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餐礼仪【汇编10篇】
进餐礼仪强调用餐前洗手、坐姿端正、慢食细嚼、避免发出声音,尊重他人,分享美食,是否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进餐礼仪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进餐礼仪 篇1:
三个规则
一看人员组成。一般来说,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如果是男士较多的餐会可适当加量。
二看菜肴组合。一般来说,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如果女士较多,则可多点几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请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务宴请,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这次宴请的对象是比较关键人物,那么则要点上几个够份量的菜,例如龙虾、刀鱼、鲥鱼,再要上规格一点,则是鲍鱼、翅粉等。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点菜时不应该问服务员菜肴的价格,或是讨价还价,这样会让你公司在客户面前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而且客户也会觉得不自在。
进餐礼仪 篇2:
学会赞美主人
要让赞美成为一种习惯,但是不要让人认为您是在谄媚,您要学会真诚地赞美主人和主人所提供的美食。
温馨提示:不要等到主人问及食物是否美味可口时才开始赞美,而应该在主人询问之前!
适量饮酒
喝酒一定要量力而行,在用餐之中主人除了提供餐酒之外,可能还会提供甜酒、香槟或是餐后酒(利口酒)等,所以每一种酒的饮用量要适当,否则到最后可能会是酩酊大醉,闹出笑话。
温馨提示:如果您不希望其他人为您添酒,您要基本保证杯中的酒原封不动。
供应份量
对于每一道菜,作为客人一般都是只装取其中的一小份;当您用完之后,主人询问您是否需要多装一份时,您的接受会是对主人最真诚的赞美,您同时可以说:“这菜太美味了,谢谢,我想再仔细品尝一点!”如果您礼貌地回绝,您也可以说:“谢谢,我想留点空间,尝尝接下来的甜点。”当然主人也会问及您对菜肴的感受,合不合口味,喜不喜欢等等。
对于餐桌上的葡萄酒,请记住两大原则。第一是千万不要擅自为自己添酒,如果您想多要点葡萄酒,您需要等别人主动给您倒酒,同样的您需要询问您的邻座是否需要更多的葡萄酒,只有当其他人主动要求为您添酒时,您才可以接受,并为自己添酒;第二是千万不要将酒杯添满,所倒的酒量一般不超过酒杯容量的二分之一。
沙拉吃法
沙拉一般都是在主菜之前提供,但是法国人通常都是在主菜之后、奶酪之前提供。注意在吃生菜和其他绿叶蔬菜时,千万不要将叶子切碎,而应该用刀叉将叶子折叠成小方块,然后用叉子叉住,送到嘴里。
奶酪吃法
通常在最后,主人会提供一盘奶酪。一般奶酪都是同面包一起食用,而不是同薄脆饼干。奶酪的切割是非常讲究的,长方体的奶酪要从短边开始切起,正方体的奶酪可以先切成两个长方体或立体三角形,立体三角形的奶酪要从长边开始切割,圆形的奶酪一般都是切成楔形。
温馨提示:如果您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切奶酪,可以仔细观察主人或是其他的客人是怎么切割的。
进餐礼仪 篇3:
关于中餐的点菜选菜,你要注意下面的三个细节:
首先,非常重要的宴请,不建议去从来没有吃过的餐馆。
其次,注意三个量:数量、质量和分量。
点菜时,合理的数量一般在人数的两倍左右,不要出现单数。质量就是荤素搭配,冷热皆有,主食汤羹兼备,让客人吃的满足、开心。分量就是根据感情、交情和吃饭的目的点合适的菜。
不在特别重要的场合,点过于家常的特价菜;也不知随意场合,点鲍鱼龙虾等让人有心理负担的高端菜。
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吐槽菜品,经常去吃的餐馆,老板主动打折、赠送果盘是面子,但换作你当桌要求就会显得失礼。也不要在餐桌上跟服务人员核对数量、价格和发票信
进餐礼仪 篇4:
大家现在好多人都非常热衷于吃西餐,基本上大家去西餐厅都是为了情调与气氛,还有西餐厅独特的装潢都吸引着大多数人。不过关于西餐的各种吃法包括礼仪想必大家都不是非常了解。那么西餐的吃法和进餐礼仪有哪些?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吃西餐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在吃情调:大理石的壁炉、熠熠闪光的水晶灯、银色的烛台、缤纷的美酒,再加上人们优雅迷人的举止,这本身就是一幅动人的油画。为了在初尝西餐时举止更加娴熟,费些力气熟悉一下这些进餐礼仪,还是值得的。
1、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用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锯切成小块,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不用刀时,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
4、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咂嘴发出声音。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的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5、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如盘内剩余少量菜肴时,不要用叉子刮盘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应以小块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条时要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然后送入口中。
6、面包应掰成小块送入口中,不要拿整块面包咬。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
7、吃鸡时,欧美人多以鸡胸脯肉为贵。吃鸡腿时应先用力将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后再吃下层,吃肉时,要切一块吃一块,块不能切得过大,或一次将肉都切成块。
8、不可在餐桌边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最大的禁忌,万一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向周围的人道歉。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
9、就餐时不可狼吞虎咽。不愿吃的食物也应要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主人劝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礼,相反主人也许会引以为荣。
10、进餐时,不要解纽扣或当众脱衣。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客人可将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将外衣或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在餐台上。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西餐的吃法及礼仪有了大致的了解。吃西餐的讲究有很多,虽然大家在西餐厅并不注重这些,不过当我们举止优雅的时候肯定会变成万众瞩目的焦点。个人魅力将会展现的淋漓尽致。
进餐礼仪 篇5:
一、使用筷子的禁忌:
1、犹豫不定
想吃这个想吃那个,筷子绕来绕去,优柔寡断,太丢人了!
2、扎食品
筷子怎么用都可以,但毕竟不是原始人,别用筷子扎着吃。
3、用筷子传递食品
用筷子传递食物,犹如葬礼时捡遗骨,非常不吉利!
4、夹菜滴答
用筷子夹菜,作料汁滴答滴答,好像菜在流泪。
5、舔筷子
筷子上蘸着菜,用嘴来舔,形象不雅。
6、用筷子推碗
用筷子把碗拖到跟前,表明你很懒惰。
7、钻探筷子
用筷子在碗里、盘子里翻来翻去,太脏了。
8、用筷子扒拉饭
狼吞虎咽扒拉饭,好像谁要抢你那饭似的。
9、夹来夹去
已经伸出筷子,又去夹另一盘。
10、横跨筷子
在中国,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但不收拾碗碟,表示“人不陪君筷陪君”。这种横筷的礼仪,我国古代就有。横筷礼一般用于平辈或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小辈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必须等长者先横筷后才可跟着这么做。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
进餐礼仪 篇6:
一、中餐席次和桌次的安排
1.正式的中餐宴会一般均安排席位
在国际交往场合和商务交际场合,中餐习惯于按职务和身份高低排列席位,如果携夫人出席,通常将女士排在一起,即主宾坐在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坐在女主人右上方。
如遇主宾身份高于主人时,为表示对主宾的尊重,可以请主宾坐在主人的位子上,而主人则坐在主宾的位子上(1号座位),第二主人坐在主宾的左侧(2号座位)或按常规排列。
主宾携带夫人,出于礼节,主人的夫人应该陪同出席。如果主人的夫人因故不能出席时,可请与主人有联系且身份相当的女士作第二主人;若无适当的女士出席,可将主宾夫妇安排在主人的左右两侧(1号和2号座位)。
2.中餐宴会的桌次排列
按照国际惯例,桌次高低以离主桌位置远近而定,右高左低。桌数较多时,要摆桌次牌,既方便宾、主,也有利于管理。
中餐宴会上的主桌有两种,一种是长方形横摆桌,主宾面向众席而坐;另一种是大圆桌,圆桌中央设花坛或围桌,主宾围桌而坐。主桌的座位应摆放名签。
一般,台下最前列的1~2桌是为贵宾和第一主人准备的,一般的赴宴者最好不要贸然入座。
中餐宴会多使用圆桌,如果是多桌中餐,则桌次一般以居中或最前面的桌子为主桌。
二、筷子的使用礼仪
中餐有别于西餐的餐具主要是筷子,在中国几千年的饮食文化中,筷子的使用已形成了基本的'规则和礼仪。
(1)正确使用筷子。标准的握筷姿势,过高或过低握筷或者变换指法握筷都是不规范的。
(2)使用筷子的忌讳。在等待就餐时,不能用筷子敲打桌边、碗盏或杯子。在使用筷子夹莱时不要在菜肴里挑来挑去,上下乱翻,不要用筷子穿刺菜肴;遇到别的宾客也来夹莱,要注意避让,避免“筷子打架”;不要将筷子含在嘴里或将筷子当牙签使用;在进餐过程中进行交谈,不能将筷子当道具,指点别人;餐毕,筷子应整齐地搁在靠碗右边的桌上,并应等众人都放下筷子后,在主人示意散席时方可离座,不可自己用餐完毕,便扔下筷子离开。
三、中餐进餐礼仪
宴会开始时,一般是主人先致祝酒辞。此时应停止谈话,不可吃东西,注意倾听。致辞完毕,主人招呼后,即可开始进餐。
进餐时要注意举止文雅,嘴嚼食物时,不可发出声响;食物过热时,可稍候再吃,切勿用嘴吹;鱼刺、骨头、菜渣等不可直接外吐,要用餐巾掩嘴,用筷子取出,或轻吐在叉匙上,放在碟中。
用餐前应先将餐巾打开铺在腿上,用餐完毕叠好放在盘子右侧,不可放在椅子上,亦不可叠得方方正正而被误认为未使用过。餐巾只能擦嘴不能擦面、擦汗等。服务员送来的香巾是擦面的,擦毕放回原盛器内。
若遇本人不能吃或不爱吃的菜品,当服务员或主人夹菜时,不可打手势,不可拒绝,可取少量放人盘中,井表示“谢谢,够了”。对不合口味的莱,勿显出难堪的表情。作为主人宴请时,席上不必说过分谦虚的话。对来华时间较长的外宾,不必说这是中国的名酒名菜。在给宾客让菜时,要用公用餐具主动让莱,切不可用自己的餐具让菜。
注意牙签的使用。正式宴会中,不宜当众使用牙签,更不能用手指甲剔牙缝中的食物,如果感觉有必要时,可以直接到洗手间去除掉。在餐桌上必须用牙签时,最好以手掩口轻轻剔牙,而边说话边剔牙或边吃边剔牙都不雅观。
进餐礼仪 篇7:
在国外宴会上,核心是为了谈话,除了不要过量用酒外,还应把握良好的仪态,即进餐操作礼仪。
持刀
用刀时,应将刀柄的顶端置于手掌之中,以拇指抵住刀柄的一侧,食指按在刀柄背上--但食指决不可触及刀背,其余三指则顺势弯屈,握住刀柄。
持叉
叉如果不是与刀并用,则叉齿应该向上。持叉应该尽可能持住叉柄的末端,而不能抓在叉柄的下部,叉柄倚在中指上,中指则以外侧的无名指和小指为支撑。
用左手的人可按自己的习惯持叉。因为这种餐具登上餐桌为时较晚,所以留给它的地位就只有在餐盘的左侧了。这样,惯用左手的人正好可以持叉进食,而惯使右手的人则必须尴尬地将叉换到右手去。因此,在叉与刀(或甜食匙)并用时,这一习惯就不得当了,它会造成过多的放下和换手的动作。
叉可以单独用于叉餐或取食任何无需用刀或甜食匙的食品,可以用于取食某些头道菜和馅饼,也可以用于取食那种无需切割的主菜。
刀叉并用
在这种情况下,持刀姿势如前所述,持叉姿势与持刀相似,叉齿应该向下。通常,刀叉并用是在取食主菜的时候,但若无需用刀切割,则用叉即可(如上所述)。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对于其它那些需要切割的食品,如甜瓜和开胃菜,则需刀叉并用。
刀除了可用于切割食品(切下的每一片都应该吃掉),还可用来帮助将食品拨到叉上。有些食品,如米饭和豌豆,或可将叉背向上取食,或可将叉翻过来当匙使用,以刀把食品拨到叉上去。这样做时,必须用刀将食品拨到叉的内侧,而不是外侧,因为那样做可能会使自己的肘部碰到邻座。
持匙
持匙用右手,持法同叉。但要记住,手指务必持在匙柄上端,而不是匙柄下部。
叉匙并用
很多种布丁都要叉匙并用取食。叉的持法和刀叉并用时相同,叉齿向下。或叉或匙,一件用以托盛食品,另一件则用以帮助盛取。
切割
切割或可在厨房进行,或可在餐厅进行。无论在何处进行切割,都需要有相当高的技艺。若要当众切割肉类或禽类食品,非经过相当的家庭练习不可。切割操作必须有一把非常锋利的切肉刀,一把带有保险装置的肉叉,以及足够宽敞的操作空间。
饮酒须知
在宴会上,如果每一道食品都配有一种不同的酒,则已经斟入杯中的酒最好要在下一道食品及与之相配的酒上达之前喝完。必须注意,一旦开始用下一道食品,就不能再用前一道剩酒了。
在宴会上,任何时候都可以谢绝斟酒,谢绝时只需说一声“不,谢谢”即可,或可用一手轻捂酒杯,以示强调。喝酒应该慢慢啜饮,啜饮一口,即应将酒杯放回原处。
中止用餐
如果暂停用餐,刀叉(或叉匙)应互成夹角置于盘上’如果已经用毕,则刀叉(或叉匙)应并排置于盘上,注意叉齿应向上。
进餐礼仪 篇8:
中国餐饮文化漫谈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折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如于色、香、味、型外又讲究营养,就是一种时代进步。十大碗八大盘的做法得到了改革,这也是十分可喜的。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
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因此,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基本内涵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饮食文化理论的深化,而且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占据世界市场也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我认为,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廛,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晏氏春秋》中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美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 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礼,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饮食讲究“礼,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三礼”中几科没有一页不曾提到祭祀中的酒和食物。礼指一种秩序和规范。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都体现着“礼”。 我们谈“礼”,不要简单地将它看作一种礼仪,而应该将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礼”的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
进餐礼仪 篇9:
优先考虑的菜肴
一、有中餐特色的菜肴。宴请外宾的时候,这一条更要重视。像炸春卷、煮元宵、蒸饺子、狮子头、宫爆鸡丁等,并不是佳肴美味,但因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国人的推崇。
进餐礼仪 篇10:
三优四忌
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如果感觉吃得有点腻,可以点一些餐后甜品,最后是上果盘。在点菜中要顾及到各个程序的菜式。
上一篇:学校后勤人员考核细则『多篇』
下一篇:车间办事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