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样例(优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样例(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第一篇】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呈现出实践性的特点,将创业教育引入到高职课程设计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毕业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鼓励毕业生毕业后创业,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尤其是当前高职创业教育向着纵深方向发展,创设课程设计体系已成为必然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相关研究分析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

1.生源层次较为复杂高职院校生源层呈现多样化特点,院内学生文化知识水平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有时高考分数线没有达到本科录取线,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的问题。同时学生又存在不努力的情况,教师教学信心不足,进而造成学习效率偏低的问题。2.学习态度存在差异继续深造型这类学生基础一般比较好,他们只是因为高考失误进入高职学习。这类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希望能够通过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改变自身的命运,也能够像一流院校的学生一样,既有文凭又有能力,其中有些学生通过高职的学习然后再向本科迈进。这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未来目标设定学习计划,时间都用来学习。面向就业型这类学生很现实,他们进校就是学好专业理论和技能将来好就业。3.存在一定自卑心理学生自卑心理来源于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层次要低,一些成绩很好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心理不平衡。但是从人们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难看出,高职教育一直在低层次教育中徘徊,而且学生就业时还要面临用人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是歧视。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不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程,它除了传授学生创业基本理论和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外,最重要的就是学生要切实参与实践,使学生了解到创业的一般过程,使创业理论和创业意识在实践中融会贯通。但是高职院校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业实践基地,这不能不说是创业教育中的一个缺失。

2.创业教育缺乏现场教学尽管一些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创业教学体系较为完善,但教师在教学上基本上还是沿袭其他课程的教堂教学模式,没有走出教室,走出校门。现场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并没有安排相应现场教学。

3.业实践教育资源单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资源主要还是依托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然而,只要留心,每个大学周边都有很多的创业实践教学资源。这些场所以可以作为大学生创业访谈的对象,也可以为开展现场教学提供条件。但是,我们还没有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

1.化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一套完善的'访问制度和企业挂职交流制度。对于四十岁以上年龄的骨干级教师,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相互合作,以选送访问学者的形式让学校教师与企业挂职(中层)进行互换和交流,以此加强教师培训和学习,而且时间至少保持在1年半,如此,教师经过在企业长时间的锻炼学习,既对自身工作经验进行积累,又对自身知识体系结构进行优化和更新,而且经过与外界接触,对自身教育观念也会有些潜移默化的改变;而且,企业优秀员工来学校为学生进行报告交流,既可以将现在社会上先进的工艺、技术和产品带入校园,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对自身专业有一个全面认识和了解,为自己制订一个更加完善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

2.高师资团队素质在高等教育中,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的保障。现阶段,教师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同时,还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实践经验,这些都是对任课教师教学素质、个人涵养的基本要求。一支合格的教师团队,无论是教师的学历、职称、教学经验及个人年龄等方面都会配比合理。因此,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团队构建和优化: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老带新”协助制度,在发扬青年教师不怕苦不怕累敢于付出的精神下,还要建立一套关于“青年教师下基层”的鼓励机制。例如,为帮助学校年轻博士教师快速成长,可以采用“1+1”导师制度,从本校和外校寻找并聘请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经验的老教师作为年轻教师的导师,协助并带领其快速成长,而且新进教师至少跟随导师学习两年,在导师汇报合格后才可独立担任教学工作;为保证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青年教师在晋升职称前,必须要有1年的针对自己专业的企业挂职锻炼经历。因此,在年度考核时,可以适当为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量放松要求,方便其全身心投入到企业实践中。

3.构建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高职教育的组织形式来看,其教育课程包含理论课程、实践操作以及创业与就业课程。创业理论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能力和素质的理论形课程,包含创业学、创业心理学、创业成功学和创业财务管理学等多门学科。创业实践课程主要主要是指利用创业实验、课题设计和创业模拟等方法,对学生创业技能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组织学生以创业团队形式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创业与就业类课程主要目的是正确引导学生面对自己的创业生涯,能够进行灵活就业等,此类课程的开设主要为是培养学生创业兴趣,对自己未来创业之路进行正确规划。而从创业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与组织形式来看,其课程类型主要分为计划内课程与计划外课程两类。计划内课程主要是指已经列入到专业教学计划内的课程,目的是将创业教育贯穿到各专业教学中,实现知识的相互渗透。在教材编制过程中需结合学校与该地实际情况,以案例教学为主。内容包含如何创办一家公司、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如何进行专利申请、如何提高自身对压力的调节能力等。而计划外课程主要指以第二课堂形式进行。如,利用创业培训讲座、创业方式讲解等方式帮学生形成创业理念;利用参观、访问等方法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利用创业实践、竞赛和创办虚拟构思等方法提高学生自身创业能力等。可以利用“商业模拟游戏”模拟企业日常运作,帮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企业日常管理与操作,其实感悟商业战场的真谛。

结语:

总而言之,创业教育视角下的高职教育课程设计建设要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有助于培养与提高高职生的创业思维与创新思维,大幅度提高高职生人才培养质量,为其顺利步入社会、解决高职生就业难问题奠定基础。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创新高职创业教育奠定基础,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2]李云梅,张元.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j].科技资讯,,12(28):130.

最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第二篇】

摘要: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国家针对体育锻炼开展了一系列的方针,以便于能够使大学生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素质,由此“阳光体育运动”的这一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在各个高校逐渐开展。然而,纵观我国阳光体育运动视野下的大学体育课程设置,还存着许多的问题,该文将从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阳光体育运动视野下的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现在以及促进“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实施的策略几个方面入手,浅析“阳光体育运动”视野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

关键词:加强体育锻炼;阳光体育运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和对策。

阳光体育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这一状况提出的。近几年的体能测试显示,我国各个高校的学生在肺活量、800m长跑等测试中都表现为体能素质处于下降趋势,对此,国家不断改善方针,分别以“淡化竞技运动、树立健康第一、快乐体育、重竞技、轻群体”等方针为指导,促进学校加强体育课程改革,但是却依次出现了过分强调体育忽略运动技能、课程过于空洞虚无以及过分强调竞技忽略总体等问题,由此,“阳光体育运动”这一教育方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1、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和意义。

所谓的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在阳光的沐浴下快乐的进行运动,从而促进大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实现健康成长。该活动之所以会被重视,主要是针对我国“重脑轻体”这一错误观念在教育所有中盛行,最后导致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该活动的开展具有以下意义:第一,以学校教育为基础,促进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大学生身体健康是我国未来健康发展的基础。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在学校范围内,在体育课程层面推行阳光体育运动,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的同时加强自身体育锻炼。第二,从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出发,促进全面加强体育锻炼。目前,我国的经济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全民的身体素质却在逐步下降,大学生在阳光体育的活动中必然会有更多的与社会的人的接触,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在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也无形中促进了大学生与社会人士的接触,从而有助于对阳光体育运用这一理念的宣传。

阳光体育运动自开展以来,在各个高校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是还存着着一些问题。目前“,阳光体育运动”视野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课程目标设置上,难以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第二,具体的课时安排,不利于“每天锻炼一小时”任务的完成。纵观我国当前的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大学四年的强制课时只有144,按照每学年9个月计算,每天的强制锻炼时间才6min,除去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锻炼时间还不足5min,那么其他的55min的锻炼就需要学生自发开展了,这对于当前充斥着大量娱乐活动的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来讲,是十分困难的。第三,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难以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形成终身的习惯和兴趣。第四,课程开发上没有充分利用资源。目前,当前大学体育课程的安排,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在课程的组织结构上太过传统,与当前这个时代的大学生特质不符合。在课程的开发上,太过依靠于权威学者的结论,并没有充分利用学校、教师在学生培养时得到的经验以及学生自身的意愿。第五,课程的资源配置上不能保障学生“多元化的体育学习需求”。第六,体育结构上的设置不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由于国家对于体育课程在大学的一、二年级要求强制开设,因而大部分的高校会让学生在大学两年的时间里完成所有的体育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涯里由于缺少体育课程的引导而停止体育锻炼活动,这将非常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以及活动的形成。第七,课程评价上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体育课程。

3、促进“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实施的策略。

从课程目标入手,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实施。

尽管新的课程体育标准对于大学生的体育课程培养目标有了更加全面的要求,但是存在内容过于繁琐、缺乏重点、目标不明确、层次不分明等问题。从《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学习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层面出发,在课程目标上强调要以运动技能、心理健康、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实现为主,但是一来没有体现各个目标之间的联系;二来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主的强调。从高校的课程设置这一层面来讲,各个高校虽然加强了体育课程的课程考核,但是课程的开设仍旧是以运用技能的培训学习为主,与体育健康教育的理论课程机会没有开展或者占据很好的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很难实现对教学纲要目标的实现。对此,我国应根据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明确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三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制定更贴近生活的教学目标。

加强课程管理,促进学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

尽管国家的要求是每天锻炼的这一小时分为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学生自发的课外活动以及课间操这三部分,但是体育课程毕竟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的课程,因而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锻炼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约束学生锻炼习惯着三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对此,第一,国家要加强对学校的管理,不得以理由比如假期、活动等减少学生体育课时。第二,学生的大学体育课程不得小于三年,可通过增加课时等方式,保障学生长期处于体育锻炼的活动中,以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第三,加强学校内部体育俱乐部或者体育社团的建立,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改善课程结构,完善体育课程教授内容。

目前,我国的大学体育课程大都太过于依赖国家课程,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对新课程的吸收和引进。在课程安排上,大部分还都只是针对足球、排球、网球、乒乓球能技术性运动项目的教学,这在无形中会引起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排斥,在加上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师不能认识到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授课中忽略了对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这一思想的宣传,这不利于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的顺利开展。为了完善体育课程内容,第一,学校可开展与体育健康锻炼相应的讲座、专题等,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加强健康体育锻炼宣传。第二,加强体育课外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以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第三,设置不同内容体育课程,增加体育运动项目的多样性。

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纵观当前各个高校的体育课程资源,大都存在体育场不能满足学生运动需求,体育馆有偿开放时间不足,体育网络宣传资源建立不完善等,这些资源上的限制阻碍了学生对体育课程多元化学习的需求,是阻碍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实施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一,可在内容设置上充分征求学生意见,尽可能的提供学生更大的选择范围。第二,加强娱乐性、健身性以及生活化体育课程的建立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充分利用学校或地方资源,为体育课程开展提供更多的资源。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在各个方面加强体育锻炼。

目前的体育课程评分多以教师的评价为主,过于注重运动技能、课堂活动以及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课外表现、理论学习以及体质健康没有足够的重视,影响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的评价上进行完善,将学生的课外的体育锻炼情况与课堂体育学习相结合。同时,学生的大学生体能测试结果也可作为其成绩评价的依据之一,以便于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

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丰富课堂内容。

为了使体育课程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实现“阳光体育运动”指导方针,学校可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开发课程资源:第一,关注当前常见娱乐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自然、家庭能利用的资源,将体育课程培养与社会当前的生活技术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引入更具健身性、时代性、娱乐性的体育锻炼内容。第二,充分了解当地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实现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丰富课程资源。第三,对竞技类体育规则、难度、场地、器材等进行调整,适应体育课程教学,便于这些运动在课程教学中被学生理解并喜爱。

4、结语。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祖国的未来和发展都至关重要“,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目前“,阳光体育运动”视野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还存着很多问题,但是只要从各个方面加以改善,相信定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最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第三篇】

1.创业教育观念落后。

在中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体系中,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多限制因素。长久以来,很多中国人对于创业教育概念的认知并不正确,简单地以为创业教育针对的人群就是那些想创业当老板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关联性不大。这样落后、错误的观念致使中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远不如发达国家。

2.创业教育未受重视。

不仅学生自身未重视创业教育,学校和院系也未重视创业教育。从笔者发放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50%以上的学生通过电脑报纸了解到创业教育。虽然有65%的学生有着创业意向,但有规划的仅占到15%,创业仍被看做是就业的补充,只有无法就业的学生才考虑创业。

3.创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拥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教师对创业教育而言至关重要。高职院校教师虽大部分拥有双师证书,但实践操作水平仍较弱,同时缺乏创业方面的经验。虽然学校偶尔邀请校外企业家为学生进行创业培训,但这种培训的面和量都存在限制,高职院校在自身创业师资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4.课程设置欠佳。

就目前而言,中国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上的课程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符合行业具体需求的教育内容。创业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开设有时并没有进行系统规划,常常独立存在,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无关;有的创业课程则基本照搬企业中的创业培训课程模式。此外,大部分创业课程都是以选修课或课外指导的形态存在,并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1.高职教育升级要靠创新。

创新不仅仅是高职教育的创新,以及战略或教学方式的革新,最重要的是使培养模式创造出一些新的符合产业升级需要的“产品”,首先应在思想观念上转型、在思维方式上转型、在发展理念上转型,才能以更高的眼界、更宽的视野,推进转型升级。高职教育转型升级,就是转变培养方式,转变增长方式。

2.提高教师素质。

制造业工人的水平决定了产品质量水平,所以要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这是高职教育产业升级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德国和日本可以打造全球最好的高端制造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拥有非常优秀的“蓝领”工人和以严谨、负责、一丝不苟为特点的工厂文化,如果没有这些基础企业文化,是打造不出一流的制造业的。

3.产业升级要有开放的思维。

过去无论是做技工教育还是高职教育都是坐在教室里学习,现在“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办好高职教育开辟了新途径。能否使自己的高职教育形成全球合作,最终形成制造模式,这也需要开放的思维,特别是现在的联合办学鼓励进口,因为国外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能解决高职教育办学的问题。

三、实施创业教育的举措。

1.有整合规范的创业项目资料库。

在教学上,应把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其中对创业项目资源库的整合应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涵盖以企业家为主的导师团队和以大学生为主的交流平台两方面的创业项目资料库应当可以给创业学生做全面的辅导。这种全程的辅导要包括创业策划和市场行情分析等内容,而所谓导师团队是可以给创业学生做一对一交流的,有引导启发性创业经历的团队。

2.把职业规划放在首要位置。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职业规划作为学生职业生涯里必须迈出的第一步,做好规划将是实现目标理想的基础前提。合理的创业规划对激发学生创业潜力很有帮助。这种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是基于对自身能力有客观认知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的,所以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应及早考虑自我能力的认知、感兴趣的行业、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等这些问题。

3.有稳定的创业导师团队。

由于创业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导师团队有切实可行的创业经历。不但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还要与企业家联合起来,加强合作。这样不仅在思想上对学生创业有正面引导作用,还在提高学生分析市场和创业的能力上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建立健全创业培训体系。

创业培训体系包括有优质师资力量的创业教学指导和实训场所。有师资力量的导师团队可以是专业老师,也可以是相关行业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人。通过共同努力,优化创业信息平台和实训场所,多开展与创业相关的竞赛和模拟演练。

四、综合的创业教育模式。

高职创业培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高校教育,它的特殊性要求高职学校要从育人目标、学校资源等方面综合考虑。利用学校软、硬件设施,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吃苦的创业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目前,国内教育区别于国际教育的地方就在于缺少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没有创新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培养创造力的教育不仅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更看重学生是否切实掌握了知识伦理,是否能活学活用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做到这些才是个人能力的提升。如上文中提到的,创业教育就是要把理论和实践教育相结合起来;理论教育是传统的通过课堂授课、教学课件、学生自主学习等常规方式进行;而实践教育则是要经历设计创业规划、过程引导等实际操作才能完成的。理论与实际两者唇齿相依、不可分割。学生应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将实际总结为理论为我所用。师生在享受教育成果的同时,也为探索创业教育的新方法做出贡献。

五、总结。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高职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高职院校转变人才培养方式,遵循社会进程的发展规律,从传统的培养就业型人才转变为培养符合时代潮流的创业型人才,把创业思想无形地渗入到高职高专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让学生们了解创新思维对创业能力的重要性,灌输让他们做创业主人公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竞争力。

最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第四篇】

二、实验设计思路:

或者是测量出来的时间误差太大。最后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想到用小时候玩过的三个纸条组成的“纸锥”来替代原来的纸片。而且下落的时间可以通过秒表测出(由于实验室没有足够多的卷尺,可以利用人的身高这个已知条件,此时下落的时间大约是秒)。

三、实验目的:

学会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四、实验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根据“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伯努利原理),会产生压力差,导致“纸锥”下落时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具体旋转的方向是由安装时的顺序决定的)。

五、实验操作步骤:

(1)实验前要测量出同学的身高,作为“纸锥”下落的高度s,记录在实验表格。

(2)一位同学把30~50厘米长的'刻度尺平放在自己的头顶,另一个同学按照这样的高度自由释放“纸锥”,同时开始记时,记下“纸锥”落地时所用的时间t,记录在实验表格。

(3)重复上述步骤两次。

(4)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纸锥”三次下落的速度,并计算出平均值。

六、实验装置或照片:

学生可以自制“纸锥”(剪三个完全相同的左右的纸条,把每个纸条对折一次,然后连环套在一起,如图1所示,把三个“脚”向外抽紧,如图2所示)。

七、实验所用器材:

“纸锥”一个,30~50厘米长的刻度尺一把,秒表一只。

八、实验效果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实验效果:12月14日前后在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初二十二个班级中施教效果很好,解决了原来所用纸片下落不稳、路线不是直线,路程无法测量的缺点,而且实验器材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学生感兴趣。

后来在鼓楼区其他学校初二物理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各位同行一致反应较好。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但是下落时间的测量误差会增大。这样的分析过程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完成。

最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第五篇】

课程设计是工科类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针对某些课程所设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围绕所学专业的课程,结合工程设计而进行的综合训练。近年来随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设计环节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明显增大。有计划的、高质量的课程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程的深入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课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目前,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安排在第六学期的最后三周,是学生在完成专业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的基础上进行必修的实践课程。课程设计的内容有两大块:一是工艺流程设计,包括高分子合成工艺和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二是模具设计,主要以塑料注射模具为主。在有限的三周内,先由教师提出题目,学生按照题目,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高分子专业的课程设汁已经开设多年,积攒了很多的经验,但同时也发现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结合不够紧密。专业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安排的时间虽然是连续进行的,但毕竟还是分开讲授。结果是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比较空泛,记忆不够深刻,不会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课程设计中,在接到课程设计任务后需要重新温习专业理论,实际上理论教学和实际的课程设计还是脱节的。

2.课程设计教学中学生比较被动。设计题目主要由指导教师指定,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属于被动学习。

3.时间紧,任务重。课程设计的时间为三周,即使设计题目比较简单也难以保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工作(最终的作业为一份说明书和两份图纸),多数学生存在畏难情绪。

4.学生对课程设计不够重视。由于学生对能力培养的认知不足,加之这个期间还要安排期末考试等因素的冲击,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在课程设计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很多学生存在应付过关的心理,抄袭、复制设计文件现象比较普遍。

5.课程设计涉及的面比较窄。由于指导设计的教师只有2-3人,因此设计的题目有限,况且有些课程设计的题目又与实际脱离。这就造成设计的专业面很窄,当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眼界的开阔都有不同程度的限制。

虽然课程设计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几年的实践,也着实感到该实践环节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东西。

这门实践教学对很多学生在研究生复试或应聘工作时会有一定影响。曾经一位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提到过他找工作的经历,那个公司经营的产品与他课程设计的题目的产品工艺非常接近,因此他在面试的时候非常从容而自信。这样的经历很多学生都有过,这也增加了我们对课程设计深入研究和改进的信心。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也发现课程设计对于后续的教学环节,特别是毕业环节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毕业环节中,学生主要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而课程设计是毕业设计的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会对毕业设计有很大的帮助;而做毕业论文的同学,在毕业环节中对这方面的训练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来弥补,增加工程意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重新对课程设计从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思路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更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

二、调整思路和做法。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面比较宽,例如聚合物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其中高分子材料加工是获取高分子材料制品、体现材料特性和开发新材料的重要手段,是高分子材料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面对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的调整思路一是增加指导教师的人数。我们专业的教师研究的方向比较多,如塑料、涂料、复合材料方向的,有做聚合物合成的、加工的、模具设计的等等,涉及的面非常广,大部分的教师有实际经验。如果有更多的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的人数增加了,无形中提高了该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对课程重视的程度增加了。其次,课程设计的题目面也会随着教师的参与加宽了,更重要的促进了教师的自身学习,提高了专业水准。二是提前下达设计题目。由于课程设计时间短,为了增加时间,可以提前下达任务。在第六学期中间阶段,专业理论课授课的同时就下达课程设计题目。因此课程设计的时间从此开始一直到期末,将近8~9周的时间。教师的指导工作需要在这段时间全程指导。

通过调整的思路,具体的做法如下:

1.收集设计题目:新颖实用的设计题目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课程设计的信心。因此我们主要收集近年来和工厂打交道积攒了的实际案例、与教师研究的科研项目有关的题目以及几年来设计比较成熟的题目供同学选择。按照2―3人一组,分享的“实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样例(优推8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提前选择设计题目。

2.引入教学手段:既然课程设计是理论课的一个实际应用,因此我们在理论课的教学中适时的引入教学手段来支撑课程设计,比如生产工艺的录像,flish以及高分子素材库等等,利用实例来分析,加深理论的理解,利于课程设计的进行。

3.制定评价体系:制定评价课程设计改革的效果的体系,如设计题目的种类(新旧课题的比例),学生自主选题的数量,层次,指导教师工作的评价等等。

4.制定考核方法:如果仅凭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最终提交的说明书和图来确定学生的成绩,成绩往往偏差比较大,因此在考核方法上给以细化。采用类似答辩的形式,每一组派一名同学代表对其设计的课题作讲述,不清楚的地方同学提问,同组的同学参与回答。再结合平时的表现最终给出成绩。这样做的结果也使同学了解自己没有参与设计的课题的.一些知识。

通过对课程设计的教学体系以及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研究,使调整后的课程设计更加利于学生的工程意识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实施将能够使理论与实践更加有机的结合。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时能结合自己的设计工作,完善设计方案,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强化了理论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实践。

我校级的课程设计我们按照全新的思路来进行,虽然刚刚起步,但是效果与往届完全不同。

在5月我们讲授理论课的时候就下达课程设计的任务。课程设计题目主要分为加工工艺、合成工艺、模具设计三大块,涉及到的高分子材料的品种有塑料、橡胶、复合材料,也有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树脂的合成,有各种塑料注射模具、挤出模具等等。这些的题目主要是指导教师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以及所作的课题来确定的,大部分是工厂的实际案例,真正的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下达题目后,让同学有充分的时间来了解思考审核题目。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自主选题或找题(教师把握其可行性),资料的查找是不可少的程序,通过资料的查找以及理论课程的内容大致了解相应的题目内容,然后确定自己的题目。例如腈纶的纺丝和后加工等就是学生自主确定的题目。

题目确定后5月中旬就查找相关的资料、着手进行设计,每周教师上课的时候指导答疑,大约在6月末基本完成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剩下的时间进行计算机绘图(也检验了化工制图的能力)和说明书的加工。

通过这种方式的课程设计,我们发现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都有一定提高:

1.提高了课程设计的质量。很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图纸和说明书的质量提高了。

2.提高了理论课的成绩。《聚合物成型工艺学》、《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等理论课的成绩提高了。例如:《聚合物成型工艺学》每年出题的时候总有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例如用理论解释实际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产品(如塑料三通)的加工工艺等,这样的题目只有10%左右的同学能回答的全面,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至少有50%的同学回答的相当不错。

3.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课程设计的持续时间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学生是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提出问题,真正把理论课和实践课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设计题目独立地进行思考和设计,巩固、提高和融合所学的课程知识,这些方面的提高只是表面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综合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市场调查能力等,其开放性也是显而易见。

通过我们的研究与实践,学生在理论课的学习中找实际生产的感觉,在课程设计中能把很多理论的东西融入其中,同时也促进理论课程教学的改进和提高。虽然是第一届实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题目分享的“实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样例(优推8篇)”,但是总体的效果提高了许多。

最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第六篇】

(一)实用性从经济学理论看,资源、团队和机会作为创业三要素,对创业实践和创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合理运用创业三要素,进而实现创业。从这一思路进行延伸,高校要积极与大型优秀单位进行合作,拉近高校教学和创业实践的实际距离,利用校外资源为学校创造有利的创业条件,联合区域创业机构合力挖掘创业教育服务,供给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辅导设备和服务,在保证课程教育质量的同时,不断减少学生在实际创业学习中的创业风险与创业成本。同时,高校要依托于园区建设,将课程和实践地、教学和实际生产、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有效结合在一起,进而构建创业项目实践平台,以研究成果为核心,组织学生创业活动,提高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用性。

(二)创新性创业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一方面在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在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创业教育中,其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创业理论,知识内容杂而多,使得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整理性和空间性较低,进而降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业激情。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处于闭门造车状态,与学生实际创业需求逐渐脱离,课程内容也存在空、散、软等现象。对此,高校在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创业需求和学习情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融合创新元素,适当调整创业教育课程比例和创业定向,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学习动力,达到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

(三)综合性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创业教育相比于专业教育而言具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教育形式方面。但是在教育内涵方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要求高校创业教育中,要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共同发展的教育趋势。针对高校育人目标,要紧抓专业教育,并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为创业教育复合型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高校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市场走势,分析当前市场人才需求,以此为依据设计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多层次创业教育协管机构,层层分级,统筹协调创业教育整体发展走势,采取创业思想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科研创新、园区建设等有效措施,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进而实现创业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四)开放性为了提高创业教育课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高校要以开放性角度出发,结合现有教育资源构建开放性创业实践体系,积极与优秀企业合作,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创业基地和实践渠道,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了解和掌握区域经济视角下创业规律,为社会培养创业型技术人才,符合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后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要求。在进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中,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使其达到70%,防止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对于实践课程内容设计方面,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以初创企业发展为主题,设计创业项目选择、目标客户开发、经营模式构建等内容,激发出学生对创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反馈,对现有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完善,减少重复知识内容或者是教学活动项目,强化教学资源协调互通,培养学生责任感与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综合性创业能力的提升。

在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综合协同区域经济实际发展情况,以学生创业需求为核心,分析区域经济视角下创业规律,进而明确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内容和框架。同时,借鉴先进国家高校创业课程开发理念和开放形式,通过学生创业需求确定学生创业过程中需要的创业知识和必须具备的创业能力,为创业发展和创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此,高校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定格为基础知识课程、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板块,构建多层次创业教育体系。

(二)基础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是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的基础内容,其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激发出学生对创业激情和欲望,帮助学生建立创业梦想,进而实现学生企业家综合素养的提升。这一课程模块是学生对创业形成初步认知的关键环节,作为创业教育的开始阶段,要由经验丰富的创业专家进行授课,培养学生的创业认知,向广大学生普及创业知识,为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kab创业基础课程教育中,利用公共选修课的方式进行教育开展,向学生介绍和讲解实际创业中必须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树立创业梦想,重视学科课程,以课堂教学为教育核心,丰富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在创业管理模块中,课程则为公共必修课程,致力于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在区域经济视角下根据创业实际需求,系统化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创业素质与基础创业技能。在企业家精神课程中,借助讲座、交流会等形式邀请具有影响力或者是创业成功人士进行授课,提高学生对企业家的认知和理解,并学习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与创业理念,以实现自身综合创业素质的提升。

(三)技能课程设置。

技能课程主要围绕学生创业能力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其核心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综合创业能力,使其具备创业管理中必须的工作能力,实现创业目的。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市场情况,对学生进行创业技能、创业管理等方面培养,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实现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育人目的。这一类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为辅修课程,并开设创业辅修专业,其教育对象为具有一定创业基础的学生,在明确创业目标、了解创业基础知识后,带领学生进入更深入的学习和创业实践。

(四)实践课程设置。

实践课程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关键内容,其核心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创业能力与价值实现能力,将学生置身于实际创业环境中,接触与体验实际创业过程,不断累积创业经验和创业成果,利用高校校外资源带领学生进行真实项目操作,强化创业成果的社会化与产品化,提高创业项目的实际价值。实践课程对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提高具有关键性作用,跳蚤市场实训模块主要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呈现,强化学生创业体验,提高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并在初建企业经营中进行创业反思,不断累积,为今后实际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在模拟创业实训模块中,主要公共必修课程形式开展,创建创业仿真市场,利用真实创业项目锻炼学生创业能力和企业经营能力,提高学生市场驾驭能力和企业经营统筹能力。在syb创业培训模块中,该课程主要教育对象为大三学生,并设置为公共选修课程,提高毕业生综合创业素质,使得毕业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评价,减低实际创业风险,实现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最终教育目的。

为了保证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要做好教育保障措施,并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师资保障。高素质师资队伍是保证创业教育质量的基础保障,高校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拓展师资培养途径和培养渠道,并利用校外资源开展教师队伍培训,积极开展教师专业研究与社会服务项目,不断提高创业质量,实现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有效性的提升。第二,教学资源保障。为了提高创业教育课程的教育质量,高校要根据现有教学资源,不断挖掘和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应用微课程设计方式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预期教育效果。第三,实践基地保障。在实际创业教育中,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围绕创业实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积极构建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创造必要条件。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在分析区域经济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思路的基础上,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基础课程设置、技能课程设置、实践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飞飞.创业型经济背景下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

[2]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3]林数.“四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及其实践[d].福州大学,2014.

最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第七篇】

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得出对田径课程有效性的可靠意见。从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90%以上)的学生对田径课程的教学是很满意的,仅仅有%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非常不满意,这就说明大部分学生可以收获到知识与技能,说明现在我国普通高校的田径课程的教学还是比较不错的。[1]但是,有四成的学生认为当前的田径教学课程根本就达不到他们想要的效果,有效性很差。这说明,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田径课程基本满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田径课程学习前后的成绩比较。

评价课程有效性,学生是通过某课程的学习之后,才有更好的认识。课程的教学有效程度与学生学习掌握程度成正比。学生进步越大,对课程的评价就越高。经调查,大约九成的学生对所学的田径课程很满意,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大部分学生认为,有了进步,课程是有价值的,具有其实际有效性。

田径课程学习后独立完成该项目教学的效能感。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完课程以后,能否运用到其教学中,反映着这个课程的有效性教学程度。当前,我国高校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田径课程以后,有92%的学生表示可以独立进行教学,完全不能独立进行教学的学生仅仅占了总数的%。不能独立进行教学的学生比例不大,反映了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的教学还是很有成效的。根据调查数据反映,84%的学生认为田径课程掌控的能力还稍有欠缺,这反映出田径课程大有改进之处,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去填补。

教师对田径课程的整体评价。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体育教师对田径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是很满意的,这就说明田径课程能使教师获得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多数毕业于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对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不满意是由于工作后要重新学习或训练。仅有2位教师表示不满意。

田径课程内容能直接用于实践教学的比例。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我国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获得了很多学生与教师的认可,但也反映出很多问题。在校学生、体育教师分别以自己的角度,结合田径教学的实际特点,提出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体育教育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注重教法与教学能力,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学生、教师的认同率出入不大,都比较认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与教师对该影响因素体会较深刻。体育专业的培养计划的内容相对较多,田径课程运动项目较多,不够系统和深入,无法面面俱到,影响了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田径课程教师都表示,学习的内容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验证。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教学的课时量不足,严重影响了田径课程的有效性,学生没有时间对每个项目去系统地学习和训练,教师只能授其以大概。从统计结果来看,若要改变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需要各个高校的高层更多的关注。[3]田径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现在中小学对田径重视程度不足,这就使学校和学生对田径课程的重视力度有所下降。

教师因素及分析。

教师是影响田径课程的重要因素,教师因素对田径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很多教师认为,教学是艺术,教师要在向学生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与修养。较高的个人魅力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享受学习,使课堂更加有效。个人魅力明显的教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空前高涨,并可以很轻松地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所以说,田径教师的个人魅力可以有效增强田径课程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影响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教师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影响着高校田径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是做到全面理解教育方针,并将其贯彻到教学行为当中,就可以获得有效的田径教学,反之,要是在田径课程中以教代学,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就会严重影响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田径专业理论知识是田径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丰富的田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体育教师要掌握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使体育教学的效果更明显。田径课程大多为实践技能的教学,田径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要有高度,有较多的运动训练经验,才能更加有利于教学过程中使有效性最大。此外,教师的责任感也大大地影响田径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有责任感、教学严格的教师能使学生更好地运用田径知识到实践教学工作中,从而直接地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因素及分析。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现在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因素影响到了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学生的体能与技能的基础极大地影响了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有好的体能和技能基础,会对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产生积极的影响。[5]同时,体育的学习策略是制约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合理的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到教学内容,使田径课程的教学更加有效。田径教师的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带动其学习策略,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增强。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学生受专业理念的影响,忽略了田径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提高。这样是错误的。体育田径课程要掌握的基础是田径教学方法,重点提高运动技能。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田径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情况,可以有效优化课堂的结构,优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合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最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第八篇】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培养适合社会所需的创业人才,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课程体系。本文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例,阐述了“四层次立体化”大学生创新的创业课程设计内容,完善的创业师资力量和考评制度,从而顺利实施创新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20xx年政x工作x告中提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因此,创新创业工作是未来我国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工作,而高校肩负着培养符合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任务,通过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总结出一些经验[1]。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就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看,还没有建立一套合适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和创业能力,大致说来,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化严重,处于摸索状态。我国地大物广,不同地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因此统一的创业教育模式不能适合所有高校的需求。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自主创新,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复制模仿,因此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tspd模式起始于清华大学,但是在我国其他高校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浙江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生搬硬套也采用这种模式,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各个地域对人才的需求不同,我国高校没有实现有效的突围。

2.创新创业教育覆盖率不足,创业经费严重不足。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经费对比国外教育经费来看投入严重不足,虽然我国教育经费在20xx年投入正式超过gdp的4个百分点,但国外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0%左右[2]。因为受制于教育经费的影响,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可能在全国所有高校同时进行,所以只能在试点院校试行之后,才能逐渐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率,势必造成创业教育覆盖率不足,无法在全国高校得到普及。

3.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创业师资力量薄弱。虽然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有十来年,但一些高校的教师思维观念没有转变,学生还是重理论轻实践,主动创新不够,实践能力处于薄弱状态。并且高校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深度不够,自身严重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创新思维和自主创业的能力有限,作为高校创业教育主力的高校教师无法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4.创业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严重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高校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密切相关,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基本都是在高校内部进行,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实施力度上明显不足,高校依然孤军奋战,导致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不佳,与国家政策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力度不够有必然联系。因此,高校创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是与国家政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的素质决定了个人的创新创业能力,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创新理念和创业知识结构。创新的创业课程设计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都会产生积极促进作用。专业知识水平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基础,创新创业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为创新创业的活动提供了支持。因此,设计一套高校创新的创业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二、“四层次立体化”创新的创业课程体系设计。

在不断探索和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目前形成了“通识基础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创业专题培训+创业实践”为核心内容的“四层次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面向全体、培养骨干”的工作模式,在大学一年级针对全体学生普及通识教育,开设《创新创业概论课》。在大学二、三年级结合不同专业增设“学科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在四年级针对部分有更多创业兴趣和潜力的学生开设“创业专题能力培训”,并为创业实践者提供创业过程所需的创业指导。“四层次立体化”创新的课程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整个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专业教育,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目的,达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一)开展创新创业启蒙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面向大一全体学生开展“通识型”启蒙的创业教育,主要目标是启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让大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3]。将《创新创业概论》归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并计入1学分。课堂教学要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现代教育信息手段,能提高大学生对创业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行为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选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采取案例式的教学方法,着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决策和动手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和创业行为。目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生主要通过参与“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创业体验,并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训练项目。

(二)开展学科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完善融合。

面向各学科专业二、三年级的大学生开展学科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主要目标是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引导学生结合各自专业特长进行创业。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各学科专业教育严重脱节,造成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无法在专业教育中有效实施。可将《专业创新创业专题讲座》纳入专业核心模块,在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内每个专业安排2-3次专题讲座,定期邀请创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和成功创业的学长等开设创业讲座,让学生学习创业经营管理、创业风险投资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在创业过程中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明白如何将创业与专业知识更好地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4]。

(三)开展创业专题培训,提升创业实践能力。

面向在校期间想创业的大四学生开展的创业专题培训,主要目标是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提升大学生创业实战技能和创办企业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对风险的防控能力,减少失败几率。由于创业专业培训教育是针对少数学生进行的,因此可选择创业性强的专业领域,比如经管类的专业。选拔的大学生要具有创业的意愿和意志品格,专业培训课程以制定创业演习和课程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创办企业的过程展开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训练课程教学中设置师生互动和实践操作环节,并将《创业指导》纳入大学生综合实践课程模块并予以2-4学分认定,将《创业实践》中大学生创业孵化实践项目纳入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模块并予以4学分认定。多年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利用校园创业孵化基地,打造大学生创业一条街,通过大学生亲身体验创业过程培养终身创业精神。

三、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优秀的创业导师。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于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和实践指导工作,下设创业教育中心、创业指导中心和创业实践中心。目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概论课程团队和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其中有国际、国家级培训师5人,教授11人,副教授9人。学校曾先后多次承担了全省高校syb创业师资培训任务,受到了全省高校师生的好评。经过多年来的经验学习与探索,如今已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且通过了国际培训师和国家级培训师的评估,在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总决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及“赢在江西”创业大赛中成绩斐然。

四、建立创新的创业课程考评标准体系。

考核成绩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有重要影响。创新创业考评标准改革要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注重考核学生实际能力”、“全面考核”、“过程考核”等一些先进理念注入大学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并建立师生双向沟通式的考核信息反馈机制,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创新思路,从而保障创新的创业课程能顺利实施。通过考评体系的改革,不断强化大学生课堂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真正建立一套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5]。

参考文献:

[1]姬玉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体系建设探索[j].教学实践研究,(4):165.

[2]周贞云,王道明,黄永明.创业教育如何与实战经验接轨[j].经营管理者,(4).

[3]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

[4]邱化民,呼丽娟.高校院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为例[j].创新创业,2015(11):56.

[5]张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0):30.

48 1086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