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思路大全【精编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思路大全【精编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思路【第一篇】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教材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水平出发,配合较多的图片、故事、文献、动脑筋等资料,使学生很有兴趣地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积累得较少,若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逐渐培养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本课设计: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可以说,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讨论发言更是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参与。媒体的运用也是从这个目的出发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归纳法。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分析]同学们请看:英国输入中国的是呢绒、布匹。这是机器生产的产品。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成了英国的目标。我们再看中国当时的情况。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国的农民和市场发生联系很少。因此,外国商品进来之后没有市场。而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等在英国却非常受欢迎。这样英国大量的白银流入了中国,它不能容忍这种不利处境的继续,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提问]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

[学生回答]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板书]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教师讲述]英国的资产阶级不允许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为了利益,它可以不择手段。鸦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可耻的商人们输进中国的。鸦片,俗称“大烟”是由罂粟的果汁,经过割取、晒干,凝缩而成的软膏。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它原为药用,用于止痛、镇定,但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体,而且极易上瘾。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天长日久,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被鸦片这个恶魔侵蚀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表: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图表中能看出什么呢?[学生回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长的速度特别快。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仅仅过了十九年,到1839年时便猛增到40200箱。

[教师归纳]下面我们来把鸦片的危害归纳一下: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1839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1亿两)。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这是指铜钱兑换白银的比值提高了。由原来的1000文抵一两到1500文抵一两。清政府规定要以白银纳税,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先把粮食卖成铜钱,再把铜钱折成白银交税,原来100斤稻谷卖1000文铜钱,即可纳一两白银的税。现在纳一两白银的税却需卖150斤稻谷)。三是腐蚀了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四是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由于军队也吸食鸦片,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五是民风日下。全国各地烟馆林立,吸食人数竟达200万。各色人等如王公大臣,军官将领,庶民百姓,甚至连妇女、僧尼也沾染恶习,整个社会一片萎顿萧条,种种罪恶因此而生。

[教师提问]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应呢?[学生回答]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个小问题——林则徐虎门销烟。

[板书]3.林则徐虎门销烟。

[学生回答]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任湖广总督期间,就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设禁烟局,收缴烟土、烟枪,配制戒烟药丸,限定吸烟人定期戒绝。取得了很大成效。

林则徐到广州后,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引导]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这种说法对不对?

[学生回答]不对。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讲完之后,向学生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增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

[教师过渡]当虎门海滩烟云滚滚时,一丝战云也隐隐浮起,英国领事义律将中国禁烟情况报告给英外相巴麦尊,提议英国出兵中国,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他的建议被英国政府接受,紧接着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板书]。

二、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提问]先请同学们简述一下鸦片战争的经过。

[板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学生简述]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积极防御,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又继续北上,直逼天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后将林则徐撤职查办。1841年初,英军占香港岛。清同英作战,1842年失败。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

[教师讲述]同学们请看《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南京条约》的详细内容。

[板书]2.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讲解]同学们,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点,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把它归纳出来。[学生归纳]《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议税八字。

[教师分析]确实是这样,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条款。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五口通商,便利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协定关税,破坏关税主权,便利倾销。

[板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是指名义上,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到列强控制和压迫。丧失部分主权。半封建是指在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有了一定资本主义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参考答案:落后就要挨打。

5.小结。

朗读:

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

6.练习。

1、到广东领导禁烟运动的大臣是()。

a林则徐b邓廷桢c琦善d奕山。

2、国际上把6月3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后又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些规定与中国的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鸦片战争b虎门销烟c《南京条约》的签订d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3、在《南京条约》里割出去的香港部分是()。

a九龙半岛b新界c香港岛d整个香港地区。

[布置作业]。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思路【第二篇】

1、学习内容分析。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华民族遭受了列强侵略带来的屈辱,也在反抗中开始了民族复兴、融入世界的探索。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和东方农业文明的强烈碰撞,它碰撞出了殖民者的贪婪蛮横,也碰撞出了清政府的愚昧落后。本课主要讲述了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的第一战,《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2、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而且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对材料处理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学生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状况及林则徐虎门销烟有所了解,但对鸦片战争之前的英国情况了解很少。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还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不强。但这一时期也正是学生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阶段,处在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阶段,他们渴望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和鼓励,个性意识逐步增强。

3、教学目标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确定的课程内容是: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中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通过学习,了解鸦片的危害,树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了解虎门销烟,并且在虎门销烟中体会林则徐的爱国情怀。了解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去看待近代东西方的碰撞,客观的看待战争带来的影响。

4、教学设计思路。

《鸦片战争》这一课主要采用大量的史料来指导学生去学习,培养学生研读史料的能力及“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的基本方法,更是从这一角度去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义务教育历史教育的课程基本理念是普及历史常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得目的。所以本课基于以上基本理念,把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和和人文素养”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基本方法放在重点位置,所以提出了树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体味林则徐深刻的民族情怀;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的是基础知识,而且是更为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人文素养。

二、课标要求。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中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鸦片战争前英国与中国的社会状况,知道战前中国全面落后于英国;认识英国侵华的根本原因;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基础上,获得历史认识的方法;通过分析《南京条约》内容,培养合作探究、研读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体味林则徐深刻的民族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教学难点: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理解。

五、教学方法。

导学案预习,图片与文字材料展示,问题引导,情感影响,概念解释,概括总结。

六、教学器材。

多媒体,黑板,粉笔。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2014今年公众人物涉毒丑闻屡见不鲜”(ppt给出材料一),同学们知道毒品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毒品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同学们回答中英鸦片战争)。这场战争真的仅仅是因为鸦片吗?接着教师出示(ppt给出材料二)两组图片,让同学观察归纳近代中国和英国两国的不同,让学生对比,分析,归纳二者的不同,了解中英两国的社会差异。(约3分钟)材料一:

北京警方证实柯震东涉嫌吸毒在2014年8月14日被北京警方拘留。8月29日凌晨1点,行政拘留期满获释的柯震东正式获释。

2014年7月31日,网友微博爆料张国立之子张默吸毒再被抓,随后北京警方证实这一消息。2014年“”国际禁毒日前夕,导演张元、编剧宁财神(本名陈万宁)先后因为吸毒被警方控制。被抓后,宁财神一再承认自己的错误,对自己的吸毒行为“表示深切的歉意和懊悔”。7月6日,宁财神在微博发道歉信,表示已经走出拘留所:“感谢上苍,在我年近不惑、尚未彻底迷失之前,赐我重生的机会!”

——以上材料来源于网络设计:从现实的例子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行历史科学思维。材料二:

纺织:

赶路: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中英两国的社会差异。

2、新课讲述。

“两国社会发展差异虽然很大,但同学们看地图(出示ppt一张世界地图)两个相距遥远的国家,英国为什么侵略我们国家呢?”让同学们发言回答(、、、)接着教师用多媒体(ppt)分别给出材料,让学生分析思考回答:根据材料三回答英国人最需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根据材料四回答:为什么会出现何种情况?根据材料五回答:他们采取了什么办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根据材料回答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说出鸦片贸易。(约5分钟)。

材料三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惊人的发展: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了二十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00万磅。英国生产的工业品远远地超过了英国甚至欧洲市场的需求。

——引自舒群: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是否开始于鸦片战争(兼论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材料四1827年以前英国资本家曾多次在广州试销棉纺织品,结果连遭亏折。1821年运至广州的英国印花布、剪绒、天鹅绒亏本达60%以上,1826年输入的棉布也亏本10%左右,他们曾叹息道:“销售英国棉纺织品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引自严中开《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五到19世纪中叶,中国长达近百年的对西方世界的贸易顺差,造成了世界贸易格局的恐慌性动荡,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长期流入中国。

——引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设计意图:出示地图,引发学生好奇,历史与地理知识的链接。引导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历史问题。

3、用多媒体ppt出示统计图,图片,同学们请仔细观看图片,并且说出鸦片输入对我国的影响。让学生回答。“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怎么办?作为学生、作为官员、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让学生回答。自然地引出虎门销烟,播放虎门销烟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源略)。(约10分钟)罂粟花:

鸦片输入量: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结合学生的回答毒品的危害,步步深入,渗透树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视频可以直观在现虎门销烟的场景,多种形式展现历史资料。

4、“英国向中国倾销工业品,打不开市场;输出鸦片,遭到抵制;英国会怎么办?”学生回答(、、、战争)过渡到中英鸦片战争,教师书写板书。

5、用ppt出示战争动画示意图,让学生结合之前的预习说出战争过程,教师简单书写板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战争的结果是什么呢?”教师用这一问题引出结果,学生回答(签订《南京条约》)。出示《南京条约》的内容材料,让学生总结南京条约的内容。(约15分钟)。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材料六:

《南京条约》部分条款:

……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补偿原价……。

设计意图:给出史料,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史料的方法。

6、今天同学们和老师共同探讨和学习了近代以来的一场中英战争,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约5分钟)今天的课讲完了,同学们对我们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事迹都很感兴趣,那么这就是我们的作业,你们可以任选一项去完成。(ppt课件如下)。

2.设想:林则徐被历史学会评为“感动中国——近代人物”,请你写一段“颁奖词”。注意:要事实与评价相结合哦。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同学学习历史,学会阅读,热爱阅读。

一、起因。

1、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

2、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二、时间:1840~1842。

三、经过:略。

四、结果:战败,签《南京条约》。

五、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九、教学设计特色。

鸦片战争这一教学设计主要以史料探究,挖掘分析史料为主,让学生体味“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含义,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学会全面、多角度的看待历史问题。本课内容以史料探究为主,让学生去通过分析史料来得出结论,避免老师的强制性灌输结论,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十、教学反思。

如何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这些专业术语让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历史,历史老师应该秉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认识历史,教师的态度,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应该反思在历史教学中应该秉持什么立场来进行教学,减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十一、教学说明。

1、导学案由学生课前完成,课上检查对比修正。

2、教师引导学生做笔记,学生自行组织书写。附:导学案。

学习目标:虎门销烟。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课前完成)。

19世纪,()国为开辟市场,掠夺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由于在正常贸易中英国得不到好处,便向中国走私(),给我国带来灾难。清朝大臣()要求道光帝严禁鸦片,被派到广东禁烟,()年6月3日,林则徐领导(),成为民族英雄。

()年6月,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腐败的清政府战败求和,()年,中国被迫签订《。

》,条约规定:

1、割()岛给英国;

2、赔款白银()万元;

3、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社会逐步沦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巩固练习:请你判断(课后完成)。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是因为英国正常的贸易中得不到好处。

2、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的方法是用火将鸦片烧毁。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4、中国近代史开始于1840年。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是在南京签订的。

7、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改变。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思路【第三篇】

2.体验“人与动物共存”的美好情愫,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

3.激发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

(配以多媒体画面)。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听配乐朗诵,思考:(5分)。

文章写了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8+2分)。

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划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美美的读一读。

(1)我喜欢第8节,是因为作者在这节文字中写到:“起先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

(2)我喜欢第7节,是因为作者在这节文字中写到:“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3)我喜欢第11节,是因为作者在这节文字中写到:“它先是离我较远,发出‘嚓嚓’响。

(4)我喜欢第4节,是因为作者在这节文字中写到:“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5)我喜欢第6节,是因为作者在这节文字中写到:“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小结:

作者正是从小珍珠鸟的外形、动作、神态来展示它的可爱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理清思路,把握主旨(4+4+3+2分)。

思考:

(4)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5)“我不管它”,“我不去伤害它,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小鸟“俯下头来喝茶”“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

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飞——落——撞——蹦——瞧——啄——趴——睡细致入微地把小鸟对“我”由远及近、由担心到放心、由亲近到信赖的进程,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3.从哪里可以领悟到人鸟相处的美好境界?

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看,小鸟睡得好熟,大概在做梦,梦见了什么呢?它也许梦见了喝茶,梦见了啄笔尖,梦见了啄“我”的手指,梦见了“我”的抚摩或者父母的疼爱正是因为“我”对小鸟充满喜爱之情,小鸟才对“我”充满信赖之感!

五.探究研讨,课堂延伸(2分)。

1、下面,请大家看下面一段文字,看完后,你有什么感悟?

辽宁省宽甸县军民村有一位叫黄丽杰的妇女,五年前她用准备买蔬菜种子和大棚薄膜的300块钱救下了一只差点成为人口中食的受伤的大雁。她和丈夫精心治好大雁的伤,大雁不愿离开他们,就呆在了他们家里。他们给它取了个名――雁宝(自己的儿子叫忠宝),还买来大白鹅和它做伴。从此雁宝成了他们家庭的正式成员,并且和那六只大白鹅日久生情,生下了许多小雁。

2、再来看看下面一则材料,你发现了什么?

3、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动物呢?请大家写下一句标语,来表达你的心声吧!(学生进行写作)。

机动研讨:

六.全文小结:(2分)。

七.作业布置:

(1)温暖舒适的巢(2)可爱的小红嘴(3)人鸟相依图。

在屋里飞小鸟?爱喝茶水?珍珠鸟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啄笔尖。

肩头睡?

赵冬梅。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思路【第四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和地位。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后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从内容上看,第一课鸦片战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侵略与抗争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结构上看,这段历史有两大线索,一是列强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进行的反抗斗争等。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具体感知历史的基础上,获取历史信息,有效提高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2、教学目标:

1、记住:(1)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2)简述鸦片战争的过程。

2、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带来的危害。

3、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设置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3、教学重点:

侵华战争与条约,反抗斗争与民族英雄。

教学难点: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4、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同步训练》。

二、说学生。

初二学生通过初一的学习,对分析历史事件有了一定的方法,学习自主性已有很大提高,因此,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自主先学。同时,初二学生在对历史的学习中还是侧重于知识点的记忆,缺少对历史线索构建的有意性和主动性,因此,设计中突出学生对线索的构建和展示。

三、说教法。

鉴于上述情况,我采用自主先习、知识结构导学、问题导航、典型例题总结等方法相结合。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法、合作探究等方法相结合。因为学生对学习内容已有了一定预习,自主学习法比较实用,对比、归纳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鉴于初二课时容量大,难度大的特点,用合作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五、说教学流程。

1、整体感知:通过直接呈现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线索和分期,让学生整体感知这段历史,并设问“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以进步区分“社会性质”“革命性质”。

[意图:呈现线索,整体感知,为课时学习做准备。。

3、出示学习目标,进行目标定向。意图:学有目的。

4、先学后教:依次出示自学指导。

(一)(二)。

5、达标练习:学生练习——矫正——点拨利用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思路【第五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及意义;知道虎门销烟的过程;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在地图上指出《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口岸。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前西方国家和中国社会的对比,分析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学会把中国近代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学会宏观分析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比较战前的中国和世界,了解迅速发展中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倾销商品,怎样把侵略矛头指向正在走向腐朽没落的中国,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从而使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通过揭露鸦片贸易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使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卑鄙丑恶,认识鸦片作为毒品对吸食者身心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伤害,教育学生自觉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引导学生树立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辉煌灿烂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历史,曾创造了举世文明的文化成就,古代的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等诸多方面领先于世界,商文化、秦汉文化、隋唐文化和宋元文化对世界来说有着无穷的魅力。商代青铜制造艺术,汉代的丝绸、冶炼铸造等都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隋唐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既影响了亚洲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宋元文化中的印刷术、指南针及火药技术的对外传播,这对以后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起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当历史演进到17世纪时,我们却落后了,中国一步步走向屈辱挨打的历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鸦片战争。

学习新课。

(一)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师:看图片,这是什么?生:罂粟。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

师:阅读课本第2页,想一想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呢?生:

师:这就要从当时的世界形势来分析。

生:不好。中国。中国人不喜欢它们的毛、棉制品。它们喜欢中国的茶叶、丝织品。

图表说明了什么?

生: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

师:我们已经知道这鸦片的毒性巨大。但是中国吸食的人却超过了200万。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比一比: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写出来。比一比看谁归纳得内容全面、文字简练。生:

师:毒品有这么多的危害,但目前我国的禁毒形势不是很严峻的。我们青少年对毒品应该持什么态度呢?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师:对,他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痛陈鸦片泛滥的危害。他是怎么说的呢?大家来齐读一下。学生齐读:“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师:道光皇帝同意没有呢?生:同意了。

师: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果断措施,迫使英国商人交出了110多万公斤鸦片。于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虎门销烟发生了。为什么用“销”,不用“烧”?生:

师:销更环保。

生:虎门销烟沉重打击的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和坚强意志。林则徐出色的领导了禁烟运动,不愧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师:讨论: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林则徐禁烟,有人认为不是,你的观点呢?英国如此多的鸦片被销毁了,英国是不会甘心的,英国政府的驻华代表义律向致信达愤怒,英国国会同意决定向中国派出一支侵华远征军,鸦片战争爆发了。

师:1840年6月,英国军舰40多艘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

看一看:

师:思考战争的性质。

师:对英国来说,侵略的非正义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次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简要叙述:在广州由于林则徐做了充分的战争准备,英国舰队只好沿途北上,攻陷定海,打到天津大沽炮台,直逼京师。道光皇帝吓得要命,派直隶总督琦善去南京谈判。

师:结果是什么?师:为什么会失败?

生:由于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加上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虽有广大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英勇抵抗,仍挽救不了中国战败的命运。师:看关天培的英勇事迹。生:

(三)中英《南京条约》。

师: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生:

师:逐条分析对中国的主要危害。师:香港岛与香港的区别师:《南京条约》的附件是什么条约?签订时间取得了哪些侵略权益?生:

师:美国和法国趁火打劫也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获得了什么权益?生:

师: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师:反思和教训。

小结:图示。

齐读历史歌谣回答问题巩固练习。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思路【第六篇】

2、过程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3、情感价值观: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导入:

由图片“罂粟花”指出这就是有人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花朵”的罂粟花,如此美丽的花朵,它的果汁提炼出的,却是臭名昭著的毒品——鸦片。中国的灾难就是从鸦片开始的。

课件呈现四张罂粟花图片,让学生判断并认识罂粟花,再到认识鸦片、认识现代毒品。最后由认识鸦片及毒品对社会的危害。

对于毒品犯罪,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三百五十一条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一)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

(二)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

(三)抗拒铲除的。

通过学习青少年朋友们要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构筑坚固的心理防线。坚决拒绝“第一口”。谨慎交友,有技巧地对“引诱”和胁迫说“不”。打消对毒品的好奇心。提高警惕,避免上当。从拒绝香烟开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毒品害人害己,害国害家。一场由鸦片引发的战争就此展开。

一、虎门销烟(师分析):

在清朝走向衰弱的时候,英国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美等国都渴望向中国输出棉、毛纺织品和日用金属制品,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顽强抗拒欧美工业品的侵蚀,加上闭关,使外国商品难以扩大中国的市场,相反,中国的茶叶和丝绸等却畅销西方,于是,英美等国绞尽脑汁,要开拓中国市场。(课件展示):

鸦片对清政府统治下人民的危害。(问题):

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怎样的危害?

学:

1、从吸食鸦片的人脸色发黑,骨瘦如柴,两眼无光,有气无力,甚至导致家破人亡。――吸食鸦片摧残人民身心健康。

2、从当时吸食鸦片者,从官员到兵丁乃至普通民众不下数百万。――腐蚀清政府的统治机构,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3、从英国对华走私鸦片达5亿银元――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师:林则徐主张既要严惩吸食者,又要杜绝鸦片的来源。林则徐的主张既支持加重处罚吸食者,又重视杜绝鸦片来源,得到了道光帝的赞成。

1、时间:——。

2、路线:广东珠江口——天津白河口——南京。

3、结果:中国战败,英国胜利,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二、《南京条约》(师):《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1)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2)赔偿英国军费2100万银元;(增加了经济负担)(3)海关税则需与英方协商制定。(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师引导分析):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三、火烧圆明园(师):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很多利益,但还不满足,1856年,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国与法国勾结,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又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清政府同英法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再一次丧失了很多权益,如割让九龙司给英国,列强可以派公使驻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等。

师:这次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进程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大家看是什么?(生):这次英法联军直接打进了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北京城。(生):并且他们闯进了圆明园,恣意烧杀抢掠,最后纵火焚烧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犯下了可耻的战争罪行。

四、沙俄趁火打劫。

1、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2、说明:清政府腐败无能。

五、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师):(点击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起义地点、都城、起义军大败洋枪队等,让学生对本框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沉重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沉重打击了列强的侵华行径。

(七)、小结:

鸦片战争因鸦片而起,以清政府丧权辱国而结束。

对于国家而言,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落后的、腐朽的封建制度,铸成民族的奇耻大辱。

对于人民而言,鸦片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绝后的沉重灾难。对当代学生而言,抵制毒品诱惑,宣传毒品的危害,让更多的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八)、作业:

通过美丽的外表,你看到了什么?

(九)、板书设计。

一、虎门销烟1839。

四、沙俄趁火打劫与火烧圆明园。

五、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思路【第七篇】

作为一堂公开课,本节课最大的败笔就是托堂,对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前松后紧,导致对第三小节处理粗躁,仓促结尾。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在有些问题的拓展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如:鸦片的危害,林则徐虎门销烟等地方,占用时间过多。关于这一点,我也想了很多:历史的作用是什么?历史的作用就是在于启示后人,以史为鉴,所以碰到能够教育学生、启示学生的问题,总觉得弃之可惜,不但要讲,而且自觉不自觉地就拓展了很多。

2)本节课教学中过多的关注了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习方法的传授。如,讲述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答题的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肯定等。这样也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

3)关于第三小节的处理,课前我也作了思考:到底是要还是不要,要的话,课堂容量太大,不要的话,对于全面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会造成一定的知识缺失,以前的老教材只是从危害和消极方面来谈影响,但新教材却以魏源编著《海国图志》,再次加深或者帮助学生理解这次战争在客观上给我们带来的积极作用。所以,授课中还是保留了这一小节。关于现行历史新教材一课中的知识容量,在我们平时的授课中,时常会出现课堂时间不够的现象,因为看起来内容简单,但实际上老师要补充的内容很多。这也是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如果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根据当时的情况,将本节内容灵活去掉,也许可以避免本节课的最大败笔。

4)小节内容环节设置过于繁琐。

下来我对教学结构作了一下调整:把小节小结去掉,加一个知识拓展,在课堂容量很大的情况下,可能会节约一些时间,授课效果会好一些。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思路【第八篇】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圆明园的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巴特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汇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1860年在北京三天三夜的大火烧毁的不止是一个民族的智慧成果,印证的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悲剧——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后列强在清政府获得巨大的利益,食髓知味的他们希望谋求更多的利益。大清朝的内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对外有:俄国在1854至1856年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因而将视角转向东方;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法国看到英国在东方的成功后,也希望在印度、支那(大清)建立殖民地;对内有:1851年太平天国大举**后,席卷了华中、华南许多省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844年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中有12年后修订条约的规定,而英、美、法也根据《南京条约》中的利益均沾的原则分别在1854和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俄国也希望在该次修约中取得利益。但是清政府并没有答应这一无理要求,于是列强开始寻求各种借口兴兵开战。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后,广东的民间的排外活动是有发生,当时任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的叶琛采取默许态度,对一切外国的投诉置诸不理。

1856年5月,美、英、法三使,先后对叶名琛发出修约照会,不得要领。1856年10月8日发生亚罗号事件,叶名琛对英态度强硬,毫无诚意,不赔偿、不道歉,只答应放人,此举令英国方面极为不满,复以英国企图修改《南京条约》亦遭清朝拒绝。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27日,英舰炮击督署,叶“危坐二堂,绝无惧色”。29日,英军攻入城内,抢掠督署后退出。12月,洋行夷馆被毁,尽成灰烬。一艘自广州开往香港的英国邮船遭劫。1857年1月,英军焚烧洋行附近民宅数千家,后退出省河。另一方面,法国神父马赖之西林教案,广西知县并无循西方通行途径处理,在没有告知法国领事馆的情况下处死马赖,令法国方面极为不满。中国违反了应把拘捕的法国人解送领事的条约义务,导致现今仍无法确定马氏涉及清朝主张的死刑罪行。英法两国遂以此为由联兵攻打中国。英法还联合美国,但美国仅以外交支持。俄国外交代表以东正教团监护的身份早先混入北京,后来则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借机渔利。就这样以英法联军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清政府发起战争。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战以后,英法两国组织了两次联盟军对清政府进行开战。第一次英法联军将主战场放在了靠海有港口的广州,也是外来侵掠者先到的地界。1857年9月英法联军抵达广东洋面。11月,英使额尔金、法使葛罗、美使列卫廉与俄使普提雅廷齐集香港。12月12日,额尔金、葛罗分别对叶名琛发出以10日为限的通牒,12月28日英法联军对广州发起攻击,次日攻陷。1858年1月5日,俘虏了总督叶名琛。1月9日英法总局宣布与刚被复职的巡抚柏贵(实际为魁儡)共同治理广州,并于2月11日自行解除封锁和恢复广州的对外贸易,广州便一直由英法联军控制直到战争结束。随着广州的沦陷,1858年3月,四国公使同往上海。两江总督何桂清要求他们返回广东。而四国公使决定集结军舰,北上天津。4月中旬抵达白河口。4月24日,再照会北京,限六日内派全权大臣谈判。直隶总督谭廷襄斡旋拖延。同年4月英法联军北上攻打大沽口,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就由此打开了。在大沽口战役中,清廷主将弃城逃亡,只有大沽炮台的炮兵开炮反击,最后孤立无援而败。该次战役失败过后,6月,英、法、美、俄公使胁迫清廷签订了《天津条约》。第一次英法联军到此告一段落。

1859年6月,英法发舰带同新任驻华公使,前往北京换约及建立使馆。而咸丰帝拒绝与外国来使见面。6月25日,英法联军发兵进攻大沽口,英海军司令贺布亲自带领12艘军舰从拦沙江开往海口,下午3时贺布下令攻击炮台,清守军也开始发炮反击,火力充分发挥下,过不久多艘英法军舰遭受损伤,贺布本人也受伤。下午4时有4艘联军军舰被击沉,过了一小时后贺布下令从海口南岸强行登陆,但还是被清军炮火轰击造成死伤,而且地面泥泞难走。英法联军也遭到清守军及从新河来增援的骑兵攻击,到了晚上联军再继续进攻,但又有死伤,激战整夜后联军撤退到杭州湾。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唯一一次的胜利。由于该次战争的失败,英法联军开始大举的进攻大沽口。至此大沽炮台落入英法联军的控制。第二次英法联军的胜利正是彰显了清廷的软弱与无能。

1860年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为了报复中国及教训中国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和法国。联军洗劫和烧毁了圆明园和静宜园。大火在北京燃烧了三天三夜,浓烟弥漫在整个上空,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于火海。凄厉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战争由此结束了,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各种的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联军迫使恭亲王奕䜣出面代表议和,除了完成《天津条约》的换约外,加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以为《天津条约》的补充。续增的条款包括:

开天津为商埠割让香港九龙给英国准许华工劳务出口。

将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和财产发还,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买田地,建造教堂(此条系担任翻译的法国传教士孟振生私自在中文本上所加)。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此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大的非沙皇俄国不可。看中国对付联军应接不暇之际,利用各种手段,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一系列的不等的条约,例如:《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天津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一共夺走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联军都得到了好了,但是中国却一步一步的沦为殖民地;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作为一个完整国家的主权;沉重的政府债务,一切都又将转嫁给辛苦的老百姓;签订的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外国只是干涉中国政府事务的一个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满清王朝痛定思痛,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洋务运动”,并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清朝统治得已稳固史称同治中兴。

第二次鸦片战争被称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是从背景、过程和结果等各方面来看的。

背景上两次鸦片战争表面上都是由鸦片而起,但实际上都是西方列强为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寻找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不断向外扩张的结果。从战争的性质来看,两次鸦片战争都是英、法等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而对中国人民来说则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两次战争的目的、性质是一致的,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两次鸦片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结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尤其是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经济和军事落后,经不起洋枪洋炮的打击,于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落后的、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部分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加深了。

鸦片战争结束了,但是它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的影响却是永远不会结束的,大笔的赔款,一片片的领土割让。烧掉的皇城,血染的午门,斑驳的锈迹,一切都是血泪堆砌的,白骨铺成了的清廷皇椅。清末这个“天地日流血”的时代,不仅象历朝易代之际一样,经历着剧烈的冲突和震荡,而且发生了与之截然不同的历史事件,即外敌人侵。西方列强虎视耽耽,恨不能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清政府穷于应付内乱,同时也无力应付大规模外敌的侵略,农民起义的烈火烧遍中原大地,西方列强的炮火轰塌了清廷的中枢神经。山河破碎,国事踌躇。

参考文献。

1,袁伟时,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

48 1657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