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掩耳盗铃》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寓言故事《掩耳盗铃》”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1

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是去偷。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好看,声音也很响亮。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把它偷走。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那可就得不到铃铛了。那怎么办呢?

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个方法去偷门铃。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他伸手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

他想叫邻居聋子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够听到铃铛的响声。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2

掩耳盗铃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欺骗别人,也不要欺骗自己。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偷,这个小偷很笨。一天,他想要偷别人的铃铛。可是,铃铛是挂在大门上的.,而且只要一碰就会铛铛铛地响。怎么办呢?于是他想:我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铃铛的声音了吗?这真是个好办法呀!

于是,晚上,他来到别人的大门前,把铃铛拿下来,铃铛开始铛铛铛地响,他怕别人听见,马上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了。可是他捂的是自己的耳朵,只有自己听不见,大家都听见了铛铛铛的声音,跑出来,把这个笨小偷抓住了。

“掩耳盗铃”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盗”就是“偷”。故事说的“偷钟”,成语说的“偷铃”,意思是一样的。有人干了坏事,想尽办法遮盖,自以为遮盖得很巧妙,可是别人决不会不知道,这种想瞒过别人结果只是骗了自己的做法,可以说是“掩耳盗铃”。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3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出处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汉·赵晔《吴越春秋》

解释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目光短浅

相近词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反义词瞻前顾后

成语举例小狗子哪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得声音,转脸来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

成语造句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4

从前有个人很爱占便宜,为了得到别人的东西,还去偷。有一天,他路过一家人门前,发现门前挂着一个漂亮的铃铛。他很想要那个铃铛,可是,怎样才能拿到呢?直接去取吧,铃铛就会发出声响,别人就会发现了。

他想了又想,都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怎么办呢?最后,他终于想了个好办法,把耳朵塞住,不就听不到铃声了吗?他觉得自己很聪明,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于是当天晚上,他用棉花塞住耳朵,来取铃铛。当他的`手一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了,主人马上把他抓了起来。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5

词义掩:捂住。盗:盗窃。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

用法形容那种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

出处这则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典故春秋末年,大将范吉射一家因被追杀,只好逃离晋国。一天,有个人在范家的门口发现了一口钟,很漂亮,于是便想要把它偷走。可是钟太重了,他根本不能背走它。过了一会儿,他想出了一个主意:钟不是太重吗?那就把它敲碎,一块一块地搬走不就行了吗?于是,他很得意地找来一个铁锤,用尽全身力气砸向大钟。“当——”,钟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因为这钟是铜浇铸而成的,自然是一点也没破损。他又猛力砸了一下,钟仍然发出很大响声,只稍微晃了几下,完好无损。这时他突然意识到,如果再继续砸下去,这“当当”的声响被人听到,就偷不了钟了。他自以为聪明,又想出了个办法:捂住自己的耳朵再砸。他以为自己听不见就可以了。这则成语讽刺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由于在古时,钟和铃都是乐器,所以后人将“掩耳盗钟”演变为成语“掩耳盗铃”。八音古代的乐器是以制造的材质来归类,一共分为八类:金属乐器、石类乐器、丝弦乐器、竹类乐器、匏类乐器、土类乐器、革类乐器、木类乐器。古人将此八类乐器通称为“八音”。

成语原文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②钟③者。欲负④而走⑤,则⑥钟大不可负;以⑦椎⑧毁之,钟况⑨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⑩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注释:

①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

②得:得到。

③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④负:背、驮。

⑤走:跑。

⑥则:但是。

⑦以:用。

⑧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⑨“况”(huàng)然:“况”地;况,拟声词,形容钟声。

⑩遽(jù):急速地。原词是掩耳盗钟。

释文: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48 3306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