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参考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参考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第一篇】

活动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师:这节课,老师想给大家重新排座位,请大家根据拿到的座位号找座位。

二、学生活动

1、明确要求。师:在找座位之前,大家有什么问题吗?(结合学生的提问介绍哪是第一组,哪是第一个。)

2、找座位。提出:先观察自己座位的大概位置,再轻轻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

3、描述位置。

提问:请每个同学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看坐在第几组第几个?

4、归纳小结。

讲述:刚才我们是用“第几组第几个”来确定同学的位置。(板书课题)用这种方法确定位置时,先要确定哪是第1组,哪是第1个。

5、“试一试”。(出示小动物做操图。)

提问:站在第1排第1个的是谁?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谁站在第2排第3个?红色的小兔站在第几排第几个?

请每个同学选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告诉同桌它们站在第几排第几个。

三、解决问题

1、找“第几层第几号”。

出示图片,画外音:“欢迎小朋友们来做客!我是小猴,我住在第2层第3号房间。”

师:由小猴的话你知道哪是第1层第1号吗?

(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每个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2、找“第几层第几本”。

帮忙找书:请帮我拿《新华字典》,说出它的位置。

分别说出《成语词典》《数学家的故事》放在第几层第几本。找自己喜欢的书。

3、“找地雷”游戏。

4、到电影院找座位。

5、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确定位置?

四、应用拓展

涂色游戏:学生在纸上按照指定的位置涂色,涂完了看看像什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记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课件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大数。(板书课题)

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课件出示:我国人口)

谁能尝试读出上面这些数?

指名读数,并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读的?

二、探究交流 解决问题

出示例1:1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2.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之间互相说数,一个一、一万一万地说,另一个拨。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两个生字。

2.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思念家乡,追忆童年快乐”的独有感情。

3.学习作者以桂花为线索,用具体事情表达故乡童年的快乐和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已学,明确任务,引入新课

1.出示课文导语,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导语: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再和同学交流读了“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

2.导语提出了哪些要求?(感情朗读课文,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体会重点句)

3.导语要求我们了解课文内容,并从重点句子直达作者的独特情怀。这些叙事散文的特点,让我们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来加深感受吧。

设计意图

是台湾女作家琦君写的1篇叙事散文。这是1篇自读文,教师由已学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导读,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做到有的放矢。

二.自主学文,品悟语言,体认情感

(一)运用已学,独立把握文章大意

1.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情。

2.检查预习情况,认读词语。

3.回顾“梅花魂”一课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抓住本课的线索“桂花香”,尝试独立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了作者和母亲对家乡的眷恋。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应该以策略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只有实践以后才能真正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掌握方法,学会策略。学生刚学过《梅花魂》这篇叙事散文,学过把课文写的几件事串联起来掌握文章大意的方法,也感知到作者最想表达的情感是文章的重点。在这篇自读课文中,放手让学生实践课文大意的概括,让学生把学过变成学会。

(二)关注表达,体认作者情感

过渡:《梅花魂》一课用具体事情表达情感,把我弄脏墨梅图和弄坏贵重的古董时,外祖父不同的态度作比较,表现祖父对梅花的重视,突出对祖国的眷顾和思恋。这一课,作者也运用了这些方法来表达她的情感。

小组合作,选作者的一种表达方法进行学习,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预设一:(用具体事情表达情感。)

小组学习建议:

1.说说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桂花香气迷人,桂花赠送邻里,摇花乐,桂花雨,泡桂花茶,吃桂花糕都给作者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2.讨论:作者用具体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二:(用比较来突出作者的情感。)

小组学习建议:

1.文中有哪两处使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把什么同什么进行了比较?

2.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第一处:作者把桂花与其他花进行比较,突出对桂花树的喜爱。强调,作者无意贬低其他树种,而是通过这种手法来表达自己对桂花的情有独钟,孩子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第二处:作者把杭州的桂花与家乡桂花进行比较,突出对家乡桂花的喜爱和怀念。强调,不是杭州的桂花不香,而是由于作者和母亲的思乡之情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感受。)

设计意图

《梅花魂》这篇叙事散文的表达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也有运用。教师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阅读的重点问题,让学生借助文本,以文学文,直面作者的情感。

(三)品读句子,深化情感体认

1.句子一组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a两句都有“香飘十里”。

反复品读,感受到两个句子都写出了桂花浓浓的香气。

b关注“不说”“全”“那才是”等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思考:

a句一的“香飘十里”前面加了“不说”,这个词能去掉吗?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

2.合作学习,感受思乡之情

a思考并交流:故乡的桂花,有哪些是杭州桂花比不上的?

预设:

(1) 摇花乐、桂花雨

(2) 不仅可闻,还可吃,泡茶喝。香一年。

(3) 送桂花做糕饼——和谐的邻里——情意融融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第四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检查读书(2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2、各小组读书5分钟准备赛读。

师:各小组准备5分钟,看谁能像老师那样读书。等会各小组要进行读书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展示:小组之间比赛读书,力争人人正确、流利(一般让5、6号读)

4、认识字词:拿出学案,读学案上的字词。小组比赛读词语。

闷热 旷地 附近 纤弱 雷声大作 大雨如注

5、再读书。

师:这次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自己读。小组之间比赛读。互相挑战。学生要互相评价。

三、写字

1、仔细观察红字

2、教师范写2——3个。

老师要在田字格里写。要分析起笔、顿笔,间架结构。

既:要注意左右两遍等宽。

痛:要注意病字框的写法。

除了既要注意左右两遍等宽,“孙、挑、该、统”要注意左窄右宽,左边的偏旁不能超过字的三分之一宽度。

学生描红。注意要描的像,描完再在田字格里临写。

3、再临写两遍

4、教师检测

5、学生互改:1号改2、3、6号

2号改4、1、5号

老师给写错的纠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讲讲这个故事。

2、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3、写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齐读课题)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课文,感悟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1、体会萨沙的美好品质。

(1)教师参与欣赏句子。(板书:萨沙说)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说说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

(2)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欣赏这个句子?

a从这句话的意思看,萨沙人小志气高,不想当最弱小的,他能保护弱小者。

b抓句子中的“现在”引导学习第7自然段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蔷薇。抓“朝着……掀起……盖在……”引导体会、朗读。

萨沙的态度很坚决,毫不犹豫地掀起雨衣盖在正受风雨摧残的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上,他用自己所做的证明——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做)

c我们能不能从萨沙所说的、做的来推想他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朗读第3、5自然段中萨沙的语言,从中体会萨沙根本没把自己看作是最弱小的。

d萨沙所想的、做的、说的都证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说——“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抓“该……不是……吧”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3)假如你是妈妈的话你会怎么说?

师小结:细细读来,我们从这个句子中读出了一个要强、心地善良、懂得保护弱小者的好孩子。你们说,这是不是个值得欣赏的句子?当然欣赏也得有方法,抓住关键的词语联系前文细细欣赏,你的收获会更大。

2、体会萨沙家人的美好品质,表达内心感受。

(1)看图,听风雨声,说说图上情景。

让学生分别说说爸爸妈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理解“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懂得这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人道主义精神。

猜想假如妈妈把雨衣披在了托利亚身上,她会怎么做?

(3)此时此刻,你是否想对萨沙,对妈妈说些什么,或是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4)看来“我不是最弱小的”不仅仅是萨沙所说的做的,也是我们的心声,一起自信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三、小练笔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想对萨沙说些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写一写。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说、做、想)

妈妈

爸爸 每个人都要保护

托利亚比自己弱小的人。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第五篇】

课型: 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3、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德育目标: 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课前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4)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48 794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