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冀教版二年级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样例【精彩8篇】
冀教版二年级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课本人认识图形。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物体,计算机软件、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给分享的“实用冀教版二年级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样例【精彩8篇】”,瞧,是谁来了,你们喜欢机器人吗?(机器人导入)机器人皮皮觉得同学们都非常棒,给分享的“实用冀教版二年级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样例【精彩8篇】”,他们是什么呢?开火车分别说出是什么物体,那这些物体又分别是哪些形状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认识图形),揭示课题。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滚一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三、形成表象,体验特征1.视频展现立体图形。
(1)动画播放立体图形的自我介绍2.游戏“看谁摸得准”,感知物体形状特征。
(2)学生闭眼摸出四种图形。(教师说图形,学生摸。)3.看谁举的对。
(1)教师说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物体;教师举物体,学生说名称。
四、闯关练习。
第一关:做一做1题。
第二关: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
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认识新的朋友(机器人由哪些形状物体组成)。
五、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冀教版二年级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二篇】
冯小花。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计算出周长。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涉新知。
1、谈一谈,初识周长。
认识了周长,老师考考大家你们到底有没有理解什么是周长?现在我们把学习知识的好伙伴(数学课本)拿出来,指出它的边线,看看老师指的,指出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小组讨论:指边线时应注意什么?(1)、从这点出发最后还要回到这一点,这才是整整一周。(2)、要紧贴数学课本的边。
2、找一找,摸一摸。
3、描一描、说一说。
4、量一量、算一算。
(2)测量树叶的周长。
提问:刚才我们测量了规则图形的周长,那如果让你测量一个不规则图形呢?比如说课前我们看到的树叶,谁来说一说怎么测量,你有什么好方法。拿一根细线沿着树叶的周边绕一圈,再用刻度尺量这根细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智慧小屋:
1、2题。
四、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冀教版二年级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1、师生谈话,通过“玩”的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先谈谈玩的事情,有兴趣吗?谁给大家说说,你去那些地方玩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游乐场的图片。(出示图片)。
2、学生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给学生充分表达想法的机会。
设计意图在“玩”的谈话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交流发现的信息,根据了解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有利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观察写出的所有算式,启发学生发现相同加数算式的特点。给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定义。
(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发现不了特点,教师可引导,这边几道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一个一个算式的说如:3+3=6种加数都是3„„教师概括: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
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了解算式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的习惯和简单归纳的能力。也是认识乘法的必要过程。
2、教师说加法算式,学生写,有意识地说一个长一点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引出学习乘法的需要。如:100个3相加,归纳求几个几相加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
3、学生自己写算式,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并介绍乘法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
学生自己写算式,一方面了解学生对相同加数的理解水平;另一方面,为后面改写算式创造素材,重要的是引出学习乘法的意义。激发学习乘法的兴趣。
4、鼓励学生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巩固所学知识。
5、通过交流学生学习的成果,使学生初步体验用乘法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比较简便。
三、揭示课题,体验生活。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乘法,(板书课题:认识乘法)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就有很多可以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如我们每只手上有5个手指头,我们的双手就有2个5可以有2×5=10或5×2=10来计算。
师:在生活中你还能举那些这样的例子吗?生交流。
四、简单应用,形成能力。
1、教师提出摆花片的要求,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操作,然后交流摆的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注意了解学生写算式的情况,使下面的交流活动做到心中有数。
3、交流计算方法。对直接写出来乘法算式的同学给予激励性、导向性评价,并让学生读一读写出的乘法算式。
4、乘法的简单应用,考查学生能否会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出示:同学们看小花猫也来为我们喝彩,谁会算一算来了多少只小花猫。
5、拓展练习,呈现算式并讨论。
师:3+3+3+3+2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五、反思回顾,
总结。
收获。
同学们,这一堂课上的快乐吗?快乐重要,但学习知识更重要。想一想这节课你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乘法,今后还有很多内容等待我们去学习呢。学会了知识,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就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冀教版二年级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第四篇】
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课《正确认识自己》2教材分析。
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对如何认识自己还是很迷茫。学生的潜能是有差异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然而,生活中却常有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却看不到自己的弱点;也有些同学常看到自己的很多问题,却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所以,正确认识自我也是一种本领、一种技能,需要学习和讨论。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懂得什么是正确认识自我,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初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的一些基本方法及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故事、感悟名人名言,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采用材料及学生身边的事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在多重比较中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前进的方向。
(3)讲述名人故事,让学生学会在多重比较重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前进的方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使其主动积极地认识自我,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自信心,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2)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
4学情分析。
十二、三岁的初中学生正是“自我”概念形成时期,他们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但由于自我认识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在自我认识中容易出现偏差。一方面,表现为自我评价的依附性高,以他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另一方面表现为自我评价的稳定性差,有时因为一件成功的事而无限扩大自己的能力,有时又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自卑。
教学重点掌握认识自己的技能,正确审视自己,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不盲目自卑或骄傲。
活动1活动课前情景。
课前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小的我》。
《逞强的青蛙》(请班上擅长说故事的学生将故事绘声绘色地表述出来。)教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何感想?你觉的青蛙可怜吗?为什么可怜?(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与之前欣赏的歌曲作比较。)。
教师:青蛙的可怜在于它没有正确认识自己。可见,认识自己是多么的重要。可以说,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换句话说,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否正确认识自己。同学们,你们认识自己吗,也许很多同学会说,世上最了解自己的莫过于自己,我当然认识自己了。但事实是否如此呢?文学家苏轼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认识自己有时比认识别人可能更加困难。那么今天,我们就以认识自我为话题,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好不好。
认识自己(板书)活动一:《我是谁?》。
注意:对提问中表现出对自己评价不当或自卑的学生予以鼓励,让他们说说成功的事情。学生活动后教师总结。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自己绝不能完全依靠想像和感觉。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必须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成功和失败。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自己适合或擅长的是什么,不擅长的是什么,但是,我们不应该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也不能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要全面地看待自己。
〖设计意图〗:在学生眼里,“成功”就是成绩好,得第一,“失败”则反之。此活动让学生领悟一位哲人所说:“在各种排列中,任何人都想得第一。其实,得第一并不难,只要愿意另起一行,每个人都是第一。”每个班排排看,学习成绩排第一的只有一位同学,可是,“只要愿意另起一行”,有的同学单科成绩排第一;有的同学绘画好,班里的每期板报都少不了他;有的同学擅长短跑,100米冠军非他莫属;唱歌、跳舞、讲故事、爱劳动、守纪律、有礼貌……众多的第一在“另起一行”中都能找到合适的人选。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准确认识自我。
活动三:学习小组自主探究教师指点释疑。
多媒体出示自主探究题目:
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7)求胜心强,易冲动,心中容不下事,好“放炮”,事后常后悔;(8)工作、学习任劳任怨,有“黄牛”精神,有时显得“窝囊”;(9)沉默寡言、谨慎、孤独思考:
1、如何对待他人评价?
(1)、要独立思考,具体分析,正确对待(2)、要实事求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你认为应如何处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关系?(1)不能完全受他人评价的支配。(2)重视他人的评价。
师:人在与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怀有一颗自信的、积极进取的心。自己可能和别人。
相比暂时有一定差距,但只要努力不懈,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2、著名影星索菲亚·罗兰的故事:问:索菲亚·罗兰与别人比较是否有优势?
师:索菲亚·罗兰与别人比较时的劣势是相对的,而这些劣势如果应用得当的话,恰恰会变成自己的特色,进而成为自己的优势。
3、《羊与长颈鹿》问:如何与他人进行比较?
教师总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所以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日新月新我常新,每个人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自身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丰收园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当讲授完新课后,随着下课时间的临近,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分散,变得心不。
识方法从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意义自己、把自握自己,己在多重比较重中认识自己才能掌好人生之舵。
在自我观察和内省中认识自己。
小试牛刀:用多媒体出示习题。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训练学生用理论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知识迁移。
活动7活动结束语。
一节课的时间很短暂,但能给分享的“实用冀教版二年级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样例【精彩8篇】”,太阳每天升起,开始崭新的一天。同学们,明天的你又将是一个全新的你。我由衷地希望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用自己的双手去设计自我,超越自我,创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在这里老师想与同学共勉:“在这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生下来你是什么,这是世界给你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这是你给世界的礼物。”
冀教版二年级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目的: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3、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况,列出除法算式,并且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景引入。1、复习题:
(1)8块饼干,每4块放一盘,可以放()盘。
(2)9只兔子,平均装在3只笼子里,每只笼子装()只兔。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桌面上摆学具。)。
3、小结:刚才我们用学具代替实物来分一分,可以每几个一份来分,也可以按平均分成几份来分一分,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2、谈话:
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好时节,今天我们一起到梅花山公园去游玩,好吗?那我们去售票处买票吧。
今天我们来得可真巧,公园正在搞园庆活动呢,谁来读一读公告栏里的信息?(请学生读一读)。
你想免费乘坐观光缆车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乘观光缆车吧,看看我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二、结合平均分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1、教学例题:
(1)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主体图。
同桌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相机出示各种方法,并请学生上台分一分。)(3)教学除法算式。
谈话: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的平均分,要坐3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除法。(板书:认识除法)。
小结:把一些物体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号是平均分的意思。2、完成“试一试”。
(1)谈话:下了缆车,我们一路行来就到了小熊之家。(点击小熊之家)看,训练有素的小熊们正在分12个苹果呢!
(2)指导学生先看图,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小熊解决问题?(先用学具分一分,或直接在图上圈一圈,再完成填空。)。
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读一读算式,说一说算式中的数表示什么意思?12÷3=412表示12个苹果;3表示分给3只小熊;4表示每只分到4个。
三、
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离开小熊之家,我们就要前往儿童游乐场了。(点击儿童游乐场)看,小朋友们在干嘛?1、教学例题。
(1)出示:6个小朋友植树情景图(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每组()人。)(2)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同桌讨论、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写在括号里。
(4)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6÷3=2这个除法算式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特有的名称。
6叫被除数,3叫除数,2叫商。(阅读完后指名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完成“试一试”
8代表8支铅笔;2代表2位小朋友;4代表没人分到4支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3、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把复习题的两道题目分别列出2个除法算式。
小结: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只要是平均分,我们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四、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实际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全课。
总结。
:通过今天的游览,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都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你还有哪些收获?六、布置作业:完成数学补充习题与同步探究上的相关练习。
冀教版二年级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第六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每种图形的特点,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找到每种图形的特点并用语言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都搭过积木吗?喜欢搭积木吗?老师这儿有几个小朋友用特殊的积木拼搭的作品,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用一句完整、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学生汇报)。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师:他们搭的好不好啊?你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物体也来拼一拼、搭一搭?但是,在拼搭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听清楚要求了吗?请小组4个人开始动手吧!(学生交流、拼搭)小朋友们拼的都非常好的棒,老师选了两件最漂亮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现在请作品的小设计师来介绍一下吧!(学生介绍,你作品的名字叫什么?你们是怎么拼搭的?有什么发现?)。
三、形成表象,建立观念。
师:小朋友们真是爱动脑、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在我们的作品中用到的物体的形状相同吗?刚才我们的发现就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系。
现在请同位两个人把你们的物体放在一起,按形状把他们分分类吧!开始动手。(学生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已经分完了,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你们分成了几类?你们是怎样分的?找小组上前展示)。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都可以成为小数学家了,按形状我们可以把这些物体分成4类。让我们认识一下每一类形状的名字吧!师:(手拿模型)像这样的形状我们叫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像这4种不同的形状,画出来就是4种不同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4种立体图形吧!(板书:认识图形)。
四、游戏活动,体验特征。
师:在小朋友们的发言中老师发现大家都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孩子。你们想不想成为小数学家呢?要想成为小数学家得先认识每种图形长的什么样子才可以。要想知道每种图形的特点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我们仔细看、动脑想、认真说,咱们比一比谁发现的特点最多、谁说的最好。1.认识长方体: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长方体的物体,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拿对了吗?请你轻轻的把它放到桌子上。下面请你动手摸一摸、看一看长方体长什么样子的呀!然后同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同位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来说一说长方体长的什么样子的呀?(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长方体的特点)用手摸一摸面是平平的、滑滑的,角摸上去有点扎手,样子是长长方方的。
师:现在请把手中长方体的物体放到一边,请动脑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长方体)2.认识正方体:
师:小朋友们说的非常的好,离小数学家更进一步了,我们再来看看正方体吧!现在请大家拿出正方体的物体,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拿对了吗?请你轻轻的把它放到桌子上。下面请你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正方体长什么样子的呀!然后同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同位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来说一说正方体长的什么样子的呀?说给大家听听你的发现。(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正方体的特点)用手摸一摸面是平平的、滑滑的,角摸上去有点扎手,样子是正正方方的。
师:迅速把你手中的物体放到一边,看谁的坐姿最美丽。请动脑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的呢?(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正方体)3.认识特殊长方体:
师:老师这有一个积木请你仔细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汇报交流)。
(分别让两种说法的孩子,说一说为什么?)。
师拿特殊的长方体与正方体模型让学生找不同。
小结:你说它是什么形状的啊?4.认识圆柱和球: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再过最后一关就要成为小数学家了,现在请你拿出圆柱再拿出球,看看你都拿对了吗?请你轻轻地、慢慢地把它们放到桌子上,请同位两个人一起摸一摸、看一看圆柱长的什么样子?球长的什么样子?看谁发现的又多,说的又好。
师:谁能来说一说圆柱长的什么样子的呀?说给大家听听你的发现。(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圆柱的特点)用手摸一摸面是滑滑的,立起来像个柱子,躺倒会滚动。
师:谁能来说一说球长的什么样子的呀?(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球的特点)球是圆圆的,可以来回滚动。
师:既然圆柱和球那么好玩,可以滚动,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球?(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球)。
五、全课。
总结。
拓展升华。
这节课啊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看看是谁吧!(课件展示机器人)谁呀?这个机器人是用我们刚刚学的立体图形拼成的,现在请你数一数他们分别用了几个?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同位讨论)。
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几个?
(小朋友们你们的眼睛真是太亮了。)。
冀教版二年级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七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本节课围绕“小明的一天”展开教学,“小明的一天”主要是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情境题材,这一内容在设计上有3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第二,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三,适时地渗透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如按时起床、早睡早起等。本内容的选取既关注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够认识钟表的结构,正确读出整时和半时,会用两种方法记录整时和半时。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及交流等活动,树立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3、能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说出并学会表示整时,会用两种表达方式写出整时和半时。教学用具:
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个钟表模型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想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你们想猜吗?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小朋友,你们猜一猜好朋友是谁呀?(钟表)引入: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对呀,这个好朋友就是钟表。那你们见过钟表吗?老师这也有一些钟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钟表好看吗?喜欢这些钟表吗?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钟表,需要看钟表来了解时间。那这节课就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小朋友,观察一下,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1)数字。
你会从小到大读一读吗?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
钟面上最上面的是几?最下面的是几?最左面的呢?最右面的呢?记住这几个特殊的位置就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记住其他数字的位置。
(2)针。
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你能指出你的钟面上的时针吗?你能指出分针吗?
现在你能完整地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吗?
2、认识时间。
刚才小朋友们认识了钟面,那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你认识吗?老师这里有6个钟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6个钟面,观察这6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你能给这6个钟面分一分类吗?你能给它们分成2类吗?现在同桌讨论,你会怎么分呢?(同桌思考讨论)。
请学生上台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一类:分针都指着12另一类:分针都指着6接下去,我们就一起来认认钟面上的时间。第一类:
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第二类:
总结: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半。
小朋友们,现在你能认时间了吗?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请同学们睁大你们的火眼金睛看老师。
我让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12,短而粗的时针时针指着3,问:这是几时?
我让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12,短而粗的时针时针指着10,问:这是几时?
我让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6,短而粗的时针时针指着1,问:这是几时?
我让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6,短而粗的时针时针指着4,问:这是几时?
3、小明的一天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小明,我们来看看小明的一天都在干什么吧,(出示主题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小明的一天,你能说说小明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吗?(学生看图说一说)。
那你们一天都会干些什么呢?边拨边说一说。
课件显示:11:00这是几时?
这是时间的另外一种表示法——时刻表示法,你能说说时刻表示法是怎么表示时间的吗?
那7时怎么表示呢?
那这个时间呢?7:30这是几时?那9时半你会表示吗?
三、巩固练习。
1、我说你拨: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时间,你们觉得累了吗?那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
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拨好时间答:你的朋友在这里!
继续找朋友:3时5时10时半1:006:30。
2、完成93页练习,第一题用两种方法写出时刻。第2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亲爱的小朋友们:时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因此,我们要学习小明,从小就要做一个会安排时间并且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
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下节课用口头表达出来。
冀教版二年级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第八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1页的内容,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2、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观察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的实物(饮料罐)、事先制作好的纸的圆柱模型、剪刀、直尺、一张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数学总是与生活紧密相关,大家看,有几个同学参观完“神州五号”的图片展之后,赶紧就自己动手制作数学的模型,请看大屏幕,你从图片上发现了哪些立体图形?(课件出示)。
2、以前,我们已经对长方体、正方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后我们还要陆续研究一些新的立体图形,今天这节课呢,我们就重点来认识一下圆柱。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并探究特征。
(1)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到过像圆柱这样的物体?说一说。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圆柱。
(3)把圆柱放好,你观察到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告诉我。
同时板书: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一个侧面(曲面)。
(4)认识圆柱的高。
你们认为什么是圆柱的高呢?
圆柱的高只有一条吗?
(5)练习。
课件出示几个图形,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圆柱。
2、探究圆柱侧面的特征。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沿高剪开后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也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5)小组合作,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思考: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圆柱的什么有关,你认为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展示,汇报。
3、练习。
(1)课件出示例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练习2。
如果不告诉底面的周长,告诉的是底面半径或直径,可不可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3)判断。
4、思维拓展,发挥想象:
课件出示内容:一张长方形纸,长的一边为20厘米,短的一边为15厘米。把这张纸卷成一个圆柱。
(1)这个圆柱的高会是多少?底面周长会是多少?
(2)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
(生先想一想再动手卷,看和想象的是不是一样,然后汇报。)。
三、
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圆柱有认识了吗?有哪些认识?
关于圆柱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