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我的梦论文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中国梦我的梦论文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发展道路;理论背景;实现梦想;凝聚信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01-03

纵观中华民族纷繁灿烂五千年文明史,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两百年历史,可谓是最为波澜壮阔、最为灾难深重和最为思想纷争的,与之可以相比的也许只有春秋战国那个战火连绵、思想激荡的时期。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风雨飘摇,国家与人民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坚船利炮的胁迫和自由民主思想的撞击,为了扭转落后挨打的局势,救国图强成了以后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不懈的追求,但中国向何处去,始终是一个在理论中纠结、在实践中难解的题。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中体西用成了近现代以来一条主要的思想脉络。但马克思主义的横空出世,使西方资本主义恐惧的同时,却给中国送来了发展的指路明灯。

一、中国选择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是过往的时事,是不容纂改的,中国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不是哪个人的主观臆想也不是外力的强制给予,十月革命只是治病的药引而不是治根的处方,医治中国病的处方还在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基因,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史的主导思路。不管是剧变还是当前的改革之坚,都没有抹去中国人民跨越发展、对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不管当年林则徐喊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目的都是希望不走西方资本主义走过的弯路,实现跨越式地发展,重振中华民族引领世界的雄风,这是国家梦,也是民族梦,更是人民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编制这个梦的“网”,从理论、邓小平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至科学发展观,都是这个梦的宏观构思和理论指南。然而历史发展是复杂的,并不是单线条的,正如思想是复杂的,不是单向度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充满了激荡起伏,社会主义旗帜也在东、西风的夹击中飘舞。西方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的竞争中也日益从资本本位走向了社会本位,自由、民主成了世界通行的国际“绿卡”,市场经济席卷了全球,淡化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认的意识形态区分。当“个人不再是被剥削的奴隶而是自由的主体”已经形成历史共识之时,当“少数人的自由压迫,多数人的自由的时代”难以为继之时,人们的意志与个性就像打开闸门的洪流,带动了市场上人际交往的无数条浪流在涌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并非界限分明,利益需求多元化,思想意识多元化,人们的信仰甚至共识也显得多元化,共同信念的秉持似乎还很遥远。当西方国家尤其是以美英为代表的制度还占据优势时,当中国以两千年封建史与贫穷落后为崛起背景时,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在实践中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中国几代人的梦还有很多未解的理论值得去探索。

二、中国梦提出的理论与现实背景

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从全人类资本主义发展的宏观背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而揭示历史发展的;列宁、斯大林是出于解放东方民族国家、创立新的国家制度而领导革命的;则主要是站在国家民族解放、救亡图存而引领第三世界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站在国家民族发展的立场上,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而出发的;“三个代表”着重围绕“建设怎样的党,高举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展开;科学发展观则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而谋划出一条国家长期持续发展的路线。这些理论都很宏大或是宏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都是社会精英在领悟、在倡导、在实践,而普通老百姓更关心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出、行、住、穿,也就是当前流行的政治名词“民生”。当代的民生与民主不可分,民生应该是人民自主的日常生活,缺乏最广大人民的参与,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搭不上多少关系,理论即便再宏大、再诱人,最终人民的热情也会逐渐冷却,理论的武器就不可能完全转化为实践的武器,不能转化为物质的力量,理论只有被亿万人民掌握才会产生出铸造历史的合力。“中国梦”就是这样一种理论,既宏观也入微,既抽象也具体。每个人都有梦,每个人都做梦,所以梦能吸引每个人、激发每个人,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梦”是中国人乃至与中国有紧密联系的人的梦,而梦的实现依赖一定的现实条件。个人的发展不仅有关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也有关社会提供的平等机会,每个人生而平等,但每个人又生而不平等,前者是从人格上讲的,后者是从先天条件和社会现实上讲的,我们不可能苛求每个人生下来的经济条件、身体素质、智力水准等各方面都一样,所以马克思说:“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我们只能希望社会能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让“下者”能有上的希望,也能让“上”中的懒惰者有能下的压力,这个社会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否则梦只是梦,缺乏落地生根、茁长成长的土壤。总理在履新记者见面会上说:“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获。”这就是新一届政府为保证每个中国人具体实现梦想的铿锵承诺。

三、中国梦连接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梦不是理论却可以包含理论,只有理论支撑的梦才可能是理性的梦,才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梦,否则就是“白日梦”、“空想梦”。党的新一届领导人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中国梦,中国梦是否就有理论和现实实践作为支撑呢?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国际语境已进入了新的转折点,需要不断创新,具有时代化、大众化,如果仍停留在宏大叙事和创立时期的资本主义历史背景下,就会难以切入平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从而失去了足够的理论说服力。其次,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们的“梦想”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但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社会多层、思想多元成了难以逆转的趋势。再次,在邓小平同志提出“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后,激发了我们民族沉睡已久的创富梦想的同时,无尽的物欲浪潮也难以阻挡地淹没了太多伦理道德和社会良知的光辉。怎么样才能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延续我们民族文化血液里的优良传统、铸造新的社会信仰呢?我们不得不承认,理论缺乏说服力和亲和力,也就是理论欠缺大众化和时代化,人民对此其实也很困惑和盲目,迫切希望能够改变理论倡导与现实情况相扭曲或相背离的状况。中国梦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中破土而出的,显示了新一届领导人对历史与现实卓越的洞见与把握,既朝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三化”方向推进,又延续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传统前进,在与世界文明的对话中保持东方文明独有的底色,既要继承中华文化的血脉,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既不同于美国个人主义的梦,也不同于俄罗斯的强人政治梦,而是以中华民族传统的集体主义融合于现代文明,以集体的智慧化于独具特色的“协商民主”。简言之,就是要以中国梦铸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这是一个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共产共富的梦,也就是人人拥有自己的财产和赖以全面、自由发展的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就是探索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理论,也应该是探索每一个中国人自主、自立、自强的理论。但在中国梦之前,是一个从上至下的理论灌输,而不是从下而上的理论自觉。中国梦把宏大的国家、民族梦与每个人联系在起来,从而使高高在上的理论更为广泛地接上了亿万民众的“地气”,喷发的能量也许只有历史能够说明与证明。

四、实现中国梦有利于凝聚特色社会主义信仰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3年3月17日,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以此为开端,国内学术界掀起一股研究“中国梦”的热潮。通过大量学者的研究,不难发现,中国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上仍然坚守着马克思主义道路,并且将我国的实际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健全。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以来同志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而在同志所提出的理论中,中国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顺应时展趋势、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的产物。中国梦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是指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能够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两个方面都得到极大提升,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兼顾精神世界的发展和充实,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大国;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历史上先进的思想、技术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昌盛的文化,使中华文明长期居于人类世界文明的顶峰。但是,伴随着鸦片战争、等事件,中华民族的文化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民的民族精神受到冲击,在此时提出民族复兴对于激发中华儿女的责任感、使命感非常有帮助,能够促使全国各民族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中国梦继承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人学观念,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上,以人民的幸福为导向。人民幸福的梦想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理念,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内涵的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

二、中国梦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

(一)中国梦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梦是同志在综合考量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经过反复的考察、分析后提出的。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也遵从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同志一直以来都非常赞同想要认识和了解当今世界,把握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发展趋势,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演变规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转变。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演变规律的研究,当今世界大环境正处于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即资本主义的时代,中国要在此时发展社会主义,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任务非常艰巨。因此,在实现和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路线,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我国国情结合起来。中国梦这一科学理念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因此中国梦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二)中国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党的十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24字与中国梦关系密切,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中包含了众多对于国家、社会、个人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念等,都融合于党的十提出的24字核心价值观中,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之所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了让我国人民在这样一种积极、正面的思想指导下,能够为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又是在充分考察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理论。从微观的角度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与马克思主义所提倡的在提高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要积极提升精神文化生活的观念不谋而合。所以,24字的核心价值观正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将我国优良的传统融入其中,从而提出的包括国家、社会、民族、个人的价值观念。这种融合正是中国现展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另一种体现,也是长久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一个成果。

(三)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具体国情的有机统一

在全球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想要获得好的发展,首先必须对自己的情况形成清晰的认识。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学习会上,同志指出:“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于这个最大实际。”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正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也是我国最大、最实际的国情。在此基础之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同志提出了中国梦理论。实现中国梦需要做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团结全国各民族力量,共同为之奋斗。

我国一直以来都坚守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国梦理论依旧如此。中国梦理论不仅是我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更是将我国的具体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融合,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性作用,结合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将这三方面进行整合,形成了中国梦理论,也使中国梦成为可行、可实现的发展目标。将历史与现实、个人与民族、中国与世界统一起来,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造福世界,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升华注入了新的血液。

[参考文献]

[1]程美东,张学成。 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02:58-65.

[2]史为磊。 当前“中国梦”的研究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2013,04:12-22.

[3]李君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01:5-17.

[4]汪信砚。 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03:81-90.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 中国梦 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宣传途径

关于对“中国梦”的阐述与论述,将目前中国的时代的独特的所在完美体现,引起了全中国上下民众对国家现状、自身的责任问题的热切关注与关心。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军,需要大学生这样的群体为正在实现“中国梦”并为之努力的集体注入新鲜的血液,由此,各个高校就应该着眼于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中国梦”的宣传,本文就如何宣传,以怎样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宣传展开了探讨,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中国梦”的出现与时代特征

“中国梦”体现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品格。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与实践基础中,它不可能穷尽对真理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它的本质特征、内在要求、重要品格恰恰就是创新跟发展,只有不断地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保持它的生机与前进的巨大动力。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从成立之日时起,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并不断进行创新,总结发展经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并继承、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重视不断地创新与改革,敢于将未知的理论运用到国家发展中,也敢于将理论进行创新,可以说理论创新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品格。对于理论创新,有着这样的看法:“马克思这样的经典的书目,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员,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进行理论的创新,写出新的理论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这样才能为自己国家的政治服务,只靠经典的历史内容是不可以的,必须要自己进行创新改革。”历史的车轮总是朝前行进,邓小平同志曾经发表过这样的意见:“世界的形势日新月异,尤其是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尤为快速,以这样的发展速度,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的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如果不用创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不能算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同志在发言中强调:“创新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不断进步的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只有不断的创新,国家的发展动力才会源源不竭。”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永无止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品质,与时代在共同进步,形成了鲜明的特点风格。“中国梦”这一名词,是2012年11月29日,由主席为代表的国家领导们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提出的来的。它代表了新一届国家领导群体对于如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与信心,有能力有动力带领国家走向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3年3月23日,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说,在演说别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执政以来的提出来的“中国梦”的理论,在演说中表示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拥有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国家繁荣富强的的首要条件,为此中国领导人必须要长久视此为发展目标,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中国梦‘’中包括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历史意识、与价值理念、文化气质、精神能量,是中华民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下能够实现的宏远目标,能带领引导人们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开创出属于适合中国的理论体系,进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品格。

“中国梦”的内涵决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 “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现如今,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与此同时,“中国梦”就应景地适应了这个阶段的时代特点。原因一是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加强的“实力特点”。将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的提升是“中国梦”的最具代表性的解释,与此同时,同志在十报告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我们要把握住使我国改善的机遇,并以准备好的姿态面对一切挑战,以确保我们在2020年有能力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实现小康的宏伟目标。我国的经济发展,全国代表们在十六大、十七大就提出过相关的建议:要持续发展经济,文化的软实力增强,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这一根最大化据经济现状衍生出来的相关议案体系构成了我国向“中国梦”的目标进一步迈进的宏伟蓝图。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的象征”,党领导领导着我们各族人民向“中国梦”迈进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并提升全国人民的幸福感。原因三就是五千年文化的中华文明在复兴之路上的不断向前推进的“文明的象征”。纵观全世界,唯有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几千年来延续不断并传承到今天的文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使文明的发展有了前进的目标与动力,现在,中华文明必须要以以往的农耕文化为基础但要实现质的超越,去体现现代文化的文明向上。这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向前发展的重大原因,为了推进文明的传播进程,为了实现全国人民日夜期盼的“中国梦”,领导人必须将中华文明的灿烂更加悠久。原因之四是促进国人发展的“价值的象征”,其中,《共产党宣言》中说明了最终的目标,就是要组建一个每个人都能自由按照自己自身条件发展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不同的角度,每一个角度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特别的是,党的十中就指出了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路线的发展就是在实现国人的全面的自由发展,这大大地提升了“中国梦”的凝聚力、吸引力与感召力。

二、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状。 随着“中国梦”这一基于马克思理论主义提出的理念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不难看出马克里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渗透现状。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路线就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定的,在当代中国,十“中国梦”的提出,如清新空气铺面而来,将现代大学生的奋斗理想与实现“中国梦”结合,与国家与民族的共同命运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每一个大学生都能以此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践行,从“中国梦”的主要理念为人民幸福着想、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出发就足以证明。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的前提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梦”所倡导的是实现全国人民向幸福生活迈进,这一幸福的理念正是基于社会共产主义生活的宏伟目标提出的,要想实现“中国梦”所倡导的先进的理论,就必须在中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推进实现最大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最大化就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

实现中国梦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梦”的成功实现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社会的可行性,这能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正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带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所以说,“中国梦”最终实现之时,便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全面普及与传播,并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最大化。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融入“中国梦”的教育

优化课堂教学是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主渠道。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课程是以文化课为主,所以,在课堂上优化教学方式有利 于向学生开展宣传“中国梦”的活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形成以“中国梦”为主要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高校最首要的任务。为了充分发挥各个高校在培养人才的特长以及宣传党的会议精神的主要政治效能上,在课堂上,教师应向学生灌输这方面的理念,以此来推动“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各个高校应将“中国梦”的理念与校风、校训相结合,丰富日常的教学内容,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相关理念向学生们讲述,以独特的方式向同学们进行宣传。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就是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要渠道。

培养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民族自信心,是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高校领导管理阶层人员应引导学生将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与相关政治思想有机结合,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梦”的特质。学生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历史观,这样才能构建校园的和谐,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这一方面的意识。通过对“中国梦”的学习宣传教育,使校园特色形成有凝聚力的、时代性的特点,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学校领导应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领学生们向“中国梦”这一理念所倡导的为人民创造幸福、为国家繁荣富强献计献策做出自身的努力,使这种良好的向“中国梦”的实现考虑的现象蔚然成风。当代大学生应培养自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勇于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建立起民族自信心,热爱自己的民族,并努力为国家为民族早日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正在努力完成度的任务。就高校而言,高校若想把“中国梦”所蕴含的思想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必须要知道“中国梦”与课堂中的契合点,在目前高校现有的四门与思想政治有关的课程当中,每一门都有与“中国梦”相关的契合点,在《马克思主义本原理》中与“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时,这里的理念与倡导的“中国梦”的理念是一致的,学生要了解到中国的国史、国情,这样一来,学生对热爱祖国有着更明确的态度与意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中,将“中国梦”这一理念融合到了其中,增强了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着力点。 现如今,许多高校都有如下作业:学生利用寒暑假完成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在所在家乡积极参与或主动承办与思想政治课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详细地调查自己所在家乡的历史,并对当地的风情有所了解,也要了解基本国情。同时对家乡近几年在政治、文化、经济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变化有所了解,进行调查,并对这些变化进行汇总、总结,用这份实践报告记录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成就,对自己身边正发生的或者已经变化了的能够代表“中国梦”的事件进行总结,藉由此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心、强国之志、报国之愿,使自己深刻意识到肩负的伟大的历史使命,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管理阶层人员需要着手解决的首要任务。

处于正当风华之时的大学生们,正是表达自己心中的“中国梦”的时候,应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身体力行,参加样式众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尽早地接触社会,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效力

四。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们了解到如何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是宣传“中国梦”的主渠道与主要途径。“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的理想,也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愿望。《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表明:“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主要方式,加强了校园的文化建设就等于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中国梦”的内涵由此看来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引导学生意识到“中国梦”,“中国梦”的内涵就是使国人能够在意识到这一理念的同时去发扬这个理念。

中国道路的内在机制与运行模式使得“中国梦”是唯一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小康之路的方法,全国人民对于这个目标正在矢志不渝地前进着,作为高校大学生,应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对于“中国梦”的宣传形式。“中国梦”的距离不会再遥远,她是必定能够实现的宏伟蓝图。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 姜恩来,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和途径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3,(6)

[2] 史文清,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N]。学习时报,2013-5-20

[3] 李西泽,崔丽娜,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J]。山东文学,2009,(8)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43

[5] 林培雄,刘光明。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2-12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 中国梦 语境意义 认识

党的十后,同志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国梦,随即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宣传、讨论中国梦的热潮,“中国梦”不仅成了官方语言的重要热词,成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点话题。高校是对大学生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融入中国梦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刘云山同志在出席、教育部、召开的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1]在大学生中宣传、学习中国梦,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梦的语境意义,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推动中国梦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能量。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2012年11月29日,同志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这是他第一次阐述“中国梦”的概念。同年12月12日,他在视察广州战区会见驻穗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时特别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说强军梦。[3]这两次讲话,主要强调了“中国梦”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他9次提到“中国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中国梦”,指出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他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作了明确而又精辟的概括。

2013年4月8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刘云山同志在会上指出:学习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要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5]同年7月8日,刘奇葆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明确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6]

二、中国梦的实质

中国梦的实质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既要依靠人民才能实现,中国梦的实现又是为了造福人民。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7]这次讲话共44次提到“人民”,由此可见中国梦的人民性。人民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和动力,而且是中国梦的实现本质和归宿,这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是完全一致的。

2013年5月2日,同志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中写道:“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8]在以后提到中国梦时,同志都会强调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实质。刘云山同志在谈到中国梦的本质时明确指出:把握好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本质属性。[9]因此,在宣传教育中国梦时,必须紧紧抓住中国梦的人民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中国梦大众化、通俗化的本质特征,显示中国梦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力,发挥中国梦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三、中国梦的现实路径

中国梦的现实路径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道路问题是关系到中国梦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纵观1840年以来中国近现代史可知,什么时候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什么时候国家的发展就充满生机活力;什么时候迷失了正确的道路,什么时候国家的发展就坎坷曲折。纵观党的九十二年历程可知,什么时候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会取得胜利;什么时候迷失了正确的道路,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会遭遇重大挫折。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路程可知,党领导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当代中国道路。

同志在阐释中国梦时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强调指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10]历史和现实都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唯一正确的道路。

同志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11]革命战争年代,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革命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因为有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历史背景下,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化体系,就是因为有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精神;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经济实力十分落后,如今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名列世界前茅,就是因为有那么有一股劲,那么一股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同样需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精神。这股劲、这股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同志在阐释中国梦时概括的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志强调:“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12]

“梦”是人民群众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同志把本世纪“两个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概括为“中国梦”,促使“中国梦”与人民群众的“梦”零距离对接,增强了中国梦在人民群众中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13]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内在联系,既指明了个人梦实现的目标方向,又指出了中国梦实现的力量源泉。当前提倡、宣传、学习中国梦,就是要把每个中国人的梦与中国梦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找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契合点,让每个中国人的梦汇聚成中国梦,让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成“命运共同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成正能量。

刘云山同志在出席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时说: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14]“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国梦的实现必将惠及每个中国人,个人的人生价值必将在奋斗中化为现实。

四、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所谓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就是中国梦获得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认同,获得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认同的价值观。根据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可知中国梦的价值支撑有三。

一是中国梦在人民群众个体层次上的价值支撑。个体是群体的基础,没有个体,就没有群体、没有社会。个体层次上的中国梦,就是个人通过努力获得事业成功、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人生价值,其基本价值支撑就是“三个共享”。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5]“三个共享”让个体看到了实现中国梦的前途和希望,认清了“中国梦”就是“我的梦”、“我的梦”就是“中国梦”的内在联系,坚定了个人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信念。

二是中国梦在民族层次上的价值支撑。民族层次上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基本价值支撑是没有一个统一、独立、富强的国家,就没有人民人格的尊严和生活的幸福。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16]

三是中国梦在世界层次上的价值支撑。世界层次上的中国梦就是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其基本价值支撑是中国梦既造福于中国人民,又造福于世界人民。中国梦既具有梦的特殊性,又具有梦的一般性。

中国梦的特殊性在于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具有中国的风格、中国的气派、中国的特性,不照搬其他国家的价值观念,不搞全盘西化。2013年3月25日同志在访问坦桑尼亚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17]中国梦与非洲梦、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梦是不同的。

中国梦的一般性在于中国梦与世界梦是相通的,中国梦既造福于中国人民,又造福于世界人民。2013年6月7日同志在会晤美国总统奥巴马时说:“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18]刘奇葆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美好梦想是相通的。[19]

五、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必然会遇到重重困难和艰难险阻,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近现代历史告诉我们,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不改革就不能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就不能创造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中国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就永远只能是梦想。

同志在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20]可以说,改革开放过去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现在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将来仍然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动力源泉。2013年7月23日,同志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强调: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21]

六、中国梦的指导意义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不断创新,中国梦就是这一理论体系在新形势下的丰富和发展,为这一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内涵”,刘奇葆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基本思想观点,打开了理论创新发展的宽广视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鲜活力量。”[22]

中国梦是指导中国人民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思想。刘奇葆同志在署名文章中指出:“同志提出和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是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23]

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把握时展的脉搏,呼应广大人民的心声,根据党情、国情、民情、世情的发展变化,在指导思想上的再一次与时俱进。刘奇葆同志撰文指出,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24]

参考文献:

[1][5][9][14]刘云山。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人民日报(2013年4月8日),2013-4-9,第01版。

[2][16].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2012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2012-11-30,第01版。

[3].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2012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2012-12-13,第01版。

[4][7][10][12][13][15].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人民日报,2013-3-18,第01版。

[6][19][22][23][24]刘奇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人民日报,2013-7-8,第06版。

[8].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2013年5月2日).人民日报,2013-5-5(第01版).

[11].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五日).文集(第7卷):162-163.

[17].中非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2013-3-25.

[18]同奥巴马总统共同会见记者。人民日报,2013-6-9,第01版。

48 2968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