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某村调研报告 村情调研综合报告精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某村调研报告 村情调研综合报告精选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某村调研报告 村情调研综合报告【第一篇】

某镇驻村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统一要求,我们驻村工作组于2011年初进驻郭连镇郭东村,并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任职以后,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其间,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郭东村现状

(一)村情概况

郭东村位于市区东部,由8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人口2300人,党员56名,耕地2118亩,2010年人均收入5000元,以农业为收入为主要来源。

(二)班子建设及党建情况

两委班子共7人,其中村支部5人,村委会5人。村党支部书记为朱德元同志,村委会主任为贾书然同志,班子无缺职情况,村支部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年轻党员,培养了大批的农村党员后备力量。

二、郭东村村发展的优势

(一)民情优势

一是郭东村民风淳朴,村民民主意识较强,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各自都在积极寻找门路,力求尽快走出贫困,因而易于引导。三是经过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流转等措施,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从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二)区位交通优势

郭东村,位于我市东部,距市区和镇政府都较近,紧临郑石高速,交通便利,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二、三产业流通基础。

三、郭东村发展的劣势

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郭东村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农田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也有了一些改变,群众收入也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郭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郭东村属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落差较大,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村内道路因年久失修,导致路面坑洼不平,尤其是下雨后,满地泥浆,造成村民出行不便。农田排灌设施老化;社会事业

进步缓慢,农民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非常缺乏,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脏乱差现象时常出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急需改善。

(三)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份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四、下步工作计划

郭东村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构建富裕和谐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为重点,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手段,全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针对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问题,可采取“近”和“远”的两项措施。所谓“近”,就是一方面帮助村庄进一步挖潜现有资源进行增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优势争取企业等社会各界加大对村庄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庄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

村庄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具体说就是充分发挥村庄自然地理优势,依托区位好、环境好、资源好、人缘好等优势做好村庄改造和第三产业这两篇大文章,为村庄巨大发展奠定基础、蓄足后劲。

(二)针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问题,可与村庄一起发挥最大能力争取各级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解决村庄实际问题。一是对村内道路进行整修建设,在主要街道安装路灯,确保村民夜晚出行安全。二是在村内建设一处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包括安装健身器材、绿化场地、整修池塘、修建道路等。三是美化村内环境,彻底解决村内脏乱差现象,修建花坛,配备垃圾车和保洁人员,使村内经常干净、整洁。

(三)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二是积极联系推荐村民到效益较好企业务工;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四是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

(四)解决岗地灌溉难题,在岗区配备变压器及低压线,打深井。同时修建拦水坝,疏通排水沟。

某村调研报告 村情调研综合报告【第二篇】

村情调研报告

作为广德县第五批选派干部,组织上把我们放到最基层,是想让我们在最基层锻炼,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要带领老百姓致富,就必须对村里的情况作最全面的了解,这是我们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下面把我在水塘村一月以来的调查报告如下:

一、水塘村基本情况简介

1、水塘村位于四合乡北部,距乡政府驻地刘村集镇6公里,东临柏垫镇茅田村,南接本乡宏霞村,东南界卢村乡桃山村,西北靠柏垫镇姚村,属丘陵地区,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2200余人,辖17个村民组,人均农田亩、林地亩。广德县著名旅游景点---响水滩瀑布即位于这里,村内现有1家私营企业(响水滩水电站),出产自然石、黄沙、毛竹、竹笋、板栗。

水塘村现设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3人,其中预备党员2名,女性党员11名,60岁以上23人。村两委现有干部6人(党支部书记陈文相;村委会主任、支委委员艾学品;支委委员李伯胜;村委委员、妇联主任陈守琴;村委委员、综治主任、文书、民兵营长耿可松;乡聘计生专干易丹)。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蔡明忠、委员马长富、李国宗。本村建有一所幼儿园,现有幼儿35名,幼儿教师两名,村级卫生室一所,医生2名,享受低保待遇92人,五保40户。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

2、水塘村的村支两委团结合作,办事情积极认真,谋发展思发展的愿望强烈,水塘村的老百姓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思发展盼发展的愿望心切。通过去年换届选举,选齐配强了村班子,文化素质和工作能

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村级后备干部人选选拔基本完成,经过六个环节的考核,吸收了4名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进入村级后备干部序列。但大部分老百姓的文化素质较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3、以水塘村老党员干部李国宗为首成立了广德县四合乡四季花香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一个,有12户农户参加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正在摸索中完善各种制度,逐步正常运行。

三、存在的问题

1、村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掌握的科学种养的技术很少,尤其是在种植水平上,还是靠传统的种植方法,水塘村可供种植田地面积较少,受地形限制,新的技术和思想一时之间他们还不能接受,有些农户还是牛耕,机械化程度低,发展缓慢。

2、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这也是全村老百姓最盼望解决的重点问题,从下村———萝卜棚村民组的公路狭窄且坑凹不平,响水滩到柏垫镇茅田村道路基础水毁严重,只有拖拉机勉强能通过,要是下雨的话,任何车辆都不能通过。

3、村民们对自己享有的各种政治权利缺乏认识,民主意识不强。表面上他们都觉得作为农民不需要什么权利,只要吃饱就行了。这是农民本质的弱点,“小富即安”的求稳心理,“等、靠、要”的思想,浓厚的乡土观念,狭隘自私软弱愚昧的小农思想的集中表现。

4、没有一个规范的村级公共活动场所,缺乏体育健身器材,村级老年活动室条件简陋,严重阻碍了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5、村容不够整洁。虽然我们常期要求村民应保持村容整洁,但积习

难改,大家对家居卫生不是很注意。

四、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设想

1、加强对村支部的建设、提高村民素质,调整产业结构

以建设五个好支部为目标,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决策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式下的新要求,作风严谨,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为民服务培养党员带头制富。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可以通过培训班,会议,远程教育,派人出去考察等方式来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素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全村培养示范大户,带动其他农户的发展,完善合作社的各种制度,使之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2年后人均年纯收入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一翻。

2、加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夯实基础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要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想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以充分发挥当地农村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积极向上争取协调各种项目、资金,力争在2年内逐步解决制约水塘积极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3、村班子建设

制定一套村班子的工作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村班子的工作,两年内培养一套素质高,团结,务实,能干事的村班子队伍,调整充实村班子的后备人选,保持村班子后备人选长期在3名以上,把那些有知识,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及时选入到村班子的后备人选中来,尤其是有知识、有能力的种养大户和有发展经济头脑的人吸收到村班子队伍中来,让村班子人选后继有人。

4、加强农村民主建设

用民主权利来诱导那些消极参与的农民,进行各项能力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素质,努力推进农村的民主建设。

⑴重大事项由民主张。抓住落实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制度这个关键,依法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作用,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对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等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让村民作主,落实多数人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增强重大事务决策透明性、民主性和科学性,调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让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⑵重要事务由民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动群众讨论制订《村规民约》,建立决策事项预告征询、民主议事协商等制度,开展“民主听证会”、“民情分析会”、“村民议事日”活动,积极发挥党员、村民代表的作用,对村集体资产经营、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理等与群众利益相关的村级事务和公共利益交给群众管理,⑶主要建设由民支撑。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珍惜民力,最大程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对道路、电力、水利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设施建设,人财物的投入主要依靠群众,引导鼓励广大群众克服“怨天尤人”和等、靠、要的单纯依赖思想,以及无所作为、小进即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主动出资、出物、出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⑷村务活动由民监督。加强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落实村务公开制度,推行村级党务公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村级财务使用管理等群众关注的事项,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并有效履行监督权,这既增强了党员群众发挥作用的主动性,既促进干部办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又能使村级组织借助外部力量的监督,克服“暗箱操作”、“随意操作”、“无时限操作”等弊端,更好地推进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⑸工作成效由民评定。建立健全村干部民主评议和责任追究制度,每年组织一次村干部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述职,党员和村民代表据此对村干部进行民主测评。这样可以改变以往村干部考核档次由上级定的做法,扭转了村干部 “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工作效果不理想的状况,使村干部对自己要求更高,为村里想得更多,为村民办事也更多了。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取更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建设农村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在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当是农村及农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农村及

农业经济活动的需求增长与自然生态系统供给能力相适应,形成人与自然共同生息与协调发展关系。水塘村应该注重农户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关系。

其次要实现人与人和谐。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的基础上必然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这就使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矛盾加剧,成为农村与农业发展的重大矛盾。因此,人与人应该和谐发展,不仅要代内相和谐,而且要代际相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要一代更比一代和谐。

某村调研报告 村情调研综合报告【第三篇】

扶贫帮困工作是党员干部的工作职责,搞好调查研究是扶贫帮困工作的基础,是掌握第一手材料的保证,只有搞好调查研究才能技术革新理清情况,了解村民困难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帮扶,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提高。

全村主要通道为乡村小道,路面凹凸不平,弯曲狭窄,雨天难以出行。二是人畜饮水困难,该地牧民多数靠雇佣拉水车买水维持生计,买水距离远则20公里左右,最近的也有8公里左右,每吨水的成本约30元左右。三是通讯设施不完善,手机信号和电视信号覆盖不够全面,部分地区信号较差。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xx村在旗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民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村人民生产生活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通过入户调研,征求到以下意见。1.联系群众不够。2.听取群众意见少。3.人畜饮水机井通电。4.禁休时间过长。

5.阿尔巴斯社区至公卡汉社区油路尽快修建。6.手机、电视信号不畅使用困难。7.大病救助,危病改造。

8.延长高压、户户通电全覆盖。9.贫困大学生救助。

四、整改措施

(一)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下乡的频率,深入群众家 中深层次的了解群众生活生产中的困难。

(二)加快推进水、电、路、讯方面的基础建设,大力 争取围栏项目落户。

(三)其他我局不能直接解决的困难,已上报或协调相关解决部门。

某村调研报告 村情调研综合报告【第四篇】

xx村村蹲点调研报告

按照县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五月中旬开始,我多次到xx村村开展蹲点调研工作。通过调研,我了解到xx村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及时、稳妥地去帮助解决和落实。

一、xx村村的基本情况

xx村村有104户、327口人,村辖地域面积有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62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100亩,山地面积80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90元,低于全镇的平均水平。人均集体收入178元,目前有集体债务21239元。全村有130余人外出务工,其他均在村中务农。从以上数据可以表明:农业经济处于该村主导地位,务农收入是百姓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该村在2010年被确定为后进支部。鉴于xx村村地域面积小、人口规模小、耕地面积小、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的实际现状,换届后的村、支两委班子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正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准备进行农业开发。但是,由于xx村村经济基础薄弱,在新农村建设工程的进程中,村干部虽然有很多发展良策,但是苦于资金问题,使得该村的经济发展受到阻滞。

二、调查情况与思考

通过与村干部交流,入户走访,召开座谈的等形式,我对他们所反映的一些情况与问题经过初步梳理,可以归纳为

1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基础薄弱

该村村民主要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缺乏优势主导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是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该村位于县城东北方向约10公里,紧邻卢燕公路,是县城通往印庄火车站及燕河的主干道,交通便利,但区位优势未能凸显。村民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水稻、白薯;有水库2座,养鱼户2户,有养羊户1户,存栏30只,养猪户2户,每户养殖50—60头左右,庭院养殖,没形成规模;另外,还有80多亩山林,目前种植果品为山楂,树龄老化,收益不高。

(二)村级党组织缺乏战斗力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村原两室危旧狭小,不能正常使用,导致正常的组织工作机制、党员培训工作无法落实;全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35岁以下党员仅1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高中毕业的为数不多,多数为小学文化,甚至有文盲、半文盲。个别年老党员思想观念保守,眼界不宽;相对年轻一些的党员外出务工的较多,对村内事务不大关心,没能很好的领富、带富。

三、解决问题的举措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该村的经济滞后一方面是由于该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硬件设施的不完备,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通过走访调研,我认为该村急需架设低压线路1000米,需维修老化的灌溉用的水渠约1500延长米。

(二)改善产业结构

针对于该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问题,我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该村的山地资源,发展多样化的种植产业,如种植核桃、苹果、樱桃等产值高的作物,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土地的产值,还能够充分发挥其观光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该村的水库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发挥区位优势和山水兼具的自然优势,开发生态旅游产业,增加村民的收入。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已与川达建筑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三)整治村容村貌,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该村的街道目前都没有硬化,且没有路灯,这样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还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该村应该对村庄街道进行硬化、绿化、亮化。经调查,该村急需硬化的主街道有4条、次街道8条,共计2000延长米。为了美化村容村貌,应该在道路两旁栽植风景树,约1000棵。主街道应安装路灯约20盏。

(四)推进阵地建设

经过调研与多方协商,我帮助村里筹得资金万元,用于在原址翻建4间、100平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目前

该村的村级组织场所已经奠基,预计在今年月将竣工并投入使用。相信村级活动建成以后,一定能够发挥其村级阵地的议事、培训、服务、娱乐、维稳五大作用,使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

以上就是我在xx村村进行蹲点调研的情况和一些想法。这一次我蹲点调研,收获是非常大的。深入实践,进一步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对于我们领导干部决策来说,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措施,有很大的益处。总之,这次蹲点调研,使我既增长了阅历,又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是一次有益有效的实践活动。虽然此次蹲点调研活动结束了,但是我的蹲点工作不会结束,我会进一步引导该村尽快转化,摆脱后进,赶超先进。

某村调研报告 村情调研综合报告【第五篇】

关于幸福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跟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步伐,促进本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搞好我村党组织建设,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全村群众在村支部村民委的直接领导下,村民安居乐业,积极务农,井然有序地搞好各自的农事安排及农业生产。村三职干部,各组长经常走进农户家中,详细了解民意,积极听取民众建议,大家经常聚在一起积极发言,讨论议题,参加各项村务工作。为本村的经济、社会事务发展出谋划策。通过近一两年的相互学习和工作交流,了解到了村民的基本思想动态和生活、生产情况及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搜集到了一些有关影响开展工作的重要信息。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村民处理、解决他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切实减轻其思想顾虑,便于促进农业生产,着实增加农民收入。以村书记为首的村干部通过实地摸索、查阅资料,走访一家一户,询问有见识的致富能人、群众代表、拜访农村“书一’等方式,现将关于幸福村的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幸福村基本情况

1、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幸福村位于龙潭镇东南部,与胜利村隔沟壑相望、与金江村和合井乡洛莫村相邻。距离龙潭镇大约有7公里。平均海拔

1200米左右,气候温暖、干燥,日照充足,物产丰富。属于低山河谷地带。居住有彝族、汉族。现有4个村民小组,农户151户,人口760人。旱地450多亩,水田140多亩,四周环绕有几百亩以青杆树为主的林杂木。主要农业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大豆、豌豆、红苕等。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主要经济林木有:核桃、青花椒。主要矿产有萤石矿。全村现有一所可招收三年级以下的村不完全小学,有一名正式编制教师。更好地方便了村组适龄儿童就地入学。全村基本上都通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无线电视,装上了移动电话。

为了增加家庭劳动收入,绝大多数年轻力壮的村民都纷纷自主或者预约到内地、沿海地区务工、经商、就业。这已成为其主要的家庭收入来源。很多农户因此而盖起了漂亮的砖结构平房,楼房。穿着上也不再脏乱,很讲究干净利索;居室卫生也改善多了,特别是年轻人谈吐十分文明。很多村民接触到外面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后,对自我的感触很深,回村后结合我村实际,因地制宜地搞起了运输业,纷纷成为两轮车、四轮车的拥有者。有的成为了致富的带头人,技术的传播者,城市的建设者。他们既见了世面,开阔了视野,又带动了我村经济发展。是名副其实的实干家,创业者。

为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便于村民了解,查阅生产、生活知识,现村里建有一所图书室。为使农村党员干部更好更

系统的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接受农业农村致富信息,我村配备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播放室。

2、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

幸福村党支部现有共产党员21人,其中女性党员3人,男性党员18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其中20--30岁3人,30--40岁1人,40--50岁4人,50岁以上14人党员趋于老龄化。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民整体思想文化素质低

由于本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较少,90%以上村民是彝族群众,接受汉文化和掌握有些知识、技能有一定的困难。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劳动力又经常外出务工,留在村组中的人员大多是老、弱、病、残、妇、幼,这部分人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习惯于进行刀耕火种的传统生产方式。跟不上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节奏,对效益农业接受程度低。一家一户单干的思想严重束缚制约了农业合作化集约化的进程。

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困难重重,村级组织力量不强 目前本村几乎无产业可谈,无农业协会可言,这也是我村下一步必须硬着头皮走的路子。目前村民收入多为玉米、水稻种植。村级经济几乎为零。同时,随着劳动力外出的增多,在家党员年龄偏大,发展新党员后备力量不足,造成村党组织相对薄弱。缺少充满活力的致富的带头人。

3、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制约,我村各组居民居住分散,耕地一大半以上为大于25%的缓坡地、陡地,难以规划利用,集聚效益。加之这些地段又缺少水源。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下。本村距离龙潭镇较远,发展服务业也缺少发展空间,本村城乡化进程缓慢。

三、加快本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1、要想摆脱贫困、发家致富,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政府在加大对我村帮资金、帮技术的工作力度同时,我们自己要想方设法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科学素质,提高群众的“造血”功能,进一步激活农民群众要求致富的强烈愿望。组织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引导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致富项目,为有创业能力的村民提供贷款办理服务,业务指导,努力为村民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千方百计培养一批致富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我村经济发展。

2、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区域优势,以烤烟生产为主导产业。同时幸福村地处低山河谷边缘地带,气候温暖,山地、坡地多,最适宜种植经济林木,可以发展成为核桃生产基地,青花椒生产基地。利用水田发展生态养殖业;可以种植时令蔬菜、大棚蔬菜。以此增加农民收入。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实改善我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改水改厕力度,改善农户居住条件。通过政府扶持,动员和组织村民修建小水库、水塘等小型水利工程,以备旱灾

时自我急救。加快我村的农田水利(修筑机耕道、引水渠等)建设,增强抗灾能力。不断改善本村医疗卫生条件,努力改善人居坏境,应在各小组修一个垃圾池,统一堆放焚烧处理垃圾,美化村容;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使村民老有所养,有所保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参合率接近100%,实行大病统筹,杜绝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提高村民的劳动素质和劳动技能是加快我村整体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增加农民家庭收入,脱贫致富的基础。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为契机,围绕本村农业的发展特点和外出市场劳务的需求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技能培训,让绝大多数把握基本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实用技术,提高农民就业和创收能力。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增强市场意识和适应能力,使我村村民能够自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来组织农业生产,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5、加强我村干部队伍建设,为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发展经济,必须精诚团结,凝聚合力,个人素质再强,但假如各吹各的调,只能是一盘散沙,最终一事难成。力争建设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队伍,为加快本村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6、远程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远

4、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村民市场经营意识。

程教育工作,全村干部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才能够当好农民群众的信息传播员,农业技术的指导员,群众放心的服务员;重视并做好宣传工作,农民认识不足,就是我们宣传不充分、不到位,只有宣传到位,调动农民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很好的开展远程教育工作。我们要力争做到有计划性、针对性,张贴或广播远程教育播放内容,让农民对远程教育了然于胸,只有做好计划和安排,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推动我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调研人:拉马尔且

2012年6月6日

某村调研报告 村情调研综合报告【第六篇】

贫困状况调查报告

xx镇走马村地处xx县城西部,据县城20公里,海拔600-1400米米,全村1960口人,人均耕地亩。随着农业税的逐步取消,农税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走马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走马村目前仍属于xx镇二类贫困村,全村有建卡贫困户131户46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为了进一步摸清当前走马村实际状况,全面系统地掌握全村真实情况,2010年8月29日至9月2日,本人根据县委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关于领导干部开展“三进三同三个一”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方案》要求,通过入户走访调查和召开座谈会、院坝会等形式,对xx镇走马村贫困状况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从调查中发现,该村农民生活水平虽有所提高,但贫困现象犹存;社会环境虽有所改观,但仍有部分隐患;民主政治虽有所进步,但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走马村发展依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找出有效途径加以解决。

一、当前走马村的基本情况

(一)收入结构向多样化发展。从整体上看,全村农民完全靠土地生活的单一收入结构情况已经基本消失。当前该村农民以蔬菜、畜牧、中药材、烤烟和果树等经济作物为主的收入已经超过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收入结构日渐合理。

(二)消费结构出现新变化。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日常消费和—1—

看病占据所有消费支出的前三位。同时村民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手机等新型通讯工具和彩电、冰箱等中档家电也开始逐步进入农民家庭。

(三)农民素质明显增强。一是致富热情空前高涨。在调查中,村民最关心的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尽快脱贫致富。二是公益意识大幅跃升,愿意或比较愿意为修路出钱出劳的占多数。三是参政意识大为提高。很热心或热心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农民占近一半,有八成以上的农民热心参与村务管理。四是参政能力逐步提升,有近八成的农民在劳作之余收看新闻,从而获取得了大量的政策信息。五是致富能力逐步增强。目前,较多村民学习技术的愿望非常强烈。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村民认为乡、村党组织能比较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农村政策,同时也反映当前农民负担不重或一般,尤其对国家免除农业税和粮食直补的政策非常拥护。

二、当前走马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生活水平较低。从调查情况来看,该村村民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整体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收入总量小,每个农民家庭年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的占大部分,2万元以上的很少。二是住房条件不理想,至今仍有部分农民所住房屋较破旧。三是消费能力有限,在调查中大部分农民基本没有购买空调、电脑和汽车等中高档消费产品。

(二)生产经营层次低。一是大部分的村民选择经营方式时跟着感觉走,生产盲目性大,而且种植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大,—2—

在生产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外出务工还存在部分问题。该村长年外出务工450人中,绝大多数的外出务工人员没有经过技能培训,文化素质低,缺技术,导致在外就业率低,工资收入低。

(三)基础设施较差。一是缺乏水利设施。全村没有水库等水利设施,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交通发展滞后。村里虽然修通了公路,但是公路等级极低,已建村社公路由于缺乏维护,大部分路面破坏严重,一般车辆跟本无法通行,也导致村民出行很不方便。三是通信状况亟待改善。电话和手机普及率不高,并且手机信号也不太好,与当前信息社会极不适应。

(四)社会环境不优。一是卫生条件差。本村的卫生所条件较差,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保障部分医药费用,但由于农民收入不高,大部分农民仍然是直到犯了大病才去看医生;另外该村由于没有自来水,饮用水仍然是以雨水流到井里澄清后的水为主,很不卫生。二是文化生活匮乏。在业余文化生活中,有九成以上的农民主要看电视,村里很少有文艺活动。

三、解决当前问题的应对之策

走马村存在的这些问题,并非孤立的静态的,而是互相关联的。因此,要全面系统地整体把握当前形势,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问题。本人认为,要解决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深入领会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和县委十二届八次全委会精神,大力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不断加强全村经济建设,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促进—3—

全村的物质文明建设。

1.坚持不懈地推进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结构调整,一是山区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是一些特色明显、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能够富民富村富乡的项目,要因地制宜、分类规划。我认为走马村要重点搞好蔬菜、中药材、果树林等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对于占用耕地的结构调整项目,应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搞好土地有序流转。三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小额信贷、优惠政策、技术信息、品种物资等服务。

2.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当前走马村农业生产必须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实施产业化经营战略:一是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优质农产品基地,依托发展蔬菜、中药材、果树林等产业的机遇形成规模经营。二是积极开拓中药材的产品销售市场,形成一批特色拳头产品销往外地。三是积极争取农户万元增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及特色产业发展奖励基金,扶贫产业发展项目扶持资金和县菜蓝子工程发展扶持资金,全力助推走马村蔬菜、畜牧、枣果、药材等产业发展。

3.有序搞好劳务输出。当前走马村农户经济收入仍以外出务工为主,解决外出务工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一是乡村两级组织要广泛搜集外地劳务信息,为当地农民服务;同时积极协调劳动保障部门,适时适地举办职能技术培训,提高外出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法律素质,提高外出就业能力和依法护权意识。二是要为外出人员提供法律服务,切实保障外出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是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外出—4—

人员回乡创业,发挥致富帮带的作用。

4.大力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二是加快水利建设,引进市场机制,积极推进灌溉农业,进一步有效利用水利资源。

5.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结合结构调整,发展“三高”农业,巩固结构型增收。二是有效组织劳务输出,搞好劳务型增收。三是落实“免税直补”政策,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搞好政策型增收。

(二)不断改善农村社会环境,千方百计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改善教育状况。一要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确实解决不了的困难要向上级反映。二要从思想上真正的把村里的教育重视起来,尽最大努力来解决本村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村里要尽最大努力帮助其完成学业,争取做到不让一个学龄儿童辍学。

2.改进卫生环境。一是动员各种资金投入到本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改进村民就医环境和卫生状况。尤其是要集中力量解决全村的的饮水问题。二是加大技术培训和监管力度,提高村卫生所的医疗水平。三是切实落实好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为村民就医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

3.丰富文化生活。近年来,该村文化活动设施严重缺乏,村委会要要结合村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的文艺活动;继续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为广大农民提供内容丰富的广播电视节目;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5—

爱国卫生运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全村移风易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不断推进全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千方百计提升村建水平,促进全村社会政治文明建设。

1.加强村委的干部队伍建设建设。要进一步配强配齐村委班子,切实加强村委班子成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2.加强村务制度建设。村务管理制度建设要围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扩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完善村规民约,做到科学决策村务、民主管理村务,增强合力,凝聚民心,充分激发全村建设小康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依靠自身力量去实现脱贫致富。

—6—

某村调研报告 村情调研综合报告【第七篇】

大学生村官农村农情调研报告

首先我荣幸的成为竹峰街道竹峰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进村一个多月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带领下,我正逐渐融入到农村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并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摸底,对竹峰村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了初步了解,为了解竹峰村的农村现状,摸清该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确保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我对本村进行了基本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情概况

竹峰村地处宁国城南和省宁国经济开发区相连,皖赣铁路、215省道、中津河横穿境内。全村辖20个村民组,农户950户,人口3352人,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0亩(其中水田2100亩,旱地1900亩),山场面积19950亩,总劳动力1962人。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养殖、经济林、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为蔬菜、稻谷、小麦、玉米、毛竹。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约8900元。

二:农村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现状

竹峰村是竹峰街道发展较好的村之一,09年人均收入8500元,略高于街道平均水平。经过调查,竹峰村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

渠道:一是靠转型中的现代农业,种植小麦、玉米、大棚蔬菜等作物,除此之外,畜牧业以养猪、鸡、鸭等公司加农户模式养殖类为主,但由于结构、资金、销售等因素制约,虽出具规模,但发展依然艰难。其次就是依靠外出务工。据统计,竹峰村外出打工的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新农村建设千亩蔬菜,移民项目,一事一议,以及土地组合、留转等项目的开展,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找能一个很好的致富项目,而不用辛苦地外出打工。

2: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方面,以前村民靠天吃饭,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格局正逐渐被技术、科学生产所代替。现如今竹峰村近两年利用城郊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结合本村实际,首先以市重点工程—千万工程的实施为契机,通过“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有效推进,切实发挥广大党员群众投身蔬菜种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发展千亩蔬菜工程。目前,该社从刚成立的8户现已发展到30户,该村共建设蔬菜大棚125亩,陆地蔬菜面积达到300亩左右,年收入达到 13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同比增长4000元左右,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

为了促进优化产业发展,竹峰村以“村企共建”为契机,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能量,大力发展乡村道路建设。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采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多方筹集项目资金,从2008年到现在完成基础道路硬化20余千米,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难、发展难的现状,同时也为竹峰村数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三、基层组织和基层设施建设

村“两委”成员在支书何先明和主任董四清的带领下,努力学习科学理论,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村共有党员107名,预备党员3人。村“两委”成员6人,其中大学生村干部1人,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分工明确,圆满完成村里的各项工作,多次受到办事处党委的表扬。

村“两委”干部坚持与时俱进,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进一步加强村干部责任制考核和民主评议活动,增强干部务群众的意识,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

2、维护社会安定,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加强干部值班制度,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安全用水。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重视水利建设,抓住机遇,搞好我村境内的水利兴修工作。涉及百姓的出行道路要进一步硬化。特别是东山坞、桑树坑、上阳、水晶坞四条道路,在尊重群众的意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力争实现硬化。

4、对困难户、低保户、老弱病残要尽最大努力照顾。

5、在继续做好卫生长效管理的同时,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大环境整

治,完善村卫生保洁体系,消灭卫生死角,争创生态文明村。

6、对全村各类企业,要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措施,加强日常管理,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7、继续做好农业、林业发展工作,充分利用办事处奖励扶持政策,实施千亩蔬菜,万亩毛竹工程,发展城郊经济,实施绿色、无公害战略,提升品牌效应,增加农民收入。

四:信访稳定

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村“两委”一直对本村的信访稳定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近年来,竹峰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重大恶性群体治安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全村综合治理工作也稳步开展。“两委”干部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经常深入组户,积极帮助广大群众消除纠纷,化解矛盾,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从根本上消灭一切可能引起上访的不良因素,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确保村子和谐稳定。

五、我的意见和建议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市农业龙头企业如乡味源、詹氏公司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鼓励引导自主创业,发展外放型高效农业。千亩蔬菜工程要加大和商户、超市的合作力度,设置最低收购价,让种植户没有后顾之忧。同时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要鼓励优秀青年创业,以一带百,全民致富。

本村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级财政情况窘迫,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资金不足而搁浅。建议考虑筹建村办创业项目,由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参入股份,这样既可以增加本村的财政收入,也可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

2.培训党员

建议大力宣传鼓励、引导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和大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增强我村基层组织活力,更好地与时俱进。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

今后我会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实施“对口培训”。对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定期组织收看,为党员干部播放政教视频,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其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指导农民观看种植、养殖科教视频,用科学知识与“土”经验结合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4.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电视和远程教育平台外,村里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村民劳作之余,只能看看电视、在农家书屋看看书,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单调。建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开辟村精神文明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和健身活动场地,购置反应较好的图书报刊供村民阅览,组织有技术的村民,办起各种技术学习班,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自

己可以娱乐自己,既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长他们的致富本领,更好地促进我村乡风文明。

5.发挥优势,注意各类信息动态

及时收集各类科技、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作物销售渠道,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教会他们用网络与外界沟通,开阔视野。

目前,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竹峰村干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两委”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的发展道路。作为竹峰村的大学生村官,今后,我将继续扎根农村,为村两委建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群众事务的服务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与竹峰村的干部群众一起,掀开美好明天的新篇章!

某村调研报告 村情调研综合报告【第八篇】

浅析**村经济发展路子

2011年6月

根据4月2日全县春耕春播暨万元增收工程和4月6日全县千人“三进三同”暨促农增收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本镇“三进三同”活动的总体安排和要求,我于4月8-13日和6月13-19日期间,深入**村7组与农户 “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农村生产生活现状,让我感受颇深,启发很大,收获也不小。通过一周多的走访调查,立足**村实际,本人就该村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村基本现状

**村位于**镇东南部,距县城34公里,离**场镇15公里,彭普公路经过2个组,村委在彭普公路旁边,区位优势较明显。该村有11个组838户3310人,有劳动力249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893人。全村区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83亩,其中田829亩,以水稻、玉米、蔬菜、红薯等为经济作物,外出务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均纯收入4184元。全村30%的村民吃上了自来水,拥有村组公路12公里,仍有3个组未通公路,农网改造全面结束,有1所村小、1个红砖厂、3个机制砖厂、1个小酿酒坊、3个村级医疗点,区域经济发展较快。

二、全村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村离县城和**场镇较近,交通便捷,信息传递快,与我镇凉风、白果等村相比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社会经济发展应相对较快,但事实上全村的发展并不理想,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村仍有相当一部分村民的吃水问题未解决,村组公路路况差,未硬化,仍有3个组未通公路,且通到农户家中的公路更少,沼气池、人行便道、改厕等基础设施很少;二是无特色产业支撑,全村仅有养猪大户2户,且规模小,示范带动作用小,农业生产以水稻、玉米、蔬菜、红薯为主,经济效益不明显;三是全村企业少,除红砖厂以外,其它企业均只有2-3人;四是资源贫乏,除

7、8、11组林业资源多以外,其它资源很少;五是无专业技术人才,大部分青壮年无专业技能,全靠劳力在外务工挣钱,在家均为年老体弱和妇女儿童,只能种植传统农业;六是小农意识严重,多数村民只满足于现状,村组干部对全村发展谋划少,缺乏开拓创新思维。

三、加快**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结合**村的地理区位优势,编制适合该村实际的一些可行性项目,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吸纳客商在**村投资兴办企业,达到财政增税,企业赢利的目的,同时还可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户收入。同时,积极争取水利、扶贫、畜牧、卫生等项目资金的支持,最大限

度的争取资金投入,为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新修公路15公里,改建公路10公里,同时新修部分村民、院落公路20,解决村民远输难问题;二是修建人饮工程9处,全面解决很大一部分村民的饮水难问题;三是新修人行便道20公里,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四是完善村级医疗站建设,配备技术较好的村级医生,解决村民的就医问题;五是新修沼气池500口,解决村民的燃料问题;六是实施改厕工程500个,解决村民的卫生问题。

(三)发展观光农业,打造乡村特色农家乐。利用与县城较近的优势,根据全村的土地规模和现状,发展300亩油菜、300亩小麦、300亩红薯、500亩板粟、同时发展100亩大棚蔬菜、100亩温室育苗、500头生猪繁育基地等观光农业,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吸引很多城市居民在不同的季节来张家村休闲参观。在此基础上,规划打造一批乡村特色农家乐,保证到**村休闲参观的人体验农村生产的气息,做到吃、住、行、娱乐等一条龙服务,为城镇居民度周末提供方便,从而增加地方收入。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村民就业创造条件。衔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以及有关专家,定期不定期在**村举办各类培训班,保证16-60岁的村民都有一门技术或一门学

问,扩大村民就业面,解决农村就业难问题,特别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真正掌握养殖或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增加经济收入。

(五)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契机,结合**村的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羊、肉牛、土鸡等林下经济作物,特别是

5、6、7、9、10、11组,确保在2012年全村95%有劳动力的农户实现增收1万元的目标任务。

48 17477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