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例(汇总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例(汇总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第一篇】

(一)需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是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与关键因素。通常而言,教师队伍的教学理念、水平和能力,对于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最终对于专业教学效果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要构建并顺利实施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必须要培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他们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把握现代教育规律,而且更要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够把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可以说,实施实践教学,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前提和基础。

(二)配置使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手段

要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要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实施基于应用能力导向的工商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必须要建设工商管理实验室,依托如ERP实验室、市场营销软件演练室、人力资源模拟沙盘实验室等,能够使专业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深入,同时也可以转变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由原来的居于主体地位的主要讲解者,变为设计、指导学习活动的导演,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机器”,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操作,发现、理解、掌握知识的求知者。

(三)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提高实际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也可以有效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建立稳定的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不但能够丰富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和管理经验,而且可以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管理工作的实际,对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大有裨益。因此,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有必要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现产、学、研结合,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全面的学生。

(四)构建有效科学的学业成绩考核评价机制

基于应用能力导向的工商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其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而不是只通过卷面考试来获得理论知识,因此就需要客观合理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成果。鉴于此,必须要对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的以期末考试成绩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做法进行改革,科学构建起能够全面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机制。这一评价机制一定要体现以下两方面的特点:第一,合理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成果;第二,适应课程教学目标设置能力开发项目,并采取有效的评定成绩的方式来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五)学校要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

学校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要给予专业课教师自主选择课程教学的地点、手段和方法,并给予他们足够的专业教学改革的空间,支持鼓励他们立足于课程教学内容,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整。同时,学校和二级学院要制定科学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和完善的薪酬分配制度,从而鼓励引导专业教师自觉主动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二、基于应用能力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一)建立导师团队

学校要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专业导师,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科学精神,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导师对于学生而言,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在教学过程中,导师要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并及时与辅导员交流沟通,加以有效解决。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还可以考虑聘请合作企业中的富有经验的高中级管理人员,充实到导师团队中,作为学生的兼职实践导师,对于学生在企业的调查与实践活动进行指导。

(二)丰富专业教学环节

在课内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是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教师选择典型的工商管理案例,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分析案例鼓励引导他们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二要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人才这一总体目标,精心选择专业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完备的专业课程体系;三要依据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人力资源课堂上可以利用沙盘进行训练,市场营销课堂上可以利用相关的营销软件展开演练,战略管理课堂上可以选择利用商道软件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可以综合分析课上所学的管理知识,如营销、财务、生产、战略、人力资源等,从而不仅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综合分析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四要根据目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即虽然把全部经济与管理的核心课程都囊括其中,但是自身专业特长不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学校可以考虑在学生前两年完成所有管理学课程和一部分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再自主地根据个人的学习状况和兴趣选择如经济、会计等方向的课程进行选修。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观看教学录像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入校起,就坚持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企业及管理的录像,从而使学生在了解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热爱企业,从企业的成功经验中感悟工商管理理论。

2.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实习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首先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确定调查的目标,制定调查计划,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深入工商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然后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解决实际的工商管理问题;在专业实习方面,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商企业管理活动中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切实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举办关于工商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讲座聘请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企业家、企业经理人、高级管理人员等,来学校开办专题讲座,介绍经营管理中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

4.组织学生编写工商管理案例或者发表专业论文结合所学的专业课程,以及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查询的有关资料,以及通过暑寒假进行的社会调查实践,要求学生必须在大三阶段撰写2篇工商管理案例,并在正规刊物上发表1篇专业论文。

5.组织学生撰写好毕业论文学生大四撰写毕业论文,是对个人大学四年学习效果和学术水平的一次全面总结。为此,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必须要保证论文内容与企业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而且必须是在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实践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第二篇】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不少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陷入了困境而难以自拔,有的甚至已被市场无情地淘汰。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中小企业要想摆脱同类型企业造成的竞争压力,获得能与大企业相抗衡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把社会需求和企业的现有能力结合起来,选择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创新方向和发展策略,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第一章 我国近年来中小企业营销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我国60%的工业总产值和40%的实现利税率来自中小企业。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更是发挥着重要主导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自己做强做大并不容易。许多弱势小企业只是昙花一现,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往往产品开发上市时轰轰烈烈,但没几年就销声匿迹了。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年,生存10年以上的只占民营企业的15%.中小企业能否做强做大,取得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营销方式,实施创新新举措,不仅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赢得广大消费者良好的社会声誉,更重要的是企业将获得可持续发展和壮大。要做到这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还有较大差距。中国加入WTO以后,全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与国外大型的跨国公司相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落后,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运行效率低、消耗较大,产品缺乏竞争力。其次、管理模式落后、经营者素质普遍不高。第三、优质产品少、品牌效应低,制约了私营企业的竞争力。第四、人才素质普遍不高,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既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空之下,依托各自的优势,凭借中国企业家的卓越才能,定能在21世纪的全球化经济中,在中国加入WTO这个机遇中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壮大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主流。

第二章 中小企业经营创新的条件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创新的领域有很多。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着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观点,企业“创新”概念包含下述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一种新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三是开辟一个新市场;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五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虽然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企业经营中的各个创新层面,但考虑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创新中具有经营体制灵活、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以及承担风险的创业冲动易于激发等比较优势,我们认为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是中小企业应该重点加以关注的3个领域。针对不同的领域,可以采取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创新策略。

(一)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模仿创新及开放创新的相互关系

1、技术引进、模仿创新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基础。

由于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许多国内企业早已将“自主创新”纳入到其发展战略中,但多数仍只为名义上的自主创新,实为技术引进或模仿创新。这是许多中小企业进行创新的开始,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引进是通过一定形式从国外向国内引进先进或适用的技术成果,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模仿创新是通过模仿而进行的创新活动,具体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完全模仿创新。即对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仿制。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很多企业发展都从模仿其他企业技术开始。二是模仿后再创新。这是对率先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再创造,也即在引入他人技术后,经过消化吸收,不仅达到被模仿产品技术的水平,而且通过创新,超过原来的技术水平。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可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但是同时难免在技术上受制于人,而且新技术的模仿难度越来越大。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模仿新技术的难度将会更大。

2、自主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长远发展战略来说,国内企业引进技术并不等于引进了创新能力,最终还靠自主创新来增强民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技术,其内涵已经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物化产品,其中更深刻的还在于技术是缄默知识派生的结果,这两者之间的涵义是完全不同的。“缄默知识论”的基本逻辑是:知识可分为编码化知识和隐性知识,随着交通通讯的发展前者可不受空间的限制快速传递和扩散,而后者只能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获得;创新过程涉及大量隐性知识的输入,而这类知识必须通过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才能有效获取。缄默知识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诀窍来自于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是组织学习的结果,依赖于企业内部解决技术问题过程中的努力。也就是说,企业的技术能力的提升和隐性知识的积累只能依靠自身的技术创新活动,而没有任何组织之外的力量和过程可以替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引进技术只能作为提高创新能力的学习手段,目的是要在消化吸收的技术上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站在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基点上的再创造和再发展。因此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必须进行自主创新。 3、正确理解“开放创新”是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关键。

一般认为,“开放创新”模式,是由加利福尼亚大学亨利·切斯布朗(Henry Chesbrough)教授,于2003年在他的专着《开放创新:技术创新和收益的新需要》中倡导的。他认为,在科技创新不断发展的今天,大企业越来越难以从其研制的先进技术中获取市场收益,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公司只固守自己的理念,而近年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创新剧变,使大企业不再具有垄断创新理念的能力。因此,必须消除存在于企业和大学之间的界限,特别是要让大学分享企业的研究成果,这种合作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将大大超过付出的成本。他强调企业自有技术和外部技术有机融合,在已有的技术和市场之外产生新的技术和创新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创新可以使企业充分、有效利用全球范围的科技创新资源,打破企业之间、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创新壁垒和障碍。对于国内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很难找到合作对象或成为被合作对象,所以不能急于实施开放创新,否则就重新

回到技术引进、模仿创新的老路上。 (二)影响中小企业发展自主创新战略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原因

1、外部环境。

①入世带来的竞争压力。随着国门的逐渐开放,国外公司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会缩短其在国内市场的扩散周期,使模仿创新难度越来越大。同样,国内的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国外市场经常会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如制鞋业和纺织业的“反倾销”事件。所以,广大中小企业不能以“世界制造工厂”而沾沾自喜,而应适当注意长远利益,不断地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②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制度因素。能够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就是企业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技术创新而言至关重要。而目前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基本建立,但执行过程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二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当,某些保护措施和保护对象超出了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变成了对垄断知识产权的少数跨国巨头的强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变成了跨国企业的谋利工具,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阻碍了公众享受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

③国家产业政策。当前,国家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推进结构调整,已经把自主创新摆在了空前重要的位置上。我国的国情是,中小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创造了相当部分的国民财富。要推进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必然需要发挥中小企业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为此,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配套政策和法规,为中小企业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2、内部原因。

①自主创新意识淡薄。许多企业满足于引进设备、仿制产品所带来的短期效益,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特别是一些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降低劳力成本、物流成本等方面,很少经营自己的品牌,结果导致大量利润流失。

②技术基础落后。企业技术资源尤其是核心技术的缺乏严重限制了企业的自主创新。

③资金相对短缺。资金问题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制约因素。

④创新型人才储备不足。虽然目前高素质人才总量在不断增长,但是中小企业的对口创新型人才仍然匮乏。中小企业目前主要缺乏两类人才,一类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一类是具有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这两类人才是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关键。

第三章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自主创新战略的建议

(一)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谁掌握了更新的技术和知识,谁就占有了更大的优势。这在信息技术产业表现得更为明显,虽然网络经济泡沫导致了许多依靠信息技术企业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但是信息技术仍然在不断地创造着亿万富翁,微软公司更是创造了世界上最多的财富。而创造知识的源泉主要是自主创新,所以,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走以依靠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它们才能跟上世界经济的发展步伐,不再受制于人。

(二)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建立适合自主创新的管理制度体系,有利于从内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工作。要把创新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科学地协调组织起来,形成自主创新的整体能力。建立决策管理制度,对创新机会的把握,对创新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是正确决策的核心;建立员工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吸引和储备创新型人才,打造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源泉;科学规划企业资源,加大技术创新的工艺改进的投入,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

(三)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器。

中小企业创业时期最为艰难,其中启动资金是最大的障碍,许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常因为缺乏资金注入,无法转化为实际产品,造成知识资源的浪费。这需要通过基金支持、创业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它们的自主创新活动。不断完善企业孵化的软环境建设,重点办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各类企业孵化器。在武汉光谷,中小企业只要凭借所拥有的被认证的专利技术,就可以向有关机构申请启动资金,无需其它抵押,这降低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门槛,加快了科技成果向产品的转化进程。如武汉恒硕光电科技公司、武汉利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就是快速创业成功的典型;又如凡谷电子也谱写了创业传奇,短短几年内,成为摩托罗拉、深圳华为等国内外着名通信业巨头的主要供应商。

(四)健全知识产权激励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定位;发展前景

工商管理专业是经济类学科中管理学的一条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具备基本专业素质,适应知识经济要求,面向国际、国内市场人才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而高级的工商管理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还必须是学习的主动者与思想的践行者,科学的课程定位和专业的就业指导不可缺少。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定位

1.课程定位的目的

目前,我国多所院校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该专业的人数增多便无形加大了学校保证毕业生质量的难度,企业挑三拣四的情况也使得毕业生就业变得困难。在众多的地方院校还出现了大同小异的问题,比如人才培养目标的雷同化,课程定位的不明确性,教学内容的重复,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最根本的实践能力等诸多问题。众所周知,地方性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旨在于为当地中小企业培养既精通管理知识又能统一大局、管理公司的综合性管理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一味地沿袭过去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而不知创新,那么地方院校将丧失自己人才培养策略的优势和特色。所以,在深入研究当地院校工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课程定位是保持自身优势的明智之举。

2.科学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结合自身教育特点,抓住重点,贯彻落实改革计划,明确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可分为“基础层”“业务层”“职能层”和“战略层”四大层次。在“基础层”“业务层”和“职能层”可分别设置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投资项目评估等助于学生形成基本管理理论和价值观念的基本主干课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最高端即“战略层”设置“企业战略管理”这门主干核心课程,提高学生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能力,对企业实行战略管理。“战略层”着重培养学生学习、领导和创新的三大能力以及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三大职能,有助于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

1.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形势与过去的对比

过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加快,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小、要求却越来越高,自然,当地院校毕业的大多数毕业生被排斥。而企业由于发展的需要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敞开大门,特别是民营企业成了吸纳毕业生的主力军。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市场越来越重视营销人才从而使管理类专业主体逐渐向销售集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营销这个岗位,少之又少的管理类岗位只留给了工作经验多或是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而地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是不容乐观。如今,经济的发展,使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并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不可否认,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较好。

2.工商管理专业目前的就业方向

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好就业形势,很多就业准备生不禁要问,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生的“早餐”在哪里呢?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主要可包括三大方向:一是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二是国内外的大小型企业;三是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这三大方向也可分别归类为常规型工作岗位、实际型工作岗位和研究型工作岗位。不同类型的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专业素质的要求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各有不同,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毕业生应考虑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自身能力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当然,除此之外,在国内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甚至出国深造也都是不错的毕业打算。

3.工商管理专业可拓宽的就业方向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分支之一,并开设了其他分支专业如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主要课程体系,所以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谓是全能型经济人才。自然,工商管理专业可拓宽的就业方向不胜枚举。目前,各企业人力资源部仍然对高学历青睐有加,不免挑肥拣瘦。所以地方商校的毕业生亦可根据自身情况以及社会环境选择非管理类岗位或者自主创业,拓宽自己的就业范围,如会计出纳人员、市场营销策划人员、金融分析专家等,甚至广告策划类领域也能有所涉及。正是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使得该专业发展前景甚好。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第四篇】

中图分类号: C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分析

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构建的培养特色取向管理类专业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应用型专业,因为高等工商管理教育属于管理学教育的范畴,其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将管理学知识在企业中转换为效益的高级人才,毕业后主要到企业第一线从事管理工作,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基本特征,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培育取向:a具有基础加特长的一专多能型知识结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b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这一点主要反映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c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与执业能力的培养。d与地方社会文化的相互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e切合实际的就业取向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

现行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1.共性趋同

不少高校制订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总体上看大致相同,甚至有些高校的培养目标与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介绍中的专业培养目标完全一致,缺少个性和专业特色,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教育管理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对培养目标本身不进行考察与评价。

2.培养目标定位偏高

现行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表述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素质的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一本质性内涵几十年来始终没有发生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得到根本性缓解,毕业生的工作流向更多地转向了公司、企业等单位。从生源素质和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来看,很难定位于“高级专门人才”。

3.针对性不强

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即中专、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没有多大区别,层次性不明显,从而使毕业生特色不鲜明。

4.适应能力差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工商管理类的专业教育实际上变成了一种行业教育或岗位教育,无论在教育基本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开设以及课程结构等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计划经济色彩极浓的“专业”性质,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片面,能力不强,素质不高。各种调查显示,社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满意度普遍偏低,在校大学生对高校现状满意度也偏低,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普及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挑战,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趋向多样化。因此,急需我们加快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系统改造,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独特技能和优势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特色培养

要确定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思想的“工商企业管理岗位群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商企业管理岗位群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依据,合理定位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规格,构建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结构体系和专业技能训练新模式。坚持基础课为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服务的思想,强化外语、计算机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坚持以科学管理技能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强化实践性、应用性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准确定位,构造完整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

从时间过程看,实践教学活动应贯穿从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全部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经济理论知识的同时,受到管理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的经济管理知识去观察、认识现实的社会经济现状、市场竞争现象,去分析企业经营活动所面临的环境与问题。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方法与技能,利用现代管理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分析、模拟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性培养,加强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许多管理、财经和经贸院系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验室,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人事管理、经营决策等实验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南京大学将投资建立“商学院实验室”,项目主要涉及理论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等领域;

实践与理论并举,措施得力,注重实效

(1)领导协调工作。实践教学改革需要根据学校的统筹规划和部署,得到教务、规划、人事、财务、设备、科研等部门的协调与支持。

(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使每位教师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人才中的地位与作用,充分调动全体教师投入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鼓励教师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考取经济管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深入社会、企业开展科研立项、管理咨询、挂职锻炼、培训服务等活动,获取第一手资料,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技能。还可以聘请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经营管理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实习活动。

(3)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工作。应在建立整体实践教学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组织各学科、课程组、教研室分工协作。组织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结合课程建设,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编写实验、实训的指导书。这是基础层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二个层次,由各相关学科、课程组(如:经济理论、管理营销、财会统计、公关策划、经济法规、金融投资等)进行系统协调与衔接;第三个层次,组织进行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包括二个方面,一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做好校内综合实训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教学活动的组织工作。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第五篇】

摘要: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创新的学科,没有发展与创新市场营销就会裹足不前,缺乏生命力。伴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市场营销在不断的创新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以市场营销理论为研究对象的市场营销专业,其最大的特点也是要不断创新,培养满足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需要的创新型营销人才。市场营销专业两大基本特性是实践性和创新性,决定了其实施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的重要性。

一、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现状

创新是整个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李岚清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实际紧密结合,改变那种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必须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这种创新体现为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创新、教育政策和体制的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这一切的基础依赖于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突破与创新。

(一)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1.市场营销专业自身的特点要求必须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指出,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商务策划、电子商务等深度理论知识,拥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的中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就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研究、市场策划、企业管理、广告及公共关系、企业形象设计及品牌规划、投资项目分析及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市场可谓瞬息万变,只有具备适应市场变化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2.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国际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要求现代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对未来市场变化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敢于不断进行营销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加强,国内企业受国际竞争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经济一体化浪潮促使企业竞争国际化。既懂得国际企业运作的规则,又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人才才能满足这一发展趋势的需要。

3.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看,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成为“抢手人才”。随着国外公司的大量进入及本国企业的加速发展,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趋势是既要懂现代营销管理,精通国内外业务,又要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据对现有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统计,市场营销类人才的需求位居前5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该成为市场营销专业主要的教学目标。

(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实践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毕业实习缺乏基本的经费保障,对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不够。以现有的毕业实习为例,四周实习课经费每生不足百元。从学院管理层而言,对学生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和过程管理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2.学院领导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鉴于市场营销专业的自身特点,我们增加了市场调查、营销实习等环节,但执行中缺乏学院必要的经费支持,且在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上受到歧视性待遇,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鉴于专业特点,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我们在大三增设了学年论文并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奠定先期的基础,这无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工作量的计算上按每生3学时对待,明显偏低,缺乏学院有效的政策支持。

3.缺乏实验教学的完整计划和系统的教学指导大纲。现有的实验设备特别是营销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虽然对校内开放,但学生用于非教学性用途,诸如打游戏、聊天、QQ等多,用于教学性的实验不多。这一方面是现有的实验课设计不合理,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的指导不足有关。现有的实验“软件系统”的建设不足,必要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软件匮乏,学院缺乏对实验室的进一步投入。

4.市场营销专业课的实验内容缺乏创新。拓展市场营销专业课的实验内容已是当务之急。从已增加的实践环节看,普遍存在着过程管理不严格,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经费支持及政策保障力度不够等现象。

二、市场营销专业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在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

1.从教学改革入手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控制。对理论课内容及讲授方法进行创新,多用启发式,反对填鸭式,采用互动式,摒弃僵化式,切实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动脑、动手能力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专业及专业基础理论课要从教学内容的更新入手,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要处理好现代内容与经典内容的关系。既要高度重视基础理论,又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在不断摒弃陈旧内容的同时,在理论教学中贯穿必要的实践(实验)教学内容,使两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2.要从教学方法入手,变一味的理论教学为引导式、互动式教学。鼓励高年级学生进行课程设计、问题研究、配合老师进行课题研究等多种主动学习活动。要鼓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不少于总课时的20%。

3.从构建全部的教学计划开始,设计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以创新、实践为结合点的全新课程体系,着重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应多渗透实践(实验)教学内容。

4.加强对课程设计、专题实习(实验)及毕业实习工作的指导。在总结以往实践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践课程的组织设计不太合理,特别是“市场调查”实践及“营销实习”存在重复性和惯例化,缺乏内容创新。为此,我们提出以营销课程设计的方式充实实践教学环节。

(1)第三学期开设“市场认知实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市场、了解市场营销、学会做简单的市场调查分析,并写出专题分析报告,将所学的统计学知识、计算机文化理论等运用于实践。

(2)第四学期开设的“专题市场调研”则是配合“市场调查与预测”理论课的教学深入进行的专题性研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可以针对某一特殊的产品、产业或服务市场进行专题性研究,从调查市场需求、市场潜力、竞争者状况等等项目开始,培养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第五学期开设的“营销策划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结合企业的营销活动从产品、价格、广告、促销活动等入手设计策划方案。从内容和形式上多样化,可以是针对某一产品的广告策划与设计,也可以是针对企业的CIS策划与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创新性的思维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

(4)第六学期开设“推销实习”,它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种营销体验,也是结合所学的“推销学”理论课做的一次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会感受推销工作的“四个千”,即“千言万言,万水千山,千辛万苦,千方百计”,让学生拥有面对社会的思想准备。

(5)第七学期开设“学年论文”,是根据营销专业特色开设的,实践证明也是非常成功的,是对学生进入大四后综合能力的锻炼。学生通过做学年论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查阅资料、解析问题、研究能力、思考能力等都得到了综合锻炼,在导师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进行专题研究。优秀的学年论文修改后还可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生既为毕业论文奠定了先期基础,又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6)开设“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示。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得到实践锻炼,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培养了掌握各种工具、手段、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知识领域进一步拓展。在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中,应特别注意对选题工作的把握,选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题目要尽量新颖、专题化,尽量结合学科前沿和科研课题,并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以上方案实施的关键在于抓过程管理,抓每一项实习的深入指导与具体落实,配备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落实实习项目。

5.充分利用寒暑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及寒暑假期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或科学研究,特别是结合专业特点在工商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及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参加第二课堂、创意设计大赛、专题项目研究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依靠系团总支、学生会、科协等社团开展多样的课题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总之,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基础,通过各种改革与创新设计而实施的复杂系统,它需要在理论上突破,实践上创新,落实上深入,管理上严格,是本专业教师应努力追求的目标。

三、市场营销专业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实施的政策保障

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一靠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二靠实施这种计划的政策保障。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鼓励对理论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创新改革,把传统教育中的成功做法与创新教育的新思想、新手段、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评价体系、师资考核标准等方面引导教师的教学创新,结合不同专业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彻底改变只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实验)教学的片面做法。为更有效地保证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的实施,应从以下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1.将创新与实践教学的实施状况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及师资考核标准中。评价一门课程的授课好坏,不单要看理论教学好坏,而且要看是否运用了鼓励学生实践创新的手段与方法。一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衡量授课好坏的一个标准。对那些敢于教学创新,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得当的教师,在优质课评选、工作量的核算、评优等方面给予支持。如对于那些使用多媒体教学,实践(实验)环节落到实处的课程在工作量计算上给予一定的鼓励。

2.由专家组对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实践(实验)教学环节的比例进行研究。对实践(实验)教学计划、具体内容的设计、实施的具体过程进行论证与督导。

3.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实验课教学软件的投入力度。就目前我系已建成的市场营销综合实验室而言,极缺专业课教学软件,为此许多该开的实验课难以开出。同时要大力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维护。目前学院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倾向,就是重实验室硬件投入,而轻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经费严重不足,实习基地建设资金极度匮乏已成为制约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应引起重视的是随着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以及用人单位“主宰权”的强化,是否接受毕业生实习人数被许多企业大打折扣,实习已经由接受方需求转变为供给方需求,为此不断维护与建设实习基地是市场营销专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就实习经费而言,日常开展的市场调研、营销实习等实践环节没有经费,毕业实习经费每生不足百元,连四周实习的基本开支都难以维系,且在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面缺乏有力度的支持。

4.本专业开展的学年论文这一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学院的有效支持,特别是在工作量的计算上,每生按3学时计算工作量明显偏低,难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包括其他的实践环节,如营销实习、市场调研等均按参观实习计算工作量,使教师的劳动付出与获得极不相称,这也是重理论课、轻实践环节的突出表现。要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建议教务处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量计算标准,并给予政策支持。

5.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参与工商企业管理与实践活动。鉴于市场营销专业自身的特点,可以允许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开展各种营销管理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设计、企业策划、市场调查与分析等活动,并根据实践成果减免学分。总之,大力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是本专业自身特点的要求。只有制定出科学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并强有力地实施这一计划的政策保证,才能真正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强的市场营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2001-04-29.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1.

48 662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