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解析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校企合作模式解析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校企合作模式解析【第一篇】

摘要:

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双元主体育人模式是实现高职教育本质目标的具体策略,也是为社会培养急需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探索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双元主体育人模式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院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模式在德国的企业中应用很广,近几年也被我国的一些企业借鉴或采用。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哪些能力以及如何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等问题是高职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作为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要紧紧抓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双元主体的育人模式,通过校内培训和校外实践锻炼的方式提升机电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

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点,纵观世界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成功的育人模式都是建立在校企合作模式基础上的,企业和学校发挥着双主体的作用。实施校企合作、构建双主体育人模式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社会对高端实用型专业人才要求的具体体现。目前市场上对具有高端实用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要掌握零差距的岗位适应能力,而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单独依靠校内教学工作是完成不了的,因此必须要将学校与企业结合起来,实现双元主体育人模式。高职教育实施双元主体育人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通过构建双元主体育人模式可以增强实践岗位与专业之间的联系性,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满足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要求,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加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二是有助于提升高职教育的针对性,保证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符合市场人才需求,提高职业院校就业率;三是优化高职师资队伍结构,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优化高职师资队伍的结构,解决高职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

二、实施校企合作,双元主体育人模式需解决的问题。

构建校企合作、双元主体育人模式对促进高职教育发展与创新、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通过实践观察,实施“双元主体”育人模式还需要高职院校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双元主体的融合问题。双元制就是将高职院校与企业相融合,而二者的融合就必须会涉及到利益,尤其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之后,高职院校是否为企业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帮助,如果通过合作没有给企业带来利益,那么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是不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同样作为高职院校也是一样的,因此需要解决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导致二者融合问题的阻碍要因素。

(二)“双资源”的共享问题。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实现资源共享,双元主体育人模式的资源共享一方面来自于师资队伍的共享,另一方面来自于教学资源的共享,比如实训场地、实训设备等。就高职师资队伍的共享而言,相对比较容易,因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其参与到企业建设中能够促进企业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而且企业员工参与到高职教学中也能够带动企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的提升,因此就师资力量方面而言没有明显的阻碍。但是关于教学资源方面的共享则要存在一些障碍,这主要源于高职教育的实训设备比较短缺,需要企业提供一定的实训岗位,学生到企业实训锻炼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考虑。另外企业提供的实训岗位是否符合学生专业也是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构建深化校企合作、双元主体育人模式的对策。

(一)确定校企合作“双元主体”育人模式的培养目标。实施校企合作“双元主体”育人模式的前提就是要明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明确为谁培养人(专业对应企业什么岗位等);培养什么样的人(专业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岗位设置等);怎么样培养人(怎么样进行校企合作等)的问题,结合当前机电专业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以及院校的实际情况,将机电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以培养满足当地企业岗位需求为主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将机电专业的学生由一个简单的机械操作手逐步变成企业生产和技术的高技能骨干人才;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将校企合作企业纳入到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共同设计教学内容,着重解决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锻炼之间的衔接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实用型专业机电技能人才离不开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理论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企业还要发挥企业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具有针对性的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二)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双元制育人模式强调的是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能力为本的课程设置体现了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联系,因此要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一是要构建基于工作岗位分析的课程内容。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内容设置时需要充分考虑校企合作企业的意见,根据学生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寻求最佳的切合点,培养综合全面的'实用型机电专业人才。比如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内容设置时要根据以往学生在实习企业中所暴漏的缺点,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以此满足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要求;二是推行“双证书”制。以职业标准为主导,鼓励学生参加机电职业资格考试,使得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制度互通;三是开展各种实训锻炼活动。目前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能充分满足学生实验、实习等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需要,学生在校期间,除正常实践教学外,可自主选择在开放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相关实验实训,同时系内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对应的各类职业技能鉴定及各类大赛,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双向促进机制。

(三)实施“双资源”下的课程教学。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教学要实现课程资源的拓展,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强化学校与企业之间就电气专业技术开展的合作,实现双赢;另一方面校企合作过程中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比如高职院校将实训训练搬到企业的实际岗位中,以此强化实训的效果。当然实训操作必须要由企业专业人才指导,着重解决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为此本文以《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柜制作》为例,设定“双资源”课程授课内容,具体见表1。

(四)建立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校企合作、双元主体育人模式下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主要包括:一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高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专业的技能,以便在以后的就业中获得生存技能,而学生专业能力主要是由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因此在具体的评价中应该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二是对学生素质养成状况进行评价。职业素质主要考核学生平时的到课率、单元作业,技能训练中的安全操作和5s管理、在项目实施中的团队贡献等内容组成。这部分分数针对学生来源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设计,以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造就国家建设迫切需要的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使命和任务。校企合作办教育,是达到高职办学目的、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已成为教育领域普遍共识。因此高职院校要以构建校企合作、双元主体的育人模式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机电人才。

参考文献。

校企合作模式解析【第二篇】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3月,广西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同意河池学院等5所新建本科高校开展整体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以下简称相思湖学院)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试点方式由“专业集群转型方式”变更为“学校整体转型方式”。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积极结合学院转型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每个转型院校需面临解决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交叉学科,展开校企间的深层次合作对于深化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完备,现已形成了出国班实行“3+1”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本国学习3年,到语言对象国学习1年),不出国班实行校内学习+校外行业实习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目前与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等八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受到了实习单位领导的肯定。

(一)不出国学生毕业实习稳步开展,效果显著。,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始与南宁朗悦酒店、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进行校企合作;同年11月,级旅游管理专业(含酒管)不出国班25名学生前往该企业进行为期不少于6个月的毕业实习。为扩大学生的实习选择面,系部教师积极开拓校企合作单位,目前校外合作单位从最初2家增加到8家,如表1所示。此外,为了更好地进行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系部逐步出台了相关的实习管理制度,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训安全承诺书》《管理系关于加强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补充决定》等,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管理。

(二)企业类型偏向酒店管理方向,结构不够合理。目前,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掌握英语或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能在各级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接待、管理、翻译、教学等工作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应主要集中在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规划公司、旅游院校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因此,结合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掌握和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应该是多样化、多层次性的,至少应该包含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三大类。但是,由于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而且酒店对于基层员工的需求量大,能够一次性接收的实习生多,导致目前学校管理系校企合作单位主要集中于酒店方面,企业类型结构不够合理。

(三)学校与实训基地合作层次低,深入度不足。由于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与实训基地的合作正处于单纯向旅游企业输送实习生这一低层次的合作水平上,还很难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低层次的合作,尽管解决了学生实习安排的问题,增强了学院的办学实力,也弥补了企业“用工荒”的局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营业成本,但从长远的合作来看,校企双方合作的共同利益点太少,并不利于双方稳定地长效合作。

目前,除了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其他省外的实习基地主要以接收学生实习为主,观澜湖每年会到相思湖学院来进行实习生的选拔,可顺便开展校企合作文化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此外,由于观澜湖集团与全国各大院校建立了较为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更愿意与相思湖学院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

(四)与景区、旅行社之间的校企合作较难开展。首先,由于酒店行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岗位的酒店管理专业劳动力,因此这些专业企业一次性可提供的岗位多,每次能够大规模地接收10-30人的实习生;但是景区和旅行社企业表示,每个企业能够接收的实习岗位仅为3-5人。景区、旅行社一次性能接收实习生较少。其次,相思湖学院酒店实习基地福利待遇远远高于景区及旅行社,学生去景区、旅行社实习积极性不高。酒店实习基地能够给学生提供免费住宿、餐饮,每月能够提供1000-1800元不等的实习工资。景区方面,以伊岭岩、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伊岭岩讲解岗位能够提供包吃包住,但实习工资仅为600-800元;而广西民族博物馆只提供一顿午餐,不包住,实习工资500元;而旅行社更是不包吃不包住,第一个月基本没有实习工资,后期每月只有500-800元左右的实习补贴。

(一)以“档次高、类型多、结构合理、满意度高”为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基地。选择合适的实训基地,需要从院校自身的专业设置情况、所处地区的概况、旅游企业需求、工作环境及待遇、学生发展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力争以“档次高、类型多、结构合理、满意度高”为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根据相思湖学院的实际情况,目前每年大概有60人左右的学生需要安排统一实习。按照每个实习基地平均10人左右的配置,建立5-6个稳定的校外实训点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实习需求。

为解决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企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教研室教师开展了大力的调研及认证工作,目前系部初步已拟定在广西区内建立11家实训基地(商务型酒店4家――金紫荆酒店、万达文华酒店、南宁迪拜七星酒店、朗悦酒店;旅行社4家――康辉旅行社、南国旅行社、桃源旅行社、中青旅遨游旅行社;景区3家――广西民族博物馆、青秀山、伊岭岩),区外经济发达地区建立2家集景区、娱乐休闲、酒店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实训基地(深圳观澜湖、厦门日月谷),区外景区1家(万达电影乐园),共计14家校企合作单位。

(二)建立及完善企业兼职教师制度。在校友调查中,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在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专业师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认为本专业应在师资力量上加强和改进。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不仅仅只限于学生实习实训这个方面,应该聘用更多的企业中高层领导担任相关课程的老师。

(三)实施“一课一讲座”计划,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聘请企业中高层领导到学院上课,在实际操作方面有时候会因为“上课课酬太低,企业人员无较多空余时间”等原因而无法实施。对此,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提出了专业课“一课一讲座”的教学改革方案,采用“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安排一次与课程相关内容的讲座”的.形式,邀请企业相关人员来给学生做课程讲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其对行业的了解。在酒店餐饮管理课程中,曾邀请南宁沃顿酒店采购部经理给学生做讲座;酒店管理则邀请了深圳高尔夫球会人力资源部经理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课一讲座”计划由上专业课的教师自行联系企业人员,自行安排讲座时间,主持讲座、负责企业人员相关接待工作,讲座时间以3个课时为计,课时费按照常规算给专业课教师,由学院来支付相关企业人员的讲座课酬费。这种模式,在一定形式上补贴了专业教师的劳务费,能够激励专业教师积极开展该授课模式,学生也从中受益,对于企业人员而言,偶尔的一两次讲座还是可以办到,操作性强。

(四)落实相关政策,鼓励内聘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相思湖学院已经出台了相关“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及管理政策,拟培养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进修学习,超过一个月的,学院给予差旅补助。此外,系部应鼓励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培训、项目开发真正做到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批专家,带好一批学生。

(五)调整旅游管理学生实习观念,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如前所述,旅游管理方向的景区、旅行社两种类型的实习基地因为企业自身的原因,不可能像酒店一样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福利待遇,导致之前与学校合作两年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实习基地都没有学生愿意选择到该实习点实习。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该多跟学生在这方面进行沟通解释,让学生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如果学生不选择学校校企合作的实习点实习,那么校企合作的关系也无法更好地长远走下去。

(六)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制订、合作科研的校企合作形式。旅游企业对于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有发言权,在未来的校企合作形式上,应更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制定的形式,可以共同开发课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建设。围绕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开发、教学软件开发、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和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内容,校企人员有各自不同的侧重和分工。校企双方骨干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核心课程建设内容。其次,在科研方面,进一步加强联合申报、攻关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和产学项目。

作者简介卢娜(1984―),女,广西宾阳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讲师,硕士。

校企合作模式解析【第三篇】

高职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市场和职业资格的要求培养人才.会计专业随着社会经济和形势的`发展,要求走出校门的学生既具备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会计实际操作技能.近几年,从各省市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洽谈会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笔者了解到,当前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不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情况越来越为普遍.

作者:赵霞作者单位: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刊名:职业英文刊名:occupation年,卷(期):“”(8)分类号:g71关键词:

校企合作模式解析【第四篇】

摘要:

本文从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定义及特点出发,分析及探讨了当今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为提升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价值提出科学的建议及对策。

随着这些年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大幅度上涨,尤其是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毕业人数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人单位对于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让高职院校这几年招生与就业变得十分火热。另外一个方面,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收入的提升,老百姓追求生活上的精神需求更加强烈,这些年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需要更多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这种宏观形势,不仅能够为高职院校增加了活力,提升了发展的契机,更是为该校教学带来巨大的压力。

(一)定向人才培养。

定向人才培养,很多时候被称为“订单式”人才培养,它强调的是由用人单位与高校通过沟通,企业提出对人才需求的数量、技能等,然后由高校在规定时间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培养人才,毕业的时候学生可以直接到相关企业进行就业。这种校企合作方式,不仅有助于高职院校明确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及目标,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师资力量,学生的就业有保障。

(二)师资方面的合作。

在校企合作方面,除了定向人才培养方式,还有师资方面的合作。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而在高职院校方面,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要传授学生各项职业技能。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开始聘请一些旅游公司管理者作为客座教授,给学生传授旅游行业的职业技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方面,高职院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些理论教师,例如中青旅在要对本公司员工进行培训,这时候聘请了某高职院校教师来讲课,而中青旅的部分管理者作是该院校的兼职教师等。总的来说,师资方面的合作,能够弥补高职院校职业性教师空缺的情况,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提供师资储备。

(三)校外实习。

目前,校企合作最流行的模式是校外实习合作。这种方式是指高职院校组织旅游专业学生在业余时间或者假期时间到相关的旅行公司或者旅游景点见习,然后学校会对学生校外见习的表现进行评分,要求学生撰写见习报告等,如今这种校外实习已经是学生在校的必修课程。例如xx某旅游学校,xx国旅合作,让学生在周末或者假期到该公司做兼职导游,然后带团到xx、xx、x等旅游x景点,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业余时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提前在岗位中学习各种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知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校外实习方面,也有部分院校是与旅游景点合作,例如四川某职业学院与九寨沟合作,安排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九寨沟当地陪或者志愿者,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校企合作成为招生的“广告”。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采用校企合作作为办学模式,很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确实为社会培养了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力,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校企合作却成为了学校招生“广告”。尤其是一些民办高职院校,一直受到生源紧缺的困扰,由于国家对于民办院校的.支持非常少,都是靠生源学费作为经济支柱。很多学校为了能够找到更多的生源,不惜在招生中夸大本校的“校企合作”特色,甚至出现部分学校在招生中出现虚假的宣传,例如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国际导游人才定向班),承诺会安排学生到国外进行实习,推荐就业,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都反应这是骗人,做虚假宣传。或者真正有机会到国外实践的,只有个别学生。

(二)教育部门对校企合作缺乏支持与监管。

如今,教育部为促进高校发展,给了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利,对于高校的办学模式不进行监管。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是“有名无实”,更重要的是部分民办院校与一些缺乏资质的企业进行合作,学生的人生安全无法保障。例如某职业学院与一家无营业执照旅游公司合作,最终学生在见习中发生意外。其次,校企合作办学,需要更多的资源,包括优秀的企业等,但是一些高职院校自身知名度较低,无法与大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模式发展停滞不前。教育部门也没有提供相关资源,或者搭建平台等。

在实践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都带来较好效果,尤其是在提升学生就业水平方面有很大的效果。但是部分院校与用人单位、学生都反馈,校企合作模式并未带来实际效果,很多学生在校企合作实践活动中并未得到很好的锻炼,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职院校缺乏对校企合作评价与考核体系。一些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采用“放羊式”管理,例如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之后,学校就对学生的在企业的表现完全不理,认为这是企业的责任。而企业方面,在接纳学生见习,仅仅将学生当成“做事”的人,并未去教授学生各种职业技能,最终给学生的感觉自己成为了企业的廉价劳动力。

(一)加强政府监督与支持,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

为了能规范校企合作办学,提升办学质量,真正能够为企业与社会培养适合的人才,就要发挥政府在这方面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监管,禁止高职院校将校企合作办学作为招生宣传手段,对于各种虚假宣传的行为要进行处罚。教育相关部门,要加强校企合作办学企业的资质审查,对于各种合作办学企业都要进行备案,不符合资质的企业与教师都要进行淘汰。另外一方面,政府要对校企合作办学给以支持,不仅是资金方面的支持,例如设立“校企合作办学特色奖”鼓励高校做好这种办学模式。还要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搭建平台,为高职院校推荐优秀旅游企业。加强对校企合作学生的监督,禁止高职院校将年龄、身体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输送到企业见习。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自身发展的责任,更有社会的责任。那种夸大招生宣传,将校企合作模式作为招生手段是不道德的行为,甚至严重欺骗了广大考生,误人子弟。其次,高职院校要真正做好校企合作,例如在聘请校外导师中应该要聘请最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在选择校企合作单位,应该与一些知名企业合作,不能与一些资质较差的单位喝醉。增加校企合作机会,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考核。

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考核。一方面,学校要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制定相关的校外实习规定,在学生见习之前要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要强调在企业实习的各项规定,并告知相应的奖励与处罚办法。其次,要求合作企业要认真教育与管理见习学生,给学生实际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对于不及格学生要进行重修,直到及格才能拿到相应学分。

总的来说,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校企合作,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订单式培养人才、校外见习、校外导师等模式。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依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要加强校企合作对人才的培养,就要加强政府监督与支持,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高职院校要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重要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考核。

参考文献:

[1]张培茵,王玉,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10)。

校企合作模式解析【第五篇】

(一)创新“国际交流,校企融合,学训一体,分方向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资源优势,牵头组建了黑龙江省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一年一度开展专业建设与人才需求调研,讨论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论证和评审由校企双方参与讨论并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等。与合作企业共同完善订单培养人才方案,课程标准,网络课程资源,旅游管理专业试题库,制订教师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及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制度等,确立了“校企融合,国际交流,学训一体,分方向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积极参与并全力支持行业活动,努力为黑龙江的旅游产业发展做贡献。主要有政府与行业组织的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旅游发展项目论证评审、旅游规划、大型旅游节庆等活动的支援与服务等。并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专业的外部联系,扩大了专业知名度,增强了团队建设活力,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二)构建“旅游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的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论证,整合了现有的.课程内容,构建了具有特色的、突出职业能力和满足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将企业岗位的要求、行业的新发展、新技艺编写进课程教材、课件和实践教学指导书,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实现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企业工作过程紧密结合,专业课程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从新生入学第一天开始,就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到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根据学科特点和岗位需求对课程进行有效地整合,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进行分模块教学,由企业一线从业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对第六学期的课程进行改革,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及岗位需求进行分方向培养,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在1—3学期搭建基础教育平台;第4—6学期搭建职业发展平台(主要以职业教育、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答辩为主,其中第6学期进行分方向培养,分为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服务、景区管理三个方向),为学生在三年的学习期间搭建道德养成平台。为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以职业技能的训练为主线,我们根据企业用人需要,结合旅游行业的淡旺季,增设实训学期。在实训课程的设计上,全面开展课内实训、实训周(学期)、顶岗实习三个层次的实训,实施现场教学、角色体验,校内情境模拟实践、案例教学、顶岗实战等教学,邀请行业专家对学生的实训进行专业指导,参与实训课程及线路的设计与开发,实现产学有效对接。

(三)构建了“身份互认,角色互换”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加大校企之间人才交流力度,校企人员双向流动,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和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制度。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专业建设。充分发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作用,让教师到企业去,把企业专家请进来,突出“双师型”师资优势。加强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并使之制度化,促进专业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提高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了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聘请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双师”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

二、与企业对接,建设实训基地,构建实习实训、培训体系。

(一)实施163工程,建设商贸旅游实训基地。

与企业合作建设商贸旅游实训基地,使其成为以专业实践教学为主,集生产、服务于一身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了实习基地管理运行机制及评价标准。实施“163”工程,即搭建一个龙江旅游文化传播与展示窗口,建设体现“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旅游观光、酒店经营、交通服务、产品营销、美食体验、文艺欣赏六个主题区,实现教学、服务、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院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二)依托专业优势,建设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

利用专业人才优势,积极建设并努力打造高质量的“黑龙江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黑龙江国家导游资格证考前培训基地”等,切实为黑龙江的旅游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专业与行业的合作关系。自以来,旅游专业团队承担了黑龙江省国家导游资格证考前培训,导游资格证考试出题、面试等任务,行政与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礼仪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及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等培训任务,年培训人次1000以上,获得了行业、企业的广泛好评。

(三)与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实习基地。

完善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和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制度。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与广州侨鑫集团、哈尔滨铁道旅行社、哈尔滨红松林国际旅行社深入开展订单式培养,继续签订了订单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培训项目和内容,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制度和考核标准;底又与国家事务管理局北戴河服务局合作,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校企合作模式解析【第六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主旋律和人们的普遍共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教育必须牢牢把握提高质量这一主题,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最终落实到人才培养上来。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和酒店业的高速发展,中国酒店业从世界酒店大国面向世界酒店强国的转变,高素质酒店人才是衡量国家酒店竞争力的主要指标。酒店教育水平影响着酒店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酒店管理专业是职业院校的重头戏。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是酒店人才的重要后备军和生力军。为了培养毕业即上岗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双方有效的合作机制是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重要保障。校企双方深层次合作、企业全面参与教学管理、课程开发、师资互认是实现对人才培养的关键。

一、研究依据。

依据广东省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系统建设,为了达到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培养质量,酒店管理专业需与行业内的典型先进代表性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符合企业一线生产需要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案,双方共同培养,全面的合理的做好实训教学实训,既培养职业技能又培养职业素质,为培养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二、研究内容。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校企合作中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符合学院自身发展、行业企业发展的共同发展特色道路。因此,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十分重要。人才培养质量注重以校企共同评价为主,行业质量评价意见为辅的展开人才培养工作。具体来说主要分为制度平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建设、教学效果管理建设。以下将对此进行简要说明:

1.制度平台建设。我院通过设置校级督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处、质量管理与绩效考核办公室等措施加强“多元循环”组织建设,通过调整创业教育职能、组建校企合作学院构建宽广而流畅的“多元循环”运行保障平台。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成立了由政府机关、行业、企业、学校多方组建的合作质量考评委员会,形成校企之间深度融合质量保障平台,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质量模式的有效运行。校企双方共建合作质量保障决策系统。在酒店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合作质量管理办法》、《实践管理规定》、《校企互聘管理办法》等制度,以形成校企合作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对人才培养进行宏观指导与管理,审定培养方案、职业标准、课程标准以及各环节的质量标准;组织协调各系部、职能部门按照学院定位、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本部门人才培养规划;以专业教研室为基点,实施人才培养活动、提升师资能力、加强制度管理,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过程的现代化,配合学校实现对人才培养各个环节运行状态的监控与评价。

2.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教育与社会之间从来都存在着彼此存在的关系。这里的所谓依存关系,也就是指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要以教育为条件,而教育的存在与发展不仅要以社会为依托和条件,而且要以社会提供的条件为条件。这种互为手段与条件的关系,也就是彼此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说到底,也就是存在于双方之间的一种相互供求或供需的关系。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是确保能否真正培养出企业生产所需的合格人才的关键和核心。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主要参照双证率、起薪水平、初次就业率、毕业生工作能力及素养评价、专业对口率、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程度、学生对就业单位满意程度来进行。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评价指标,并确定合乎时代发展的合理性评价指标;考核品德、素质、能力和技能共同全面发展,保证校企、行业、学生、家长四维满意程度。以我院酒店管理“订单班”为例,据统计,级-级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订单班”为例,其初次就业率高达100%(就业单位包括旅游企业、酒店、咨询销售服务等相关企业),专业对口率为95%,80%学生选择酒店作为毕业就业单位,其起薪平均标准为4000元/月,远远高出行业平均薪水。根据就业单位反馈,企业对学生在岗满意度为98%,留任率为80%,其中40%同学升为领班等基层管理岗位。

3.教学效果管理建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人才培养要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之中。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基本前提。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无疑是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基础。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建设酒店管理专业必备的重要条件,既具备丰富的行业知识,又有熟练的专业技能,爱岗敬业的双师型教师是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教学效果管理主要是围绕师资建设、实践实训教学、毕业设计来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对学生进行岗位专项技能、综合技能、职业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按照专业发展和人才发展需求,每年派出青年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企业先进的实践管理经验,拓展教学视野。校企师资互聘,增强了专业的`教学水平。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实训学时达总学时60%,学生在企业进行10-12个月的顶岗实训,企业导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和理论教学指导,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既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又培养人文素养,能有效培养出符合酒店需求的人才。毕业设计作为有效评价学生的毕业水平手段,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双方共同评价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表现,学生只有将校内学习和校外实习有效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思考酒店服务和管理问题,总结经验,完成校企双方共同的毕业答辩,才准予毕业。

三、结语。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酒店职业教育内在规律,系统性与和谐性、持续性与发展性、标准化与个性化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追求的目标。高职院校应构建以办学主体多元化、质量品牌化,工学结合式等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新模式。这种模式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人能够为社会的存续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为目标,借助于有意识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人才培养活动,进行社会的、专业的、方法的全面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做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服务是酒店管理专业永恒的主题。

校企合作模式解析【第七篇】

在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笔者对现阶段公立职业学校的管理和办学的'认识是:管理要经营,经营靠机制;办学就是办专业,办专业就是优化实践教学.

作者:孙德奇孙鑫淼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经济学校刊名:河南农业英文刊名:henannongye年,卷(期):“”(4)分类号:g71关键词:

校企合作模式解析【第八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专业也在不断发展,其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对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根据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建议。

1.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况。

(1)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通过职业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根据学校与企业的需求制订合适的机械专业培养计划,最终实现对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有效地结合学校教育与实训工作。

(2)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几项特点:其一,结合了理论与实践。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生对机械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同时,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进而获得实践能力。最终,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得到提升。其二,合理配置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设备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两者的结合,学校的资源利于企业的科研;企业的资源利于学校的教学。其三,保证了学生由学习生活向职业规划的转变。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结合了产学、工学与产学研等诸多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就业需求进行学习,进而为职业规划提供保障。

2.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学校方面的问题。学校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形成深刻的认识。学校对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还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校关于校企合作的机制不完善;学校在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与企业进行紧密的结合,才能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未能达到合作教学的需求。

(2)企业方面的问题。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的配合,但现阶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校企合作的模式缺乏主动性,未能认识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过于关注短期利益,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长期才能获得效益,企业对其兴趣不足;同时,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校企合作的规章制度较少,致使企业对校企合作缺少责任感。

(1)学校转变教学模式。学校要逐渐扩大校企合作的规模,转变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办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学校要完善教学理念,按照素质教育改革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教学改革。机械专业课程设置要符合企业的需求,实现专业的拓展,为企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双方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的研究,从而保证持续合作。

(2)企业注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对人才的培养,企业要重视人才的重要性,企业的人才影响着其持续发展。因此,企业要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企业重视人才培养,将其视为一种投资,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对其教学计划、考核标准与实训规划等进行系统的研究,最终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并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3)实施监督和评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评估,通过国家、社会的监督,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扩大其影响,逐渐为国家、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同时,通过可靠的、科学的评估,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调整与创新,进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学校与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对此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持续发展。

48 2126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