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的意义精编5篇
【导言】此例“分数除法的意义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分数除法的意义1
“小数乘法和除法(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后,年级组检测试卷上出现了这样一道选择题:“3吨黄豆可榨油1.2吨,计算榨1吨油需要多少吨黄豆的算式是( )。①3÷1.2;②1.2÷3;③3×1.2。”学生的答卷上选②的人数最多,出现这样的错误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以前学习这部分知识后,习题或考卷上常会出现此类题目,学生的错误率很高。我评讲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的联系后,再通过反复举例的训练加以巩固。然而,令人尴尬的事实是,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每每碰到这类题目时,错误却依然普遍存在。看来,缺少对已有经验的唤醒,缺失体悟的过程,不能对所学知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难点和其中的规律,我决定进行一次新的教学尝试。
教学实践:
一、课前作业,独立探究
当天,布置如下的探究作业。
二、课堂实践,交流提升
1.通过口答唤醒已有经验,做好新旧知识间的有效对接。(略)
2.讨论提炼,把握知识的本质。
师:同学们,“3吨黄豆……”这道题有答案了吗?通过探究,你有什么想说、想问的?
生1:答案选①。因为3÷1.2表示把3吨黄豆平均分1.2份……3表示的是黄豆……求的是黄豆……(生1支支吾吾,语言断断续续)
师:你探究了吗?一组题完成了吗?
生1(点点头,声音小):我和爸爸一起做的,我会做。(师将她汇报的习题结果投影在银幕上,其他学生连声说道:“对的,全对,我也是这么做的。”)
生2:老师,我是用整数除法平均分的意义来推想的。如第1题,10÷4=2.5(元),表示把10元钱平均分4份,就是平均分到4千克香蕉上,每千克香蕉分得2.5元钱,就求出每千克香蕉是2.5元;4÷10=0.4(千克),表示把4千克香蕉平均分10份,就是平均分到10元钱上去,每元钱上分得0.4千克的香蕉,就是1元钱可以买0.4千克的香蕉。
师:不错,讲得既清晰又完整。谁能再具体地说说选择题答案选①的道理给大家听听?
生3:3÷1.2表示把3吨黄豆平均分到1.2吨油上,每吨油上分得了多少吨黄豆,求得的就是“榨1吨油需要多少吨黄豆”。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谁还有别的想法?
生4:老师,我知道她的想法,我妈妈就是这样指导我的。如第2题,第一个问题求每小时做的零件个数,应把“18个零件”当作被除数,列式为18÷4.5;第二个问题求的是时间,应把“4.5小时”当作被除数,列式为4.5÷18。上面的选择题,求的是“需要多少吨黄豆”,应把3当作被除数,所以答案选①。第1题和第3题都可以这样来想,直接列出除法算式。(此时,有好几个学生小声地嘀咕着,说他们也是这样来区分的)
师:知道你妈妈这样教你是为什么吗?
生4:有点搞不清楚谁除以谁,但妈妈就叫我用这样的方法区分,列式能既快又对。(问生1是不是这样想的,她羞涩地点了点头)
生5:现在我懂了,知道求什么就把什么当作被除数的道理了,实际上就是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来推想的。
师:你以第3题为例完整地说一说,好吗?
生5:求“平均每米钢丝重多少千克”,就是要把重量0.2千克平均分到长度0.25米上,可得到每米重0.8千克,把重量0.2千克来平均分,当然就将0.2当作被除数了;反过来,求“平均1千克重的钢丝长多少米”,就是要把长度0.25米平均分到重量0.2千克上,可得到每千克长1.25米,要把长度来平均分,就是将0.25当作被除数。
师:讲得非常好!谢谢这几位发言的同学,让我们对这样的问题解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就可以借助整数除法的平均分意义或数量之间的关系来帮助理解。这样不仅能单纯地记住解题的方法,而且能深刻地明白其中的道理。
师:谁还有什么疑惑,让大家讨论解决?
生6:做探究题时,我也是仿照整数除法意义推想的。为了区分,我是记住问题中的“每什么”,那么这些数列式时就为除数。如求“每千克……”“每元钱……”“每小时……”,则以“多少千克”“多少元钱”“多少小时”为除数。听了大家的想法,我现在清楚多了。
生7:我还有疑惑。像18÷4.5=4(个),按照平均分的意义,就是把18个零件平均分为4.5份,每小时加工4个零件,但怎么平均分成4.5份呢?4个零件是不是1个小时加工的呢?0.2÷0.25又怎么平均分?0.8千克一定就是长1米的重量吗?(学生静静地倾听并思考)
师:听明白他的疑惑了吗?我要特地夸奖一下他,敢于把自己的疑惑给说出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把这句名言送给每一位同学,希望大家学习中多问一些“为什么”。
师:谁也有像他这样的疑惑?(一些学生点点头)是啊,除数是整数时,我们可以去实践分一分来验证,或者想象一下分的过程帮助理解。可除数是小数时,平均分怎么操作呢?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分分看?挑个最容易的我们一起试试,好吗?
指导学生画出“18÷4.5=4(个)”平均分的示意图,如下。
师:通过实践,我们验证了每小时确实加工了4个零件。其实,每道题都可以证明所得结果就是每份数的量,只不过都用具体分一分或画图的办法来验证难度太大了。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验证?(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一下子还找不着方法)
师:刚刚学习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用的是什么策略?(这时,部分学生茅塞顿开)
生8: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2倍转化成整数思考,原题就相当于9小时加工了36个零件,可得每小时加工4个零件。
师:为什么要同时乘2呢?
生8:同时乘2才能保证商不变(商不变的性质),这样被除数和除数都转化成了整数,易于理解。
师:同学们,商不变的性质告诉我们,不仅仅18÷4.5与36÷9、180÷45的值都是4,同时这个4所表示“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意义也是不会变的。大家用这个更为简单的转化方法验证一下其他题吧。
生9:0.2÷0.25可想成0.8÷1=0.8或20÷25=0.8,0.25÷0.2可想成1.25÷1=1.25、2.5÷2=1.25、25÷20=1.25……
师: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时要常想到用它,可使未知的问题借助已学的旧知来解决。
……
教学思考:
1.基于问题描述及问题成因的思考
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二)”后,只要让学生做“一台拖拉机4小时耕地5公顷。平均每小时耕地( )公顷,平均每耕地1公顷需要( )小时”这类题目(即使题目中出现的都是整数),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率会明显降低。为什么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单独出现的题时正确率很高,但将两个问题合二为一后,学生却反而不会了?
(1)从不同角度丰富小数除法含义的理解与平均分含义理解的冲突。
新课程理念倡导:“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他们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在“小数乘法和除法(二)”教学中,教材多是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场景设计问题,以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借助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式。同时,教材还在练习中让学生根据数量间的倍数关系列出除法算式。教材从多角度丰富学生对小数乘除法含义的理解,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联系整数乘除法的意义很容易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意义,因而列式时没有学习障碍。如教材P93例5(7.)山草香○(98÷4.2)及P95例6(1.1÷0.55)的教学问题设计,都是让学生用“总价÷单价=数量”这一数量关系来列式,避免了求单价用平均分理解的情况出现,这是教材有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上述探究题,却让学生从除法平均分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问题的抽象性之间发生冲突,导致解题出现错误。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即便到了中高年级,抽象思维有所发展,但学生思考问题时仍然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所以学生解决上述教学中的问题感到棘手也就理所当然。此外,混淆两个问题也是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之一。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忽视对常用数量关系的提炼和介绍,如“1元钱可以买多少千克香蕉”“平均每加工1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等,导致学生得不到已有数量关系知识经验的支撑,所以解题出现错误在所难免。
(2)计算方法掌握的主要教学目标与教学忽视小数除法计算意义理解的冲突。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为理解并掌握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笔算方法,会用小数的计算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反观我们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教师更多的是引领学生通过合乎逻辑的思考,逐步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能够正确计算,从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除法计算意义的理解。教学中,学生感受小数与整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发展类比迁移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重点体会转化的策略及获得的感性与理性认识等,更多的是体现在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层面上。我认为学生借助具体情境容易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但还需教师引导学生把初步形成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如题目:“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短袖衫用布多少米?”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计算结果,而是追问:“21.45除以15,是否可以理解成把21.45米平均分成15份,求每份是多少?”通过追问,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加深他们对小数乘除法意义的理解。
2.基于本次数学活动的思考。
根据分析,类似上述教学中的探究题是学生学习小数乘除法时的难点。陈洪杰老师说过:“以纸笔形式解题虽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常态,但真正的学习不是‘解题’,而是‘问题解决’。”那么,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如上述教学,课前安排自主探究环节有以下的意图:首先,让学生进行专项问题的自主探究,这样才能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性,避免课堂上思考的只是那些思维敏捷且敢于发言的学生,让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独立思考;其次,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与精力进行探究,以便课堂交流时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助于他们对问题的深入认识与理解;再次,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解决问题的路径也有差异,但经历了这样的探究过程,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各有提升,实现“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的5篇分数除法的意义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分数除法的意义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分数除法的意义2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余数除法;理解
一、小学数学“有余数除法”的几点思考
1.是否要对除法意义追问和温习。一般情况下,在开展“有余数除法”教学前,教师在对除法计算进行复习之后,会组织学生提问题,这时就会出现以下两种常见的场景:第一种:教师没有追问“为什么”,直接问学生计算的结果,讨论算法之间的单位问题。第二种:教师追问了“为什么”,但学生无法表达含义。其实是因为很多学生不完全理解。因此,对于运算意义相关问题的解决,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教师追问就是为了使学生理解,同时还有它的延伸。同时需要对除法的含义进行回顾。有些学生为什么不能回忆起除法的含义?一是之前的几节课重心偏于计算,忽略了除法的含义。二是这两种除法的含义都是在整除问题上学习的,学生直接接触有余数除法,必然有些不适应,教师可以通过整除的复习及提问来激活有余数除法这个课题。
2.教师对“有余数除法”结构感知的关注度。在学习中,教师在对新课“有余数除法”进行巩固之外,应提出一些有余数问题,让学生解决这节课的练习题。其实可以想一下,为什么产生学生学不会的现象呢?主要是因为教师,过于强调实际应用,而没有对有余数问题的结构感知进行关注。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关注结构感知。
3.教师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和讨论。在练习过程中,拓展其实很重要。教师课下应多列些有余数除法的例子,让学生围绕商、被除数、余数三者展开讨论,进而巩固学生的理解。
二、加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
学生在学习并操作“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只是缺乏正确清晰的概念认识。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是至关重要的,要在新概念出来的同时,解释概念的发生和过程。还要注重对比,解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下例:
老师:一共12个模型,现在用其中的3个拼成一个杯子。那么12个模型一共可以拼成几个像这样的杯子?
学生:4个杯子。
老师:真聪明,那么你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3个模型拼成一个杯子,12除以3就是4个了。
老师:很好,用咱们学过的除法运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这里有14个模型,我们想一想,每3个可以拼成一个杯子,可以拼多少个这样的杯子呢?如果我们再换一个造型,每4个拼成一朵花。14个模型又能拼出几朵这样的花呢?
老师:有人知道了吗?在自己的纸上分别有14个模型,规划一下,用一道除法算式来表示出你做的过程。
老师:根据自己的图和算式,说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这里有14个模型,我把它每4个分为一组,最后多出了2个。
老师:那其他的同学呢?
学生:也是每4个一组,多出了2个。
在学生初步理解3个模型不能再拼成一个杯子之后,教师又组织了“用4个模型拼花”情况的讨论,然后教师详细地给学生讲解并用投影仪画一下:14/4=3……2(个)。
老师:可以说一下你是怎么想出拼花的结果的?
学生:我就是每4个组在一起,这样有3组,还剩下2个模型。
学生:因为12接近14,所以用12除以4,那么就有3组了,14比12还多2个。
三、小学数学“有余数除法”教学流程总结
1.复习“有余数除法”。
2.举上面的例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分多少个杯子?要求学生自己列式,并且讨论为什么要运用除法运算。
3.对上面的例子不断换数,再让学生提问题。如果学生问“可以分几个?”此时教师不予点拨。等算出结果后再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提出“可以分成几个,还有多少个?”教师便引导:“怎么一下子有连续两问呢?”随后教师点出:“连续的两问就可以用‘可以分成几个,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句式呈现。”
4.列出式子,讨论为什么用除法运算。
5.计算结果,讨论商、被除数、余数的单位关系。
6.相对比较两者相关的关系,哪里相同,哪里不相同。
7.习题练习,让学生自己反思并和同学研究讨论。
这节课是以除法知识作为背景进行学习的,其又有了新的定义。学生虽然在平时有一些认识,但理论上还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思考过程。因此,为了让学生牢牢掌握这种运算,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自己的观点和理解,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这两种重要的运算关系,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喜荣,杜剑。整合媒体 引导参与 培养创新――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谈多种媒体有效整合[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2(8):120-122.
分数除法的意义3
第一周(5月26日——30日)学习内容: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大小的比较
周一,三,五收看空中课堂五年级数学(共3节)
第二周(6月2日——6日)学习内容:
真分数和假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
周二,四收看空中课堂五年级数学(共2节)
第三周(6月9日——13日)学习内容:
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周一,三,五收看空中课堂五年级数学(共3节)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复习,第五单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周二,四收看空中课堂五年级数学(共2节)
第五周(6月23日——27日)学习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复习
周一,三,五收看空中课堂五年级数学(共3节)
第六周(6月30日——7月4日)学习内容: 第七周(7月7日——7月11日)学习内容:
总复习第四,五单元,课本p127-p130
具体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定时收看空中课堂,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的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时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注意思路和方法的学习。
遇到疑问要用心钻研,或打电话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中央教育电视台cetv-3在每周一到周五上午9:10-9:40空中课堂有高年级数学课,同学们要安排时间及时收看。(具体安排以电视台预报为准)
学习建议: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系统学习分数的重要单元,是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基础,务必认真学好。
1,理解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整数,带分数与假分数互化的方法。
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的进行约分和通分。
3,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进行分小互化。
4,初步树立实践第一,矛盾转化的观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你正浏览的文章由 整理,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
具体安排:
第一周(5月26日——30日)
分数的意义:5月26日——27日,教材p75-p79
注意要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
要注意"平均分"的含义。
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例如:教材p81练一练,教材p77例一。
理解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概念时,尤其要注意分数单位这个概念。分数单位实际上是单位"1"的若干分之一,不同分母的分数有不同的分数单位,任何一个分数都是由若干个分数单位组成的。
作业练习:课本p77练一练,p77-79练习12
5月26日上午9:10-9:40收看空中课堂——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5月28日——29日,教材p79-p82
注意要点:
要利用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知识,理解例2的方法。
例3和例4是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具体运用。例3要掌握聚法的方法,进率使用要正确;例4要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问题,分清谁是被除数(比较数)谁是除数(标准数).
附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除法
一种运算
被除数
除号
除数(不能为0)
商
分数
一个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不能为0)
分数值 5月28日上午9:10-9:40收看空中课堂——约分
分数大小的比较:5月30日,教材p83-p85
注意要点:
分数除法的意义4
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
二、内容分析
有理数除法的学习是学生在小学已掌握了倒数的意义,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法则,乘除的混合运算法则,知道0不能作除数的规定和在中学已学过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教材首先根据除法的意义计算一个具体的有理数除法的实例,得出有理数除法可以利用乘法来进行的结论,进而指出有理数范围内倒数的定义不变,这样,就得出了有理数除法法则。接下来,通过几个实例说明有理数除法法则,并根据除法与乘法的关系,进一步得到了与乘法类似的法则。最后,通过几个例题的教学,既说明了有理数除法的另一种形式,也指出了除法与分数互化的关系,同时,还指出有理数的除法化成有理数的乘法以后,可以利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这样,就说明了有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法则。
本节课的重点是除法法则和倒数概念;难点是对零不能作除数与零没有倒数的理解以及乘法与除法的互化,关键是,实际运算时,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因而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有理数除法与小学除法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符号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小学学过的倒数意义是什么?4和的倒数分别是什么?0为什么没有倒数。
答: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4的倒数是,的倒数是,0没有倒数是因为没有一个数与0相乘等于1等于。
2.小学学过的除法的意义是什么?10÷5是什么意思?商是几?0÷5呢?
答: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15÷5表示一个数与5的积是15,商是3,0÷5表示一个数与5的积是0,商是0。
3.小学学过的除法和乘法的关系是什么?
答: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0=?0÷0=?
答:0不能作除数,这两个除式没有意义。
新课讲解:
与小学学过的一样,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这里与小学不同的是,被除数和除数可以是任意有理数(零作除数除外)。
引例:计算:8×(-)和8÷(-4)
8×(-)=-2,
8÷(-4),由除法的意义,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4相乘,积为8,
(-4)×(-2)=8,
8÷(-4)=-2。
从而,8÷(-4)=8×(-),
同样,有(-8)÷4=(-8)×,
(-8)÷(-4)=(-8)×(-),
这说明,有理数除法可以利用乘法来进行。
又(-4)×=-1,4×=1,
由4和互为倒数,说明(-4)和(-)也互为倒数。
从而对于有理数仍然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提问:-2,-,-1的倒数各是什么?为什么?
注意:求一个整数的倒数,直接写成这个数的数分之一即可,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颠倒一下即可,一般地,a(a≠0)的倒数是,0没有倒数。
由上面的引例和倒数的意义,可得到与小学一样的有理数除法法则,则教科书第101页方框里的黑体字,用式子表示,就是a÷b=a·(b≠0)。
注意:有理数除法法则也表示了有理数除法和有理数乘法可以互相转化的关系,与小学一样,也规定:0不能作除数。
例1计算。(见教科书第103页例1)
解答过程见教科书第103页例1。
阅读教科书第102页至第103页。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104页练习第l,2,3题。
提问:l.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零的倒数是零,这句话正确吗?
(答:略)
2.两数相除,商的符号如何确定?为什么?商的绝对值呢?
答:商的符号由两个数的符号确定,因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当两个不等于零的数互为倒数时,它们的符号相同。故两数相除,仍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商的绝对值则可由两数的绝对值相除而得到。
从上所述,可得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类似的法则,见教科书第102页上的黑体字。
在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时,既可以利用乘法(把除数化为它的倒数),也可以直接(特别是在能整除时)进行,具体利用哪种方式,根据情况灵活选用。
例2见教科书第104页例2。
解答过程见教科书第104页例2。
注意:除法可以表示成分数和比的形式。如84÷(-7)可以写成或84:(-7);反过来,分数和比也可以化为除法,如可以写成(-12)÷3,15:6可以写成15÷6。这说明,除法、分数和比相互可以互相转化,并且通过这种转化,常常可以简化计算。
例3见教科书第105页例3。
分析:(l)有两种算法,一是将写成,然后用除法法则或利用乘法进行计算;二是将写成24+,然后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对于(2),是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接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把除法化为乘法,按乘法法则运算。
解答过程见教科书第105页例3。
讲解教科书例3后的两个注意点。
课堂练习:见教科书第105页练习。
第1题可直接约分,也可化为除法。
第2题可先化成乘法,并利用乘法的运算律简化运算。
课堂小结:
阅读教科书第102页至第105页上的内容,理解倒数的意义,除法法则的两种形式及教材上的注意点。
提问:(l)倒数的意义是什么?有理数除法法则是什么?如何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两种形式)如何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
(2)0能作除数吗?什么数的倒数是它本身?的倒数是什么?(a≠0)
四、课外作业
分数除法的意义5
1 、整数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公式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 、整数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 整数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公式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 、整数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
1、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小数减法
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 3 × 3 =32
三、分数四则运算
1. 分数加法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分数减法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上一篇:党小组意见(精编4篇)
下一篇:从严治党实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