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开题报告最新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舞蹈论文开题报告最新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第一篇】

艺术表现力是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感染力,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灵魂所在。舞蹈作为一种源自自然、来自人类灵魂深处情感的生动肢体表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是通过舞者而传达给观众的,使观众受到触动,从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这对从事舞蹈专业学习的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艺术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探讨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和提高。

艺术实践;舞蹈;艺术表现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走出课堂,从社会这个广阔的舞台不断汲取舞蹈艺术灵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重组和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习充满乐趣,这是每一名学生和教育者希望看到的艺术实践正是舞蹈专业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吸纳的一种转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培养舞蹈专业的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及综合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称舞蹈专业的艺术实践就是舞蹈实习,他认为舞蹈实习包括了舞蹈表演、编导、教学、写作等,舞蹈表演专业的实习主要是舞台表演,侧重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锻炼。舞蹈教育专业实习的内容包括模拟教学、实际教学和论文。作者认为,舞蹈作为一门集音乐美、形体美、服装美、舞美设计等多项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以其高雅时尚的艺术品位和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翩翩风韵,无论是生动活泼的舞台演出、还是严谨科学的教育教学、论文书写,对于从事舞蹈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都有着“感于外、发于心”的本质提高,是艺术表现力来源的沃土。

(一)舞蹈艺术实践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为艺术表现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二)舞蹈艺术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模仿力,进而提高其艺术表现力

舞蹈是一门不仅注重形式美,同样还十分注重思想情感内涵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讲,舞蹈美不是一般的人体动态美。而是一种饱含诗情,富于乐感的人体动态美。学生在舞蹈艺术实践中通过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创造性模仿,可以提高其表现力,如挤奶舞就取源于劳动,它是模仿牧民给牛羊挤奶的动作来表现人民的智慧、劳动的美。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如“三下乡”、“舞蹈采风”等方式,学生缩短了舞蹈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逐渐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作者认为,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反映,它属于上层建筑,“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艺术的再现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离开了人类社会生活,离开了劳动实践,也就没有舞蹈艺术,在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有过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舞蹈艺术正是在这些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础上,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时代的印迹,从无到有,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内容、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演和创作灵感,从而提高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舞蹈实践包括舞蹈创作和舞蹈表演,而这两者都经历着从客观现象到主观意象再到舞蹈形象这二种时空状态的两度转化过程。从素材到舞蹈艺术的转化就是创造过程。舞蹈艺术源于生活。人们在生活中会有很多感悟,但表达不清楚,而创造本领的前提就在于发现、升华,例如,讲解舞蹈《小金鱼》时,我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观察鱼的形态、觅食、嬉戏的全过程,并要求低年级学生设计一组舞蹈造型动作。学生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想象出的肢体动作也十分丰富,有身体的扭动、面部表情的夸张表演、手部动作的配合,十分具有创造力也十分可爱,回到课堂再度讲解《小金鱼》时,学生情不自禁的发出了“原来是这样”的感慨,学习效果十分好。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参加辽宁电视台春节晚会演出、电视台“双拥晚会”、去日本昭和大学演出、去法国演出等一系列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创作、艺术表现力等多种能力,从而是各种艺术实践成为了舞蹈艺术表现力的“活化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自己的舞蹈艺术专业上发挥创造力。

学生的舞蹈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是学生的外部形态动作和内部情态动作的综合培养。只要教育者努力探寻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创造性的开展艺术实践活动,那么,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外部舞蹈动作与内心情感语言的技能,来进一步创编舞蹈动作,发挥其表演才能,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美的创造能力就不在是一句空话。艺术实践,对于每一位教育者来说,不仅仅是单纯的“演出”、“表演”;更应该是“教和学”的完美统一,是学生主动吸纳知识过程,更是“教学实践”、“舞台实践”、“创作实践”的沃土,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开拓思路,创造性的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使舞蹈教育、教学告别“机械化”的操练,让学习充满乐趣,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第二篇】

随着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常常反省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存在什么问题,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究,我发现许多音乐课堂教学往往片面地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素养的培育。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我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这一尴尬大家可能都曾遇到过。

究其原因,自然很多。

“我喜欢流行音乐,书上的歌曲太老土。”“音乐课纪律太吵,我不喜欢。”有的同学干脆说:“我唱歌不好听,所以不喜欢唱歌。”很多学校到了期中考试,音乐课干脆变成了语文、数学课……总之,原因很多,但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凡事都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客观原因固然存在,但从主观方面来看,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是否思考过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努力争取上好每节音乐课,也让学生真诚地说一句“我喜欢音乐课”呢?郭声健教授在《音乐教育论》这本书中提到,学科综合是解决音乐课堂教学片面强调知识技能传授的最佳途径。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要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艺术元素,会给音乐课堂教学增添新的活力,舞蹈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丰富情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目标。

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早在1900年,瑞士的达尔克洛兹提出的“体态律动学”就是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节奏的因素,向学生介绍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们能够掌握一种音乐和表演的即兴性,并且带有一种自己的独特的创造性。

达尔克洛兹认为,学生身体的各部分都是他们进行体态律动训练的工具。

他把孩子们的身体形象的比作一个管弦乐队,身体的各部分代表乐队中的各种不同乐器。

手指、脚趾、手、手臂、脚、足跟等就好比是乐队中的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小号等乐器,可以分开独奏也可以一起合奏。

经过训练,孩子们都可以指出哪种工具表达哪种节奏效果最好。

在我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知识体系的不断进步,教育工作同样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两难局面。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懂得:社会的发展应“不法先王之法”因为 “事异时移”,而墨守成规的 “守法弗变则悖”。

那么今天,同样面临着知识更迭大潮的冲击和严峻的社会形势,音乐教育如何发展、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在传承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汲取外来艺术的滋养,更是值得每一个音乐教育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当前,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目前社会上用人制度相对的不成熟,客观上造成了各学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学校要创牌子,升学率必须抓上去,主课成绩就必须提高。

于是出现了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去抓学生主课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

音乐课成了其它主课的“附属品”。

同时学校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与学生素质增长的需求相比也明显滞后。

然而“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音乐的重要性在于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更重要的是音乐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是很多知识的载体。

它可以潜移默化的活跃思维开发智力,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如何努力争取上好每节音乐课,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一下子给音教园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从《课程标准》新理念的确立,到教材内容的重新选编;从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到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都围绕着激发兴趣轰轰烈烈地展开着,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收获。

在艺术教育中,音乐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看得见舞蹈。

舞蹈这种直观性的艺术,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

《乐记,师乙篇》记载:“故歌之为言也……磋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说的是唱歌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脚也跳起来了。

由此可见,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

舞蹈是以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中学生在伴随音乐进行舞蹈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活动。

(二)理论依据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的实践活动。

随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音乐教育日益走向综合,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而舞蹈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等一身,被人们称之为看得见的音乐,流动的音乐。

舞蹈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舞蹈也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从感知方式的角度划分,前者属于听觉艺术,后者属于视觉艺术。

然而二者又相互结合,水融。

舞蹈借助于节奏,通过人体动作表现情感。

而人通过欣赏舞蹈画面或亲身参与舞蹈实践表演,则更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情感意境的理解。

1、用舞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2、用各类的舞蹈律动学习歌曲。

3、用形象的舞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4、用即兴的舞蹈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1、文献研究法。

搜集、利用相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走捷径、求实效。

2、行动研究法。

强调规范性系统性,创设音乐学习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所描绘的世界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审美体验,加强舞蹈成品赏析,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3、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问答的方式,收集各研究阶段的学生反映。

4、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法。

不断反思自己的典型课例及相关教学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

注意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进行总结和提炼。

5、考核法。

采用公开课形式进行,检查各研究阶段取得的效果。

第一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规划设计阶段。

主要工作:确定实验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目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习的歌曲和舞蹈;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第二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开题研究阶段。

主要工作:

1、对研究方案进行学习,明确此次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目的。

2、分别制定整体方案和阶段性方案。

根据自己的研究工作,定期汇总,定期考核。

3、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问答的形式,摸清七年级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对音乐的理解;统计调查问卷;根据摸底调查结果。

分析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并对阶段性实施方案进行细化;按阶段性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4、收集网络视频资料;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按阶段性计划,汇总资料,整理实施过程资料。

5、撰写阶段性考核总结。

第三阶段(20xx年6月):研究深化阶段。

主要工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做好结题工作。

沃尔特.特里说:“通过舞蹈训练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改进动作协调性,提高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增强学生的模仿能力,培养正确的基本姿态。

在情感方面,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都有帮助,对学生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助益。

跳舞除了身体和感情并用,显然还要精神集中。

如果身体按照规定的形式舞动,一定要提高警觉,训练有素敏捷过人。”众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因为接受舞蹈教育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思想活跃、动作敏捷、成绩优良。

中小学音乐课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的需要为基础,以学生的审美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索为特征,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服务的,它通过以术来表现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调,展示生命的内在活力。

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

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的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研究的角度新颖,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从自身的音乐课堂出发,以学生为本,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出音乐课堂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丰富自己的音乐课堂,让学生从中受益。

1、专业支持:研究者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十多年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为了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与本校及所在县区同专业的同仁进行了交流与探讨,邀请了前辈进行专业指导。

2、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著作,搜集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信息,因此前期的调研、分析工作开展比较顺利。

3、保障条件:研究者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所在学校予以大力支持。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第三篇】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几千年优秀灿烂的文明史,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各民族民间舞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进程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中国舞蹈教育和艺术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中,民间舞始终是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而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内在所特有的规定性,形成了民间舞蹈自教学方法。民间舞教学法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这门课,对民间舞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式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理论化的学习,为他们在今后民间舞教学中逐步走向科学化、体系化、理论化的道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民间舞的爱好者提供一门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课这个事开题报告。

如今,我们的民间舞教学的教材与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纯粹地把流传在民间的自然形态民间舞搬进教学,而是经过反复深入研究,找出其规律特点,不断进行提炼、加工、升华、规范而形成系统的教材,并以此作为训练学生舞蹈演员的有效手段,其针对性、目的性是很明确的。不同地域的民间舞,其舞蹈的形式、风格、动态有其共性,也有个性,而民间舞蹈内在特有的规定性,形成了民间舞蹈自身特有的风格特点和形态样式。例如: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概括为“稳重浪”,其舞蹈的“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以动作和急出慢落、有动有静、有张有弛,音乐曲调以唢呐和小钹器乐吹奏出迷人的节奏变化,把舞蹈烘托得更动人,为其舞蹈的“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增添声色。从动感和风格上,艺术地概括出东有教无类”的教学模式,关键是解决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是“民主”、“兼容”、“并收”的教学思想的渗透。

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对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讲解。

1、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由人民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今传承,如此历代沿袭流传至的舞蹈形式。

2、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特点,体现在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代表性的民间舞教材为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以具有训练形体技能和心智技能两方面价值和作用的内容,着重解决学生的身体松弛和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气质性以及控制力、力度、弹性、速度、节奏感、乐感、技术技巧性和表现力等。

3、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目的,通过系统规范化的教学内容,配合相适应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民间舞基础知识、技术运用方法、基本能力等诸多方面得到培养开发和训练。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第四篇】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在社会上已广泛流传、由于其独特的社交功能和健身效果,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高等院校学生掌握了体育舞蹈方面的知识,不但使之终身受益,还有助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学生步入社会后,还可为带动全民体育的开展。

体育舞蹈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情世界,并引起共鸣,使其产生激动、连想和想象,从而自觉地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乃至心灵深处的陶冶。它直接而生动的体现着学生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以及价值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自娱自乐、抒发情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健身美体、延长青春、赏欣愉悦、陶冶情操、认知社会、宣传教化、团结鼓励的价值和功能。它对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它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它还能防止某些生理缺陷,纠正人体的不良姿态,发展人体动作的对称性、协调性、控制能力等。

我现在颇有感受,我们马上就要毕业找工作了,接触外界也多了,然而社交也多了,在一些社交场合难免会跳跳舞啊,现在就可以很自信的接受别人的邀请了,也不会娓娓梭梭的,可以很大方的然而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总而言之,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是必要的。

1、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2、可以培养礼仪旗帜和鉴赏能力。

3、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3、可以锻炼身体。

4、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1、研究步骤、方法:

(1)查阅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料

(2)上网查询

(3)向老师请教

(4)和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2、研究工作进度

(1)xx年11月20日开题准备工作

(2)xx年12月30日前完成开题答辩,拟定写作提纲

(3)xx年1月30前下达任务书

(4)xx年3月15日前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5)xx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写作,送交指导老师验收

(6)xx年5月10日前老师写出评语交各答辩组长

(7)xx年5月13日—5月14日分组答辩

1、黄永军,凌红月《体育舞蹈的演绎及在高校教学的实践研究》

2、李春文《体育舞蹈教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3、《大学生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体育高教研究,1992(3)

4、杨萍,王美《体育院系对体育舞蹈的初探》北京体育大学

5、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国体育科技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第五篇】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模板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具体内容: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的“舞蹈论文开题报告最新10篇”,希望你们喜欢。论文题目: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研究...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的“舞蹈论文开题报告最新10篇”,希望你们喜欢。

论文题目: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研究一、选题背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中国学者还没有看到铜鼓对于研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重要意义,没有把铜鼓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载体来研究的时候,国际学术界就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中国的铜鼓和铜鼓舞蹈,并且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作为青铜时期的代表文物,南方地区的铜鼓和北方地区的铜鼎都是由新石器时期的铜釜演变而来的,只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北方的铜鼎在失去作为权力象征的功能后,变成了历史文物静静的躺在了博物馆里,而南方的铜鼓则在权力功能丧失后,回到民间,成为了活着的文化。我国的西南地区是世界上铜鼓最早的发祥地,其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且形制众多、分布极广,曾在西南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广为流行,被视为通天的"神器"、"祭器"、"重器"和"宝器"。铜鼓作为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遗留物,不仅是流传千古的文化"活化石",也是文化传承和历史传承的一个重要标记,而作为铜鼓文化中的舞蹈艺术则是以一种活态的表现形式来展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一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的铜鼓及铜鼓舞蹈就以其独特的辐射性、渗透性,流传至我国各地,甚至世界多国,在铜鼓文化的传播中形成一种民族对话和国际交流,使之到达彼此的沟通和理解,共同促进铜鼓艺术的保护与发展。历史证明,文化保护得当,传承力度加强,民族的发展就越快,而其民族的文化影响和政治影响也就愈大。铜鼓舞蹈作为一种活态的铜鼓文化,能直观、生动的展现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以铜鼓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就应该保持自身舞蹈文化的原生形态,使其展现自身民族文化的主体特质。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引导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传承与发展的方向,积极保护铜鼓舞蹈这种活态文化的艺术魅力与价值,更好的促进中国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各民族文化多元化的交流。由此可见,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研究具有国际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对铜鼓舞蹈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依据。

丰富和发展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它能为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我们相信,随着人们对民族民间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认识和重视,西南铜鼓舞蹈的挖掘与传承研究将会有一个较好的契机和发展,使铜鼓舞蹈重新焕发艺术青春,散发艺术魅力,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留铜鼓文化的民族只有壮侗语族的壮族、布依族、水族、侗族、泰族,苗瑶语族的苗族、瑶族,藏缅语族的彝族,孟一高棉语族的佤族、克木人,以及芒族等。

遗存于西南少数民族中的跳铜鼓舞蹈的习俗,主要用以祭祀娱神、驱邪逐疫、祈求丰收等宗教祭祀仪式中,或是在节庆民俗仪式中祈求神灵的佑护,跳给神看,用舞蹈动作博得神的欢心,以及在各种节庆习俗中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此外,铜鼓舞蹈还是一些民族丧葬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宗教仪式。他们在送葬前连续几天的敲击铜鼓,通过鼓声呼唤亲友参加葬礼,跳铜鼓舞蹈以召唤鬼神前来护祐死者的灵魂。早期的铜鼓舞蹈主要是人们踏着简单的鼓点节奏来变化动作和队形,在舞蹈中虔诚地敬神、娱神。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铜鼓舞蹈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的演变创新,单纯以铜鼓伴奏的祭祀娱神的舞蹈已不能再满足人们的审美活动,自娱自乐的成分逐渐强化,人们经过逐渐的改革,铜鼓舞蹈也由原始的劳作祭祀舞蹈逐渐转化、发展为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民俗舞蹈、群众舞蹈、艺术舞蹈等多种舞蹈形式。由此可知,铜鼓舞蹈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的铜鼓舞蹈大都有特定的内容主旨、仪式程序和象征意义,还有特定的舞蹈场域、队形、动作和表演及主持日的规定和禁忌......,然而,在该舞蹈中所呈现的一切,始终都是以铜鼓为核心的,在铜鼓节奏的指挥下,舞者通过强、弱、快、慢、轻、重、缓、急的鼓点,跳起围绕铜鼓变化着的各种各样用以表达特定意义的舞蹈。

等方式方法,在认真思考和。

总结。

近年来国内外新实证、新材料、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成果的基础上,深度考察滇、桂、黔三省区少数民族中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意义的铜鼓舞蹈,尝试运用舞蹈学、民族学、历史学、宗。

教学。

考古学图像学等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究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最本源的面貌,力求对各族铜鼓舞蹈的发展变异进行深层解析与探索,进而描述不同民族铜鼓舞蹈的起源发展和创新规律,揭示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形态和表现形式,发掘西南各少数民族铜鼓舞蹈中的"共性"与"个性"的规律,从而深入探讨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以及对其保护传承与创新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这类终极问题的深刻研究,为深入剖析铜鼓舞蹈的民族文化,开拓新的途径与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插图主要来自蒋廷瑜著《古代铜鼓艺术》李昆声黄德荣著《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著《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等著作中的图片,以及杨德鋆著《铜鼓乐舞初探》陈远璋著《左江岩画舞蹈图像初探》等论文中的插图,由于文章篇幅的原因,文中所有插图不再注明详细出处,在此对原作者致以深深的歉意并衷心的感谢!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已在本文"参考文献"中一一列出。

第二节彝族铜鼓舞蹈63-68一、广西那坡彝族《铜鼓舞》63-65二、云南文山彝族《跳铜铜鼓》65-68第三节瑶族铜鼓舞蹈68-76一、广西都安、巴马布努瑶《跳铜鼓》68-73二、广西南丹白裤瑶《勤泽格拉》73-76第四节苗族铜鼓舞蹈76-82一、贵州雷山苗族《铜鼓舞》76-79二、贵州凯里苗族《铜鼓舞》79-82第五节水族铜鼓舞蹈82-86第五章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文化内涵86-92第一节民族文化价值86-88第二节舞蹈艺术价值88-89第三节铜鼓舞蹈的保护与传承89-92结语92-95致谢95-96参考文献96-99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1]康保成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2]田青主编.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个案调查与研究.[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年。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

[4]中科院知识产权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

[5]傅谨.薪火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6]蒋志龙.滇国探秘——石寨山文化的新发现,[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

[7]张增祺.滇国与滇文化,[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

[8]张增祺.滇国青铜艺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9]石裕祖.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论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10]中国铜鼓研究会编.中国青铜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

[11]蒋廷瑜.古代铜鼓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

[12]蒋廷瑜.壮族铜鼓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13]李昆声.黄德荣.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

[14]蒋廷瑜.古代铜鼓艺术.[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15]蒋廷瑜.廖明君.铜鼓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

[16]韦苏文.中国铜鼓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

[17]张光直.青铜时代.[m].三联书店,1983年。

[18]刘德荣.铜鼓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19]王大道.云南铜鼓.[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

[20]万辅彬.中国古代铜鼓科学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

[21]李春龙.云南史料选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

[22]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3]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24]马薇、马维丽.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25]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

[26]刘建.宗教与舞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27]中华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中华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9年。

[28]中华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中华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9年。

[29]中华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中华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贵州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9年。

[30]李伟卿.铜鼓及其纹饰,[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舞蹈论文范文。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第六篇】

开题报告包括调研资料的准备,选题依据、目的、主要研究内容;进度安排;完成任务所需条件、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情况等,字数1500—2500字。

选定题目后,开始着手准备资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通过网络、泰山学院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收集资料。

2.借鉴专家学者的理论观点并走访所在城市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实习经历整合资料。

3.听取指导老师意见,访谈部分幼儿家长以及相关教师。

舞蹈是人类最早的一种艺术活动,它是经过提炼和加工,以人体的造型和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舞蹈教育目的不单单灌输给儿童掌握艺术技能和基础知识,它更加侧重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舞蹈教育不仅可以让幼儿得到身心情感的熏陶,体态仪表训练身体素质上的提升,更要加强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创造力,从而使幼儿能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发展。所以说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是一种能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的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论文的目的旨在分析幼儿园舞蹈教育的现状,论述舞蹈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意义所在,结合研究阐述对幼儿园舞蹈教育在幼儿创造力培养方面的看法与建议。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幼儿舞蹈教育不断的被人们所接受并认可,家长对幼儿在舞蹈方面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甚至追捧,幼儿园设置了舞蹈课,社会也上涌现出各种幼儿舞蹈培训机构。幼儿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特殊性的教育,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幼儿舞蹈教育在进行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同时,应该注重孩子独立性、评判性、主体性、求新立异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但目前我国幼儿舞蹈教育仍存在着不按幼儿生长发育规律教学,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现象,而忽略了对孩子独立性、评判性、主体性、求新立异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的。基于素质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大力提倡,舞蹈艺术肩负着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责任,但目前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对幼儿身心特点、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很多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舞蹈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加上缺乏规范管理及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等因素,限制了幼儿舞蹈教育有序、健康的发展,忽视了舞蹈教育的根本目的,扼杀了舞蹈本身的趣味性,磨灭了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重大意义。

(一)研究内容。

1、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2、幼儿舞蹈教育现状分析。

3、幼儿园舞蹈教育开展方式与途径。

4、幼儿舞蹈与创造力的关系。

5、幼儿舞蹈在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

6、通过舞蹈教育提升幼儿创造力的表现。

7、对舞蹈教育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建议。

(二)研究思路。

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与专家学者的研究资料,明确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与产生的原因,说明幼儿舞蹈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具体研究思路如下图。

(1)20xx年1月上旬,院系确定指导老师,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方向和范围撰写开题报告。

(2)20xx年3月中旬,院系召开开题报告会,下达任务书。

(3)20xx年3月下旬,收集整理资料。

(4)20xx年4月中旬,完成论文初稿,并教导师初审。

(5)20xx年4月下旬,论文中期检查。

(6)20xx年5月下旬,修改论文,定稿。

1.通过资料收集法,通过网络、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收集了资料了解专家学者的观点;

2.通过实地调查观察,了解幼儿园舞蹈课中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方式,了解现状;

3.通过请教老师及个人实习经验提出合理建议,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通过整理、分析资料以及结合调查结果,学习论文撰写方式,撰写论文。

[1]孙铭.少儿舞蹈的特点及教育意义[j].大众文艺.20xx(07)。

[2]赵春霞.浅谈学前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通俗歌曲.20xx(12)。

[3]肖潇.浅谈少儿舞蹈的创作与发展[j].大众文艺.20xx(15)。

[4]郭晶晶.幼儿舞蹈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xx(33)。

[5]王婉青.幼儿舞蹈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j].艺术教育.20xx(03)。

[7]李菁.以幼儿为本:幼儿舞蹈教育的关键所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xx(01).

[8]刘秀.幼儿舞蹈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新课程(小学版).20xx(01)。

[9]鲁梅.提高幼儿舞蹈教育质量的若干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xx,22:146.

[10]刘静.发展幼儿创造力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xx(02)。

[11]许颖,刘朝辉.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的具体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2)。

[13]孙俏.谈幼儿舞蹈教育的作用[j].艺海.20xx(06)。

[14]许颖,刘朝辉.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的具体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2)。

[15]崔红英.在艺术教育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20xx(01)。

[17]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18]王白璇子.少儿舞蹈教育作用及应注意问题[j].新西部(下旬.理论20xx(08)。

[19]刘静.发展幼儿创造力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xx(02)。

[20]张文.浅谈舞蹈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成功(教育).20xx(24)。

评委评语及其建议:

评委签字:

学院盖章: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第七篇】

研究《中国古代舞蹈史》这门课程在舞蹈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对提高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了解舞蹈历史文化理论;重视舞蹈历史理论课;拓宽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历史知识面;以及提高现阶段舞蹈基本理论历史类的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对完善高等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基础理论学科体系的改革和探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探索舞蹈专业理论与舞蹈表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考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舞蹈表演;实践;结合

现今现存在世所能看到的绝大部分古代舞蹈动作都是从石壁、石刻、雕塑、画卷、古籍等中留存下来的,我国的“中国舞”包含当中的古典舞、汉唐古典舞、中华民族民间舞的大部分舞蹈元素、造型、动势等都是从这些古代的文物发现、挖掘、研究而继承下来的,最终成为各舞种的基本创作创新的原动力,将基础理论课程《中国古代舞蹈史》与中国古典舞、汉唐古典舞、中华民族民间舞、古典舞身韵、舞蹈技巧、舞蹈编导等课程的舞蹈表演实践课相结合起来,一定会唤醒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自我更容易接受、理解古代舞蹈史得更加清晰、透彻,将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相结合起来得教学方式是舞蹈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舞蹈表演实践课教师教学《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很必要和很实用的一种教学手法和技巧。

《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的舞蹈古代历史理论对比舞蹈古代文物的参考,在课堂上把一个个石刻、雕塑、画卷中的舞蹈姿态和鲜明风格的舞蹈文物的局部、整体的静态舞姿和动态舞姿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古代石刻、雕塑、画卷中舞姿的来源,以及分析它的特点、特色和艺术风格;并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立刻体验古代舞蹈的舞姿,并在讲台上进行学习、模仿和实践分析,对历史舞蹈文物中的静、动造型舞姿进行比较、摹拟,从而更直接和直观的去透视、理解古代舞蹈,以及生动的去感受、体验古代舞蹈动作和动态;同时帮助学生去理解当时舞蹈历史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因素等对古代舞蹈所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让一个个古代石刻、雕塑、画卷中舞蹈动作、姿态和技术技巧进行大量有依有据的现实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每一个古代舞蹈动作、姿态、技术技巧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渊源,找到古代舞蹈的历史理论支撑点,让其加深对古代舞蹈动作内涵的理解力,领会掌握各历史朝代时期的舞蹈风格特点特征,使学生能更准确到位的在舞蹈表演实践中展现古代舞蹈动作的内涵和魅力,然后从中开发、挖掘古代舞蹈动作运动和连接的基本方式。

中国古代舞蹈的历史进程从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舞蹈形态到下一个历史时期的一种舞蹈形态的过程,舞蹈动作、舞蹈技巧、道具等的运用都有着各式各样的演变和创新,这样的演变和创新最好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实践才会有真实、真切的感触感受,才会使学生积极的去思考、验证,因此最好让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中,去感受其舞蹈基础理论《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魅力,才能达到《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在基础理论课程《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教学课堂中,增加开设古代舞蹈表演实践课的教学部分,不仅要学生只是坐在教室里听和学,或者只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讲台上做做不能大幅度和简单的动作和造型,而是应当把古代舞蹈史的教室搬到舞蹈练功房进行古代舞蹈史少余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现动静相结合(静—动—静—动。。。。。。)的教学模式,例如:

一、在文化课的多媒体教室上两次(四个课时)的舞蹈史理论课程后,增加开设一次(两个课时)与舞蹈练功房相结合的舞蹈史表演实践课程,把前两次(四个课时)在文化课多媒体教室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容,搬到舞蹈练功房一次(两个课时)中实践出来,使学生记忆更深刻。

二、还可以将前两次(四个课时)在文化课多媒体教室安排的实践作业,在第三次(两个课时)的舞蹈练功房实践课上进行检查、评价和反馈。两次舞蹈理论课加一次舞蹈实践课的安排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记忆重要知识点,在这样的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新颖、好奇、有趣,会主动积极的学习新的舞蹈史理论,反而使课程进度顺利,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更学得好、记得牢,课程安排自然,依此类推、周而复始、进入良性循环。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并使教学成果显著。

三、在学习结束后,《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考核评价中,也可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如试卷考核占总成绩百分之七十,实践考核部分占百分之三十,这样就避免了学生非要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才能把古代舞蹈史记下来,不仅未理解未消化、而且考完就忘,也不容易发生不合理、不全面的考核评价,不失去教学《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本身价值和意义,对舞蹈表演专业学生今后的理论课程学习开个好头,让学生提高学习理论课程的自信与积极性,让今后学生的理论课程学习能进入良性循环。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第八篇】

舞蹈要想真正为人们所欣赏就需要舞蹈编导不断加强自己综合素质的发展,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意,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被人大家所接受的舞蹈。本文将就舞蹈编导所需要的专业素质以及如何能编导更好的舞蹈进行了简单探析。

舞蹈;美的艺术;舞蹈编导;专业素质

舞蹈编导作为一部舞蹈作品的开发者,首先应当具备的肯定是舞蹈编导能力。如何提高编导的能力就摆在了首要位置。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吃透教材,夯实理论基础。现在很多人忽视理论方面的学习,单纯的认为只要能创造出舞蹈作品就可以了。殊不知,想要真正创造出优秀的舞蹈作品,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只有深入了解创造的内在加上平常生活中对于舞蹈的感悟才能创造出打动人心的舞蹈。

2、加强舞蹈训练。真正的舞者不仅仅是一个舞蹈家更是一个表演家。因为跳舞不仅要把舞蹈的动作给做出来,同时要真正理解舞蹈本身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而通过舞者向观众传达。然而真正想要达到这一境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成的,它需要我们落实到点点滴滴的练习中去。在练习中去感悟舞蹈的意义,在练习中激发创作的灵感。

舞蹈作为八大艺术之一,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语言作“心智交流”的表达艺术,一般借助音乐等其他道具。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对于舞蹈编导的文化修养的要求也是相对来说较高的。舞蹈编导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知道舞蹈的历史以及创作。其次,作为舞蹈的创作者还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对于其他的一般文化都应该有所了解,并能将之融合在一起。这样不既能帮助舞蹈编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创造好的舞蹈,更能丰富舞蹈的内取材内容,从而创造出形式多样的舞蹈,提升舞蹈本身的观赏性。所以,舞蹈编导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在对待同一件艺术品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能力。在看待同一问题上,不同的人透过不同的视角去观察所得到的结论也不一样。对于一名舞蹈编者来说,在对待同一事物时就要运用自己最具独特的洞察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具备一双明亮的眼睛,就能在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的艺术,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

一个好的舞蹈编导不仅要能够创造出好的作品,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将自己所创造的舞蹈的精髓通过自己的语言的表述能让别人明白。舞蹈不仅娱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承担着宣传教育的社会重任。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传递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开拓学者的思维,激发学者的学习兴趣。为此,舞蹈编者应该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舞蹈编者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使用的术语一般应是专业术语,要恰当、清晰,声音要洪亮并要有节奏感,可以让人一听就知道这句话的重点在哪里。同时要有运用非语言提示的能力。合适的`肢体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学生对讲解内容的理解。如果这两者能够邮寄的结合在一起,相信必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舞蹈编者应清楚规范的演示一些动作。语言所能传达的信息毕竟有限,有时候碰到一些不好描述或者很难理解的动作时,编导应该亲自示范。清楚规范的示范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加强记忆。

“舞蹈编导”顾名思义就是指一部舞蹈作品的创作、排练和演出过程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作为一个组织和领导者,组织和领导能力必不可少。组织,协调能力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效果,如果某项工作任务组织协调不到位,就很难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凝聚各个成员的智慧。所以优秀的舞蹈编导不仅能创造出好的舞蹈作品,还能够组织其他的舞蹈爱好者将作品尽情的演绎。然而,真正做好一个领导者并不容易。

伴随着我国国民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修养不断提升,舞蹈作为一种陶冶人的情商的方式也不断普及,促使我国舞蹈视野一步步走向繁荣。舞蹈编导置身于民族艺术发展的浪潮中,承担着创造和编导舞蹈作品的重任。因此,舞蹈编导要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

[1]赵铁春,田露。中国汉族民间舞蹈教材[m]。北京高教出版社,20xx。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第九篇】

舞蹈服饰作为一种舞美艺术,应存在于与之相适应的舞蹈形态、思想内涵、行为规范的制约和支配之中,舞蹈服饰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必须符合人物的具体形象要求。余艳通过对民族舞蹈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的分析研究,论述了民族舞蹈服饰的艺术形式和重大作用;杨敏对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和服饰的研究分析,论述少数民族的舞蹈节奏和形式与服饰的相互关系;张姝萍通过对民族服饰和民族舞蹈服饰设计方面的研究论述,得出我国民族舞蹈服饰设计的多种方案,为我国民族舞蹈服饰设计增添新的元素;崔岩在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的艺术性的研究中,详细准确的描述了我国民族舞蹈和民族舞蹈的艺术特色。民族舞蹈与民族舞蹈服饰的研究已经得到很大的进步,但是针对我国少数民族较多,民族舞蹈种类丰富,民族舞蹈服饰需求的不断增加,现阶段的民族舞蹈和民族舞蹈服饰研究仍然不能满足现阶段我国发展迅速的民族舞蹈创新步伐。所以本文就结合自身强有力的专业背景,对我国的民族舞蹈和民族舞蹈服饰特别是蒙古族做进一步研究。

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社科文献,阅读大量有关资料,充分利用我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由此进行论文的研究工作。

本文分别从舞蹈服饰与中国蒙古族舞蹈相融的历时性信息:民族舞蹈发展历程中舞蹈服饰话语的信息,民族舞蹈发展历程中舞蹈服饰隐匿的信息;民族舞蹈韵律与舞蹈服饰的相融:民族舞蹈的节奏性与舞蹈服饰,民族舞蹈的律动特征与舞蹈服饰;民族舞蹈情感与舞蹈服饰色彩的相融:民族舞蹈肢体语言与舞蹈服饰色彩的相融,民族舞蹈情感与舞蹈整体色彩的相融;民族舞蹈与舞蹈服饰材质的相融:民族舞蹈造型与舞蹈服饰的材质,民族舞蹈动作与舞蹈服饰的材质等三部分部分进行了研究。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第十篇】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在社会上已广泛流传.由于其独特的社交功能和健身效果,已经越来越受 到大学生的青睐,高等院校学生掌握了体育舞蹈方面的知识,不但使之终身受益,还有助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学生步入社会后,还可为带动全民体育的开展。

体育舞蹈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情世界,并引起共鸣,使其产生激动、连想和想象,从而自觉地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乃至心灵深处的陶冶。它直接而生动的体现着学生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以及价值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自娱自乐、抒发情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健身美体、延长青春、赏欣愉悦、陶冶情操、认知社会、宣传教化、团结鼓励的价值和功能。它对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它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它还能防止某些生理缺陷,纠正人体的不良姿态,发展人体动作的对称性、协调性、控制能力等。

我现在颇有感受,我们马上就要毕业找工作了,接触外界也多了,然而社交也多了,在一些社交场合难免会跳跳舞啊,现在就可以很自信的接受别人的邀请了,也不会娓娓梭梭的,可以很大方的然而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总而言之,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是必要的。

1.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2.可以培养礼仪旗帜和鉴赏能力。

3.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3.可以锻炼身体。

4.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1 研究步骤、方法:

(1) 查阅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料

(2)上网查询

(3)向老师请教

(4)和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2 研究工作进度

(1) 200年11月20日开题准备工作

(2) 200年12月30日前完成开题答辩,拟定写作提纲

(3) 200年1月30前下达任务书

(4) 200年3月15日前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5) 200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写作,送交指导老师验收

(6) 200年5月10日前老师写出评语交各答辩组长

(7) 200年5月13日-5月14日分组答辩

1. 黄永军,凌红月 《体育舞蹈的演绎及在高校教学的实践研究》

2. 李春文 《体育舞蹈教程》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3. 《大学生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 体育高教研究,1992(3).

4. 杨萍,王美 《体育院系对体育舞蹈的初探》 北京体育大学.

5. 毕秀淑,彭延春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国体育科技

48 2277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