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农业推广论文【优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农业推广论文【优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农业推广论文【第一篇】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更是进一步增加我国的人口数量,因此人民对粮食的需求量巨大。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粮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创新变革,发展新农业机械技术以实现对农业的增产。近些年来农业科技人员一直进行农业增产技术的研究工作,其中农业机械技术就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而且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对农业的增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农业机械技术作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是通过拖拉机等机械机具对土壤耕作进行机械化作业,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翻耕技术,而且这项技术具有很多的优势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广。首先实施农业机械技术不仅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而且降低了土壤的密度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其次,由于农业机械技术的农作物作业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使得土壤能够更好地保留雨水,让土壤的表层更加松软使得农作物存活率大大提高。通过对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大力推广和应用能够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而且大面积的应用农业机械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油料费用和生产成本从而给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使得农作物大幅度的增产,有利于农业的良好发展[1]。

机械设备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使得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农业领域的机械设备设施研究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因此相关的设备设施一直在更新换代。相关部门在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的落后使得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效果不明显,得不到农民的认可,阻碍了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2]。

农民对机械技术的认知度不高。由于当前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使得农业机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以及年龄偏大使得接受新机械技术的能力不高,对于传统的耕作方式更加依赖,因此不利于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3]。

提高对机械机具的使用和维护培训。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农业机械作业要使用拖拉机和整地机等机械作业机具,因此必须提高相关农业人员的培训,让他们能够熟练地操作机械机具,做好机械机具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更好地发挥机械机具的作用,保证农业机械技术作业的效果从而让农民生产更多的粮食,让农业机械技术得到农民的认可。相关部门可以在农闲时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工作,向农民发放相关的技术资料,指导农民进行田间机械作业保证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操作水平进而提升农业机械技术作业的效果,增加农民对于农业机械技术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自然有利于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4]。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机械技术的重视,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宣传和培训力度,投入更多的补贴资金,指导和补贴以及扶持农民购买大马力拖拉机等机械机具。并对相关的机械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换代,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工作的效率,增强农民对农业机械技术的认识,加快该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和推广从而促进农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5]。加强监督和管理。要想提高农民对于农业机械技术的认可程,必须提高农业机械技术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效果进而增加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程度。因此做好农业机械技术作业的管理工作很有必要。农机部门和农机合作组织以及农机大户要明确机械化作业形式,从而保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的深度和田面的平整度以及土壤的通透性,对农业机械化作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保证机械作业的质量[6]。

通过对当前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状况的研究,可以发现农民的文化程度以及机械设备等都制约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并加大扶持力度,从而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技术的认可度。

[1]查干巴拉,张民。当前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xx(11):17.

[3]卢建兴。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与发展对策[j].乡村科技,20xx(12):48.

[4]宋斌。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xx.

农业推广论文【第二篇】

我国一直以来实施的都是计划经济体制,农业技术推广已经有了其固定模式。但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实施市场经济体制,在此种模式下,农业技术推广也应转变固有的模式,从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改善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为了将农业技术运用到农业中,必须拥有一套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但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不够完善,没有以市场为导向,而且我国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甚至都没有农业技术服务,这些都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专业人才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对于推广人员的要求比较高[1],因为这是一项比较综合的工作。但是,目前我国缺乏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在实际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服务意识,在工作中也只是抱着能完成任务就行的心态,而不是真正为农民考虑。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态度不认真,对农民提出的问题没有耐心解答,这些都不利于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难度较大

对于农民而言,他们在多年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不愿意去理解农业技术,甚至不相信农业技术,这样的态度导致农业技术推广过程比较困难,造成农民没有真正学到农业技术,农业发展则无法得到相应的提高。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是我国的一项公益事业,对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让农业技术真正运用到农村的农业生产中,政府应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配合农业技术部门的工作。此外,整合农业推广技术的资源,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有多样性,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宣传力度

宣传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农民更好地接受农业技术、接受新事物,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为了让农民对农业技术有充分的了解,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向我国广大农民介绍农业技术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意识水平。在农村,相关人员可以为农民亲自示范,使其能够掌握农业技术,促进农作物的健康快速生长。

明确农业推广技术人员职能

农业技术推广是政府管辖范围内的一种公益性活动[2],为了更好地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应撇清政府与推广人员的关系,不能局限于现在所拥有的农业推广技术的人才,应该扩大编制,用合理的待遇为农村吸引优秀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

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必须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经费,让农业推广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另外,要合理解决农业技术人员的编制以及工资、待遇等问题。要为农业技术推广设立专项经费,保证经费充足,全面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农业技术的优点。

优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

根据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及工作量,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的确定要公平合理,全面推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另外,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也要进行定期培训,保证农技人员有足够的知识储备[3]。用激励机制来调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以防人才外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要加强实践能力,刚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理论知识充沛,需要将他们分配到各市县,让他们实地考察,待达到一定实践程度后,适当进行提拔,留住优秀人才。

推广信息技术,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近几年,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因此,政府想要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可以适当利用网络,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网站供人们浏览,并建立一个可以互动的平台,针对农民提出的问题,由专业人员为其答疑解惑。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在逐渐发展,政府可以就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建立一个公众号,在农民中宣传,让农民关注这个公众号,而公众号运营人员每天都在上面发布一些与农业技术相关的知识,让农民能更好地理解相关农业技术。总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的工作,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还不完善,面临的困难有很多。相关部门必须有效解决这些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发展。

[1]张甫华。试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农家科技(下旬刊),20xx(01):18.

[2]付长红。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06):877.

农业推广论文【第三篇】

1.1推广历史悠久

千百年来,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命脉,也是历代政权建立的基础,因此,从我国整体历史上看,统治阶级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视,重视对新农业技术(如农业工具、作物品种等)的推广和应用。我国历史上战争不断,国家的经济实力几乎决定了国家的命运,为提高国家和社会的财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统治阶级都会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努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籍此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丰富社会财富,保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易系辞》中就有:“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的记载[1],介绍的就是农业工具的推广活动。“以教天下”体现了推广的力度和广度。神农氏作为当时社会的上层人物,亲自革新农业工具并加以推广,可见社会对农业推广非常重视。姬弃是周朝的始祖,黄帝后代,善农耕、懂技术,亲自将耕种技术和方法告诉百姓,百姓获得了好收成,这对周民族的兴旺起了很大作用[1]。后从周朝的发展来看,其重视农业就兴旺,不重视农业就衰败。发展至今,周朝发展和兴旺的地方创立了西北农学院,不能不说其中有一定的历史渊源[2]。汉武帝时期都尉赵过推广代田法,结果达到了“用力少而得谷多,民皆称便”的效果;宋太宗时期,守边将军何承矩在边防引种南方水稻获成功;另外,宋太宗、宋真宗和宋仁宗3位皇帝都亲自抓农业推广工作。其中,宋真宗推广的“占城稻”在社会上影响深远,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也亲自推广农业,其为推广一种拔秧的农器———秧马,奋斗了近10年之久,其在流放期间也一直推广该农器具,使得该农器具得到了很大推广,大大减轻了农民拔秧的劳动强度[3]。明清时期,农业推广活动仍然非常受重视,许多家庭的几代人连续从事推广活动。明末清初时期,陈振龙家庭,先在福建等南方地区,后在河南等北方地区积极推广甘薯生产,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甘薯甚至被人们称为“金薯”[3]。康熙皇帝亲自推广“御稻”也被历史传为美谈,“御稻”系康熙本人培育而成,在华东地区推广试种,得到了很好的种植效果。乾隆时期,贵州遵义知府在遵义推广柞蚕,收到良好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该知府也被人们称为“蚕神”[3]。农业推广活动可以说贯穿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史,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对农业推广有着迫切的需求,都对农业推广有着很高的积极性,都积极发展新技术、培育和推广新品种,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2推广内容多样

古代农业推广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有关农业生产的各个生素,如农具、品种、栽培方法、耕作方法、收割方法及加工方法等。从粮食品种到蔬菜,到耕作工具,到粮食加工工具,无不成为古代农业推广的实质内容。

1.2.1农具的推广。农具的推广在农业推广活动中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犁具的推广就是我国古代农具推广最成功的范例。随着秦统一天下,犁具从中原转入关中地区,至汉代,犁具已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犁具的推广为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4]。古代从官员到农民都非常看重农具的改进和推广,如汉朝赵过在关中推广三脚楼;北宋太宗和真宗在河北及宋、毫等州推广踏犁;苏东坡在南方推广秧马等[5]。新创制的农具种类虽然不多,但每一种农具形制上、性能上常有改进,改进的农具必然很快被推广。1.2.2新品种和优良品种的推广。每一种粮食品种的确定和广泛推广使用,无不是我国农业史上的大事。稻、麦、棉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其能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品种,可以说是我国农业生产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管子轻重篇》记载:“神农作种五谷于淇山之阳,九州之人乃知谷食。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神农种植谷物,并加以推广,奠定了稻谷作为我国农业主要作物的基础[6]。我国人民自古就注意到了作物的品种差异,并对优良品种进行了有力的引种推广。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就命令江淮、两浙地区的广大农民种植从福建调运来的收益好的品种“占城稻”;宋代守边将军何承矩就成功从南方引种水稻到北方种植;清光绪年间,县令刘渠川从江泊引种桑苗至湖北江陵,至今该地仍有桑树种植产业[6]。根据经验,我国古代农民在日常生产中开始了良种选育,虽然良种选育全凭经验,但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使一些优良品种能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快速传播。而且农民这种自发的良种选育行为,无论是在时间和地域上都发展很快,南宋后期有从华南地区引种到长江流域,后向北方地区不断推广的行为。甚至还从海外引进了棉花、甘薯、玉米和烟草等。这些品种经过广泛引种推广后,成为我国主要的作物品种[7],从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

1.2.3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同时,许多先进的耕作方法和栽培技术也随着作物的引种推广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因地制宜,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耕作工具、耕作方法,如犁具和牛耕方法等。汉武帝时期大力推广的代田法已具有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水准,代田法是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以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其要求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垅隔年代换,代田法就是现代提出的轮作[8]。并且注意到了不同环境下作物的栽培技术不同,能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作物的栽培技术。

1.3推广形式多样

1.3.1农民自发的农业推广。在原始的农业生产阶段,农业推广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成为人们推广农业技术的最原始的动力。自发式的农业推广活动是古代农业推广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人们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中主要通过原始的“口传身授”和现场指导来完成农业推广。当一个农户发现别人采用的品种或工具或方法优于自己时,生产利益驱使其从别人处学习使用有关农业技术,如此,优良的农业技术得到了快速推广传播。这种自发式的传播,主动性强,传播效果好,传播速度快。在古代农业科技不发达,信息流通不畅,政府组织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这种自发式的农业推广活动是古代农业推广的主要形式之一。不过该种农业推广活动,由于主要是通过人与人的实际交流才能得到发展,而古代交通落后,人们远距离活动少,活动范围有限,这些社会条件严重削弱了农业推广的力度,推广进度较慢。

1.3.2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劝农活动。纵观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农业推广活动也非常重视,这就产生了农业推广的另一个重要形式———劝农活动[8]。劝农活动是政府主导进行的农业推广活动。所谓劝农,就是规劝农民要重视农业生产活动,在农耕时给农民以鼓力和帮助,或向农民推广一些好的农业技术或作物品种。劝农活动有力地助进了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由于是政府主导的行为,其主导力量有时可能是帝皇,其影响和推广效果往往较好。而且其推广的技术和品种往往较成熟,易较快产生社会经济效果。政府从事劝农活动,往往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统治阶级为了稳固社会统治,富国强兵,都希望作为社会主要经济支柱的农业得到较好发展。只有国家富强了,社会财富丰富了,国家才能征用人力和物力去发展武力,保卫国家或对外侵略。虽然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封建统治或穷兵黩武,但实际上起了农业推广的作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1.4存在的不足

1.4.1缺乏科学技术支撑。古代农业生产多为最原始的耕作,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还不可能对作物的生理和种植有着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认识。人们只是看到生产效益,从追求生产效益这一最原始的物质追求出发,从而自发或被动地进行农业推广活动。在农业推广活动中,由于缺乏科学认识,也出现了许多失败的案例。宋代守边将军何承矩引种水稻到北方,先引种晚稻到北方,结果北方冷天来得早,造成引种失败,第二次改引种早稻才成功。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多次农业推广失败的案例,给人们带来了困难和灾难。而这其中多由人们缺少科学认识引起。当然,千年的农业推广活动,正是人们探索真理,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但也不能否认古代农业推广是在没有系统科学指导,严重缺乏科学技术支撑的情况下进行的。

1.4.2落后的农业推广方式限制了推广的发展。古代农业推广方式基本包括2种:一种是自发的,另一种是政府主导的(主要是官员主导)。自发的方式一般发生在农民自身周围,推广进度较慢,传播范围有限;政府主导的推广方式,虽然影响范围较大,但古代交通落后,信息不畅,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技术问题)难以得到反馈和解决,也严重影响了农业推广的力度。由于各种利益的限制,缺乏专业推广人士和机构,农民对农业推广服务有迫切需要,但缺乏经济和政治权力,难有力量推动农业推广发展。农民与专业人士之间缺乏根本的利益联系,没有形成一种有力的、社会化的、有效的农业推广方式,农业推广活动难以形成独立的体系。

1.4.3社会制度制约了农业推广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以至近代半封建社会,社会制度决定了农业生产受多方面的制约。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承担着全部的农业生产风险,但其生产规模小,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生产手段基本以人工为主,农业生产基本上是“看天吃饭”。农民虽然有着对农业推广迫切的需要,但当其对一个新技术和新品种不熟悉,或没有看到已成的收益时,由于对生产风险等因素的考虑,很难决策去进行试生产。这种心态对农业推广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政府或官员主导的农业推广,虽然一定程度了减少了风险程度,但政府或官员的最终目的是富国强兵,通过征税将农民得来的财富归于国家之手,用于保证国家的安全或对外侵略。历史上,很多农业推广活动都是在国家处于战争边缘或战后,被政府积极倡导进行的。如明朝初年,明太袓要求地方政府做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中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9]。这是统治阶段为了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目的在于征税。在经过了多年发展,“到明太祖洪武18年(1385年)全国税粮达2800余万石,洪武26年(1393年)达到3200余石”。严重的赋税也是对农业生产的一种阻碍和制约[10]。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农业科学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一样难以得到可持续发展。因此,社会制度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甚至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战争年代)对农业推广起着严重的制约作用。

2.1现代农业推广需要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主要体现在生产要规模化、科技化和市场化。规模化主要体现在生产资金的投入以及对生产资源的规模组合;科技化主要指生产上基本以现代科技为力量,以科技带动生产;市场化主要指生产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的。只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才能孕育出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就初步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点。在现代农业中,对生产起决定作用,对市场承担风险的将不再是农户,而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也就是说,在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劳动力,而是资本。资本通过运作和开发市场、发展技术、推广技术、组织劳动力、组合各种生产资源,从而完成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且对整个生产过程承担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中,农业推广将是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个有力环节。农业推广人员将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到千家万户,而承担农业推广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的将是企业,农业推广人员将不再有后顾之忧,其更多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服务。而且推广的技术也是企业在经过多方决策后才决定的,减少了推广技术的生产和市场风险。有的农业推广体系直接建立在企业的生产体系中,另一部分虽然可能独立于企业之外,但实际上成了企业生产的配套服务机构,其农业推广活动将受到企业的指导和约束。从整个农业生产体系和社会体系来说,独立于企业生产体系外的农业推广体系与企业生产体系仍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以其规模化、科技化和市场化的特点,将农业推广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只有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下,农业推广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也才能真正生存下来。现代农业对农业推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现代农业中,农业推广将不再是被动的,服务对象虽然还是农民为主,但对农业推广的效果担负经济责任及其他责任的将是企业。

2.2现代农业推广需要培养专业的农业推广人材从事农业推广,不仅要求推广人员必须对现代农业科技有所理解,掌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更要求推广人员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推广人员实际负责着一线生产的技术指导,对一线生产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都需要了解和掌握,并能作出专业的推断和处理。同时,又需要将一线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回馈给科研人员和决策人员,对技术的革新、改进以及技术的推广应用有着一定的专业影响力。因此,现代农业生产需要有力地培养专门的农业推广人员,生产单位必须要有专门的推广部门。在现代农业高等教育中,有必要培养专门的农业推广人材,设置相应的课程,实现从教育到生产管理的一条龙培养,保证专业性农业推广人才的可持续培育和发展,保证现代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2.3现代农业推广需要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支持农业推广活动从其产生到发展,都是一种需要付出价值的劳动,尤其新品种和新工具的产生,更是凝聚了人们的辛苦和智慧,因此,从现代市场观点来看,农业推广活动无疑是一种市场行为,是一种需要付出报酬的劳动。在古代,在自发的农业推广活动中,可能人们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农业推广服务的感谢,或予以感谢之词,或予以实物报酬。在统治阶级主导的农业推广活动中,其得到的是国富民强,政权巩固,国家安宁,其政权也就得以持续。在现代农业推广活动中,无疑需要从市场的角度来对待这一市场行为。从市场角度看,从推广本身而言,推广者和生产者均需要对推广的结果负责,更由于现代农业的高风险,需要推广者和生产者都积极投入到推广和生产活动中。因此,现代农业推广需要有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支持。而现阶段,我国许多专门从事农业推广的人并不对推广的结果担负市场和生产风险。这就增加了生产者的生产风险,增加了生产者对新品种的推广抵触。因此,探索出一种完善的能共同承担农业推广风险的市场机制,在现代农业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农业推广论文【第四篇】

摘要:农民是农业推广行为的主体,是农业科技的最终接受者和采用者。根据农民需要进行农业推广,是由市场经济规律和人的行为规律所决定的。在实践中,农业推广人员只有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农民心理特点和农民需要的基础上,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推广方式和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农民采用、接受农业科技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对促进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和开创农业推广工作新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业;农民需要;推广;途径

引言

农民需要是农业推广的原动力,是农民采用和接受农业科技的最初源泉[1]。如果没有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接受和采用,那么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就难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推广就是一句空话、套话。只有根据农民需要来开展农业推广,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1了解农民真实需要,科学设置推广项目

在农业推广实践中,可以通过常态化实地调查和咨询服务这两种方式,来了解和掌握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真实需要。实地调查就是通过进村入户,到农家院落实地接触农民,对村民代表、农村“三户”、村社干部等农民群体进行座谈走访,调查和了解当地农民的真实需要。咨询服务则是利用“科技下乡”、“科技赶场”、“农民夜校”、“农技110”、“农技宝”、“农技微信群”等方式,来听取农民意见和建议,反馈农民信息。农业推广人员通过对不同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出农民的真实需要,为农业推广项目的科学设置提供依据,真正使组织推广目标与农民个人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让更多的农民在组织目标中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为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激发热情、增添动力。比如,三台县北路镇乡主要以种植麦冬、时令蔬菜为主,东南路镇乡主要以种植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为主,在农业推广项目设置安排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实际因素,分门别类,因地制宜,真正做到因需而推,推而广之,确保效果。如果推广的农业项目或农业集成技术没有真正切中农民实际需要,农民在思想上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行为上就不会接受和采纳,那么农业推广人员做再多的努力和付出,也是徒劳无功。

2分析农民心理特点,热情诱导农民需要

农民都具有“农本、自给、守旧、从众、惧风险、渴求、直观现实”等心理特点,这就决定了农民在农业教育及科技购买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接受类型[1]。大多数农民都喜欢那种“立竿见影、吹糖见米”的农业项目和农村实用技术。所以,农业推广人员只有根据农民的这些心理特点,对农民进行入心入脑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发动,讲深讲透所要推广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而广之的目的。在20xx年时,三台县刚开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由于当地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其相关配套产品认识不深、了解不透,根本谈不上接受和使用,甚至个别农民还产生过抵触情绪,做反宣传。生产中,他们还是习惯大量使用碳铵、过钙、尿素等单质化肥。为此,三台县就紧紧抓住农民“眼见为实”的心理特点,通过政企合作,按照“一站式经营、一体化服务、技物配套、连锁直销”的模式,切实开展“大规模培训、大示范带动、大面积推广”活动,及时召开收打现场会,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积极诱导农民需要,并与群众面对面算好对比帐,真真切切让当地农民体验和感受到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用“台沃牌作物优化配方肥”系列产品带来的增产增收效果,才逐步改变了农民的传统施肥观念。通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三台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已经走在了四川乃至全国的前列。

3厘清农民需要层次,确保推广有的放矢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类的各种需要可分为五大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一个人只有在较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较高一级的需要”[1]。在农业推广实践中,不同区域的农民或同一区域的农民,往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需要层次。比如,20xx年,绵阳市委在三台南部成立了绵阳市丘区农村脱贫攻坚示范区,该示范区涉及三台县7个镇乡36个村,幅员面积100km2,为了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示范区指挥部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等规划设计时,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并充分考虑到了这7个镇乡36个村农民的不同需要层次,真正做到了因镇施策、因村施策。一是对景福、双乐、协河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镇村,动员和组织群众进行土地集中流转,培育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公司+专合社+农户+互联网”模式,大力发展和培育油用牡丹、藤椒、稻鸭(鳅)等主导产业,不断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建设步伐。通过实践发现,稻鸭、稻鳅模式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助农增产增收成效十分显著(如稻鸭共育较农户常规水稻种植亩平均增加纯收入元)。为此,当地镇村干部对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为农民带来持续增收的热情空前高涨,辖区群众主动参与度也非常高。二是对紫河、宝泉、建中、广利等发展滞后的镇村,群众内心深处更渴望先对村社道路、塘堰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示范区指挥部则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产油大县、小农水等农业项目的实施,首先对水、渠、路等进行整治和完善,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作为县乡(镇)两级最基层的农业推广人员,在制定农业推广目标或安排实施农业项目时,针对同一区域的农民,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农民需要的主导性和时效性。比如,在产前,农民主要需要品种、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及有关的市场信息,产中则需要技术指导及技术配套服务,而产后则对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及市场价格更为关注。农业推广人员只有分清和掌握了农民需要的层次性、主导性和时效性,才能确保农业推广有的放矢。

4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目前,中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不断发展壮大,新型职业农民也正逐渐成为新时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但在经济新形式、新常态下,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认真分析供求关系、市场价格等因素,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只有“种得出、卖得了”,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所以,作为当代农民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不再仅仅对一般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知识有所需要,他们更渴望从农业推广人员那里得到科技、管理、市场、金融、法律、环保等多方面的信息及咨询服务,来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2]。今天,面对农业推广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过去那种靠政府行政命令的“大呼隆”式农业推广已经过时、行不通了,农业推广机构及农业推广人员只有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作风,不断加强学习,练好内功,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在农民最需要的时候,送去最迫切的服务,真正当一名“百事通”、“万精油”的农业推广人员。

5结论

为了适应新常态下农业推广工作的需要,农业推广人员要勤学习、转作风、强素质、提能力。根据农民需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科学设置和安排农业推广项目,运用需要理论和期望激励,不断创新农业推广手段和方式,及时向农民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新信息等服务,积极诱导农民行为自愿变革,最终达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增进社会民生福祉的目的。

参考文献:

[2]高启杰。理解农业推广基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j].农村经济,20xx,(10):5.

农业推广论文【第五篇】

目前,《农业推广学》课程授课对象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包括农学、园艺、畜牧等专业的农科学生;一类是其他非农科专业的学生。授课学时均为36学时。在很多学校这几个专业的授课内容基本相同,没有过多考虑专业间的差别。因为和专业结合得不够紧密,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教学效果相对较差。20xx年以来,我们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提出了针对不同专业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农科学生而言,今后很可能就要从事具体农业方面的推广工作,我们讲授的内容相对较深,要求系统而丰富。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推广的一般原理和理论,而且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如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农业推广经营服务、农业推广项目及其管理等较难懂的内容。教学中所举实例要充分体现农科专业特点,侧重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强调的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好选用近期的影响较大的成功案例。比如为了说明农业合作社这种新形势下的产物,我们举了武汉强鑫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例子。通过讲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工作运行机制和取得的良好经济社会效益,使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本内容,学习效果良好。而对于非农科专业学生,讲授内容浅而易懂。主要讲解本课程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我们着重讲授了也能够适用于一般人群的农民行为及行为改变,农业推广沟通、农民心理、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等知识点,还特别强调这些内容适用于其他营销活动,也可以指导学生思维和将来的就业面试,等等。而对于后几章如农业推广项目及管理、农业推广组织及管理等均简单讲解或让学生自学。案例选择也侧重于具有普遍指导或借鉴意义,旨在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历。

绪论和每一章节的引言部分非常重要,在这里会给学生交代清楚,我们要学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学,应该如何学,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学习后面正文的内容。如在讲授《农业推广学》绪论时,除了讲授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历史、国外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况、农业技术推广的新体制、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外,还要详细介绍我国农业推广的一些骄人的业绩,让学生意识到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出学生的自豪感。也让学生认识到了目前我国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当代大学生的使命。这样学生对本课程的求知欲必然得到较大增强,学习起来会更加投入。又如在讲授第七章《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时,首先列举在国内外农业方面取得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成果,比如我国的杂交水稻,抗虫棉,国外的先进农业设施,等等,如有可能多收集学生熟知和感兴趣的有关图片或视频片段,进而把话题引入到优秀的农业科技成果未应用于生产之前,仅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将其进行推广,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巨大的生产力。通过这种简单的陈述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把本章所要讲授和讨论的问题交代清楚。

比如讲授第四章《农民行为及其改变原理》章节的重点部分———“农民行为改变规律”时,就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授课。第一步先介绍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动力和阻力,第二步要求让学生尽量提出改变农民个人行为的策略,同时要求他们不要对别人的想法做评论和批评,以便大家尽情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力。这时候教师的角色就是记录员,把大家提出的想法写在活页挂纸或黑板上,不加任何评论和批评。第三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学生提出的策略,并进行分类,放弃不合适的或无关的想法。第四步是对分析结果进行选择。这种授课方法有高度的参与性,会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这种方法花费时间较多,教师要注意保持创造性思维的方向性。再比如讲授第九章《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第三节农业推广方法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授课。第一步教师要编写剧本,描述农业推广人员和农民的情况。第二步要介绍角色扮演的目的。选出愿意参加演出的学生,其他学生充当观众,给自愿参加角色扮演的人员时间,并帮助他们排练。第三步是参加角色扮演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表演。第四步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下结果,将扮演结果和课程目的结合起来。最后,由角色扮演者结合课程内容自己说出什么地方表演得好,什么地方还有待提高。这样能使学员快速领会课程内容,获得应对农业推广问题时的信心。

当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想在36个课时内完成农业推广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管理四大部分共十七章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度很大。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于《农业推广学》课程,发挥其信息量大,集图像、声音、图片、文本、动画,影视等多种媒体为一体的优势,节省教师板书时间,不但能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而且能使学生获得传统教学条件由于时间等条件限制无法获得,但是对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又有帮助的信息或课外知识及反映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内容、技术,等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还会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共同提高。例如,在讲授农业推广组织类型及国外有代表性的农业推广组织情况时,要介绍的内容多,还要讲解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对我国农业推广组织的启示。用传统的授课方法“满堂灌”,学生接受起来很被动,缺乏主动性,而且远不如多媒体授课营造的气氛宽松。在有限时间内,教师可以利用精心设计的多个页面展示内容,还可以加些这些国家的农业推广方面的图片,通过反复播放、回放,以使学生看得更加清楚,大大增强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入农村,了解三农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尤其对于学习农业推广学课程的学生来说,意义更加重大。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问卷,分组调查农业生产情况,实地了解农户创新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农户创新采用的动力和阻力,熟悉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的具体应用。调查结束后,每组写出1份调查报告,内容要反映出农户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促使农户创新的策略和方法。还可以根据被调查村的生产经营现状,进行案例分析,并且通过查阅相关的农业信息,为该村的农业生产发展选择推广项目,这样既服务了农民,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农资市场或农业科技市场做调查和咨询活动,了解农资经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农民对农资服务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且写出调查报告。这样学生就能深刻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工作,不再是单纯的产中技术指导,而是以市场为导向,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全程服务,农业推广经营和营销技能也是推广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

农业推广专家不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参与过很多实际推广工作。他们的现身说法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授第十章《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技能》时,我们邀请了安阳市小麦研究中心郭瑞林研究员做了关于小麦新品种推广试验与示范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学生对试验方案的拟订方法与实施步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讲授第十四章《农业推广项目及其管理》时,我们充分利用我校正在承担的国家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项目的有利条件,请有关负责领导详细介绍国家这项专门针对农民的民心工程,讲解培训班如何从创业设计、市场考察、实践学习、创业发展等环节入手,培养农民创业意识,激发农民创业热情,并举了很多优秀学员创业成功的实例。学生既受到了鼓舞,又对农业推广项目实施步骤、管理原则、方法等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

48 2332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