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爱(5篇)
【导言】此例“父母对孩子的爱(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父母对孩子的爱范文1
1父母的榜样是儿童良好品行形成的基础
父母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所以,父母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很重要的。
儿童心目中最早的权威是父母 ,往往模仿父母的行为、态度来形成自己的品行。父母是孩子行为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父母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父母平时应体贴关心孩子,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给孩子鼓励与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之间要注意用爱的语言,如:“你辛苦了”,“别急,我来帮你”等;在老辈面前,多表达一份尊敬和关心,如给老人泡杯茶,让个座,说句体贴的话等;这些都是孩子形成自己品行的关键。父母要注意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细节,处处保持家庭良好形象,做好孩子的榜样,避免无意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2父母的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催化剂
爱孩子是的父母的天性,也是所有父母的共性。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高尚的,但是如果爱得不恰当,到头来这种“甜蜜的家”会结下“苦涩的果”。那么,怎样爱孩子才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催化剂呢?
对孩子的爱,应是有要求的爱。父母爱孩子,一方面应使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多么地爱我,我是多么的幸福,同时,家长要给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父母帮助孩子洗衣服时,可以请孩子帮助搬凳子,拿衣架,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初步体验到母亲劳动的辛苦,从而学会父母。这能帮助孩子从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中解脱出来,学习关爱他人,能够与周围的人平等相处。学会人际交往中的社会交换的原则,即你要别人爱你,首先你应该学会去爱别人。
对孩子的爱,应是有分享的爱。
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分离,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会使他失去他所得到的东西。作为父母应鼓励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形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父母可以利用节假日、过生日等机会,让孩子与同伴一起玩耍,并鼓励孩子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让他体验与别人一起玩自己的玩具的快乐。事后,父母可告诉孩子,玩得那么高兴是因为和同伴一起分享除了他的快乐。这能帮助孩子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使孩子不自私。
对孩子的爱,要注意情感的爱。
孩子因为年龄小体弱,生活上需要父母给予照顾。有些父母偏把对孩子的爱狭隘的理解为保证孩子的物质需求,用物质上的满足, 来表示自己的爱,以致不惜自己节衣缩食,去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却忽视了如何从情感上给孩子以、同情、体贴和鼓励。父母只注重对孩子的“养”,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这就会导致孩子情感体验贫乏,久而久之,就在可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出现无知、麻木的状况。所以父母应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迷失方向。
对孩子的爱,应注重理智的爱。
有的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教育孩子以自己的意愿为准则,以望子成龙之心为孩子设计“明天”,而孩子一旦达不到要求,就会爱之愈深,痛之愈烈,或谩骂体罚,或放任自流。这种孩子成为父母主观意愿的牺牲品。对孩子的爱应当是理智的,孩子的合理要求,给予满足,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不管孩子如何哭闹,都不答应。父母应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是非。对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父母应给予点拨和指导。
所以说,爱孩子不可溺爱、纵容、控制或过分保护。父母的爱必须兼顾两方面,既要是无条件的,使孩子有安全感,又要以坚定的力量教育孩子成为独立的有责任感的人。
3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儿童的人格形成 密切相关
“望子成龙”的心态,天下所有父母都有,可是,父母的养育方式与儿童人格形成密切相关。有些父母对儿女“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碎了,”一味的包办代替,孩子有佬要求,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这样的教育方式,促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强和不负责任的消极人格,从而影响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曾呼吁:“今天的父母们,让你的一孩子们吃点苦头吧!起码,要每天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总是让孩子靠在父母身上,白天给遮住灼热的阳光,晚上给他挡住凛冽的寒风。这样养育出来的孩子,若某一天失去了庇护,必死于残酷的大自然之手。”
而作为父母,首先应是孩子可以依赖的朋友,全心全意经常会挤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参与孩子的活动,玩一些有趣的游戏;父母还应该是孩子可以依赖的师长,经常注意那些孩子想到的和关心的事情,采用自然的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孩子学习。在孩子面临种种选择时,父母是协商者,而不是命令者,他们能尊重孩子的意愿 ,并善意地分析利弊,提出建议,使孩子的选择准确、完美,这样,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遇事有主张、有见解,能帮助孩子对人产生信赖感,促使孩子人格的形成。
科学的养育方式能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控能力比较并,情绪易受环境的影响,如果父母没有科学的养育方式,那么孩子的健全人格就难于开成。对于科学的养育方式,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不要高声训斥孩子。因为这样,会使孩子因受到突然刺激而惊惶失措,使孩子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从而听不进父母的话,就谈不上教育效果了。按照儿童的心理特征,父母应采用对孩子低声细语的谈话,这样,能让孩子觉得安全,从而能认真地听父母说话,只有当孩子专注地听你讲时,你才能和孩子开始真正的交流,才能开成科学育儿。
(2)父母应尽力发现、赞扬孩子的优点,不要尽挑孩子的缺点。一个孩子,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优缺点并存,这就需要父母 们考虑一下:应该怎样处理孩子的优、缺点呢?我认为父母应该尽力发现、赞扬孩子的优点,不要一味地说孩子的缺点。
(3)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尊重与要求之间存在着一种“数学共存性”―即10与1之比。也就是说,要在10倍地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要求之,严格的要求始于高度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为此,父母时时应该尊重孩子,因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子之道。
4父母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引导者
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体。凡身体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希望了;如果有一方不健全,那么即使得到了种种别的东西也是枉然。”这就说明儿童心理健康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要有父母正确的引导和参与。
家庭氛围与儿童的心理健康。孩子生活在家庭这个环境中,就像一棵小草长在土壤中一样,如果土壤中的水分、空气等适合小草的生长,那它就会茁壮成长。在家庭中,如果父母与长辈、孩子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相互尊重,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好的家庭氛围,就能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父母和和谐关系与儿童的心理健康。父母的关系与教育孩子的一致性,直接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经常吵架,打闹,那么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反之,如果父母关系融洽,与孩子友好相处,那第孩子的心理将健康发展。父母关系好, 但在教育孩子上,意见不统一,如一个严、一个慈,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不利的。对一个家庭来说,孩子要的不是严父慈母,也不是严母慈父,而是父母要集严、爱于一身,在方法上取得一致。教之有方,爱之有度,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认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儿童健康成长。儿童心理发展是有规律的,它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即方向、顺序;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儿童的个别差异;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的规律等四个方面。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每个儿童身上的表现又是错综复杂的,为了更好的使儿童健康成长,父母应该具体分析和具体对待,积极地引导儿童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父母在儿童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发挥父母的积极作用,避免负效应在儿童发展的景不但是每个家庭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亦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急需解决的课题。希望年轻的父母正视这一现象,高素质的人才来自高明的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这5篇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来自于山草香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父母对孩子的爱范文2
爱有许多种爱,他们代表不同的意义,朋友之间的爱,那是纯洁的;善人对穷苦人的爱,那是真诚的……但是谁对我们的爱才是最无私最真挚的呢?——那当然就是父母了!!!
我们将心比心一下,如果在某人生病的时候,让你去照顾她,你会愿意吗?不!你肯定不会,你可冷会想“他生病管我什么事?我凭什么去照顾她?”可是,当那个某人是你的时候,那个照顾你的人又是你父母的时候。他们会那么想吗?不,当然不会。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爱!是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爱!是父母对你的责任!所以说嘛,我们一定养对父母更十倍的加以呵护和孝敬。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竟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家中充当小皇帝小公主呢?父母读我们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可以说我们生活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教会呵护和影响……而我们对父母的爱呢?屈指可数,所以说我们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对父母更加的疼爱以及更加的孝敬,不要在父母面前撒那无谓的娇,我们要理解自己的父母。不要等父母年过百十的时候才发出你那微不足道的孝敬之心!
所以说!孝敬父母要在现在不要在以后。让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发出以十万分的爱与回报吧!
莱阳市实验中学初二:嵇奂超
父母对孩子的爱范文3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教育;幼儿性格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家庭。每个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又是各不相同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性格。有的孩子大方、豁达,有的却自私狭隘;有的热心、善良,有的却蛮横霸道;有的自尊、自信、敢做敢为,有的却自卑、自贱、胆小懦弱……这些性格的形成无一不是父母教养方式下的产物,据调查报告显示幼儿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可连柯曾经说过“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出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科学的教养方式,那么我们民主型的父母是如何做的呢?他们是应该怎样运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目的、有意识地塑造儿童良好的性格呢?
一、父母要对孩子要爱而不惯,严而不苛
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天性,但是父母在爱的同时,有没有向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呢?日常生活中孩子往往会提出很多不合理的需求,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多的溺爱和迁就,他们要什么给什么,时间长了,孩子大了,一旦某天提出更高的物质要求而得不到满足时,因为孩子缺乏判断是非的标准,而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们会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前几年,某地发生了一件5岁的孩子用尼龙绳勒死病重妈妈的悲剧。孩子用一根尼龙绳拴猫玩,猫跑了,孩子非要把绳子套在妈妈的脖子上玩。妈妈让他拴脚,他不干,非要套脖子不可。妈妈对孩子一贯娇惯溺爱、迁就放任,平时对孩子的种种要求一一满足。她见孩子哭闹起来,便让他把绳子紧紧勒住脖子,妈妈一时感到气闷,便挣扎起来,从炕上滚到地上,孩子见妈妈挣扎,越发觉得好玩,便使劲拽住绳子不放,直到妈妈不动弹了才松手,仍下绳子出屋玩耍去了。孩子的爸爸回来,一摸孩子妈妈的心脏,早已停止了跳动。这个悲剧的发生,完全是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的结果。平时对孩子一味迁就,要星星不给月亮,给惯得实在不像样子,导致家庭悲剧的发生。当然,出现这样十分严重的后果是极个别的现象,但是却为我们提供了极为深刻的教训。
所以孩子的正确言行和合理的要求,父母可以给予支持和鼓励,如果要求不合理,言行不正确,要给予适当的惩罚使孩子懂得道理,学会做人,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二、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信任与支持
父母要对自己的孩子有充分的信心,赏识孩子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永远是他的后盾,这是成功父母的最重要的秘诀。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在孩子身上自然会萌生出“自己的事自己干”的想法和要求。父母应该顺应孩子的这种要求,不要怕孩子做不好,要帮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久而久之,一双伶俐的双手就会在日常的实践中锻炼出来。孩子从小培养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能从中认识许多事物的相互关系,让孩子通过手脑并用,亲身实践去认识和感知社会,并在生活中学会克服困难,体验劳动的艰辛、创造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许多优秀的人才在其成长的道路上都得到过家庭的支持和鼓励,这种充满亲情的信任和鼓励推动着他们走向成功。可以说家庭中父母的关怀、理解、鼓励和信任是子女主动发展的有力动力。相信孩子就是给孩子力量,孩子在父母的相信中会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我们从这个真实的故事中领悟到,相信孩子鼓励孩子是多么的重要!
三、父母要给孩子适当的磨难与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让孩子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炼的教育,目的是使下一代具备勤奋、坚强、无畏、团结互助等优良品质。马克思说得好:“人要学会走路,就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个渔人,捕鱼技术颇高,被渔民们尊为渔王。他有三个儿子,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技术给他们,告诉他们怎样织网、如何划船、怎样下网、怎样识潮汐、辨渔汛……凡是他总结出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为了让儿子少走弯路,他手把手地教,一步不离地教,惟恐孩子碰到失败和挫折,一直不敢放手让他们单独去与风浪搏斗,尽管孩子的头脑也不笨,但渔技却始终很平庸,难以继承父业。实践证明人在成长过程中,免不了要经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只有经历失败和挫折的磨练,才会使孩子更加坚强和成熟。这样的孩子比那些从来没有经历过任何失败和挫折的孩子更具有自信心,其生存本领、自立于社会和战胜困难的能力也要强得多。
四、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
“身教重于言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法则。父母是孩子仿效的“活样板”,一举一动都在孩子眼里,在孩子面前,我们做什么比我们说什么更有力量。如果父母做出率直的榜样,他的孩子就会诚实;父母用爱环绕孩子,孩子就会去爱;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失败和不幸,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孩子是非观念差,往往毫不选择地模仿父母的言行,如他看见父母随地吐痰,他也要吐吐看;看见父亲抽烟,他也试试看;听见母亲以恶言骂人,他也跟着学。因此父母必须时时注意以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去感染孩子,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手段。如果父母言行不一,给孩子讲的道理是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久而久之孩子必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以后父母讲的道理再也没说服力了。因为孩子自然可以得出结论,父母可以不做,我也可以不做;父母敢做的,我也敢做;父母可以欺骗,我也可以撒谎。这时父母讲得再好的道理也都成了一堆废话,这样的父母不会有真正的威信,对子女的教育就会失去力量。
五、父母要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父母对孩子的爱范文4
爱孩子,可以说是每一个家长都共同拥有的天性,哪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做父母的心里就充满无限的爱,全家老小,上上下下,无不为孩子的到来而感到欢欣鼓舞,激动异常。孩子是我们的心头肉,为孩子付出我们全部的爱,每个家长都无怨无悔。可是,我们会爱吗?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的爱让孩子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伤害?我们付出的爱得到的不是回报而是伤心和失望?
豆瓣网上有这样一个讨论小组,小组的名称叫“父母皆祸害”。一看这标题就使人震惊,给了我们做父母的当头一棒。这个讨论小组08年成立以后,以火星撞地球般的速度和威猛在发展,小组成员都把自己称作没人爱的“小白菜”。里面大多是被家长忽视或伤害过的孩子,或者是与父母关系不好的年轻人。讨论组的宣言是:“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制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的父母的束缚和戕害。这一点需要技巧,我们共同探讨。”这些小白菜们在讨论组里自由发言,说得最多的是在父母那里遭遇的心理伤害和对父母教育方法的批判,教人如何与父母对峙等内容。
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很爱孩子,为孩子付出了很大代价和心血,但孩子很少或很难体验到父母的爱。许多家长就想:“我给他吃好的、穿好的、养育他,呵护他,家务什么都不让他做,我教他学好、教他做人,省吃俭用给他报补习班,期待并努力帮助他成才,我管制他、打他、骂他也是为了他好,我为他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怎么还说家长不懂爱孩子呢?”可你是否懂得,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
要让孩子更多地体验到父母的爱,不是停留在父母的自身感受上,也不是凭你所愿预先铺设一条成长的轨道强迫孩子走。命令和管制,代替和包办,抱怨和指责,甚至打骂和惩罚,这些被冠以“爱”的名义的行为,往往会伤害孩子的心。
爱孩子,重要的是建立孩子与父母之间和谐、亲密、愉快的情感交流。所有父母的爱都是以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前提的,要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懂得怎么爱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才不会走入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有的家长说:“孩子表现优秀,我自然会爱他,可他现在这个不争气的样,我怎么爱得起来?”
爱孩子是无条件的,不能带有功利性,爱孩子要有耐心和细心,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肯定,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善待孩子,帮助孩子找到原因,引导孩子改正错误,而不是把孩子的错误当做自己情绪的发泄口。如果对孩子说泄气话,就像轮胎被拔掉了气门芯放气了,怎么还能前进。
比如,某些家长在对孩子不满时都喜欢对孩子说:“笨蛋,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一看你就没出息的样,将来就是捡破烂的命!”“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没用的东西!”“成绩这么差,没给我挣一点气,摊上你这么个孩子算我倒霉!”“我这一生最大的失败就是生了你这个不长进的儿子!”等等。这些伤害孩子的话,以后千万别说,而应该多给孩子鼓励和肯定。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潜藏着优秀的DNA和密码,每一个孩子内心都有一扇心门,我们要用爱心和智慧,找到进入孩子内心的那把钥匙和通道。
二、爱不能泛滥,更不能成为孩子的负担和束缚
中国家长有一种不健康的心结: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长不大,永远需要呵护。有些家长凡事都替孩子包办,担心孩子吃苦受累,对孩子百依百顺,对待孩子的错误行为也采取投降、依从、迁就政策,家长以为这就是爱,爱是无私的。实际上,溺爱是一种慢性毒药,会造成孩子的“精神侏儒症”,同时,这种泛滥的爱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也会给孩子增加无形的压力。
孩子长期在家庭中享受特殊待遇,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养成唯我独尊、讲究物质享受、不体贴他人、缺乏忍耐和吃苦精神的坏性格;长期的包办代替,也会让家长失去一个勤劳、善良、能干、上进、有责任感的孩子;一方教育孩子,另一方当面袒护,会让孩子觉得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是不仅孩子性格扭曲,而且会造成家庭不和睦。
父母的爱付出越多,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越高。孩子还没有出生,有的父母就在为孩子描绘一幅光辉灿烂的前景,并为此按自己的意愿给孩子铺设一条成长的大道,逼着孩子走,还口口声声地对孩子说:“我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这种在爱的名义下的强权教育,实际上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和束缚,甚至造成恶果。
三、接受孩子的爱,让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个人接受爱、感知爱进而传递爱的能力。现在的孩子被爱层层包围,以至于透不过气来,但又普遍感情麻木,甚至对父母、亲人感情冷漠,更谈不上有感恩之心了。
有的父母甚至慷慨地说,父母之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是无私的,做父母的不需要回报,所以做孩子的也认为父母爱自己是心甘情愿、天经地义的,孩子并没有从父母的“厚爱”之中学会要用同样的爱和孝心对待父母,不懂得爱和感恩,把别人对自己的爱当做一种习惯。
本来,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默默的付出、父母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慕、对长辈的孝敬,等等,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对他人的情感,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学会关心他人,愿意为父母付出。明智的父母应该自然地接受孩子的爱和付出,用这种方式让孩子懂得父母也是需要关心和尊重的,不要剥夺父母理应享受的东西,这样才会强化孩子爱的行为。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爱的源泉,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给孩子爱他人的机会,应该引导孩子播撒爱,而不是主动拒绝孩子为他们做的好事,以至于孩子最初爱的情感被扼杀。孩子大了以后,你再用千言万语的大道理去教育、唤醒他们,就难上加难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范文5
大拇指:表示赏识,意味着教育孩子要有恰到好处的赞扬。
很多孩子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信心。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就要学会赏识和表扬。赞扬能开启孩子迈向成功的大门。
食指:表示指引,意味着父母要做孩子成长的指引者。
我们喜欢说:“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笔者认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父母是孩子的未来。”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高度”影响着孩子的“高度”。“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正确的指引决定着孩子成长的方向。父母自已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合格引路人。
中指:表示平和,意味着父母要善于调节孩子的心理。
一只手中,中指最长,理解为居中就是最好的。父母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帮助孩子确立“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同时还要排解孩子的身心压力,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完整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
无名指:表示爱护,意味着父母要学会科学地爱护孩子。
传说无名指有一根血管直通心脏,因而相爱的人都把戒指套在无名指上。父母对孩子的爱护,在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方面力求到位,在教育方面要学会科学爱护,每个孩子都有他的成长规律,绝不能拔苗助长,要有耐心,也要有针对性。
小拇指:表示批评和惩戒。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对于孩子,犯错误是他们的认识过程,是成长中无法避免的。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要善于惩戒,正确引导。有一个外国家庭养了一只鸽子,有一天孩子把鸽子杀了想看看它肚里有什么东西。他的父亲采取“智慧的惩罚”,让他完成一张鸽子的内脏器官解剖图,结果成就了一位日后的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
伸开五指:这是母爱温暖的手掌,它要给孩子以家庭的温暖和家庭位置的平等,让他有所依托。
为什么孩子会做出伤透父母心的事?那是因为父母的付出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同,没有使孩子感悟至心。为什么孩子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很少向父母求助?那是因为父母没有和孩子平等交流,没有呵护孩子的心灵。
收拢五指:这是象征父爱的拳头。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父爱是缺失的,养育孩子的主要是母亲,所以古诗文中歌颂母亲的不胜枚举,而父亲似乎总是在做“幕后英雄”。其实,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缺一不可,父亲是榜样、力量、规则、楷模。学会做父亲,承担起父亲的责任,给孩子正确的父爱,并且给孩子一根直立的脊梁,让他们站直了做人。
上一篇:难忘的婚礼(4篇)
下一篇:现代诗赏析(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