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读书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范例(优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梦读书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范例(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梦读书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范文【第一篇】
总是一度认为名家之作是深奥的,是难懂的,看起来是枯燥的,是乏味的,自从看了《红楼梦》后,我不说看透了曹雪芹,但至少他的品性或者是精神世界,我应该还是可以了解的。
曹雪芹,宇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著有伟大作品——现实主义长篇古典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薜四大家簇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的命运。曹雪芹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辈都在朝庭做官,因选择支持王子做皇帝时,选择王子不太正确,雍正当上皇帝后,对曹雪芹一家心存敌视,借助各种借口将曹雪芹一家贬官,从此,曹雪芹一家家落中道。
我爱上《红楼梦》,是因为我爱上了林黛玉,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她就像一朵出水芙蓉,那么清纯,那么高傲地俯视于堕落的红尘俗世,她的才华无人可及,但我却为她鸣不平,在海棠社中,大家对菊作诗,她的诗可说是堪称绝作,但是可恶的李执竟以薜宝钗有大家闺秀风范,将第一的宝冠就那样轻易的带在了宝钗头上。
在金世良缘中,由于宝玉是衔玉出生的,而宝钗又有金锁。贾母不顾宝玉和黛玉的情投意合,毅然地私底下为他们定了亲。可怜的黛玉就这样被贾母安上体弱多病的“王冠”后被晾在了一边。有谁曾想到黛玉可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啊!黛玉的母亲在未出嫁前,曾是贾府最富贵的人儿,她披金戴银,娇羞可人,举止大方端庄,是贾母跟前最疼爱的小女儿啊!她嫁给林如海后,过着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或者说,当她去逝后,她可曾想到自己的宝贝女儿竟然受到自己母亲的如此“优待”,是的,黛玉同样披金戴银,可是她心中的苦楚又能够向谁倾诉。黛玉也并不是天生就体弱多病,她是由于心中抑郁而成,心魔是折磨她夜夜未眠,咳嗽出血的根本。她有身份又能如何,没有亲人,没有温情,照样也只是行尸走肉,照样也还是寄人篱下。
众人羡慕她赛过天仙的容貌,羡慕她金尊宝贵的身世,可是又有谁想过,当众人去欢庆宝玉与宝钗结婚时,她被孤单地安排在潇湘馆度过还剩下的时间,原因是贾母担心她这体弱多病的阴气会冲掉宝玉的喜气;也不知贾母是真心还恶意,在黛玉远远的还未病危时,她就买好了棺材,说是以白冲白。也不知宝玉到底是真傻,还是假装,就在贾母安排他结婚拜堂时,他竟像个天真的孩童,装作什么也不知。不过,令人稍微有点欣慰的是:因为贾母,王熙凤怕由于宝玉接受不了与宝钗结婚的事实,而骗宝玉说是与黛玉结婚,宝玉信以为真,高兴地直跳,一天天地计算着结婚日子,但由于贾母,王熙凤等人的阴谋,黛玉还是在宝玉结婚拜堂的那一刻咽了气。
我悲叹黛玉可怜的结局,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满20岁便悄然离世;我愤慨,一朵如花的生命就这样被封建王朝抹杀掉了;我哭泣,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被掩埋在了一无名的山丘上!
简介后记:《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黛玉与宝玉在天界曾有一段离奇的“邂后”,黛玉在前尘只是一株仙草,而宝玉则是侍草的仙人,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黛玉为报答宝玉悉心浇水的恩惠,这一世且用眼泪偿还。
梦读书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范文【第二篇】
拙友有云:少女时代最不得看两人写的书,一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二乃琼瑶全集。前者使人悲切莫名,后者则让人思之若狂。如能不看,再好不过。笔者少不更事还未能遇着这位奇友,听其诫言,于是早早看了琼瑶,更早早翻阅无数次《红楼梦》,境况如友人描述一般,看时且喜且悲,读后患得患失。这等情状在看到宝玉与黛玉俩俩龃龉,又见宁荣二府“呼喇喇似大厦倾”更得以现。可一旦追溯从前,再来一遍从前当初问我看是不看,我会斩钉截铁告诉你,看。
不看不得过。人若无心,无情,无想,无念,无欲,则是安渡过去了也无甚意义了。
红楼人物,各个生辉,只道是将些许名字一一念出,你就晓得这名字底下各自对称的人物性格,身份名目,如标签也似的,自不必我再多废唇舌将几人遑道。只先说那个“无才补天”忿而不平的“石头”但凡有了些不同寻常的精气,是舍不得凡世俗尘的诱惑,一定要挤进人道里流转一番的。《聊斋》书中的精怪,比比皆是如此。而三生石畔旧精魂,又自枉顾一切开了一枝绛珠仙草。好不好要侍者舍恩露,在五内郁结缠绵不尽之意。古人最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草结环,以报恩德。”好比白娘娘只为西湖来报恩,都是一派好心惹出一串悲情。批曰: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于是乎,黛玉嬴弱之躯,却满腹珍珠血泪,绛为血,珠是泪,想眼中多少泪珠儿,怎经得住,从春流到夏,从秋流到冬。
我将所述,均不与后四十回有关,心存前八十回的念想,已足够花径露台走一遭。又因世人都解“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因而只重重列举此四女来小小的分析一下贾宝玉的灵肉分离。
众所周知,贾宝玉的性启蒙者是死有大蹊跷,身世迷离的秦可卿,曹先生的这股设局有何用意始终令人猜不透,古往今来的学者猜猜测测,并无统一见识。其时,宝玉至多不过舞勺之年,而曹先生通书涉及房事均以俭省笔墨,遮遮掩掩,婉转地一略而过。偶一不仔细,便还就不觉得他们真有些个什么了。当然细究之,宝玉同秦可卿不过梦中相授云雨,而与袭人却是真有其事。第六回章回目录直接点出,“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合着而后还有“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拉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之事。袭人自知贾母曾将他给了宝玉,也无可推脱的,扭捏了半日,无奈何,只得和宝玉温存了一番。”自此而后,袭人待宝玉更尽职,宝玉也待袭人不同于从前了。甲戌双行夹批在此,“伏下晴雯”。更能与后事对照,可见大不同也。
都说女子因爱而性,因性更爱,故此袭人对宝玉比从前更尽绵力一说足可信,而后若干“隔墙有耳”或以护宝玉之名实赶女侍之种种“罪状”,也因她与宝玉的这层爱欲关系更为人捉住把柄轻易不放。而这个“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的花袭人,最后也并没有能依着这曾关系而最终得到宝玉实在的好处。我若不幸处于袭人的位置上,我亦是不免要抱屈的,本就也仅仅指望能做个妾室或陪房丫头,竟终于抵不上1篇深情雕琢的《芙蓉女儿诔》,空做了那么多好性情的事儿,倒不如晴雯撕扇来的惹人旖旎之想。怨得了人,怨不了命。
鲁迅说,多所爱者,当大苦恼。有人问我红楼芸芸人物最爱是谁,我答黛玉。又追问我最厌恶是何者,我则无论如何答不上来。我是自都喜欢着的,其中大人好人圣人抑或小人坏人乃至不是人,我都想能怀抱于他们,生出更多些臂膀能包容得进他们,即使是宝钗,我若他年生逢于她,也是不能不爱的呀。也只有她能配得起国色天香的牡丹,也只有她能令聪敏的黛玉都对她俯首帖耳,也只有她将公共关系做到了极致,你道她是假,她也是假的如此浑然天成。与其说是后天练就的功力,不如说是环境赐予她的这种个性。与她相辅相成到了完美,便脱成化为了她这样一个人。而宝玉,不过是个孩子家的人儿,即便能多几个心懂些不同于常人的仁人爱物,也不过是一干书里看过来的东西,这种禅经诗词之说在宝钗雪白膀子面前立马被击毙无疑。正不是那一段“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所描述:“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 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你难道看了此处要怪责宝玉用情不专,见异思迁吗?但凡是正常男子,看到如此佳人在前,也是要不由得动心一动的,何况“混世魔王”贾宝玉?往往是要多了,才失相对也多,放任他也有偶动邪念于其他貌美女子身上,才是个“真人”呀。
天可怜见,最爱还是黛玉。爱她怜她则有爱怜自己之故,女子往往觉将自己幻做书里的人去一道体尝,便如是看完之后,不能分辨真假,混淆了现世与那世,此时与当时。宝玉与黛玉之爱应是从头至尾自知的,自知之中又涵盖了种种宝玉的“分心”,黛玉的“不安心”。以至于两人有这样的对话,“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我每每看到这里,心都是要急碎急碎的,总按捺不住自己,想个办法怎么样才能问明白宝玉,究竟懂了黛玉的心思没有。还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黛玉有什么不放心,她打从第一眼见到你起,吃吃睡睡玩玩同住同乐,还有什么能不明白你的?只有你常还会留恋于贪吃丫鬟嘴上的胭脂,惹这个姐姐,那个妹妹的。我不管你有多少个姐妹,只我于你是不同的便就好了呀。话是多说无益,你又是常控制不了自个儿的,我但求一个“绝对”,这种“绝对”有你也是没有你的。宝玉那么欢喜黛玉,还是不及黛玉更懂得宝玉。可男女之间不正是这样的吗?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而了解的往往又是女人更多些,男人不是不了解,真是胸怀鸿鹄之志,也就懒怠去了解女人的心思了。
宝玉对情对性自有他自己的一番分寸,许是他自己也不能解释是为什么。就像为什么对林黛玉只有情而无欲,双双躺在一张床上都如卧镜台;相反对宝钗的一股且敬且喜,却还生出对肉体的遐思来?而众丫头,他或对谁好惹谁招谁,种种行径又对晴雯不同,这两人在一起即是温情,也是磊落的温情,不带一丝一毫浊念的。更不说袭人,他是惯了有这个人,而并不心爱这个人。
昆德拉是大师,他下笔就成就了一个灵与肉分割,轻与重融合的世界。但他比起曹先生来就显得“直白”多了,他一径告诉你了不能承受之轻,不似贾宝玉的灵与肉显然要你通过那么多事件的表象去冥思苦想的。这想的过程更值得人们去尝试和体验,任何以字句剥夺了各人去思考的小说都还不够好。现代人走的飞快,灵魂拉在后头,就是缺了这些“想”,这些“执念”,所越不能通晓彼此。
常人总说,爱是灵与肉的高度统一。我则不大赞成,愈求灵肉合一的往往是女人,因她们特殊的身体结构和积年累月的世俗礼教,教她们定要追求这种“统一”,若不如此,也不会有那么多贞洁牌坊。于是很觉得这是一句女人们顶好的借口。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才刚刚开始,又有谁能证明爱必定要是有肉则灵的呢?但凡像宝玉此类人,情就是情,欲就是欲,分的一清二楚,倒也是明白人呀。却怕很多人假借爱之名义施肉体欲望之实,才更令人作恶。女人往往分不太清感情是否跟着身体走,则这对于男人而言,却是天生可以分割的。于是,这种不同就造就了宝玉的“分心”,黛玉的“不安心”。也许,世情本如此。我们解释的只不过是一干“本如此”的情性罢了。
一阅红楼终身误。终身误的不止以此为生的红学家,还有那么许多文学家们,点滴字句都能隐现红楼,当然还有吾等读者,中毒日深不可戒之。越往里究其所以,越觉得不懂。关于红楼种种,世代均不能说尽,况我寥寥数笔就想解释情与性,爱与肉,又是何其流于仓促。只要不是曹雪芹从棺材里跳出来,我们穷尽此生此世也永远弄不清的了。虽一夜苦苦熬成,翻看之中,还嫌大不够,只当博君贻笑之。尽管如此,我也只好同晴雯补裘最后道那么一句,写虽写了,到底不成,我也再不能了。
梦读书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范文【第三篇】
《红楼梦》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我经常说,在所有名著里还有名著的名著,经典的经典,有的时候我会建议我们应该选一到两本国书。
我们中国有国树,有国花,有国歌,有国旗,那么中国为什么不应该有一本国书呢?中国应该有一本书代表中国,让众人可以了解中国。如果中国有国书的话,我想《红楼梦》应该是首选之一。
说到《红楼梦》,我觉得把它作为国书,最少应该是有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它是爱的圣经。所谓爱的圣经是指,它代表着我们民族的眼光,代表着我们民族对传统社会2132年漫长历史的一个判断。
大家都熟悉《三国演义》,我经常说《三国演义》强调的就是让一部分人在中国先道德起来。大家可能也熟悉杜甫的诗歌,我也常说杜甫的诗歌就是让一部分人在中国先幸福起来。那么《红楼梦》呢?《红楼梦》就是让一部分人在中国先爱起来。
我们经常说爱不是万能的,即便是在孔子的《论语》里,在庄子的所有文章里,他们经常强调的其实也都是爱不是万能的。但让我们自豪的'是,在《红楼梦》里,曹雪芹第一次自豪的代表我们民族宣布:爱,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爱是慢慢不能的。
我推荐《红楼梦》的第二个理由是因为它还是文学宝典。在中国所有文学名著里,只有《红楼梦》,把美的东西、丑的东西、悲剧的东西、罪恶的东西和呼唤我们应该去爱的东西,应该去悲悯的东西讲得最最清楚。
我记得越剧红楼梦里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场次,叫"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说得真是非常精彩,因为在红楼梦里,林黛玉、贾宝玉包括还有一些非常可爱的男神和女神,我们几乎应该说,他们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当然,还有一些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非常得势的,比如说《红楼梦》里有一些高官达人,有一些贵妇,他们在曹雪芹的笔下都成为什么呢?成为被批评的对象。
所以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在《红楼梦》里我们就看到了在现实生活里悲剧死去的人,还让我们欣慰地活着。那些在现实生活里活的特别志得意满的人,在红楼梦里已经死了。
《红楼梦》第三个非常优秀的特点是,它还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史诗。我记得德国有一个著名诗人叫海涅,他在讲到犹太民族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全世界都知道犹太民族是一个没有祖国的民族。但是他又说,谁说犹太民族没有祖国呢?圣经就是犹太民族的袖珍祖国。
那么我们也可以借用这句话来讲到我们民族的《红楼梦》。《红楼梦》是什么?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袖珍祖国。当我们阅读红楼梦的时候,事实上我们看到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民族,是我的人生,你的人生和他的人生。换句话说,其实当我们看《红楼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住在红楼梦的背后,还有一本更大的红楼梦,那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也是你我他现实的人生。
我为什么特别喜欢红楼梦,我为什么经常在很多场合都向大家极力的推荐红楼梦,我为什么要说红楼梦是民间应当推选出来的国书,应该是名著中的名著,经典中的经典。其实就是因为,他是爱的圣经,它是文学宝典,它也是灵魂史诗。
梦读书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范文【第四篇】
《红楼梦》之所以又名石头记,主要是和宝玉的前世有关系。文章的一开始其实讲的是女娲补天的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下突然遭了一个大劫难。天破了一个洞,女娲为了拯救被他所创造的人类。于是就找了许多的五彩石进行补天,在这期间就遗留了一块石头。被扔在无稽崖的青埂峰上,这一个石头就是贾宝玉的前身。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有何玄妙之处?
一、《石头记》隐晦的更名之路《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源起于小说的男一号贾宝玉系女娲补天时未用的一块弃石,被丟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通灵幻化成宝玉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至红尘,投身于百年望族诗书簪缨之家贾府。
由此,衔玉而生的贾宝玉,成为至尊至贵的世家公子,与原本绛珠仙草转世有“木石前盟”的林黛玉、有“金玉良缘”之说的薛宝钗,演绎了一段凄美的“宝钗配”还是“宝黛配”的爱情故事,进而拉下“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帷幕,昭示封建社会的腐朽与必然没落。
贾宝玉最终因林黛玉的还泪而逝,离开大婚之后的薛宝钗,随一僧一道出家而去,最后复归青梗峰,由此录下这番世态炎凉的人生幻灭经历。
空空道人听完贾宝玉的叙述后,又见弃石上刻有这些内容,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便抄录下来,掷给在“悼红轩”正翻阅古史的曹雪芹先生传之于世。
故《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开篇有载: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响,将这石头记再细阅一遍……。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至回来,问世传奇。”
故章回紧接着补述: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孙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可见,空空道人将《石头记》易名为《情僧录》,旨在突出贾宝玉这一“情僧”的感情经历与最终结局。
孔梅溪改为《风月宝鉴》,意在警戒世人,妄动风月之情。无论是官场风月,还是豪门风月,有真情也有假意,个中虚实,自然也是一本“宝鉴”。
曹雪芹题之为《金陵十二钗》,旨在单纯为闺阁女子立传罢了。
二、《石头记》最终更名《红楼梦》不过,即便如此,《红楼梦》真正广泛问世之前的这几个书名,还是因书的内容偏向情色,被视为《金瓶梅》之类的禁书,列入“诲淫诲盗”之作,严禁流传。
兼之《石头记》创作于“闭关锁国”的大清时代(据考《石头记》初稿大约完成于乾隆十六年之后),正是“文字狱”最为盛行的时期。
以致原本有110回的《石头记》,虽说删去了未审定的后30回敏感内容,诸如贾府被抄家等涉及高层的政治争斗等,还是有许多“碍语”犯忌的文字,而被束之高阁。
所幸,这80回本的《石头记》还是得到八旗子弟,如怡亲王弘晓、礼亲王永恩以及闲散宗室敦诚、敦敏还有英亲王阿济格的后裔等人的偏爱,便将《石头记》刻成手抄本在八旗贵族之间小范围传阅。
后来乾隆皇帝的宠臣和坤得到这一手抄本后,对这部小说亦爱不释手,也成了《石头记》的“铁杆书粉”。
当他听说《石头记》未完,还有30回的内容因严重犯忌怕为此被“问罪下狱”而没有收录进来。
脑筋灵光的和坤即找来当时有名的文人程伟元和担任内阁典籍的高鄂,要二人收集这后30回的残篇余稿,由高鄂主笔,删去一切犯文字狱忌讳的“碍语”,重新补充改编。
经高鄂、程伟元整理后,便续成今天我们看到的120回“程高本”的后40章回,将贾府被抄家的原因写成是贾珍、贾赦等人的违法获罪所至,后来贾家在“皇恩浩荡”下获赦,贾政又袭得爵位,之后便是“兰桂齐芳”,并没因贾宝玉出家而受影响,仍有中举后的贾兰入仕支撑门户。
文学层面解释。
“石头记”这三个字,更是精妙。首先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就和“石”紧密关联。古人起名非常讲究,音、形、意三者合一方为绝佳。除此之外,“名”和“字”之间也会存在相对或者类同的现象。比如岳飞的“名”和“字”就喻指相似意象——高山耸立,坚定执着;大鹏飞升,志向高远。班固字“孟坚”,其中的“孟”表长幼,“固”和“坚”则相辅相成。类似现象在国学造诣深厚的金庸身上也有体现,他笔下的“杨过”(字改之)、“谢逊”(字退思)都是此中佼佼者。可以说,古代显宦人家给孩子起名都经过了多方考虑,小说家们为了让角色更具张力和感染性也惜字如金。不过,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似乎制造了某些不和谐的声音:遍览历代文学作品,我们几乎无法找出第二个主角姓名中字“撞车”的现象。但若以此为据深挖下去,更为深层次的因素就会浮出水面。
《说文解字》记:“玉,石之美者。”贾宝玉和林黛玉名字中的“玉”显然就是作者有意为之。隐约之中,作者似乎在营造一种上天注定的神话色彩……然而,在古人的世界观里,玉是一种易碎、通灵的物品,它可以买卖但不能送人,会挡住灾祸但也记录着仇恨,所以说两块不同的玉石相见之后互生龃龉也是理所当然。
《胭脂斋重评石头记》中说,贾宝玉是神瑛侍者转世,他在赤霞宫当值时浇灌了一株绛珠仙草,随后神瑛下凡时仙草也跟着坠人人间,以图报恩。红学研究者认为,贾宝玉出生时口中所含美玉就是无稽崖下的补天石,它在贾、林二人的爱情悲剧中扮演了见证者的角色。
然而,这块被女娲娘娘遗弃的灵石本来就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它的身上早就沾染了不祥的气息,由它来见证贾、林二人的爱情只能说是孽缘早定。
除此之外,贾府上下对奇花异石的偏爱也存在着神秘的隐喻。小说中有多处关于贾府园林的描写:“下面白石台阶,凿成西番莲花样。”“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白石峻,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奇花异石虽然美不胜收,但它们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若干年后,贾府败落,曾经欢歌一片的假山石林也随之一片萧条。可以说,贾府后花园的石山石海和贾宝玉的人生经历形成另一种对照,二者一荣俱荣,一辱俱辱。
梦读书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范文【第五篇】
当我阅读《美丽的女教师》这篇文章后,会让我如此感动。
当别人细心阅读,最容易理解题目中的答案。我阅读怎么老是不会全对呢?原来我只是囫囵吞枣的阅读,理解有点陌生。
我读了这篇文章,从周汝兰老师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所有的孩子的故事中得到了感悟,也有了感动。当时,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周老师知道这时候该地震了,第一次就警告孩子:“快往门外跑,孩子们!”结果,这一招很管用,一会儿跑出了30多个孩子,剩下了10多个孩子,可孩子着了慌不听话,周老师想出了第二招,严重的警告孩子,她还一手拉一个孩子,终于有几名孩子随后跟了出来。周老师觉得房子快倒塌了,瓦片也快碎了,周老师仍在坚持,又使出了第三招,他立即跑回了学校,迅速把两个孩子救出了门外,但最后一个孩子怎么办呢?老师不愿意让孩子出事,她还是用伟大的力量救出了最后一个孩子,52个孩子已经安全得救了。
老师的爱竟然这么伟大,不光是母爱伟大,但老师的爱也是美好的。世上的这种师生之间的爱也是让我们铭记在心的。
书,这位好朋友已伴随我多年,时时刻刻鼓励着我,让我拥有信心。
梦读书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范文【第六篇】
《红楼梦》十八世纪中叶问世,即不胫而走,风靡全国,在当时士大夫中流传着,“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红楼梦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她既承载着中国之文化,又展现着中华之瑰丽,人人推崇,堪称绝唱。
《红楼梦》中描绘的人物有400多人,生动地描绘了在特定环境中不同人物的特定表现,人物鲜活丰满。其中很多人物都会触动读者心灵,让读者感慨人物的命运,为之悲叹。作为主要人物的林黛玉贯穿始终,塑造的这一典型人物,使得“林黛玉”、“林妹妹”已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对于林黛玉这一人物,读者喜恶不同,褒贬不一。早年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孤独无助的处境让她心思敏感,自矜自重,小心戒备。黛玉才华横溢,孤傲率真,封建礼教下的女子难以主宰自己的婚姻,在与宝玉的感情纠葛中,她无力抗争,内心矛盾而缺乏安全感,不能有个明确痛快的结果。不管读者是否喜欢她,这是当时特定的环境下造就黛玉特定的性格,她就站在那里,柔弱而真实。有人说,如果人人能有一点黛玉的性格,那么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真实。
我个人比较欣赏尤三姐。尤三姐冷艳刚烈,轻狂豪爽,,她以嬉笑怒骂、毫无顾忌的方式戏弄贾珍贾琏,言辞激烈,一针见血;即使是“明示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凤辣子,她也要会一会。不似其他封建时代的女子矜持柔顺,她有着仿佛超脱时代的个性张扬、无畏无惧、敢爱敢恨。看惯了官僚豪门纨绔子弟虚假丑恶,妖艳于外的她,内心向往纯真美好的爱情,执着而热烈,当意中人柳湘莲因谣言而退婚,她以死明志,二人不能终成眷属,也许只有悲剧才能打动人心,虽然遗憾,却可感可叹,尤三姐这一形象更为鲜明突出。描写尤三姐的笔墨虽然不多,她却是一道亮丽而又震撼的风景线,她是可悲的,她的放浪不羁和过于强势使她没有给双方解释的机会,导致她与幸福擦肩而过,一个香消玉殒,一个抱憾终生。
众女子的判词,揭示了她们各自的命运,不禁让人感叹,人生不过如此三言两语,异曲同工,有人曾形容史书,前一页飞黄腾达人中龙凤,后一页身败名裂阶下之囚,莫要计较太多,人生如白驹过隙,且行且珍惜。其中人物所作的诗词,读者可以从气质、才调、风格、题材等多方面体会人物和所做的诗词对人物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其中更为出色的是那些洞明世事、发人深省的诗篇。比如《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结合,便都成了早已注定了的命运。这一方面固然有作者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流露,另一方面也曲折地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在封建宗法社会中,要违背封建秩序、封建礼教和封建家族的利益,去寻求一种建立在共同理想、志趣基础上的自由爱情,是极其困难的。金玉良缘,宝玉宝钗看似是那么般配合适的一对,但他们之间并不是爱情,感情是强求不来的,也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才有那么多对爱情不妥协、不放弃的凄美故事千古传唱。纵然是举案齐眉,你依旧不是我的她,不是谁不够好,只是缘分不够。正因为有这样的美中不足,才创造了有情有义的人间,让我们不会对情感失去希望,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梦读书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范文【第七篇】
《红楼梦》常读常新,越读越有韵味。网友为分享的“梦读书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范例(优质8篇)”,希望你们喜欢。
我读了《红楼梦》一书,书中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贾府的兴衰作为背景,写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悲剧。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腐朽封建社会,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生来嘴衔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虽然她的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就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着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她诗情画意,聪慧灵秀。黛玉每次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居于首位。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唯一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我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与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制度的人,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他们心中,一边是封建社会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自由之身的追求始终不弃。
我在教师的图书角内借了一本书,它就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作家曹雪芹呕尽心血,花了十年的时间,写成了这部长篇小说。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描写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正是如此,刚拿到书,我就爱不释手了,怀着急迫和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章......
第一章写的是《青埂峰顽石变美玉》,还没看完这章我就被里面的优美词句和故事情节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便津津有味地看了下去......一节课的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下课的铃声响起,我也才看到第四章。但回到家,做好家庭作业,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书,看了起来。终于,我花了一星期的时间,看完了这本长篇小说。呵呵,要不适事被缩减过,读起原著来,我恐怕两星期也读不完呢!
让我最难忘的一章就是《林黛玉别父进京都》了,里面林黛玉和贾母相见时的情景,读了都会让人感到辛酸——我也不例外。还有王熙风的语言艺术,也不得不让我佩服,就像“看她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倒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句话,王熙凤不仅称赞了林黛玉,还称赞了惜春、探春、迎春等人,真是个语言大师啊!
精彩的故事还有很多,我给大家推荐《林黛玉重建桃花社》、《贾宝玉泪洒相思地》、《锦衣卫查抄宁国府》,都很值得大家一看呢!在此,我也希望《红楼梦》能够祖祖孙孙传下去,供后代观看。
《红楼梦》!这颗文学界闪耀的明星,一定会永远挂在美丽的星空的!
中国有四大名着《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乃是四大名著之一,由曹雪芹所著,里面编造出了学学多多的人物,有风风火火的王熙凤,淘气调皮的贾宝玉,可怜善良的林黛玉,活泼开朗的薛宝钗,慈祥可亲的贾母等。这儿的故事有的让人感动;有的让人大哭;有的让气愤......
暑假里我买了本《红楼梦》,这里头的故事可真让人着迷啊!我可真佩服曹雪芹把一个个的人物变得那么的真。让我给你讲讲吧。
“黛玉想起,母亲生前曾对她提起过这个凤姐—她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做起事来却雷厉风行,比男人都强。王夫人十分喜欢这个内侄女,便把她许配给了侄儿贾琏。家府里大大小小的事本是王夫人打点,可自从凤姐嫁了过来,王夫人几乎就不怎么管事了,都让凤姐全全代理。除此之外,凤姐还有张巧嘴,很会逗贾母开心,因此也深得贾母的喜爱。”瞧,我说王熙“凤风风火火”可没错吧,我这人就是见了外人脸红,有时还真要学学凤姐的呢!
“不料宝玉听了这话,突然发起花痴病来。他一把扯下脖子上的那块玉,使劲向地上扔去,吼道‘为什么家里的姐妹都没有玉,如今这个圣贤班的妹妹也没有?还说是什么稀罕宝贝,姐妹们都没有,我也不想要了!”呵,这宝玉可说耍脾气就耍脾气,我觉得这个样可不好,作为一个学生要淡定,要低调点。这样才受别人的喜爱。
这本《红楼梦》上的知识可不少啊,让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以后要像凤姐一样果断,像黛玉一样淡定,像宝钗一样聪明,呵呵,这本书让我更加的完美!
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著,作者曹雪芹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族由盛到衰,其中的故事各个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更令人唏嘘不断,不敢妄作评论,只愿说说我读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其中重要的部分我觉得除了写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纯洁的爱情。最主要的是写女人,一个个形象都已印入我的脑海,不禁浮想联翩。在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晴雯,她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性格率真,口角犀利,嫉恶如仇,真乃一女中豪杰,但却因此引起贾府主子的不满、恼恨,最后被逐出大观园,病死家中,不禁让人黯然泪下。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尤二姐、尤三姐的悲惨故事,尤三姐为了爱情,情愿献出宝贵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尤二姐贪慕虚荣嫁与贾琏做二房,王熙凤的狡猾奸诈,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至连死都没有个墓碑。迎春大丫环思棋与潘右安从下就相互爱恋,最后却都为了爱情献出宝贵的生命。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慨叹唏嘘。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黛玉与宝玉真心相爱却因为封建礼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后导致了这场悲壮的爱情悲剧,有情人终不成眷属。曲折的故事情节,性格分明的人物,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爱情是不分贫富贵贱的。不能让世俗影响纯洁的爱情,虽然现在社会的拜金主义流行,甚至某些女孩子抛出“没房、没车,就不结婚的言论。”在婚姻上更讲究门当湖对,我不禁慨叹古人的爱情,他们为了敢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爱敢于抛弃自己的一切,为什么我们反而不成了呢?难道真的是没有钱就没有爱情吗?相信读过红楼梦的您一定也会有您自己的答案,愿世俗少一些烦扰,愿爱情少一些悲剧,愿天下有情人都终成眷属。
梦读书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范文【第八篇】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题记。
红楼梦一梦古往今来,赚得了多少叹息,多少惆怅,可是又有谁读懂了曹雪芹背后的凄凉,午夜梦回他是否会想起自己的年少,想起那大观园的喜怒哀乐,然后轻轻一声叹息,面上平静如初,实则内心百般波澜。
有友人问我,在这本书中你认为曹雪芹更偏爱林黛玉还是薛宝钗?我轻笑不语,其实无论是黛玉还是宝钗都不过是那颗顽石命中的一片浮云,片刻间便烟消云散,干净的不留下一丝痕迹,无论当初发生了什么,都是对的,可如果一旦结束便真的是结束了。
都说红楼梦最著名的便是那一首“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呀!全书写的都是荒唐的言辞,却浸透了作者辛酸的眼泪!都说作者迷恋儿女痴情,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意味?“荒唐”不仅指作者在书中引出了“炼石补天”“青埂峰”等荒唐故事,而是指出全书描写的当时社会的腐朽,残酷,互相倾轧以至于走向灭亡的道路。这书不仅是曹雪芹对而是生活的迫忆,更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讽刺,“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作者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时济世,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做诗人”的慷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世俗同流合污的傲骨,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也大有深意。顽石的特点便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就必然同当时那个黑暗卑劣的社会不相融,那这个社会就一定会排斥他。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解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表明他对人性和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语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挽歌。
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本书。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百年后世人对红楼梦可谓是褒贬不一,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是无论怎样,认识任何一个事物都必须要有辩证统一的眼光,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但《红楼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上一篇:2024年自动化专业自荐信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