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语文教育展望心得体会范文高中大全【实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语文教育展望心得体会范文高中大全【实用8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第一篇】

4月20日,威海市举行了优质课的评选,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仅听了四节课:塔山中学张秀平老师的《孤独之旅》、威海中学丛旻光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蜊江中学袁晓燕老师的《伟大的悲剧》以及威海九中杜兰薇老师的《你一定会听见》。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在这几堂课中,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才认识到《孤独之旅》这篇文章原来也可以这样设计的,那精美的电影更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

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比如,杜兰薇老师在《你一定会听见》中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还有蜊江中学袁晓燕老师的《伟大的悲剧》,老师让学生在欣赏南极美景的同时,自己表达心中的感想。

第三,注重反复朗读。好文章是用来读的,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比如:塔山中学张秀平老师在《孤独之旅》中让学生反复诵读描写环境的句子,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丛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菲利普夫妇的语言,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人物的性格以及语言的描写手法,并用自己的语言再现了人物的性格。

第四,注重有效地延伸,领悟其义。在拓展延伸这一部分,张秀平老师为大家出示了《壮志在我胸》这首诗歌,让学生更加深刻透彻地体会到了“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这一重要含义。林清玄先生说过:\'心美则一切皆美,情深则万象皆深\'。无论是郁达夫对江南的如诗如画的深情眷恋,还是苏轼的乐观豁达的情怀,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世间万物一切皆美。课堂上只有教师的精心指导才能造就课堂深层次的延伸。

其次,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这四位老师的语言魅力深深的折服了了我;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而在这一环节中,四位老师也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听了这四位教师的课之后,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当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慢慢地培养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使自己的体育教学不断地充实。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提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使自己不断成长。

总之,这一次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第二篇】

1

高中语文教学已经进入基础教育的尾声,许多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是很容易见成效.虽然对于高考来说,学好语文对于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有一定的帮助.但总的说来,语文课作为陶冶情操激发思维,促进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学科力量的发挥却还远不能尽如人意,据调查表明,有大量的学生对语文课有厌烦情绪,语文课作为人文精神的载体所应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远。也就是语文越来越成为一门“得分机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发现因受传统观念和现行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的影响,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阻碍着语文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发挥。

误区一:语文课堂--“问题全解决了”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因而,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没有问题可以问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是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一种表现。

语文教学怎样走出没有问题的误区呢?我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放手去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语文教学反思,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就象我们经常所说的那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误区二:作文--套用模式,写非所想

高中教由于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学生的写作也趋向模式化,都想着有好的模式能够给自己带来高分,老师教学过程中也潜意识的传达这一点.这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语文学科本来就是扩散式思维学科,作文更学要学生有良好的想象力.有调查表明,某班对某一作文题目,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同一题材,格式都一样,都是在遇到某情况后,先作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如何如何,然后再喊几句口号。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套题,程式化,抹杀学生真实感受的`现象仍很严重。有些学生经常购买高考优秀作文高考满分作文之类的作品,进行简单的模仿,这样的作品代替学生的真实感受,形成语文教学长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误区。

要走出这一误区,寻找良好的改革途径,我认为,一定是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二是加强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联系,讲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欣赏,充分发挥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课文中的情景或事件。例如在讲赤壁之战时,在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之后,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去描述或续写,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即使是教师分析课文,也一定要确认学生是在主动地欣赏课文的语言和情景,而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你的灌输。

误区三:语文作业--“背诵古文”

这是很大的一个误区,很多时候也是由于老师的教学方向引导错误.

高中语文学生的语文作业相对于初中和小学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的差别.而学生在这样的突然减负的情况下,往往不知所措.老师也会在学习古文后说把课文背诵下来.而背诵课文只是最基础的工作.如果不把课文理解了背诵,那背诵起来相当困难,同时考试的时候顶多能拿下默写题的分数.而考试的时候还有实词虚词的理解,这就有赖于学生平时背诵古文一定要理解,并学会把知识点转移才可以.

高中语文考试还有很多基础知识的考察,而这些很多都是在现代文中学习的,因此对于学生而言,真正的语文作业还应该包括积累字词这一工作.

同时考试更多的是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考核.学生如果不走出“现代文没什么可学的”这一误区,上课的时候不用心听讲,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那么他的理解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就不会得到锻炼,考试的时候也会出现失分过多的情况.

写作更是占据了70分这样的分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学生课后的语文作业,应更多的体现在写作练习上.多读书,多做读书笔记,多背诵优美片段.学习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等.这是长期的过程,学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2

1.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讲解诗歌鉴赏课时,我先从分析《东风破》,《菊花台》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2.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3.培养学生的几个小习惯。

其一,记的习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其二,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

其三,动手的习惯:就是写的习惯。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那么平常就写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

其四,向别人学习的习惯: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要有的,现今的竞争,让我们不再有“铁饭碗”了,而从实际来说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五,怀疑,好问的习惯。改编一个笑话,为什么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让你问的,让耳朵在后面好好听的。

4.注重语文的渐进性,通过设置阶段目标,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对于高中学生更为重要。高中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简单问题开始,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满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再逐步过渡到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难点上。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从而,提高成绩。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第三篇】

使用教材:

人教版必修五、文章写作与修改(选修)、中国古代诗文赏析(选修)

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湖南省首次使用的课改教材,其中必修五主要是文言文和小说,以阅读鉴赏为主,重点学习名著《陈情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小说欣赏能力;选修内容要突出写作及修改技法指导、古诗文赏析训练,为高考服务。

基本情况:

本期所教两个班级均为文科班,每班人数都达75人以上,人数多,语文基础比较薄弱,且参差不齐。特别是学生普遍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字写得潦草而不规范,卷面不合格者比比皆是;厌学厌写作者亦不在少数。学生语文积累不够,涉猎不多,知识面狭窄……总之,所面临的情况不容乐观。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语文基本技能,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语文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热爱母语,树立科学的写作观、口才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锻炼胆量、口才和笔才。

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内容,领会大纲精神,把握大纲要求,努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3、认真组织、开展好课前五分钟活动和作文竞赛活动,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的口才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充分运用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道德素质。

5、结合学生实际,注重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努力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让社会生活走进语文教学,努力实现大语文教学目标。

6、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努力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服务水平。

7、强化训练和批改,注重技巧和方法的教学与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水平。

8、深入学生实际,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探究,及时处理反馈信息,让自己的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教学进度安排:

1——2周: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

3——4周:必修五第一单元(小说),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5——6周:必修五第三单元(文艺评论),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7——8周:必修五第四单元(说明文),认识的深化与成篇。

9——10周:复习必修五,选讲基训及有关训练卷。

11周: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讲评。

12——13周:诗歌部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4——15周:诗歌部分: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散文部分: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16——17周:散文部分: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18周:散文部分: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19——20周:期末考试复习。

21周:期末考试与试卷讲评。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第四篇】

根据学校安排,我有幸能够在xx中学实习,因为那是一个非常友好的学校,我们实习生有足够多的机会与自由去讲课,同时那里的老师也十分负责。

2019年x月x日

xx中学

起初我是被分配到高二政治组,进行政治教学,而我自己想教的确是语文,于是与德育处办公室里的一位语文老师商议,他欣然同意先让我在高二x班先讲1篇语文课文,所以我开始教授语文,我觉得这些课堂教学才是我真正教师生涯的开始。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必须自身拥有良好的文学与语言素养,而且这还不够,他还具有人文精神,包括人道主义关怀与宽容的精神。

我在第1篇课文结束后给学生留了1篇作文,而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我再次感受到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与老师的交谈中他也会时时向我谈到学生作文问题,于是自己也在思考中学语文作文改革的出路在在哪里。因为自己喜欢写博客的缘故,所以就将博客与作文教学联系起来,在实习的后半期开始了“基于博客的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的调查,我从理论上分析了博客作文教学社区的重要性与一些理念,而用问卷与访谈实地考察了博客作文教学社区实施的可行性,最后还提出了博客作文教学社区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帮助自己在认知层面上理清了这个问题。

两个半月的实习起初感觉过得很慢,后来一旦真正开始讲课的时候,每天只有备课、讲课与评课,然后再备课、讲课与评课,这样周而复始,一个月的时间就很快过去了,接着为了自己的课题,再去那些曾经受过课的班级发放问卷时,发现我与那些学生之间的师生缘分可能就到这里了,想着不免有几分伤感与不舍。虽然我离开了,但是如果自己要是能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留下那么一点点东西也是我莫大的荣幸,就像我现在写实习报告一样,希望自己这段宝贵的经历能够在自己的世界中留下点什么。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第五篇】

在20xx—20xx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阅读教学上。

这一学期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留给学生尽量多地读课文的时间,要求自己做到“且慢开讲,且慢启发”,慢慢改掉以往为赶教学进度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的教学套路。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快节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及对问题的独立思考。以往的阅读课上,我总是先布置思考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学生读的方向、思考的重点就明确了,教案预设的教学目标也顺利达到了。然而不足的是,教师的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先入为主,造成了思维的定势,严重地干扰了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是中学师生天天用,天天练语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学科却是语文,没有多少学生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没有多少语文教师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

这一学年度我是从高三下到高一年级的。从高三到高一年段,语文教学内容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学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高三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投入十分积极的,毕竟他们面对自己人生的关键选择。而这届高一学生,对于他们而言学习似乎是个负担,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热情。

这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我接手开始。我总在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学习的状态,提供了很多可以执行的学习方案,但从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而言并不是很理想。

我在反思:到底是我的教学不够生动有趣,还是教材缺乏吸引力,还是这些学生早已厌倦了语文学习?我至今还不敢轻易下断言。因为高一(10)班的学生,有十几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我是比较满意的,我从这一学年度一开始就布置的那些积累知识、背古诗、读名著、练字、增加阅读量这些工作,他们基本上始终都能够保持高度的热情,而且能够坚持。而高一(11)班的学生相对就要差些。

但另外的学生分了好几个层次:有一部分是知道怎么读语文,但并不愿意花时间,认为考试前突击很有效,平时能够偷懒的,尽可能偷懒;一部分是根本不怎么学语文,因为他们认为语文不读照样可以学好,反正这么多年的语文学习都熬过来,尽管成绩不理想,不是照样过日子?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毅力不强,总是坚持没有几天就放松了,老师提醒他,自己也知道不好意思,但是这种学习习惯,长期养成的惰性很难改变,尽管老师鼓励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真正触及灵魂深处的那根弦,这些学生事实上他们也很痛苦,而教师面对他们的反复,不能不打起百倍的精神经常提醒帮助他们,尽管知道非常累,尽管知道这样做并不一定有效,但我还是坚持做。

于是我在想:也许是我这个当老师的没有很好的理解学生学习心理状态,也许是对语文教材的熟悉和理解程度还没有到一定水准,也可能是学生本身的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这届高二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热情不高,极为被动。

也许下一学期我得得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策略,尽可能降低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点兴趣和成就感,也许才可能逐渐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和热情。

我期待。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第六篇】

[导标显示屏幕]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导学点拨窗口]

作家作品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探海导航

本文是《离骚》的节选,而《离骚》的阅读向来难度较大且某些语句的理解历来有分岐,因而学习本文应结合有关资料多花功夫。先可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如《史记·屈原列传》《屈原精神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天津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等,了解屈原其人、其文、其时代、其影响等,然后结合课文提示和注解熟读课文,特别要能深入理解诗中作者的处境、心情、理想的表达和花草禽鸟的比喻、象征含义。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领会屈原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和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及纵横驰骋的想象和幻想的浪漫风格。

思路结构

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部分共13节、52句,通过比喻、象征和比较、对照的手法及夹叙夹议的运用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的精神。先从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遭遇写起,然后再否决自己退隐独善的闪念,表明自己决不变心的爱国热情。结构图:

前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七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节心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后退隐的闪念:回车复路、退修初服

六节爱国决心:好修为常、体解未变

疑难指津

·《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语言揣摩

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

评析: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运用:(翻译)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淫乱。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评析: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运用:(翻译)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欢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后悔。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评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名题讲析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全国高考试题第12题)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讲析:本题考文学常识。关于“骚体”和“楚辞体”的知识,是本课所应掌握的,学《离骚》一课即应学到这些知识,a项是对的。该题错项为b项,元曲的属种关系应是: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这些知识在以后的课文中亦会学到。象这一类重要的文学知识,要注意在平常课文的学习中积累掌握。

答:诗中奇服喻指作者高洁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作者描写这样的奇服主要为刻划人物起到了比喻、象征和衬托的作用。

讲析:本题原为高中老教材第五册《涉江》一课的练习题。学习了屈原的有关作品,了解了其惯用的比喻、象征等骚体手法和洁白清忠的人格个性后,解答此题就比较容易了。这些知识是应在《离骚》一文的学习中积累掌握的。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第七篇】

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而我把教师比喻成阳光,照亮了别人,温馨了自己,收获了成功.我怀着这样一份美丽,幸福和憧憬的心情,走上了我一直期待,一直向往,承载我一生的理想,收获我美丽人生的教师岗位.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备第一节课;我怀着对执教的渴望,书写第一份教案;我带着能得到学生满意的笑容,上第一节课;我怀揣激动与幸福的心情,走下讲台,书写第1篇教学反思.我人生中的第一节课,收获了成功,获得了幸福.从此,我就发誓:我要为我热爱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我也始终信奉"我做我快乐",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

虽然在过去的十一年里,为教学,我曾苦恼烦闷过;为教学,我曾迷茫困惑过;为教学,我曾伤心劳神过;为教学,我不断苦心探索,但我觉得让我快速成长起来的是在日常工作中的听课.

一,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学校组织教师结对子拜师活动,我拜梁老师为师.在听了师傅的几节课后,我很惭愧,一时间我的情绪滑落到了谷底,我不断地问自己,我所积累的理论知识真的没有用处吗 新的教学理念对于我的实际教学不可行吗 正在我疑虑,彷徨的时候,我参加了一次我校的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公开课结束后,师傅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把我的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时我才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知识与方法根本不是很成熟,师傅说必须得多听课,不仅要听本组教师的课,其他组老师的课也要听,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听得多了,见识就广,知识和方法才更加灵活,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为此,我每天都听不同教研组老师的3,4节课,课后不断反思,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杂家"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班级成绩不仅在学年名列前茅,而且在市重点中学也是遥遥领先.我的《伶官传序》一课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高中青年教师说课比奖赛活动中,获得了说教学设计一等奖,《兰亭集序》一课,在校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做的《伶官传序》获得省课一等奖,我终于确信了听课在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听课是初为人师的起点,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却不知如何向学生讲解传授,如何使学生学会贯通,如何使学生扎实的掌握.多听课,虚心接受老教师的谆谆教诲,做到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努力完善,充实自己.

听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如果对教材的理解不是很深,教法也就不一定适合学生,所以讲完后再听课,也是一种进步的途径.讲前听和讲后听都非常重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点,如果我们将他们的经验尽量都能掌握,那岂不是我们给教育事业的最好汇报 句 听课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总去听课是不可能的,时间也不允许,只有提高自己的听课水平,扎扎实实的听好每一节课,听一节课有一节课的收获,听一节课有一节课的体会,才能达到进步的目的.只听不想,不总结,那是浪费了40分钟的价值.如果又听,又想,又总结,那会使自己的教学更丰富,更具有特色.时间长了,就会从量变到质变,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

听课还是教师自我检验的法宝,听课中,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并及时地写在教案中,正是这一次次的修正与补充,使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好.

二,经验积累,教后反思是成长的关键

参加工作之后,我很清楚现在教学任务的繁重和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所掌握的语文教学大纲,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所教授班级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我认为我在教学上最成功的两点是朗读训练和课堂提问.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平常教学中我十分强调朗读训练,每节课课前利用2,3分钟朗读,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推荐给同学,并大声朗读同学推荐的文章,再用一话谈谈自己的感想.在朗读过程中我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和启迪,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很主要的一个教学手段,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能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努力钻研的问题,我在提问时做到了量化和细化,而且是阶梯性的,一环扣一环,同时还用一些疑问句,给同学们留下悬念,吸引学生深入文本,研究文本.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去体会出题者在编排每一道题的时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考试回答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积累了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我觉得我的班级成绩突飞猛进地提高的另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是研究教学方法,刻苦钻研教学内容,每节课我在写教案之前都把课文反复读几遍,同时分段落,抓中心,抓教学要点,做到备课本,备作者,备学生.然后查找大量有关本文及作者的资料.每节课都做到有备而上,胸有成竹.同时我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之上,还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整理总结.写了一些备课日记和课后反思.其中我撰写的论文分别获省,市的奖励.我认为学无止境,社会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不断创新.为此,我参加了"#竞赛"并获得了#等奖.我的努力,认真,刻苦,奋进和敬业精神,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我也得到了两次记功奖励.

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在教学方法和思想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我不断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我的每一节课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我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路领先,再攀高峰,取得骄人的好成绩.

回顾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爱这项工作,我把它当做我一生的事业来做,而且我为这项工作全身心地,认真地,努力地付出过,虽然这其中也伴随着失败与无奈,但更有满足,幸福的微笑,更有许多无法言说的感激----家人的支持,同事的帮助,领导的肯定.我只愿做步行街中的一块方砖,与我的同事们肩并肩,手挽手组成一幅幅完美的图画来指引着我的学生正确,快速地奔向实现自己理想的远方,即使不幸磨旧了,打碎了,那片片散落的,也都镌刻着会成为我一生真实写照的两个字----忠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诚信于爱戴我,尊敬我的学生们.为我热爱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再添一抹光辉.

过去的六年,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在自己勤奋,刻苦的努力下,取得了一点成绩,业务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也在不断地成熟.但是我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今后,在教学和班任工作方面,我会不断听课,不仅参加本校的听课,还要到其他兄弟学校去学习他们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掌握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不断丰富知识,用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我深深地知道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人民教师,肩上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我还得继续努力,继续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我热爱的工作中去,把全部的爱奉献给学生们,在奋斗,奉献中充实完善我的人生.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第八篇】

1.第一自然段写了:燕子的外形。第二自然段写了:春之美和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第三自然段写了: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第四自然段写了:燕子休息时的优美姿态。

2.文中几个用得好的字:“掠”、“沾”体现了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痕”体现了电线的细。

3.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答:电线很细又并列排列。

4.为什么说“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答:因为电线像五线谱,休息时的燕子像音符。

5.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燕子以及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燕子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咏柳》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作者通过对初春二月的柳叶和柳条的描写,赞美了春天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2.《咏柳》翻译: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碧绿的叶子,像是用碧玉打扮过一样。很多的柳条垂下来像是绿色的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叶子是谁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呀。

3.妆:打扮。绦:丝带。

4.《春日》作者是南宋诗人朱熹。《春日》写作者在春日里游玩看到无限的春光,赞美了春天,也指出了“东风”是春天的源头的这个道理。

5.《春日》翻译:好日子去泗水游玩,那里的风光无限,一时间许多新奇的景色映入眼帘。随意都可以见到东风,但是要真正认识它,还要在万紫千红以后。

6.胜日:好日子。寻芳:游玩。无边:无限。光景:风光景物。等闲:随意。

1.课文主题:本文描写了作者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以及与荷花融为一体、沉浸在荷花美景中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及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文中用得好的字:“冒”: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荷花的生机勃勃和顽强的生命力。

3.为什么说“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答:我沉浸在荷花美景中,被荷花的美陶醉了。

1.“珍珠泉”得名的缘故: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阳光下五颜六色的,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

1.第一自然段写了:翠鸟的外形。第二、三自然段写了:翠鸟的叫声及捕捉猎物时的动作敏捷。第四、五自然段写了:我们很喜欢翠鸟,但听了老渔翁的话并没有“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欢翠鸟?答:“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3.文中用得好的字:第三自然段的“蹬”: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翠鸟的动作敏捷。

4.把文中翠鸟的“鸣声”换成“叫声”行吗?答:“鸣声”和“叫声”都可以指鸟叫,但“鸣声”更准确,还含有感情色彩。

5.文中第五自然段“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为什么“我们的脸有些发红”

答:因为听了老渔翁的话使我们知道了,我们虽然很喜爱翠鸟,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喜爱而使翠鸟失去自由。

6.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翠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同时告诉我们要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瑞士政府和当地居民救援燕子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2.为什么说瑞士政府作了一个很了不起的决定?答:因为政府通常做的决定都是有关国家大事的。

3.第三自然段,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从划线的字你能体会到什么?

答:“纷纷”体现了救援燕子的人多、“四处”体现了人们救援燕子决心和积极程度、“冒着”“顶着”“踏着”三个动词体现了当地气候环境的恶劣和人们为救援燕子无所畏惧的品质。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小村庄的毁灭,揭示了人们不能乱砍乱伐树木,因为树木可以阻挡洪水的袭击。进而告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一年年,一代代”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说明了什么?答:“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了人们砍伐树木的时间之长,“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说明了人们砍伐树木的程度之严重。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自觉保护橡树的故事,赞扬了他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及自觉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

2.第三自然段工人们为什么停下来?答:因为橡树挡住了筑路工程,工人们想保护橡树但又不知道工程师的意见。

3.工程师叹了口气,为什么?答:因为筑路计划不能轻易被改变,但工程师也想保护橡树。

4.工人们也叹了口气,为什么?答:因为听到工程师的叹气声,工人们为橡树担心。

5.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答:人们对工程师和工人们的行为表示认同和赞赏,工程师和工人们受到了人们的尊重。

1.《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羊丢了两次以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寓言: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2.《南辕北辙》:一个人本来要去南边,却驾车北行的故事。寓言:有些人的行动和目标是相反的,他的行动越卖力离目标就越远。

1.课文主题:本人通过写更羸在一次打猎时,见到一只边飞边鸣叫的大雁,他只拉了下弓大雁就从空中掉下来的故事。“惊弓之鸟”告诉我们: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严密推理的思维方法。

2.更羸看到大雁后作出了什么判断,这个判断是怎么一步一步作出来的?

答:作出的判断是这只大雁受过箭伤。他观察到“大雁飞的慢,叫声悲惨”,然后分析大雁飞得慢,叫声悲惨的原因是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愈合,而且落群。

1.课文主题:本文写了作者在图画课上遵照父亲平常对他的叮嘱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这件事也教育大家看到什么就画成什么样的故事。从而告诉我们看问题或做事情,不能凭空想像,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讲述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比谁画的骆驼多的故事,说明了创新思维很重要,只有大胆想象、独辟蹊径,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2.为什么画师称赞的是小徒弟?答:因为大徒弟、二徒弟虽然画得多,但毕竟有限,而小徒弟看似只画了两只骆驼,但他给人留出了丰富的想像空间。小徒弟具有创新思维,想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受到了称赞。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作者从外祖母去世这件事知道时间一去不返,并和时间赛跑的故事。文章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返,只有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才会成功。

2.“我”明知道跑不过时间,又为什么还要和时间赛跑呢?

答:我跑不过时间是因为时间流逝的太快,但只要“我”可以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做完每件事就是和时间赛跑。赢得时间,也就意味着成功。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讲述儿童队的队员在国庆检阅时没有歧视拄拐少年博莱克的故事,教育我们不能歧视残疾人,要给予他们尊重和关爱。

2.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答:“这个小伙子真棒”是观众对博莱克的自信、自强的赞扬。“这些小伙子真棒”是观众对儿童队队员不歧视残疾人,给予他们尊重和关爱的高尚心灵的赞扬。

48 18515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