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表演艺术【热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论钢琴表演艺术【热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论钢琴表演艺术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钢琴演奏艺术 技术训练 音乐形象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2-0129-01

钢琴表演艺术作为一门高难度的音乐表演艺术,要求演奏者不仅要有娴熟的演奏技巧,还要对作品做出详细地分析总结,准确把握乐曲的结构与风格,这样才能使钢琴演奏准确而完美地将音乐作品展现给欣赏者。如何掌握娴熟的演奏技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a

一、演奏的作品

任何表演艺术都离不开要演奏的音乐作品,对于音乐作品艺术形象的探究是钢琴演奏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演奏者必须具有丰富多样的钢琴演奏技巧才能正确诠释浩如烟海的钢琴文献。换言之,技术服务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要研究技术问题必然要先明确作品的艺术形象。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演奏的各环节次序应该是:首先是对作品艺术形象的探究;其次是有时值的声音:最后是整个技术。作品的选择、风格的把握对演奏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在研究技术问题的同时,对于作品的本体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演奏者有计划的进行弹奏可以省去很多时间和精力,可以接触更多的作品,对于作品的理解也不会走进误区。因此。研究被演奏的作品的艺术形象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首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解决技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二、演奏者

演奏者是钢琴演奏艺术的实践者,是钢琴演奏艺术中技术训练的执行者。如何正确地、有步骤地进行技术训练直接取决于演奏者对其自身心智培养和技术训练要素的掌握程度。

1.心智培养

音乐存在于我们的脑子中,在我们的意识、感情、想象中,它的“住所”就是我们的听觉。米开朗基利曾经说过:“手服从理智。”因此,正确的技术训练要从听觉训练开始,只有听觉得到了训练,才可能有正确的审美能力,才能知道应该弹什么,才能达到钢琴演奏艺术中正确技术训练的目的。在研究的过程中,对于音乐形象的认识也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这样的研究对于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技术训练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指导作用,是技术训练中的“指路灯”。

2.技术训练要素

①放松程度

放松的技巧是钢琴演奏的重要技巧之一。放松的技巧就其时序而言,包括演奏前的放松、演奏中的放松、演奏后的放松三方面的内容:就其主体而言,包括生理的放松和心理的放松两个相互联系、互为依托的内容。

在实际演奏中,精神上的紧张和体力上的紧张程度是成反比的。精神上的紧张可以让人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如何弹奏出“最好的声音”,这个时候身体自然也是放松的。当演奏者精神上处于“极度紧张”状态的时候,即在参与演奏的动力器官放松的状态下的精神紧张,这种精神紧张是聚精会神、注意力高度集中去思考如何弹出“最好的声音”时的状态。这种状态恰恰是正确技术训练的基础。

②单音

一个单音也可以研究钢琴的巨大的力度变化的整个范围,而且这个音也可是用不同的手指弹出来的,弹的时候可以加跳板或是不用。用单音来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因此弹奏好单音要作为第一个要素。

③颤音

第一种:只用手指来弹,手指从掌骨开始往上抬起,而手部则完全平静、自然地保持不动。第二种:最大限度地利用手腕和前臂的迅速颤动。在演奏实践中,当演奏者掌握了这两种方法的时候,就要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

④所有各种可能的音阶

在钢琴演奏中,手不会在一个位置固定不动,而是要根据音乐发展的需要在键盘上往上和往下(向左和向右)移动任何的距离。而五个手指的状态又不一样,因此,音阶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注意手腕旋转能力的训练。

⑤各种形式的琶音

琵音的训练重点是灵活性和预见性,如果拍子均等的话还要注意均匀性。

⑧各种各样的双音

双音在音乐作品中经常出现,但是,因为不同单程的双音之间的区别总是很大,所以弹奏的方法也就大不相同。不同的单程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演奏。八度也是一种双音。弹八度时如果手的位置放得正确,手掌和手指就形成一个贺的腔膛,这是一个不很高的圆顶,其顶点在掌骨处而不在手腕处。

⑦所有的和弦技术

弹和弦的时候,要点在于所有的音必须绝对同时响出来,而且还要做到所有的音力量平均,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又可以使某一音比较强而突出。

⑧手的远距离的转移

在键盘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为曲线,要集中注意力,感觉到完全放松、合理地精简动作、严格地听声音。无论跳进的动作多么快,在最后的瞬间里,手指总是垂直地落在琴键上。

⑨复调音乐的训练

复调音乐作品的练习是每个演奏者必须经历的过程,以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为例,他的创意曲是要训练弹琴人弹得富有歌唱性的作品,他的十二平均律中也有歌唱性的训练,但同时又有一些“机械”的手指练习,一些前奏曲甚至可以代替一些专门的手指练习曲。复调作品的多样性可以达到很多技术训练的目的,因此是钢琴音乐中奇妙的珍品。

三、乐器

论钢琴表演艺术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音乐表演;心理素质;钢琴演奏者

音乐是一门音响艺术,音乐活动的完整化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几个部分。在这些部分中,音乐表演是音乐艺术创作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充分显示出音乐的生命力。音乐的表现离不开表演,音乐表演是指演奏者将乐谱上的符号转化为一种具有生命气息的音响运动。这种活动的实现需要演奏者来作为媒介支持。音乐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音乐作品的创作在本质上源于人的心理活动。演奏者的心理状态对最终的音乐表现效果具有影响意义。根据钢琴演奏发现,钢琴的学习不是完全顺利的,练琴的过程是曲折的,由此会让人们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会影响人们的钢琴学习。在钢琴考试和公开演奏之前,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演奏者虽然在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实际发挥效果却不理想。由此可见,钢琴的演奏不仅需要良好的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基于此,本文对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对钢琴演奏者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一、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概述

(一)内涵

音乐表演心理素质具有心理素质研究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表演自身艺术活动的特点,是通过对表演者表演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艺术化来实现的。在本质上,钢琴音乐表演者的表演是由音乐艺术在各种表现形式、各种性质决定的。钢琴音乐表演者的心理素质结构是指以钢琴演奏表演艺术活动为中心的演奏者情感体验、情感表达为一体的,能够和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能力、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情况等进行动态组合的结构。

(二)特征

1.心理素质结构再现性特点钢琴音乐演奏者的演奏活动是艺术形式再现的过程,演奏者在进行钢琴音乐演奏的时候,需要借助音乐表演的乐器、周围环境来进行。在演奏之前,钢琴音乐演奏人员需要对所要弹奏的音乐作品进行了解,之后结合自己的认知来表达音乐作品。钢琴演奏的目地是通过音乐演奏者的表演,设定一定的音乐情境对音乐作品进行恰当的表达和再现。在某种程度上,音乐演奏者赋予了音乐作品鲜活的生命。在呈现给受众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往往体现了表演者的个人气质、性格特点等。2.心理素质结构的对象性特点钢琴演奏者需要借助音乐表演来展现自己的音乐情感和对音乐的感受。每一种情感体验和情感的表达都具有对象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钢琴演奏者对作品产生的独特性的情感体验,作品成为主题情感的重要表达对象。演奏者作为表演的主体,将自身的情感表现在了演奏对象的身上,赋予了演奏对象性格和独特的属性。3.心理素质结构的调控性特点钢琴演奏者表演音乐时的心理素质结构调控性主要表现在从空间角度和时间角度对艺术形态下所有情感体验的一种持续过程中情感转换时的不同心理状以及音乐表现的不同心理强度。在时间角度上,钢琴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和延续是表现在音乐表演者所显示出的一种虚幻的时间表象。在空间角度上,钢琴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和延续主要体现在声音在虚幻空间中的深度变化。时间和空间角度的调控都依赖演奏者自身的生理调控。4.心理素质结构的适应性钢琴演奏者在音乐表演中,心理素质结构存在的适应性因素是音乐的行为、音乐的形态和音乐的意识。首先,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行为为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结构做好了表演之前的准备,为钢琴演奏表演中心理过程的变化提供了专业的心理适应性能,主要包括了钢琴演奏的专业技术适应以及钢琴演奏的艺术表现适应。其次,音乐表演的形态为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结构提供了艺术性的心理适应性。音乐表演过程中的声音也是音乐心里情感的一种外在化表现形式,借助创新性的音乐韵律和音乐美感存在,体现了一种独特性的音乐演奏审美特性。最后,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结构适应性还体现在审美中的职业化心理适应性,具体表现在艺术性、专业性和职业性几个方面。

二、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的理论依据支持

(一)情感表现理论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现,音乐艺术作品在本质上是音乐艺术家创造的一种具有主观性的体验报告。音乐艺术家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和个性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一种主观感受。可见,音乐是一种人类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语言。人类情感集中在音乐的形式中,也加深了音乐自身的本质。在十九世纪的后期,也就是音乐中音的概念本体论发展时期,从音乐演奏者自身的心理素质结构上看,演奏者在展现自身音乐技能的同时,也构建了音乐演奏的心理素质。音乐演奏者以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为基本中心,在演变中逐渐发展形成了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情感表现理论。

(二)有效的活动素质理论

心理学家将有效的活动素质理论的第一种划分方法是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几个方面。有效活动素质理论的第二种划分方法主要是根据音乐演奏主体的个人意志和心理行为活动的内容将心理素质细分为意向、智能、身体素质和个性化的心理。第三种划分方式是有效心理活动素质理论发展必备的一种素质,这种素质又被细分为对主体活动影响的一种倾向、个人发展目的方面的素质、主体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影响。有效活动素质理论对音乐演奏主体的心理发展动向和心理发展目的素质一般包括演奏者的情感表达、情感体验心理素质。其中,能够对音乐演奏者一系列音乐表演活动产生影响的是心理适应性素质,对音乐演奏者个人演奏活动进行有效调控的素质一般和演奏者个人素质有关。

(三)认知因素、个性化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理论

认知因素、个性化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理论是由专家以实证的方式在借鉴了他人的心理机能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主要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的角度对心理素质结构进行新的构建,对音乐演奏者个人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认知因素、个性化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理论强调行为因素对音乐演奏者心理素质结构活动的基本导向作用,适应性因素着重体现了音乐表演的一种角色化特点,着重体现在艺术性角色、社会性角色和专业性角色几个方面。另外,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对音乐演奏者的心理素质结构具有不同层次的划分意义,且理论重点强调的是个人的生理方面特点,能够更好地通过音乐演奏实现情感的表达和情感心理素质的构建。

三、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方式分析

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的重点是钢琴演奏者表演情感素质的构建,一般体现在情感表达和情感的体验。而情感的体验细化包括了情感的感知、对情感的记忆、对情感的想象以及情感直觉体验等多种方面的素质。情感表达的心理素质包括了对情感表达的选择、匹配、协调以及相互影响等。音乐演奏者心理素质中的基础是演奏者的表演认知,一般体现在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对音乐作品演奏所要营造情境的认识以及钢琴演奏者的自我认知等几个方面。另外,演奏者自身的个性特点也能对其音乐表演的心理素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关乎心理素质功能之间的协调实现,一般包括心理调控素质、音乐演奏者的表演动力和心理坚持等几个方面。音乐演奏者的表演适应性一般是指将音乐表演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和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对音乐的特征进行表示以及在表演过程中和其他元素之间的适应,包括音乐演奏者的角色适应、音乐演奏职业适应等。

四、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调节

由上文的叙述可以发现,钢琴音乐演奏者个人心理素质会对其音乐演奏的过程和演奏效果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在钢琴音乐演奏者的个人心理素质中也具有个性化的气质、性格以及情绪变化等特点。钢琴音乐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在某种程度上是自信心、好奇心、认知能力、对待突发状况承受能力的综合性心理品质体现。音乐演奏者心理素质的形成一方面是先天,一方面是在个人的学习发展中形成的。钢琴演奏者想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在钢琴演奏的练习中排除自己练习的心理障碍,以良好的心境进行钢琴演奏,从而实现最佳的钢琴表演效果。

(一)针对钢琴音乐演奏高原期的心理调节方式

钢琴音乐演奏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影响学习进度的阶段,一个是钢琴练习没有进展的阶段,一种是钢琴练习中间阶段出现的高原期。第一种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上一般能够克服,第二种阶段往往是和钢琴练习者自身大脑神经、肌肉紧张程度有关,不能通过外界的力量来实现缓解。另外,在钢琴音乐演奏学习的心理适应性活动中,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挣扎心理、恐惧心理、逃避心理等都是钢琴演奏高原期的不良心理反应。高原期出现之后需要演奏者从思想上正视这个问题,尽自己的努力来缓解心理和生理上的烦躁疲惫,以一种轻松、良好的心态克服钢琴演奏练习的高原期。1.改变自我认知,实现对自我的科学认知首先,对自我价值正确评估。克服钢琴演奏练习的高原期需要对自身形成清楚的认知。要认识到,钢琴的练习是一种复杂化的过程,在练习的过程中会遇见各种问题。为此,需要钢琴演奏者在多加练习的同时,对自己的钢琴演奏水平形成清楚的了解,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适当的练习。其次,改变不合理的练琴理念。钢琴演奏的练习需要脱离绝对化的要求,即不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完全以自己的意愿来考虑问题,而是需要对现实因素进行考虑。最后,保持钢琴练习的自信心,对自己的认知态度进行改变。在钢琴演奏练习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练习问题,都需要时刻保持自信心和练习的勇气。钢琴演奏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会出现身心疲惫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钢琴音乐演奏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之后,钢琴乐曲自身对演奏者能力的要求提升,在演奏动作变化大的情况下,演奏者学习的强度也会增加,以至于大脑长期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进而引发心理上的疲劳。对于这种疲劳演奏者需要将自身技术掌握情况和钢琴乐曲特点进行结合,找出问题予以克服。2.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首先,钢琴演奏者要抛弃学习的杂念。钢琴演奏者的演奏需要全神贯注的进行,不能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学习和练习心态。其次,要以积极的心态进行练习。在遇到钢琴演奏练习的瓶颈阶段,需要演奏者能够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

(二)提升钢琴演奏者自身心理适应能力的策略

1.提升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的策略首先,钢琴演奏者要形成科学正确的钢琴演奏表演观。钢琴演奏者演奏的基本素质是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钢琴演奏。对待钢琴演奏的结果要抱以轻松的心态。其次,在钢琴演奏的实际操作中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钢琴演奏者的演奏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表演观念外,在平时的练习中也要有意识地去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在日常的练习中提前预演感受比赛的紧张氛围,从而在真正的演出中提升演出成功的概率。(1)钢琴演奏者要坚定自己的钢琴演奏意志力,即能够在演奏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克服困难,坚定信心进行演奏。(2)集中注意力进行钢琴演奏的集中训练。根据钢琴演奏者的演奏心理分析可以发现,钢琴演奏者的临场表现和注意力是影响钢琴演奏的重要因素。一些钢琴演奏者在台上表演的时候无法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干扰,为此,需要采取措施提升钢琴演奏者演奏的集中性。比如可以静坐思考。每天在钢琴演奏练习之外,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闭眼静坐,同时在脑海中回想之前的钢琴演奏练习片段,对之前学习的钢琴演奏内容进行巩固。另外,还可以进行抗干扰的练习。钢琴演奏的抗干扰练习主要表现为对抗外界和自我注意两种。在钢琴的正式演奏之前,除了要对之前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回想,还需要安排小范围的观众模拟现场演奏。(3)适当地进行心理练习。心理练习主要是指摆脱钢琴和乐谱,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在脑海中回想之前钢琴演奏的动作。心理练习是一种假想性的练习,在具体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条件的限制。(4)加强沟通,提升钢琴演奏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钢琴演奏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从而在真正演奏现场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实力。(5)为学生的钢琴演奏创造更多的演出机会。钢琴演奏者第一次上台演出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水平。为此,需要教师为学生安排更多演出练习的机会,为学生的钢琴演奏积累舞台经验,锻炼学生钢琴演奏的心理素质。2.钢琴演奏者现场演奏的自我心理调适第一,演奏之前的心理准备。在钢琴演奏上台之前,需要借助一些技术手段来完成演奏准备,做好心理上的演奏准备。对于平时钢琴演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模拟性的训练,从而在心理上帮助学生克服演奏表演紧张的心理。(1)演奏之前保持轻松的心态。在钢琴公开演奏之前,演奏者需要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这种了解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对自己演奏水平认识之后,为了保持演奏的最佳兴奋点,需要在演奏开始之前的几天多进行练习。同时,练习的频率要适当。(2)对于怯场心理的克服。钢琴公开演奏中怯场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为了客服这个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对怯场的心理进行克服。常用来克服怯场的方法有自我心理暗示法、“吃”的方法、呼吸调节法以及文字辅助手段方法。

五、结语

论钢琴表演艺术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钢琴;演奏者;作品演绎;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103-1

钢琴艺术活动的表达依托于其背后文化的价值,文化底蕴决定钢琴艺术表达的不同方式。钢琴文化研究是一种整合研究、关系研究,在此研究过程中钢琴艺术文化理论得以升华,再回归到艺术实践中,二者相互贯通相互作品,显现出声乐艺术进行文化研究的重要特性,其中钢琴艺术的主体----演奏者的文化理解倾向直接影响着钢琴作品的表现方式和表现结果。

一、钢琴表演艺术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现如今的社会中,文化充斥着每一个角落,我们时刻与文化发生着作用,而音乐文化,如雨果所说:“在任何时代,人类总是把音乐与歌声掺入一切行动。”音乐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已经深深植入到我们的情感“血液”,并具有种种社会属性。从中西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音乐文化是弘扬人文精神的最好载体之一,音乐中的审美和情感表达决定了人文精神以音乐为载体进行传播和承传。钢琴这门“声音的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处于现实的和开放的文化关系中便伴随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它是一门积聚声音、主体理解、和音乐文化的综合艺术,在时间的流变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空间的开拓,钢琴艺术的由原始的本能音乐节奏功能逐渐的拓展为愉悦身心等多元功能,并且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了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成为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人们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它早已超出钢琴艺术原始的本能的文化含义并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钢琴与其他乐器一样分为多种类型,并可以被任何人拥有。不论钢琴的演奏者持用何种音乐形式与风格,拥有何种文明,自远古以来,当人们第一次尝试着用不同音高的音符来展现某种愉悦情感的优美旋律时,声音就已经成为强

有力情感表达方式了,具备了文化的传承意义。文化的交流带来了音乐的融合以及新的音乐形式,音乐的融合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统一。

二、钢琴表演艺术文化的实践价值

钢琴演奏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活动,以演奏者的心灵感受来塑造艺术形象,这种声音是文化与音乐的结合,并用整体的音响效果来完美的演绎艺术形象,其艺术因素的构成是多方面内涵的复合表现形式,朗格(Lange)在她的《情感与形式》中谈到:“音乐是意味的形式,它的意味就是符号的意味,是高度结合的感觉对象的意味。音乐能够通过自己动态结构的特长,来表现生命经验的形式”。也就是说钢琴表达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思想绝不是简单的技术和情感的抒发,而是沉淀了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复杂的历史情感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钢琴文化在世界性文化浪潮的冲击和艺术价值观念的转变下已经逐渐走到的台前,成为了与人们社会生活实践密不可分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钢琴表演离不开钢琴文化的理论根基,钢琴文化研究中心为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使艺术主体客观化和艺术对象主体化,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中实现钢琴艺术自身的价值。对钢琴艺术进行表达的时候要从钢琴艺术文化的不同方面进行理解和解读后,再进行钢琴艺术实践活动,主要对钢琴艺术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美学取向等审美文化方面内容的思考,进行深人细致的解读和剖析。不同的主体理解方式、角度和倾向不同,则会形成不同的艺术表演效果,进而形成了多样的艺术形式,不同的艺术形式沉淀了风格迥异的文化形态,促进了钢琴艺术的发展、传承和再创造。

三、钢琴文化内在价值与演奏者关系

钢琴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集聚了不同的社会属性和历史痕迹。钢琴艺术以其独特的情感沟通方式连接艺术与文化,使整个钢琴艺术自身的文化价值得以体现。钢琴艺术从美学、声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展示了文化的深刻内涵。因此钢琴表演要紧紧围绕钢琴文化展开,脱离了钢琴文化的钢琴表演永远只是简单的模仿和重复。

文化是时代特征的精华,充满了时代活力,任何一种文化在一定的地区和环境中落地生根,便会影响着该地区人们创造活动和认识活动。钢琴艺术的每一次创造性活动都伴随着情感的交流和不同审美效果的产生,植根于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具有大量的文化意义。“文化的选择乃是人的选择和社会的选择,当人们获得一种开放的眼光和自由的心态,具持并深蕴整体的联系的观点时,其对文化的把握,其实就不仅仅是对人自身的把握,而是他对人所置身的文化环境和客观历史的把握了。”钢琴乐艺术需要双方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才能够进行通畅的交流,钢琴文化默默地规定着钢琴演奏者的行为,同时又使其在一定的文化、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一定范围的个性选择,使人们不得不对其进行深入的思索研究,声乐艺术的文化内涵及其涵盖的个人、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因素,是我们能够进行良好实践的前提,钢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背景理解能力,亦或植根于该艺术的特定文化背景,才能够演绎出不同民族风格的作品。

总之,源于西方的钢琴艺术在中国文化环境下发展趋势在表演主体的理解和演绎,形成了多样的表现形式,钢琴表演艺术无论如何发展都离不开历史和文化背景。钢琴艺术的发展植根于社会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这种独特的艺术在文化主题的熏陶下,才能够具有更加广阔和深邃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民族音乐家论文集[C].中国音乐,1981.

[2]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论钢琴表演艺术【第四篇】

钢琴表演艺术的“二度创造”活动,本是演奏者从有意识———对作曲家寄予或期待于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及情感与内涵的体验与感悟,到无意识———将这一切化为了已有后,运用自己独有的感情表达方式,并结合自己的主观情感和个性风格,予以“准确诠释与精彩演绎”的一种具有创造性意义的文化活动。如果说钢琴音乐作品是作曲家直面并有感于生活现实及人的真实情感,以乐谱的成果形式来体现其创造性的,作曲家所擅长或固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一度创造。”那么,钢琴表演艺术创造实践活动本身———即所谓的“二度创造”,就应该是演奏者在演奏作品时,在感情和思想的触发及深刻体验与感悟基础上,重新直面曾经激发过作曲家创作冲动的生活现实及人的情感,并“化为已有”,以钢琴音乐音响的成果形式来体现其创造性的,理当属于与音乐作品成果形式所不同的另一类形式的艺术创造。

值得注意的是,钢琴音乐作品本身的魅力是客观存在的,准确诠释和精彩演绎世界优秀钢琴音乐文化精品,就是要求演奏者的演奏,既要能够以作品———“一度创造”为依据,准确“传达与表现”作曲家在乐谱文本中的各类标记(调号、音符、节奏、音乐术语等等)。但是演奏仅仅再现作品的音高、节奏和旋律,展现的音乐仅有具有物理性质的节奏、音高和旋律,那么音乐会悦耳,但难以动人。音乐既是音响的艺术,更是情感、思想的艺术,钢琴表演艺术的创造应该是以情为重、声情并茂,才能表达思想、才能打动人、独具艺术魅力。也就是说,钢琴表演艺术的创造实践活动,不仅应该要求演奏者认真研读与理解作品文本,还应该要求从与作品相关的更加广阔的方面来加以研究,以加深对作曲家在乐谱中所寄予或期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这是对作品“一度创造”的认识。作曲家通过作品创作的音乐旋律、和声、调性等等表达他的思想感情。在演奏活动中充分运用并发挥由作品触发的主观情感,“准确诠释和精彩演绎”音乐原作———“二度创造”才更具意义。

值得深究的是,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乐谱文本性作品仅仅是记录了作曲家的创作,但是不是音乐的最终结果。作曲家所创作的作品,通过演奏者演奏才能够展现出作品的最终成果———音乐音响才是能让欣赏者实际感受到悦耳动听、声情并茂的音乐。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情感既是作曲家的,也是演奏者要表现出的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作品的乐谱文本是作曲家的创造成果,钢琴的音乐音响则属于演奏家的创造成果,但他们创造的是共同的一部作品,音乐音响才是他们作品最终的成果。虽然二者同样都属于“创造”的范畴,但是传达出同一精神和思想感情,区别仅在于各自专属的艺术表现类型不同、创造实践活动的时间先后不同,不应该存在有严格意义上的“一度”或“二度”的等级区别。作品最终的音乐音响对于欣赏者来讲,“当音调抓住了你的时候,是什么东西抓住了你呢?你在音调里听到了什么呢?难道听到的不是你自己心的声音吗?”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谈音乐欣赏时的这个论述或许有些费解,但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不难揣摩———钢琴表演艺术的创造实践活动本身,具备有让欣赏者感情产生了呼应和共鸣,欣赏者就会在一刹间被音乐的情感“抓住。”欣赏者在钢琴表演艺术创造实践活动中,所深刻感受到的钢琴音乐文化的巨大魅力(即感情和思想所赋予的文化内涵),根本就是由钢琴表演艺术家用自己擅长并固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直接创造出来,而非作曲家及音乐作品乐谱文本。由此通过钢琴表演艺术,作品才真完成了文化意义上的创造性价值。

由此可见,真正的钢琴表演艺术,不仅仅是遵循作曲家的乐谱的符号和标记为基础,更要在演奏中表达作曲家的所感所想;对作品进行理性解析,或是对乐音所做出的某种理智判断和辨别结论的“表现”活动。更应当如清代戏剧家李渔所说:“将死音变活曲”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演奏者自己通过对钢琴音乐作品的认识与理解,对既能引起演奏者自己的创作冲动,也曾经引起作曲家创作冲动的、同样的生活现实与人的情感本真的深刻体验和感悟,并“化为已有”。当一部钢琴音乐作品从乐谱上的符号真正变成“活”的钢琴音乐时,这“活”的音乐已经不仅是作曲家所独有的创造,而是融入了演奏者对音乐作品及灵感来源、创作冲动等个人独到见解和演奏技巧,即作曲家与演奏家共同创造的艺术。正如钢琴家李斯特所说:“钢琴家不是工具,呆板地传达别人的思想感情而不把自己放进去,钢琴家的职责是让这些思想感情说话、哭泣、歌唱———按照他的认识。”

作者:毛滨滨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48 6344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