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孝悌篇心得体会范文【优秀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论语孝悌篇心得体会【第一篇】

读国学《论语》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为河东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论语孝悌篇心得体会【第二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君子不争》看到《论语》中的这句话,马上想到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说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在这一点上,孔子与老子观点有相似之处。孔子的观点是君子之人是坦荡荡的,光明磊落,他不与人一争雌雄,即便是争也要争在明处,或者是事业上的竞争对手,生活中的好友。君子之人不与人争高低,不与人为敌,待人以礼。成为刎颈之交的廉颇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君子不争利,若要争,也是以切磋技艺为主,射场上的竞技者,射场下的好朋友。有时就是最严酷的战争,也要互派使者,约时间,约地点,约人员,约回合,不以暗箭伤人。因此,君子明明白白做事,坦坦荡荡做人,人格至上,待人以礼。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乐适度》这则语录本来是孔子用来评价《关雎》的情感风格的,《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是爱情诗,是男子追求心仪中的女子,心怀喜悦,充满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渴盼,这是“乐”,但又思而不见,追而不谋面,充满痛苦,这是“哀”,但这首诗却恰当地处理了情感的度,乐但不过分,伤感但不感伤,这是一种中道思想。

这个评论的可贵之处是它告诉人们怎样去合理调控自己的情感。人生在世,大喜大悲在所难免,庄子想通过“逍遥游”的方式告诉人们要真正做到至人神人圣人,只有摆脱功名利禄。范仲淹告诉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些思想都告诉我们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修炼自己,宠辱不惊,乐观旷达,恰到好处。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仁者安仁》孔子告诉人们应当向仁者智者的方向努力,这是做人的目标,因为一个人如果不仁不智,他就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之中,不可以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他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会做出犯上作乱之事,会损害他人利益。

真正达到生命自觉的人,他会安于仁德,利于他人,他会以宽厚之风灵动之气呈现自己高尚的人格,他能一贯把持自己高尚的人格,不因贫困,不因利益,不因权势。孔子认为自己的弟子中最贤德的人是颜回,就是因为他住在简陋的街巷,吃着粗糙的饭菜,仍然能不改其乐,老师以有这样高度生命自觉的弟子为自豪。孟子也说:贫贱不能移,就是处于困顿的境地不能动摇自己的做人底线,不做苟且之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安于仁,利于仁,行于义。

《不失仁道》孔子的这则言论有两个关键词,即“道”和“仁”,其实在这里“仁”是对“道”的阐释,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要依从于道,不做背离道之事,到孟子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就是说君子之人要保持一贯的操守。仁是对道的进一步阐释,君子之人不能在很短时间和很困顿的时间违背仁,仁成为君子之人的道德底线,如果背离仁,那就违于道。

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具备人道之心,富贵不离道,贫贱不违道,时时事事将道存于心间,时常检查反省自己,做真君子。

论语孝悌篇心得体会【第三篇】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的精髓之一。阅读《论语》不仅能够了解儒家思想,更能够给予我们启示和指导,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在阅读《论语》后,我产生了许多的心得体会。

段2:以人为本的思想。

《论语》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行为和生活。这一思想教导我们要关怀他人,体谅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问题和矛盾,而以人为本的思想则告诉我们,只有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别人的需求和困境,才能真正做到和平相处。读完《论语》后,我更加明白了要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并且在与他人交往中注重互相沟通和包容。

段3:思修为上的教诲。

《论语》着重强调了思修的重要性。人们常常通过刻苦努力和不断提升自己来实现人生的价值。读《论语》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对自身进行不断的思修,才能成就自己,影响他人,有所作为。因此,我意识到在生活中要善于思考,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加以实践,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段4:诚信为本的重要性。

《论语》中还强调了诚实守信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诚信问题时常发生,人们不信任他人,心生猜疑。而诚信则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读《论语》后,我深深体会到诚信的价值,并将其贯彻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坚守诚信的原则,做到言行一致,才能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建立信任,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推动社会的发展。

段5:个人对于《论语》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阅读《论语》,我不仅仅学到了儒家思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生活中的思考和实践中得到了深化。我深切认识到人生交往需要诚信、尊重和关爱,而个人修养和思修则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和不断提升。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秉持着儒家的精神,不断追求种种美好的品质与品德,力争成为一名有价值、有意义的人。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论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自身的价值做出努力。

结论: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意识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思修为上的教诲和诚信为本的重要性。只有坚守这些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我们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做出贡献。《论语》给予了我许多的启示和指导,我将继续学习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论语孝悌篇心得体会【第四篇】

论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自问世以来便为无数后人所推崇。其中的“论语心得体会则”主题更是引人深思。笔者结合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探讨“论语心得体会则”的重要性与价值。

心得体会是人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感悟的总结,是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的过程。在学习论语时,只有通过个人的心得体会,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并将之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与其只停留在旁听知识的层面,不如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学到的东西真正融入自己的思考与行动中。心得体会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效果,更能够培养人们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论语中充满着智慧,而心得体会则是对这些智慧的个人理解与感悟。在学习论语时,我们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对照自己的实践经验,逐渐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并将其付诸实践。同时,与他人交流也是获取心得体会的良好方式。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吸收他人的智慧和经验,进而丰富自己的观点。

论语中的心得体会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修养与道德品质,更能够影响他人,甚至改变整个社会。只有通过个体的心得体会,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孔子等圣贤的思想,从而以身作则地实践起来。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称道,而不去深入思考和实践,那么这些伟大的思想和道理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倘若能够通过个人的心得体会,践行论语所倡导的道德准则,我们就有可能引领社会的风气,塑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我最深刻的心得体会之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虽然简短,却道出了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始终将这句话铭记在心,尽量不做对他人不公,伤害他人的事情。同时,这句话也提醒自己要善于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感受。通过贯彻这一心得体会,我不仅收获了他人的尊重与信任,也提升了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力。

综上所述,“论语心得体会则”主题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个人的思考与实践,将学习到的智慧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与智慧,并通过行动影响他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论语,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之,从而引领人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论语孝悌篇心得体会【第五篇】

信,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纽带。在《论语》中,信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人们常说“诚信为本”,这就是最好的注解。信不止是一种道德观念,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准则。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领悟到了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它不仅会影响到人际关系,更是一种追求真实、守护道德的责任。

首先,信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以身作则,将信奉为做人的基石。《子路》篇中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待朋友的真诚态度。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往往容易受到他人的信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朋友关系。一个信任别人的人也更容易获得信任,这种相互信任的关系能够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顺利和融洽。因此,信的力量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更加和谐。

其次,信是追求真实和守护道德的责任。《为政》篇中的一句话道出了信对于领导者的重要性:“人无信不立。”一个领导者若失去了信任,就等于失去了权力基础,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指导。同时,一个社会中若充斥着欺骗和不守信用的行为,将会破坏整个社会的道德伦理,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和矛盾。只有每个人都用信守护道德,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因此,信是每个人的责任,是追求真实和守护道德的基石。

再次,信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子张》篇中有一段话:“溫恭敬信,吾得其友矣。”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诚信的人品,才能得到他人的友谊。信是一个人品质的典范,一个人是否守信,直接关系到他的人品和品德。一个经常说大话、不守信用的人,在人们眼中就无法获得尊重和赞赏。而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则会立即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可贵的信德模范,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信的力量,也赢得了人们的钦佩和敬仰。

最后,信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信可以使人的行为更有准则和规范,从而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在《里仁》篇中,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只是口若悬河、言辞花言巧语,而不具备真诚的信仰和对人的真心关怀,那就无法建立起真正的和谐社会。只有每个人都用信守护道德,才能打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有序的社会。因此,信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方式,更构建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总而言之,《论语》中对信的重视和强调,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信不仅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更是追求真实、守护道德的责任。它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用信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社会更和谐。我们应当像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一样,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人,用信守护我们的社会,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

48 1910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