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弘扬传统美德的摘抄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弘扬传统美德的摘抄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弘扬传统美德的摘抄篇1

一日常规

1、入园有礼貌的向老师,小朋友说,早上好,与家长说:再见。接受晨检。进教室后自己将晨检牌放好,拿出绿本,自己穿脱衣服,挂在衣架钩上。有纪律的加入教师组织的晨间活动。

2、户外活动前幼儿自己检查自己的衣服和鞋带,做操时要每人脚踩一个小点,动作准确,精神饱满。

3、入厕时要排队,入厕后自觉洗手,并自己检查衣服是否穿戴整齐。

4、洗手要排队进行,不插队,洗手时不玩水,肥皂,不把水弄到地上。

5、喝水,能够认识自己的水杯,知道随渴随喝,接水时要排队,接完后自觉到杯架处饮水,不洒水,不浪费。

6、上课,坐姿正确,集中精力参加老师的教学,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回答问题举手,不私自下位,和小朋友窃窃私语,有事情跟老师打报告,教师允许后方可进行。

7、卫生,认识自己的毛巾杯子,保持衣帽整洁,不吮手,不抠鼻,爱护教室环境卫生,教室有杂物自觉捡起扔到垃圾桶。

8、进餐,餐前安静准备,不挑食不厌食不浪费,做到桌面地面整洁,进餐时要安静就餐,不说话。餐前餐后洗手。

9、午睡,能将衣服拖鞋自己叠放好并放置于固定位置,安静入睡,起床后自己穿衣叠被,入厕喝水并自觉站队。

10、游戏活动,遵守游戏规则,玩玩具时按要求取放,并放回原来的位置。运动游戏前检查自己的衣服鞋带,保证安全,并根绝天气适时增减衣物。

11、离园,安静游戏等待离园,检查自己的衣服,手脸是否整洁干净。有礼貌的跟老师说再见,跟老师一起出教室,不能自己跑出去。

本文地址:http:///zuowen/

弘扬传统美德的摘抄篇2

传统美德月计划

中华传统美德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作为传统我校把“中华传统美 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校拥有着较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较高标准的教学设备和设施,较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三高”的确立,让我校逐渐形成了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机结合,也逐渐创设了以 “传统美德”为精神力量的德育教育风格。

一、活动宗旨 各学科 《课程标准》 都依据学科特点对学生传统道德和现代素质教育明确了具体内容和要求,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是在各学科 《课程标准》 基础上提出的,是各学科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二、活动安排

一)以经典诵读为先导,加强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理论渗透。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我校针对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布置了经典诵读内容。从低年级的《三字经》,到中年级的《唐诗》到 高年级的《宋词》、《名人名言》。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美德文化的精华,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的现实生 活相联系,在自主创新中深化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适应 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针对这样的原则,我们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制 定“六多”方案。即多用通俗鲜活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 的形式、多用协调疏导的方法、多鼓励积极参与,多启发个性讨论。

二)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导向,营造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氛围。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的系列内容,学校不仅在理论上给学 生提供各多更好的教材及图书,同时,学校也更加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及传统氛 围的营造。未进教学楼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八个雄浑有力的大字“求知,修德,强能,报国”这八个大字不仅是我校传统美德教育的精髓,也是全校师生 的警示语。它时刻提醒着我们美德的无处不在。校园环境的建设,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主题,更令 校园环境增色不少。每当看到我们那充满现代气息的教学楼,修剪整齐的花木草 坪,庄严肃穆的校训,我们都会不由的想到: 一群炎黄子孙在勤奋的学习,工作,他们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傲努力的为建设锦绣中华而奋斗着。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美德教育之最。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美德文化的精华,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的现实生 活相联系,在自主创新中深化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适应 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针对这样的原则,我们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制 定“六多”方案。即多用通俗鲜活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 的形式、多用协调疏导的方法、多鼓励积极参与,多启发个性讨论。围绕 “六多”,传统美德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各项美德计划。首先,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品德修养教育,在社会与生活中灌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课中升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 育,在音乐美术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各学科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但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加强了对传统 美德的认识及深化。其次,我们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见证着传统美德的深入 人心及震撼力量。结合“四教育”即“文明礼貌教育,尊老敬老教育,诚实守信 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学校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此外,学校要成立了校园小广播为传统美德教育提供了宣传的窗口,计划组织以传统美 德为内容的演讲比赛,作文大赛,校园歌手大赛,传统美德知识竞赛等一系列传 统美德教育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自我的舞台。另外学校还会利 用重大节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华美德教育。学雷峰纪念 日的学生实践活动,三八妇女节母爱的教育、清明节祭扫烈士墓、七一的晓历史 知传统教育,十月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等。此外,学校还利用爱国主义 场所创建教育基地,如渤海历史博物馆,英雄纪念碑等都成为对未成年人教育的 基地,在这里了解本镇历史,古化,实现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从而去实现 对传统美德的体验实践教育。我们学校计划开展 “与文明签约,做合格学生”的系列活动,从文明语言,文明行为做起,使学生逐步改进自身的不良习惯,习惯成自然。此外,我们要把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中华传统美德读本》相结合,在学校开展“五小行动” 即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 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 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 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即“孝、礼、诚、忠、勤”的传统美德教育。

三、以家庭和社区为阵地,合力推进传统美德教育进程。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思想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校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孩子的影响。先后,成立了 家长学校,隔代家长学校。定期为家长开设家校课堂,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为 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 色,逐步向家长宣传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 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华,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源泉。少年儿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也是体现时代进步 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因此,加强少年儿童的传统美德教育是一个刻不容 缓的任务和职责。“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将继续不懈的努力工作,让中华传统美德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传统美德月计划

于亚萍

弘扬传统美德的摘抄篇3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月主题活动总结

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推进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提高我校学生的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我校组织开展了“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做文明小学生”月主题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本次活动我校高度重视,在赵双贤校长的领导下,学校主持召开动员大会,认真学习了相关文件精神,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积极活动

我校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了以下活动:

1、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做文明小学生之“欢度国庆”主题班会活动,我校班主任老师搜集相关知识,通过讲故事、唱歌、观看爱国电影等形式来庆祝祖国六十七周岁的生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做文明小学生之“国旗下演讲”活动,我校4-6年级同学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传承美德、做文明小学生”这个主题,进行了国旗下演讲,同学们激情澎湃,滔滔不绝,演讲精彩绝伦,通过演讲活动学生进一步懂得了什么是传统美德,如何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民族精神,3、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做文明小学生之“祖国在我心中”手抄报比赛活动,此次活动,同学们用手中的彩笔,尽情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庆祝祖国67周岁生日,给祖**亲献上真诚的祝福。手抄报内容丰富,色彩鲜艳,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主题手抄报展,同学们享受到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更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展示了我校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4、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做文明小学生之“《三字经》及古诗两首” 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讲述孟母断机杼、董仲舒勤学等经典故事,鼓励学生传承中华美德,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取得成效

此次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及学校各位老师的配合下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校学生进一步懂得了什么是传统美德,如何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民族精神,从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弘扬传统美德的摘抄篇4

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共识性准则始终与文明的发展同步,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社会越发展,公共生活的领域就越扩大,社会公德规范就越多,它对社会风气的净化,人们情操的陶冶,品德的培养起的作用就越大。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由于来自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冲击,道德状况或多或少地出现震荡,公德缺失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断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如图1所示)。

图1:社会公德现状调查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及美德建设的研究

1、社会公德与个人修养的关系

如今我们谈社会公德建设,离不开公民个人修养的提高。良好的社会公德的体现是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违反社会公德主要原因,认为是个人修养不高的占整体被访者的%。舆论监督、管理制度、管理措施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分别是%、%、%(如图2所示),所以可以发现个人修养程度直接影响到社会文明发展水平。

图2 违反社会公德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如果有了较高的个人修养,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就会自觉地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道德的基础。由此可见,个人道德修养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必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

2、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的强调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可归结为儒、释、道三大流派,而其中以儒家思想对世人的影响最深,特别是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尤为深远。儒家思想十分注重自我的道德修养,即“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所谓仁,就是要以人为本,人性关怀;义就是要公平正义,坚守原则;礼就是要恭敬尊重,礼仪文明;智就是要崇尚知识,追求真理;信就是要忠于职责,诚实守信。“五常”之间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同时又具有内在联系。其中“仁”是核心,是最高原则,也就是说对人类、对人性、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和爱护,应当是最终目的,是至上的道德原则。“义”则是要在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群体的生命价值和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有一个适宜的行为选择限度。“礼”则是以仪的外在形式,将仁义的精神表现于日常社会行为中的实践和操作中。“智”是要必须以不违背人性、不损害人类的根本利益为限度,也就是不能背离仁的精神和义的原则。“信”则主张仁、义、礼、智作为道德理念是真实不虚的,在道德实践中是真诚不二的。

中华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认为以“五常”为核心的“修己”是实现国家统治的两大原则之一,并且是实现以德治国、安邦济世的前提和基础。“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和主要品行,它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中华民族道德建设的长河中具有本源地位。因为道德高尚、风度儒雅而又富于同情心的翩翩君子,是不会随地吐痰、乱扔果皮,也不会拼命拥挤抢座或见死不救的。由此可见,修己对于社会道德的普遍形成和实现以德治国是十分重要的。

二、传统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公德建设中显现问题

传统道德观念作为我国传统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伦理智慧的结晶,不仅包含着大量一般性的、共同性的、有价值的东西,也包含了个人进行自我修养和处理人际关系准则的合理因素。但传统道德观念作为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的道德准则,延用到现代社会公德建设中就暴露了它的不足,具体表现为:

1、重私德轻公德。几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道德观,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些责任和义务,是用仁爱、忠孝、礼义、伦常等概念界定下来的,并作为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不得不提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伦理,是以血亲为辐射中心放大扩展开来的亲族关系伦理,这种“大环境”下的道德准则,强调义在利先,强调家族亲情是最重要的,公德则次之。具体表现为在“身边人”的生活圈子中可以做到尊老爱幼、舍己为人,但与陌生人交往时,往往表现出冷漠和自保的心态,当发生事件和自己没关系时,往往表现出冷漠旁观的倾向。正如我们调查“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只有5%的人会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出面制止。显然,未加修正的传统道德观是不适用于社会公共利益统一的现代公德建设。

图3: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

2、权利义务不清。君仁臣忠、父慈子孝、长惠幼顺、兄爱弟悌、夫义妇从等等。这些看起来平等的道德义务,却在社会发展过程成为上者支配下者的权力。传统社会观念注重人伦关系,强调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从而使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被淡化。修身养性是必要的,但却常常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忽视了公共利益统一的道德建设。个人身份地位不同,遵循的道德准则也不同,这就形成了等级制,等级越高,越有权利破坏公共道德。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个别人形成了视破坏社会公德是一种“特权”的扭曲心理。比如现在许多公厕里都写着“小便入池”、“来也匆匆,去也冲冲”,但有些人就是对此视而不见,故意撒到池外,便后不冲水,以此显示出他的不同。而现代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个人对他人、社会利益的尊重,强调公共利益的统一,强调道德主体的平等。可见,照搬照抄传统道德观念的行为显然不利于现代社会公德的建设。

3、情大于理。从古至今,我们主张先管好自己的家,所谓齐家,然后才能治国,才能平天下。家是被排到最前面的。圣人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路,有一天子路问孔子,我父亲曾经抢过人的羊。抢了别人的羊之后,后来人家就找来了,说这是不是你抢的,他不承认。我知道是我父亲抢的,于是我就去作证说确实是他抢的。我这样做的对不对?孔子说,你做得不对。那应该怎么做呢?应该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传统道德的矛盾了,一旦亲情和公益发生矛盾,我们的圣人首先强调的是要先保住亲情。这类传统到今天的影响仍然是非常深远的。我们今天看到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比如拉帮结派、徇情枉法、任人唯亲等等,实际上就是强调情,而忽略了公众的利益。

三、传统文化为现代社会公德建设提供思想资源

传统文化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不能将现代社会公德淡漠完全归咎于传统文化及传统道德观的不足。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曾经对传统道德观进行过彻底的否定,把传统的东西都丢了。结果导致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这些西方的垃圾趁虚而入,造成今天中国道德沉沦的状态。

如今我们讲社会公德建设,最重要的是提高公民的公德意识,也就是个人修养。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操,就有了一种对“善”的执着追求,在实践中形成稳固的行为标准。现在许多地方提倡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思想通过系统转换都可以为现实服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对新境界的追求,为新事物的努力,体现了自主自强的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忧天下之忧而忧”重视整体精神,强调了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克己复礼为仁”、“兼相爱,交相利”追求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出于污泥而不染”主张以道德为上、重气节、重人格;“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敬而勿失,与人恭而有礼”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们要从现代社会公德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寻求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智慧,就能为解决现代社会道德问题,提供思想方法。

四、公德建设还需建立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

现代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个人道德修养,还需要建立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如今我们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有些人一面抱怨环境卫生差,但他自己往往又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一面感叹人情淡漠,但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他又往往缺乏应有的热情;一面指责服务态度差,但当他为别人服务时又态度粗暴;一面抱怨别人插队不讲公德,但轮到自己时却“见缝插针”。你能说上述这些人不懂得社会公德吗,他们懂,只是他们觉得别人做了,自己不做会“吃亏”的。

目前有关公德规则制度多是具有倡议性质的规定、公约,或者是与特定公共场合相关的公约。对社会公德的遵守大多依赖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但是由于社会个体的公德意识的差异,对违反公德行为的监督、管理和处罚却无从入手,致使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随地扔垃圾的人得到了方便,插队的人先占到了位置,开车不让行人的节省了时间等等,结果是讲公德的人失去了“利益”,违反公德的人既得到了“好处”又不受惩罚,长此以往,不仅助长了违反公德行为的发展,也不利于维护公德行为的成长,影响了社会公德的建设。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新加坡的做法,新加坡的文明卫生全球闻名,原因之一就是“道德法律化”。新加坡有这样的法规:对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实行鞭刑,随地吐痰罚款200新元,随地乱扔烟头罚款1000新元,后者相当于一般人的月收入。因此,除了对公民进行公德意识的培养外,还要在公德行为上制定管理制度,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让违反社会公德的个体付出时间、金钱或者其他物质上的代价,树立起“违反公德,害人害己”的思想,形成一个公民维护公德的良性循环。

历史证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往往在太平盛世发挥它稳定社会、缓和矛盾、调节人际关系的社会功效。当代中国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是中国的大局。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其中,道德建设无疑是重要的精神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建设水平的如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弘扬传统美德的摘抄篇5

活动计划

班情况分析

本班有28个孩子,男孩子12人,女孩子16人。上学期,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增加了不少。大部分家长都很重视幼儿的学前教育,能积极配合及支持班级工作,乐于与老师沟通交流,相互交流育儿经验,并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图书,收集各种废旧材料等。在活动中喜欢进行一些竞赛性的游戏。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能主动关心能力较弱或需要帮助的同伴,愿意为同伴、班集体做事情。经过一个假期后,幼儿原本的生活作息时间可能被打乱,饮食胃口可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全班幼儿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部分幼儿个性好强,自我为中心,不懂的相互谦让,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与同伴的纠纷。2、操作常规:有个别幼儿在进行操作活动时不能较好的控制音量及收拾操作材料。3、倾听能力:部分幼儿倾听能力差,在同伴或老师讲述时,注意力不集中。4、部分幼儿胆小,怕生,不够自信,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及需求.幼儿发展目标

结构课程内容

非结构课程内容

健康

1.通过平衡、跨跳、攀登等动作综合练习,锻炼幼儿当中的灵敏性,并有一定的速

度。

2.学习侧身钻过直径60厘米的圈,发展动作的协调性。活动中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3.对对跑步感兴趣,能体验到跑步活动中运动、竞赛和交往的乐趣。

4.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5.认识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者果仁,知道果仁对大脑的发育特别有益。

6.能利用食物金字塔图片初步学习习近平衡膳食。

体育活动《我们去耕种》

体育活动《小树长大了》

体育活动《蜘蛛夹球行》

体育游戏《快乐的小袋鼠》

《硬硬的壳,香香的肉》

《饺子宴》

提供多种轻器械,鼓励孩子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搭建,在合作中学会解决问题。

指导幼儿:林睿恩

语言

1、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句,初步理解故事,并在提问中与教师共同建构故事内容。2、根据文学的色彩以及画面提示,了解诗歌的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在活动中,注意安静地倾听同伴发言。

4、根据故事内容,大胆想象并尝试仿编。

诗歌《春天是一本书》

故事《鸟窝》

语言区提供孩子春游的影集进行分享,说说春游中的发现和乐趣。提供与春天有关的图书、图片、故事进行欣赏。

指导幼儿:吴烨

社会

1.通过感受春天,表现春天的活动,了解一些春天的明显特征;

2.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3.激发和发展孩子对自然美的感受力表现力。

4.积极与同伴分享自己关于风筝的传说。

《风筝的传说》

《我们去种树》

美术区提供手工材料:各种各样的彩色纸,剪刀,胶水。让幼儿在分区时进行风筝制作。

指导幼儿:王雨祺

科学

1、知道丝瓜的主要特征,了解丝瓜的种植和生长过程,掌握种植的基本方法。

2、体验种植和收获的快乐。

3、通过看看、品品、听听、玩玩了解花的用途,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4、知道冰的特征,了解冰的融化过程。

5、运用已有的经验探索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的数数方法,提高数数能力。

6、通过帮助小动物寻找春天的朋友的活动,体验春天的季节特征和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愉快情感。

7、了解时间的各种不同表示方法,学习7以内的加减运算。

科学

《种植丝瓜》

《春天的花》

《冰融化了》

《蚂蚁会游泳吗?》

数学

《一天里的活动》

《文具小超市》《分铅笔》

《分橡皮》《各种各样的本子》

《夹夹子》

在种植区让孩子记录自己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协助幼儿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春天里一些动植物的生长变化。

指导幼儿:黄珊珊

数学区提供一定数量的操作材料:花、小动物,让幼儿操作熟悉10以内分解组成指导幼儿:叶乙扬

艺术

1、用连贯优美和活泼轻快的歌声较好地演唱三拍子歌曲,唱出句首重音。

2、根据音乐和歌词内容,创造性地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3、在演唱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歌唱。

4、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己对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与想象。

5、感受春季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及五彩缤纷的色彩,积累和丰富美感经验。

6、愿意用美丽的色彩表现春天的景象。

音乐

《柳树姑娘》《雷神》《花之舞》《文具小超市》《动物猜谜歌》《春天在哪里》《歌唱春天》《锄草》《啄木鸟》《小鱼的梦》《不再麻烦好妈妈》

《买菜》

美术

想象画《美丽的春天》

《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树》

音乐区提供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和装饰物,例如音乐《春天》、《柳树姑娘》和花环、手环、丝巾,供幼儿表演用。

指导幼儿:王志瀚

布置美工区的手工制作角,收集废旧物品,提供制作工具。

指导幼儿:陈昱晴

48 2104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