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传承范例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血脉传承范例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血脉传承1

关键词:桃核承气改良方;血管内膜剥脱术;血管内皮;STA13;VEGF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9)05-1022-04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生命的最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心血管领域积极开展了介入治疗,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lnal coronary angiplasty,PTCA)为基础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迅速发展,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治疗的较成熟的手段,成功抢救许多患者生命。介入治疗后冠脉再狭窄(restenosls,RS)率已经从PTCA时代的20%~30%降至目前药物支架时代的5%~8%,但是Rs仍是影响介入治疗中、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目前常规西药防治过程中出现对肝功、肾功损害及大出血等的严重问题仍未能解决,因此PCI术后RS的中医药防治的研究成了人们关注的新热点。本文旨在研究中药桃核承气改良方对血管内皮损伤后sTAT3(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的影响来预防PCI术后RS。

1 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及饲料

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体重2~雌雄不拘。由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家兔普通饲料、家兔高脂饲料(基础饲料79%、蛋黄粉15%、猪油5%、胆固醇1%)均由辽宁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加工。

主要试剂和仪器

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OX-2(GT201202),购自Gene公司。封闭用正常山羊血清工作液,总RNA提取试剂异硫氰酸胍(Tfiozol Reagent):美国Invitrogen Life technologies公司。反转录酶(AMV),RNA酶抑制剂,dNTP混合液,Oligo(dT)15,TaqDNA聚合酶,目的基因引物均购自日本TaKa-Ra公司。考马斯亮蓝蛋白定量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鼠IgG,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CR扩增仪(德国Biometra),Chemi Imager5500凝胶电泳成像分析系统(美国Mphainnoteeh chemi Ima-ger)。恒温水浴箱、SmartView2001生物电泳图像分析软件等。

实验方法

实验分组 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将动物分模型组(n=10)、中药组(n=10)、西药组(n=10)、空白组(n=10),将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行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造模。术后3组正常饲料喂养,中药组予桃核承气改良方/kg灌胃4周,西药组予舒降之、阿司匹林混合液/kg灌胃4周,模型组、空白组予生理盐水/kg灌胃4周(给药量按人和动物间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率表计算)。

药物制备 中药:桃核承气改良方(大黄30g,芒硝15g,甘草15g,肉桂15g,桃仁15g,水蛭25g,金银花20g),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药物用水浸泡,先武火再文火煎1h,倒出药汁,共煎3次,将药汁合并,纱布过滤后100℃水浴浓缩至100mL,4℃冰箱保存。西药:舒降支40mg/片,批号:国药准字J20040032,由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提供。阿司匹林100mg/片,批号:BTA6015,由拜尔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研磨后,双蒸水溶解,相当含舒降支、阿司匹林,4℃冰箱保存。

动物造模 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行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造模:25%乌拉坦每腹腔麻醉家兔,于右侧腹股沟部进行脱毛消毒后利多卡因少量局麻,切皮拨肉分离股动脉,两动脉夹分别夹住股动脉近心远心端暴露2cm左右,剪开动脉周长1/3口,用6F穿刺针刺破动脉壁,经导丝导入直径~球囊导管(依血管直径大小而定),至肾动脉下方,盐水充盈球囊(压力为4~6kPa),缓慢回拉导管至切口处抽空球囊内液体,使压力降至零,重复上述过程3次,达到剥落腹主动脉内皮的目的。撤出导管,结扎股动脉,缝合皮肤,术后3天连续肌注青霉素每天80万u/只,预防感染。

实验取材 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后4周处死家兔,切开腹壁暴露腹腔,将肠管翻至一侧,见到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并行于脊柱旁,分离腹主动脉,截取2cm长腹主动脉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放于10%的中性甲醛溶液中~20℃贮存。

Trizol法抽提总RNA 参照Tfizol说明书采取一步法提取总RNA。取组织剪碎置于组织匀浆器中,加入Trizol lmL,在冰浴中迅速匀浆15~30s以充分研碎组织,置于室温中5min,后加入氯仿摇振15s,置室温3min,以12000r/min 4℃离心15min,吸取上清液加入异丙醇摇匀,室温置2h,再次离心,条件同上,弃上清,以75%乙醇清洗1次,弃上清,加Nuclease free water50μL。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OD值。

半定量RT-PCR取实验兔的血管内皮组织200mg。测定mRNA;参照说明。引物COX-2和β-actin内参对照引物由中国医科大实验室提供。(1)eDNA的合成:参照RT-PCR试剂盒说明书。(2)PCR反应条件:参照RT-PCR试剂盒说明书。(3)PCR凝胶电泳:取5v,LPCR产物与2μL上样缓冲液混合,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120V,45min),电泳结束后,凝胶成像仪成像分析。

数据处理 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图像经Smart-View2001生物电泳图像分析软件(上海复日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处理、分析;采用软件包对RT-PCR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家兔血管内皮中STAT3的mRNA半定量RT-PCR结果

在不同试验组兔子血管内皮中,均可见到STAT3的mRNA表达。其中,Mark 2中STAT3的mRNA表达上调;Mark 3中STAT3的mRNA表达被抑制;Mark4中STAT3的mRNA表达被抑制。见图1。

家兔血管内皮中VEGF的rnRNA半定量RT-PCR结果

在不同试验组兔子血管内皮中,均可见到VEGF的mRNA表达。其中,Mark 2中VEGF的mRNA表达上调;Mark 3中VEGF的mRNA表达被抑制;Mark 4中VEGF的mRNA表达被抑制。见图2。

3 讨论

“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内经》记载:“心痹者脉不通。脉者,血之府也……涩则心痛”。《金匮要略》所言: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故也。PCI术后Rs属于中医“血瘀证”范畴。其发病理论涉及瘀、痰、虚等多个方面,病机为脏气亏虚为本,痰瘀阻滞为标。治法理论则主要是以活血化瘀、豁痰去浊、兼以扶正等方面。因PCI系为外源性创伤,导致血脉受损,瘀血内停,毒邪壅于局部,与外科的创伤过程类似,并根据病变局部的感染因素和炎症反应,提出PCI术后RS的中医发病机制不单纯是痰瘀和虚,局部特点应为瘀毒互结,兼以正气亏虚。由于新旧病因的综合作用。再次心脉闭阻的可能增加,这可能是Rs形成的另一主要机制。《血证论》指出:“刀伤乃是气分之血,故宜补气以生血,气达患处乃能生肌,气充肌肤乃能行血。”《景岳全书》亦云:“血有虚而滞者,宜补之活之。”气能生血,亦能行血,故在活血化瘀、豁痰去浊的同时兼以补气之药则效果更佳。而本研究运用伤寒方《桃核承气汤》为基础的改良方中大黄、芒硝为软坚散结要药防治毒邪壅于局部,防止增生,预防RS共为君药;桃仁为活血祛瘀之药,水蛭为破血逐瘀之药,金银花为清热解毒之药共为臣药;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为佐药;炙甘草人心经,能补益气血以鼓动血脉,又有调和诸药之功效为使药。该方的组成特点是:活血化瘀,通下瘀毒兼扶正气,使蓄血去,瘀毒清,诸证平。

冠脉再狭窄是一种医源性疾病,通常在PCI术后3~6个月发生,单纯球囊扩张后发生率30%~50%;冠脉金属裸支架置入术后10%~40%的患者可发生支架内再狭窄;药物洗脱支架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再狭窄发生率仍有5%~10%。研究表明,PCI术后再狭窄的机制主要为: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增殖、细胞外基质及胶原纤维过量增生、血管重塑等。上述各环节互相影啊,最鳋导致再狭窄。

目前认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和迁移、血管外膜的重塑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生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主要机制,同时也是防治的热点和难点。研究发现,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与VSMCs增殖密切相关,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自1993年B romberg等首次将STAT3确认为癌基因以来,STAT3信号通路已成为调控细胞增殖、凋亡新的研究热点,STAT3表达产物为一核转录因子,当细胞外信息分子刺激该通路后,STAT3的酪氨酸基团被磷酸化,通过其SH2功能区相互作用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二聚体进入细胞核后识别特异DN段并与之结合,作用于Cyclln D1、Bc12xL等下游靶基因,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

STAT3广泛表达于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中,参与细胞生长、恶性转化、凋亡等生理功能的调控。STAT3与心肌细胞的发育、调节心肌收缩性及血管生成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活化的STAT3可促进心肌保护因子、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在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存活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STAT3可调节心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以及心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在心肌的代偿性肥大中起到重要作用。STAT3不仅是血管生成的一种调节因子,还能诱导一氧化氮合酶的合成,提高一氧化氮量,以及介导抗凋亡基因bcl-x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生成提高应激条件下心肌细胞的存活能力。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簇结构上具有同源性并富含半胱氨酸的糖蛋白。VEGF的生物特性: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胎盘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等促生长因子相比,VEGF是最具有选择性作用的生长因子,它是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促有丝分裂原,并不广泛作用于其他组织细胞,而且VEGF同时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又被称为血管通透因子。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均可分泌VEGF。VEGF通过与其特异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在人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中VEGFr21和VEGFr22

在体外培养发现,心肌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表达的VEGF及其受体在缺氧条件下均可上调。在人体内的观察试验发现,急性心梗后早期血浆VEGF水平开始上升,心梗后1~2周时上升至高峰值,能够达到促使内皮细胞增殖的水平。这意味着VEGF可能是各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最为关键的生血管因子。

有实验表明VEGF的表达与STAT3蛋白呈正相关。许多癌基因的活化都可以上调VEGF的表达,最近有人认为激活的STAT3信号能诱导VEGF的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Niu等用显性阴性的STAT3蛋白及STAT3反义寡核苷酸阻断STAT3的信号转导,均可下调VEGF的表达,且VEGF启动子上STAT3结合位点的突变会使v-Src介导的VEGF启动子的活性丧失,因此他们认为VEGF基因是直接通过STAT3蛋白来调节的,并且认为STAT3在阻断由多种信号途径介导的肿瘤血管生成策略中是一个共同的分子靶。

已知VEGF能通过多种不同的信号传导通路如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磷脂酰肌醇3一激酶、蛋白激酶c等发挥相应的生物学效应。信号通路STAT,也参与了VEGF的信号传导,这在心肌细胞、主动脉内皮细胞以及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均得到了证实。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4篇血脉传承范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血脉传承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血脉传承2

1 资料与方法

我们收集2000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均有明显增厚、变硬及钙化)患者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1例,女5例,59-89岁,平均岁。伴冠心病者28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4例)(%);高血压病2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合并冠心病6例(%);糖尿病4例(%);单纯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仅3例(%)。吸烟者26例(%),肥胖者(≥标准体重30%者)4例(%),血脂异常者46例(%)。

2 结果

66例患者中以主动脉瓣钙化最多见,占62例(%)。单纯主动脉瓣钙化48例,合并二尖瓣钙化或三尖瓣钙化14例,单纯二尖瓣为4例(%);有主动脉瓣钙化的62例中,单纯主动脉瓣返流21例,单纯有主动脉瓣狭窄10例,主动脉瓣返流合并主动脉瓣狭窄17例,主动脉瓣返流合并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14例;单纯二尖瓣返流4例,但未见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引起单纯二尖瓣狭窄。

66例患者中,有61例可在相应瓣膜听诊区闻及2/6级以上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其中19例同时伴有舒张期杂音, 3例可在颈动脉、腹主动脉及股动脉闻及血管杂音。部分病例合并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6例,工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6例,房性早搏6例;心功能分级(NYRA)工级8例,Ⅱ级23例,Ⅲ级29例,Ⅳ级6例。

3 讨论

血脉传承3

忠魂何在?仰望星空!是的,我相信。我相信理想的召唤能“燃起希望的烈焰”,信仰的力量将激发“永恒的炽热”;我相信,在璀璨的民族星空里,一定会有祖国的好女儿冯理达和她的父亲――爱国将军冯玉祥。

2008年2月8日,83岁的医学专家、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因病逝世。隔着整整一个甲子的遥远岁月,她追随父亲而去了。她的逝世,引发了全国众多媒体一波又一波的宣传浪潮。人们仿佛刚刚意识到,这位身世传奇的老人原来就生活在我们中间,她既是那样朴素,那样平凡,又是那样伟大,那样美丽,她生命的足迹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怀念和深长的思考。

信仰之源――父亲母亲的言传身教

冯理达的父亲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他一生追求进步追求光明,早年反对袁世凯称帝,讨伐张勋复辟。后追随孙中山,改所部为国民军。并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出兵潼关,会师中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主张抗日,数次致电南京政府,反对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初,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改编、整顿了察哈尔省的零散部队、义勇军,于1933年5月,在张家口正式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任总司令。经过浴血奋战,察省失地全部光复,推动了全国的抗日运动。1946年,因反对内战,担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被迫以“水利考察专使”名义出访美国,但依然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写下《》。1948年,冯玉祥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携带家眷准备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当“胜利号”航行到苏联敖德萨附近的黑海海域时,一场蹊跷的火灾突然降临,冯玉祥和小女儿不幸遇难。冯玉祥将军为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而献身,令一切进步力量扼腕痛惜。

冯理达的母亲李德全是河北通州人,1924年经人介绍与丧偶经年的冯玉祥结为夫妻。当时冯玉祥握有重兵,声名显赫,许多显贵都想和他攀亲。他却定了三条择偶标准:一是不许穿绫罗绸缎,只穿粗布衣裳;二是会纺纱织布;三是要精心抚养前房子女。28岁的李德全当时正在贝满中学教书,冯玉祥听过她的课,对她颇有好感。李德全也十分赏识冯的人品。婚后,李德全一方面相夫教子,一方面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冯玉祥遇难,幸免于难的李德全带领子女回国。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第一任卫生部长。后来,又先后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等重要职务。

冯玉祥、李德全夫妇共养育了四个子女,女儿理达、颖达、晓达,儿子洪达。夫妻俩特别疼爱理达,但要求她也非常严格。从很小的时候起,冯理达就在父亲的要求下开始练字,每周要写100个大字,1000个小字,而且每天还要到室外耍大刀,即使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也不例外。父亲常常要求她给警卫员拆洗被褥、洗袜子。父亲对孩子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当小姐,要自爱,要自强,要靠自己的双手去生活。”

作为长女,冯理达深受父亲爱国行为的影响。五六岁时,她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一本厚厚的书递给母亲,由母亲念给父亲听。这本书的名字叫《资本论》。在家里,她还经常听父亲与同仁讲革命,谈共产党,她虽然不懂共产党的真正含义,但从父母的谈话中隐约感到共产党人是令人钦佩的。父亲还经常教她背诵文天祥的《正气歌》,教导她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人要有志气、有骨气。将门之女的豪情、气节、忠诚,深深融入冯理达的血液中。

冯理达23岁之前一直与父母在一起,亲眼目睹和见证了冯玉祥将军所经历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从父母爱国的言传身教中,从父亲对中国前途探索的坎坷经历和深刻反思中,逐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了解。1945年到重庆进行国共谈判期间,曾多次拜访冯玉祥。为推进国共合作的进程,、董必武、王若飞、邓颖超等共产党领导人经常到冯理达家中与冯玉祥共商国是,还为冯理达题词“艰苦奋斗,好好学习”。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舍生忘死的精神和可亲可敬的形象,对冯理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她进一步坚定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信念。1946年冯玉祥因反对内战与彻底决裂后,冯理达跟随父母前往美国,一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系学习,一边协助父亲进行反蒋救国运动。

1948年,冯玉祥和夫人李德全应中国共产党邀请准备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临行前,他们让冯理达选择是回祖国还是留在美国。冯理达坚定地表示,“做爸爸一样热爱祖国的人,回到新中国的怀抱”。回国途中,父亲和妹妹晓达不幸遇难,血的事实让冯理达体会到追求光明与真理的艰辛。回到祖国后,、、、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亲切接见了她的全家。党中央为冯玉祥将军隆重举行追悼会,、、等亲笔题写了挽联。不久组织又将她和弟弟冯洪达作为新中国首批留学生送到苏联深造培养,这使她更加坚定了终生追随共产党的信念和决心。

冯理达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每每总要谈及自己的信仰之源:“我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受父母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在父亲的引导下,我对中国共产党从了解到热爱,再到执著追随,历经风雨不改志。”“献身给国家,不怕刀砍和枪杀,唯愿粉身碎骨。民族生存,我方生存。我身虽死,换得民族生存。国家自由,我方自由。我身虽死,换得国家自由。”这是冯玉祥的诗句,也是冯理达最珍视的父亲遗训。向往光明,追随共产党,建设新中国,从冯玉祥、李德全夫妇再到冯理达身上,有着一条百折不挠、历久弥坚的信仰传承红线。

事业选择――为患者“打开生命之门”

1939年,冯理达的母亲李德全不慎将手臂摔伤,久治不愈。后来请来了著名中医杨济生先生,用针灸治好了母亲的病。从此,冯理达迷上了医学。她认为,医生可以为患者减轻痛苦,为他们“打开生命之门”。高中即将毕业时,她把自己想报考医学院想法告诉了妈妈,得到了妈妈的支持。李德全郑重地对女儿说:“就去做个医生吧,将来给老百姓谋点福。”

悬壶济世,福泽苍生。大仁大爱,斯心永恒。从青丝到白发,几十年奋斗之路,冯理达始终牢牢记着父亲《示女》的殷切嘱托:“真诚不虚,做人根基。勤俭耐苦,天助自助。自学有德,平民生活。小姐太太,害人自害。”

1949年,冯理达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与弟弟洪达一起被派到苏联学习。她在列宁格勒医学院攻读免疫学。列宁格勒冬季非常寒冷,加上当时物质匮乏,市民普遍营养不良,致使白喉病流行很严重。苏联医学界采取了各种防治措施,效果仍不明显。冯理达主动请缨,担任该市白喉病防治工作负责人。她大胆研究探索,创造性地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针灸、中药一齐上,防治效果大为显著,最终使列宁格勒白喉病发病率降到了零。年轻的冯理达被授予“列宁格勒科学大奖”,为年轻的新中国争了光,一时间成为新闻人物。《真理报》《红星报》都曾报道过她的事迹,社会各界也纷纷寄来感谢信,感谢这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当年,国家副主席刘少奇访问苏联期间,在驻苏大使馆接见留学生时,紧紧握住冯理达的手说:“你不仅有很好的学问,还有很深刻的思想,我为中国有你这样的专家而高兴。”

1958年毕业后,获得免疫学副博士的冯理达归心似箭。她毅然谢绝苏联有关部门的真诚挽留,回到祖国。作为年轻的西医专家,她怀着对中国传统医学的挚爱,把探索运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国免疫学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倾其所学,竭尽全力。她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研究所工作期间,组织筹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消毒研究室,并担任该室和流行病科负责人。她先后作为中央、国务院和卫生部防治传染病工作组负责人,29次带队奔赴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河南、北京郊区等血吸虫病、流脑、霍乱、浮肿、痢疾等重疫区一线,以及邢台地震中心区,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与农村基层干部同吃同住,深入偏僻公社和生产队,挨家逐户防病治病。期间,她的14份经验总结和研究论文,被国家卫生部转发用于指导全国防疫工作和被学术期刊转载,为我国免疫学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她率先提出中国特色免疫学学科建设思想,创立了免疫物理学、免疫宏观学、免疫微观学、免疫康复学和部队免疫学等基础理论,创造性运用电学、力学、电磁学等知识,进行机体免疫研究,取得一批开拓性成果。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两次到冯理达工作的免疫中心,与她一起探讨交流运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人体信息流的体会,并在给冯理达的信中对她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冯理达先后主编学术专著8部260万字,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3项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冯理达属牛,不仅钻研业务有股“牛”劲,对待病人也像牛一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只求奉献,不求回报,吃得了别人吃不下的苦,受得了别人受不住的累。她说:“我愿做中国劳苦大众的‘牛’,为党的事业拉车不止。”

1973年,在总理和邓颖超大姐的关怀下,冯理达调到海军总医院工作,当时她已经48岁。刚到医院时,被分配到传染科当住院医生,专业并不对口,但她拖地板、倒痰盂、救治患者,样样工作抢着干,从未叫苦叫累。有一次抢救一名肝病患者,整整五天没能回家,大家让她去值班室睡一会儿,她却说:“你们去吧,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年龄大了,睡眠够了。”1974年冬天住进来一位病毒性疟疾的病人。这种患者经常会把大便弄得到处都是,护士们多少有些畏怯心理。冯理达知道后主动要求负责这个病人。那天恰好护士李永妹值班,已经晚上11点了,她看到冯医生还在整理病案,就劝她赶快回家。谁知冯理达还是不放心病人,转身又进了病房。一开门,一股恶臭迎面扑来,病人身上、床上沾满了粪便。冯理达毫不犹豫地赶紧把病人抱起来,清理脏物,还打来热水,为病人擦拭身体。等收拾完,已是凌晨一点了。李永妹填好当天的病情日志正准备休息,却发现冯医生在洗手间正为病人清洗刚换下的脏衣服……

大爱无声。这种爱,冯理达给了第一次临床针灸不敢下针的护士王瑞,她后来成了免疫中心的针灸骨干;给了结核性脑炎患者王惠,本来被判为没救的女孩,经过冯奶奶精心治疗,奇迹般恢复了健康;给了畸形习武、燃烧着复仇烈焰的王玉洁,使她化解心结,走上正常的奋斗之路;给了大同散岔村的那些“党娃”,孩子们至今记着冯奶奶的话:“我们的社会没有丢下你们,你们一定要成为对党、对祖国有用的人啊!”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临终遗言――“妈妈是党的女儿”

在海军总医院设立的冯理达事迹展览馆,一张标有“中组部0002501”号的党费收据格外引人注目。收据上写着:“冯理达同志自愿多交党费计人民币一万元,特此证明”。时间落款为2008年4月22日。

冯理达的儿子罗悠真清楚地记得,2008年1月20日下午,妈妈病情恶化。她紧紧拉着儿子的手说:“你要永远记住,妈妈是党的女儿。我死之后,帮我代交一万元党费……”

“妈妈是党的女儿”,冯理达的临终遗言凝聚了多少深沉的情感!“妈妈是党的女儿”,这句朴素的话语表达了冯理达毕生秉持的坚定信念!

起点在哪里?或许定格于父亲《》发表之际,或许就升腾在“胜利号”一片火海之中。冯理达从青年时代就追随父亲,向往光明,渴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坚定追求,无怨无悔。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她始终坚定对党的信赖。即使在“”期间,家庭受到严重冲击,母亲被批斗,自己被污蔑为“双料特务”,失去了工作权利,甚至被软禁,她依然痴心不改、执著如初。冯理达把加入党组织看得比生命还重要。1949年赴苏留学刚到苏联,就向时任驻苏大使的王稼祥提出了入党要求,并向中国留学生党支部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1951年回国探亲时她又向时任中组部部长的安子文提出入党要求,以后每年都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1973年到海军总医院工作后的一年多时间,就先后五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当时她的入党介绍人问她,为什么这么大岁数还要坚持入党。她饱含深情地说:“我母亲62岁加入党组织,我比母亲年轻多了。我只要活着,就要入党。”她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总要谈及自己的入党认识:“我亲身经历了两种社会制度,所以,我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光明,只要我活着,就要入党,我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1975年12月23日,冯理达得知组织批准自己加入共产党的消息后泪流满面,激动地说:“我终于入党了,我终于实现了自己26年的夙愿。”这一年她整整50岁。

冯理达是党的女儿,她一生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主义”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出来人们也许不大相信,冯理达对党忠诚老实,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入党后更是时刻提醒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本《选集》书中夹满了用纸条做的书签,书页上写满了心得批注;一本《邓小平文选》不知翻阅了多少遍,书的边缘都磨破了……她用毛笔正楷恭录党的十四大以来历次全文,15次用毛笔手书“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她把向党组织汇报作为严肃的政治纪律,严格按照规定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每年主动向组织递交自我鉴定,如果外出,时间超过一周,都以书面形式汇报,从1949年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直至去世从未改变。

这些仅仅是一般意义的形式吗?回答当然否定。难能可贵处在于它承载着冯理达坚定的信仰,坚强的党性,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常态。认识冯理达的人都说共产党好,因为从她身上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风范和为人民服务的作风。1983年,冯理达担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早期归国定居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虽因年事已高不再担任领导职务,但为党工作的匆忙脚步从未停歇。

她心中时刻装着人民,对孤残儿童、贫困学生、重病患者、受灾群众和困难家庭,总是不遗余力地关爱帮助,被人们敬称为“爱心妈妈”“爱心奶奶”。

她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委20年。20年间,她进工厂,下农村,深入基层搞调研,倾听群众呼声,围绕关注弱势群体、普及健康教育等问题,提出议案155项,书面发言53份。

耄耋之年,她潜心研究健康健美长寿学,撰写大众健康读本,进行辅导讲座,总是那样信心百倍,充满活力。然而,她一辈子为他人奉献,惟独忘记了自己。2007年12月18日,她积劳成疾住了院,只住了一周时间,病情刚有好转就要求出院。出院后,又像往常一样不知疲倦地投入工作。终于,2008年1月11日,因老年间质纤维化改变伴感染,病情严重,她倒下了。就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她每天的工作仍排得满满当当:1月13日,修改健康健美讲课稿;1月14日,听取北京市抗癌乐园工作人员的工作汇报;1月15日,接待广东从化市市委书记,联系广州中医药城落成签约仪式;1月16日,与衡水市委书记商谈社区健康健美活动开展情况;1月18日,去领“迎奥运科学健身奖”证书……

然而,这位年逾八旬的“党的女儿”再也不能去完成这些任务了。2月8日,她离别我们而去,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候。

人生境界――“80岁的小姑娘”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冯理达不是这样,她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却将微笑常挂在脸上。

豪情万丈的冯理达,也是柔情万端的冯理达。

历经坎坷的冯理达,也是笑面人生的冯理达。

一位记者写道:“她不是一块毫无表情丰碑伫立的奖章,也不是一个散发光芒却高高在上的光环。她是一位普通的老人,生动的老人,生活中充满魅力的女性。她爱听《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是个不折不扣的女高音;她爱兰花,更愿意亲手画兰花之美,悟兰花之神韵;她喜欢听新闻,床头永远放着一台收音机;她年逾八旬,像所有健康的老人一样,骑自行车上下班;她疼爱自己的孙子,共享天伦;她也会任性,和老伴拌嘴,而后释然一笑。”

儿子罗悠真切地感知冯理达、罗元铮夫妇携手相伴50多年的笃爱真情,外公当年送给一对新人的对联是“民主新伴侣,自由两先锋”。他们用一生相爱来守护这祝福与期望。罗悠真这样讲述父亲去世后母亲对父亲的怀念:“每天早上出去妈妈都和爸爸说话,说再见,跟在的时候一样,回来的时候也是先问候爸爸。晚上把爸爸的被子给撩一截,拖鞋放上,然后到那个骨灰盒前,就和爸爸轻轻地说话,好像爸爸还没走一样那种感觉。”

同事潘晓雯回忆说:“冯理达最不欣赏把工作身份带回家了。她自己就是一个特别有女人味的人,真的是不笑不说话!她说起话来声音特别甜、特别柔、特别年轻,根本不像一个80多岁的老人。”“我曾经应邀到她家吃过西餐,那天她亲自下厨,我记得那天吃的是黄油果酱面包、牛排,喝的是红菜汤。她是个非常有情调的人。”

同事陈淑英解释:“院长的工资是公私不分的。她的工资也是我们免疫中心的经费。就拿非典我们整理的那个资料来说吧,我们收集了4447条,A4纸摞起来43公分高。这一个东西就花了一万多块钱,这个全部都是院长出的。另外,她看见谁有困难,就送钱给谁。她的工资说起来也不少,一个月一万多块钱,但她的生活非常简朴,买衣服大部分都是100元以下的,一般都是几十块钱一件,一条毛裤穿了20多年,两边都磨得这么大窟窿了,还穿着。她对军装特别珍惜,参加哪儿的活动,全穿军装,平时穿的便装非常简单。”

1949年,冯玉祥遇难后第二年,按照他的遗愿,李德全将丈夫和自己的财产全部捐给了国家,包括京郊和通县土地亩,北京西城井儿胡同求知中学全部房屋地基等。“至于我的几个孩子,虽然还有未毕业的,只要他们能自爱,有双手,就不会饿死。”爱国爱家,自立自强,60年前冯玉祥为冯理达留下的是无价的精神财富。如今,冯理达也已离我们而去,她留给儿孙的又是什么?是一张仅余元余额的建行工资卡,是一腔深爱祖国、深爱亲人、深爱人民、深爱事业的情怀,是一种“少小即怀报国志,毕生几曾敢息肩”的社会责任感,是一种目光和蔼、心地纯洁的“80岁的小姑娘”的美丽风采。高尚而纯粹的她,以坚定的信仰、平民的心态、踏实的作风塑造起一座伟大的精神丰碑,冯理达人生境界可谓高矣!

她在日记里写道:“思想不服老,气度不老,志趣更不老。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她为患者留言:“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画出的是彩虹,擦去的是眼泪。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她对我们说:“正直是幸福,信赖是幸福,劳动是幸福,爱情是幸福,贡献是幸福,知识是幸福,快乐是幸福,生活是幸福。”

她还说:“只拥有事业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亲情、友情是生活的基石,是人性光辉的一面。”“要小心,要谨慎,学吃亏,学让人,遇事能忍,生活勤俭,不自夸,不骗人,诚诚恳恳,厚厚钝钝,乃是根本。”

血脉传承4

《我们的文字》一书,以“文字”为线,带领我们穿越三千年历史的时间隧道,重温中国的记忆,感受震撼心灵的文字之美。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更深地理解了小学语文老师的那句话:“字就是人的第二张脸皮”。是的,对一个人来说,字如其人;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文字就是文化的血脉之根。

文字是什么?文字是如何产生的?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一共产生过多少种文字?作为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古典文字,汉字为什么能流传下来?为什么汉字是人类历史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有什么样的独特身世?五千年的历史中,除了汉字以外,我们还有哪些文字?哪些民族在使用它们?这些文字从哪里来?哪些文字已经消失了?哪些文字还在流传?文字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文字的真相,就是历史跌荡命运的缩影;文字是有感情的,可有多少人去倾听过她关于喜怒哀乐的诉说呢?

为什么说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属性?为什么说中国文化就是汉字的文化?为什么说不同的文字包含着不同的世界观?为什么人们要把写过字的纸放到惜字塔里焚化?为什么造纸术会是中国人发明?为什么贾宝玉说林黛玉看的琴谱是天书?文字传承的是什么?文为何要以字来点睛?文字与民俗、文字与艺术、文字避讳、文字崇拜、文字传播等主题该怎样解读?文字绝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意思的书写符号,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脉、文化结晶、历史所系;我们的文字,正是我们认同感、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核心来源。

这就是《我们的文字》,涵盖了我们文字的方方面面,也几乎涵盖了我国历史上政治、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记忆,是一本了解文字故事的阅读指南,更是一本了解我国文化血脉之根的微型百科全书。汉字是有温度的,更是有温情的。虽然文字的书写是以平面、直线的形式呈现,但认字、写字的过程中蕴藏着不同空间层次的趣味,那便是联想的思维空间和它背后丰富的汉文化。所以,读书的时候,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不禁眼含热泪。

当下,我们的文字正在遭遇危机。科技让我们的文字书写进入了键盘时代、语音时代、意识时代,“提笔忘字” 正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普遍尴尬。文化的交流、激荡,文字越来越成为了一种“娱乐”游戏,珍惜我们语言的自发自觉意识正在不断被销噬。教育的异化,汉字的教学已浅薄得只剩下认识字体、记诵发音,把对一个很难写得字的正确书写作为了应试教育的胜利,而不是将其作为文字传承的象征,忽略了汉字本身的构成与演变,我们又怎能领略到文化的深度与厚度。文字是我们的文化血脉之根,我们毫无疑问应该像保卫黄河一样,来保卫我们的文字。

如果爱我们的民族,就要爱我们民族的语言。正是这一朴素的信念,才铸就了“语言学的奇迹”―― 希伯来语被恢复了、发展了,才有了犹太文化复兴、有了犹太复国主义、有了今天的以色列。今天的犹太人,没有人会忘记本・耶胡达,正是他以唤醒古老的希伯来语为使命,第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希伯来语, 禁止妻子讲外语, 孩子一出生就教他讲希伯来语,创办希伯来文报纸,建立希伯来语协会,编辑希伯来语词典……让已经消亡了2000年的希伯来语复活了,连结了犹太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把他们凝聚为一体。

我们的文字,让我们拥有了共同的记忆,共同的价值。56个民族,30种左右的文字,共同组成了中国的文字大家庭,更是见证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活化石”。文字,传承着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文字。《我们的文字》的第八章,专门列举了“与文字相关的部级非遗项目及部分省级非遗项目”。可是,现在部级非遗项目才47项,代表性传承人只有88位,其中9位已经仙逝;省级非遗项目只有15项,代表性传承人只有39位,其中1位已经仙逝。他们是在为保护我们的文化血脉之根努力,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加入他们的行列,让他们不再孤单。

48 718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