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投稿【汇集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育教学论文投稿【汇集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育教学论文投稿【第一篇】

最近听了许多课,也看了一些发表的课例和文章,亦喜亦忧。喜的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阅读教学正逐渐从以考试为轴心、以传授“标准”答案为目的的封闭圈中走出来,实行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忧的是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口号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被极端化,文学作品的教学似乎正滑向一个混沌的“糊涂圈”。读了《语文建设》20xx年。

第1。

期陆精康老师《评选项链“最佳结尾”》和卢肖莉老师《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两文(以下简称《评选》和《灵魂》),这种感受尤为强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如果放弃必要的引导,让阅读教学变成学生的自由交谈,容忍对话活动在肤浅的水平上滑行,听任学生对文本的任意解读,那么“这种倾向发展到极端,就是‘一切由学生说了算’。事实上是,一千个学生说了都算,这就完全放弃了教师的职责”。

阅读的确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人生态度、性格爱好和阅读经验不同,其所获得的感受与见解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以激发学生研读文本、探索思考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但是也必须看到,受认知水平所限,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的独特见解,当中不乏盲人摸象式的结论。所以“尊重”并不是无原则的认同,而是意味着要把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产生的困惑和所建构的“意义”作为起点和重点,一方面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发表见解,一方面重视和严肃对待来自学生的或深或浅或对或错的感受和看法,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阅读习惯与态度,认真地加以评价、点拨或匡正,以帮助学生反省思考,突破思维的障碍,克服狭隘,养成科学、严谨的精神。如果对学生肤浅的感受不导其深入,对有误的看法不纠其偏差,那等于怂恿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解读,实质是对学生发展权利的漠视和不尊重。

特别是涉及价值导向的时候,教师尤应旗帜鲜明地加以引导。因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就像阅读《项链》时,学生提出的“参加舞会何尝不是改变自身命运的一次机遇”“为了片刻的灿烂,付出十年的艰辛,值得”等看法,从中反映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玛蒂尔德并没有两样。玛蒂尔德“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参加舞会目的是要满足强烈的虚荣心,用美丽的外表博得官员的赏识,而这便是她最大的幸福。正是这种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了玛蒂尔德的悲剧。如果我们还以“不乏创造性理解”而一味肯定不加引导的话,那么看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创造性,其实只能是美丽的误人子弟。

《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不是单向的传输与接受,而是相互推动的一种互惠互赠的交流活动。”不能光有学生的交谈而没有教师的对话交流,教师是平等的对话者之一,理应参与对话;没有教师的参与,就不成其“多向互动”,也就难以“动态生成”。所以王尚文教授强调:“教师要通过学来教,即通过自身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对话中来,一起探索,一起发现。”特别是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之后,教师应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理解、感悟和发现,给学生一种观点碰撞,使学生从中受到激励,得到启迪与深化,或获得智慧与方法。李镇西老师说:“每次给学生布置作文,我都和学生同题写作,在作文讲评时,我把自己的作文拿出来让学生评判,同时我又给学生讲我在写作过程中是如何构思、如何遣词造句的。我深深感到,对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作文指导方法。”师生间这种面对面的平等交流,同时也是心与心的碰撞,是情感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人文的关怀。当课堂里闪烁着师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回荡着师生情感共鸣的音符、洋溢着人文精神的关爱时,教与学真正变成了一种探究的乐趣,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课堂就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叶澜教授语)。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自身的局限,拓展思维的空间,提升鉴赏、创造的层次。

《标准》强调高中语文教学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由于受阅历、经验、知识积累和文学素养等的制约,对问题的思考,对文本的意义建构往往是有局限的,虽然答案丰富多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却常常可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生生间的对话很热烈,却始终在肤浅的水平上滑行而不能深入。这个时候,作为有较丰富生活经验、较高鉴赏能力的长者,作为“熟练的阅读者”的教师,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发挥专业特长,在尊重学生或横看或侧看或远看或近看所获得的独特见解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或引导学生冷静地在纷杂中寻找问题的焦点所在,理出一条深入探究的道路,或引导学生“努力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从而引领学生突破个人局限,不断登上高峰,探求“庐山真面目”,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

课堂上有了《项链》的五种“结尾”,经评论都觉得不太满意,这时候教师缄默不作为,实际上是一种失职。五种“结尾”都不令人满意,笔者以为关键是没有引导学生与文本作潜心的深入的对话,没有透彻把握玛蒂尔德的性格,漠视十年苦难带给她的种种变化,特别是性格上的改变。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借鉴评论意见的基础上,回归文本,找出症结所在,并告诉学生,续写的结尾可能有千万种,但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合情合理。续写是一种推测想象,关键是对已知条件的充分利用与把握,把握得越深越透,推测就越合情合理。“故事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托尔斯泰为笔下人物安娜?卡列尼娜卧轨自杀而痛哭,便是明证。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不顾自身条件追求上流社会的生活,终于酿就了一杯苦酒;十年的苦难,磨炼了她,诚实、刚强已成为她性格的主导方面。昔日因家境、衣饰不如别人而整天苦恼;如今她懂得做家里的一切讨厌的杂事,成了一个吃苦耐劳的妇女了。原先每次见到有钱的同学,回家便要伤心几天;而今自己这番模样了仍大胆、主动地和已不认识自己、依旧美丽动人的同学打招呼。这一切都表明她已变得实在,敢于面对现实了。且家境的贫寒、容貌的改变也打破了她重走老路的幻想。

从小说主旨和作家的意图看,作家对主人公既讽刺又充满同情。让她为了一挂假项链,付出十年的青春代价,其目的是让她从梦幻中跌入现实,重择生活之路。所以如果是笔者,我将这样和学生交流:“玛蒂尔德尽管得知假项链的真相后,打击不小,心酸,目瞪口呆,十年的苦难涌上心头,但她已不是十年前的她了,十年的磨难,改变了她,使她变得实在、心态平和,敢于面对现实。我相信她真的醒悟了,她会,也希望她会实实在在地生活。尽管有时她还会梦想,还会回想起那个美妙的夜晚。”

教育教学论文投稿【第二篇】

3、对话: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交往路径。

4、天津科技大学。

5、大学学科成长能力系统构建及其路径。

6、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对城乡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影响。

7、深圳大学城:“大家庭关系”隐喻的分析视角。

8、论大学制度的外部变量。

9、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困境与出路。

10、美国院校研究之借鉴与院校研究的中国化。

11、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

12、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伦理失范的剖析与对策。

13、宽与活:小学教育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14、中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研究:回顾与前瞻。

15、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6、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17、崇尚学术:中国大学文化建设内在之魂。

18、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究竟靠什么。

19、高校博物馆在大学创新教育中的功能。

20、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人才培养。

21、苏区德育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2、教育研究中对定量研究的若干误解。

23、教育平等的主客体论析。

24、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

25、从编外讲师到终身教授:德国大学学术职业的独特路径。

26、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

27、家庭背景与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关系。

28、校地互动: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29、院校研究在欧洲的发展特征。

30、21世纪研究型大学创新发展的战略思想库。

31、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

3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工具的演变分析。

33、中国地方大学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34、高等学校学术权力本位治理结构的现实困境与逻辑路向。

35、大学组织变革的困境与出路。

36、我国弱势高校的应对战略选择。

37、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

3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关系及其教育学反思。

1、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发挥电教优势,优化作文教学。

3、浅谈网络阅读教学的可实施方案。

4、运用多媒体课件打造语文魅力课堂。

5、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6、利用远程资源使孩子乐学语文。

7、直观、形象展现教学内容生动、灵活提高课堂效果。

8、让多媒体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9、多媒体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10、给学生一个倾诉的空间。

11、用爱心、耐心与尊重转化后进生。

1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13、浅析多媒体为说明文教学注入活力。

14、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断想。

15、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7、利用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18、用爱心和恒心构筑学生的灵魂。

19、网络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展望。

20、浅谈现代技术教育在朗读教学中的作用。

21、浅谈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能力。

22、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3、提高我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24、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5、新增专业校内评估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26、广东商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浅析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28、对大众化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探讨。

29、第二部分教学改革研究。

30、教学改革特色项目与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31、关于金融学科(专业)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32、广东商学院中文系学生写作状况调查。

33、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34、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办会展管理主干课程班的构想。

35、浅谈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

36、中外高等体育旅游教育及专业与课程设置状况研究。

37、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体会。

38、对高等数学的若干思考。

39、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教与学。

40、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现代化的思考。

41、对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问题的探讨。

42、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3、经济计量学实验教学对经济类人才培养的作用。

44、以生产计划为核心的全程业务模拟实验体系教学研究。

45、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研究。

46、论案例演示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47、“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尝试。

48、朗读教学研究综评。

49、朗读与朗读教学研究。

50、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教育教学论文投稿【第三篇】

以“本科教学工程”的实施为背景,基于对目前高校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本文拟从高校课堂这一场域对教师教学领导力内涵进行分析,明确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要素与功能;通过对领导力要素的梳理,指出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已成为亟待关注的研究领域和实践方向。

二、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内涵、要素与功能分析。

1.内涵:从单一走向多元。

有效学校研究的出现,教学领导力成为校长领域关注的热点,经历了兴起、削弱和再度回潮三个时期。在这样的发展历程中,教学领导力的内涵认识也在不断演变和深化。从专业领域来看,教学领导力的上位概念是教育领导力,而且教学领导力是教育领导力中学校领导力的核心。从学科领域来看,教学领导力的上位概念是领导力,是教育管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交叉领域。目前教学领导力的认识仅限于学校领导力的层面。理解教学领导力内涵,应清楚不同场域下的教学领导力层次。在高等院校场域下,教学领导力层次如图2所示。因此,大学场域下教学领导力更应从院系主任和教师这样的主体来探讨,这和中小学侧重校长教学领导力有着场域的差异性。从实施主体与场域看,教学领导力呈现层次多元化,内涵个性化和复杂化。其中,影响广泛的是美国学者菲利普·海林杰和贾思铂·墨菲提出的“三维度、十职能”模型,它从行为和职能两个线索上界定了教学领导力的内涵和成分,直接与非直接的教学领导行为都得到了体现,结构清晰,组织文化、干群关系、教师激励等情境性因素也得到了适度的关照。到20世纪末受建构主义影响,出现了质性研究方法对教学领导力内涵的实证分析。进入21世纪,教学领导力研究加强了以学习为中心取向。这种二维分析框架不仅关注校长教学领导力活动本身,而且强调将教学领导力行为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联系起来,体现了鲜明的结果导向和质量意识。国内对教学领导力界定分为两类:一类是领导者影响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有效协调课程与教学,以实现学校教学使命和愿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另一类是教学活动主体对教学活动施加影响以使教学活动有效运转进而取得预期目标的一种力量。前者是狭义的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后者是一种广义的.教学领导力,体现了实施主体和实现场域的多元化。本文更倾向于广义的教学领导力,从教学领导力实施主体和实现场域的角度,进一步探索教学领导力的要素领域。

2.要素:从孤立走向整合。

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要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测评指标体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这里仅从要素的宏观方面进行简略的阐述。教学领导力的内涵由于其层次的多元化决定了内涵的广泛性。任何教学领导力的内涵都应充分考虑实施主体和实现场域。所以,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是教师教学影响力、学生对教师愿景的追随力和课堂教学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它是学校领导力的微观表现,其内涵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实现场域和主体的规定性;二是教师教学领导力实现过程的系统性;三是体现了大学教学、学术师承与文化传承三大功能。通过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内涵界定,它的组成要素得以凸显。通过三个方面交互作用,实现教学活动任务,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通过领导力的视角,不仅注重三个环节对教学任务实现的影响,而且更加注重三个环节对教学任务提升的交互作用的机制原理,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要素的系统整合,实现高校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的整合。

3.过程:从学校走进课堂。

校长教学领导力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理解,前者涉及所有影响学生学习的活动,如资源提供、教学资源、协调者和分析学校现状等四个方面;后者仅限于直接影响课程、教师教学、教师发展和指导行为。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目标是协调和激励学校中的员工和学生达到目的和创造一个有效的学校,最终是为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服务。这一目标通过校长教学领导力更多的是间接实现。因此,从高校课堂这一微观层面来看,教师教学领导力是直接影响学生成就的主体。教师教学领导力是要通过自我发展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并且形成积极的教学文化机制。教师教学领导力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衍生和发展,是学生发展的直接因素。但由于目前国内外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不足,更多地只能从校长教学领导力角度进行梳理,以期对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起到借鉴作用。从校长到教师这一实施主体的变化,其实质就是从中观走向微观、从学校走进课堂,也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1)实施主体维度的关注实施主体是指教学领导力的实施者,即领导力的实现者。目前,国外对教学领导力实施主体的关注多集中在中小学校长身上,认为校长教学领导力就是识别学校愿景和使命、规划和管理教育、员工发展、监督与评价教学过程以及创造和发展积极的学校氛围。它的作用一方面是优化学校结构,另一方面是领导力行为影响员工关系,从而促进员工对教学更加投入。校长基本职责表现为肩负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的使命而实施有利于有效教和学的行为。另外,校长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要想实现教学领导力就必须授权。授权的途径是形成有力的领导力团队帮助识别和更好地服务教学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如父母期望、市场需求、高等教育要求和政府教育目标等。教学领导力起初被认为是学校校长众多角色中的一种。但有研究指出作为管理者的校长也应该具备作为一个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比如理解个体学习的需要、组织和社会环境及其交互作用、鼓励学习专业技术和合适的任务、激励个体改善自我和加强认可和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学习。这些行为的主要目标是组织学习环境和加强教—学的过程。教学领导力开始被理解为教和学过程中的能力。

(2)实施客体维度的关注实施客体是指追随者的追随力。目前,在领导力理论中,追随力已经成为关注的对象,其核心是追随者的类型将影响领导者领导力的实现和发展。从教学领导力的研究情况来看,仍停留在领导者的角度,大部分校长教学领导力强调校长需要使用一定的技能,刺激和领导所有影响学生学习的人。也就是说,校长通过改善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这种关系帮助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显然,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实现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实现起到间接的作用。当然,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实现还需要对教师这一重要追随群体进行关注,投入时间和精力以实现教师的信任。也有研究关注根据教师观点反映校长领导能力,校长教学领导力与学校类型和校长专业是否相关。

(3)交互载体维度的关注交互载体是指领导力实施主、客体所处的情景,即领导力实现与发展的环境维度。目前研究发现,涉及改善教和学过程的特定教学领导力对学生学业成就是有效的。这也是狭义的教学领导力概念更能为人理解的缘故。这种教和学的过程就是教学领导力实现的环境要素。还有学者关注到学校社会经济地位与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和学生学业成就有关。研究还显示,教师对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的理解对学校学习氛围的改善与学生学业成就高相关,而校长自身对教学领导力的理解是没有显著作用的。学校情景在校长教学领导力和学生学业成就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微观上,学校使命和学校社会经济地位与阅读成绩具有高显著性。可以说,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是通过学校情景变量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校长教学领导能力的影响因素涉及学校类型和校长专业领域。研究结果表明,校长应该创造更加民主的氛围。这是指校长教学领导力实现的专业背景和学校地位。在教育管理领域,教育领导力研究备受关注,有关理论和模型的研究非常丰富,这主要是因为在学校管理中,人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种关注仅仅局限于教育领导力的现状研究,很少关注学校校长在过去历史时期的类型。究其原因,校长在其他领域与当今学校管理和社会历史有关的领导力和职业经历文献相对缺乏。

(4)实施效果评价的关注实施效果评价是指教学领导力的实现与发展,这是目前教育领导力领域亟须深入探讨的方面。虽然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具有高相关性,但教育系统基于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的评价尚未进入政策视野。当然,是否关注特定的标准行为对学生发展有益尚未进一步证实。也就是说,校长教学领导力走向实践还需要教育领导者和政府给予更多的理解,不能忽视实践对教学领导力评价的重要方式,因为通过研究和阅历评价教学领导力强调的是教学领导力必须是可观察到的实践和校长能够实施的行为。

4.功能:从困境走向突破。

(1)解构与延异:大课堂教学有效观教学领导力功能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学有效性的出现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我国有效教学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教育质量问题备受瞩目。于是,有效教学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无论从教育经济学、教育学还是教学的内部结构看,教学有效性都具有过程性和复杂性的内涵,并呈现出模糊性、发展性和多元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对教学有效性的界定陷入了困境;与此同时,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教学领导力又存在着发生场域的差异,使得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与模式。于是,要对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形成科学的理解与理性的认知,其前提必须要对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进行解构。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多是基于教师的角度,将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归结为教师的知识(学术水平)、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机智以及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时间投入)等方面[26]。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科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课堂发生场域的固定,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使延异现象发生,即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延缓到学生第二课堂中,把在课堂上精神对话后的愉悦和满足带到课外实践活动行为中,实现大课堂教学有效观,这就是教师教学影响力的持续性体现。(2)教师生命实现:教学能力的聚焦“本科教学工程”的实施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如今大学课堂陷入的困境无疑与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密切相关。可见,对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中小学,大学课堂场域因其更具复杂性而少有涉足,这也是高校课堂教学领导力尚未形成的直接原因。近十年来,我国“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经历了萌芽、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有关教学有效性成果无不提及教师的作用。然而,这些研究对教师的指涉,其意在学生成长,而非是对教师教学生命成长的关照及对教师个体的伦理关怀。在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过程中,如果不能从教师教学生命成长历程来关注教师发展,不仅违背教学改革的逻辑环节,而且无法真正解决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问题。因此,教学有效性提升离不开教师教学生命的关照,抛却教师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片面的、有失偏颇的。同时,教师教学生命发展历程,与教学能力提升息息相关,教师教学生命发展影响着教学能力的形成。然而,现今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认识,还停留在共性化阶段,致使教师发展和教学评价陷入僵局。由此可见,这是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新生点,值得深入探讨。(3)教师的自我实现:超越知识的追随课堂教学有效性无不提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从教学领导力的角度看,就是形成领追型的师生关系。然而,对关系形成的途径却未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传统课堂教学有效性大都以知识传授为标尺,这是一元智力观的假设;而现代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则是以成功智力观为理论基础。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关键方面。这一理论体现了大课堂教学的有效观,充分彰显了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认识。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领追型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超越学科知识的追随。教师的学术信仰应该融入到课堂教学始终,使教师学术追求愿景和学术信仰与学生追随力类型相匹配,真正实现超越知识的学术愿景的追随,以此反馈给教师的是学术生命的满足和实现,进而最终延续到课堂内外,形成学术一脉相承的学术流派,实现师生领追关系。这是教师教学生命的卓越追求,更是经师与人师融合的体现。因此,在大课堂教学有效观的指导下,通过师生同益发展的课堂有效性的伦理关怀和学术信仰共同愉悦下的师生领追型关系的形成,从而形成积极的教学文化,产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共同体。这里的教学共同体涉及教学、学术和文化,并且使大学使命形成连续统一体,实现教学、学术和文化传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以集中体现,这也充分说明了教学改革的逻辑归宿应该回归课堂教学的观点。

三、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未来趋势。

在对教育质量持续关注的影响下,丰富和发展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学理和实践意义。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场域下,在成功智力发展理论假设的前提下,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对大学课堂改进,直至实现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具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然而,关于教师教学领导力的研究领域尚未形成,国内外学界对其的关注也相对较少。因此,该领域在未来尚有巨大的研究空间可供涉足,未来研究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研究内容与视角。

通过领导力的要素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需要对教师教学影响力、学生追随力和教学文化这三大因素进行系统性整合,才能建构起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随着研究视角的日益多元化,该研究领域也将愈发的丰富与成熟。也就是说,研究领域的丰富和发展依赖于研究视角的多样,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出现就源于多学科的交叉。当然,这也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多元视角审视同一问题,从而不断创新和丰富各个学科领域的需要。不管基于何种领导学理论,无论是共性的领导力研究,抑或是特殊的领导力探索,关于领导力的探究,已然从某一方面如对特质、行为、伦理、价值、道德和文化等的研究,发展到了对领导力概念视野下的实施主体(领导者)的领导力、实施客体(追随者)的追随力、实施环境要素以及三者交互作用实现的影响力程度即领导力效能。从领导力概念深化的认识上来看,无论是具体职位、团体、社团和组织,在追求卓越过程中,赋予实现其目标的影响力,而这种目标和影响都最终归结到个体人的因素上。也就是说,领导力已不再仅仅高居于领导职位,已经从神圣、绝对服从和命令的权力作用走向个体实现其卓越追求的平凡、合作和授权的权威影响力,领导力已成为每个人分内的事情。从领导力形成和开发的角度来看,领导力已经从经院式苦思冥想走向了在实践中提升的道路。正如美国学者萨乔万尼所言:“毕竟,领导力的实质是行动。”

2.研究范式。

研究领域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就是研究范式的建立及其研究方法的成熟运用。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领域的发展,需要对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成熟研究范式进行借鉴与参考。教学领导力是领导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这些领域成熟的研究范式主要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下的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同时,目前比较先进的研究范式是实用主义下的混合方法论,即量化和质化的整合研究,崇尚的是资料来源的三角验证。当然,第三种研究范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因此,在开展高校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过程中,除了加大量化研究以外,还要重视质化研究,毕竟领导力具有实践中发展的特性,这就需要关注更多的情景性因素。尤其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文化,民族志方法就是探讨文化模式较为适宜的方法。当然,由于高校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体系非常薄弱,需要大量的理论探索工作,这就离不开扎根理论。另外,这里的领导力内涵已经从领导职位神坛走向个体追求卓越。所以,常人方法论也是需要深入关注的。总之,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领域的发展,需要通过量化和质化的共同发展以及二者的整合,才能逐渐使研究领域丰富起来,并不断走向实践操作层面,为高校课堂改进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这里仅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与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宏观方面进行发展趋势的展望,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因其高校教学领导力层次复杂性,必然与大学校长、教务处长、二级院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各级领导职位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中小学校的教学领导力。所以,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未来研究的发展充满了魅力。

教育教学论文投稿【第四篇】

在品德课、周会课上,班主任要正面教育,评优树模;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还要家访,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

教育只有得到社会与家长的广泛支持,才能久兴不衰,立于不败之地。

班级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最基础的单位,班级管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的未来人才的素质,那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怎样才能管好一个班级呢?我觉得要切实抓好班集体建设这个核心。

下面我说说我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

一、建立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

为了使一个班级稳定、和谐、有序、动态、良性地发展,必须有“法”可依。

那么就要建立健全各种班级规章制度。

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还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订出一些制度,并使之成为全体成员的行为规范准则,如卫生制度、学习制度、作业制度。

制度出来后,班主任还要及时做好指导监督工作,协助学生班干部解决实际问题。

二、建立一个强大的班干部组织。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只要班主任对班干部用的方法适宜,就可以调解学生之间的矛盾,舒缓班级气氛,那么教师就可以腾出精力,将全身心用于教学之中。

班干部职权分明,各司其职,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各项规章制度作为行动准则,起好带头作用,只有管好自己,才有资格监督别人,管教别人,影响别人。

三、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树立集体观念。

品德课能够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帮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自尊心,养成各种好的行为习惯。

在班上,按照德育标准对学生进行量化评分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班主任要善于表扬,巧妙地批评,以典型作为榜样。

在每周的周会课上,班主任应对全班学生在上一周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和优良品行进行表扬、点评。

班主任要善于表扬,鼓励学生的优点。

这样就能够给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特别喜欢得到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来说不仅是荣誉的享受,更增添了他们的勇气和力量。

另外,榜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树立榜样,让小学生有形可依,有模可仿。

五、规范班级目标,建立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拟定集体与个人的远近期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

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安排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全班和自己的小组正在朝什么目标和方向努力,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

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并不是目的,提高学生素质才是目的。

目标不要定得太高,要让孩子经过努力就能实现,否则会使孩子丧失信心。

六、认真做好家访,开好家长会和个别座谈会。

班主任应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集体活动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等多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的竞争意识。

每个人都要找一个水平相当的对手,和竞争对手比学习,比纪律,比体育,比绘画。

每次比赛后,给予一定的鼓励。

通过竞争,在班级中形成互相竞争、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也就是要办好教育,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尤其是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生活不能自理,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果家长的观点与老师的观点不一致,班主任就会做许多无用功,其结果也会是事倍功半。

如果班主任和家长常沟通,常找个别学生座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在班级管理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和锻炼自己较高的心理素质和管理素质,才能管理好班级,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最佳环境。

教育教学论文投稿【第五篇】

摘要:科技带给了人类社会方便和快捷,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逐步取代了传统手写信息,这是现代社会最明显的标志。但是这种改变降低了人们的书写能力,这一现象在小学教育中表现尤为明显。本文以培养小学生写字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推动小学生写字能力,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能力;培养。

写字教学实质上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识字、写字学习的重要阶段,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教师和家长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对于写字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而新课标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因此在写字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响应这一改革措施,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注重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1明确写字方法。

写字方式的正确与否是提高写字能力的前提,因此在小学写字教育中应当明令学生明确写字方式,写字方式不不仅包括写字姿势,还包括握笔方式,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培养学生写字能力,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字意识,并逐步的教授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这样的过程中国,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汉字的么里,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此时学生会主动的进行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也会随之提高,有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写字姿势。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不单单会影响字体的美观,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建行造成影响,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可以预防近视,锻炼身体协调性,还可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写字姿势,教师可以举办班级内部的比拼比赛,选出姿势最标准、正确的学生作为班级的学习标兵,从而培养学生对保持正确写字姿势的兴趣,并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写字方法。写字方法不但包括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还包括写字的态度。其中握笔姿势的教育和书写专注度的培养是小学写字教育的重点内容。只有保证握笔姿势的正确才能确保运笔流畅有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好奇心最强、活力最充沛的阶段,因此在学习写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出现分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则应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写字方法的传授。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系统的讲解写字方法,利用图片以及视频令学生清楚形象的了解正确的写字方法,并且这种直观生动的方式更能够令学生集中精力、培养写字的兴趣。创新写字方法。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识字、学习写字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学习情况会直接影响后期的写字习惯以及对字的`记忆。所以教师在进行学生写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须采用更加多元化,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例如联想记忆法,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撒”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人需要利用手去撒东西,因此这个字左边是提手旁,这种方式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应当及时纠正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写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加强写字实践,培养写字能力。

写字虽然要重视一些规范,但是不断的练习也是写好字的重要一步,只有足够的练习才会使学生的写字能力不断进步,这也是培养学生的重要一步,适度的联系会使学生写出更加漂亮的字体,同时这也会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提高。有效利用课后作业提高学生写字能力。课后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并且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往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看课后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的写字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强化学生的写字能力。协同家长共同培养学生写字习惯。通过课堂与课后时间加强学生对写字的练习,家长也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启蒙老师,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使家长也重视起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或是家长会多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交流,令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加强课后监督,避免学生在课外时间养成不良的写字习惯,家长与教师的一起合作,能够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学生的写字时间。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并且在课堂上学生能够重视写字这件事情。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延长学生的写字时间,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并对学生的写字能力进行锻炼。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较为忽略培养学生写字能力这件事,往往教师书写占主要部分。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教师要增加课上写字教学的时间,这样教师也会更加系统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同时也在意识上为学生阐述写字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强化对写字的观念。

3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教学方式也成为了顺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做的事,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当然也需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要以身作则树立教学的威信,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写字能力的重要性。拉近同学生的关系,和学生交朋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交朋友的方式同学生进行交流,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令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写字学习,避免过于严厉的批评,通过这种方式活跃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自己学习写字的经历和故事,而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在师生间建立密切联系,还会令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内心需求,从而更好的完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加写字相关活动。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巩固知识并发挥知识应有作用,写字教学也不例外。想要真正令学生掌握写字能力,提高写字水平,出了需要教师的教育指导外,还需要各类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可以举办各类写字比赛、写字活动,如此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令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有效提高写字水平。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发现课堂教学中无法发现的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如此一来,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够令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令学生的写字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师在写字教学中需要注重对汉字结构、写字顺序、规范书写的教育,令学生树立正确、认真的写字态度,并要求学生在写字时用笔正确、运笔有力、专心致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写字能力,这是小学写字教学的根本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这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毕小燕.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13(9):183.

教育教学论文投稿【第六篇】

教师是一份偏向应用性的职业,因此师范学校的重点是要培养出更多能把书教好、受广大学生拥戴的教师,师范高校要转变教师人才培养的观念,在强化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育部下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要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师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该标准特别指出,小学教师要研究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是很多师范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认识,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严重不足,实际教学效果也有待提高。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性和师范性在师范学校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存在争议。虽然大家都承认教育实践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对于教育专业化发展具有同等的重要,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有所偏重。理论教学大大超出了实践教学的分量,很多实践教学的时间都被包括教育理论课程,普通文化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所挤占。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教师,而把重心放在学术性上,导致有些本科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不能胜任教学岗位,教学技能和敬业精神等方面都有所欠缺。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一对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范畴。实践教学与教育实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实践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和操作练习,也不仅指教育实习和见习。它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教育实践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师教育中“师范性”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所包含的内容要远比教育实践广泛得多。

2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多数高等师范院校中,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均十分有限,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失调。课程比例失调使得师范生整体的专业素质出现缺口,导致学生只会说而不会做,教学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良好的教育理念不能有效地贯彻到教育实践中去。教育见习、实习大多集中在最后阶段。这种前少后多的实践课程安排,学生无法从中获得切实收益,使师范生整体的专业素质不完善,显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性内容,既包括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个体教育,也包括开展教育研究、更新教育理念、促进自我反思。但主讲教师和教育实践的指导教师自身缺乏小学教师实践经历,对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实践缺乏切身体验,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小学教材和小学教学方法鲜有研究,课堂讲授教条化、书本化,也就很难对师范生进行实践性教学的设计与指导。并且实践性内容平时只是零碎地依附于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小学班主任、教育科研方法等理论课程的教学之中,缺乏必要的、以突出教育实践为特点的系统性整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体会到现实与理论的巨大反差,认为书本上讲的理论都是不实用的。理论无法应用于实践,反映出当前的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导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的阻断。

3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管理和指导。

除了学校内的实训活动,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但是很多基地往往是双方签署一份协议,后期投入少、管理不到位,形不成稳定、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数量少,类型单一而且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这种状况导致高校的实践教学“无处可去”,因而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实习指导教师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指导与考核,是学生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需要教师予以指导的。但高校的指导教师更关注教学及科研,认为指导实践教学是一件没有面子、没有前途的工作。实习学校虽然会为实习生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但这些教师忙于教学、管理等常规教育事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实习生进行细致、系统的指导。实习管理存在责任不明、过程监控不力等问题。

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建议。

1积极促进学校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展。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定位高校,面向小学教育,对于小学教师的要求,除了要求掌握各种教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课上好,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欢。小学教师这一职业更多是一份应用型的职业,而不是研究性的职业,因此,在师范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掌握各项教学技能、感悟教育的真谛,避免一味对学生灌输各种教学模式和技能,要有更多的包容性,给学生们更多的思考时间,鼓励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学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要进一步提高强化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切勿因为实践课程难于开展而缩短实践课程的比例,要建立课程之间、各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科学地规划好实践教学的先后次序和时间长短,对于一些已经开展过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果没有达到预定的实践教学目的,应该积极总结经验,延长或重新开展类似的实践教学活动,除了教学大纲要求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外,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开展一些创新性实践教学活动,此外,针对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对于小学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有别于其它专业教学实践,例如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特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就应该增加一些趣味性、生动性的活动,鼓励小学专业的学生选修美术、音乐等相关的课程。

教师人才的培养是师范学校所肩负的重任,它直接决定着未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对于师范学校的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基本功,确保他们能够完全胜任未来教师这一神圣的工作岗位。对于学生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教学是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是熟练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并不完全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因此必须将教学实践引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活动开展的初期,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通过使用远程视频的方式来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观摩活动结束后,应该组织学生对刚才观看的教学视频进行积极的讨论,促进他们就如何将教学理论融入到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在讨论活动上,应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思想的碰撞,逐渐形成学生教学风格的形成。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应该逐步引导师范学校的学生深入到小学课堂,让他们融入到各小学的日常活动中,通过这种亲身实践,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3积极促进高校和小学的合作,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现代是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为使广大小学教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对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训必不可少,小学教师大都工作在教学一线,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各种教学理论的积极践行者,而高校教师除了负责日常教学活动外,还承担着各项研究工作,因此通过加强小学和高校的合作,对于促进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方法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学校内的各种实践教学设施,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以便高校和小学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确保各项经费的投入,对于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育教学论文投稿【第七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省级教育教学论文,请参考!

摘要:从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目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的现状,从体系理论研究、教学一体化、自评与他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等四方面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做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进行了探讨,从发展性、全面性、动态性和特色等方面阐述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职业学校数量日益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问题给人带来不少担忧。回顾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许多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经历了“数量增长—质量下降—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这样的发展过程。目前相当多的职业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条件落后,无法确保教学质量。对于学校而言,教学质量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通过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能够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因此,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教学质量评价。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通过监控与评价的主体采用一定的运行机制和标准作用于客体,然后收集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全面评价教学工作、诊断与更正教学过程的偏差等活动,从而改进教学工作,最终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结构系统。

1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类院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通常都是通过学生评价、督导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管理者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几种形式进行,这种监控和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但其效果还不够理想。

欠缺对体系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大量、充分的理论基础之上,诸如体系架构、环节设置、实施部门、评价标准及反馈处理等均需要反复论证,认真思考研究。然而,目前国内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大都来源于高等教育,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并不多见。如果长期缺乏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很可能由于缺乏理论支撑使评价体系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进而直接影响到监控和评价效果。

注重“教”,轻视“学”

目前的职业教育过于注重抓“教”的方面,而轻视“学”的方面。因此,导致现行教学评价模式的重点就成了评价教师的“教”,评价指标过多地关注了老师教这个过程,即使有对学生的评价,其目的也都是为评价教师服务,缺少学生对于教学的主观感受、缺少学生对于“学”得的反思和评价。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被动接受,忽视发现创新。这种只追求结果而轻视过程的作法,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影响他们的创新。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判断一堂课是否是好课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从中学到了东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学生的素质是否得到了提高。

重视“他评”,忽视“自评”

现阶段教学质量评级的方式主要以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为主,这些评价方式都属于“他评”。以定期的教学检查和不定期的课堂听课采用“评价表”、“听课打分”的方式进行。对于“他评”,学校通常非常重视,投入大量资源以期能够获得良好的结果。因为评价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招生和学生的就业等。但是对于“自评”关注度不高,这是因为“自评”不会学校造成较大的外部影响,很多学校采取的态度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加上教职工之间都是同事关系,很难不被人情左右,导致评价工作流于形式,无法真正的发挥作用和优势。

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现阶段多数职业院校采取的都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方式,通常的方式是在课程结束和学期结束时,给各个学生一个百分等级分数,作为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只考虑到了结果,缺乏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9-13]。应该更新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利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的评价方法,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尽量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

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思考。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合理的评价手段,基于广泛的支持和参与而进行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统筹发展性。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只是院校的手段,并不是目的。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教师真正投入到自身岗位中。以促进教师专业和能力发展为目的,以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关注眼前,更应该考虑未来发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劣势,使其更加了解自己,提升其综合实习。

注重全面性。

教学评价应包含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研究者,学生应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仅仅把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依据,而应以学生的发展为衡量尺度。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志在于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保持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重视动态性。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内容应该是相对稳定,但其过程应该是动态的。在日常管理中,院校应在自然、常态的条件下,对于影响教学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归类分析,有明确的和便于操作的指标和标准,建立起一个教育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监控与评价体系,对于其指标体系根据时代进步保持动态性。

突出特色。

由于各院校办学历史不同、情况不一,教学工作评价模式不可能统一。不管采用何种机制与形式,只要管用,能达到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效果,就是合理的。在建设过程中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注重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办法,在继承与创新的互动中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构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既是一个教学工作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院校管理的理论问题。院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其终极目的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最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加强过程监控、完善考试方法及评价模式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评价过程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考试内容多元、成绩构成多元、考试管理全程监控等全方位、全程性的评价体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教学论文投稿【第八篇】

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繁杂的任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推动中学阶段作文教学低效理由得到有效解决。

中学作文教学低效理由教学策略。

在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学低效的理由出现在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方面、教学内容方面、教学策略方面、教学对象方面。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从理论部分以及实践部分着手解决教学低效理由。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中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惧怕心理,并且将写作训练看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这就导致了教师布置的作文训练题目学生通常需要几小时去构思。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理由就在于学生写作态度不够端正,将每一次作文训练当作是“完成任务”,致使学生走了许多弯路。因而,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想法,从而摸索到正确的写作策略。布置写作题目时,需要对题目、题材、字数等要求适度放宽。

例如,在学习了《听故事讲故事》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写作题目“我听的一个故事”,描述手法以及字数都没有规定,写作训练开始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都听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老师喜欢的故事有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探究理由,若是这个故事我没看明白或者认为故事没有到结尾的时候,我会让同学们把故事讲完。”教师在布置作文训练题目时,未给学生明确字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学生心理压力,但是,在无形之中也给学生提出了更高写作要求,即将故事写完整。站在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并不清楚教师意图,甚至会认为老师要求并没有太多限制,因而,也就更愿意去写故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写作效率会有进一步提高。

2.教给学生写作技巧。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觉得无法对事件进行具体描述,有部分学生即使做到了将事件完整的描述下来,然而,事件描述却不够生动、形象。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理由就在于学生未能掌握写作技巧。

例如,在学习了《培养良好习惯》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掌握写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写作技巧。可以通过让学生读课外书籍、坚持写日记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若是学生能够坚持阅读课外书本或者是写日记,写作水平能会有所提升。

3.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交流。

教师在学生写作情况中能够发现学生思维被束缚,若是不能快速突破这个“瓶颈”,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压力,使得写作积极性大大降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站在学生角度深思理由,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写作经验,从而做到不断反思总结。

例如,在学习了《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写作题目“我眼中的语文老师”,全体同学都写这个作文题目,写作训练完成之后再进行成果交流。教师选取的写作素材学生都很熟悉,并且描写的都是同一个对象,因而,在进行成果交流时,学生能够从自身观察角度以及其他同学观察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教师组织全班同学相互阅读作文,并且交流心得体验,推动学生思维“瓶颈”的突破。

4.作文素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中学阶段作文训练出现套话、假话现象的理由就在于作文素材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脱离。因而,教师在进行作文选题时,应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要让学生有事情可写。

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描写春天景象”的作文题目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参观或者是在学校游览,通过切身观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春天美景。通过这种教学策略的采用,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如,在中学阶段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个“综合学习”章节,涉及到的内容有“读读背背”“口语表达”“我的小笔头”。其中“我的小笔头”布置的写作素材与课文内容相近,并且与儿童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例如,“长大我想成为……”“我的小动物朋友”“童年乐事”等。

5.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

给人带来愉悦感觉的事物通常能够使得兴趣大大增加,因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评阅作文时应当不断对学生激励表扬,从而树立学生自信心。

例如,体作文水平不高,但是,其中不乏一些亮点词句。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语或者是口头表扬等形式激励学生。优秀作文可以在班级后面的墙壁上张贴,若是有机会也可以向中学生刊物推荐发表。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得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还应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看实物、看图片,通过带学生游览、参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会留意观察周围事物,养好良好的习惯。

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繁杂的任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行为应做到严谨,尽最大努力克服无关干扰。同时,站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来说,应当为语文教师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教师安心于课堂,推动中学阶段作文教学低效理由得到有效解决。

48 2280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