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四句队歌威武 进新房四句歌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四句队歌威武 进新房四句歌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四句队歌威武 进新房四句歌篇1

六 州 歌 头

张孝祥

教学目标

1.了解张孝祥的生平与创作。2.体会《六州歌头》的思想感情。

3.分析本词的艺术手法。

题解

1.“六州歌头”为词牌名;程大昌《演繁露》卷十六:“本鼓吹曲也,……音调悲壮,又以古兴亡实之。”

2.六州:杨慎《词品》卷一:“六州得名,盖唐人西边之州:伊州、梁州、甘州、石州、渭州、氐州。此词宋人大祀大恤,皆用次调。” 作者简介

1.生平

张孝祥(1132—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和州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鄞县(今浙江鄞县),中唐诗人张籍之后裔。在短促的一生中,显示了其从事政治活动的能力。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23岁的张孝祥廷试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后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兼国史实录院校勘、著作郎、起居舍人、中书舍人、抚州知州。宋孝宗隆兴元年(1 163年)充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府,除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继又以敷文阁待制出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因反对“隆兴和议”而落职。宋孝宗乾道元年(1 165年)出知静江府,领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乾道三年起为秘阁修撰知潭州领荆湖南路安抚使,权荆南提刑。乾道四年复敷文阁待制徙知荆南,领荆湖北路安抚使,最后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夏,病逝于芜湖(《宋史》卷389有传)。

2.创作概况

张孝祥少年即英气逼人,议论宏伟,诗文兼擅,工书法,词的成就最高,与张元干为南宋初期词坛的双璧。其词多以抗金恢复为主旨,直抒胸臆,气势豪迈,想象丰富,上继东坡,下开稼轩,是南宋初年词风转变中的著名作家之一。1 著有《于湖居士文集》40卷,词集单行本有《于湖居士长短句》5卷、《拾遗》1卷。张孝祥存诗最多,有 400余首;文次之,有300余篇;词又次之,有 220余首。

课文分析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羶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1.语言知识

关塞莽然平。莽然:草木茂盛的样子。平,四望如一,一个模样。区脱纵横。区(ōu)脱:本是匈奴所筑土室,作为侦察警戒用,这里借指金

兵的哨所。

干羽方怀远。干羽:舞者所持的道具。干,盾。羽,雉尾做的舞具。纷驰骛,若为情。驰骛(wù):奔驰忙碌。若为情:何以为情,意谓令人难堪。

忠愤气填膺。填膺:充满胸腔。

2.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

绍兴三十一年(1161)的秋冬,孝样罢居芜湖,时往来于宣城、芜湖(安徽)间。此年九月,金主亮大举南下侵宋。十一月初八日,虞允文集合王权绩卒与金兵会战于采石,大败之。此役是宋金对抗中关键性的一战,完颜亮被阻不得渡江,东下到扬州为部下所杀,南宋小朝廷才得转危为安。孝祥听到这一胜利喜讯,喜悦欲狂,赋词一首《水调歌头·和庞佑甫闻采石战胜》,表达壮怀激烈和忧国忧 2 民的爱国情怀。

采石大捷,宋军民都受到很大鼓舞,但却没有给抗金复国带来新的希望。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6月,宋高宗赵构将皇权传给太子赵奋.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太子赵奋即位后第二年 改元为隆兴元年(1163年),世为孝宗。孝宗皇帝是南宋皇帝中尚有恢复中原志向的一位。隆兴元年正月他想整饬军队,起用人才,朝廷上弥漫着北伐的空气,抗金老将张浚被起用为右丞相,江南军事指挥权也交给张浚,并密谋联合西夏协同抗金。在做了北伐的简略准备后。4月发兵六万大军北伐,战事初期比较顺利。月中旬收复宿州。然主将李显忠与邵宏渊二人因小事失和,大敌当前,邵宏渊置国家大局而不顾。在敌人反扑李显忠被围的紧急情势下,居然按兵不动。李显忠孤军奋战得不到援助只得放弃宿州。于 5月24日溃退到符离集一带。抗战失利,主和派势力占据上风,孝宗起用了秦桧余党汤思退为丞相。一时间,主和派及投降势力左右着南宋朝廷,开始与金人通使议和。

采石大捷后的第二年(1163),张孝祥来到建康(今南京),谒见了行宫留守张浚。但后来面对议和情势,希望为克敌驱虏,重整河山而效力张孝祥非常失望,一腔悲愤,难以宣泄。一次在张浚幕府席间,与宴者论起恢复大计,对捉摸不透的和、战前途十分担忧。张孝祥酒酣耳热,慷慨悲歌,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的爱国词《六州歌头》

2.内容分析

《六州歌头》大气磅礴、笔饱墨酣。词人虽没有大声疾呼、仰天长啸,但在沉郁悲壮的幽咽声中,抒发着作者难以压抑的激愤之气。“艺概卷四”评此词的教育作用时说“词之兴、观、群、怨酬.岂下于‘诗’哉?”说它影响不下于“诗经”,这是一极高的评价。

上阕:描写沦陷区的凄凉景象和敌人的骄纵横行。

开头就写远望淮河一带,关塞无兵,草木茂盛,戒备空虚。“长淮”指淮河,这里本是南宋的前沿,然而此时却草木茂密,高及关塞,这是针对南宋王朝撤掉两淮边备而发的感慨。俞平伯先生对词的 开头两句诠释道:“南渡 自来形势,必须守淮,长淮 不守,北骑临江矣。淮上一带在当时已为边境,本是平原。这 3 里承‘关塞 ’下一‘平’字,又加 ‘莽然’的形容语,见得边境防备之疏,一片空虚光景。”

“征尘暗”三句,写撤除边备后,这里尘土飞扬,天色晦

暗,寒风劲吹,边境上悄然无声,一片肃穆景象。以景物描写暗示了南宋军队放弃抵抗的情景。面对敌人的疯狂入侵,南宋当局却妥协投降,这当然会使一个爱国官员黠然伤神!“黯消凝”形象地勾出词人忧思凝结,黯然失色的神态。

“追想当年事”三句,说回想当年(1127)徽、钦两帝被掳,中原沦陷的事变,似乎是天意所定,不是人力所能挽救的。这是激愤话,故用“殆”这个疑似之词。下面词人接着写北方沦陷后的情况——从靖康耻以后,连山东泗水、洙水一带孔子讲学,进行礼乐教育、培养人材的文化之乡,至今也被敌人的腥臊气沾污了。这里的“洙、泗”二地,不仅指鲁国,也指广大中原地区。

“隔水毡乡”三句,是讲只隔一条淮河,北岸就是金国,那里原是发达的农业区,现在却变成了牛羊成群的游牧区,而且到处都有敌人据以守边侦察的土塞。“落日牛羊下”写暮色景物。引《诗经·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诗意;这里暗讽金人落后的游牧生活,也暗示了中原经济倒退的情形。“纵横”二字,写出金人营垒之多,可见敌人随时作好了渡河南侵的准备。这与前面的“关塞莽然平”相对照,更突出了南宋军备松懈的情况。

“看名王宵猎”四句,写敌军威势。一一六三年南宋军队在符离溃败之后,士气颓丧,金兵却极为猖狂。“看”一词统领以下四句,提醒读者注意,说金国将领指挥金兵夜里行军,骑兵的火把照得满谷明亮。这是眼中所见;“笳鼓悲呜’’这是耳中所闻。“笳鼓”指敌人的战鼓,在西风中发出令人悲戚的鸣响,让人胆战心惊。“骑火一川明”不仅点明敌军人数众多,而且灯火辉煌,照得河水通明,气势颇为嚣张。“遣人惊’’三字,写出南宋国势不振,人心惶恐之状。

下阕:写词人报国壮志难酬的愤慨,以及对中原父老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念腰间箭”八句,写和议既行,北伐无望,自己虽心怀收复大计,但壮志无法实现。“念”字统领以下八句。“腰间箭”与“匣中剑”,是通过身上的武器,写出自己北伐壮志,然而这些利刃只能被尘封虫蠹,毫无用场,一个“空”字,勾出武器白白闲置的可悲现实。“竞何成”倾泻了词人极其强烈的愤慨。下面又 直抒肝胆,随着时光的流逝,华发争出,然而收复汴京的希望却渺渺无期,自己胸怀收复中原的壮志怎能实现?一个“徒”字蕴含了多少悲愤之情!“干羽方怀远”六句,讽刺南宋当权者对金妥协投降,签订屈辱和约的可耻行径。“干羽方怀远”这是借典故来'飒喻当朝。相传舜用舞千羽的方法感化苗民,使之归服。而现在呢?南宋王朝却借口以礼服人,放弃抵抗,皇帝派了和议使者奔走于金庭,才签订了屈辱的和约,得到了暂且休兵、暂时安宁的环境。这一切,有民族自豪感的人难道不觉得难为情吗?这里用反诰句表达了激愤之情。

“闻道中原遗老”三句,写中原广大人民常常盼望王师北伐,京都迂回汴京。“闻道”一词,点出并非东眼所见。“遗老”一词颇含感慨,中原原本是宋朝天下,但自从靖康耻之后,北方父老留于乡园,被敌人蹂躏,犹如被宋遗弃,这是对南宋当权者不图恢复,苟安江左的投降政策的谴责。cc常南望”勾出中原父老翘首盼望王师北定的日子赶快到来的殷切之情。结句写出对北方广大人民沦为亡国奴的深厚同情。

“忠愤气填膺,有汨如倾”这两句不仅写“行人’’(泛指到中原去的南宋臣民),而且也包括了作者和一切爱国者,写人们对丧失国土的巨大悲愤填满胸膛,对北方父老的多灾多难的同情之汨如潮水倾流不止。

4.主旨

词中描述了金军占领下的中原令人痛心的景象,以及中原父老渴望宋军北伐收复失地的心情;倾诉了对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愤恨,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哀。

5.艺术特点

(1)寄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景交融。运用白描手法,点面结合;(2)对比强烈鲜明;

(3)抒情方式多样,时奋笔直书;时而景物描写

(4)语言句式短、动词妙、韵律铿锵有力,极富慷慨悲壮之气。

(5)风格:豪放。

练习题参考答案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描绘了长淮本是一派富庶千里关塞林立的胜境,可现在关塞无存,征尘暗淡,霜风凄紧一片荒凉;洙洒羶腥,猎火照江,笳鼓惊心,敌人虎视眈眈,局势岌岌可危令人不安与愤慨之景象。表现了作者惋惜、震惊、无奈、同情、伤心、悲愤之情感。

2.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用什么艺术方法表现的?

答:词通过描述了金军占领下的中原令人痛心的景象,以及中原父老渴望宋军北伐收复失地的心情;表现了对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愤恨,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用白描、对比和借叙事描写抒情的艺术方法。

3.指出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答:语言简洁、朴实、精炼,句式短促,动词巧妙,音节疾徐和谐铿锵有利。

拓展阅读

《水调歌头·和庞佑甫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 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 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揖誓中流!

据韩元吉《水调歌头·和庞佑甫见寄》有“坐想敬亭山下”,“相对两诗流”等句,知张孝祥、庞佑甫时同在宣城(安徽宣城)。孝样这首和词一起句就抒写闻捷的喜悦。“剪烛看吴钩”等句表达了自己从戎卫国的豪情壮志。下阕歌颂虞允文(采石大捷的主帅)却敌制胜的勋业,并与周瑜和谢玄相比。这年虞已五十二岁而孝祥才三十,说虞春秋鼎盛,也就显得自己更是年少有为。接着写赤壁、淝水这两个古战场的愁人景象,亦即暗示江淮失地尚待恢复。最后以“乘风”、“击揖”两语作结,豪迈有力,尤见作者壮怀激烈和忧国爱国感情之切。

相关参考资料

一、《六州歌头》的写作时间

关于《六州歌头》的写作时间,学术界争论已久,迄今为至没有获得较为一致的意见。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1.隆兴二年说,林庚、冯沅 君《中国历代诗歌选》下编持此说 ; 2.隆兴元年说,胡云翼《宋词选》、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皆主此说,并认为其时张孝祥任建康留守,张浚(即魏公)都督江淮军马 ;而夏承焘、盛驶青《唐宋词选》虽主此说,却认为隆兴元年任建康留守者为张浚 ;

3.绍兴三十二年说,宛敏灏《张孝祥词笺校》持此说,以为此词作于此年正月张浚任建康留守时。

4.钟振振认为,该词为隆兴元年冬天的旧作,隆兴二年春天,张孝祥在建康留守席上写付歌女,当筵歌唱。又说:“张浚都 督江淮军马,驻节建康 ;孝祥为督府僚佐,自然也在建康;建康留守则为陈之茂。陈之茂设宴,营妓歌张孝祥《六州歌头》,张浚为之罢席。”

5.绍兴三十一年说,辛更儒持此说,他认为,《六州歌头》的写作背景,宋人记载仅见于《朝野遗记》(商务本《说乳》)一书,《朝野遗记》一卷,《四库全书》编于存目,《提要》谓之“杂采小说为之”。从商务本《说郛》卷二九所刊此书全部三十一条记事看,最晚的一条称宋宁宗 皇太子恂 为“今 储”,则 是书编 于宁宗 后期,而所记张孝 祥赋《六州歌头》有“近”字,上下相差六十年,是书杂录宋人笔记而成,殆无疑义就此条而论,它应 当是出 自与张孝祥同时人的笔录,因此,可以把它作为考订《六州歌头》系年的基础。

本文地址:http:///zuowen/

四句队歌威武 进新房四句歌篇2

《六州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贺铸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2.了解诗歌的事项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复习旧课 略。

二、导入新课

由宋代积弱、英雄多壮志难酬的事例导入课文。

三、整体感知 1.贺铸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庆湖遗老集》。宣和七年(1125)卒于常州之僧舍。存词280余首。

2.相关背景

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秋,贺铸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一带)任管界巡检(负责地方上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捕捉盗贼等的武官)。虽然位卑人微,却始终关心国事。眼看宋王朝政治日益混乱,新党变法的许多成果毁于一旦;对外又恢复了岁纳银绢、委屈求和的旧局面,以致西夏骚扰日重。面对这种情况,词人义愤填膺,又无力上达,于是挥笔填词,写下了这首感情充沛、题材重大、在北宋词中不多见的、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豪放名作。

3.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动画。4.学生诵读课文,粗知诗词大意。提示:

上片词人追忆在京都所度过的六七年倜傥逸群的侠少生活,下片写壮怀难酬的悲愤。

四、探究鉴赏

1.这首词的上片,具体从哪几方面写少年们的“侠”“雄”的? 提示:

正义勇敢,豪放不羁,重义守信。

2.下阕中“辞丹凤”至“忽奇功”十句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变化? 提示:

起初是嗟叹个人的怀才不遇,继而扩大到替包括自己在内的众多武士呐喊不平,最终把锋芒指向了埋没人才的封建统治阶级上层。随着词人激愤情绪的一步步高昂,词的主题也在不断地深化。

3.本词中作者感情一波三折,结尾三句笔锋突转,体味这三句中词人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提示:

结尾三句,词人的情绪由慷慨激昂转为悲凉舒缓,在游山逛水、拊琴送客中宣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沉郁,读来令人扼腕感叹。

4.这首词表现出了怎样的艺术特色? 提示: ⑴运用对比。

上片回忆欢乐的少年时光,下片写悲愤的现实生活,两种不同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⑵全词不为声律所缚,反能利用声律之精密组织,以显示其抑塞磊落、纵恣不可一世之气概。

⑶全词句式短小,音节急促,大部分押韵,形成了句短韵密、字音洪亮的特色,很好地配合了此词的豪放风格。

5.小结

贺铸是一生不得志的豪侠,其词具有独特的情感内涵:在宋代词史上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这类词作的情感形态不同于秦观等词人感伤性的柔情软调,而是激情的爆发,怒火的燃烧,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崇高感。这首《六州歌头》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作品。

五、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自读“课外自读”中的诗词。

四句队歌威武 进新房四句歌篇3

《六州歌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词的创作背景。

2、理解词的风格和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词的抒情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二、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小梅花•行路难》、《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

三、背景简介

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秋,贺铸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一带)任管界巡检(负责地方上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捕捉盗贼等的武官)。虽然位卑人微,却始终关心国事。眼看宋王朝政治日益混乱,新党变法的许多成果毁于一旦;对外又恢复了岁纳银绢、委屈求和的旧局面,以致西夏骚扰日重。面对这种情况,词人义愤填膺,又无力上达,于是挥笔填词,写下了这首感情充沛、题材重大、在北宋词中不多见的、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豪放名作。

四、整体感知课文

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读课文,3分钟后看谁读得最流利。

重点字音。

、推翘勇qiáo

2、联飞鞚kòng

3、轰饮酒垆lú

4、春色浮寒瓮wèng

5、闲呼鹰嗾犬sǒu

6、怀倥偬kǒngzǒng

7、簿书丛bù

8、鹖弁如云众hébiàn

9、笳鼓动jiā

0、官冗从rǒng

自学指导二

用笔圈出直接展示作者感情的词,并根据你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分钟后,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明确:典型“情”词——“乐”

“恨”

五、分析作者的感情

自学指导三

作者是如何表现“乐”“恨”这两种情感的?这两种情感在文中有主次之别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与总结。

明确:词通过回忆作者青年时期任侠生活的典型细节写“乐”,通过写离开京城到现在的境况写“恨”。写过去的“乐”是为了衬托现在的“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必要的点评,参考资料如下。

上片回忆青少年时期在京城的任侠生活。“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是对这段生活的总括。以下分两层来写:“肝胆洞,……矜豪纵”是一层,着重写少年武士们性格的“侠”。他们意气相投,肝胆相照,三言两语,即成生死之交;他们正义在胸,在邪恶面前,敢于裂眦耸发,无所畏惧;他们重义轻财,一诺千金;他们推崇勇敢,以豪侠纵气为尚。这些都从道德品质、作人准则上刻划了一班少年武士的精神面貌。由于选取了典型细节:“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等,写得有声有色,并不空泛。“轻盖拥,……狡穴空”是又一层,侧重描写少年武士们日常行为上的“雄”。他们驾轻车,骑骏马,呼朋唤友,活跃在京城内外。斗(dǒu)城:汉代长安按南斗,北斗形状建造,故名;此指北宋东京。他们随时豪饮于酒肆,且酒量极大,如长虹吸海。“春色”此处指酒。有时,他们又携带弓箭,“呼鹰嗾犬”,到郊外射猎,各种野兽的巢穴顿时搜捕一空。武艺高强,更衬托出他们的雄壮豪健。这两层互相映衬,写品行的“侠”寓含着行为的“雄”,而写行为的“雄”时又体现了性情的“侠”,非自身经历难写得如此真切传神。笔法上极尽铺叙,如数家珍,接着仅用“乐匆匆”三字即轻轻收束上片,贺铸不愧大手笔。

下片开头“似黄粱梦”过渡自然。既承接了上片对过去的回忆,又把思绪从过去拉回到今天的现实中来。过去的生活虽快乐,然过于匆匆,如梦一样短暂。离开京城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已是中年,自己的境况又如何呢?长期担任相当汉代冗从的低微官职,为了生存,孤舟飘泊,只有明月相伴。岁月倥偬,却像落入囚笼的雄鹰。一筹莫展。每天只能做些案头打杂的粗活,其保家卫国的壮志,建立奇功的才能完全被埋没了。而且像这样郁郁不得志的下层武官并非词人一个,“鹖弁如云众”。这就找出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指责了浪费人才、重文轻武的北宋当权者。“笳鼓动,渔阳弄”,点明宋朝正面临边关危机。“思悲翁”,一语双关;既是汉代有关战事的乐曲名,又是词人自称。四十岁不到,他却感到自己老了,一个“思”字,写尽了对自己被迫半生虚度、寸功未立的感慨。当年交结豪杰、志薄云天的少年武士,如今锐气已销磨许多,然而也成熟许多。其内心深处仍蕴藏着报国壮志,连身上的佩剑也在西风中发出怒吼!然而,在一派主和的政治环境中,他“请长缨,系取天骄种”的心愿只能落空。不是“不请”,而是“不能请”,或“请而不用”!于是词人只有满怀悲愤,恨恨地登山临水,将忧思寄于琴弦,把壮志托付给远去的鸿雁。词人的万千感慨都寄托在这有声的琴韵和无声的目光之中了,其哀、其愤何其幽深!因为这是一个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的志士的无奈与悲愤,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六、理解词的创作风格

自学指导四

比较《六州歌头》与《雨霖铃》的写作风格和词人的感情有何不同。

明确: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补充资料: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之处

(1)

题材内容不同

婉约词以儿女情长、欢爱离别为第一主题,不太涉及民生大计,而是歌咏那些在居于正统地位的诗中不宜歌唱的主题。

豪放词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欢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2)

艺术表达方式不同

婉约词侧重于含蓄婉约,并不像豪放词那样直抒胸臆,这主要是与其题材内容有关。

(3)

意境味道不同

婉约词,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上强调风花雪月、离别伤感、故国情怀的表达。

豪放词,大气磅礴,有气势,像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甚用诗人的手法、句法,用事较多。

七、课堂小结,熟读全词。

附板书设计

乐:“侠”

“雄”——风流倜傥的豪放少侠

六州歌头

恨:“孤篷”

“官冗从”

“笳鼓动,渔阳弄”“吼”

——报国无门的低级武官

四句队歌威武 进新房四句歌篇4

南昌市新才学校 廉 爽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2. 感知词意,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3. 学习运用联想、想象表达丰富的情感。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知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运用联想、想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教学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说出有关写月亮的名句。后引胡仔名句:“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设悬念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诗句引导学生走进学习内容,以胡仔评价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介绍写作背景: 1.简介苏轼。

2.创作背景:一是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此时身在密州。二是与弟弟子由分别五六年不得见。

(设计意图:知人论文,知时论文,为感悟词中作者情感做铺垫)

三.指导学生结合背景在朗读中体味作者思想感情 1.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在点评中梳理字词)2.师范读。

3.再请一同学朗读。在点评中体会作者复杂矛盾的感情。4.齐读全词。

5.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尝试当堂背诵。

四.问题探究: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联想和想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四人小组讨论。)

重点探讨如下的联想和想象: 1.为什么要用“归”而不用“奔”去或是“飞”去呢?

寒”的含义? 表达怎样情感?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有一字拟人,找出并分析表达情感。

4.对月为何转而怨?

5.最后一句如何理解。

小结:全词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感情。上阙:对月抒怀,官场失意;下阙:望月思人,手足分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也是对全词的总结:希望普天下别离人、壮志难酬的人都能一生平安,共赏一轮明月,能化解心中的块垒。

五.拓展延伸,体会想象和联想的作用。

1.解缙《落梅花》词。

2. 杜甫《月夜》。通过想象,表达了刻骨铭心的思念。

六.练笔:中秋望月——答苏轼

请运用联想和想象回答《水调歌头》中苏轼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总结全文:让我们和我们乘坐的宇宙飞船载着苏轼、苏辙到月宫去团聚吧。

(2010年3月《教学设计:水调歌头》获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48 2075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