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作文写作技巧大全【推荐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提高初中作文写作技巧大全【推荐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提高初中作文写作技巧【第一篇】

作文教学和课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读写结合必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每学一个字,不仅要会读能写,更重要的是会用。在课堂上多进行句子训练,多种形式培养学生遣词。

造句。

的能力,为日后写作文打好基础。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文中圈、点、标、画,让学生体会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通过阅读,理解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的,从而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之后,选取相似的题目让学生摹仿写作。这样不仅减轻了作文难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再次回顾文章写法,体会课文之精、之美、之妙,更易于接受写作文,并通过学语文提高作文兴趣和写作水平。

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内动力。在平时的教学中,生动有趣的素材积累也是影响学生作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笔者以为,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兴趣,加强平时训练。

1.复述故事写作文。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为了让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写作状态,形成轻松的写作氛围,笔者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让别人看了清楚明白。接着再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学生听得聚精会神。之后,请两名同学上台复述,台下同学可以提示补充,最后让学生把故事写下来。同学们都满怀信心地完成了本次作文,文章大都通顺流畅、具体,笔者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心情愉快,既有了成功的体验,又减轻了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也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创设情景写作文。

三、四年级学生最怕作文,因为一、二年级训练的是看图说话,现在面对题目要学生写一段话甚至1篇文章,学生自然感到无从下笔。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减轻作文的难度。

我为学生创设的情景:观察一幅有意义的画、幽默故事、表演小品等,指导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按要求写下来。创设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在轻松愉快中学作文。

3.搞活动训练写作文。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寓于有趣味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平时,我经常组织班内朗诵会、写字比赛、书画展、词语接龙等活动,和同年级其他班级组织拔河比赛、接力赛、作文竞赛等。趁着学生兴致高昂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和观察重点等,帮助他们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体验,写出来的文章大都清楚、完整、有条理,往往能写出真情实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要想写出具体生动有特色的文章,学生不仅要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生活积累和写作知识的积累。然而,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笔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而,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

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这样,通过大量的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学生自己的素材库必然日渐充实,写作文时,所需材料自然可以信手拈来了。

喜欢范文、熟悉范文正是学生写作文的起始,让学生在作文园地里精心采撷,把自己喜欢的、可借鉴的作文编成集子,变为自己的"作文集"。这个阶段是学生"寻觅珍宝"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作文方面的书,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随时摘录优美的词语、好的句子或段落,记下自己的感想见闻,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读书、摘记习惯。长期坚持,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只有激发起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不断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才能克服写作文这一障碍。

提高初中作文写作技巧【第二篇】

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追求写作时效,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极为有利。从事商务写作总得讲究个效率,尤其是管理决策者,企业领导要材料往往要得急、催得急、执笔者往往要开夜车,甚至熬通宵才能完成。如果你不能及早拿出成型的材料,就很难在企业重要岗位站住脚。这就要求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必须要提高快速写作能力,掌握技巧。要具备快速写作能力,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积累的技巧

商务公文写作不像作家搞创作那样,可以通过形象思维较为自由地写,商务公文的写作人员是在进行“来料加工”,要围绕一定的商务目的或按领导意图去写,更多的是利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展开写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执笔者必须善于积累材料,做到“看、熟、记”。 看:就是要多看单位的有关材料,包括单位简介、组织沿某、领导人事变迁等,进而了解单位的性质、规模及发展历程:就是要多看历年来的商务工作计划、商务安排意见、商务谈判、市场营销战略等,了解几年来银行重点工作或中心工作,以及当前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多看历年来拟制的文稿,了解前任的写作风格及其特点,吸收和借鉴其中有益的部分。有些类似的文稿还可以套用,只不过换换其中的内容罢了。

1

熟:就是要熟悉银行工作情况。就是要多与银行领导及有关人员接触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为写作积累素材,使文章写到点子上;经常参加一些会议,了解银行开展的中心工作的情况;就是要多看一些上级银行的文件,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了解银行在上级行中处于什么地位:多去兄弟和同行单位走一走,进行工作交流,相互进行比较,做到“知己知彼”,使写出材料能体现出单位的特色;就是要多上网查询,凡与单位发展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计划,以及本行业相关的新鲜名词、精美语言、超前理论,均可在文章中加以引用或体现。

记:一是对银行的具体数据要牢记。如:单位的占地面积、职工人数及资产、利税、利润、受表彰奖励等方面的数据,做到脱口而出,信手拈来。二是对一些常用的名言警句、流行语、成语典故要牢记。它们有的可做“文眼”。有的可作论据增加论证的效果,有的可增加文采,对写作很有帮助。三是对具体单位的特点要牢记。如:单位的性质、概况、营销战略、有关部门评价、认证、社会认可等。

二、思路的技巧

确定写作思路是动笔之前的一个必备环节,不可逾越,必须认真扎实地做好。

布置写个材料。对于后两种情况,如何准确领会,至少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确定行文的目的。是向上级行汇报,还是在本单位内部使用?是与其他单位交流,还是见诸报刊?是在公开场合使用,还是在内部非公开场合使用?都要提早弄明白。二是明确行文的格式。正式行文,一定要弄清是上行文,平行文,还是下行文。三是选择文体和文种。看是通知、请示、报告、谈判文书、商务礼仪等等。四是限制文字的篇幅。就是要根据银行领导意图确定文稿的字数和篇幅。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五是把握好人称用语。文章是以第一人称写,还是以第三人称写,都要提前商定好。

其次,要仔细酝酿打好腹稿。所谓腹稿,就是根据文章的写作规律提前构思好的文章雏形。有些人拿起笔来就写,往往写了一半就撕,撕了又写,还是写不下去。为什么?其实就是没有打好腹稿。写作之前一定要打好腹稿,尽可能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积累的素材都调动起来,将自己所看过的类似的文章回忆起来,加以借鉴和吸收。这个时候,写者的头脑里要展开丰富的联想编织,进行模拟“组合”:如何开头,怎样结尾,段落布局,层次细节安排,每个部分用什么样的标题,列举什么事例,插接在什么位置,如何衔接过渡,替代备用的事例编排,都要预先想好。

构图展现在你面前,使你一看就明了。这个方法很管用。执笔者一定要养成拟写提纲的好习惯。提纲拟出来了,文章的骨架也就搭成了,接下来只管往里面补充素材就是了。

三、方法与技巧

下笔不停顿,一气呵成。所谓一气呵成就是一口气写完。如果以上工作做好了,快速写作基本上是水到渠成的事。这时,静下心来进行写作,只要你充分占有了管用的资料,就会很快写出“大作”来。值得提醒的是:写者一定要精力高度集中,始终保持顺畅的写作思路。不论你怎样写,决不能被文中难点阻碍。写作中遇到不熟悉的事例、典故、数据、不会写的字,一定要跳过去,不去管它,先把文章框架搭起来。写文章最忌讳的就是半路停下来,因一词一字阻塞了思路,打断了文气。对于逻辑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措词是否恰当,均不要管,等写完后再回头修改。反复修改,就会“得气”的。总之,写作中一定要坚持趁热打铁,千万不要停顿,一停,一顿,就凉气了,再续写就费劲了。

《谈谈如何提高写作技巧》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提高初中作文写作技巧【第三篇】

要好好研究课本和做题。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相关计算等,是每次试题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会导致成绩下降。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后要马上去问老师,认真听老师的分析,纠正自己理解上的偏差。做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甚至顿悟:“原来是这样啊!”那些平时困绕你的许多问题,答案原来就在课本上!你甚至会为此而感到悔恨:“我怎么连课本都没有仔细地看过一遍!”至此,你才明白,原来你并不笨,只是当时没有研究课本而已。

但是,一做题,你可能又没有了信心:有不少的题你根本无从下手。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把化学归为理科,原因大概也在于此。看完书“马上做题”是关键。只有通过做题,才能检验你对课本的理解是否正确。由于化学考试以实验出题居多,所以做好每一次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对vcm仿真实验里的演示实验,课前,教师应演练几遍,以便课堂上操作干净利落,效果明显。教学时可采取先让学生猜结果,然后边做边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再解开这些谜,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知识是有趣的。

争取在课堂上多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说给老师听。

教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人的理解进行分析和解答。程度差的同学往往还没有听明白,老师就往下讲了。课堂上讲的内容,有很多时候又是环环相扣的,前面的没有完全理解,就有可能导致下面的更加难以理解,最终导致听课失败,如果课后又没有进行及时的补救,逐渐就会沦为“差生”的行列。

争取回答问题,不要怕回答错误,不要怕出丑,不要计较别人的善意笑声。只要你不是故意捣乱,没有人会责怪你。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不一定知道学生哪里不懂?下面该着重讲解哪一部分?是否该“再讲一遍”?这时,老师会进行提问、设问,要求学生举手回答或集体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要积极的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大声说出来,让老师听到,尽可能使老师下一步的讲解是针对你的理解而进行的。如果你时刻在准备着进行抢答,你的注意力,一定会很集中,听课的效率也一定会很高,学习就会逐渐变得轻松、有趣了。

上课坚决不能“走神”!

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差生”是上课走神造成的。特别是打瞌睡,是学习进入恶性循环的开始!只要你走神,你就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没法抢答,没法影响老师下一步的讲解内容,只能成为被动的听讲者,无法成为课堂教学中主动的参与者。因此,只有杜绝上课走神,你才能进步,做一个快乐而轻松的学生。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睡眠时间,一定要保证两个最重要的睡眠时间。一个是晚上不要敖的时间太长,一个是中午要有一定的午休时间。

经常去找老师,把你对某些问题的理解,讲给老师听。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已经会了,但是再做类似的题目的时候,还是不很顺手。这说明你对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这时,你可以不去找老师,因为经过努力你完全可以做出答案,有时只是差那么一点点;但是,我建议你去找老师,把你的理解详细的说出来,老师一听,就会发现你知识上的缺陷或解题方法上的不当之处。老师的三言两语,就会使你的能力发生质的飞跃。

记住化学方程式,你会马上感到化学容易多了。化学方程式是每一次考试的重中之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你可以去分析你所经历的所有考试,你会发现,在你不会做的题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化学方程式不会写造成的。特别是化学的计算题,更是与化学方程式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断言:只会写化学方程式,可能得不到高分,但是不能准确书写方程式,肯定不会及格。

马上准备一个“备忘本”,把问到的知识记下来。

每个学生都会出现“一错再错”现象,但是优秀学生“一错再错”的几率要远远小于“差生”。优秀学生之所以能在各种考试中保持较好的成绩,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他把不会的知识真正问清楚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学生做题不懂问老师的时候,仅仅满足于听懂了,没有把听懂了的知识再写出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题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几天后考试时又遇到了这样的题,下笔写的时候,才发现写不完整,有那么一点还没有理解,就重蹈了“一错再错”的覆辙。若是当时问过之后,马上把它完整的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马上“打破沙锅问到底”,就不会出现后悔莫及的事情了。除此之外,备忘本上还可以记其他知识,如规律性的知识、你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你认为容易忘的知识、一些物质的特殊性质。

除此之外,审题在考试中也非常的关键,以下9点基本上都围绕这审题展开的,告诉我们审题不仅要仔细,更要从问题中找考点,下面就来看一下这9个比较不错的方法吧。

1.计算题一定要看准题中有没有明确注明保留约数的问题,对于百分数的保留要更加注意。有时会在第四大题后面,或者在34、35题后面有提示。

2.对"亚"要敏感一些(最经常的是亚铁),因为这个字关系到化合价和化学式的改变。在金属与酸和金属与盐溶液发生反应时,铁就是正二价,为亚铁离子。在复分解反应中,铁多为正三价,为铁离子。

3.关心药品的"过量"问题。第一次实验中过量的药品有可能参与第二次的实验。还要关心药品的"少量"问题,因为如果其中一种反应物少量,那么其他的反应物就一定是过量了。如果题目中给明的是"一定量",则有可能过量,也有可能不够。

4.选择题看清正确与错误,而且要"贯穿全题"。填空、实验题中的选择题为不定项选择,所有的选项都要分析到位。

5.有些填空题在题干部分会写出:"以下各物质均由h、o、cl……等元素组成……"要注意,下面的问题中所出现的物质所包含的元素种类。

6.在计算题中提到的物质的质量分数要看清究竟是杂质的质量分数还是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

7.陌生化学方程式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审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从而确定用不用加箭头。审清反应条件。若反应条件是高温,则反应物与生成物中的水是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的,注意箭头。若题中有"这个方程式与我们学过的'方程式'类似,请你写出''"的语言,则要注意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元素的化合价等相似处。如果出现不能配平的情况,则根据题中信息适当的加上水或氧气等物质。

8.排序问题中的"由…到…";填空或实验题中究竟是写物质名称还是化学式;是填写序号还是填写内容。在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题目中,要看清题中给定的是盐酸还是硫酸,避免不划算的失分。制取气体时题干中是发生装置还是收集装置,是制取氧气还是二氧化碳。

9.在图像问题中,要看清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内容,不能思维定势。还要注意起点、终点、转折点和趋势,以及图像所给的附加文字信息,及谁是过量,谁是少量,谁是一定量,谁是无限量。

提高初中作文写作技巧【第四篇】

1、注意平时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像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2、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事物特征。

正如[***被屏蔽词语]指出的:“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

3、注重阅读,丰富间接生活积累。

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但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好习惯,因为大量的知识要从书本中来获得。同时,使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大量阅读,善于积累,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丰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认识。

二、分析题意,提炼素材

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自然写不好文章。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仍然也写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

1、审明题意,选取材料。

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在选择材料前,必须要明确文章的体裁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们有些学生往往不舍得割舍材料,有用没用一起上,这样就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所以,在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主题。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课文题目,培养审题技能以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如,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简短的文字,即提炼出“主题句”。采用这种浓缩法,对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能,是十分有益的。

其次,要选取典型材料,即那些反映事物本质,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材料。同时,还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2、立意要深刻,创意要新颖。

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需要通过材料烘托主题。因此,看1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地,即立意要深刻。

其次,在立意深刻的基础上,还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即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感受,不落俗套,否则人云亦云,则没有新意。因此,在写作训练中,应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这样就会抓住读者,给人一种新鲜醒目的感觉。要做到创意新颖,关键是写作的角度要新。因为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人物千姿百态,即使是同一生活现象,同一人物或同一景物,只要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因此,角度新也就是立意要新,观点要新,构思要新。

三、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文能力一般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1、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是不能忽视的。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讲提纲,可让学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纲大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如,可采用讲故事、谈感想等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言而“有物”,还要言而“有序”。否则七嘴八舌,前后无序,虽训练了说的能力,却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或辩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言之成理”、“出口成章”的本领。

2、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书面写作能力。

写作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哪种方法,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应首先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笔记的`好习惯,这样有益于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有效地解决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写真事、说实话的好文风,以及快速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它一向是中学语文教师作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

其次,可进行模仿性写作练习。因为我们的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在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技法、特点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范文自行命题。如,学习了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可让学生模仿其笔法,写一些抒情性文章《烛火赞》、《粉笔赞》、《雪》等等。如学习了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可以让学生模仿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或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后,写成说明文。像这样类型的写作训练,既结合了教材、范文,又可跳出教材范文的框框,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所学的文体能做到较好的掌握和训练。

再者,教师可收集一些材料、漫画、哲理故事等,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内容进行写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又能挖掘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认识程度,既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经常的人基本上都知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就是写作的源泉,那么,中学生应该如何在平时的生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写作呢?中学生怎样能够在写作文的时候能够获得更高的分数呢?其实,只要中学生用心观查就会发现,丰富多采的大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生活,为中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

中学生在积累学习写作技巧的同时,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中学生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这样的作文才不会脱离实际,没有灵魂!

除了要观察生活之外,中学生还需要大量阅读优秀的文章,从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一般来说,优秀的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较高,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又富于创造性。这对于中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中学生在多读优秀的文章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表达写作的思想内容以及写作方式,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方式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的,并且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写作效果。在此基础上,中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还应结合实际进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借鉴,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

经常练笔也中学生提高写作的技巧之一,中学生多写作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这是不可更易的规律,任何企图改变或超越这一规律的人,那么他永远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永远也写不出好文章。中学生们只有经常写,反复写,才可能在写作上获得更大的进步。文章的质量才能够不断的提高。

中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了以上的写作技巧之外,中学生们还应该知道,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写作也是一样的,所以,高水平的文章是需要磨练的。需要中学生持之以恒的努力。

中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否定写作技巧在写作中的客观作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是,中学生也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因为,决定文章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中学生的重视。

提高初中作文写作技巧【第五篇】

我到党校、干部学院讲授机关文稿写作课,比较注重案例教学,所举的文稿实例几乎都出自自己笔下。前段时间,连着3次讲课,我都举了新近撰写的1篇调研。

报告。

为例。尽管授课对象各不相同,每次我在课堂上念到调研。

报告。

的精彩片段,学员们都不约而同地报以掌声,自发且热烈。

参加工作25年来,我独立或牵头撰写的调研报告,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加起来怎么也有个三五10篇,其中获奖的不少,得到领导批示肯定的更多。前面所说的这篇调研报告,同样得到了好几位领导的批示肯定。

在我的课堂上,“材料念出来、掌声响起来”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但是,调研报告这类理性十足的文稿也能让学员自发鼓掌、多次鼓掌,在我的印象中,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那么,这个调研报告为什么能获得阵阵掌声呢?

回过头来看,首先得益于调研做得好,其次是报告写得好——这样的自我评价,虽有王婆卖瓜之嫌,但如果连“工作自信”“材料自信”都没有,这堂课也就不必讲了。当然,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这两个“好”到底成不成立,留待读者评说。

下面,我把这个报告择要推送出来,并对写作过程进行回放和分析。

在我省以决战决胜之势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冲锋的关键阶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相关部署要求,确保未摘帽贫困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并以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为样本,深入研究如何提高脱贫成色、巩固已有成果、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与促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问题,今年4月以来,我部组建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调研指导组,深入×个县开展工作。调研指导组一是自觉转变作风,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直面群众的“四不三直”工作方式,把双休日都用上了,尽量为基层减负。二是力求摸透实情,历经20天,深入××个乡镇、××个行政村、×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走访贫困户×××户,与×个县的县委书记、组织部长和×××名乡村干部进行访谈交流,努力做到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乡镇、位置最偏远的村屯、生活最困难的农户“三必到”。三是突出问题导向,既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点上的问题,又注重从政策和制度层面研究解决面上问题、共性问题。通过把所见所闻与所做所思相印证、相贯通,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调研中,我们感受最强烈的有这么4点:一是贫困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拧成了“一股绳”,对如期摘下贫困帽子充满信心。二是广大贫困群众对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屯和家庭的新变化心里都有“一本账”,对党和政府充满感激。很多群众自发地在家门口挂着感党恩的对联。不少村部或村里的学校在“七一”、国庆等重大节庆日举行升国旗仪式,老百姓都会主动参加,用村干部的话来说,“过去是赶集的时候最热闹,现在是升旗的时候最热闹。”三是脱贫攻坚让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了与贫困群众“一块干”,广大群众对党组织充满信任。有干部说,“脱贫攻坚攻下的不仅是贫困的堡垒,还有党群干群关系的壁垒。城里人现在不怎么串门了,左邻右舍住的是什么人都不一定知道;贫困户家里几乎天天都有干部上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名字连村里的小孩都叫得出。”四是越过越红火的好日子在广大农民群众心里点燃了“一把火”,大家对乡村振兴充满期待。有群众说:“过去村里没路没水没产业,这山头那山头、左看右看是个愁;现在路通了、水有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这门路那门路、条条都是致富路。”

短,整段话连同标点符号在内,只有463个字;。

实,4点感受是实打实的,是实地调研出来的,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

新,“四个一”的概括比较新颖、鲜活,其中有故事、有细节、有思想,还运用了“第三方说话”的技法,运用了一些“冒着热气、沾着露珠、带着泥土芬芳”的群众语言。

这样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当时我是这么想的:

这个调研报告,应该突出问题导向,但也不能不写成绩。

突出问题导向,这是由调研目的决定的,也与行文方向密切相关。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现在已经到了发起总攻、发起最后冲锋的阶段。在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场攻坚战打赢不是问题,关键是打好,打出高质量、好成色,还要把来之不易的战果保卫好、巩固好,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越是胜利在望,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注意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所以,这个调研报告应该少写成绩和经验,少写大家都知道的东西,把目光的聚焦点、行文的着力点放在问题上,放在很多人关注不够、了解不多、思考不深的问题上。

既然成绩不应多写、不宜详写,那就需要运用大写意的笔法,寥寥数笔,写出最见神韵的地方。所以,我没有按常规的笔法来写,而是采用“四个一+四个充满”的“双眼法”来立观点,然后举一两个鲜活、典型的例子,或是用一两句群众语言来证明观点。所立的观点有新意,所举的例子、所用的语言也有新意,新话最有魅力。

为确保文稿质量,成稿后我在一定范围征求了意见。在此过程中,有同志建议把“城里人现在不怎么串门了,左邻右舍住的是什么人都不一定知道”一句删掉;也有同志建议把“这山头那山头、左看右看是个愁”,改为“这山头那山头、左看右看都是愁”。这两条建议我都没有接受,倒不是因为敝帚自珍,而是如果像他们建议的那样改,文章的味道就差了很多——没有“城里人”一句作为对比和反衬,“贫困户家里几乎天天都有干部上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名字连村里的小孩都叫得出”,表达效果就弱了很多;“是个愁”是群众语言,多鲜活啊!改成“都是愁”,那就等于把山泉水换成了城里的自来水,明显是暴殄天物。

大家再接着往下看。

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近则影响脱贫成色和成果巩固,远则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效果,主要有6个方面:

第一,思想脱贫任重道远。访谈中,问及影响脱贫攻坚成色的主要因素,8名县委书记不约而同地谈到少数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好几位县委书记都用到了一个词——好吃懒做。这种情况,不仅脱贫前存在,脱贫后依然存在,在通过低保兜底的脱贫户中尤为突出。××县××村贫困户××说:“我们家光低保一个月就有2450元,日子过得挺好,没必要出去打工。”兜底脱贫的群众,主要是因病因学因年龄大和缺乏劳动能力而致贫的,也有一小部分是好吃懒做的,或是孩子生得多、家庭负担重的。在××、××等地的高山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生育观念根深蒂固。××县××村30%的育龄妇女都生了×个以上,最多的生了××个。该村贫困户×××说:“现在有低保,日子不愁了。村里人都生五六个,我才有两个,没有三四个哪抬得起头。”扶贫数据库和调研统计显示,在全省2019年底尚未脱贫的贫困户中,生育有3个(含,下同)以上子女的家庭占××%,8个未摘帽贫困县这一比例高达××%……(此处省略部分内容)。生育观念落后是导致贫困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理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出自

解决思想贫困的问题,需要党和政府综合施策,与贫苦群众一起努力。帮助贫困群众转变生育观念,阻断代际传递,教育必须紧紧跟上。据统计,全省贫困户子女初中毕业后继续读高中的约有××%,继续就读技校或中专的约有×%,直接进入社会的约占××%。这就需要我们在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同时,着力提高贫困户子女的升学率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比例。

第二,扶贫产业后劲不足。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扶贫产业竞争力弱、附加值低、可持续性差等老问题仍有待解决。一是扶贫车间发展面临挑战。大石山区的扶贫车间主要是搞来料加工,原材料需要运进来,产品销售要拉出去,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增加了物流成本。有的企业主表示,到这里来投资办厂,主要是响应支持扶贫的号召,加上地方有产业补贴,厂子不盈利也能保本。这些靠乡情亲情引进来、靠优惠政策撑起来的扶贫车间,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生产效率不高,劳动力稳定性不强,市场竞争力也不强,“留下来”“活下来”不容易,“做起来”“强起来”就更难。二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一些地方把扶贫产业、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交给龙头企业或政府投资平台运营,贫困户参与不够,甚至不用投钱也不用投劳就可以拿“分红”。三是产业尚未形成链条。有干部说,“贫困地区是人分散、地破碎,发展产业先天不足。”农业产业以“种”和“养”居多,“加”和“销”短板突出,加上贫困地区工业和商贸物流业发展滞后,很难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从了解的情况看,8个未摘帽贫困县现有的“5+2”特色产业全部是种养方面的;2019年全省扶贫成效最显著的6个产业,分别是……(具体略),也全部是种养方面的。截至今年6月23日,全省共有×××万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其中仅有××万户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示范基地(园)带动,散种散养占了近七成。这样的产业结构,支撑脱贫已经很不容易,要实现产业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易地安置存在“三难”。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共有××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了“穷窝”,摆脱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占贫困人口总数的××%。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以后,一定程度存在“三难”:一是稳定就业难。搬迁群众大多属于“无土安置”,要“稳得住”,关键要“有就业”。目前,这部分群众主要靠组织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吸纳、扶持创业带动、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渠道就业,其中劳务输出仍占大头。据主管部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搬迁群众已实现就业××万人,其中单位就业占××%,灵活就业占××%,农业经营生产占××%,公益性岗位占××%,自主创业占××%;同期我省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万人,其中省外务工占××%,县外省内务工占××%,县内务工占××%。这些数据说明,搬迁群众“有就业”已经不是大问题,但就近就业、稳定就业还需努力。二是后续管理难。全省现有×××个安置点,每个点平均有1400多人,多的有1—2万人。对安置点如何管理,各地正在积极探索,有成立管委会的,也有成立街道办事处、小区居委会的;有发安家补助的,也有给物业补贴的,具体做法不一。对万人以上的安置点,全省正在统一实施便民利民“××××”服务工程,但规模较小的安置点,主要还是靠县里自筹资金、自定标准来配套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范,配套设施有的跟不上,有的则比较“高大上”,甚至没有充分考虑功能整合,一定程度存在浪费现象。总体上看,搬迁群众的户籍关系、土地关系以及享受城镇化待遇等方面还有待深层次改革完善。三是生活融入难。搬迁群众来自不同的乡镇村屯,人员结构复杂,民族成分多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之前多数人习惯了宗亲式的“小聚居”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耕生活,一下子成了“城里人”,生活环境完全变了样,左邻右舍也不认识,普遍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融入过程。有干部说,“安置点的建设和管理是个新问题,也是个大问题。做好了,那是一座座丰碑;做不好,就是一个个火药桶。”

第四,人才缺乏仍然是贫困地区的最大短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资金投入轻人才投入的现象,义务教育教师和医务人员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虽有缓解,仍不容忽视。目前,全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占××%,美术、音乐、英语等科目教师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全省的乡村医生中,具有执业和助理医师资格的只占××%,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只占××%,55岁以上的占××%。此外,有的贫困县还缺乏农、林、水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干部和人才流失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近3年来,××县科级及以下干部调出县外的就有近100人。

第五,县领导普遍存在脱贫的后顾之忧。最让他们担心的,是现行的资金投入、产业扶持、教育扶贫、医疗保障、农村低保、社会救助等扶贫政策还能“保多久”。多数贫困县都是靠转移支付“吃饭”,靠专项扶贫资金“撑台”,如果没有国家和省里的资金倾斜,保基本、保运转都会出现困难。××县的领导反映,该县承担易地扶贫搬迁的资金比例达××%,县财政面临着巨大的还贷压力。全省××万多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普遍担心如果这支生力军撤了,现有的农村工作力量特别是村“两委”班子还能不能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

第六,基层干部对乡村振兴普遍缺乏准备。有些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认为要等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才开始考虑乡村振兴战略,没有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及早谋划、早作打算。问到对乡村振兴有什么想法时,很多基层干部一头雾水,甚至反问:“什么是乡村振兴?怎么个振兴法?”这说明他们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准备还很不足,更不用说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了。

我主笔的这篇调研报告,全文4900多字,问题分析部分占了2800多字,是绝对的重头戏。在具体写法上,我注意了这么几点:

一是集中火力,不求全面。在调研中看到了什么问题就写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写什么问题。

二是高度概括,笔法洗练。每一个问题之后,三言两语作出简要说明,紧接着就举例子、摆事实。

三是素材典型,点面结合。写材料,点是个别,面是一般。有点无面,说服力不强;有面无点,不深入,也不生动;有点有面,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就这个调研报告来说,我所选用的素材,既有点上的鲜活事例,又有面上的统计分析;既有县领导的实话、基层干部的妙语,又有企业主的告白、贫困群众的心声。因为素材典型、类型多样,主体多元、视角多维,很能说明问题。

四是语言生动,夹叙夹议。这个调研报告递上去,省里的主要领导不仅作了批示,还在很多地方画了“杠杠”。所画的地方,往往也是我自鸣得意、自觉出彩之笔。实际上,文中的很多精言妙语,不是我包装出来的,而是在调研中听到的,我只是精编并且转述,原汁原味,无需加工。因为真实,所以生动;因为典型,所以深刻。有些措辞,包括叙笔和议笔,本来更“猛”一些,但考虑到有关部门的接受度,适当作了柔化处理。

最后是对策建议。这一部分,除了紧扣主题,除了对症下药,我也注意不搞面面俱到,着重针对不容回避的问题来写,聚焦本部门的主责主业来写,突出有见地、有建设性的内容。

结合调研掌握的情况,我们对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有以下建议和考虑。一是科学设置政策过渡期。编制和实施“十四五”规划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争取中央支持,将整个“十四五”时期作为总体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坚持精准方略,综合考量导致贫困、影响振兴的关键因素,研究制定差异化的支持政策和退出机制;区别不同群体、不同对象、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的“加减乘除”。二是着力做好产业和就业两篇文章。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也是乡村振兴“五个振兴”的“当头炮”。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也是确保农民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的主要途径。要始终把就业和产业牢牢抓在手上,以就业推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就业,既要通过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又要通过输出劳务扩大就业。特别是要推动广大农村地区从发展“农业产业”向发展“农村产业”转变,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引导多元经营、打造特色品牌、促进产业融合,真正实现产业兴旺。三是深化拓展易地搬迁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促进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强化产业配套和就业安置,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强化医疗、教育、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保障,让搬迁群众身心皆安。同时,对那些就地勉强脱贫、生产资料缺乏的农村群众,适应于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需要,继续有序组织搬迁。四是打造“三保障”的“升级版”。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核心指标。达标只是“底线”,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后脱贫时代”应当在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上拉高标准、持续发力,推动摘帽地区、脱贫群众从“有保障”向“有质量”提升。五是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与促乡村振兴“连抓联促”。我省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要总结提升、拓展运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形成连着抓、联动促的生动局面。从组织部门来说,重点要抓好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并注意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深度融合。在人才振兴方面,会同有关部门着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工程、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引育,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制定实施“归雁”计划,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在组织振兴方面,着力推进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县乡创建,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后进)基层党组织,实施“头雁”工程,加大党员发展力度,按需适量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建立机关单位定点帮扶支持乡村振兴的机制;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优化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推动乡镇财权和事权相匹配,促进乡村管理与基层治理有效衔接、良性互动。

对策建议这部分,我写了1000字多一点。加上问题分析,相当于全文近80%的篇幅是针对问题来写的,重点比较突出。

这篇调研报告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层次简明。全文采用的是“块中有条”的结构方式,但各块没有用小标题“物理隔离”,块与块之间是自然承转。这样写,可以说是眉清目秀,条目、观点鲜明凸显,避免了叠床架屋之感。

看完全文,也许有的读者会问:这样1篇调研报告,你写了多久?事实是:1天!写了整整1天,全文就基本定型。之后,在一定范围内征求了意见,改了6稿,都是小修小补。连写带改,满打满算也就两三天时间。

但我想说明的是:鸿文从来磨砺成,成如容易却艰辛。调研报告的鲜活度与调查研究的深入度是成正比的。我个人1天时间的恣意纵笔背后,是领导对调研活动的全程参与、悉心指导、严格把关,是整个调研组长达20天的“三必到”,还有之前之后花的大量时间、做的扎实功课。根据我的经验,调研报告的用力分配,起码得是“五分调查,三分研究,两分写作”。我所说的“起码”,重心在前,在调查和研究。

48 2034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