划一并下达。
施工技术总结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写,从工程开工之日起,技术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分工负责搜集工程项目及“四新”项目的有关技术资料、数据。
项目工程及“四新”项目完成后,应立即编写技术总结,并上报技术管理部门。
技术负责人在组织编写施工技术总结的过程中,项目部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应提供下述资料和其他必要的资料;
1)内业部门提供计划工期与实际工期的对比状况; 2)材料部门提供三材节约情况,核实材料节约率;
3)动力部门提供机械设备性能、配备情况及使用率对比情况; 4)质检部门提供达到质量标准的实际水平; 5)实验室提供试验、检测资料; 6)经营部门经济效益的分析对比工作; 7)财务部门经济效益的成本核算工作; 8)安全部门安全防护技术措施资料。
施工技术总结编稿完成经审批后,由项目内业技术人员负责向公司技术部门上报。
十三、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施工过程中,要配备齐全工程施工所需的各种规范、标准、规程、规定,以供施工中严格执行。
施工过程中,要建立项目的技术标准体系,编制技术标准目录,本项工作由项目资料员在项目技术负责人指导下完成。
标准管理工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项目资料员具体负责。
项目工程所需的各类规范、标准,根据项目编制的技术标准目录配齐,保证满足工程需要。
配给专业队、质检、钢筋翻样、安全等有关技术人员使用的技术标准、规范、规定、规程,须按登记发放。当有关人员调离本项目部时,应上交资料员。
当某标准作废时,标准化管理人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交旧发新防止作废标准继续使用。
十四、工程技术档案制度
工程技术资料是为建筑施工提供指导和施工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记载的技术文件。也是竣工后予存查或移交建设单位作为技术档案的原始凭证。
单位工程必须从工程准备开始,就建立工程技术档案,汇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直到交工验收后结束。
凡列入工程技术档案的技术文件、资料,都必须经各级技术负责人正式审定。所有资料、文件都必须如实反映情况,要求记载真实、准确、及时、内容齐全、完整、整理系统化、表格化、字迹工整,并分类装订成册。严禁擅自修改、伪造和事后补作。
工程技术档案内容分类
是为了构建筑物的合理使用、维修、改建、扩建的参考文件;在工程教工时随从其它交工资料一并提交建设单位保存(称为交工技术资料)。
是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的经济技术资料,并由施工单位保存(称为施工技术资料)。
工程技术档案是永久性保存文件,必须严格管理,不得遗失、损坏,人员调动必须办理移交手续。由施工单位保存的工程档案资料,一般工程在交工后统一交项目部资料员保管,重要工程及新工艺、新技术等由技术科资料室保存;并根据工程的性质确定保存期限。
各种技术资料检查评分标准按现行全优工程检查记录执行。资料检查直营公司每季度各项目部检查一次。
各种资料由施工技术队长收集并初步整理,临交工之前将资料交技术科统一整理,资料一般应一式两份。
下一篇:实用药品gmp认证5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