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宜昌三游洞导游词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3年宜昌三游洞导游词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宜昌三游洞导游词篇1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20xx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发现这个“天生一洞”。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20xx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在山北,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潭边崖壁石缝间,一股清泉涓涓入潭,潭水清澈。因南宋诗人陆游来三游洞在此取水煮茶,饮后味极美,乃题诗于潭边岩石上,而得名“陆游泉”。

宜昌三游洞导游词篇2

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宜昌参观游览,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姓陆,大家可以叫我小陆。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和大家一起去游览诗词的海洋,书法的殿堂——三游洞。希望这将是大家20xx年的一次给力之旅。

三游洞被誉为“宜昌八景”之一,位于宜昌市南津关北岸,西临山北峰的峭壁之腹,背靠长江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二水夹一洞,风光迤俪,是我国唐宋以来南方的游览胜地,也是鄂西著名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 30米、宽20米、高10米。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白居易、白行简、元稹。在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20xx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司马改任忠州剌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也就是今天的宜昌,在此遇到了另一位大诗人元稹。三人遂结伴到西陵山一游。他们先在下牢溪荡舟饮酒,酒酣忽闻山崖上石间有泉声,于是弃舟登岸,援藤攀崖,登至山腰时,才发现了这天生—洞,三人兴奋之中,竟在洞内玩了—通宵,他们赞不绝口“斯景胜地,天地间能有几乎?”于是在洞中各赋诗一首,书于崖壁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以记之,三游洞由此得名。这就是人称“前三游”。

到了宋代(1020xx年),又有三位大文豪同游此洞,他们是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辙、苏轼父子三人。三游洞同样使父子三人灵感顿生,也各自题诗一首留于洞壁,人称“后三游”,三游洞从此名声大噪。对此,后人有诗咏之,“夷陵有夷山,夷山多名洞,三游最著名,宣传自唐宋。”古柱今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并以楷、隶、行、草各种字体和诗歌、散文、壁画、题记等形式写景抒怀,实为名家荟萃之地。

三游洞号称三峡洞穴之—冠,但此洞本身并不仅以洞内景色称道,更是以文化内涵闻名。因为三游洞处于出入四川的舟楫往来要道旁,历来的文人大都来此一游,留下许多诗文,镌刻在石壁之上。至今,洞内外尚存有欧阳修题记等各种壁刻和碑文四十余件。陆游游览三游洞后,诗中更是极尽赞美之辞:“意疑天壤间,岂有此峥嵘。 昨日到峡州,所见始可惊。乃知画非妄,却恨笔未精。峨巍冠冕古,阿娜髻髫倾。怪怪与奇奇,万状不可名”。 从前看到人们绘出的三游洞图,他觉得美得不可思议,实际可能未必如此,他怀疑天地间是否真有这样峥嵘的山水景物。直到他亲临峡州,看罢便大吃一惊,才知道昔日所看到的三游洞图,并非凭空臆想所画。于是诗人只恨自己笔法不精,难以形容山势的雄伟巍峨,下牢溪的婀娜多姿,山石的奇特亮丽。

三游洞不仅是著名的古迹胜地,同时也是重要的革命遗址,抗日时期,日机轰炸宜昌,死伤民众数千,国民党湖北省政府曾转移到三游洞办公,并刻碑纪念死难同胞。面对日寇暴行,爱国名将冯大祥将军愤然在洞旁写下了“是谁杀害了我们的同胞,父母和兄弟?”几个大字。1958年,周恩来为实现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造福子孙后代,曾亲临三游洞察看了岩石层次裂缝和斑痕,对三峡上程和坝址的选择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原来峡内风高浪急,暗礁密布,行船从三峡冲出到了夷陵,简直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此后水平岸阔,江缓风顺再无险阻,故得名“至喜亭”。宋代文豪欧阳修曾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至喜亭从此名声大振。登亭纵目,群山叠翠,江流浩荡。下临峡中波浪滚滚的长江,远眺南津关外的葛洲坝,气势雄伟。有诗为证:“跋涉临峰顶,攀登上小楼。西陵收眼底,葛坝似云浮。浩浩江中水,悠悠浪里鸥”。面对鬼斧神工的西陵峡和巧夺天工的葛洲坝,诗人的感慨油然而生。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它始建于宋代,与三游洞、至喜亭同列为西陵三大胜景,楼内的《巴楚乐宫》展出了复仿制的15类97件乐器,今天我们有幸可以在此欣赏到源于清江的巴人歌舞。楚塞楼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在一楼大厅您可以欣赏到春秋时期的古乐器编钟奏出的悦耳音乐,其中一组编钟是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古墓中出土的。三楼还有出土的保护完好的古代女尸及各种文物,为我们研究中华民族古代文明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20xx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大家看张飞他面临长江,双目圆睁, 巨臂挥捶,似闻隆隆战鼓声,再现了这位古代名将的勃勃英姿。

现在我们可以看见这里有一个小溪潭,名叫陆游泉。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路经夷陵游览了三游洞。他发现下牢溪上方有一潭清冽的泉水,取水煎茶,气香味甘,赞赏之余留下诗词:“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这便是陆游泉的来历。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好了!朋友们,我们三游洞的讲解到此也就结束了,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的。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希望大家再来宜昌做客。最后祝大家一路顺风,万事如意。

宜昌三游洞导游词篇3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20xx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发现这个“天生一洞”。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20xx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天门导游词·大水井导游词红楼导游词·木兰天池导游词·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在山北,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潭边崖壁石缝间,一股清泉涓涓入潭,潭水清澈。因南宋诗人陆游来三游洞在此取水煮茶,饮后味极美,乃题诗于潭边岩石上,而得名“陆游泉”。

48 1092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