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大全精编8篇
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知,掌握简单的数数、比较和分类技能,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促进思维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希望您喜欢。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第一篇】
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1、能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能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的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1、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师:(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师敲击小鼓。
幼儿:小鼓声。
师:快看看,真的是小鼓。知悉观察,小鼓长什么样子?
幼儿:圆形。
师: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师:请小朋友沿着小鼓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圆圆的,滑滑的。
幼:圆圆的,幼:边缘是光滑的,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幼:它像盘子,幼:它像太阳,幼:它像……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励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
2、让我们一起在活动室中寻找,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幼儿在室中寻找。)
3、交流自己的发现。
4、观察幻灯片上的圆形实物,感知圆形的特征。
5、进一步感知圆形的特征
、实践操作,添画。
(1)小朋友你知道圆形能做成什么吗?老师给小朋友变个魔术看看。
一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大太阳,两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可爱的小鸡,三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好吃的糖葫芦,四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可爱的毛毛虫。
(2)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励他画的越多越好。
(3)观看幻灯片中的圆形变成的图形,激发幼儿的想象。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第二篇】
1.喜欢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1.趣味练习:比较(1-98)
2.项链一串
教学具图片
一、感受规律的存在
教师出示穿好的一串项链,提问:
1.这串项链漂亮吗?为什么?
2.在项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3.他是按照什么规律串起来的?如果你来穿你会怎样穿?
二、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幼儿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1.除了我们的下面互联有规律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2.他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的?
三、趣味练习:规律
看看图片上的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的?
请幼儿互相说一说。
四、幼儿尝试利用多种材料排序,体验创造与表现的乐趣。
1.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按照一定规律排队的,
今天我们也来玩排队的游戏好吗?
(幼儿在教师中任选喜欢的'材料为他们排队,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
2.提问:你为什么这样排?你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幼儿间相互交流,教师和幼儿有目的的一起参观有重点进行排序的讲解与评价。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第三篇】
活动目标:
1、对环形排列的物品感兴趣,了解环形排列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尝试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数,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与家长共同收集环形物品:如圆盘、手镯、伞等,引导幼儿发现环形排列物品的特点。
2、每组一份盘子、手镯、雪花、记录纸、笔。
3、课件、大记录纸、即时贴纸、夹子、回形针、笔、音乐cd。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一个钟面”,感知平面环形排列方式。
2、分组操作,初步尝试环形数数:
(1)幼儿数一数:盘子上的图案、手镯上的珠子、雪花上的花瓣。并将各自数数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记录各组不同的结果。
(3)提出疑问:同样的东西,为什么大家数的结果不一样?
3、交流:“你是怎么数的?”请数对的幼儿和数错的幼儿上来数一数雪花上的花瓣,展示各自的方法。
4、播放课件,请幼儿思考:怎么数,才能数对呢?
让幼儿直观的感知“小花有几朵?小花排列方式是怎样从直线变为圆形,应该从哪里开始数、到哪一个结束?”
5、交流:“怎样记住开始数的地方?(做标志)用什么来帮忙做标志?”
6、幼儿第二次操作:添加材料,尝试用做标志的方法数数。
(1)请幼儿介绍:你用什么做标志?你是怎么数的?(播放课件,直观感受做标志的数数的方法)
(2)老师小结,感受环形计数的要领:只要每个图案都数到,每个图案只数一次,不重复数不漏数,不管从哪一个开始数,数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3)交流、比较:“怎样数,能又对又快数出盘子上的图案?”引导幼儿发现即准确又便捷的计数方法。
可以用手按住一个图案或发现图案排列的规律(如先看出盘子里小花数量,再去数大花)就能快速数出环形排列物品的数量。
7、播放课件,欣赏生活中常见的环形排列图案的物品。
8、音乐游戏:快乐舞伴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继续寻找:生活中你还看见哪些物品上的图案是环形排列的呢?到幼儿园周围找一找立体或平面环形排列的物品。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运用课件,创设问题情境,“钟面上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把幼儿引入与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由于图案的组合轨迹是圆形的,幼儿在点数时,会忘记起始点而多数或漏数,点数时结果不一致。我再次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方法来数,才能准确地数出盘子上的图案?”为突破难点,继续运用课件,让幼儿直观的感知“小花有几朵?小花排列方式是怎样从直线变为圆形,应该从哪里开始数、到哪一个结束?”将教材中的形象以动画效果的形式出现,激活物体,从而使幼儿理解环形数数和直线数数是一样,只要“记住开始数的地方”就能准确地数出来。从而进入“怎样记住开始数的地方?用什么来帮忙做标志?”的操作环节,更好地掌握环形计数的要领。结束环节在“快乐舞伴”的游戏中体验数数的乐趣。各环节的设计,都围绕目标和内容层层递进,结合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为幼儿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诱发幼儿乐于探索数学的动机,充分调动幼儿进行探索、比较、交流, 获得相关的数学经验。巧妙地把数学、操作、游戏融入为一体,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第四篇】
唱数:凭着记忆背诵自然数的名称和数序,未必真正认识数量的意义,包括顺着数、倒着数、跳着数。
点数:能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逐个说出数词,使说出的每一个数词与手点的每一个物体一一对应,并最后说出总数。
在游戏情境中说出数词,尝试10以内的有序唱数。
有兴趣进行阅读,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类型:集体
活动准备:阅读绘本《1是蜗牛10是螃蟹》、一只蜗牛、草地、手杖一根。
引出绘本
引起兴趣:你们喜欢看书吗?
我们一起数到5,看看是什么书。
一起看绘本,有兴趣点数不同数量的脚
翻看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
这是哪里?你看到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
蜗牛用身体的什么地方爬行?这就像是蜗牛的脚,它有几只脚呢?
数一数画面上的脚。
谁来数一数?现在是几只脚?
蜗牛还会往前爬吗?我们一起问问它:蜗牛蜗牛,你还爬不爬?
和蜗牛做游戏
引起游戏兴趣。
一起数到10,看看来了谁。
游戏:数脚。
蜗牛一只脚,只能往前爬,小朋友两只脚怎么走路?
你可以走几步?边走边唱数。
谁愿意一直走到蜗牛的身边?数数要走几步。
数数草地上一共有几只脚。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第五篇】
1.在游戏中认识大、小标记其特征
2.尝试按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分类,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3.乐意参与游戏,体验共同活动的快乐。
1.大萝卜和小萝卜若干、大小篮子各一个。
2.小兔子头饰一个。
一、导入情景,激起幼儿探究的兴趣。
1.师:小朋友,我是兔妈妈,你们都做我的兔宝宝好不好呀?
2.师:今天兔妈妈要带我的宝宝们去找食物,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开着火车去找食物吧!
二、寻找食物,巩固大、小的认识。
“xx找到的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胡萝卜啊“妈妈找到的又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胡萝卜啊?”
2.师:请每个兔宝宝轻轻地去拿一个胡萝卜吧!带着胡萝卜轻轻的坐到位置上。
3.师:拿到胡萝卜后跟你的好朋友说说你拿到的是大的还是小的。
4.出示两个篮子。
师:“我们把找到的胡萝卜放到篮子里,你们看,这两个篮子有什么不一样?”
“你们说,大胡萝卜应该放在哪个篮子里?小胡萝卜呢?”
教师示范,边放边说:“大胡萝卜放到大篮子里,小胡萝卜放到小篮子里。”
三、认识大小特征标记。
1、出示大小标记。
小兔神秘地从篮子里拿出了两个标记。
师:“这里有两个标记,上面画得是什么?这两个小人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也来学一学!”
大标记:两只手伸出来,两脚分开,表示大的意思。
小标记:这个小人啊,身体转过去了,只看到了后面的头发,他的手靠着身子,两脚并拢,表示小的意思。(幼儿学说大小标记。)
2.游戏巩固认识大小标记。
师:“我们来做游戏啦,老师拿出什么标记,你们就做什么动作,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为胡萝卜匹配标记。
师:“小朋友们,这个篮子里装的是什么萝卜?应该帮小兔选哪个标记贴上去?”
请幼儿来贴,边贴边说:“大标记送给大萝卜,小标记送给小萝卜。”
四、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
1、让幼儿每人拿操作材料。
师:“我们这儿有小朋友爱吃的蘑菇呢,你们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谁的大?”
2、分组让幼儿把蘑菇送到有大小标记的篮子里。(要求边送边说:大蘑菇送给大标记,小蘑菇送给小标记。)
五、结束。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大标记和小标记,我们的教室里也有大的东西和小的东西,我们一起找一找。”引导幼儿观察后面的墙饰。“幼儿园其他地方也有,我们出去找一找。”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第六篇】
1、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2、学习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1、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儿歌《小瓢虫》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这里是什么?(瓢虫)今天我是瓢虫妈妈,你们就是瓢虫宝宝,瓢虫最喜欢吃害虫啦!我们一起去抓害虫吧!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
爬来爬去的小瓢虫(五指作爬行状)
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确立对斑点的认识
师“宝宝们,累了吧!好,我们坐在小椅子上休息一下”
(出示瓢虫纸)师:咦?一些瓢虫宝宝真顽皮,跑到这里来了,看看这些瓢虫宝宝它们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斑点不一样)
2、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老师指着1只瓢虫,提问:瓢虫宝宝的背上有几个斑点?(1个)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手口一致的点数1,并齐声说1。
(3)指有3个斑点的瓢虫让幼儿来数一数,也齐声数1、2、3,那共有几个斑点?(3个)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数斑点
(1)现在妈妈请宝宝们看看自己身上有几个斑点?拿下来,伸出手指数一数,数的时候,请你一边数一边说。
(2)幼儿数一数,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拿着瓢虫上来数一数,说一说,学说一句话“我身上有几个斑点?”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2)集体验证。
四、幼儿操作
师:瓢虫宝宝都送回了家,你们高兴不高兴?噢,你们真棒!好,现在啊,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那儿也有一些小动物们想回家,它们希望我们小五的小朋友们送它们回家,你们乐意吗?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送它们回家吧。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第七篇】
1.尝试按一定规律排队
2.借助自身的特征来排序,进一步体验排序的规律和方法。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蜡光纸若干。
1.出示蜡光纸,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纸的形状、颜色、大小。
2.启发幼儿给他们排排队。
3.观察幼儿操作,发现其中交替排序的例子。
4.请按两种颜色交替排列的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说说自己的排法。
5.全体幼儿再次学习排序。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将数量和颜色(或大小)交替排序。如一个大,两个小,两个红,一个黑等。好朋友排排队。
6.请两组幼儿男女各四人,分别站成两排。
7.请男队和女队间隔排序,把两组的幼儿排成一排。如:一个幼儿站,一个幼儿站又一个幼儿站一个幼儿蹲。
1.翻幼儿用书,鼓励幼儿独立完成。
2.引导幼儿互相检查,交流排得是否正确。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第八篇】
1、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能比较3个物体的长短并排序。
2、体验飘带舞动的快乐。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课件、丝带等。
一、导入师幼一起做动物模仿操,引发幼儿兴趣,并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长短。
二、活动开展
1、观看课件讨论,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引起幼儿对生活中长短事物的关注。
(1)图片里有什么?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2)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各种不同长短的事物。
2、师幼探讨,共同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
3、尝试按不同的方向给3个长短不同的丝带进行排序。延伸目标,在幼儿掌握按一定顺序简单排序时,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摆出不同的造型,鼓励幼儿用自己语言大胆表述出来。
三、激发幼儿想象力,体验飘带舞动的快乐。
1、通过比较,理解长短是在一定条件下比较出来的,具有可变性。
2、想象空间:玩丝带。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的操作材料比较长短并排序,也可根据幼儿掌握情况将数量增加到4。
美术区活动延伸:创意守恒。提供长度一样的毛线让幼儿进行粘画,引导幼儿发现在长度不会随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