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营企业债务风险及对策建议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大型民营企业债务风险主要源于融资渠道受限、经营压力加大,建议加强财务管理、优化融资结构、提升经营效率,以降低风险。下面整理的优秀范文,供您参考学习之用。

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创新成果,80%以上的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已成为保障民生、促进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近几年,部分知名民营企业由于债务负担过重导致经营陷入困境,引起各界对民营企业高负债问题的广泛关注。中西部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相对高,部分行业偿债能力下降较为突出。民营企业高负债问题与发展战略激进、经济环境变化和风险管理薄弱等因素有关。考虑到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需要多措并举帮助民营企业化解债务风险,以确保经济稳健运行。

以宁夏某大型民营企业为例,分析债务风险的成因,提出对策建议

一、风险成因

(一)企业内部风险

1.盲目扩张,急于做大求强。近几年,在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向好的背景下,企业违背市场规律和企业成长规律,在融资动机和融资需求较大的情况下,选择“大干快上”,采取不断加杠杆的方式推动资产规模扩张,盲目实施了一些建设周期长、短期难以见效的项目,导致大量资金占用,形成低效资产。甚至出现项目经过长期建设竣工后,已经成为落后于时代的落后产能,给企业自身带来巨大损失。

2.脱离主业,背负巨额负债。近几年,企业未专注于自身产业主业发展,大举向金融等非主营业务领域延伸,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因交易地位不平等被迫持有不良金融资产,巨额负债和不良资产最终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

3.决策失误,风险管控滞后。企业在研究决策重大事项时比较随意,对新上项目和非主营业务的必要性、风险性缺乏全面科学的评估和论证,做出的决策具有局限性,没有充分考虑企业长期发展,仅凭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个人意志和个人偏好盲目实施。同时,由于企业风险防控意识较差,未及时制定风险应急预案,未形成风险管理机制,当风险出现后无法及时识别,无法及时管控,最终导致风险扩大。

4.管理粗放,企业治理失衡。西部大型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较为粗放,内部管理制度“人治”色彩较为鲜明,缺乏对责、权、利的有效管控和制衡。随着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这种经营管理和企业治理模式的弊病很快显露,与企业全产业链、跨境经营需要严重脱节,进而出现了不诚信经营、违规经营等问题。

(二)企业外部风险

1.民营企业竞争环境问题

金融机构低风险偏向,直接导致资金更偏好低风险领域。而国企、民企经营风险相对来说,民企经营风险较大,获得融资的成本相对较高,推动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从而客观造成国企民企的不公平竞争。民营企业更加期待进一步规范政府在市场准入环节的管理权限和方式,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对各类所有制企业“规则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

2.金融监管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总书记言简意赅的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宁夏虽小,但同样存在诱发金融风险的土壤,有些企业贷款资金脱实向虚、骗贷和利益输送问题依然存在;有些企业贷款资金“贷用分离”,资金流向隐蔽,监管失效;有些企业间采取不当关联交易、甚至违法开展幕后交易,造成金融风险叠加,金融监管机构没有充分发挥好监管职能是其中一项主要原因。以上问题充分说明金融监管措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二、对策建议

引导民营企业树立正确的发展观,避免盲目扩张,同时要做好监管工作,防范过度跨界经营;优化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减少企业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速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优化财务管理制度,从内部入手堵住漏洞;不断优化资金筹措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强金融监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治理能力。鼓励、支持、引导重点民营企业建立“治理结构合理、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营高效灵活”的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民营企业建立高效的运营管理机制,鼓励重点民营企业积极引进职业经理人,补齐实际控制人在经营管理上的短板,提高企业整理经营管理能力。

二是聚焦主责主业发展,遏制盲目扩张投资。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尊重经济规律、市场规律,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推动企业稳健发展。要做大实业、做强产业、做优主业,围绕主业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忌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贪大求全、盲目扩张,搞跨界式经营。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管,做好市场准入和项目准入,防止一些企业背离主业“盲目铺摊子”“赚快钱”。

三是依法加强行业监管,引导企业合法经营。民营企业要严格遵守《公司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要规范融资行为,加强贷后管理,积极履行债务人各项义务。税务、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依法严格监管,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及时纠正,督促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防止“小错”变成“大错”。避免民营企业违规经营和过度负债。

四是强化风险监测研判,有效应对重大风险。鼓励、引导重点民营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设立专门机构或人员全权负责企业债务风险工作。对债务风险较大的企业及时进行预警,必要时及时成立相应机构,在最短时间内尽早介入,瞄准企业风险关键节点,分门别类地实施精准化解,及时避免因企业化解能力不足、化解方式不合适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风险。

五是完善公平竞争制度。真正对预期和信心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法治化营商环境,以良好的法治化环境、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稳定预期,才能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反对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作为重要任务,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进一步规范执法领域涉产权强制措施和程序,防止和纠正用行政和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六是加强金融监管。提升金融监管能力。金融监管机构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监管措施,提升监管效率,确保金融政策落地。围绕深化金融改革,切实发挥好金融监管机构的作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切实规范贷款资金使用行为,监督资金流向,让贷款资金真正流向“贷款目的地”,防止出现贷款资金“贷用分离”,推动金融资本“脱虚向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金融风险识别能力。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确保信贷资金使用透明化管理。加强信贷资金平台管理、流向管理,让信贷资金流动透明、流向易查,杜绝资金外流造成的金融风险;对资金异常动向及早识别研判,防止风险上升、风险叠加和风险不可控。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一旦发现较大金融风险,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金融监管机构要重点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注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企业、僵尸企业和空壳企业金融业务,揭示不良资产的真实状况,让隐蔽风险显性化,及时防范信用风险;关注是否存在促进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投向融资平台或“非贷款目标”行业,关注不当关联交易,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更加注重经营状况良好企业、大型企业,重点加强理财业务、大额授信监管,防范经营行为不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管理失当形成金融风险;及时发现和揭示违规放贷、骗贷、利益输送等方面的问题线索,坚决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对金融监管不力,形成区域显性、隐性金融风险的监管机构实施问责,倒逼监管机构履行监管职责。

48 3444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