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十九五中精神体会实用优秀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十九五中精神体会【第一篇】

日前发布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由“新”到“先”,一字之变寓意深,这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由“新”到“先”转变的含义,读懂其中蕴含的“强大势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由“新”到“先”蕴含着“因势而谋”的“先人一步”。“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准确体察中国国情、深刻把握发展大势,为“十四五”中国发展进行了把脉定向。从以往要求“育新机”到如今强调“育先机”的转变,既是对我国当前面对国内外复杂环境的深刻认识,也为当下国家发展指明了路径,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必须抢抓机遇,下好先手棋。我们要读懂由“新”到“先”蕴含着“因势而谋”的“先人一步”,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善于根据形势任务变化,抢抓新机遇、下好先手棋,谋划新思路、开辟新天地,不惧“回头浪”、勇开“顶风船”,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展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

由“新”到“先”蕴含着“应势而动”的“高人一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这些危机客观存在、不容回避,“着眼前沿、培育先机”正是化危为机、开启新局的良方。在危机中“育新机”是顺势而为增强抓住机遇的战略意识,而在危机中“育先机”则是应势而动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在改革创新上早人一着,在谋划发展上高人一筹,快速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我们要读懂由“新”到“先”蕴含着“应势而动”的“高人一筹”,充分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集聚解决问题的高招实招硬招,共同战胜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

由“新”到“先”蕴含着“乘势而上”的“快人一拍”。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疫情中危局和变局,带领全国人民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以“六稳”“六保”为重点,“稳”住基础、“保”住底线,赢得发展主动权,彰显了我们党乘势而上带领全国人民防御各种风险和困难的快节奏高效率。展望“十四五”,我国已经在时间的坐标中书写了伟大的发展奇迹,也必将在未来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风劲正是扬帆时。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考验的是能力也是勇气、是智慧也是精神。我们要读懂由“新”到“先”蕴含着“乘势而上”的“快人一拍”,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快干实干真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高质量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更好地取得新的决定性成就,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问计于民和顶层设计相统一”“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一以贯之。

“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国将乘势而上开启“十四五”时期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的伟大征程呼唤广大党员干部执好“人民”之笔,着力画好砥砺奋进“同心圆”,共同谱写时代新篇章,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以人民智慧“蓄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规划建议文件起草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地方考察调研,相继主持召开了经济社会领域专家、科学家、基层代表座谈会等六场“问计会”,同时开创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网络问策”,以听取各方面代表意见和建议。亿万人民共同参与、共同见证、共同推动,如此“开门问计”真正体现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总结党发展壮大经验的重要一条,就是始终把问计于民摆在开展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问计于民是衡量党员干部对人民是否有赤子情怀的一把标尺。要集众智、汇众力,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要强调什么、推进什么,充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确保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符合老百姓的期待和要求。

永葆为民价值追求,把人民利益“置顶”。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回望5年精彩画卷,无论是“最多跑一次”的服务便民、“一个也不能少”的精准脱贫,还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第一位”的抗疫“答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都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广大党员干部要做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聚焦人民需求,增进民生福祉,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把民生实事办好,把群众烦心事解决好,让群众大事小事事事顺心,难事琐事件件满意,以人民生活得改善、真正得实惠、权益得保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准,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初心如昨续写实干,为人民奋斗“代言”。“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蓄势待发,五中全会一头接续即将挥就的百年史诗,一头开启第二个百年的恢弘篇章,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新征程在“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之下压力增大、挑战增多,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观念和发展理念,初心如昨,续写实干,争当新时代的为民奋斗者。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盼最愁的“急难险重”,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在育先机、开新局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笃定实干姿态,付诸为民之行,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蓝图”,答好不负历史和人民的新答卷。

十九五中精神体会【第二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提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深刻理解这一重大部署,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准确把握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既是全面理解、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坚实基础,也为“十四五”时期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确保我国发展行稳致远指明了科学路径。

两个大局,是重大的战略判断;胸怀两个大局,是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和外部环境下形成展开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是外在于中国的变局,不是置中国于局外的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这一大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融合交汇,为我们办好自己的事提供了大有可为的空间。

统筹两个大局,就必须充分认识这两个大局的发展大势和基本特征。“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呈现出“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同时,我国制度优势显著、物质基础雄厚、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并没有改变,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并没有改变。

统筹两个大局,必须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必须办好的自己的事,是我们的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我们的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这就意味着,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方向。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内涵型增长,离不开创新驱动;应对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塑挑战,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要深入推动协调发展;将生态作为重要资本,提升综合竞争力,绿色发展是关键;推动与各国的分工合作、互利共赢,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依靠的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挖掘内需潜力,要在共享发展上下功夫。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以新理念引领新实践,我们才能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御风前行。

回望“十三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底气、本领去迎接新挑战。前瞻“十四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用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统筹两个大局中不断赢得新胜利。

十九五中精神体会【第三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胜利落下帷幕,抓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是当前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这两天,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全会公报,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把全会精神贯穿纪检监察工作,要全力协助镇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政治监督,抓住“关键少数”,提高监督实效。

从1953年“一五”计划的提出实施至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十四五”计划的提出,这67年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无不体现出了党中央的决策是正确的。

通过这次“青春新征程,奋进十四五”的云团课学习,我明白了: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思考当下,学会融会贯通。为将来祖国美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古人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已经走过了第十三个“五年”,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对即将到来的第十四个“五年”应该做好准备。

在第十三个“五年”里,我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均gdp超过了一万美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注重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在我们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计划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迈步在强国的道路上,不能忽视了沿途的风景,要在创新科技的同时,保护好我们人类共同生活的环境。

通过这次团课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使命和责任。我现在处在的时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往往有许多潜能。这次团课,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五年”规划。在十三个“五年”规划里,我们做出的各种努力,也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属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更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创新。最主要的是,这次团课,通过许许多多的短视频,例如陈薇、董佳怡等同志的例子让我明白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应有充分的自信心去完成领导分配下来的任务和使命,让我知道了这次疫情,在背后努力的战士。更通过许许多多的剧情视频,强化了我对团课学习的记忆。尤其是这一句:“做了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做一定不会成功。”让我明白了应该如何使自己充满自信心,去迎接和挑战一切困难,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村庄,也有自己的产业。“当初因为一个穷字走出去,如今因为一个富字走回来”,这是属于我们的责任和理想。

十九五中精神体会【第四篇】

“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荣誉主席吴良好表示,“十四五”规划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可以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香港不能成为国家安全的缺口,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香港国安法的普及教育,增强公众遵守国安法的意识,构建更严密高效的实施国家安全法的制度和机制。香港司法机构更应严格依法审判,作出具阻吓力的恰当刑罚,以充分发挥国安法维护国安、保港安宁的定海神针作用。”吴良好说。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认为:“五中全会提到安全,是以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性的角度来谈的。从香港来讲,我们要落实好国安法,就是要防止国家安全受到影响、防止颠覆分裂行为。这样做,才能保持香港长期的繁荣稳定。”

“全会同时提出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等多个目标。”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说,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作为一家不断变革成长的民营企业,他们将紧抓“十四五”规划新机遇,在居住、教育、医疗、社区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例如,充分利用祈福医院医疗资源,不断助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动内地与香港医疗的对接;发展祈福护老公寓,推动医养结合和社区养老;持续打造绿色生态社区,助力可持续发展;做好旗下各社区运营管理,助力创新社会治理;继续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助力脱贫攻坚……我们将尽一切所能,为国家、为社会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社会价值,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为居民创造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孟丽红说。

十九五中精神体会【第五篇】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让我深感振奋,也看到了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关注。”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这更加要求我们要做好自主创新,在技术领域“站稳脚跟”,树立行业话语权。

“创科生态链如同一条河流,它分为上、中、下游和出海四个阶段。上游着重基础研究,是科技从0到1、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方面,香港在充分发挥高校优势的同时,可吸引国际科研技术及人才来港合作,做好前端科研任务。中游和下游,则可以将香港的研究成果转移到大湾区,让内地企业将其转化为产品,从少量试水到大量生产,逐步开拓内地市场,实现‘前研后产’有效衔接。在出海阶段,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又能充分发挥作用,进行国际融资,将国际化经验派上用场。总而言之,香港在建设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方面大有作为。”黄锦辉说。

“面对逆全球化,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要减少核心技术对国外的依赖,迫切需要在未来五年、十五年攻克关键技术,科技自给自足,提高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发扬‘中国智造’。”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魏明德认为,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必须要产学研结合,要让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解决人们的实际需求。

“香港的优势是有很好的高等院校,学术水平国际领先,欠缺的是产业链与创新生态。内地的创新和科技发展,也从来不是关起门来发展,未来和国际间的合作只会多不会少,而香港的国际网络能够帮助内地促成更多的国际间合作。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魏明德说,“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大湾区发展就是香港和周边城市间最好的合作契机,是不可错过的时代机遇,希望港人可以牢牢把握。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潮州商会永远荣誉会长胡剑江建议:“一要发挥香港国际化程度高的平台优势,实现内地、香港和国际知名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共建。二要发挥香港在金融、法律等专业服务优势,推动大湾区九市深入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汇聚全球创新成果,加速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创新产业中心。三要发挥资本、人才等要素高度自由化流通的优势,吸引国际顶尖人才和留住国际资金,加速推进人民币货币国际化,为国家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改革开放和参与全球创新做好服务。”

48 1943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