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免费下载软件4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免费下载软件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一年级数学教案免费下载软件篇1
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课题一:长 短
执 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蔡 宁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蔡 宁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吴成林
教学
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
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ht〗
三、
反馈练习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全课小结(略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题二:加 法
执 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二小 王海玉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二小 王海玉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二小 周文清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2题
教学要求:
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出示数字,读数。
按顺序填数:
()3()5。
(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通过演示,加上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交流的意识。)
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由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认识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通过观察,得出1+2=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联想,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述,边摆边说,学生独立操作,从中体验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让学生借助于熟知的生活事例学习数学,使学生初步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全课小结(略)
课题三:认识物体和图形
执 教: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玉田镇联合小学 李金英
教案设计: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指导教师:鞠凤霞 薛玉春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要求: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图形卡片。
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设计说明 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通过学生操作、观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通过记忆想象,使学生形成表象,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通过操作、使学生亲自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特征。)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通过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全课小结(略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课题四:分 类
执 教:河北省玉田县实验小学 江会书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实验小学 江会书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实验小学 黄振玲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第40页练习六~题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学具准备:
1.录像
(1)商场外景镜头
(2)商场物品远景镜头(依次播放食品类、家电类、鞋类、文具类、服装类)
(3)商场物品近景镜头
①柜台物品
②售货员正在摆放文具
③显示摆放结果
2.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
3.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录像,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设计说明 从生活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看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相互叙述,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想象,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
2.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通过学生观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分类使生活更方便了,同时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就有数学。)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过学生观察,猜测、思考,进一步理解并学会分类,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分类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
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练习,练习六1-3题
(1)第1题
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通过学生独立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渗透集合思想。)
(2)第2题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2)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小结(略)
(补充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练习,使学生体验分类的技巧)。
课题五:9加几
执 教: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 高秀艳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 高秀艳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 钱守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设计说明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尼?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
(板书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教案设计示例 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放录音,听故事.)
(点评:“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点评: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有,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 0)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 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点评:教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 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
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点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三)出示图片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01 002 003 004 005
001 002 003 004 005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点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课间休息: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
谁还想把你的作品 给大家看看?
(二)出示图片:怎样数得快?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样数.)
(点评: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点评: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探究活动 与众不同
活动目的1.使学生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活动题目:在0、1、2、3、5这5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集体交流.
分析与参考答案
一个数是不是与众不同,要看选择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与众不同”,下面只是几种不同的说法:
0与众不同,理由是只有0小于1,而其他3个数都大于1;也可以说1的起笔和收笔是重合的,所以0与众不同;
1与众不同,因为只有1是处于两个双数中间;
2与众不同,因为有两个数比2小,有两个数比2大,2处于中间位置;
3与众不同,因为在3个单数中,3处于正中间的位置;
5与众不同不同,因为0、1、2、3这三个数都是一笔写成,而5是用两笔写成;也可以说只有它大于3,而其他三个数都小于3;还可以说前面四个数中,相邻两个数都相差1,只有5与3是相差2;因此5的确与众不同;
从上面的解答来看,一道题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说明
这个探究活动的答案还有很多种,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都应该算正确.
教案设计示例 快乐的家园
教学目标
1.对“1”进行认识,并且从1引申到2、3、4的学习.
2.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学难点
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具准备
课件、补充资料“结绳计数”,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点评:以结绳计数的故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活动(二)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点评: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1”的概念.)
2.(演示课件:美丽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点评: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学习.)
5、谁能
总结
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活动(三)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点评:由“1”的学习,引申到2、3、4的学习,学生借助已知的方法自主学习.)
活动(四)
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如果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
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点评:组建小足球队,调动学生参与的意识与活力.在老师示范性的采访后,学生在模仿提问中,感知序数.)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1 2 3 4
总评:注重体现学生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在引入新知识时,通过直观的富有意趣的画面——结绳计数来引入,并安排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如:组建小足球队.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注重直观感受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认识1的 时候,先让学生感受一棵草、一只船、一盆花……让学生联想到: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教学设计点评
注重体现学生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在引入新知识时,通过直观的富有意趣的画面——结绳计数来引入,并安排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如:组建小足球队.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注重直观感受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认识1的 时候,先让学生感受一棵草、一只船、一盆花……让学生联想到: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2.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3.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瞧,它是谁?(电脑演示)出现可爱的数字娃娃,这些数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出示练习认数、读数。
2.复习旧知:瞧,这些数字娃娃队伍都没有排好,谁能帮他们排排队? 3.(指着1、2、3、4、5)问:5后面的数字是几?出现数字“6”、“7”。今天我们就来和它们作朋友,学习6、7的认识。板书课题:6、7的认识 二、新授
(一)数一数,说一说
1.课件演示主题图,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2.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你是怎么数的? 展示学生的各种数法。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同桌互相数一数。3.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4.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1).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二)拨一拨,比一比 1.教师用计数器演示
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拨珠子,先拨5颗,再拨一颗,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我们刚才一共拨了几颗珠子,是怎样拨的? 问;再拨一颗是几颗? 2.在直尺上认数。(课件演示)
请小朋友们一起帮助老师在直尺上标出刻度数。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3.引导学生比较6和7的大小。
学生从学具袋里先数5个图片,再数6个图片,最后数7个图片。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学生可能出现5比6小,6比7小或6比5大,7比6大。板书:5○6
6○7 6○5 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填空完成5<6 6<7 6>5 7>6。(三)数一数,填一填
1、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一共几朵。 2、指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3、(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学生数一数,并填在书上,集体订正。(四)分一分,涂一涂 1.数出6根小棒。
6根小棒我们可以怎样将它分成两个部分呢?请同学用自己桌子上的6根小棒摆一摆。2、汇报结果。
3.学习7的组成。
(1)四人一组为单位研究讨论7的组成。(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结果。
(五)写一写,做一做 1.学习6和7的写法。
引导学生观察6、7的字形。
教师示范写6、7,学生先书空,再在格子里练习三、巩固练习
1、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 2 3 5; ②号5○6 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 7○6;
⑥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做以上题目。四、全课总结
用6、7的数字说一句话。
本文地址:http:///zuowen/
一年级数学教案免费下载软件篇2
·一年级数学活动课《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幻灯片以及喜羊羊的歌曲。)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今天都有谁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
生: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村长。
师:那我们就跟上他们的脚步,一起去数学乐园闯关吧!(喊口号:数学乐园大闯关,冲呀!)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对口令
师:沸羊羊是羊村的大力士,他要带小朋友们过第一关——对口令。(播放ppt)
游戏规则:屏幕上出现一个固定数字,沸羊羊说一个数,同学说另外一个和它组成的数。说对了就算过关。师:固定数字是几? 生:5 师:沸羊羊他报了一个数字3,开动你聪明的小脑袋想一想,你要报几才能和沸羊羊的3一起组成5呢? 生:我要报2,因为3和2组成5.(多组练习)
师:小朋友们厉害!有没有信心闯下一关呀?
生:有!
(喊口号:数学乐园大闯关,冲呀!)第二关:走迷宫
贪吃的懒洋洋带着大家走进了迷宫,可是怎么也没能找到出口。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吗?(播放ppt)
游戏规则:按照1、2、3……9的顺序走出迷宫。师:就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自己走出迷宫的方法吧!(展示学生的不同路线,说明方法多样)师:终于走出迷宫了你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那我们看看接着又玩什么游戏吧!第三关:投球大比拼
(播放ppt)
喜羊羊队vs一年级同学
师:我们将和喜羊羊他们比赛投球,赢了就可以得到老师准备的奖品。你们想获得奖品吗?
生:想!
师:那我们选出我们班的投球能手吧!(随机按序数选取学生和记录员)
1.两队开始比赛,其余同学拉拉队,记录员在黑板上作好记录。2.比赛结束,观察黑板上的记录情况,用一句话说说比赛结果。3.颁奖 第四关:送车票
师:数学乐园有趣吗?既有游戏玩,还有奖品。相信同学们也累了,我们休息10秒钟吧。轻轻闭上眼睛,倒数10秒钟。
生:10、9、8、7、6、5、4、3、2、1、0.学生倒计时,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车票随机放在同学的桌上。
(播放录音:怎么办怎么办?糊涂的老村长把喜羊羊们回去的车票弄丢了。他们还在数学乐园回不去了。)
师:村长可真不小心!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快在自己的桌子上找一找,车票是落在我们班了?
学生在动手找寻车票。
生1:老师在我这。
生2:我这也有。
师:好,那你说说车票上写什么了?你能告诉老师是谁的车票吗?
生:8-5
师:那你来亲手把车票送到喜羊羊那吧。
……
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喜羊羊们终于坐上了火车。让我们一起和他们道别吧,希望他们下次还来我们班。
师生:再见!三、活动总结
同学们今天不仅参加了有趣的数学游戏,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不少数学问题;你们不仅自己会独立思考,还知道了怎样与同学合作;大家都是聪明勇敢的孩子,所以我要送一份礼物给大家——智慧种子,希望你们将它种在你们的心里,等到它结出智慧的果实。
一年级数学教案免费下载软件篇3
《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一年级(2)兰晓丽
教学内容:“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加法”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的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择优来突破难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以内的分与合 ?423223 ????∧??????????∨∨∧??? ??1?□???????□??????□?□1 二、探究新知识
(1)创设情境,引出算式
电脑课件展示第25页例题情境(小松鼠)
老师引发思考:“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的问题可能很多,只要学生敢于提问,老师都要给予鼓励。然后在学生所提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节课教学相吻合的问题“一共有几只小松鼠?”
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几只小松鼠,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3+2= 为什么用加法算?
引导说出:要求一共有几只小松鼠,就是把3只和2只合起来,所以用加法。提问:不看课件图,不用数,你会计算3加2等于几吗?(2)总结提炼
引导学生说数的合成。从依赖直观过渡到用数的合成知识来计算。请一位同学说说3+2=5是怎样算的?(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就等于5。)三、课堂练习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要求学生掌握加法的含义并会列加法算式。五、板书设计
加法
3+1=4算法:1、数数法
(加数)(加号)(加数)(和)2、接数法
1+4=53、利用数的合成计算 4+1=5
一年级数学教案免费下载软件篇4
教学目标
(一)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二)加深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难点:理解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1.口算.
4+3+
28-6-
19+6-8
12-7+6 2.口算.
20+
3 34+
5 48+50
60+15 9+20
4+81
91+7
70+29 7+52(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括号——又称圆括号,记作“()”.[边说边板书课题:小括号记作()]小括号的威力可大了,为什么呢?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2.教学例2. 出示例2实物图.
师: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们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你们来得真好!快帮助我算一算盘子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子里的糖说:“糖纸有不同的颜色,这里黄色的有2块,绿色的有3块,红色的有7块,你们想一想该怎样算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师:请同学们也来帮助小熊算一算好吗?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片,在课桌上摆一摆,猜一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样算的.
甲:我猜小兔是这样算的: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加起来是5块,再加上7块红色的是12块.
师:如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用算式表示出来,就是先算2加3得5,再算5加7得12. 师:先算的2加3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教师完成板书:
乙:我猜小狗是用另外一种方法算的: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合并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合起来一共是12块.用算式表示出来,就是先算3加7得10,再算2加10得12.
师:怎样表示先算3加7呢?
生:先算的3加7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指名到黑板上添加小括号.
师:你们真聪明!不但帮助小熊算出了一共有12块糖,而且还知道了算式里用括号括起来的部分要先算.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就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算式:(2+3)+7=12里,有没有小括号都要先算2+3,所以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时,括号可以省掉不写. 3.教学例3.
出示例3
15-(6+2)=____ 师:想一想:怎样算?在练习本上试算. 指名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三)巩固反馈
1.算一算,说一说.
12-5+4=11 先算12减5得7,再算7加4得11.
12-(5+4)=3 先算5加4得9,再算12减9得3. 师:这两道题的数目和计算符号完全一样,为什么结果就不一样了呢?这就是小括号的威力了.由于第2小题增加了小括号,计算顺序就不一样了,结果也就不一样了.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必须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看图计算.
3.选择答案.(把正确的答案填在方框里)(1)19-9-7=□
(2)60-(30-20)=□ ①17
②3
①50
②10(3)17-(2+8)=□
(4)8+(60-40)=□ ①7
②10
①28
②18 4.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的三个数相加的和写在()里.
5.游戏——找朋友.
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写着算式的卡片,先请一位学生到前面来说:“快算!快算!快快算!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学生要迅速地算出这张卡片上和自己手里卡片上的题目的得数,如果得数一样就边说:“你的朋友在这里.”边跑到前面举起手中卡片,让大家检验是否找到朋友了.
以一组题目为例:
15+4-
2 9+(10-2)
12+(13-8)
18-(9-8)
19-(1+1)6.思考题.
给算式添上小括号(1)8+60-40=28(2)90-40+20=30(3)17-9-6=1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认识小括号,知道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首先出示例2的实物图,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小括号,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说明三个数相加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算,如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先算的部分要用小括号括起来,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在这里还不要求学生遇到三个数连加要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练习的设计也着重突出了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游戏——找朋友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和8减几.
2.渗透看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为看一幅图列四个算式做准备.
3.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8的加法和8减几.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计算.
教具学具
磁铁小黑板、方块图、圆形图、小方块、小黑板、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填空:
3.口算:
4+2= 7-3= 7-5= 7-4=
2+5= 6-4= 1+6= 6-5=
3+3=
7-6=
3+4=
7-1=
4.学生填完8的组成后,老师提问:看到8的组成,你们想到了什么?
先说第一组:(想到8可以分成3和5,3和5组成8)
还想到什么?(还想到3加5等于8,8减3等于5)
看到第二组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同学们不但掌握了8的组成和分解,而且还能根据8的组成和分解想到有关的加法和减法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和8减几的题.(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1)出示加法图:
师说:谁能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
指名说:有7块黄方块、1块绿方块,求一共有几块方块?
师问:要求一共有几块方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7+1=8)
师说:还是这幅图,谁能再列一道加法算式?(板书:1+7=8)
师问:谁能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一共有8块方块,拿走1块,求还剩几块?
师问:求还剩几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8-1=7)
师问:还是这幅图,你们还能列出一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说,板书:8-7=1
(2)观察两幅图:
师说:这两幅图,第一幅是求把两部分合起来是多少,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第二幅是求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也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
(3)说计算方法:
师问:我们不看图,怎样想7+1,1+7,8-1,8-7等于多少?
2.教学例2
(1)看图列加法算式:
指名一人在磁铁小黑板上摆,其他人在自己的课桌上摆小方块.
师说:左边摆6个方块,右边摆2个方块.摆完后,看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列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集体订正,板书:6+2=8 2+6=8
师问:你们能说一说这两个加法算式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吗?
两人一组互相说、指名说.
(2)看图列减法算式:
师说:刚才我们摆的是求和的题,如果现在从这8块中拿走2块,怎样摆?(指名一人上前摆一摆,其他人摆自己的小方块.)
如果从这8块中拿走6块,怎样摆?(自己动手摆一摆)
师说:你们都会摆了,能不能根据刚才摆的列出两个减法算式?请同学们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集体订正,板书:8-2=6 8-6=2
(3)说计算方法:
师说:我们不看图,怎样想6+2,2+6,8-2,8-6等于几?
全体读黑板上的式题.
师说:我们学习了8道题.大家都会用8的组成和分解来计算,下面的几道题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看图列式、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圆形图:
看图说图意:
两人一组互相说,指名说.
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全体订正,板书:5+3=8 3+5=8
(2)出示圆形图:
看图说图意:有8个圆形图,去掉3个黑色的,还剩几个白色的?还可以怎么说?(有8个圆形图,其中有3个是黑色的,有几个白色的?)还可以怎么说?(有8个圆形图,其中有5个是白色的,有几个黑色的?)师说:同学们能动脑筋,想出好几种说法,你们真聪明!
师问:你们能根据刚才说的意思,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集体证正,板书:8-3=5 8-5=3
(3)说计算方法.
4.教学例4
师说:现在我们不看图,老师出题,看看谁会算?(板书:4+4=□ 8-4=□)
指名说:你是怎么想的?
要求学生会说:想8的组成:4和4组成8,4加4等于8.8可以分成4和4,8减4等于4.
看书第42页,数一数,我们这节课一共学了几道加法题,几道减法题.
请同学们在每道题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5.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得数是8和8减几的题,一共14道题.同学们在做题时,要先看清加、减符号,再想想8的组成和分解,这样就能算得又对又快.
三、巩固反馈
1.看图列式计算:
2.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目相加得8,用线连起来.
3.连线.
4.口算练习.
3+5= 2+6= 8-1= 8-2=
4+4= 1+7= 7+1= 8-7=
8-5= 8-4= 2+6= 8-3=
5.思考题.
()+2=8 6+()=8 5+()=8()+1=8
()+4=8 3+()=8 □+□=8 8-□=□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案的设计和7的加减法基本相似,不同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得数是8的加、减法,由于数大了,可能一部分学生容易出现错题.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把重点放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引导学生运用8的组成和分解来计算8的加、减法.
二、学生对一幅图列两个算式不会感到困难,因此,在四个例题的安排上,除例1由老师讲解外,其他三个例题,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进行多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是看图列式计算,为以后学习看图列四道算式做准备;第二层是分别巩固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第三层是加减混合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第四层是思考题,有一定的坡度,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59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今天是森林里松树爷爷的生日,小白兔和小鸟一大早就来为松树爷爷庆祝生日。同学们看,他们俩在哪?在干什么?你能根据图上小鸟和小白兔的位置把他们贴到黑板上吗?(生板:小白兔、小鸟图)
2、小鸟和小白兔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他们站的位置不一样,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板:上下。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主题图。
(1)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说说小鸟在哪里?小兔在哪里?(2)引入松鼠。
①松鼠也是松树爷爷的好朋友,他也赶来为松鼠爷爷庆祝生日,你们看,松鼠在哪里? ②你能根据图上松鼠的位置把他贴到黑板上吗?(生板:松鼠图)③小组合作交流。
④谁能用“上”“下”说说松鼠的位置?
(3)小结:小松鼠如果和小鸟比,那他在小鸟的下面;如果和小兔比又在小兔的上面。所以三个动物进行比较的时候,小朋友就要表述完整了。
(4)如果小蝴蝶也落在这棵松树上,该怎样描述这些小动物的位置呢?大家小组合作,一起讨论。
(5)指导看书、书写。根据小朋友判断的各个动物的相对位置,把书本主题图的填空补充完整。
①学生独立完成。②集体反馈。
2、亲身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1)小朋友们,观察过你的同桌吗?你能发现他身体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吗?,(2)同桌交流。
(3)指名说说身体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3、感受上下的相对性。
(1)按小组长的要求摆放学习用品。(2)分组活动。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说说书架上物品摆放的位置。
(1)课件出示书架和物品,请同学们用“上”、“下”相互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2)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3)集体反馈。
(4)谁说得好,为什么?
2、老师想考考大家,请看图(说一说59页3题)。 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上下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3、分房子。
(1)动物园里建了一栋新房子,准备分给小狗、小兔、小猫和大象,请你给它们分一分,并用“上”、“下”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2)同桌相互交流。(3)集体反馈。
4、第59页的5题: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1)分组讨论,交流。(2)集体反馈。(3)指名板书图。四、故事。
(1)观看《狐狸和乌鸦》动画。(2)用上下编一个故事。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观察”“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动物及其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已经体验到: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并且还可以变化。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
课题: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和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教学目标与策略方法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清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策略与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与课时设置
投影片、小棒、三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设计意图:以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和计算顺序。)二、探究体验
1、学习连加
师:谁能说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的计算顺序。)板书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5+2+1=8 先用一只手遮住+1,让学生算5+2=7(板书7),再用手遮住5+2,提示用7+1=8(板书8)。
说明象这样连着加就叫连加。板书:连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习连减
师:小鸡吃饱了,接下了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看看图吧。(继续演示投影、72页下图)
让学生自由观察并自主说话。(原来。。先。。又。。)
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围绕“还剩几只?”这个问题加以解决。使学生明确:先跑了2只用减法,又跑了2只还是用减法。
教师根绝学生的汇报适时板书:连减 8-2-2=4(自主探索连减两次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归纳
象这样用三个数(有时更多)连着相加或者连着减的计算方法就是连加和连减。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4、完成72页的“做一做”
引导学生说清图意,再让学生自己用小棒、三角图片摆一摆,得出结果后,再填数。三、时间应用
1、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连加连、连减呢?
学生自由回答,对敢说能说的学生要多表扬,对想说却有顾虑的学生要多鼓励。
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自主解答。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感受连加、连减在生活中的作用。
上一篇:实用铁路职工心得体会范文精编5篇
下一篇:平安建设自查自评报告【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