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大全通用5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4年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大全通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第一篇】
《太阳钟》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
一、铺垫孕伏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认识太阳钟
1、介绍牛顿的故事
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
2、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
3、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
(二)探究日晷原理
1、介绍日晷:
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2、制作日晷
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3、探究原理
(2)学生回答。(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晷针与晷面垂直,它就相当于我们手表的时针。
(4)在小组研究日晷是怎样工作的。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结合“牛顿钟”的故事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
(7)为什么用太阳钟可以计时?你又时如何判断出当时的时间呢?
(8)学生讨论
(9)学生汇报
(三)认识手掌日晷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
手掌日晷流传于民间,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智慧。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带领同学们实践体验):我们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4、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台下同学说说指向的时间。
6、从这个试验你得到什么启示?
7、学生回答。
8、教师小结。
三、认识古代计时器
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计时器挂图)。
2、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
3、小组请代表汇报
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四、归纳知识
1、无论是古代的计时器还是日晷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学生汇报(都有固定的刻度和标识)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
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太阳钟”或者“计时器”,下节课带到课堂上共同研究。
古时常用的太阳钟至今似乎越来越少见,利用太阳钟的.制作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后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正确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这节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古代的一些计时工具,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自己动手制作一计时器。
课前为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特质疑: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接着通过“牛顿钟”的故事初步建立学生对太阳钟认知,学生对于他的举动自然比较感兴趣。正好切入主题,介绍太阳钟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利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实践体验后,再找出工作原理,使学生认识更为深刻。
在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介绍手掌日晷,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迅速提高。学生实践验证后谈谈启发,帮助学生正确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最后出示古代一些计时器,让学生找出原理,并说说其它的计时器又是运用了什么原理计时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大自然的规律,从中促使学生思考。同时让学生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太阳钟”或者“计时器”,下节课带到课堂上共同研究。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把这节课的知识加以延伸。
这节课不受天气的影响下,带学生到室外体验教学效果更佳。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第二篇】
1.过程与方法:学会提取植物体内的水,学会安装“小草喝水”的装置。
2.知识与技能:知道水是生命物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水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青菜、桔、苹果、虾、水声、图表
一、新课。
1.师:同学们,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板书:水)
请你猜猜,录音里优美的小河赞美的是什么?
2.师:小花、小草离不开水,小鱼小鸟离不开水。及时板书(边说边板书:离不开).3。
活动一:
3.师:你还知道什么地方有离不开水的事例?(小组讨论)
结合自己身边事例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如洗脸、浇花……)在学生讨论热烈时停下。
4.师:同学们说了许多的事例,心里也有了许多的感受,你是不是也想用小诗来赞美水呢?(同时出示小诗、投影)
板书:“生命离不开水”
活动二:
6.师:我们已经知道生命物体离不开水,其实生命物体内部有许多与水有关的一些秘密,请你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同时出示图片)
活动三:
8.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每组同学任选两种喜欢的材料,同你刚才提出的方法尝试着把它体内的水提取出来,同时还请大家感受一下哪一种材料的水更多一点,在实验过程事,你如果有新感受和发现及时把它记录下来等会再告诉大家(苹果、虾、青菜……)
9.学生汇报结果。(按材料分)
10.师:刚才的实验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生命物体体内有水份。老师不明白,这些水哪里来的呢?(动嘴喝、植、根)
11.师:植物靠根吸收水份,你有没有看到过植物喝水?想不想知道?
12.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你能充分地运用这些材料,清楚地让大家看到小草每天喝水的情况?(学生回答)
13.师:为什么要用油?理由是什么?
14.师:装置已做好了,是不是已经完了?(没有)
(观察的坚久性,观察的方法)
15.师:回家之后每位同学都设计一个小草喝水的实验,并完成p72的表格。比较精确地记录小草每天喝水的情况。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一)过程和方法:
1.能够做出正确的预测并用测量的方法掌握水位变化的规律;2.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二)科学知识:
4.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2.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预测就是有根据的推测。
难点:初步学会对事物或现象进行科学预测。
教学准备:
乒乓球、漏斗、纸、烧杯、食盐、塑料袋、粉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观看幻灯片,你能解释地上的鸡蛋为什么打破了?师生小结:当你在做地上鸡蛋破碎原因的解释时,你就在进行推理;在科学探究中,推理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和正在发生的事件作出合理的解释;板书:推理。
3、学生找出推理与预测的不同。
你能找出推理与预测的不同吗?(让学生说出推理是已经发生,而预测是没有发生)
二、初步理解科学预测
(一)出示实验科学预测1、实验
(1)往烧杯中放入钩码,烧杯中的`水位会上升吗?学生判断会上升。学生做下
这个实验。
(2)吹纸实验提问:往两张纸之间吹气,纸片会怎样呢?还有没有其它的预测。
(3)用长颈漏斗吹乒乓球实验,提问:乒乓球会怎样呢?学生汇报预测结果。实验验证。在漏斗口吹气,乒乓球不是掉下去,而是吸上去了。
看来经验对预测很重要。(已有经验与预测的结果有时会不一样,要有真凭实据,必须要实践。
小结:
珍妮通过长期的艰苦的观察,获得了一些经验,对黑猩猩非常了解。因此她能通过黑猩猩的表情等预测黑猩猩的行动。
(二)粉笔落地实验
你能通过观察来预测吗?下面考考你。谈话:我们也学着珍妮预测一下粉笔落地的实验,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
1、提问:在下面情况下粉笔掉地不容易碎?为什么?
情形1:站立,将手中的粉笔掉在硬地面上。
情形2:取一枝粉笔,用纸将其包起来,让包裹好的粉笔掉在地上。
情形3:取一枝粉笔,放在充气的塑料袋里,让袋子掉在地上。
2、教师演示三只粉笔大家预测的结果是什么?预测的根据是什么?
(1)学生预测。
(2)汇报预测的结果、根据。
(3)学生实验验正。
三、进行预测动手验正
2、学生进行预测。
3、小组实验进行验正。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由此看来,只是根据正确,预测才可能正确。
6教师小结: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猜测,而是生活经验的推测。要想知道预测正确不正确,必须要经过实践。但是,如果根据只是个人经验,未经科学证实,也是经常要出错的。
四、拓展延伸、激发探究欲望
1、师:看来预测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例让学生预测。
(1)傍晚时分,聪明的小狗纠缠着主人,这是小狗表示??
(2)冬天住冰冷的玻璃杯中,杯子有可能会??
(3)过度开采城市地下水,可能带来什么危害?
(4)乌云从天边飘过来,天气可能??
4.师:生活离不开预测,更离不开科学的预测。生活中科学预测的事有哪些呢?让学生感知:生活中预测的事例还真是不少呢。
五、总结
谈话:其实生活就是科学,只要你经常关心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你会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每名同学认真观察都能成为生活中的科学家。
六、课后延伸
让学生预测掉光叶子的植物的生死情况。你认为生活中哪些情况下需要我们作出预测?
板书设计:
预测
推理
预测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第四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自行车实物,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课堂实施:
(1)摩擦力的利与害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摩擦力在什么时候对我们有害?在什么时候对我们有利?
各小组讨论得出:(我们走路、汽车行驶摩擦力太小了要打滑,这时摩擦力是有利的。机器运转,部件相互摩擦而摩损,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小孩蹬滑板车玩,摩擦力对滑板车前进有阻碍作用,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但人能稳稳地站在滑板车上,靠的是鞋子和车板间的摩擦力,这里的摩擦力又是有利的。)
(2)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3)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3、学生探究。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三、小结:
通过学习认识了摩擦力的利弊关系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
四、板书设计
运动与设计
有利摩擦力:走路、汽车行驶摩擦力、人站在滑板车上,鞋子和车板间的摩擦力
有害摩擦力:机器运转、小孩蹬滑板车,摩擦力对滑板车前进的阻碍作用
增大摩擦力:鞋底做花纹、汽车轮胎做花纹、挂铁链
减少摩擦力:旱冰鞋安滚轮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科学课上做什么?”展示了一幅卡通图,其中的卡通人物正分别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图中人物的活动感知科学课上要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有趣的探究活动,进而喜欢科学课,喜欢科学探究。
“我们一起做一做。”展示了两个活动:观察叶子和小纸鱼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历一次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知观察、实验的方法,知道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拓展活动让学生从小故事中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精神,树立榜样意识。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2.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观察树叶活动、小纸鱼实验中发现问题。
3.能通过观察树叶和小纸鱼实验的活动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4.通过观察、实验感知科学就在身边。教学准备 展台、相关图片。教学过程
/ 4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听到“科学”这个词,大家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想法。)
教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请大家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科学》教科书上有什么内容。
(学生学习翻阅教科书,互相交流。)
二、探究活动
(—)探究科学课上做什么。
1.教师提问:科学课上,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呢?要如何来学习科学课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观察、实验、制作、养殖等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科学课上会经常用到这些方法。
(二)亲历探究活动。1.观察植物的叶。
教师提出问题:观察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常用的方法。应该如何进行观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株植物。
/ 4
(2)教师提出观察要求: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的?(3)学生进行观察叶子的活动。(4)学生汇报与交流观察情况。
(5)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所观察的植物叶子。(6)教师讲解观察叶子的方法。2.再次观察植物的叶子。
(1)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植物的叶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先想一想要观察哪些部位,再认真观察,边观察边将叶子画出来。
(2)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3)学生展示画的叶子,并与第一次画的相比较。(4)学生交流观察收获与体会。
(5)师生共同总结: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注意观察时要细致。
3.进行小纸鱼实验。
(1)教师讲解:科学课上会做许多实验。我们要学习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体验一下实验的过程。
(2)教师演示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步骤,不展示实验结果。
(3)学生模仿教师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现象。(4)学生汇报实验中的发现与体会。
三、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通过亲历观察、实验活动,有什么收获?
/ 4
2.学生相互评价:哪个环节自己做得比较好?哪个小组整体表现比较好?
四、拓展探究
教师布置作业:让爸爸妈妈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收集喜欢的科学家头像并粘贴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分享。
/ 4
上一篇:乒乓球日记范例优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