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杯特等奖【通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叶圣陶杯特等奖【通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叶圣陶杯特等奖【第一篇】

那一次正确的选择然我读懂了诚信,体会到了诚信带给我的快乐。

那次数学竞赛。结束后,数学老师快步走上讲台,手里拿着已批改完的试卷。教室鸦雀无声,我内心充满了紧张,心里默默祈祷:一定要拿特等奖,爸妈就可以带我去海边了。开始发卷,老师一张张地读着,当读到我的名字时,我的心一阵狂喜,因为我得了“117分”,名列全校第一。

我拿着试卷,像平时一样检查错题,相加分数。哦!好像多算了十分,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反复复算了好几次,最后认定,真的是多算了十分。我呆呆的坐着,心想:要不要告诉老师?如果告诉老师,那我就会退出特等奖,去海边的愿望就破灭了。不告诉老师,愧对良心呀!教室里异常闷热,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让人心烦意乱,我就像风雨中的浮萍,真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呀!我仿佛听到心里一个微弱的声音:“不用改了保住全校第一的位置!”但另一个声音同时响起:做个诚实的孩子,不要见利忘义!”同桌小芳小声劝我:“不要自找烦恼,这不是你的过错,不要改了。”我没有回答她的话,突然看到教室墙壁上的一条标语:“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我一下子清醒起来:对中学生应该具有诚信的好品质!我要把事实告诉老师。

下课后,我拿着试卷走进办公室,让数学老师把分数改了,恰好校长也在那里,他知道真相后,高兴地表扬了我:“你真是一位诚实的孩子,现在社会正需要这种品格,即使你没得特等奖,你这个举动早已赢在了别人前面了。”听了校长的话,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即使失去了去海边的机会。在回去的路上,我感觉天空是那么湛蓝,空气是那么清新,花草是那么翠绿,知了好像也在为我喝彩,我开心地笑了。

诚信是为人之本,也是成功之本!虽然我不是全校第一,但是我做了正确的选择!我不后悔!

选择诚信,选择成功,选择快乐!这次我真正读懂了诚信!

叶圣陶杯特等奖【第二篇】

人要有志向,这是不可缺少的品质。要实现自己的人生志向不仅要有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还要有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到达目标。这是我从事教师工作以来体会到的最深的人生感悟。

本人从事语文教育已经有15年了,在教学工作中一贯遵循“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在工作中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对教育方式的研究。以爱心感染学生,以真诚感动家长。对待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用爱心包围着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所带班级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好评。所撰写的教案曾获XX市特等奖,一等奖;在市﹑校教学比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每年撰写德育论文,曾获XX市一等奖。性格开朗活泼,待人真诚友善,对教育事业有极高的热情。

教学格言:爱心献给学生,诚心送给家长,信心留给自己。

叶圣陶杯【第三篇】

一九二四年,直、皖军阀齐燮元、卢永祥爆发江浙混战,同年九月,战争的硝烟刚刚停息,叶圣陶就赴浏河战区进行实地考察。面对田园荒芜、家庭毁坏、民不聊生的惨象,叶圣陶十分悲愤,在实地考察回来后的一、二个月内,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反映这场战争的小说。

《潘先生在难中》以同年秋天直系军阀齐燮元和皖系军阀卢永祥为争夺上海而发生的江浙之战为背景。作品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上海附近的小镇让里,在让里南边一百多里地的碧庄正在进行的战争引起了这个小镇上的人们的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人们纷纷逃难,学校被迫停课。无法逃走的人,如潘先生的佣人王妈也在考虑一旦遇难的老衣问题。作品揭示了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黑暗社会的现实。但是,作品的侧重点不在这里,而是描写让里小学校长潘先生逃难的过程,当战争逼近让里时,他率领全家到上海租界避难,留下王妈看家。到上海的第二天读到报载让里教育局长主张照常开学的消息,又抛妻离子勿忙只身返回让里,正当他在校“忠于职守”之际,战势趋于紧张,于是赶紧躲进洋人的红房子,但战争最终并未危及让里,只不过受一场虚惊。战争结束以后,潘先生一方面怨恨自已无先见之明,既花了一笔冤枉的逃难费又受了几十天的孤单,另一方面又应邀欣然提笔为军阀歌功颂德。整篇小说通过潘先生逃难的经历,塑造了一个小市民习气十分严重的知识分子形象,绘声绘色地刻画了潘先生鲜明的性格特征,对知识分子小市民的灰色人生进行了真实的再现和有力的讽刺。

潘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他的自私自利。作品刚开始不久,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个镜头:一列满载难民的火车尚未停站,乘客还未动作而潘先生便捷足先行了,他“用黑漆皮包做前锋”开路,“腹部用力向前抵”,拼命冲开一条道来。他一面将妻儿排成“一条蛇”队形,便于钻人群的空子,一面扯声卖气,连呼带喊,以声夺路。这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把潘先生那种不顾他人只顾自已的自私的灵魂活现了出来。潘先生这种自私自利的性格在作品中处处都体现了出来。在军阀混战中,他并不顾及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的疾苦,专以苟全自已的生命和养家活口为自已的最高目的。他率领自己一家逃往租界,却留下佣人王妈看家,对女仆的安危置之不顾,甚至自已的去向也不向王妈交底。逃到上海,见到报载教育局长要照常开学的消息,勿忙赶回学校,为的是害怕自己的饭碗被打破。当他从茶馆里得到确切的信息,知道铁路真的不通了时,他最先的感觉是“觉得最亲热的一妻两儿忽地乘风飘去,飘得很远,几乎至于渺茫”,继而为自已个人的利益谋求出路,他跑到红十字会办事处缴纳会费,自愿做会员,声称愿意以自已的学校宽敞的房屋作为妇女收容所,其目的是为了换取红十字会的徽章和旗帜,以作为自已的救生符。他借口学校还有一个侧门,徽章太小,“恐怕偶尔遗失”,多要了一面红十字会的旗帜和几个徽章,其实是为自家的大门和老婆儿子们准备的。在逃难的过程中,他不断的惊惧、庆幸、恼怒、焦躁,一切都是为的个人的得失,为个人的利益,他可以称得上才思敏捷,应变迅速。作品通过一系列情节和细节,鲜明突出地刻画出了他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

潘先生性格的第二个特征是他的卑鄙怯懦。由于潘先生人生的最高目的为了个人,这就使得他的一切思想,行动都服从于自已的私利。为了个人利益,甚至不惜丧失应有的原则和立场。他的卑鄙怯懦首先表现在对帝国主义的态度上。自从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不断地对中国进行侵略,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这是人所尽知的,可是潘先生却仍然把他们当成自已身家性命的保护者。当他率领全家来到上海租界边,首先是“舒畅地吐了口气’’,接着边抹汗边说“现在好了!”“只要跨过那一道铁栅栏,就有人保险,什么兵火焚掠都遭逢不到”。七岁的孩子看见印度巡捕的凶象非常害怕,他连忙解释道:“不要怕,那就是印度巡捕,你看他的红色包头。我们因为本地没有他,所以要逃到这里来;他背着枪保护我们。”战局紧张,正安陷落,他慌忙住进洋人的红房子中。租界,是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领士;印度巡捕,是帝国主义雇佣来镇压中国人民维护它在租界利益的武装力量;至于当时的洋人,一般是传教士,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文化侵略的工具。中国军阀连年混战,正是帝国主义为了自已的利益挑动和支持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潘先生也深受其害,作为知识分子的潘先生对帝国主义的所作所为不仅不愤恨,不抗争,反而把他们当作自已的护身法宝和救命恩人,作品通过这些情节,把潘先生卑怯的性格还表现在对军阀和教育局长的态度上。对于军阀混战之苦,先生深有所感,他也见过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拉夫,开炮、烧房屋,奸女人”等罪行,但当战争结束,军阀“凯旋”之际,在众人吹捧他写得一手好颜字的声音中,一连写下了“功高岳牧”,“威镇东南”。“德重恩溥”的匾联,对军阀进行歌颂。而对顶头上司教育局长,潘先生更是奴性十足,局长一说要照常开学,刚到上海的潘先生马不停蹄地往回赶,探明教育局长的真意后,费尽心机地起草了一分违心的以为局长看了会夸他“先得我心”的通知,特别是在通知中把军阀混战中力争开学与欧战中的上课作比较,把开学提高到关系“地方与国家的荣誉”,这一切都是为投局长之好,充满着奴颜与媚骨。不管是对军阀的歌颂,还是对局长的讨好,其实都只是为了个人的衣食安危。为了个人的私利,是非不分,黑白不辩,一味谦卑,可以看得出潘先生脊梁的软弱和灵魂的肮脏。

潘先生性格的第三个特征是随遇而安,苟且自得。潘先生把人生的最高目的看作只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为个人谋求私利,他常在人生的道路上卑琐地滚来滚去。但他个人主义的种种追求,又时时受着具体的社会环境的限制,例如军阀混战使得他不得不打破自己平静的日子和自己家人过着一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也由于战局的急剧变化,使得他以开学作为巴结上司的手段无法进行。一方面他要维护自己个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他又要应付这险恶的环境,于是他不得不凭着自己小知识分子的自作聪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挣扎。命运常常和他开玩笑,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能一帆风顺,在这种情况下,就培养出了他那种随意而安,苟且自得的性格。对于这种性格的特征,茅盾曾作过准确的概括:“他们在虚惊来了时,最先张皇失措,而在略感到安全的时候,他们又是最先哈哈地笑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作品以精采的情节和细节刻画了潘先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在火车上,当他那“首尾一气,犹如一条蛇”的队伍被挤散以后,随即惊惶地发命令道:“你们看着我!你们看着我!”“你们跟着我!你们跟着我!”在收票处的隘口,他的妻子和阿大只短暂地离开了自己一会儿,可他感到“心头惆怅到不可言说,只是无意识地把身子乱转”,“家破人亡之感立时袭进他的心,禁不住渗出两滴眼泪来”。就是这一个潘先生,当他一家住进租界一间充满烟雾,在“刺鼻的油星味中间又混着阵阵尿臭”的房屋以后,他先前的那种惊惶失措的神态倾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劫后余生的快慰和自得。他舒快地对潘师母说道:“这一刻该得乐一乐,喝一杯了。你想,从兵祸凶恶的地方,来到这绝无其事的境界,第一件可乐。刚才你们突然离开了我,找了半天不见,真把我急死了;倒是阿二乖觉(他说着,把阿二拖在身边,一手轻轻地拍着),他一眼便看见了你,于是我迎上来,这是第二件可乐。乐哉乐哉,陶陶酌一杯。”他边说还边作举杯就口的样子,迷迷地笑着。显而易见,潘先生的悲和喜都是十分廉价的,都围绕着卑小而又猥琐的个人利益轻易地起伏;同时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在最险恶的环境中都颇能愉快满足,毫无遗憾地度过一生的庸人。作者通过这样的细节,把潘先生那种随遇而安,苟且自得,庸俗无聊的性格特鲜脱脱地表现了出来。

叶圣陶杯范文【第四篇】

“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过。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叶圣陶先生还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得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反复,他们的习惯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影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幼儿自身的,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幼儿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他们必须通过人与物的相互作用,构建起真正内化的新的知识经验,形成幼儿期所独有的知识经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说饭后漱口这件事吧,虽然这只是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但它关系到孩子今后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我们总是不厌其烦的提醒,磨破了嘴皮子,有的孩子还是会忘记,甚至偷懒能不做就不做。

中午吃的是包子,饭后我找了一个透明玻璃杯子,让几个小朋友把漱完口的水吐在里面。许多小朋友不知道怎么回事,凑过来看。我让小朋友看杯子里的水干净吗?这时小朋友议论开了:“怎么这水这么脏啊?”“这水是污污的。”“里面还有包子馅呢?”我又接着问:“那么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呢?”“藏在牙里面的。”“藏在舌头下面。”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藏在我们嘴里的脏东西,小朋友如果不漱口,这些东西就会留在嘴里,牙齿里就会长细菌,那么我们的牙齿就会生病了,就会疼了。”这时遥遥说:“那我们以后一定要漱口,保护我们的牙齿。”通过这次谈话后,小朋友们慢慢地不用老师再提醒了。吃完饭就会马上去端起自己的小杯子漱口,不再是被动的了,变得积极主动。

有时候我们不厌其烦地说,不见得会有效果,不一定会懂得,只有让他们亲身去体验、去了解,才会达到教育目的。

叶圣陶杯特等奖【第五篇】

在漫长的暑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经典背诵比赛,至今让我难忘。

2021年8月20号,我还是像往常一样,早起去孝贤广场读书。读了《孟子》之后,郭老师说要举行一次背诵比赛,设有五个奖项。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一等奖,姐姐也选了一等奖。

一等奖的背诵的内容是《孟子》告子上全篇和《诗经》国风。召南十四首。我每天坚持读背,最终会背了。比赛那天,我信心满满的去义工老师那儿背诵。等到全体同学都背完时,郭老师开始统计。我心里十分高兴,心想奖品到底是什么呢?

可是秋雨连绵,那几天一直都在下雨,只好推迟发奖的时间。直到我们开了学之后,终于收到了老师的通知,星期六要发奖品,我感到十分开心!

这一天我早早地起床去广场读书,我以为我来的挺早,没想到有的同学比我来的更早。我们一起读《孟子》,等待发奖。过了一会儿,张老师接到通知说奖品太多了,一个人实在是拿不了。于是妈妈就和几位义工老师去帮忙拿奖品。

义工老师们回来后,放下手里的奖品。我们的心思哪在书上啊,不时的看一眼外面裹着一层袋子的奖品。终于可以发奖品了,郭老师说今天先发鼓励奖,接着发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最后是特等奖。马上轮到我领奖了,我激动又紧张,感觉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我的奖品是一个小巧的杯子,一张奖状,一本《周易》,还有一本《中国少儿国学》,价值四十多元!

看到董淑含拿了特等奖,一个花瓶和大一把玫瑰花,一张奖状,一个新年发卡,还有一位孔子雕像。奖品好多啊,我和其他同学都十分羡慕她。我在暗下决心:下次我也要拿特等奖。

这一次背诵比赛,我感到十分有意思!2021年暑假的一次获奖,让我终生难忘。

48 5114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