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梦的现状与未来样例【优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中国教育梦的现状与未来样例【优推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国教育梦的现状与未来【第一篇】

从环保部获悉,作为新环保法的配套规定,环保部拟定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公众可参与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

征求意见稿同时规定,环保社会组织和环保志愿者代表可以担任环境特约监察员或监督员,对环保主管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环保主管部门要为环保社会组织环境公益诉讼提供协助。

今年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的亮点之一,就是设立专章规定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新环保法第五章提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这一章同时对环境公益诉讼等进行了规定。环保部表示,征求意见稿就是为落实第五章的规定制定的。

根据征求意见稿,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范围包括:制定或修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政策、规划和标准;编制规划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可能严重损害公众环境权益或健康权益的'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监督重点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及相关公益活动以及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此外,征求意见稿规定,公众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公众认为其环境权益受到侵犯的,可以通过法定途径寻求行政或司法救济。环保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征求意见、问卷调查、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征求公众对相关事项或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污染总量超工业,农村环保警声疾。

中国农村环境正拉响警报。一方面,工业和城市污染正向农业农村转移排放;另一方面,来自农业本身的污染也相当惊人: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曾经的“田园净土”正经历各类污染的侵害。目前,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而禽畜粪便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最大来源。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14日表示,农业面源污染总体上不容乐观,污染种类多、分布广,今后国家将采取一系列举措,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据介绍,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由于农膜的大量使用,农膜污染问题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中东部地区,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再加上特殊的生活气候条件,农药化肥面源污染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在南方,由于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比较高,规模也比较大,农业畜禽粪污染问题就比较突出。

重金属污染成农产品质量“隐形杀手”

据此前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专家指出,“看不见”的重金属污染,正在扮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形杀手”,不仅可能影响到农田和农村周边环境,也让普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疑虑。“除了工业废弃物排放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会导致土壤中养分、重金属以及有毒有机物富集引起的土地污染,直接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说。

中国教育梦的现状与未来【第二篇】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各个领域快速崛起。近几十年来,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作为一个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我对中国的现状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感受。以下是我对中国现状心得体会的五段式文章。

第一段: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中国以其惊人的速度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并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和消费市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不平等收入分配、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因此,中国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段: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中国的科技企业正在不断崛起,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中国在人工智能、电子商务、新能源等领域拥有一些世界领先的企业和技术。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在不断加强对科技研究和教育的投入。然而,中国的科技创新也需要进一步推动,加强学术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三段: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

中国的社会变迁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中国的年轻一代更加开放和自由,他们愿意接受不同的文化和观点。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中国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加强了国内外文化交流。然而,中国的社会变迁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城乡差距、社会不公平和文化冲突等。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四段: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

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促进经济合作和文明交流。中国在解决国际热点问题中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一些对外关系问题,如领土争端和贸易纠纷。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树立更好的国际形象,推动多边主义和公平正义。

第五段:个人对中国现状的看法。

作为一个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我对中国的现状感到非常振奋和骄傲。中国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让我深受启发。我认为,中国的现状体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中国政府的正确政策和举措。然而,中国的现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我希望中国能够继续深化改革,解决社会问题,并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相信,中国将继续崛起,成为世界上更加繁荣和强大的国家。

总结:

中国的现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让人瞩目,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获得了广泛赞誉,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不断提高。然而,中国的现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作为一个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我对中国的现状感到非常振奋和骄傲,相信中国会继续崛起,成为世界上更加繁荣和强大的国家。

中国教育梦的现状与未来【第三篇】

现状审美特征。

发展趋势。

(一)关于艺术电影。

关于艺术电影,本身就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术语,对倡导者而言,大都认同其电影艺术性的魅力,对电影创作者独特个性的欣赏;而对于大众而言,艺术电影的概念是模糊的,仅认识到,其有别于商业电影,是无法理解的,大都将艺术电影设定为情节单调,色调怪异,画面枯燥,题材边缘化,最终票房低靡,只能在角落生存的电影群体。

在八十年代后期崛起的艺术电影,重振了中国电影业,也丰富了中国电影业,侯孝贤,王家卫,张艺谋,陈凯歌等人是中国艺术电影高峰的代表人物,这也促进了华语电影的第一次国际化高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电影开始国际化之后,电影作为一种享乐消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然而,正因为这样,中国电影产业遇上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是迎合市场,还是秉持崇尚艺术的理念。中国艺术电影之路变得越来越坎坷,虽然还是有作品问世,但是如今连拍摄一部真正的艺术电影都变得有些奢侈。例如张艺谋,冯小刚等,起于艺术电影,如今却越来越趋向商业化。同时,艺术电影是如散文,如诗般的存在,是越走越小众化的产业,中国观众渴望着的是娱乐,能够在一般的感官上得到满足,《城南旧事》,《我们的田野》这样诗情画意的电影,已经定格在我们的灵魂里,而如今很少有大导演鼓起勇气重新拾起这种单纯的表达手法,或许是怕自己输不起。

好的艺术电影追求的是观众在精神上的感悟,影响着观众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使观众的灵魂得到升华,而商业片重在通过宏大的场面或华丽的视觉效果满足观众的视觉享受和最求刺激的心里追求极高的票房收入。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个越来越快节奏的中国,艺术电影的一席之地小之又小,更多观众无法静下心来在影院里,细细咀嚼其艺术魅力。同时,虽然有些艺术电影,摆脱了商业化的冲击问世了,可是不难发现,其实导演们有意无意地将电影的叙述步调加快了,因为他们始终认为,中国艺术电影叙述速度太慢,导致观众失去耐心看完,也是艺术电影无法繁荣的原因之一,想借此摆脱艺术电影越发小众化的现状。

中国艺术电影,拥有自己独有的象征性影像系统,大都重视诗意的风格,形式主义与唯美主义气息较为浓郁。带着伤感的气息,有种毁灭的悲剧美,在悲伤中透着温馨。但艺术电影与大众之间的疏离,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艺术电影的审美特征,“作者论”的艺术电影与“观众论”的商业电影及其他电影类型中,有些相似的审美特征,同样在相似中又有其独特的一面:

(1)无论是在哪种类型的电影里,都能体现电影高度的综合性,依托与文学,舞蹈,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也汲取各种艺术的表现特点,譬如,音乐的音律美,文学的融入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于,依托于现代科技,电影艺术的视、听相容,使其更具立体感,因而,在对电影的审视,应是综合的,这就是为什么真正顶尖的影评人如此缺稀的原因。中国艺术电影也是如此,但艺术电影更重视的是神韵与意境,场面未必宏大,在形式上平淡得像是一杯清茶,常常在抒情与叙事交叉,抒情时,如散文(《心香》),叙事时,似小说(《洗澡》),观众时而显得伤感,时而思考人生。其实在艺术电影中,抒情风格一直贯穿始终的,其意境来自影片,而非画面与音响。

(2)中国电影艺术以直观的可视形象逼真地反映了现实,如巴赞所说:“电影中的幻景与戏剧中的假象截然不同,它不是以观众默许的假定性为依据,相反,它是以表现给观众的事物的不可剥夺的真实性为依据的”.无论是怎样的人,怎样的社会现象,都可以以电影的形式体现,而艺术电影大都对人性,对社会本质委婉地做出了诠释,需要观众耐心地去聆听,去欣赏,才能感受导演想表达的真谛。电影就是生活,生活便是电影,但艺术电影所体现的生活,平凡,却总是耐人寻味。记得《三峡好人》的开始,便是从一段老百姓打牌,聊天,这样的琐事入手;《孔雀》也是描绘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故事,进而探索兄妹三人,甚至中国人在那个时代,对未来,对家人,对性的认识。中国艺术电影,总是源于生活,似乎想表达最原生态的生活,却总能高于生活。

(3)在结构与速度上,中国艺术电影又有其独特的方面。简洁朴素的结构,简单的情节,简单的笔法,简单的言语,这些简单却能在观众心中荡起涟漪。相对较为缓慢但却不罗嗦的叙述速度,蒙太奇般的手法,因为电影本身时间空间自由的特点,人物内心的情感能够自由地穿梭在时间和空间里。没有复杂的情节,却让电影里的美感隽永,留在了观众心中。如《那山、那人、那狗》,简单的山乡风味,简单的故事,像个朗读者缓缓地享受着读诗的时光,但是却反映了一路走来的父子情,影片显得清新自然。

(四)中国艺术电影的发展趋势在商业电影队冲击下,中国艺术电影的现状着实不容乐观,已然形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怪状,中国的艺术电影频繁地在国际电影节上春风得意,但是在国内,艺术电影仍旧比不上商业大片,比不上好莱坞大片。走向国际的中国艺术电影,却得不到中国观众的接受。但是,正如之前提到的,艺术电影不会消亡,还可能走向春天。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走向:

(一)发扬中国特色文化,回归中国本土。

(二)勇于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积极应用3d技术。

(三)坚持“剧本第一”原则,强化各种类型影片的创作。

(四)加强电影后期宣传,塑造电影“微博推广模式”

毕竟艺术影片是一个国家电影的精髓所在,是不会轻易消亡的,但是中国艺术电影,也正面临着解决生存的问题。在理智地看待这个残酷的现实时,我们明白电影绝不能脱离艺术,但是,缺少观众扶植的电影也是失败的,所以艺术电影应该坚持艺术电影的魅力的同时回归观众。大众文化飞速蔓延,中国艺术电影只有处理好与市场的问题,地位才能提高,所以中国艺术电影可能会走向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在坚守自己艺术原则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创造出商业价值,其实这并不能单纯地归为艺术与金钱的同流合污,只是在这样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中国艺术电影不可避免地要选择这样的道路才能得以生存,才能迎来自己的春天。

中国教育梦的现状与未来【第四篇】

近日关于教师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很想谈下当地当前的教育现状及由此发展下去的状态。本人一同学从教,月工资到帐为1341元,这个收入在中国普遍地方属于低层(当然也有更低的,但在没有灰色收入的队伍里算是低的了,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条件办班补习,只限于城区),当前全社会都是这种笑贫不笑娼的风气,这种收入连做鸡都不如,连家长、学生都要看不起你,试问又如何树立威信,教书育人?此乃其一。教师行业中的优秀人才,普遍是不甘现状的人,都是有梦想的人,但这样的收入,你的孝敬父母,抚养子女、买房、买车,的梦想能实现吗?不可能!那么穷则变,好多优秀教师找兼职,保险,直销是首选;再者有条件的就养养猪、养鱼、养鸡鸭,做得好的,自然不将教师这个收入放在眼里,干脆不要了,身边也不少这样的例子。就这样,国家辛苦培养的.一位优秀教师又流失了。剩下来的老师要不是有着崇高的觉悟就是碌碌无为之辈(当然也包括俺同学)。

这个状态就像现在的泥水匠,40岁打回的基本看不到,年轻的没人愿意学,现在农村起屋都要靠外来泥水匠,而且待遇高到不得了。

我认为你朋友高中毕业填志愿选院校的时候.就已经大错特错了,本应该是最重要的社会角色,却是人间弱势群体,是维稳对像。堂堂一个国家干部,事业单位人员,要靠兼职去赚取生活费,哈哈,不知是可笑还是可悲!看看历年化州各校的高中、初中、招生乱过一锅粥,就可以知道化州的政府官员有几多才能了

中国教育梦的现状与未来【第五篇】

"物流",现在是一个很时髦的名词了。"忽如一阵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物流"这个新生事物,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了。物流的普及与升温是扑面而来,物流研究热、物流公司热、第三方物流热、物流人才热、物流报道热、物流培训热、物流认证热......引用一句台词:"这个冬天不太冷"。

曾几何时,争夺第三方利润源成为了物流热中之热,物流概念的炒作与争辩,夹杂在这个日月变更、斗转星辰的世界里,夹杂在当前合作与冲突,变革与发展的时代里。于是乎,如当年电子商务的崛起和发展一样,政府扶持、全民参与,世界强企纷纷进入,兼并联合好不热闹。

"物流"如同般惊雷在神州大地开了花:农村的土地被征用,冠以"物流园"的美誉;生产队的马车,被封于物流运输主力军;汽车站变成了物流运输中心;仓库变成了配送中心;某某运输公司改头换面就变成了物流公司;某某车队长摇身变成了物流公司的ceo;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概念的挺进速度赶超微软产品的更新速度,据说现在已经出现第六、第七方物流了。这我就不得而知了,"不是我愿意,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当今社会,是一个变革的年代,国外总在吆喝人民币的升值,国内总在热谈wto狼来的故事,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说一件事:机遇与挑战的与我们同在。有人说过: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在变,"物流",作为新一轮财富,其汹涌浪潮势不可挡、飞沙走石、气势磅礴。有人不禁感慨了,有了"物流",赶上了个好时代。时势造英雄,浪遏飞舟......我,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热爱事业的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走进了物流,开始了物流之旅。我期待的是体验,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创造智慧。希望这一路能够结识有更多的朋友,分享体验,丰富人生的意义。

我想可以先抛开咬文嚼字的理解,换个角度来思考应该更好理解一些。先说说运输和物流的关联:如果把物流看作是一个系统的话,运输只是物流系统的一个构成要素,或者说子系统,构成物流的要素除了运输还有包装、保管、装卸、流通加工以及信息等。

举个例子:一瓶可口可乐从生产线下来,它不是直接就用车"运输"到你手上的,它还要经过包装、拼箱、进仓库、分拣、装卸、出仓库、配送到经销商上,然后还有一系列的运输、转移,最后才能到达你的口中。你可以很直观地看到,除了用车来运输,它还涉及很多的流程。

因此,运输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物流目的的手段。而通过对整个循环过程中的要素(包括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信息等方面)进行的成本最低、利润最大、资源的最优化,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提高的全过程全方位的顾客满意度,实现的双赢。这也就是我"物流"概念理解的实质。

概念之争,并不是本意,就像金庸小说里的岳不群与左冷禅,不惜代价地争夺武林盟主,最后却是两败俱伤,成为千古笑话。"理解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我很提倡以物流思维去做物流的'事情。看看现在的运输公司、货代企业,发展得好的往往都是转变了服务意识,改"坐销"为"行销"的,提供多样化服务的企业。"比服务,而不是单比价格",这一局面最大的受益者是客户,其实还有企业自己。

"物流"为什么会这么热?

你在超市里花6元钱买一瓶升的可口可乐时,你有没有想过,这6元钱里,包含多少人工成本、多少原材料成本、多少利润,又有多少是物流的成本呢?你也许听到答案后会感到吃惊:人工和原材料的费用等所有的制造的成本加在一起,也不过4元左右,利润不过几毛钱,而相比之下,物流的成本超过了1元钱。一瓶可乐,它在仓储、运输上消耗的费用就能够占到销售价格的20%至30%。

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物流环节成为继劳动力、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而保证这一利润源泉实现的关键是降低物流成本。"节约光荣",很年代久远的一个口号了,但自从出现了物流,它就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财富——"节约增值"!

为了更好地感受"物流"的"热气腾腾,让我们再来看下面的一组数据:中国物流总成本约占gdp的18%,而美国才占%;中国货车空载率高达37%,每年因包装、运输损坏的商品多达500亿元(这还是几年以前的数据了)。在我国"十五"期间,如果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降到15%,每年将直接节省约2400亿元物流成本,并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些数据可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但是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企业行动力的加强足以把这"热"烧得更火了。以上海地区为例,上海市政府规划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与国际物流中心,并出台了《上海市"十五"期间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在"十五"期间,着重发展三类物流:陆、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商业零售行业的配送物流,依托信息平台发展的电子商务物流;建立五个物流园区,20个市内配送中心,3-5个市外配送中心。预计"十五"期间上海物流业将有4500亿元产值的发展空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物流之"美",也难怪世人追求。当然,还是那句话"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在感受热的时候也要当心感冒,也需要"冷思考"。

暂且先把物流的"冷思考"放一边,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物流"。从事物流,其实就是在从事"服务",只是这种服务的方式和传统的服务形态有些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那都是需求与供应。物流的服务,常常用增值这个词——"增值服务",这个词用得很好,因为容易让人感觉占到了便宜。物流的增值服务,其实范围很广,它包括仓储环节、运输环节、销售环节、流程环节等服务。比如仓储环节的增值服务就包括:包装、分装、分拣、改包装、组合包装、贴标签、销售代码管理等流通加工服务。

稍微歇一下,咖啡喝多了也想喝清水了,换一个也是比较热门的话题——中国是不是世界工厂。不知日本媒体是要激发本国人民的民族自强心,还是美国媒体进一步渲染他们某些人提出的所谓"中国威胁论",总之,国外一些媒体近段时间一直在鼓吹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其实,仔细看看,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也是理由"充分"的,"中国制造"的产品已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而三年前80%的世界500强跨国企业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和国外的一些同学聊天的时候,他们也说起,其实中国的投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了,没必要总想着出来,其实国外的还赶着往国内涌呢。

我是赞成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但就目前而言,在全球制造业的生产链上,我国的企业只摇荡在中低端。中国企业大都采取oem的制造方式,中国外贸200强中企业出口值有74%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最常见的比如手机领域了。据统计,美国每年产出近9万亿美元,中国产出才1万多亿美元,中国的工业产值仅占全球的5%。

这些说明什么?我想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明了目前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是利益驱动的结果。外资是看中的是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和高效的物流。外资转移的也只是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的是起到一个世界通胀"舒经活络"的效果,而核心的技术与成熟的服务体系都留在了国外。二是说明了服务制约着制造。他们就像放风筝一样,把线放得长长的,而线头却老老地抓在手里。这线头是什么就是"服务"。

绕了一个大圈,我想说的就是这个"线头"——服务制约制造。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在变",经济领域也正面临一个新的格局。这个格局就是:生产和流通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逐渐发生战略性的转变。在这个转变的主要标志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生产决定,转向流通决定,流通决定生产,商业资本主导生产,流通的决定作用同时也将决定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这个转变影响是深刻的:对于国民经济来讲,这个转变会涉及到国家经济工作的重心,国民经济的重点,将会从生产转向流通;对于企业来讲,流通能力也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一句话,竞争将会从生产企业和产品转向以流通为主要内涵的供应链。而这不仅仅是在物流领域!有人总在问,做物流到底好不好?我也无法直接回答,但是必须肯定的是,物流是一个发展迅猛的领域,是政府大力扶持的领域,是能够拥有制约其他行业能力的领域。

我个人对牛顿是很有好感的,一是他的成就引发了人们对苹果的喜好;二是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也期待我们中国的物流能师夷长技以制夷,将外国的风筝反控制在广阔的蓝天之上。

48 2432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