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论文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专业课程论文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精品课程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252―04

引言

从2003年到现在,精品课程已经开展了7年,总共建设了2318门部级精品课程,其中本科专业1664门,高职高专605门,网络教育49门。可见,精品课程的建设已经实现了国家教育部用5年建设1500门精品课程的计划,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不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在很多方面还不成熟、有待改进,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努力。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起步较晚,而他已经被定位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并且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终身教育等问题紧密相关。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上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和探索。

根据据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本科)分类体系,笔者通过网上查找了教育学(04)下教育学类(0401),在2003到2008年的部级精品课程中共有59门,按教育技术学学科内容来选择,笔者将其中14门定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课程如下:2003年,华南师大桑新民教授的首门教育技术学专业部级精品课程《学习论一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2004年有3门,天津师范大学游泽清教授的《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华南师范大学谢幼如教授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和浙江师范大学张剑平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2005年有2门,浙江大学盛群力教授的《教学理论与设计》和西南师范大学赵伶俐教授的《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2006年有2门,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陕西师范大学傅钢善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有3门,河北大学张立新教授的《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西北师范大学杨改学教授的《教育传播学》:2008年有3门,天津师范大学王志军教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华中师范大学赵呈领教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教授的《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相对许多历史长久的学科来说,教育技术学在很多方面还不成熟,还有待发展。从精品课程开展至今,教育技术学建立了14门学科精品课程,这是学科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景象.但是由于专业本身的问题,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解决。接下来,笔者将对精品课程进行分析来探讨一些教育技术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成就、存在问题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 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它反映的是当前时期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说明,精品课程的定义如下:精品课程(Elaborate Course)是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即“五个一流”,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接下来笔者将从“五个一流”的标准来分析教育技术学专业的14门部级精品课程。

1 一流的教师队伍

精品课程的建立的关键在教学队伍的水平,出色的课程负责人带领一支有责任、有热情、有实力的教学团队是一门优秀部级精品课程的基石。从2003到2008年,教育技术学专业14门部级精品课程的教学队伍中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师资正在走向一种成熟的教师结构体系。特别每门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师德高尚,学术造诣和教学能力强。并且教学经验丰富具有鲜明的教学特色,基本上都是教授、博导,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中流砥柱,有的还是学科带头人。

2 一流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一门优秀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将贯穿于学生对整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既让学生学习到本课程需要传递的知识,还可以为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一个结合的过程。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14门部级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都包括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两部分,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课程的精髓,达到学以致用。由于教育技术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对人才的培养上不仅要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实践课程在目前整个课程内容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且在增加了这部分内容后,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因此,重视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对于培养符合新时期社会需求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3 一流的教学方法

精品课程是具有示范性的课程,如果实现教学方法的突破,这对目前的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由于教育技术学本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使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再考虑到实践能来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在这14门精品课程中,基本上都是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的。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主要采用以下一些方法:课堂教学采取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教学等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践环节:提供网络化学习环境,采用专题导向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基于问题学习、任务驱动式教学、基于资源利用的学习、合作式学习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条件的学校还安排学生参与到中小学的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社会潮流的新一代毕业生。

4 一流的教材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4门教育技术学专业部级精品课程来看,基本都是由课程负责人自行进行的主要内容的教材编制,并由教学团队制作其他相关实验教材等,并选用了部级优秀教材和国外原版教材作为辅助教材。目前,这14门精品课程的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得成绩,在内容上实现了主讲教材,参考教材,实验教材和试题库等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在形式上形成了包括传统的纸质书籍,音像制品、电子和网络出版物等构成了立体化教材。这些精品课程教材起到了一定的权威性和示范性,并经常更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教育教学的适用性。

5 一流的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软管理和硬管理。软管理包括学校的监督机制、同行的评价机制、学生的评价机制、和学校的支持政策。硬管理主要是指实验室建设、实践教材建设和网络学习平台等建设。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评估标准、评价机制、能将精品课程建设完善起来,并促进其快速的发展。14门精品课程的教学团队都具有很高的教学教研水平,在学校、同行、学生中都获得很高的评价;各个学校对精品课程的建设都有相应的支持文件,为课程的建设解决

了很多的经费等问题,并在长时间内激励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是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硬件条件。14门精品课程所在的大部分学校,教育技术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基本上都很完善,甚至有的已经按研究内容来划分专门的研究实验室,这些基本上保证了实现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实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目标。

二 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分类研究

笔者将14门教育技术学部级精品课程按课程性质,分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课两个部分。专业理论课10门包括:《学习论――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张剑平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盛群力教授的《教学理论与设计》、《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傅钢善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专业技术课4门包括:《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2003.2008年期间教育技术学专业部级精品课程中,伴随着国家精品课程开展,教育技术学专业部级精品课程正在逐渐增加,走向成熟。不过可以发现,专业理论课远多于专业技术课,这可能是由教育技术学学科特点决定的,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桥梁性的学科,连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因此在大部分教育技术学专业理论课中并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很强调实际的应用,包括一些教学的实践,也有一些运用技术来制作一些成果的实践。

专业理论课是整个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打好了理论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技术课程。通过对10门专业理论课的分析、比较,笔者尝试构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理论课精品课程核心内容的结构(如图1)。

专业技术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术能力,强调课程安排要规范、合理,内容全面、完备,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对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后需要掌握的技能能做到准确的评测。通过对4门专业技术课的分析、比较,笔者构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技术课精品课程核心内容的结构(如图2)。

对比图1和图2,可见,笔者认为这14门教育技术学部级精品课程中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术课核心内容上最大的区别在虚拟实验室。在其它4个方面都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当然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具体如下:

1 立体化教材。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在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上是各有不同的偏重点的。理论学习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在纸质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上应该要超过专业技术课,专业技术课一般不需要太多的教材,一般的基础操作具有一定得规范性。而在实验教材上的建设,专业技术课就需要比专业理论课做得更精细,实验教材是技术课的指导书,是除讲课教师之外,学生主要的辅助资料,它们能够规范学生一些实验过程,保证学生掌握一定得技能,并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创作:而专业理论课在实验教材建设上,多采用基于问题的形式,针对某个问题采用一个或多个软件来解决问题或设计一些解决方案。专业理论课的录像材料主要记录是课堂的教学情况,而在专业技术课中除了课堂的教学的记录外,还有一些实验过程的记录,便于学生掌握技能。

2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首先讲授式不可缺少的,每门课程都一些经过多年发展积累的宝贵知识,这些是学生必须知道的。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强调学生对问题的思辨,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而在专业技术课上,更强调技术上的一些创意。在专业理论课中一般采用学生的协作专题研习(基于问题的)较多,最后一般是已论文报告或小作品的形式呈现;而专业技术课多基于某个实验的协作学习,最后的成果通常是实验报告以及实验作品。图中所说的模拟教学是指:由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多出现于专业理论课中,鲜见于专业技术课的教学中。

3 良好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对于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认为两者中教师所充当的角色以及负担的任务有一些不同。在专业理论课中,教师是一个引导着,符合主导一主体思想中对教师的定位,引导学生的协作和自主学习,最大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学习以及自身的内省,来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而在专业技术课中,要确实的掌握某项技术,特别是一些操作技能的学习,缺乏教师的亲身指导,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之后,教师再转换为引导的身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丰富的资源。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对学生的课后学习起关键作用。通过分析和比较14门教育技术学部级精品课程,基本上每门课程都包括有其中的几个方面的资源,由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的不同,在专业理论课的精品课程中更偏向于向学生准备阅读类的资料,而专业技术课多为学生准备音、视频类的资料。

5 虚拟实验室。笔者认为在专业技术课中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没有把他归于学习资源中而是单独提取出来。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演示、指导,到实际的实验过程,再到精品课程中的虚拟实验室,形成多维度的一个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反复的学习,便于学生从多个视角、多个方面更好的熟悉和掌握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不论是专业理论课还是专业技术课,他们所具备的核心内容基本是一致的,只是根据自身的要求,做出了重轻的分布并进行了一些合理的整合,使能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三 结束语

专业课程论文范文【第二篇】

软件工程专业高层次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同时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的学历层次不高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方法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没有与行业就业有效对接,导致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实际需求,导致“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无职可就,软件开发行业以及相关软件应用单位招不到满意的员工”现状普遍存在。

2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理论设计

以行业、企业实际对人才需求为引导,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真实就业情况调查为依托,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一线教师众多教学研究成果为参考,专业教师在企业挂职学习经验体会为借鉴,围绕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存在事实问题,来对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建设进行设计建设。设计建议如下:

学科建设

以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当前使用的主流开发工具或技术为依托来不断调整专业架构,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进行合理定位,系统性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实现以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

校企办学

学科建设以输出满足行业、企业需求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训练,专业课程体系嵌入资格认证课程模块,实训课程以企业开发项目方式贯穿培养环节以达到提高专业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

师资建设

采取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项目研究开发,共同承接开发项目等方式锻炼提高师资队伍实战能力。教师在企业实战经历和相关经验成果带入到日常的教学环节,不仅能促进专业教师学术、科研能力提升,还能够最大程度丰富、提高专业学科建设[2]。

3三层结构课程体系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项目实战为背景,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理论知识体系以及实践能力为宗旨。学生完整地专业培养环节结束后具有程序设计,系统分析,软件设计、开发,项目管理,网络和移动通信终端应用开发能力。课程体系模式结构如图1所示。

基础理论由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构成:①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涵括地方高校各现行必修公共课程,②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必修前导课程,是对软件工程专业基本“计算”概念理解、掌握,问题计算求解能力和构建中小规模软件系统综合能力的初步培养。

专业理论以市场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行业最新前沿技术为引领、专业骨干课程为核心、专业素质全面拓展和综合素养整体提高为目标来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建设[3],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课程:

面向行业认知能力培养课程主要包括对行业、企业认知学习以及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等专业认知方面课程。一般包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从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管理常规模式,软件项目开发流程等认知类课程。

计算机编程与算法设计能力课程算法设计类课程主要包含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以及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等方面的课程;编程课程主要包含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传统程序设计语言课,还包括当下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最流行的技术前沿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系统分析课程系统分析能力课程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等系统类课程。

系统实现与集成能力课程系统实现与集成能力方面课程主要包括网络编程、移动互联开发编程、编译技术、软件开发以及软件测试等课程[4]。

实践以校企联合培养为手段,一至两学年时长为周期,贴近企业实际需求为指导,综合技能全面提高为目的来对专业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如下:

校企共同建设实训课程以项目介入为主线,企业实际效益项目和高校产学研项目为实际授课主体。引进企业优秀项目人才或具有企业项目实战经验的教师来对专业人才展开课程实训,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综合素养。校企共同培养模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知识转化生产实际速度,同时反向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知识的热情,最终提高就业竞争力[5]。

合作企业岗位实训针对毕业学生和部分专业老师做岗位综合实训:①学生岗位实训:让学生真实参与企业项目实战,充分消化吸收前期所学理论和技能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就业夯实基础。②老师岗位实训:专业老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并将企业项目开发经验和技术进行梳理总结、编纂成册,运用到实际日常教学环节,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有利于缩短理论转化实际成果周期。

校企合作运用项目方式指导学生做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与提升高度的一次全面的考核,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次全面的实训。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大多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流于形式,与实际脱节。通过与企业合作运用项目方式指导学生做毕业论文(设计)弱化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抵触情绪,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实际运作规范及最新技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和技能能力的培养,为毕业后从容就业夯实基础。

4结语

新课程论文范文【第三篇】

一、盲目的多元解读

多元解读,是目前语文课堂上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关于它,“新课标”有如下阐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于是一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成了多元解读的根据。于是乎,课堂上学生们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全有道理,都能侃侃而谈,教师一律给予赏识:好,有自己的想法,有独特的见解。也许有人认为学生思维敏捷、反应积极,就是主动参与,就是面向全体。其实热热闹闹的背后又剩下了多少呢?表面看,学生的确是小手直伸、小嘴直张,可是真的是有深度的思考与认识吗?这种“好”声一片的课堂就是真正的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吗?由于教师的片面理解,过度追求,造成课堂上热火朝天,但却离题万里的现象屡见不鲜,根源就出在对多元解读的误解上。“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看出,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正是体现在这“熏陶感染”上,文本中的美好情感、高尚品质、不屈的民族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论文格式的影响甚大,师生在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展开对话,正是与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对话。既然如此,能任由学生去自由发挥吗?再看“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这不正是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吗?强调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吗?倘若随学生不分黑白、不辨真伪、不探究竟,只是臆断、冲动、片面地去想说就说,语文教师恐怕就要严重失职了。我认为“多元”应该是指“一个课堂有多少学生,就应该有多少个声音”,而非“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种声音”。一味地追求新、异,而不去求真务实,可能使得学生信口开河。我们应当牢记: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是建立在“重视熏陶感染”和“注意价值取向”的基础之上的,千万不能抛弃这两个基础而去想说就说、口无遮栏。

二、盲目的赏识表扬

如果说盲目的多元解读是对学生的迁就,那么盲目的赏识表扬,则是对学生的误导。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盲目的赏识表扬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错了不敢指出。有的老师担心一句:“你说得不对!”会挫伤孩子的自尊,会搅了课堂民主和谐的气氛,于是面对错误的回答,不敢说“不”,只是含糊其辞地说“哦,你再想想!”“是吗?”“好的,还有谁要说?”“你的答案与众不同!”学生坐下去时,他根本不清楚自己说得是错的,可能还很得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课堂的原则。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指出来,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二、过度的赏识表扬。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喜形于色地、激动万分地对学生说:“你真是我的老师!”“你太棒了,与你一个课堂是我的荣幸!”“你的发现,不亚于牛顿!”当我们误以为学生真的说出了什么惊世之语时,才恍然发现:孩子只是很自然地读了课文,回答了问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当学生坐下去时,脸上还“写着”疑惑:我,我说了什么?老师你是在表扬我吗?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起到对学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超级秘书网

精品课程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人才培养;内涵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3-0024-03

职业教育学是职业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职业教育教师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建设与实施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改善学校育人的软环境,调动师生双方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精品课程建设已由前期的探索实践、经验积累阶段进入到对课程建设的深化认识、规律性把握的“后精品课程建设时代”,需要对职业教育学精品课建设内涵作出准确界定,以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课程建设。

一、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内涵与特点

所谓“精品”,即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物件,精心创作的作品。课程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组织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具体内容和实施的方法,并且有一套可以具体实施的策略以及恰当评价的方法。

关于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7年)对精品课程作了界定,国家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五个一流的表述说明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体现出精品特色,教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先进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在同类课程中发挥示范性、辐射性和推广作用。

综上所述,精品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内涵的广泛性。精品课程是综合了广义与狭义课程,同时涵盖了整个教育教学系统的系列课程综合体。这个综合体既有教的主体活动也有学的主体活动参与其中。第二,质量上的精品、高等级。精品课程应该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在学科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做到科学性、先进性,起到示范、统领和辐射作用。第三,地位和层次上的基础性、专业性和特色性。建设精品课程要考虑在课程体系中处于相对基础地位,能使更大面积学生受益的课程,即应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特色优势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

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就是要紧紧围绕课程基础定位,根据精品课程的内涵与特点,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指标内涵进行建设。

(一)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将职业教育学课程教师团队建设成既有职业教育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教学经验“教师教育系列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是建立“教学合作组”。安排5名教师同时讲授职业教育学课程,合作组教师每周对教授内容做集体备课,授课过程中互相听课、评课,使合作组教师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制定并实施“学位提升”与“优化学缘”计划。职业教育学省级精品课程组有计划鼓励安排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招聘毕业于不同院校的硕士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制定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学理论的培训和提高;利用假期和课程结束后派教师到职业院校和企业锻炼提高。三是定期进行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企业专家到学校讲学,不断融合先进理念,增进校内教师与著名专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

(二)精品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1.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

教师教学手段立体化体现在由传统的板书讲授转变为传统加多媒体(网络)和课堂教学训练与评价(微格教学)的多维度结合,既注意培养职业师范生传统经典的教育技能,又要求学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备,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职业教育学的课程内容分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两部分,在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这部分内容中,由原来以讲授法为主改成以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实际锻炼等多种方法的结合,加强见习、观摩等教学辅助环节。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这部分的教学中,按照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体系的方式进行建构,根据课程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把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和再组织,使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师的工作情境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在职业情境中,使学生通过任务引领的实践行动来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个教师工作体系的知识和技能。

2.构建立体化学生学习模式

学生学习模式立体化即建立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以课堂学习为中心,多媒体课件、自主式学习、课外综合素质实践为一体学习模式,形成职业教育学与专业相结合的学习特色。立体化的学习模式意在通过模拟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过去的教学,往往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与学生专业的联系,导致学生对职业教育理论不够重视。现在的做法是在备课阶段,课程组教师按照学生的专业进行分工,每位教师对应一定的专业进行授课,教师要与所教专业院系的教师进行沟通合作,了解所教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学习实际,把职业教育学的内容与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教师教育类课程所独有的条件性知识的作用,搭建起职业院校师范生走进教师职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平台。

3.学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训练常规化

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训练常规化。一是通过平时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职业教育理论素养。每个单元课程结束后的课外作业分为三个类型:适用于所有专业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面的课外作业;有专业针对性的作业,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未来不同的教学工作领域,设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使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将来工作领域上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二是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能力。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职业学校存在的教育和教学案例为素材,让学生在真实的事件和情境中分析现象,根据理论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制定周密计划安排教育见习。每学期利用一周时间安排学生到职业学校进行班主任见习工作,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班会。这种常规化的教育见习,使职业院校师范生能更好地了解将来的教育对象,掌握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4.职业教育学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

由原来的统一期末闭卷笔试改成期末闭卷+平时教学实践+平时课程论文,分数的比例为4∶4∶2,闭卷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职业教育学》基础知识,教学实践包括职业学校教育见习、微格教学讲课等,课程论文则主要考察学生对职业学校教师职业、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模式等方面的理解与思考。

(三)精品课程教材建设

国家教育部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中对教材确定了明确的评审标准:一是教材使用上,应保证是优秀教材。可以是各高校编写的高水平教材、引进的高水平的国外原版教材以及部级的高水平的优秀教材。二是教育教学资源满足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要求。包括多媒体课件、教育教学案例库、习题库以及课程组教师上课完整视频,还包括相关的电子影音资料等。编制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教材关键是要牢牢抓住职业教育学课程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培养目标为切入点,以职业教育教学中行动导向和工作任务驱动等教育理念为指导,广泛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师范生职业教育能力,并将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作为教材编写和相关教学资源建设主线贯彻始终。

培养学生在职业教育实践中,能以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做指导,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职业教育师资必备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掌握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学技能技巧。这是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的精髓。精品课教材应是系列化教材,在编写时要有相应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使学生了解所选取教材的的来龙去脉,如相关知识背景、历史发展脉络、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和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走向等,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构建、完善以实践训练为主的微格实验室和机房的建设,使实验实训教学手段实现现代化。在实训实践教学中引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实训和实践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与完善实验中心的同时,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建立至少4个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考察、课题调研等。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重视对知识的应用,将实践作为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课堂不是教育教学的唯一场所,教育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上,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

(五)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进行职业教育学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建立完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师教案、试题题库、微格教学实训指导书、教育教学参考文献、课程组主讲教师教学授课录像、多媒体电子课件等教育教学资源,做到资源上网并实现免费开放,使精品课程教育教学资源与学习者共享。教学资源上网,可以使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主体参与学习和发现学习,自己独立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会学习、获取知识能力。通过网络实时进行网上辅导与答疑,有利于个别辅导,因材施教与教学。建立网上论坛,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与学术见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查阅职业教育信息、与教学同步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料、进行师生学术沟通与交流。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Z].2007.

[2]吴启迪。千门精品课程上网络,打造高教新质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02-24.

[3]柳礼泉,丁蕾。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 [J].大学教育科学 2010(5):34-37.

[4]周明星,刘晓。《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7(6):40-42.

On Conno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Pedagogy

Peng Yukun

Abstract Excellent course is one of performance of the school connotation improvement.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pedagogy covers teaching idea, teacher tea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management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make an accurate definition of connotation of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pedagogy, so as to further deepen and specify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rse construction, promote curriculum reform of vocational pedagogy, optimize and innovat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competitive awareness and entrepreneurship.

48 1705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