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看德育报的心得(通用10篇)
看德育报的心得【第一篇】
古语有言,流水不腐;一个人的思想之所以能够“看”得更远,因为他会借助巨人的肩膀。4月13日—15日,本人很有幸以“广东省名班主任xx工作室”学员的身份参与了这一次由县教育局组织的“初心德育”培训。本人高度认可学习是的教师福利,所以喜出望外的同时也心存感激。
本人在学校的德育处工作,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有一点的了解和思考,观摩学习的课程清单,我心中浮现的主要3个问题是:
1.现在国家推行的“立德树人”是怎么落实到实处的?
2.问题学生如何有效做到家校共育。
3.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是怎么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的,他们的微课是怎么开展的?
13日中午出发,从仁化始发,在教育局刘股长的带领下,60名班主任队伍浩浩荡荡的进军深圳市福田区东海实验小学。气势上,学习氛围很浓郁,老师们都是班主任骨干,而且都是有备而来,所以我趁机主动和老前辈班主任们交流,很受感触和感动。
14号上午是三个主题发言,第一个主题是桂老师的《玩转小学幸福做老师》;第二主题是于老师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第三个主题是李老师的《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教师》。三个不同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由不同性格特性和气质的老师主讲,就像三道不同味道的菜,但都让人受启发和回味无穷。下面我择选触动我的精华内容呈现:桂贤娣老师由内及外,先创造和谐的家庭,获得爱人的支持和协助,智慧地建设优秀班集体,家庭事业双丰收。她给我们活现了一个德育实例——儿童性启蒙。她阳光、健康和艺术的启发了儿童的性知识,教育的时机把握得很准,教育的力度和深度也恰到好处,这都是归功于她对学生各年龄阶段的身体发展规律掌握得游刃有余。这启发我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实践回归理论,理论指导实践。于洁老师给我的感触是:一定要做一个有痕迹的教师,要记录和反思教育教学过程。这个道理我们早就知道了,但没有坚持去做。李迪老师的分享有理论支撑和呈现具体操作方法,给我感觉她是一个很尊重学生和爱学生的老师,她的爱恰到好处也直指学生的心坎,她给我指明了什么是立德树人,原来可以那么具体:扬善避恶,就如把荒地种上爱的粮食,恶的杂草自然不生。
14号下午是3个家庭教育的微课展示和专家点评。第一个微课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第二个是《相伴花开》,第三个是《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三个微课是有福田区春晖家长学校的老师主讲。本人感触,这三个微课就像不同的三杯酒,香浓醇厚,品后有回甘之效。如何有效的做到家校共育,关键是要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和懂得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孩子当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长个人的私有财产和工具。我想,这就是最根本的家庭教育准则!
15号上午是一节小学五年级和一节高一(职中)的班会课,主题分别是《整理管理协理》、《我的梦想我的舞台》。两节课都让我深思:原来,班主任的语言功底是这么重要的,要开好班会课,一定要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不能因为班会课而班会课!
越学习,越谦卑,我要好好去感悟和内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让自己也成为一名合格的灵魂导师,加油!感谢培训,感谢教育局,感谢沙桂香工作室。愿借助您们的慈祥“肩膀”,让我看的更远,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看德育报的心得【第二篇】
第一段:引言(150字)。
德育观心得体会是一种对教育理念的反思和总结,通过探讨教育实践中的德育观念,以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作为教师,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德育观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以下是我们对德育观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德育观的重要性(250字)。
德育观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首先,德育观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础。德育观的传递和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人格。其次,德育观具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德育观的教育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在社会生活中承担应尽的义务。再次,德育观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通过德育观的辅导,学生可以在行为上养成诚实、友善、勤劳等良好的品德,从而使他们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
第三段:德育观的实践方法(300字)。
德育观的实践方法多种多样,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塑造学生的品格。此外,德育观的实践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学生会等方式,引导学生以自律、自强的心态面对生活。此外,德育观的实践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抓住教育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讨论道德价值观。实施德育观还需注意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德育成长。
第四段:德育观实践的困难和挑战(300字)。
在实践德育观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得德育观的实践可能出现难度。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对德育观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其次,德育观的实践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最后,德育观的实施还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家庭和社区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的配合和支持作用,因为德育观不仅仅发生在校内,还需要从学校延伸到社会。
第五段:德育观的未来展望(200字)。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德育观的实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首先,教师需要加强自身修养和前瞻性教学的能力,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德育观实践。其次,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合作,推动德育观由校内教育向社会教育延伸。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德育观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积极表现,并及时反馈和奖励。
结尾(100字)。
总之,德育观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在实践德育观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德育观的重要性,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就能够为学生的德育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培养出一代代有道德修养、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新一代。
看德育报的心得【第三篇】
德育观是指对于个体道德发展和培养的观念和理念,是指导学生品德教育工作的指南和准则。作为一名教师,我对德育观有着自己的深刻体会和心得。下面我将从认识德育观的重要性、构建德育观的思考、德育观影响个体发展、德育观在实践中的体验以及我的德育观心得体会等方面,谈一谈我的感悟。
首先,对于德育观的重要性,我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德育观起着激励和引导学生道德行为的作用,它是引领学生成长的重要力量。在当今社会,德育观对于塑造社会公民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质至关重要。构建和践行科学的德育观,不仅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更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需要。德育观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只有注重德育观的培养,才能培养出有道德情操、有良好品德的人才。
其次,要构建一种科学的德育观,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我深知德育观的构建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首先,要对德育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进行思考,明确德育的目标和方向。其次,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方案和措施,使德育观能够真正地落实到学生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同时,要注重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形成合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只有科学地构建德育观,才能真正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
德育观对于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德育观的培养既要在学校中进行,也要在家庭、社会中进行。学校德育观的构建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家庭是每个学生成长的起点,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环境,学生需要在社会中接触到不同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塑造。
在德育观的实践中,我深有体会。德育观的实践是需要耐心和恒心的过程。在过程中,我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我注重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同时,我也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我相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最后,我对德育观的心得体会是,要把握德育观的核心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德育观的核心是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让学生成为有民族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人本主义教育是德育观的基石,要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起来,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学习中成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坚持人本主义教育,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德育观对学生的影响和塑造。
总之,德育观是引导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准则,对于培养合格公民尤为重要。我们要加强对德育观的认识,构建科学的德育观,深入思考和探索德育观对个体的影响和意义。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和反思,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个体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看德育报的心得【第四篇】
在局领导的组织下,有幸倾听了__高校附属学校李__老师的讲座。我们都知道对于教育而言,德育是首位的。老师经常埋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作为教育者觉得自己的工作力不从心,其实仔细思索一下,根本缘由在于我们的德育工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次培训给自己的工作指明白方向,明确了方法。对自己感受较深的有几点:
李老师告知我们世界最好的教育在北欧——芬兰,芬兰的教育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慢。就像北欧的家具好,由于那里的木材好,它长的慢质地好,做出的家具也好。教育应当是农业,农业要经受播种——孕育——收获的过程,而我们的教育却是工业,众所周知我国的工业进展快速。我们还知道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而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德育就想今日说了,孩子们立刻就能懂了,而且照着去做,并且成为一个老师们认为的“好同学”,这样的立刻收获是不行能的。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我们就应顺应自然。比如说我们今日上了一节课让孩子们明白了:我们要爱护环境,不顺手扔垃圾。可是我班仍有孩子把废纸随地丢,莫非这样就否定了我们的教育,孩子什么也不明白吗?不是的。孩子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通过我们的教育让孩子们渐渐去转变。
知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知道的礼仪、礼貌,明白的道理,这就得进行教育,也就是说教。然而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是起不到很好作用的。还要和“行”紧密联系起来,就要进行有效地教育引导。通过学习明白了,对孩子的引导要通过哪些实效性的活动,亲身经受与参加的才能给人以真正的触动。
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几中活动如:有质量的系列活动、符合同学成长需要活动、贴近同学生活的活动、主题鲜亮的活动、时事性质的活动。不论哪种活动同学参加其中对他就会有触动,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劝说力。
本次活动的收获还有许多,总之,这次学习给自己今后的德育工作指明白有效地途径和方法,让自己更有信念把班级德育工作做好。
看德育报的心得【第五篇】
第一段:引言(200字)。
德育是一门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这段经历使我对德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在德育工作中,我发现德育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内在力量,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德育工作中的体会和思考。
第二段:德育的目标与方法(200字)。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道德高尚、内心丰盈、品格完美的人。我发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方法远非单一,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实施。例如,可以通过故事、演讲和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信息和价值观。此外,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也是德育的关键。让学生参与学生自治组织或学校社区活动,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段:个人体会与成长(300字)。
在我担任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不仅帮助学生成长,也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首先,我学会了更加耐心和善于倾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困扰,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关怀。其次,我认识到德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和耐心。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成长情况,并及时给予他们关注和鼓励。最后,我深刻理解到德育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上,更体现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上。只有让学生在健康、自信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风尚。
第四段:面对困难和挑战(250字)。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首先,一些学生可能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太愿意接受德育工作的指导和教育。这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其次,一些学生可能存在道德观念混乱和行为问题,需要我们耐心引导和纠正。此外,德育工作还需要与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密切配合,形成对学生全面的教育引导。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250字)。
通过德育工作的实践和体会,我认识到德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格和人生观的过程。在我的德育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内在发展和自主性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他们。同时,我也会继续加强与学生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德育工作是一项持久而又充实的任务,我将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德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尽一份责任和贡献。
看德育报的心得【第六篇】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是教育事业的基础。一直以来,人们都认识到德育对于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入思考,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全面培养个体品德。
德育工作应以全面发展为基点,注重培养个体的品德修养。德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只有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德性修养,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学校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在道德规范和人生目标方面的追求与实践能力。
第三段:重视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德育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作为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积极引导学生成长。当学生遇到困难或犯错误时,及时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段:注重活动引导。
德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能够唤起学生的道德意识,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学校要积极组织各类德育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亲身参与和感受,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品德。
第五段: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形成良性循环。德育工作要注重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德育情况和发展。学校应与家长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特点,在德育工作中针对学生的个性与问题,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家长也要履行好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责任,亲近孩子,关心孩子的成长,与学校合力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结尾。
总之,德育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我认识到优秀的德育工作需要全面培养个体品德、重视师生关系、注重活动引导和加强家校合作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只有不断总结经验,积累体会,才能使德育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建设和谐社会。
看德育报的心得【第七篇】
德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指的是培养良好的人品、道德、品德及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我在教育工作中逐渐累积的经验,我的心得体会也逐渐丰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德育的一些理解和反思,以期能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并为未来的德育工作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向。
一、德育教育的本质。
德育,其实是一种涉及人的情感、意志和行为的教育。它关注的是人的自我价值观、理想、信念、个性和生活态度等方面。因此,德育教育的本质是「教给学生怎样成为好人,怎样生活得更好。」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教育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自己的人生,追求人格自由、幸福和现实生存发展的最优选择。
二、德育的特点。
德育教育是整体的,综合的,感性的,并依托价值导向。所谓「整体性」是指德育教育基于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综合性」是指德育教育是一个全面的教育体系,它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如学科教育、活动教育、校外教育等;「感性性」是指德育教育注重情感教育、德育教育结果因情绪因素而出现;「价值导向性」是指德育教育的价值立场是整个教育的引导基础,是核心包装,它支持和推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德育教育的特征是周密的思想体系、立体的教育治理、以智慧导航的作风和突桥兴的实践效果。
三、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今这个日趋复杂且多元的社会中,教育不单单只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知识,还需要加强心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来不只是因为它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优秀公民,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竞争力,让他们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在现代教育中,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如何实践好德育教育。
从德育教育的实践中,我认为关键的几点是以下这些:首先,德育教育不能框架式地一成不变,而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年龄、性别、习惯等来制定具体措施;其次,通过活动教育和体验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自我实现感;再者,我们还需要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果,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学会如何在社交场合中吸收别人的长处,发扬自己的个性,使其在综合素质上得到全面发展。
五、总结。
总之,德育教育的作用是建立优秀人才体系的关键,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建立良好道德观,推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不断深化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和认识,用心育人,不断提升教育工作效果和教育质量,为培育优秀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看德育报的心得【第八篇】
古语有言,流水不腐;一个人的思想之所以能够“看”得更远,因为他会借助巨人的肩膀。20xx年4月13日—15日,本人很有幸以“广东省名班主任xx工作室”学员的身份参与了这一次由县教育局组织的“初心德育”培训。本人高度认可学习是的教师福利,所以喜出望外的同时也心存感激。
13日中午出发,从仁化始发,在教育局刘股长的带领下,60名班主任队伍浩浩荡荡的进军深圳市福田区东海实验小学。气势上,学习氛围很浓郁,老师们都是班主任骨干,而且都是有备而来,所以我趁机主动和老前辈班主任们交流,很受感触和感动。
14号上午是三个主题发言,第一个主题是桂老师的《玩转小学幸福做老师》;第二主题是于老师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第三个主题是李老师的《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教师》。三个不同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由不同性格特性和气质的老师主讲,就像三道不同味道的菜,但都让人受启发和回味无穷。下面我择选触动我的精华内容呈现:桂贤娣老师由内及外,先创造和谐的家庭,获得爱人的支持和协助,智慧地建设优秀班集体,家庭事业双丰收。她给我们活现了一个德育实例——儿童性启蒙。她阳光、健康和艺术的启发了儿童的性知识,教育的时机把握得很准,教育的力度和深度也恰到好处,这都是归功于她对学生各年龄阶段的身体发展规律掌握得游刃有余。这启发我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实践回归理论,理论指导实践。于洁老师给我的感触是:一定要做一个有痕迹的教师,要记录和反思教育教学过程。这个道理我们早就知道了,但没有坚持去做。李迪老师的分享有理论支撑和呈现具体操作方法,给我感觉她是一个很尊重学生和爱学生的老师,她的爱恰到好处也直指学生的心坎,她给我指明了什么是立德树人,原来可以那么具体:扬善避恶,就如把荒地种上爱的粮食,恶的杂草自然不生。
14号下午是3个家庭教育的'微课展示和专家点评。第一个微课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第二个是《相伴花开》,第三个是《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三个微课是有福田区春晖家长学校的老师主讲。本人感触,这三个微课就像不同的三杯酒,香浓醇厚,品后有回甘之效。如何有效的做到家校共育,关键是要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和懂得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孩子当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长个人的私有财产和工具。我想,这就是最根本的家庭教育准则!
15号上午是一节小学五年级和一节高一(职中)的班会课,主题分别是《整理管理协理》、《我的梦想我的舞台》。两节课都让我深思:原来,班主任的语言功底是这么重要的,要开好班会课,一定要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不能因为班会课而班会课!
越学习,越谦卑,我要好好去感悟和内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让自己也成为一名合格的灵魂导师,加油!感谢培训,感谢教育局,感谢沙桂香工作室。愿借助您们的慈祥“肩膀”,让我看的更远,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看德育报的心得【第九篇】
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接受的第一次教育一般就是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并接受学校的考核。这些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校的一日常规、住宿常规、就餐常规、作业常规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学习与后续的行为检查,对于学生适应集体生活、遵守学校纪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从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看,普通高中的这些规定,往往是较具体地针对学生在本校三年学习期间的行为规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养成自觉的习惯,一旦学生走出高中校门,面对不同的生活与学习、工作环境,其行为便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与控制,一些学生到了大学等相对“宽松”的地方,觉得“没人管了”时,便容易出现行为乃至做人的偏差。因此在实践中,应注重引领学生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在整体规范中凸显核心习惯。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校政教处,都要从学生发展的视角来考虑,除了学生一日常规等要求所有的学生在校期间都要遵守之外,更主要的是要思考哪些内容不只是促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在集体之中且有利于学习,而且是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即使走出校门也是大为受益的。核心的习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比如与人交往的基本习惯,包括与教师、与同学等的交往,不只是“在校内见了老师要问好”之类的简单规定,要通过一定的情境,引领学生养成热情、主动、得体的交往习惯。不要求对每位同学有整齐划一的规定,但每一位同学都应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走出校门、走上社会都会终生受益。比如谦和稳重、乐于为集体和他人做事的习惯等。在学校整体规范中,突出对学生核心习惯的培养,能够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并逐渐得益于良好的习惯。
2.在多样化活动中养育核心习惯。
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得到放松、个性特长得到展示,而且更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养育学生的核心习惯,让学生享受良好行为习惯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如学校召开主题班会———介绍好的学习方法及途径,优秀学生在介绍过程中势必会提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能够给全体学生以影响。优秀学生在介绍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又如学校开展话剧表演,因为涉及多名学生的协调、排练,这也会引导学生在排练过程中考虑彼此的实际情况,主动为别人考虑,主动克服个人的困难,坚持参加训练,大家团结一致,才能把事情做成。还有诸如演讲比赛、志愿者活动、校园辩论赛等,都在无形中养育学生的内在核心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能够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去慢慢体会人际交往的艺术,逐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和反省,及时反思、调控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教育、共同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养育核心习惯。
在学校实际的日常德育管理过程中,德育管理仍然存在通过学校行政权威或教师权威,以命令的形式,压倒性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力求使学生服从学校管理的现象。这种做法看似严格规范,并且德育的直接外显成效显著、立竿见影,但实际上学生对学校德育管理的“信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他们内心未必真正信服,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作为学校主要德育工作者的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牵涉面广,事务繁多,容易埋没在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当中,对如何打破常规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缺乏思考,往往呈现出“省心管理”现象,如只要学生在学校犯错,一些班主任往往图“省心”,缺乏对学生的教导,只是在道德的层面上简单、粗暴地加以谴责,继而向家长“告状”,请家长带孩子回家反思,德育管理粗放低效。在德育实践中,应更注重师生的平等交流,依托情感教育,尽力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角度,和学生建立信任,进行“心动激励”,突出德育的实效性。
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心动激励”的前提。
在德育管理中,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这就需要班主任真正从内心热爱每一位学生,经常和学生开展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将教师自我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引发学生内心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动力,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如笔者曾看到有的班主任在接手新班级、制定班规的时候,通过学生全员参与献计献策,继而通过班委会讨论、修改投票,最终全班同学表决通过才开始实施。小小的事例,充分发扬了民主,班规是学生定的,真正能起到约束学生并且使他们信服的作用。班主任能够在各项班级事务管理中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人格,是对学生心动激励的基础。
2.在公正、多元化的评价中激励学生。
在学校德育管理过程中,在师生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班主任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德育评价包括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等。如果班主任对学生作过多的负面评价,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正面评价,兼顾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高中生正处于健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张扬自我个性的时期,个性迥异,需要班主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的学生尽管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平时在班级管理中认真负责;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但是对班级事务关心不多。班主任针对这类现象,要以积极、真诚的态度去对待和评价学生,肯定优点,鼓励改变不足,保持教师应有的亲和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尤其是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晓之以理诚然不错,但更要从问题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多元化评价学生,让他们得到被肯定的愉悦,这样通常会更大限度地激励“问题学生”,促进“问题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和人生道路的转变。在德育过程中,需要通过积极、公正、多元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肯定和关爱,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继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在平时的班级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往往通过学校“四项竞赛”等德育常规检查评比的手段评价学生,这是有必要的。但一些班主任会简单地以“分数”论管理成效,分数越高,说明班级管理越“好”。“分数”当然重要,但班主任由于过分看重“分数”,导致一些学生的无心之失难以得到理解、原谅和鼓励,反而因为惩罚使得学生内心滋生厌恶班级乃至厌恶学校的情绪,德育缺乏实效性。另外,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跟家长联系不够广泛和紧密,对大多数学生的个性把握不够,德育管理按“分数”一刀切,缺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针对性,导致德育工作很难得到学生认同。德育是立体化、动态发展的教育,在实践管理过程中,不能以单一数据来下定论,要及时转变德育工作的形式,寓教于乐,并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注重学生的“成长自省”。
1.德育形式多样化促进学生“成长自省”
德育重点关注的是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德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避免仅看数据而进行空洞的说教,要做到寓教于乐,将德育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如在德育过程中,将德育工作的形式变得活泼一点、轻松一点、快乐一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让他们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培养高尚的价值取向。如笔者曾创新德育形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了两个小游戏,一个是“多人站报纸”竞赛,即同样大小的一张报纸上站的人多胜出,让学生体验和体悟团结合作。另一个是“看谁不走样”游戏,即第一个学生看了某样事物后向第二位同学描述,依次下去,最后一位同学说出该事物,但实际上都“走样”了,让学生体验和体悟了不要相信流言,更不要以讹传讹。显而易见,这样的德育活动形式相比班主任结合“数据”说教“班级同学不够团结,要加强团结来”之类的更有效果。此外,学校在德育过程中也会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步行前往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参与集体行动的过程中,感悟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离不开老师、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帮助。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使得德育工作真正贴近学生、贴近现实生活,能够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感悟成长的“密码”,在亲身参与中不断“成长自省”。
2.依托心理疏导促进学生“成长自省”
当前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较快,学习竞争压力大,班主任的“数据化”管理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在德育管理过程中,需要班主任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渗透进学校日常德育工作中去,把心理引导、心理干预和德育有机结合,为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真正突出德育工作的实效。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善于察言观色、提问交流、个别交谈,准确找出学生“扣分”等问题产生的原因,用温情感召、帮忙排忧解烦、释放压力、找寻快乐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在班主任的信任和关爱中慢慢实现转变。如笔者曾遭遇了一位学生s,因为晚上在寝室里故意损坏公物被扣分,到笔者这里已经开始哭了。经了解情况确认,学生并没有故意损坏公物,而是走得太急,脚绊了一下,把寝室移门的插销给弄坏了。尽管导致公物损坏,但从学生本身而言也是无心之失,并非故意,看着她很受委屈、很难受的样子,笔者一方面关心她有没有受伤,一方面教育她以后要小心,至于扣分情况让她别放心上,写份反思总结情况吸取教训。上述事例中,学生的无心过错行为导致内心压抑,担惊受怕,德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应该避免武断而给学生太多的压力,应该多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多相信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皮亚杰曾说过:“如果没有情感的沟通,智慧的交流是无法达成的。”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德育管理要避免流于形式和表面,更不能“省心”管理,只看“数据”,需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感。总之,学校应当进一步提升德育管理的水平,学生作为德育管理的对象,拥有丰富的情感,因此学校在德育管理中要考虑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依靠家校协作,班主任和家长双管齐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制度约束、情感引导和说理教育相结合,以此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学会做人,积极自省,超越学校的常规管理,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和终身健康发展。
看德育报的心得【第十篇】
近日,学校组织学习了《中学德育大纲》,大家讨论热烈,均觉感受颇深。
以下是我对《中学德育大纲》的解读:
一是对德育概念的理解。《德育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明确地把学校的德育置于社会宏观环境(思想和政治)、社会中观环境(道德和法律)和个体微观环境(心理健康或心理正常)的系统中,三者的交互作用不仅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而且也是学生生活的成长系统,有利于德育工作者从不同层面,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和思想政治素质进行把握。
二是对德育目标的认识。
初中阶段,学生对这个世界开始有一定的朦胧、好奇之心了,他们对社会,人际,将来等都充满了渴望,想要去探索,去发现,因此就开始尝试判断。他们用自己的想法,结合他人的行为,做出一些个人以为正确的事来。由于所谓的“幼稚”,我们就得给他们以耐心的引导和解释。我也认为学校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实施执行这个德育任务的主阵地了。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都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同时,也要借助社会,家庭的力量,争取更多校外教育的场点和营地。比如定期参观德育基地,召开家长委员会等。工作重点就放在爱国主义教育,人生价值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等诸方面。要做好这些工作,不仅需要我们研究对象的配合,也要有赖于全社会的支持。
总之,我会在今后的教育中,一方面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