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路将军家书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张自忠路将军家书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张自忠路将军家书1

1940年5月6日,张自忠致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的亲笔信

仰之我弟如晤:

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D、179D(38师和179师)取得联络,即率诸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小兄张自忠手启

张自忠路将军家书2

去年夏天,有同志告诉我,天津市和平区要组织一个活动,让我描述一下我父亲张自忠将军英勇抗击日寇的事迹。

谈起天津,我是很有感情的。1938年至1939年,我随母亲、哥嫂与叔叔一家在成都道住过一段时间,而特别让我难以忘怀的是,1937年9月上旬的一天晚上,父亲来到了我们居住的地方(当时住在现今和平区营口西道),他是在美国友人福开森先生和甘成恩先生的帮助下,由北平脱险到达了天津。这是我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

我父亲张自忠将军,字荩忱,1891年生于山东临清。

1911年,父亲就读于天津的法政专门学校。他曾回忆:“辛亥革命后,我在天津肄习法政,当时国际帝国主义侵华日亟,我在那时就加入了同盟会。自己觉得,要想革命救国,还是到军队里去。”

1914年,父亲先到辽宁新民屯投军。1917年,父亲加入了冯玉祥先生的第十六混成旅,从小队长做起,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在冯先生所部西北军中,父亲的练兵工作是颇有些名气的。1930年中原大战西北军战败,父亲所部第六师编入二十九军,军长是宋哲元将军,父亲任三十八师师长。

1933年3月,长城抗战开始,宋军长率领二十九军开赴冀东遵化一线。父亲与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大叔,在遵化三屯营合组一个指挥所,共同指挥第一线的作战部队,在长城一线顽强抵御日军的进攻,历时两个月,取得了重大胜利。

“七七”事变后,父亲负责与日军交涉。当时日寇活动猖獗,国人多盼二十九军与日军决一死战,因此与日军交涉确实不是个好差事。对此冯治安大叔当时就讲:“我仍主与日方拼命一干,张自忠与我之态度均一致,因留他与日方谈判,故他之态度应表示缓和,汉奸及日方现均利用此点,作挑拨离间宣传伎俩,殊堪痛恨。”

7月28日中午,二十九军在南苑作战失利,宋军长、秦德纯副军长、冯大叔、我父亲等举行紧急会议,决定宋军长率二十九军主力撤出北平,而留下我父亲率两个旅(二十七旅和三十九旅),在北平城维持局面。父亲奉命留守,他仅允诺维持十天。8月5日他就辞职了。8月8日日军进入北平城内,日军司令下令逮捕我父亲。这时父亲先藏匿于德国医院,继而躲入福开森先生家中,9月上旬脱险到了天津,然后赶赴南京。

1938年2月,父亲率领五十九军奔赴抗日战场,这是父亲亲手训练出来的劲旅,在其后的两年内,连续转战皖鲁苏豫鄂五省,一直在努力地与日军作战。父亲所部的抗战足迹归纳起来:

“一战淝水”,1938年2月,日军一部强渡淮河后北犯,五十九军奉命南下,与日军激战一周,将其击退至淮河以南。

“再战临沂”,1938年3月中旬,五十九军向南犯的日军第五师团坂本支队发动攻击,将其击退,此役称为临沂大捷。后五十九军顽强抗击了日军精锐二十余日,有力地策应了我军在台儿庄方向的作战。

“三战徐州”,1938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五十九军先在郯城邳县地区作战,然后断后自徐州撤退至亳县。

“四守潢川”,1938年9月,奉命守备潢川十日,然后守备新县光山罗山,10月24日,奉命转移鄂东。

“五保京钟”,1939年1月至3月,守备京山半个月,然后在京钟路作战。

“六战随枣”,1939年5月,父亲率兵两团渡过襄河,切断日军后方交通线,粉碎了日军渡河西犯之企图。

“七攻襄东”,1939年12月,率部参加冬季攻势。

“殉国长山”,1940年5月,父亲率兵三团东渡襄河与日军作战。5月16日下午,父亲在湖北宜城十里长山,身中七弹,力战殉国,此役殉难者还有高级参谋张敬、团长洪进田以及特务营官兵五百余人。

根据档案材料,1938年2月至1940年5月期间内,五十九军阵亡9695人,负伤23588人,由此可见父亲所部作战是多么的惨烈。

每战必留遗书。父亲有个副官叫朱增源,朱副官讲,只要是一打仗出去,父亲就留下几封信,作战结束后就撕掉或烧掉了。

以必死取胜。父亲数次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当时有部下劝他不要这样做,父亲回答道:“因为时间和环境的关系,现在我们干部的能力和士兵的训练,都远不如从前了。唯有高级军官以必死的决心,在最危险的时间、最危险的地方支持着才能鼓舞士气,获得胜利的结果。再说我们物质方面没法和敌人比,他们是以现代化的武器作战,我们除了以必死的决心去抵御,还有什么取巧的办法可以战胜他们呢?”

1939年夏,父亲对记者说:“我每次作战,都以‘必死’自誓,同时亦以此告诫部下,以往诸战役,如:临沂之攻击、潢川之防御、京钟路之会战以及敌人所谓‘五月攻势’等大小数十战,莫不赖此而转危为安。”

在率部努力作战的同时,父亲也憧憬着未来。他常说:“抗战胜利之后,我就摆脱了一切,徜徉于山水之间,把中国跑遍了,然后再去环游世界一次。”

1940年5月,父亲留下了四封遗书,今日再读,仍不免让人热泪盈眶。

我想,面对外侮入侵,作为军人力战而死,是死得其所。父亲是为国战死的,他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一百五十万中国军人中的一员。

现今,我们缅怀这些为国捐躯的抗战军人,弘扬爱国精神,就是要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专家支持:葛培林)

张自忠路将军家书3

致战友: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维纲、月轩、纶山、常德、振三、子烈、

纯德、铭秦、德顺、德俊、迪吉、紫封、

九思、作祯、亮敏、斡三、芳兰、之喆、

文海、春芳诸弟。

小兄张自忠手启

家书导读:

从抗战一开始他就有“报国必死”的决心,每上战场都英勇悲壮,且每次战前都要写下一封信,回来后再把信撕掉。枣宜会战前夕,他留下了两封信,一封信致将士们,另一封信致其副将,句句肺腑,字字千钧,舍己为国,感天动地,却未能给家里留下只言片语。这是1940年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将领、各部队。

张自忠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中国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五十余国中战死的军衔最高的将领。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身负七处重伤,壮烈殉国。一百多名将士拼死抢回张将军的遗骸,连夜运往重庆。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10万人。灵柩运抵重庆,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

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一千余人隆重举行张自忠将军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题写了“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挽词。朱德、彭德怀联名题词:一战捷临沂,再战捷随枣,伟哉将军,精神不死。

48 2386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