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的地形 淮安地质情况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淮安的地形 淮安地质情况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淮安的地形 淮安地质情况篇1

淮安市地貌分析

我叫杨峰,来自江苏省淮安市。自我出身到现在已在淮安生活了二十多年,在淮安时总感觉淮安没有海边城市的繁华,没有西北城市的粗犷,没有南方城市的舒适宜人。但当我真正走出淮安,才深深地觉得淮安真的很好。学过地貌分析知识之后,经过查阅资料,我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淮安,并且对于淮安的爱变得牢不可破。以下是我对淮安地貌的简要介绍。

一、淮安地貌概况。

淮安市地处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位于北纬32°43ˊ00“~34°06ˊ00”,东经118°12ˊ00“~119°36ˊ30”之间。东西最大直线距离132 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50 公里,面积10072平方公里。东北接连云港,东南接盐城,南接扬州,西南邻省会南京、和安徽省滁州市,西北连宿迁。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淮安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无崇山峻岭,地势平坦,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只有市境西南部的盱眙县有丘陵岗地,地势较高。盱眙县仇集镇境内无名山真高231米,为全市最高点;楚州区博里地面真高仅米—米,为全市最低点。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京杭运河、淮沐新河、苏北灌概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古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9条河流在境内纵贯横穿,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位于市境内,还有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间。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湖泊面积占%,丘陵岗地面积占 %,是典型的“平原水乡”.二、淮安的土壤水文。

淮安市属黄淮和江淮冲积平原。土壤主要为水稻土类、潮土类、砂礓黑土类、黄棕壤土类、基性岩土类、石灰岩土类。有机质含量低,一般不足%,ph值在7~8之间。

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京杭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概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废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9条河流在境内纵贯横穿,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位于市境内,还有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间。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湖泊面积占%,丘陵岗地面积占%,是典型的“平原水乡”。

三、淮安的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淮安市属江淮平原,陆地总面积892万公顷。全市土地资源类型比较丰富,除了缺少园地中的橡胶园、牧草地中的人工草地、水域中的冰川和永久积雪,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有分布。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类,面积较大。2003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万公顷,其中,水田万公顷。此外,全市还有可供开发的黄河故道和其他河湖滩地近7万公顷。水域面积万公顷。

全市耕地分为水田、早地、望天田、水浇地和菜地等5类,其中水田比重最大,占三分之二。耕地土壤主要为水稻土类、潮土类、砂语黑土类、黄棕壤土类、基性岩土类、石灰岩土类。由于灌溉条件优良,风调雨顺之年,全市大部分耕地仍可高产稳产。

林地主要分布在盱眙县丘陵地区,牧草地也几乎全部在盱眙县境内。

(二)水资源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21全市过境水资源量较多。过境水主要是利用洪泽湖放水和抽引江水。洪泽湖是淮安市的生命之湖,湖泊水量补给丰沛,且又是一个过水型湖泊,多年平均出湖水量达330亿立方米。全市每年抽引江水而利用的水资源数量约为10亿立方米~20亿立方米,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投人使用,这部分过境水量将大幅增加。

淮安市地下水资源贮量丰富。全市可供开发利用的含水层广泛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平水年全市降水补给潜水的水量为亿立方米,一般干旱年为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为亿立方米,潜水调节资源量为亿立方米。全市深层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亿立方米。

(三)矿产资源 淮安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分布相对集中。能源矿产资源有金湖县、洪泽县的石油和天然气,洪泽县老子山的地热。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有盱眙县的凹凸棒石粘土、玄武岩、白云岩;淮安区、清浦区、淮阴区的岩盐;洪泽县、淮阴区的芒硝等。其中,盱眙县凹凸棒石粘土探明储量亿吨,远景储量达5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65%~70%,占全球总储量的近50%;岩盐资源探明储量1350亿吨(不包括洪泽湖底),居世界首位,且品位高、埋藏浅、品质优,盐层厚度达100米~200米,卤水浓度在300克/立升~320克/立升之间,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淮安拥有华东最大的无水芒硝矿,已探明芒硝储量达20亿吨。

(四)森林资源

淮安市的平原绿化,林业资源总量及产业化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在江苏省排名第三,其中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个百分点,高于全省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万公顷,农田林网38万公顷,林网化率%,四旁植树亿株。淮安市的林业资源以人工林为主,兼有天然林,树种资源比较丰富,有木本植物79科,179属410种,其中乔木328种,灌木65种,藤木17种,约有172种人工栽培种。

全市主要栽培树种有:杨树、泡桐、柳树、水杉、刺槐、马尾松、黑松、板栗、毛竹等;珍稀树种有黄檀、黄连木、野核桃、红脉钓樟、山胡椒、漆树、毛棣、毛叶欧李、迎春花、羽叶泡花树等。

本文地址:http:///zuowen/

淮安的地形 淮安地质情况篇2

桉野外工作不同阶段,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基本可划分踏勘路线、调查路线和补充调查路线

2.1踏勘路线:野外工作者对全区岩土类和地质构造等情况需要有一个系统全面认识,以便为编写设

计和布置区域环境地质调查:i:作收集素材,提供依据而布置的野外观测路线。一般应考虑尽量垂直各

类地质体界线和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或以穿越地貌类型齐全、岩土侵蚀类型、形态及泥

石流等发育全而齐,并能观察到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各种主要地质体和地质构造现象为最佳选择;如

果穿越路线难以满足全面系统掌握区域环境地质情况,也采用穿越和追索路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踏勘。

一般要求踏勘路线观测内容基本上应满足正式区域环境地质调路线路线的要求。

2.2调查路线:是区域环境地质调查中进行区域填图的主要阶段,是在设计书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

准以后,按照设计要求对全区系统布置调查路线。

路线的布置必须能全面控制测区主要环境地质现象、地质体和构造形迹、形态的分布规律为目的,路

线经过位置应尽量能控制地质体间的一些重要接触关系或重要构造部位,以求能收集到尽可能丰富的资料。对岩土侵蚀(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调查路线应以流域单元为调查

路线,根据需要可适当辅以追索路线。对一些重要环境地质现象、地质体边界为准确填绘可布置一定量的追索路线。

2.3补充调查路线:是野外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基本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经过资料的室内综合整理后,尚发现某些地段图面尚不合理,或某些重要环境地质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而在室内又无法解决时,根据实际情况而布置的野外观测调查路线。

此种路线的布置应根据实际需要布置一定观测路线或独立的点,但属解决面、线问题,必 须要有连续野外观测路线控制。

3调查路线的布置

3.1调查路线的布置原则

3。1.1以测区环境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要解决的环境地质问题为依据,一般调查路线应垂直

地层走向或构造线方向,以最短的路线观察较多较全的环境地质现象和解决较多的环境地质问

题。路线间距视不同环境地质情况和地段(一般调查地段、重点调查地段、典型解剖地段)区 别对待,以提高研究程度和解决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为前提,切忌无根据的任意放稀或机械地按

照网度布设填图路线。

3.1.2一般调查区就是环境地质问题简单,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在4—6km,重点调查区就是

环境地质问题较复杂,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在3—4km;典型地段应较重点区稍密。具体见表

淮安的地形 淮安地质情况篇3

秦皇岛地形地貌

地质史上的多次地壳运动造成境内复杂的地质构造,加之外应力的作用,逐步形成了境内形态多样的地貌地形。秦皇岛地形趋势是西北高,西南低,形成山地、丘陵、平原、浅海4个地带,呈梯形分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山地宜发展林、果、牧业生产,以木材、苹果、梨、葡萄、牛、羊等为主要产出,兼有玉米、红薯等杂粮。丘陵和平原土层厚,适宜发展种植业、畜牧业生产,是粮食、油料、肉蛋仪器生产基地,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

山地 主要分布于抚宁、卢龙县北部长城一线及青龙满族自治县全境。整个山地属燕山山脉东段,以东西走向为主,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海拔一般在200-1500米之间,属中低山。境内著名的山有都山、老岭、响山、背牛顶、角山、联峰山等。都山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西北部,面积210平方公里,海拔米,是境内最高峰,为燕山山脉东段主峰。

丘陵 全市丘陵面积为1863。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主要分为山间丘陵、山前丘陵和蚀余丘陵。山间丘陵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海拔一般在100-200米之间,其特点是不连续、面积较小。山前丘陵为境内丘陵主体,面积约占丘陵总面积的70%以上,集中分布于卢龙县和抚宁县中部,海拔100米左右,形态多为浑圆和缓坡丘。蚀余丘陵主要分布于戴河以东侵蚀台地上,多为孤立残丘,海拔一般在50米左右。

平原 主要分布于昌黎县中南部、抚宁县南部及市区沿海、部分盆地及山地、丘陵间,以洪积、冲积平原为主。昌黎县、抚宁县南部平原是全市平原的主体,其形态特征是连片,少有起伏,北高南低稍有倾斜,基本广阔平坦,海拔0-20米,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

盆地 除山间小盆地外,全市有3个较大盆地。抚宁盆地位于县城周围,南北长17公里,东西宽12公里。地势比较平坦,海拔由16米至50米,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燕河营—大新寨盆地位于抚宁县西北部和卢龙县东部,呈“u”字型,以丘陵为主,地势由北向南海拔由150米降至40米。柳江盆地位于抚宁县东部,南北长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地层齐全,在中国北方少见,是现代地质学的发祥地之一。

[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 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北依燕山,南临渤海,面积186平方公里,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柳江盆地地质遗迹景区。称为华北地台地质演化的教科书;是我国现代地质学的发祥地之一,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地学野外实习基地;二是祖山、燕塞湖、长寿山地质地貌景观区。山清水秀,峰峻石奇,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三是长城人文历史景观区。明长城蜿蜒耸立于崇山峻岭之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2001年12月20日,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与黄山、峨眉山、壶口瀑布等一起进入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行列。

文章来源: 秦皇岛农业信息网责任编辑: admin

淮安的地形 淮安地质情况篇4

在西藏高原,宽旷无垠的草原上,散落着一群群牦牛。在风雪高原生息繁衍,它是藏族同胞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传家宝”。

我国牦牛的故乡,在西部高原地区。我曾在雪山牧场,在崎岖的山道上,在藏民家里,饱赏过牦牛的风采,才知道它在高原居民生活中占据着不可缺少的位置。

今天人们想看看牦牛,若没机会涉足青藏高原,那只有去动物园,才能观赏到它的体态容貌。

牦牛的祖先是野牦牛,在高原有些地区仍然生存着,性情凶猛残暴,如同豺狼虎豹,但勤劳勇敢的高原居民,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开始驯育、教化它,使之服役于人类。乍看去,牦牛的外貌形象不大雅观,甚至有些吓人;身躯不算高,但粗壮肥健,重三、四百公斤;全身披满了黑色的绒毛,除了浓厚的绒毛外,在肩、胁、股、下腹等部位生出一尺来长的长毛,密密下垂。尾毛短粗,蓬松如帚。凭借这身浓密的黑毛保暖,加之皮下组织相当发达,聚集有丰富的脂肪,使它获得了极耐严寒的天赐装备,常年卧冰踩霜而从容不迫。

牦牛,依赖天然草场生息。按着季节,随着主人的意愿,在春夏秋冬草场上搬迁。夏季是它生活的黄金季节,绿草茂盛,饱餐丰食。这期间,膘肥体壮,进人隆冬,寒流袭来,绿草枯黄,风吹雪盖,枯草所剩无几,生活开始紧张了。进入春季,便是它生活的青黄不接时侯。这时勤劳的主人,把储备有限的干草、饲料,拿出一把分给老弱病残,照顾它们,而体魄稍健的往往还得不到主人的优惠。饥饿的煎熬,于是就拼命舔噬着枯草,支撑着身躯。

牦牛的前额又扁又宽,尖利的硬角扭曲着,又粗又长,整个神态显得厚重敦实。对于它的主人,性情温顺,服服贴贴,从不撒野,从不暴怒。莫看它憨态可掬,与人无争,但对付起野兽来可厉害哩!狡猾的豺则会机灵地跳到它的脖颈上,抠瞎它的双眼,又象蝙蝠一样紧粘在它身上,从它的臀部把肠子拉出来,乃至置它于死地。因此牦牛特别恨豺,一见着就要冲上去搏斗,拼个死活。为了抗御敌人,白天吃草的牦牛总是成群结伙,一发现敌情,即刻组成威武的阵势,使对手不敢贸然攻袭;晚上在牛圈里而息,它们双目明睁,长角高昂,一面沉思地反刍,一面警视着前方,一有窜犯之敌,便齐声吼叫,从地上奋起,乃群起出击,把来敌就地击毙或远远地撵跑。牦牛对待天敌,可谓齐心尽力,勇往直前。

牦牛性成熟较晚,四岁才开始“谈情说爱”,并生育。每年的公历十月份左右,雄性牦牛会从深山老林里急急忙忙赶回故地,“婚配圆房”,“蜜月”过后,又踽踽独行,出走他乡,超脱红尘,逃避到荒芜的山巅,躲进茂密的森林,独自去过隐居生活。来年“成婚”期间,又不失婚约,届时赴会,而且还走不错家门。这样年复一年,雄性牦牛无拘无束,逍遥自在,自食其力,蛰居异地,不需主人饲养,不需要主人问津。牦牛四肢粗壮,四蹄坚硬,犹如古人穿的木底高靴,因而善驮运,走雪崖险道如履平地。高原层峦叠嶂,山路逶迤,车路极为有限,一旦冰冻雪封,道路梗阻,这时,牦牛便日夜为人们驮货运物。牧民一年四季搬迁几次草场,靠它驮送全部家产;在农区承担着拉犁,驮运青稞,运输肥料;藏胞盖房的木料、石头,盐粮交换,猎获的野味,都靠它运送。任道路怎么陡峭,活路怎么繁重,它总是昂举坚蹄,稳步自如,默默地留下一行行深深的脚印,让高原的生命线畅达无阻。牦牛的心肺功能很强,驮上一百多斤物资,还能一气爬上海拔六千米的高峰。那里空气稀薄,人是很难适应的,而它却无需为缺氧发愁,也不必为血压和心脉担优。我国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时,牦牛是得力的助手,衣食用品、住的帐篷、摄影器械,一件件、一包包莫不往它背上架,是牦牛把他们一节一节地往世界屋脊托举。在五星红旗插上珠峰之巅的英雄业绩里,有它们的汗水凝结,牦牛是默默无闻的功臣。

无怪乎,人们称道牦牛是“高原之舟”是当之无愧的。牦牛在藏民的日常生活中,不仅长年累月任劳任怨地服役着高原的主人,还是体坛上的健将。高原各地,一年一度举行的赛马会,也有牦牛赛的项目。在赛场上,牦牛的争先恐后、拼命冲刺的精神,使人惊叹不已。

牦牛更可贵的是以它的血肉之躯造福于人类。

奶,是牦牛的第一贡献。母牦牛可日产奶三至四市斤,为当地黄牛的三倍。奶汁浓稠,极富营养。牧民每天都要喝奶,把奶熬开饮用或制作成酸奶吃,还要从奶里提炼出酥油和奶渣。牦牛奶含脂量高,一百斤奶可提炼十斤左右黄澄澄的贵重酥油。特别是牧民,藏民一般很少吃菜和水果,日常的热量除肉外,顿顿都要以酥油茶当汤,奶渣当菜,喝茶便靠酥油了。不仅喝茶离不开酥油,还要用酥油点灯照明、炸油果子和糌粑调和吃,还是敬奉神灵的供品,馈赠亲友的礼物。

牦牛肉含蛋白质高,鲜嫩味美,冬天食用尤为滋补。冬宰后,家家户户把肉堆放在库房或悬挂屋内,以备长期食用。家人欲食或有来客,于是就取只牛腿,席地而坐,抽出随身带的腰刀,旋一片,吃一片,有条件的粘点辣椒面,生食之,十分惬意。有时连骨带肉剁成大块,放盐少许,不放其它佐料,浸煮片刻拿着吃,名谓“手抓”。食生肉比较原始,但藏民觉得鲜嫩可口,说熟食没有生肉味好。许多人每天都离不开肉,特别是牧区的居民,两三天没肉吃,就会“馋涎欲滴”了。

柔韧光滑的绒毛,与细羊毛合用,纺织成高级呢料和氆氇。牧民们靠手工捻成毛线,织成粗氆氇后,缝成栖生的帐篷、存放粮食的口袋。牛尾毛可制作假发和唱戏带的胡须。

皮子经过加工,制作藏家高靴,还制作高级皮鞋,不仅光泽度好,而且富于弹性,抗压力和耐腐性可与任何皮鞋媲美,颇受各地城市顾客欢迎。

晒干的牦牛粪,是牧民的主要燃料,靠它取暖、烧茶、做饭。连那骨头,敲制成骨粉,也是农田的上好肥料。

总之,牦牛在高原雪地、在白茫茫的大地上,谱写了搏击坎坷的歌、勤劳的歌、贡献的歌——真可以说,为人们“鞠躬尽瘁”。

九寨沟地形地貌

喀斯特(karst),原为欧洲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地名,那里是石灰岩分布区,因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形成各种奇特的地形。后来,科学家们便使用“喀斯特”一词来称呼因石灰岩的化学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地址作用和地貌现象。华南亚热带地区,人们在地表看到的主要是石灰岩被溶蚀、侵蚀的峰林、峰丛景观,只在气温较低的地下溶洞中才能见到再沉积的钟乳石等;而在九寨沟,地表常年气温远低于华南亚热带区,地表的溶蚀景观不甚突出,除了上游地表有较多溶沟、石芽外,溶蚀主要在地下进行。相反,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地表大量堆积的钙华,形成钙华堤、钙华池、钙华滩、钙华瀑等。在九寨沟的地表地理环境下,较强 的蒸发作用、地下水溢出后压力的减小、地形陡变处水流流速的增大、特别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对co2的大量吸收,均有利于钙华的堆积。这钟“反向”的喀斯特景观,成为大自然的一大杰作。

九寨沟具备了喀斯特溶蚀作用发育的一切有利条件:九寨沟流域的岩石几乎全由石灰岩构成,厚达数千米

;强烈的新构造活动在岩石中产生了大量裂隙和断裂,增大了岩石的透水性;流域内具有较充沛的降水,高原边缘的差异性抬升形成了巨大的地形反差,有利于岩溶水的循环运动,使喀斯特作用能持续进行;流域内植被发育,土壤中富含co2及腐殖酸,岩石中还含有可产

生酸类物资的有机质和含硫矿物,这给地下水提供了较丰富的co2来源,使地下水具有了较强的侵蚀能力。九寨沟喀斯特溶蚀的主要表现是发育有规模客观的地下岩溶通道。例如:长海无地表出水口,日则沟、丹祖沟下段呈于谷,均证明有地下河存在。通过水均衡观测和同位素示踪研究已证明,长海的水有相当一部分通过长海至原始森林、长海至鹰爪洞一带的地下暗河补给到日则沟,使得日则沟成为九寨沟内水量充沛、海子最为集中的风景地段世界上,与九寨沟累似的喀斯特风景地只有克罗地亚的普里特维采(plitvice),而九寨沟的景观规模和生态环境条件的复杂多样性远远超过普里特维采。普里特维采位于海拔483m--637m的地中海周边地区;而九寨沟位于海拔2000m---4700m的内陆高寒高山峡谷区,因此它的喀斯特作用和景观特征还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海子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要有能储水的洼地,而对于九寨沟中的“河中湖”来说,海子前端还需要有能阻水的堤埂。九寨沟海子的成因是复杂的,但几乎都摆脱不了喀斯特作用的影响。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洼地的形成常和沿谷底的溶蚀作用有关,在天鹅海、五花海、五彩池等许多海子底部都可见到溶蚀形成的漏斗状深坑;二是海子前端堤埂的形成多与钙华的不断堆积有关,如日则沟内及诺日朗以下各海子前端和内部状似白色卧龙的钙华堤。

古冰川对海子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用,在距今数万年的第四纪晚更新世冰期,九寨沟冰川到达的下限约在海拔2900m处。在则查洼沟,约在上季节海下口处;在日则沟约在原始森林附近。最典型的如长海,这表现在冰川对谷底刨蚀形成洼地,冰川前缘的砾石和砂泥堆积物构成了阻水的堤坝。

另外,在九寨沟内的峡谷段,沿陡峭的山坡常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由此造成的堵塞也有利于湖泊 的形成。上季节海、熊猫海、五花海、镜海等许多湖泊的形成均受到这种作用的影响。九寨沟由北向南沟而上,地势逐渐升高,如果顺河谷切一个纵断面来看,这种升高是呈阶梯状的。这是因为在青藏高原的强烈上升中,其边缘形成了不同级别的阶梯状断块,这些断块在九寨沟主要一北西西走向的新构造断裂为界,九寨沟的主要瀑布如树正、诺日朗、珍珠滩、熊猫海等,正是发育在这些断层造成的地形阶坎上。由于在阶坎处形成跌水,水流内部压力减小,有利于水中co2的逸出,促进了钙华的沉淀,使得钙华在阶坎跌水处不断的堆积生长,形成壮观的钙华.湖水色彩的起因,主要源于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反射和吸收。太阳光或自然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合而成的复色光,在光谱中,由红光至紫光,波长逐渐减小。九寨沟的湖水呈现艳丽的蓝绿色,说明湖水中短波长的散射远大于长波长,这就是瑞利散射(rayleighscattering)效应。瑞利散射效应在九寨沟的湖水中之所以尤为突出,主要是因沟内植被郁闭度高、水循环条件较畅通以及石灰华对悬移质的固定作用,从而使水中悬浮物、有机物、浮游生物极少,湖水的洁净度和透明度极高。

湖水中常见的ca2+、mg2+,hco3-等离子也有增强短波光散射的作用。同时由于湖水透明度高,湖底的灰白色钙华、黄绿色藻类对透射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也增加了湖水色彩的层次和变化。另外,九寨沟的湖泊处于地形起伏很大的深切峡谷中,不同地段同一时间、同一地段不同时间,太阳光的入射角及入射量、湖水表面对光的反射状况和湖水的透明度都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也造成了湖水色彩的更加变幻多姿。

48 200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