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感悟【最新10篇】
【阅览】由阿拉题库网友精心整理编辑的“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感悟【最新10篇】”优秀范例,以便供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感悟【第一篇】
一个人的魄力是包含多方面的:包括个人的工作作风、日常表现、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多方面。有的表现的谨慎有余,开拓不足,优柔寡断,缺少应有的胆识和果断。要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增强老师的自身的工作魄力就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博学多才的人才能对事物作出全面分析、准确判断和科学决策。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教师要不断 补氧 、 充电 ,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实践积累,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时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
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其次要加强实践锻炼。一个人魄力大小与自身阅历息息相关,个人阅历丰富可以增强对事物的感应、适应能力。魄力必须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努力适应环境对自身要求,尽量多熟悉身边的一些基本情况,迅速进入角色。善于搜集信息,平常注意交流,工作中注意广言纳谏,寻师问策。在调研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还应该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鼓励学生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 亲其师,信其道 。
最后要有过人胆识和果敢作风。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正大、实事求是的人。在活动与管理中,教师要临危不惧,迅速决策,采取有力措施,放手的让学生去开展工作,使活动顺利进行。要敢于拍板和果断地处理一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感悟【第二篇】
陈俊武院士说过,不能觉得自己不错了,得到了很多荣誉,就该歇一歇了,回顾自己的经历,一直在前进,创新的思想没有停顿。我们正是要学习这种不能停的工作精神。
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感悟【第三篇】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比写在纸上更有价值,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漫山遍野开花结果,心里的欣慰,是发表论文无法比的!”朱有勇常说。
30多年来,朱有勇潜心钻研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研究等系列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以“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为题在《自然》杂志封面全文发表,成为新中国植保界在这个期刊上发表的第1篇文章。他构建的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体系累计推广应用超过1000万亩,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推广应用超6000万亩,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减少农药使用50%以上,被认为是国际上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成功典范。他构建了冬季马铃薯优质高效技术体系,20__年以来累计推广万亩,促进农民增收200多亿元。
朱有勇扶贫不为名。一个多星期前,正在澜沧各个村寨基地指导农民种植冬季马铃薯的他才得知被表彰为时代楷模。他依然平静地继续指导马铃薯种植,多方催促下,几天后他才不得不离开澜沧,前往北京领奖。
朱有勇扶贫也不为利。长期跟随朱有勇在澜沧扶贫的云南农大博士黄惠川讲了个故事,在澜沧开始推广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时,扶贫团队里起初有两种声音,有人认为研究林下三七花了10多年时间不容易,应该技术保密,通过技术转让盈利。但朱有勇坚持免费给老百姓使用技术,他说:“不能我们发财了,老百姓用不上。”
20__年12月,朱有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大特别奖励他200万元,他毅然决定把学校奖金作为原始基金成立云南农业大学“有勇奖学基金会”。20__年,他又将自己获得的“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0万元捐赠基金会,激励了更多师生学农爱农、服务三农。
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感悟【第四篇】
近日,中央宣传部追授在抗击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时以身殉职的李夏“时代楷模”称号。李夏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在紧急关头,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冲锋在前、英勇无畏的崇高风骨,体现了在群众危难时刻,心系群众、舍己为民的鱼水深情,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李夏同志用信仰的力量书写了平凡中的伟大,他对党忠诚的崇高品格、担当敬业的奉献精神、舍己为民的大爱情怀值得党员干部用心学习、用力传承。
学习李夏对党忠诚的崇高品格。李夏能够在危难时刻响应组织号召,挺身而出绝非偶然,李夏殉职时年仅33岁,但却把最高宝贵的8年时光奉献给了党的事业,他在最后时刻体现的无私无畏,既可以从他平时工作表现中窥见,更能从他坚定的信仰中探寻,是他对党忠诚品格的自然展现。学习李夏对党忠诚的崇高品格就是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在急难险重面前挺在前面,始终立场坚定、经受考验。
学习李夏担当敬业的奉献精神。李夏做过党建工作,也抓过纪检监察工作,无论在那个岗位,他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他不但肯干事、肯吃苦,还善于把事情做好。在精准扶贫中,他走村入户帮助村民种上高山贡菊;在纪检一线,他恪尽职守、真抓实抓,充分展现了纪检铁军的风采。学习李夏对党忠诚的崇高品格就是要保持勤勉工作、恪尽职守的工作作风,始终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单位负责的态度做好工作。
学习李夏舍己为民的大爱情怀。正是怀着对群众的真挚情感,平时这个穿凉鞋还怕有沙子硌脚的“城里娃”,变成了一个爬坡上坎的“本地干部”。正是始终心系群众,面对肆虐的台风、山洪,李夏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群众安全。学习李夏舍己为民的大爱情怀就是要牢记党的宗旨,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带领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 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我们要深入学习李夏等先进榜样,自觉学先进、做先进,以榜样力量引领前行之路。
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感悟【第五篇】
乌云密布、狂风怒吼、暴雨如注。8月10日凌晨,第9号台风“利奇马”突袭,导致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广德、绩溪等地受灾严重。这场超强台风不仅留下了满目疮痍,而且带走了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年仅33岁的宝贵生命。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以李夏同志为榜样,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发展好、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在郎溪县纪委监委机关召开的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专题会议上,委宣传部负责人吕昂深有感触。
“李夏同志的不幸遇难,让人感到十分痛惜。这几天我通过各个媒体不同角度的宣传报道,感受到了他那份赤诚的初心和质朴的奉献,不愧为当代青年的楷模。我将以李夏同志为标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准“90后”的郎溪县飞鲤镇民政所所长许易军,更加坚定了将青春扎根于基层的信念和决心。
8月15日,宣城市委面向全市印发了《关于追授李夏同志“宣城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向李夏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扎根基层的公仆情怀,恪尽职守、担当作为的敬业精神,以及不怕吃苦、勇敢无畏的优良作风。
宣城市各级党组织纷纷把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即将开展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召开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机关专题学习交流会以及撰写心得体会、对照查摆提高等多样化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真正做到思想上有触动、作风上有转变、工作上见行动。
“榜样的形象最直观,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榜样的力量最强大,感人肺腑、慑人心魄。”宣城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组长江艳表示,接下来,将围绕“学榜样守初心担使命”主题,组织各综合监督单位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向李夏同志学习活动。
作为革命老区的泾县,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的步伐。县纪委监委专门研究制发《关于开展学习宣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的工作方案》,就当前和下一阶段的学习宣传事宜作出细化安排,确保真正将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发扬光大。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狂风暴雨威胁时,李夏同志不惧艰险、奋勇向前,展现出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这给刚踏上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岗位的我上了生动一课,带来的是无限的动力。”泾县云岭镇纪委干部左鸿感慨。
“榜样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李夏同志与我们是同龄人,但他身处基层一线,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任务,都比我们要恶劣得多、繁重得多。”“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我们要主动向李夏同志对标看齐,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用美好的青春诠释初心和使命。”近日,旌德县借助青年学习型组织“慢城漫谈”,开展了一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专题讨论活动,4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干部踊跃发言。
日前,受灾最为严重的宁国市,党员干部都全力奋战在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白天,他们奔赴各自联系点发放救援物资、督促施工进度、帮助清扫淤泥;晚上,他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分享新感悟、新思路、新点子。“跟李夏同志比起来,我们吃的这些苦压根儿算不了什么。”这已成为宣城市参与抗灾救援的党员干部的共识。
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感悟【第六篇】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从保家卫国到植树造林,时代楷模张连印在不同的战场,践行着同一个初心,守护着同一个家园。在40年的军旅生涯中,他铁心跟党走,一心谋打赢,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事业。退休后,他深念组织培养之恩,心怀乡亲养育之情,抱定治理风沙、植树造林、为民造福的如磐信念,舍弃舒适的城市生活,毅然扎根在风沙漫天的毛乌素沙漠边缘植树造林18年,将昔日连绵的荒山秃岭变为绿水青山,即使身患癌症,依然奋斗不止,被誉为“新时代的甘祖昌”“穿军装的杨善洲”,成为新时代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个生动缩影。
作为一个56年党龄的老党员,张连印对党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后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是党和人民把他从一个孤苦的放牛娃培养成一名军队高级领导干部。戎马倥偬40载,每个岗位张连印都成绩斐然。退休以后,本可以选择安度晚年,他却饮风咽沙、倾尽所有,身患癌症仍然植树不已,在家乡建起了一道造福百姓的“绿色长城”。他的事迹直白地告诉我们,“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这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立业之基。
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作为人生信条,用在植树造林这个“战场”上,张连印以军人特有的勇气和毅力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和乡亲们一起将昔日的荒山头建成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尤其是面对疾病的折磨,他没有畏惧退缩,病情稍有好转就又回到了“战斗岗位”。从张连印身上,我们真切看到一名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折射出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蕴含着牢记宗旨、服务群众的为民情怀,见证了勇挑重担、开拓创新的奋斗意志,彰显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境界,这是党员干部砥砺初心、奋楫笃行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
多年来,张连印吃的是土豆白菜豆腐,最喜欢穿的就是一身旧款迷彩服;逢年过节,他都要买东西去看看村里的困难户……为了种树,他动员家人解囊拼凑启动资金,坚持不要林权、不要地权,承诺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这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的高尚情操,描绘了最坦荡无私的人间大爱、人性光辉,永远镌刻在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记忆中,为党员干部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服务社会、造福人民提供了最好的路标、最好的镜鉴。
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感悟【第七篇】
听完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被他的那种不忘初心、用毕生精力报效国家的崇高精神深深感染。一个人踏入社会,离不开一个岗位,一份使之生存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的想法很多人都有,然而只有在工作中脚踏实地才会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才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收获,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
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感悟【第八篇】
当我们走在上班的路上,享受着阳光赐予的温暖,当我们陪伴父母,报答养育之恩之时。却不知宣城市绩溪县荆州乡委书记李夏在应对超强台风“利奇马”时,突遇山体滑坡不幸遇难,年仅33岁,和他未完待续的事业一起,也永远留在了这个夏天。初心不灭,青春不悔。李夏,如同一盏闪烁耀眼的明灯,正日夜照亮着你我前行。
学习他“爱岗敬业、心系群众”。坚持人民之事无小事,在基层平凡的工作中做到脚踏实地、无私奉献,不负人民之重托,不辱时代之使命;学习他“对党忠诚、恪尽职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无论前路是否艰难,都要坚定初心,用“忠诚、干净、担当”践行纪检监察干部的光荣使命;学习他“不畏风险、不惧艰难”。他在危难时刻挺身向前、义无反顾,将年轻生命镌刻在抢险路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
“用生命践行初心使命,用热血书写满腔忠诚”。有一种责任叫担当,有一种情怀叫坚守。或许,他一直都为群众、为家人忙碌奋斗在路上。李夏同志告诉我们工作总要有人干,条件再艰苦,弯下腰去适应;工作再困难,迎上前去拼搏。反观自己,从家门到学校门,从校门到工作岗位,自己工作不扎实、不在状态,觉得自己不能适应工作,对照李夏同志,思想境界上的差距是太大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李夏同志为镜,对照自己、鞭策自己,立足岗位职责,扎扎实实工作,不愧组织所托。
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感悟【第九篇】
用知识改变农民命运的院士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
5天前,他还是一位在西南边疆拉祜族自治县村寨忙于种植冬季马铃薯的“农民”。5天后,11月29日,他在北京接受颁奖成为全国时代楷模。30多年来,他研发的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成为国际上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成功典范。近5年,他又在云南普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躬耕山野科技扶贫,让上千农民学会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等种植技能,带动了一批深度贫困中的拉祜族群众脱贫致富。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
跪在泥土里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在拉祜族村寨旁一片刚种植的马铃薯地里,张六均等三个拉祜族村民手杵着锄头站在地边,全神贯注地听一位老人说话。老人蹲在地上,手握着竹竿,一边用竹竿丈量地块,一边耐心地讲解马铃薯如何规范种植。老人蹲着累了,便很自然地右腿跪在泥土里,面带微笑反复解说示范。在一旁的云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何朝辉感动地用手机拍下了这珍贵的瞬间。这一幕发生在11月19日上午,地点在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村小组。这位65岁的老人就是朱有勇院士。
20__年,朱有勇带领中国工程院的专家和云南农业大学创新团队,在澜沧竹塘乡蒿枝坝开展100亩冬季马铃薯示范种植,当年平均每亩为农户增收3000至5000元,至20__年在全县已推广种植1万亩。朱有勇团队还应用林下三七科技成果,在澜沧示范种植7305亩,带动三七种植农户749户,每户平均增收万余元。
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感悟【第十篇】
穿迷彩服的田间“教书匠”
20__年,中国工程院对口帮扶澜沧县开展脱贫攻坚,开会商量由哪个院士来牵头这一重任。当时60岁的朱有勇毅然决然地说:“我最年轻,我来干!”
朱有勇带着团队来到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在村里建立科技小院,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5年来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基地示范推广种植冬季马铃薯等作物的过程中,他发现农村群众素质性贫困突出。于是他整合云南农大教师和澜沧职中教师团队,创办了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学员是来自全县各乡镇有脱贫致富愿望的农民,课堂就设在田间地头。从选良种栽种,到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从采收包装到产品推广,都由朱有勇等院士教授专家亲自授课。老师和学员一样,都穿着迷彩服。
“朱院士对农民和蔼可亲,没有架子,很多学员培训回家后,不仅自己种冬季马铃薯和林下三七,还带动全村群众一起种,一起增收脱贫。”竹塘乡乡长龚老五说。3年多来,澜沧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已开展了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电子商务等培训班,培养了近千名致富带头人。
“我们是教书匠,没有钱,就把科技知识教给农民,教他们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没什么了不起。”朱有勇淡淡一笑说。
下一篇:曾国藩【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