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探索与研究样例【优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太阳系探索与研究样例【优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一篇】

[摘要]幼儿大多数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可以从中求得对周围世界的新体验,可以表现出对这个陌生而又丰富绚烂的世界的认识,更表达他们内心的意愿。但由于他们的认识极其有限,故而这种限定决定了他们常借助想象来表达对周围事物的感受。想象是因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限制而产生的一种天性;培养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幼儿手、眼、脑并用的操作活动,它把幼儿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幼儿自己的心理想象,再通过一定的美术媒体介把它表现出来;也激发了幼儿对事物观察力、想象力、创造的能力;同时培养幼儿创新精神,体验、尝试和探索创作乐趣。

[关键词]幼儿;美术;命题;想象;创新;挑战。

一、给幼儿美术活动一个好的命题。

恰当的命题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因素之一,它能拓宽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不恰当的命题在某种程度上会束缚幼儿的想象力。因此,命题时应考虑幼儿的特点,赋予一定的情节,力求多给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幼儿愉快地表现童真与美好。如:春天系列的活动有“春天的颜色”、“大树妈妈的衣服”、“春娃娃”……;夏天系列活动有“空调”、“宝宝洗澡”“大西瓜”……;秋天系列活动有“丰收”、“枫叶”……;冬天的系列活动有“雪娃娃”、“新年”……;水的系列活动有“鱼妈妈的新衣”、“海里怪鱼”等命题。在富有动感的命题画《摇篮》中,我启发幼儿想一想什么东西会摇,在哪里摇。结果有的幼儿画小船,有的幼儿画了月亮船,还有的幼儿画了摇篮里甜睡的婴儿……表现内容丰富、奇特、富有创意。尽管笔触非常稚嫩,但是表现了幼儿天真纯洁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

二、幼儿美术的`内容选择要有创新。

传统的美术活动内容,一般按造型技法的难易程度,由简单型入手,循序渐进的安排,重在培养技能,对幼儿的作品内容单一、缺乏个性。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首先,内容的选择要跟上幼儿的认知水平。美国美术家罗恩菲德的研究表明,10岁以前幼儿的美术能力是随着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自然而然地向前发展的。幼儿一般能表现他认识过的事物。因此,在小班美术内容选择上,我突破以涂色、简单的线条画为主的模式,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多种材料,允许幼儿用材料大胆地表现他们感受强烈的事物,如:“下雨了”、“下雪呀”、“美丽的花”、“小汽车”、“彩色的小路”等。

随着中班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选材注意丰富性,凡是幼儿认识过的事物都可以去表现。如:“五彩的石头”、“奇怪的鱼”、“金色的房子”等。

大班幼儿的活动能力增强了,活动范围扩大了,头脑中的形象增多,造型能力明显提高,内容应更丰富,选多种题材。如:“我们去郊游”、“美丽的家园”、“秋天的回忆”等。另外,还可安排一些观察写生活动。

其次,内容的选择还要给幼儿留有想象的空间。艺术创造本身就是幼儿进行思考、想象、尝试和发现的过程。如:“太空世界”、“未来汽车”、“未来的海里怪鱼”等内容。选择美术内容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是发展创造能力的前提。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创造自己的表情符号。在实践中我发现,越是简单的图形,幼儿越不易把握。由于幼儿手腕的骨化过程还没有完成,手的控制能力以及空间知觉能力发育不健全,让幼儿画准确规则的图形,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们要鼓励幼儿用他们熟悉的形和线进行细致描绘。幼儿由熟悉的内容进而创作出新内容,逐渐就摸索出绘画的规律来。

三、以幼儿的视点看世界。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画不同于成人画,它满含着儿童对周围事物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他们幼稚而又大胆的想法,为了和幼儿更好地沟通,幼儿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视点看世界,做到四个“多”:多观察幼儿的表现、多和幼儿讨论、多向幼儿学习、多反思。在和幼儿的交流中,我发现幼儿解释事物时总是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且非常生动贴切。如:云涂成黑色,他们会说“天要下雨了;衣服颜色没涂均匀时,他们会说“衣服破了”,“衣服有洞洞”。平时我会借此机会了解幼儿认知和解释某些事物的特点,积累这些能被幼儿接受的有趣的语言,并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去。

四、让幼儿向原有的经验进行挑战。

从一次一次的实践活动,一次一次的反复研讨中,得到了一些启示。教师应眼中有幼儿,心中有目标,这是幼儿美术教学中师生需要相互转换的必要前提。向幼儿原有经验提出挑战,鼓励幼儿创造性的学习是师生需求相互转换的最终目的。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幼儿克服这种困难。只有协调彼此间的要求,才能成功地跨过障碍。

在研究活动中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要明白幼儿在想什么;一个知心的老师要知道幼儿能做什么;一个优秀的老师能让幼儿听懂你在说什么。如何将老师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求,是美术教学研究的重点。教师要顺应幼儿创造的天性,对其进行顺势利导,将幼儿的一切都试图改变,用自己的取而代之,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例如:在中班进行幼儿装饰画教学活动时,我就根据幼儿已能分辨颜色的深浅,并对搭配颜色产生兴趣的特点,提出了启发幼儿尝试颜色之间的奥秘,学习有规律地搭配色彩,形成初步色彩感的目标,并分解为六个逐步如下:

1、在调换颜色中初步培养幼儿对间隔颜色的兴趣。

2、探索在一个物体内,采用多种一一间隔的方法,有规律地排列颜色,进行装饰。

3、学习运用深浅一一间隔的方法,选配颜色。

4、尝试运用上下、左右颜色和图案的对称进行装饰。

5、运用颜色和图案的间隔,表现多种有规律排列的方法。

6、初步学习在圆形的物体上将图案由里向外进行对称装饰。

这样老师在教学过程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并成为和幼儿进行心灵交流必不可少的基础。美术活动《八宝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活动主要以帮助橘子奶奶做八宝粥来送给小朋友们的情节,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在圆形的物体上,将图案由里向外圈涂的方式进行色彩装饰。活动目标的定位主要是以幼儿的现有水平,通过前几次活动对间隔有了初步的认识,已能运用一些颜色和图案的间隔,来表现多种有规律的排列。在探索一个物体内,采用多种一一间隔的方法,有规律地排列颜色,进行装饰画为主的模式,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多种材料,允许幼儿用材料大胆地表现感受强烈的事物进行装饰画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向幼儿原有经验提出挑战对幼儿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师生间需求的转换才变得并不是那么困难,也才是开启每一扇心扉的钥匙。心与心的召唤,心与心的启迪,心与心的交汇,使师生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年龄差距的隔阂,只有这样的教学才算得上是成功的教学,只有这样的老师才称得上是一个好的幼儿老师。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二篇】

内容摘要: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对研究性学习内涵的分析,首先转变教育观念,提倡研究性学习;推行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特征,以学会学习为目的,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学习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其旨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究活动为过程的综合性学习,学生真正置身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来获取知识,从而激发创作欲望,锻炼实践能力并培养创新精神。对于音乐专业技能技巧课程,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学生则不断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说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成为开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一把钥匙。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作为高校音乐教师,应该站在教育改革的前列,认清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潮流。首先,要转变观念,要有创新意识,在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育手段、教育结构等方面努力创新。教育观念的转变,会直接带动教学实践。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倡研究性学习。

教育观念是音乐教师从事音乐教育活动的思想基础。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进而影响教育的效果。转变教育观念,是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根本保证。研究性学习使教师要确立音乐教育的理念,对传统观念是一次有力的冲击,它迫使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已有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教师与学生、知识与能力、教学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反思。传统的音乐教学,教师可以说是真理的化身和权威的象征,他们要做的是将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传递给学生。但当今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师的音乐教育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仅仅传递知识是不够的,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对高素质音乐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与创新教育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在课堂上教师不再仅仅是传授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将学生视为一个各方面处在不断构建、升华过程中的人,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创设实际情境,剌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亲自实践,引导和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研究性学习使人类社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博闻强记已不是人类大脑的主要任务,一个人重要的已不是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学习、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高师音乐教育应该走出“重技能,轻理论;重技能小课,轻技能大课;重单科领域的高、精、尖,轻专业知识技能的均衡性和通用性;重专业学术水平,轻教育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以及综合人文素质的养成”等误区,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其次,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积极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姿态与教师进行学术交流,从而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为将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二、推行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

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被纳入研究视野的,它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本身的发展而言,这两种学习都是必要的。而当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走向极端、积重难返之后,研究性学习便受到空前的关注。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等视为人的本性、视为完整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个性割裂的存在,所以我们倡导“研究性学习”,是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为了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

新课程标准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仅需要改变以往教师向学生灌输音乐知识技能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还需要引导学生改变固有的学习习惯、方法、态度等等。将重“教”转向重“学”,重学的焦点是“怎么学”,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由传统的被动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学习转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音乐、学会学教育;让学生懂得如何获取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知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办法;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多样性的、有差异的发展。

现代的高师音乐教育,在要求学生具有必要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弹、唱、跳的基础上,同样强调能力的培养和终身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正在成为高师音乐教育追求的目标。学生要成长为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必须采用科学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乃至终身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高师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去参与、去尝试、去体验,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使他们不但掌握学习结果,同时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最终学会学习、学会研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高师音乐教育的内容强调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渗透和整合,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也应根据教育实际的需要而变化。但总的来说,应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常用的教学方式有:

(1)问题探讨方式。研究性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解决问题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呈现典型问题或案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与探讨,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技巧,以培养自身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中呈现的材料不是让学生理解、记忆的教材,而是一个个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问题或案例可由教师选择也可由学生提供。

(2)课题研究方式。这是由教师提供课题供学生选择或学生根据各自专业和兴趣设计研究课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实施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研究的教学方式。如果说“问题探讨方式”主要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模式,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话,那么“课题研究方式”则注重学生主动探索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训练,更适用于课堂下的研究性学习。

2.把研究性学习融入高师音乐教育已有的教学方式中。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类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艺术实践活动等类型。其中项目(活动)设计类型,源于当今国际教育界十分流行的“项目教学法”,而“项目教学法”正是高师音乐教育本身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把研究性学习融入高师音乐教育已有的教学方式,形成“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建立课堂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这样,学生可以深入实际,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整个活动过程都是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过的,因而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也能更好地掌握今后就业所必要的技能。

三、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教学中实施“引导型”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走进常规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它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们把“引导型”研究性学习引入了课堂。所谓“引导”就是教师的组织指导,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由”的课堂时空,放权给学生,即做到“六让”: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发表意见;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并体验研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自我建构知识和能力的体系。教师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的角色是“导师”“导演”或学生的“协作者”,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让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并选择研究专题;指导学生分组和制订研究计划;提供学生研究专题所需要的数据、素材和资料;指导学生筛选整理材料,形成自己的新观点;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构建新知识体系。例如:在基本乐理课教学中,我们在“中华民族调式”这一章节中就设置了专题,如:“什么是五声调式”“什么是七声调式”“七声调式有哪几种结构形态”“五声调式和七声调式的省略形态有哪些”等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国幅员的广阔、民族的众多和民族民间音乐的调式丰富多彩,认识到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有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形式与风格。这些调式与欧美的大小调式是不同的两种体系,也有异于东方其他各国的民族音乐。在学生查找文献、资料和各学习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各派学习小组长上讲台进行讲解,最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真正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师也确实从一个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音乐知识的指导者,真正深入地与学生对话、交流,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生活。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研究并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大胆质疑;组织学生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学生可以自由发问,也可以向老师提问。学生汇报研究成果,可以口述,可以用问答的方式来展示;可以用音乐剧的形式来汇报;可以用顺口溜、快板或朗读等形式来总结归纳。这样,课堂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积极参与了、探索了,研究性学习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综合能力。

2.课外活动中开展“自主型”的研究性学习。

课外活动时间是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老师提供的参考性课题,完全自主地选择课题,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或根据兴趣与爱好自定课题,并根据需要邀请教师或校外有关人员作为自己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时时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定研究课题。学生自定的课题有,“豫剧唱腔音乐的分类及板式分析”“浅谈歌曲演唱中的二度创作”“音乐课中的研究性学习”“音乐教学实习的实践与探索”“谈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需要的矛盾”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从选题、搜集资料,到撰写报告、答辩、展示研究成果,整个过程都是他们自己决策、操作,教师只起指导和协作的作用。他们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翻阅大量的报纸、杂志,上网“冲浪”,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访问有关人士。有的学生多次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逐步提高了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他们利用演绎法、归纳法、行动研究法、分析、综合等科学研究的方法,提炼出观点、整理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写出研究性学习报告。

通过对课外自选课题的研究,学生学到了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弥补了课堂知识的不足。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和课外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研究性学习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突出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给予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我们将为此不断努力,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祁君《论研究型课程》,[j].《中国音乐教育》第9期。

[2]刘树仁《试论研究性学习》,[j].《教育科学研究》第5期。

[3]周玉芬《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看高职教育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j].《中国高等教育》第3期。

[4]吴少华《研究性学习的尝试》,[j].《中国音乐教育》20第7期。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三篇】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十子”活动涉及艺术、健康、社会、科学、语言五大领域,为了使领域课程与“十子”活动更好地整合,以利于更好地教育幼儿,我们在原先一物多玩、多物多玩的基础上将十子活动与各个主题活动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并充分利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教育契机,把教育内容贯穿其中。

加强幼儿园与家长支持合作的园区建设,同时将五大领域悄然融为一体,让孩子在身心愉悦中知识得到充实与提高,是我们师者需要的境界:润物细无声!

我们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生活大课堂,从孩子的认知点出发,开展幼儿教学活动。以农村河流、山川为基点,捕捉、收集幼儿感兴趣的、涉及农民们的播种、管理、收获等使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根据一年四季的季节景象变化,让幼儿观察大自然,比如放眼春天的油菜花、观察夏天的荷花、欣赏秋天的桂花等感受大地的芬芳。在欣赏大自然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的敏感度。其次,番茄、草莓、茄子大棚基地,农家乐、全民健身点、老人亭都是孩子的乐园。周一孩子们可将在休息日采集到的家乡特产制作成自己喜欢的作品,展示自己的创意,和同伴一起品尝劳动果实,体验成功的乐趣。

通过整合,使原本孤单的十子活动材料顿时变得有声有色,我们们不仅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了整合,在教育内容、活动环节上都体现了整合的理念,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体验了一赏“蜻蜓立上头”的喜悦!

二、“十子活动”之乡俗篇。

要挖掘民间游戏,提升乡土文化,实现音乐与社会、科学与健康的有机结合!

民间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能够培养幼儿亲近社会、尊重和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传统的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有的是徒手进行的,有的只需十分简单的材料,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我们利用民间游戏的角色、规则、动作,初步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了合作能力,体验到了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性和快乐。

十子活动中,利用竿子、棍子进行户外游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项活动。

特别是欢快的竹竿舞更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运动,孩子们在敲动的竹竿中来回跳动穿梭,人、声、竿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满了挑战和乐趣。竹竿舞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节奏感、增强了身体的协调性,更活跃了他们的身心,让孩子在进行锻炼的同时,体验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利用竿子、棍子,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水平创意了如下活动:在小班进行拼拼摆摆玩一玩。利用竿子、棍子,孩子们拼摆出不同的造型,进行钻、爬、跳跃,既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又锻炼了孩子的体质。在中班开展你来我来跳一跳。欢快的音乐响起来,轻快的舞步跳起来,中班孩子在敲动的竹竿间轻快地来回穿梭舞蹈,幼儿在情感交流、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运动体验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在大班举行你摇我跳乐一乐。竹竿舞是比较有难度的民间游戏,孩子们操作竹竿比较困难,还需要孩子们的配合。我们将大班孩子进行分工,执竿者有节奏地进行来回敲击,孩子们跟随节奏能够在竹竿中穿梭跳跃,既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让孩子时刻充满自信,又促进了幼儿节奏感、身体协调及社会性的`发展。

如此整合,让知识变得和音乐一起融入了人的内心,让每个孩子既体验了快乐,更得到了无上的知识财富。

三、“十子活动”之乡迹篇。

要创建有利于培养空间智能发展的幼儿园文化。

我们沂源的自然资源丰富,玉米粒子、豆子、栗子、谷子、麦子……到处都是宝。大自然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充足的材料,我们开辟了托班、小班的认识区,中班的科学区,大班的探索区。

十子认识区,可开展种植活动,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发现种子的发芽、开花、结果。当小朋友看到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时,说出自己所认识的东西,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不仅提高了幼儿智能的发展,也提高了幼儿的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十子在科学区里,可根据幼儿的能力投放十子材料,由简到难,由浅入深,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会探索和操作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积极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十子探索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设置了幼儿熟识的叶子、石子、沙子、玉米棒子、绳子、瓶子、箱子、盒子等材料,让孩子们拥有一片自己的天地。当他们看到熟悉的材料和玩具,探索的欲望也就油然而生了。

“十子”活动使孩子们形成了良好的个性,意志品质逐渐形成,真正成了环境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观念从应然转变到实然,产生了质的变化;使家长的环保理念、行为也都得到了迅速提高与转变。“十子”活动促进了孩子、老师、家长之间的良好互动,就让我们一起作为孩子创造的引航人,去引导他们快乐地从事自己喜欢的创造工作吧!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四篇】

摘要:探究性学习的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主动的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更科学的学习。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培育学生自主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笔者着眼于目前高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策略和看法。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物理学;应用。

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便是研究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中的现成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也应熟悉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认识的探索过程。因此,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十分适合物理课程的教学。在物理教学课堂中实行探究式学习模式在提升高中生科学素质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从而满足我国现代化发展对物理人才的需求。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原则。

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几个基本问题。1.为什么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模式;2.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怎么有效的实施探究性学习模式4.如何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5.有什么教学资源来完成探究性学习6.探究性学习的成果如何,如何评价教学成果。

(二)结合日常生活。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问题。从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物理问题,目前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进行科学性较低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其知识水平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应善于从生活中整理出问题,采用符合书本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的教学素材,从而以生活为切入点展开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对于情景和问题的创设,要注意对现实生活内容的深刻挖掘。

(三)注重对探究过程的指导。

如果教师想提升探究性学习的质量,就必须合理的引导和组织学生主动积极的加入到探究的过程中,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应适时的评价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成果。在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在构建物理知识架构的基础上拓展出丰富的课堂内容,从而给予学生有效的探究学习方式。

对于学生来说,应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的整个环节中去,在教师的指导下细心感受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及思维方式,通过亲身体验和经验记录来提升自身探究能力。

(四)师生之间民主平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适当的鼓励学生参与到探究中,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关注。

同时,学生应在小组探究学习中积极的交流沟通探究意见,取长补短,优化当前的探究思路。充分体现自身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小组合作成员,并且学会自主分配探究任务,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善于反思。

(五)提升研究兴趣。

兴趣是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深入的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就是将兴趣应用到研究。面对探究中的难题,兴趣是有效的解决办法。在校上课期间,学生在兴趣的支持下能够不断克服探究学习中的难题,在校外,学生在兴趣的支持下也能够更好的工作和继续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并把这种钻研精神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探究性学习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从而符合新时代社会的人才的更高要求[1]。

二、高中物理课堂中探究性教学的应用策略。

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师为了达成课前的教学目标,充分的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整体教学效果的教学计策和方法。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预期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所以,不论是何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需要有自己的策略。探究性教学的特点是教学过程当中的突发状况和问题比较多,因此在教授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时应注意把握具体的操作过程,讲究教学的策略性,如果在物理探究性教学中忽视了策略的运用,则会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探究没有遵循科学的方法,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一)涉及情境式提问。

物理学科的主要内容是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来发现和理解物理现象的特征和原理,这整个过程不是仅仅靠传统的教学所能实现的。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创设一些贴近课堂主题的情境问题来将学生带入到课堂的探索当中。对于问题的创设教师应层层深入,由浅入深,在问答的过程中逐渐引入新的内容。设置问题式情境时,教师要注意选择能够创造神秘感而且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索的问题。对于问题的难度,不能超越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能过于简单,学生一步一步探索最后才能摘到苹果。

情境问题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实现物理知识的拓展和迁移。比如,教师在讲解《超重和失重》这节课程的时候,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相关的情景联想。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播放我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状态,学生会发现航天员在飞行器中始终是漂浮的状态,这正是在这节课中要讲解的物理现象。学生在观察航天员的生活视频时,会被航天员的生活所吸引,会有意识的去思考为什么航天员是漂浮的状态,深刻的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这就是实现的情境问题创设的目的[2]。

(二)巧妙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在创设物理问题情境的时候,应注意问题和生活实际的结合。所设计的问题力求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回答问题积极性,学生会提出更多大胆的质疑,师生间就会有更多的互动。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理念既可以使教师发挥其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物理课堂探究的热情,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了主动探索,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比如,在讲解电流时,可以把电流形象的比作水流,这种将教材内容形象化、具象化的方法,使得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建立物理知识体系,明白物理知识和生活是实际的关系。物理原本就是源于生活的,因此,只有把情境的创设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的兴趣。

(三)适度探究,把握课堂时间。

探究性教学和灌输式的教学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和发挥创造力的平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物理科学素质,提升了自信心,有效的活跃了沉闷的物理课堂气氛。但是,许多物理教师会发现,探究性教学是很浪费时间的,无论选择何种探究形式和探究内容,只要让学生自主的去完成课堂任务,就会拖延正常的教学进度,因此许多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教师常常无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长期以来,就放弃了对探究性教学的实际运用。

对于这种现象,教师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所在,一节物理课中,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合用探究性教学的方式去进行探究,这并不能说明探究性教学是不具备普遍适用性的。事实上,任何一节物理课程,都存在适合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的内容,比如,在复习物理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应用探究式学习的形式。将整个复习过程分为自我回顾课程内容、寻找课程重点、自我表述规律和方程的三个部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并不追求“一谈到底”,而是力求“节节有探,适度探究,合理选择”。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把探究的学习形式融入到每节课中去,选择合理的探究点,在探究性教学发展并不完善的现状下,是最为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3]。

(四)坚持探究式学习模式。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策略,教师普遍不具备大量的实际应用经验。而且探究性教学的实现是需要大量硬件设施来支持,对于物理规律的验证,如果少了实验器材的支持,一切探究都是空谈。

因此,对于硬件设施不完善的学校来说,探究性教学的实现具备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探究性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这种互相的配合并不是几天就能快速养成的。而且,探究性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物理科学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和学生长期磨合,还必须提升自身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教师通过对探究性教学的长期坚持,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用广阔的知识面丰富课堂内容[4]。

三、结论。

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是符合我国时代发展的新需求的,有益于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选择合适的话题,来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优越性。探究性学习也有其缺陷,在发展学生探究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科学系统认识体系的建立。另外,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学的实施需要大量的物理实验设备和仪器,这对物理教师的课前准备提出了很大的要求。虽然探究性教学具有较大的实施难度,但是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去努力探究的。

参考文献。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五篇】

近年来,随着康柏区“三资(制)”经济工作战略的深入贯彻与实施,全区切实加大了启动民资的工作力度,民营经济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成为推动康柏区快速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要使私营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应该在工作思路上和工作方法上不断探索研究,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要正确判断我区私营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促其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迅速快捷的发展速度,使私营经济的规模优势日趋明显。

据统计,至××年底,全区累计注册登记私营企业万户,××年全区民资批准投资额和实际完成工作量分别占全区内资投入总数的和。全区民营企业新增批准投资额亿元,占全区企业(包括三资企业在内)投资总额的;其绝对额超过年全区个体私营工业企业全年投资总额。超常规的投资发展速度使个体私营企业资产规模得以迅猛扩张,骨干个体私营企业的单体规模与效应规模逐步显现。

(二)各具千秋的发展模式,使个体私营经济的行业特色日趋凸出。

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创新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康柏发展的新模式,使全区私营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具体发展类型大致可分为:传统升华型。如新桥镇的个体私营业主,近年来,凭借传统经济行业的基础优势,不断推陈出新,使民营经济不断得到壮大。再比如九亭镇的印刷行业私营业主,他们同样凭借本身的行业优势,在技术上不惜重金引进人才,在设备上不断更新,把过去的单色手把车,更新成一次能印刷多色的高档印刷机。在业务上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并且该区域个体私营印刷行业的发展效应已辐射到周边地区,有较多印刷企业向高档次的彩印发展,成为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骨干裂变型。如南洋电缆厂的个体私营铜材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母体企业―南洋集团公司的发展,它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拓市场的综合型经营人才,成为以后的个体私营业主,由此带动了该地区铜材行业的发展。()主体配套型。例如以鞋城集团的私营皮革及配套产品的发展为典型。近年来,许多私营业主围绕该集团为主生产配套的产品,从而使该地区私营经济得到相应发展。据统计,在该集团的引导帮助下,现在已发展到了家分子企业,投资总额达到亿元之多,成为全区私营经济中一颗灿烂明星。

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了制造业、加工业、手工业、轻工业、零售业、批发业,各大门类齐全、产品多样化的格局,可以形象地说:“吃、穿、住、用、行”都包罗其中,同时,也涌现了象雅多服饰、茂盛电机、天喔食品、龙工机械、森大机械、豫全皮革、新雅包装、报喜鸟等知名名牌企业。这些民营企业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康柏工业经济的合理布局,壮大其实力,加速其发展;另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三)关联密切的配套产业,使个体私营经济的联动能力日趋增强。

个体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利用传统产业优势,顺应发展基本规律,紧紧围绕全市私营业已形成的主导产业,积极开拓相关投资领域,使其向前后道工序延伸,大大提高了产业内部整体联动能力,发挥出行业整体优势。久富经济开发区,通过自我裂变、激发投资,吸引外资等方式,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业主将投资领域向相关产品拓展,以逐步实现产品的配套化、系统化,从而提高了行业的竞争能力。

(四)重点保障的科技投入,使个体私营经济的有机构成日趋提高。

具体体现在个体私营企业的技改投入与产品换代更新上。个体私营业主在投资办实业之初,即立足高起点、高水平、强化科技投入,引进代表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机器设备和先进工艺,注重产品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狠抓内部管理,显示出不凡的市场竞争能力,以印刷行业为例,至目前为止,全区个体私营印刷行业中,价值每台机器超过万元就有余台,价值超过万元的就有台,有个私营业主从德国引进了价值万元的海德宝彩色印刷机,目前属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设备,印刷行业的整体设备先进程度的提高,使其制造能力也大大提高,配套协作企业适行顺畅,生产经营合力增强。

(五)相对集中的区域布局,使个私经济的聚集效应日趋发挥。

康柏区在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立足长远,强化规划,按照“搭台唱戏,借梯登高”的思路,有意识地开辟出民营经济开发区,搞好配套基础性施建与服务。同时,通过落实相对的土地批租,税费收交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内外地个私业主投资落户园区,使其适度集中,强化了企业彼此间的配套协作与关联,提高了小区内市场信息,生产资源的共享与利用程度,降低了企业生产运作成本。据统计,现在全区共有多个体私营经济开发区,安置职工万余人,占全区就业人数(包括外来人员)的。目前,全区在全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别出心裁地采用相互搭配型滚动开发模式,即鼓励实力足的业主投资建厂房,搞租赁,小业主买机器,搞生产,使大小业主各得其所,集中资金,共同发展,从而为社会闲散资金汇集转化为投资资本探索了新路子。另一方面,随着民营工业园区的扩展,区内配套关联产业不断增多,产业关联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区域知名度不断提高,块状特色经济逐步显现。

二、成因分析。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乡镇企业的高速成长,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为私营经济奠定了人才、行业、市场等基础。()人才基础。乡镇企业创业于年末,发展于年代中期,崛起于年代末年代初,应当承认,其如此长期、稳定、高速的成长并不是单靠千百万农民致富冲动即可造就的,更为主要的是有一批企业经营能人在帮助企业披荆斩棘、不断推进。这批经营能人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之前,或是掌握一定传统技术的手工艺人,或是村、社的领导与会计,或是经常外出打工的匠工,或掌握企业命脉的供销人员等,他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较多地了解了外界的信息,拓宽了视野,编织了一定的社交网络,树立了市场化经营的观念,因而就有能力、有基础带领群众搞经营、办实体,成为企业发展的掌舵人。他们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历经多次市场磨砺、体制转轨,逐步掌握了一批稳固的销售渠道,编织了丰富复杂的经营网络,开拓了一定的市场空间,使企业始终处于较为平稳的运作态势。这批经营能人与经营骨干的一部分后来就成长为乡镇企业家,一部分成为个体私营企业的开创者。()行业基础。随着乡镇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内外的经济关联度、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规模型乡镇企业的多角化、一体化经营发展趋向,使其配套协作要求日趋高涨。因而,乡镇企业在区域布局上呈现出聚集性发展的特征。企业群体逐步形成,分工协作内部生产经营机制使企业运用成本降低,行业结构得到优化,行业知名度得到不断提高,无形的特色经济效应吸引了内外厂商。在此影响下,个体私营业主普遍以传统优势行业作为投资出发点,逐步拓宽投资领域,优化配套产业结构,丰富产品类型,使特色经济更特,优势行业更优。()市场基础。乡镇企业在区域布局上的聚集,一方面构建了一个有形、完整的交易市场,通过该市场,个体私营业主可获得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信息、资金、人才;另一方面,行业知名度的提高,无形中又为企业产品的经营销售带来了价值可观的广告效应,产品销售空间大大拓宽,个体私营业主抓住这一有利条件,乘势而为,大力发展。优越的市场环境,对发展私营经济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二)资本的深厚积累,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泉。

私营经济的发展与迅速崛起离不开资金的有效供给。巨大的资金投入从何而来?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市场经营性积累。个体私营企业的经营者在投资办实体以前,相当部分原从事过经营、营销、中介服务等行当,获得了较多的资金积累,成为投资来源。()承包性、租赁盈利性积累。在对乡镇企业经营方式改革过程中,曾对部分村、镇两级集体企业,采用“定额上交”、“经营性租赁”等方法,并明确企业经营者在上交完成承包利润、租金及税费后,剩余部分归个人所有。企业经营几年的盈利性部分归个人所有。企业经营几年的盈利性运转后,较快地完成了个体资本积累,这部分积累资金也自然而然成为私营经济发展的来源之一。与此同时,近年来,在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经营过程中,集体通过设置奖励等方式,将一部分企业积累量化给对企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也是资金来源之一。()外来投资。包括区域性外来投资和境外投资。据对全区家实体型私营企业调查统计,外来投资业主(包括本市外区投资业主,本市以外投资业主),占总数的。除了本市其他区县以外,他们分别来自浙江、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北京、陕西等地,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全区民资与外资的紧密结合有了新体现。到××年底,在全区新批的外资项目中,有个项目为私营企业引资所得,引进合同外资达亿美元。这些外来资金的投入,不仅有效地弥补了当地建设资金的不足,而且业主还带来了先进的思想观念、管理手段、市场信息以及相关的经营管理人才,实现了与当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改制的深入推进为私营经济发展开启的阀门。

自年以来,康柏区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经历几次阶段性推进以后,取得显著成效。改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全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为民营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创造了新空间。首先,改制的深入推进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换。由于多年集体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思维模式形成了一定的惯性,民营经济一度处于经济发展中的配角地位,发展私营经济的社会氛围不浓。更为主要的是,曾僵持多时的公私两种经济成份的利弊辩论,使部分已完成个人资本积累或有一定市场网络,经营能力强的能人对投身办实业存有思想顾虑,发展条件、空间的发育也不充分,因而只能就地静观其变。党的十五大召开,迎来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春天。其次,改制的深入推进促进了经营人才的裂变。在深入推进改制的过程中,相当部分原集体企业的经营者与经营骨干,因囿于观念、体制的束缚,经营潜能无从发挥,改制为他们解除发展桎梏,创造了施展才华的好机会。在改制中,他们通过投资入股、参与招标接管原企业等形式,一跃成为新企业的经营者,投资发展热情分外高涨,使私营经济发展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通过改制,全区已裂变出一批勇闯勇拼,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强的优秀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如南洋电缆厂的顾跃辉,茂盛电机有限公司的盛景才。他们成为个体私营业主的标兵楷模,对促进全区私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再次,改制的`深入推进为引进个体私营资本开拓了空间。改制与民资是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两大驱动轮。我区在深化改制过程中,按照因地、因企制宜与“民进公退”的思路,不断推进与深化乡镇企业改制,通过存量转股、增量转股、先售后股、租股售相结合等多形式、多方法置换集体资产,从而为民资的进入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在推进大空亏企业及已改制企业的深化改制过程中,全区以减少集体资产流失,盘活存量资产为具体准则,使个体私营资本在集体资产的稳步、扎实的调整中不断充实,真正做到“扎扎实实地进,实实惠惠地退”。据统计,至××年底,全区多家已改制乡镇企业实行二次改制,涉及集体资产与产权亿多元,其中有的集体出租资产,投资权益退出经营领域。投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密切了投资主体激励与约束的关系,提高了集体资产与个体私营资本的有机构成,成为民资发展的新途径。

(四)政策的有效激励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动力。

正确的政策既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动力,也是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特别是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促使了私营经济快速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大的政策环境,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从补充作用到重要组成的定性,对私营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地位的肯定,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大大解放,对私营经济有了充分的认识,能放开手脚大胆发展私营经济,来繁荣地区经济;另一方面,地方具体实施政策的环境,近几年,经营实践证明:私营经济搞的越活跃的地方,该地区的经济也是越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高。康柏区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抚优扶强的细则、税收的扶持政策等,这都极大地推动了康柏私营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不足。

近年来,康柏区私营经济发展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来说,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其它先进地区相比,对照快速、高效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初步形成,但对发展私营经济的认识不到位。面对私营个体企业迅速发展,微观经济基础发生明显变化的新形势,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组织水平等方面,仍有许多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太适应的地方。在一段时期内,仍把私营经济当作“小商小贩“,认为形不成气候,成不了主体;还有的小富即安,觉得这几年私营企业发展的速度前所未有,有沾沾自喜、裹足不前的倾向;甚至有的害怕私营经济发展快了,思想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与当前蓬勃发展的形势格格不入,这些错误认识成为制约私营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二是多元化投资主体开始形成,但私营个体企业实力不强。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档次偏低、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方式落后的矛盾仍较突出。目前,康柏区私营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在万元左右,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注册资本在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不多,占全区企业总数的比例比较小,众多的私营企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差,经营不稳定。

三是企业转制、改制大面积推开,但强抓机遇的竞识不强。目前,整个康柏区集体企业转制、改制面达以上,政府正逐步退出竞争的生产领域,转向城市化的规划和建设上。如何抓住机遇的意识不强,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处理好解决人、债、负担等问题,缺乏系统有效的办法,部分企业改制未转制,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

四是私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势头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但政策“洼地”和良好环境尚未形成。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对私营个体经济有管理权的多,而有关部门间协调和服务的少;对私营经济发展“推诿”的多,真正抓具体落实的少;制订的有关政策泛泛而谈的多,不具体、不细化,操作性强的少。所有这些,导致有些私营业主怕露富、怕冒风险、小打小敲发展中“留一手”,缺乏创大业的气魄。

五是私营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但产业特色还不明显。全区私营企业的发展在行业上缺乏整体规划,私营经济的投资方向、发展重点、产业结构还停在传统产业、初级加工性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型、效益型、科技型私营集团企业较少,因此也没有形成向特色产业发展的趋势。

六是私营企业规模迅速壮大,但企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私营企业自身来看,由于发展阶段的局限,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机制、管理等环节存在着先天不足,家族式的经营、传统型的管理等问题十分突出,迫切需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现代管理,进行企业改造,实现“二次创业”。

七是融资难。除了较少的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私营企业外,融资难是中小私营个体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这是制约和困扰私营个体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贷款难,主要反映在抵押难和担保难,因房屋、土地等变现难,银行不作为抵押品,加大了私营企业的融资难度。

四、对策措施。

私营经济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机遇中充满了挑战,投资中孕育风险,成功中潜伏着危机,每年有的私营个体企业注销,值得新注册和发展中的私营个体企业引以为鉴。

(一)提升私营个体企业素质。

()提高企业家或业主素质,增强事业心。私营企业主也存在观念转变问题,要意识到私营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国有企业一样肩负着社会的责任,克服小满即安的思想;私营企业家或企业主应学习企业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的基本知识,提高知识结构,适应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健全财务制度,提高企业信用。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私营个体企业促进自身发展的要求。

()提高管理水平。要从家庭管理向非亲缘管理,任人唯亲式向重贤重能式转变,私营企业要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经验,保持激励和高效的机制,实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经营现代企业的意识,为企业升级、扩大规模提供制度基础。

()注重吸引人才。吸引人才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吸引人才重要的是建立激励机制,可以通过建立股份制,以送股方式吸引专业技术人员。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住房留住人才;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学习兄弟地区的方法,聘请星期日工程师等等。

(二)提高私营个体企业竞争力。

目前绝大多数私营个体企业实力弱,规模小、设备落后、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管理方法落后。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关键要:

()做优。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产品寿命大大缩短,要使企业具有生命力,必须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甚至引导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形成具有企业特点和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结构。二是树立企业形象,培育品牌。品牌是一个现代企业成功的标志,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已经成为能产生效益的新的生产要素。三是培育组合优势。私营企业可以和科研、设计部门和不同所有制企业联合,在某一行业形成独突的竞争优势,进行项目投资合作,发展壮大。

()做大。加强横向联合,提高规模效应。一是私营个体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横向联合,组成紧密型、半紧密型或松散型集团,形成联合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和外商、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积极参与国有、乡镇企业改制,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规模效益。

()做强。一是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方向发展。私营企业应主动加强与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之间合作联系,形成协作和配套关系,进入产业分工体系,减少盲目投资、重复投资,使私营企业在专业化合作与社会化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二是向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方向发展,提高组织程度,运用市场现代营销手段,提高经营优势;创企业品牌,提高竞争力。三是向产业优势方向发展。注重利用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发挥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创产业区位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向科技型方向发展。私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并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技术联系,有条件的可以创建企业研发中心,甚至组建科技园区。

(三)实现资本运营策略。

()积极争取利用创业基金和风险基金。私营企业常常为自己不贷款,不欠债,资产负债率为零而感到自豪,其实这是缺乏现代化企业经营的理念,应该意识到企业发展要向内外融资相结合努力,积极争取政府的扶持和银行的贷款,学会资本运作。

()私营企业要抓住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积极参与国有、乡镇企业的资产重组,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和采取参股、收购、买壳上市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本运作和低成本的扩张。

()区外投资。私营企业可以抓住国家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投资区外,利用企业品牌优势、技术优势与当地相关产业和同类企业相结合,采取品牌、技术折股的办法,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销地产战略(即产品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或产地销企业转移战略(即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和优惠政策,产品以低成本低价格,返销往经济发达地区)。

()转换投资策略。私营企业应抓住当前政策、产业结构、所有制、地区调整等机遇,投资策略取向要从有限的领域向各个领域发展。可以向国家垄断行业投资,向国家支持的基础产业投资,向高新技术的加工业投资,向重点项目投资,如争取进入国家垄断的通讯、电力等行业中可以放开的非关键部分。同时,要寻找产业的空白点。

(四)狠抓政策贯彻落实。

这几年,国家和市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现在关键是要贯彻到位、落实到位。对科技含量高、规模比较大、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发展前景好的私营企业,可以实行“一企一策”,采取更加积极的帮扶措施,努力培养一批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能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私营大型骨干企业。

(五)建立中介服务体系。

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私营个体经济服务体系,并对服务体系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及政策支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健全向全社会开放的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管理院校、职业学校、培训中心等力量,开展面向私营个体企业的投资咨询和职业技能培训。

(六)强化各级领导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摆上重要工作位置,满腔热情地支持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切实做到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开、工作上放手,用年代发展乡镇企业,年代发展外向型经济那样的劲头,掀起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新高潮。把私营个体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建立、完善领导负责和目标考核责任制。要切实改进领导方法,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联系制度或联席会议制度。要倾注更多的热情,关心支持私营个体企业的发展,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意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要多方面地为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家的成长创造条件。

(七)形成社会舆论氛围。

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在全社会广造舆论,深入宣传党的私营个体经济方针政策,宣传私营个体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各地加快发展个体经济的新举措、新成绩、新经验,以及私营个体经济发展中的先进典型,积极倡导自主创业、重才亲商、纳税光荣和平等竞争四种思想观念。对于阻碍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要给予曝光批评,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六篇】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自然探索的持续深入,深海探索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这种背景下,我读了一份深海探索研究报告,这份报告除了展示了深海的珍奇景象,更向人们传递了深海探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报告中,我获得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第一段:深海探索的重要性。

深海渊源万丈,浩瀚无边。深海的亚洲深不可测,浑然无际,超出人类可以想象的范围。深海环境特殊,内部稳定性强,不受外界干扰,成为更多的物种的栖息地。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采与污染,会对深海环境造成影响,进而导致海洋生物和生态的破坏。因此,通过深海探索,了解深海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将对深海保护与生态平衡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第二段:深海探索的创新与发展。

深海作为一个神秘的领域,过去的深海探索主要是物理勘探,随着人们对深海科学的研究不断深入,许多先进科技已得到应用。如无人潜水器、潜水水下机器人,它们能够承担很多与人类身体无法承担的工作。一些创新技术,如海床地震观测、深海生物学、水文物理探测等,深入探索深海,为深海生态研究和资源勘探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第三段:深海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应采取行动,促进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深海环境与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如果我们加大科研投入、推进海洋保护,便有可能在此领域创造出更多的市场机会,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四段:深海探索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深海探索不仅能够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还有助于人们洞见大自然的奥秘,促进人类更深入地认识和探索这个充满神秘与未知的世界。深海探索不是一项独立性的工作,而是当代人文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

第五段:结语。

思考过后,我认为深海探索对于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只有更多地了解深海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生态特征,才能更好地掌握深海资源,同时发挥人类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促进深海保护与生态平衡。深海探索,进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神秘而又充满未知的世界。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七篇】

〔摘要〕为探索在非音乐专业人才中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本研究以初等教育专业学生为例,设计了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前后测,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态度、音乐成绩、学习方式自我评价的调查和音乐能力测量作了详细的数据统计。通过实验探究对比,验证该模式有利于使学生对音乐发生兴趣、提高上课积极性、提高授课效能,同时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多种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

为探索如何更好地在非音乐专业———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中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使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实施,并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本研究根据研究性学习理论,结合音乐专业特点,建构综合概括的音乐研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实验,旨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一)实验目的。

近几年来,师范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上,比较注重音乐专业的教育,而初等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相对被弱化,非音乐专业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音乐水平较低。基于这种现状,为了更好地帮助非音乐专业的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克服这种消极心理,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在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笔者的研究团队采用音乐研究性学习模式,在音乐学习活动中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音乐学习环境,并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让学生聆听、感受、体验音乐,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合作交流与创新实践能力。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学习探究,结合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理论,建构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对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三)实验设计思路。

本研究首先以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消极态度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与理论学习,以省立项课题活动为研究基础,探索建构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再经过教学实验研究,从中观察分析该模式对音乐学习的影响及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效能、音乐能力的变化情况,并适时地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基于这样的研究思路,课题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以级初等教育专业三年级的两个班为实验对象,随机确立实验班(11级2班44人,其中男生1人)和对照班(11级1班48人,全部女生)。在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中,实验班按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进行音乐学习,对照班按常规方法进行音乐学习。课题组必须对两个班学生的音乐成绩、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态度、学习方式自我评价和音乐能力实施前测、后测,并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与比较分析。

(四)实验过程。

课题组根据实验研究思路制定实验研究方案,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的实验研究。在准备阶段中,课题组在专家的指导下,提出课题整体构想,明确实验研究的目的,大量搜集研究性学习的相关资料,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音乐专业理论、音乐教学理论。

在实践探究阶段中,课题组成员依次开展了下列工作:1.给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2.开展研讨课并将相关的教学资料写成教学叙事;3.组织交流讨论、阶段总结、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调整实施方案;4.开展与课题相关的音乐活动;5.进行后测与数据统计,再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估;6.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和教案,撰写有关教学论文。

在总结阶段时,课题组分工收集整理资料,交流实验研究的经验。然后组织研究成果汇报,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论文,并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鉴定。

在第二学期后续阶段里,继续以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研究,以进一步剖析该模式与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教育之间的关联,并验证其有效性。

(五)实验结果分析。

本课题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两个班在音乐兴趣、态度方面的调查结果(表1)来看,喜欢音乐的占75%左右,而不喜欢音乐的只是个别同学,这是符合现代学生的爱好取向的;从表1前后测的数据分析,实验班在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的实践探究下,兴趣得到强烈的激发,态度也得到较明显的改变。显然,该模式对实验班学生在音乐学习兴趣、态度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表1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音乐的兴趣、态度对比情况表。

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感知、音乐记忆、音乐想象、情感反应和音乐表现力。在音乐能力方面的比较,课题组采用了着名音乐教育家曹理教授所着《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一书中的音乐能力测试手段来进行前后测。表2的数据表明,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音乐能力是差不多的。在实施该模式后,实验班学生的音乐感知、想象、记忆、情感反应能力得到提高,尤其是在表现力方面的提高特别明显。这表明该有效模式能使学生根据各种音乐情景,积极主动地感受、体验各种音乐意境,充分发挥想象,依自己的音乐水平理解领悟音乐。这样,学生就会大胆地表现、创造音乐。

表2实验班和对照班音乐能力测试情况表。

表3实验班和对照班音乐成绩对比情况表。

从表3音乐成绩的前后检测结果上看,实验前,对照班学生的音乐成绩相对于实验班略好;有效模式实施后,实验班不及格的人数少了,比例从9%减到%,高分数段的成绩比例增大,而对照班则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当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激发,音乐能力得以锻炼,其音乐成绩就会相应得到提高。

研究性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当成音乐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学习方式是否得当是检测的重要指标。(见表4)。

表4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学习方式自我评价表(单位:百分比%)。

表4数据表明:1.实验班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最强,85%左右的人数表示同意,反对人数为0;2.主动、合作意识表示同意所占比例还是比较高;3.探究意识占的比例是75%,学生的探究意识还须提高。

此次“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的研究取得了显着的实验成果,第二学期将继续以该模式进行实践研究,在对照班也参照该模式进行运作。师生在课堂上教学相长,良性互动,提高了音乐教学效能。同时,该研究进一步剖析了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与非音乐专业学生的教育之间的关联,再次验证了该模式的实施是有效的。

二、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对音乐学习的影响。

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是指在音乐教师为主导作用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音乐学习全过程的一种参与体验型的探究模式,突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探究精神[1]。它主要是通过创设各种音乐情景和学习活动,使学生广泛参与、接触感受各种音乐问题情境;同时,在音乐教育者适时而正确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研讨音乐,获取音乐知识,改变学习方式,形成学习、研究音乐知识以及欣赏、表现、创造音乐的能力的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

(一)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对音乐学习兴趣、态度的影响。

音乐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2]。因此,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情境来激发兴趣。认知心理学认为,情境越真切、越生动,学习情绪越高涨,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越强烈。通过音乐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中情境的创设,可以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和情感体验[3]。体验教学是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对教材的亲切感,促使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主动性。在情感的驱动下,学生能加深对情境中事物的感知和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使音乐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积极而自觉的活动[4]。

(二)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影响。

音乐审美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要素。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中的实践感受过程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的音乐审美动态过程。在音乐参与体验活动中,学生通过上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来分析评价客观事物的真、善、美,做到“学中乐”“乐中学”,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产生审美愉悦感,最终使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感知能力、想象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得以优化发展。

(三)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影响。

交流互动是音乐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音乐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生资源共享,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合作。在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中的体验内化、合作探究阶段中,老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空间,正确引导学生用探究方法进行知识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创设,自主探究,学生也能畅所欲言。这样,师生得到充分交流,学生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创造、展示创设成果。交流互动、良性循环当使学生增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拓展人际交流的空间,增添合作的内容,从而为学习音乐注入动力。

(四)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对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影响。

在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音乐。因此,学生只有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学好音乐。从表4的数据可知,实验班学生学习音乐的意识比对照班强得多,说明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的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独立意识与参与意识,培养合作与探究意识,最终改变学习方式。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充分的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教师通过创设合适的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自主合作交流与探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相长的主体,真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参与性。

2.注重音乐学科评价,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注重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注重对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及学习态度[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鼓励学生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再评价,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就会享受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从不同的侧面、不同角度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喜悦。

3.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组有意义的音乐材料,学生根据材料发现、提出问题,并在独立思考及合作学习中分析问题。教师应适时有机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音乐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研讨音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

总之,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发展和创造力发展的差异以及创造性潜能的个性心理品质基础和智力基础,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点:第一,创设音乐、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探究意识。第二,让学生自己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来理解、领悟音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激发,再经过体验内化激发学生的表现音乐的。

参考文献: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夏慧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八篇】

摘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对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东营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东营市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农业规划、科技支持、水利资源及农业发展模式等因素为基点提出对策建议,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经验。

关键词:高效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开发的一个大江大河三角洲,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地区[1]。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对于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整体发展也具有借鉴作用。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九篇】

就在雷炎他们返回的途中,遇到一个巨大的黑洞!那巨大的吸力令他们十分危险。“不行了!我要撑不住了!炎(星海对雷炎的简称),你快走!别管我。”“星海,我是不会抛弃你的,我们是兄弟,你忘了吗?”“哼!好,我们一起同生共死!啊!”最终,他们没有抵挡住巨大的吸力,被吸进去了。不知过了多久,他们醒了过来。他们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冥想城”他们在茫茫黑暗中寻找出路。但是,一群巨大的机器人(此乃守卫冥想城的机器士兵)突然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一束束激光炮射来,“不好!”雷炎赶紧闪躲,星海也立即闪开。一朵朵巨大的光圈在他们身后炸开。雷炎立即变形——雷霆-s,但是雷炎并不是远程攻击的机甲。so,星海召唤——龙神-t!随着星海一阵扫射,居然消灭了敌人。突然,远处一束激光射来,星海躲闪不及机甲被击中了!没想到那一束激光的威力如此之强,“龙神-t”机甲瞬间瘫痪!雷炎见大事不妙,召唤——“暗炎金枪”他对准发射那束激光的地方开了一枪重击。可是,那个黑影用手一挡,激光居然反弹了!反射的激光正好打中雷炎。不一会,“雷霆-s”也瘫痪了。

那个神秘少年是谁?他的妹妹又是谁?一堆堆谜团摆在面前,雷炎该怎么办?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十篇】

摘要:近年来,在高师院校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少而低效、投入不足、指导缺位以及成果质量欠佳等方面。建议高师院校从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管理、彰显研究性学习活动本身的魅力、强化指导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投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探寻脱困之策。

关键词: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

的文件要求,在学生中积极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旨在促进学生发展,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模拟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所开展的学术性专题活动。该活动对于高师院校学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高师院校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状况不容乐观,导致研究性学习在高师院校学生培养中的价值无法充分有效地实现。笔者试图从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管理的窘境出发,探讨提升高师院校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有效性的对策,促进高师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高师院校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窘境。

(一)高师院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少而低质。

研究性学习旨在促进学生由学习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向发现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过度的学习发展环节。[2]学生参与此类活动机会的多寡及其参与质量的高低对于其能否实现顺利过度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高师院校学生参与研究性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并不乐观。首先,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活动数量不多。高师院校常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包括大学生教研及科研立项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主题读书会等,占高师院校学生活动总数的10%以内。在这些活动中,研究过程相对完整,学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只有大学生教研或科研立项活动。大学生教研及科研立项活动一般定期举办,每年一次,主要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其次,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质量也不理想。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较之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在完整性、学术性及创新性等方面理应存在层次上的差异。然而纵观高师院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系统性不强,学术水平较低,缺乏创新性等特点。如此少而低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显然不利于高师院校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这里所指的投入不是指学生报名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而是指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时间、精力等各种资源的实实在在的投入状况。一般情况下,高师院校学生之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报名情况是比较乐观的,也就是说,很多学生都踊跃报名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但许多报名者常常抱着“重在参与”“试试看”的态度,对于项目申报书、计划书等审核资料的填写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而是抱着侥幸和投机心理,既无审慎的主题选择,也无严谨的研究论证,随随便便东拼西凑出一个申报书,致使申报材料无质量可言。即便是申报成功的学生,也存有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完成过程敷衍了事的态度,仅凭较少的资源投入、粗糙的研究过程和低质的研究成果结束研究性学习活动。如此种种,导致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于学生学术思维方式形成、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学术水平提升价值的实现根本无法得到保证,研究性学习活动至此只能沦为形式主义的附庸。

从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项目申报,到项目研究和实施,直至项目成果的审核和修正,指导教师在其中本应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作用,但实际状况却并非如此。在高师院校的大多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教师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远未达到足以充分指导学生有效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程度。相较于对研究人员研究活动成果的要求而言,高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对研究过程更为注重,特别是对于研究过程的完整性、学术性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科学研究比较系统的认识和较为深刻的体会,才能使学生形成足以应对未来自身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科研能力。然而,研究逻辑的获取,研究技能的提升,研究能力的培养,仅凭学生的试误是远远不足的,需要指导教师科学的指导和启发性的导引。可以说,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的缺位或低效参与阻碍着该活动应然价值的实现。

虽然相较于研究人员研究工作对创新性的热衷,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旨归更侧重于学习性和过程性,但是对成果的检测和评估同样是衡量研究性学习活动有效性高低的重要指标和关键依据。

纵观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的研究成果,东拼西凑者有之,主观臆断者有之,粗制滥造者亦有之,鲜有科学性、实证性的研究成果。这些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的成果在学术性、创新性、规范化程度等方面都低于本科生应该达到的水平。据笔者了解,有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结项方式甚至可以不需要提供成果,只需要参加答辩即可以结项,相较于完成成果而言,这种结项方式要容易得多,因此很多学生倾向于以此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研究性学习。以此种质量成果结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活动成效可见一斑。

二、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低效的原因。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管理是该活动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之所以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处于窘境,价值无法彰显,学校对该活动的低效管理难辞其咎。首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承办机构及其负责人员缺乏深厚的学术背景。一般情况下,高师院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由隶属于学校学生会社团部的科技部承办并负责组织实施。科技部一般配备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教师一名,学生部长一名,部员若干。其中对活动的组织实施起关键领导作用的教师,往往擅长学生管理工作,不具有学术研究的经历和体验,缺乏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研究经验,不能充分胜任学术研究活动的领导职能。其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欠缺科学完备的规范制度。如在目前高师院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往往不具有文本化的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评审专家的选用也比较随意,缺乏科学稳定的规章制度对活动过程的规范。综上,管理上的低效是导致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效不彰的重要原因。

研究性学习活动本身兼有研究性和学习性,而其最大的魅力所在就在于它的研究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性意味着该学习活动在于探寻未知,求取答案,这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猎奇心理,从而激起他们的探索热情和兴趣。同时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的过程虽不是对全人类未知的求索,但却是学生逐渐发现对他们来说未知世界奥秘的游戏。游戏过程的每一点进展,每一个克服困难后接近答案的喜悦,都可以成为他们继续前行,不断对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资源的动力。然而现实的状况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这些熠熠生辉的.亮点和魅力并未在活动中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相反,由于高师院校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陌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缺乏有力的指导,致使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兴趣以及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应该获得的成就感匮乏,使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无法切实体验到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真正魅力。

(三)缺乏对教师投入的激励机制。

专业教师高效优质的指导作为充分彰显研究性学习活动魅力和价值的必要条件,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效果而言是重中之重。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发专业指导教师参与并切实保障优质指导力量充分投入的激励机制十分重要。然而当前在高师院校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起指导作用的是参与活动的学生所在导师组的指导教师,学校对于导师针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缺乏关注,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指导与否与学生导师的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切身利益毫无关联或关联甚微,加之指导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比较繁重,且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又非一朝一夕或短时间的资源投入就能获得短期效益,这样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人力资源投入方向自然无法激起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目前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中期检查)和结果性评价(结项评价)。结项方式又包括答辩结项和成果结项。答辩结项要求项目主持人针对专家组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答辩,通过其回答问题的质量了解学生的研究深度和质量。成果结项包括两种:一种是要求项目主持人在省级或以上级别的期刊上公开发表项目研究的成果;另一种是要求项目主持人完成其项目预期的科技作品。在高师院校中,成果结项的前者所占比重居多。首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中期检查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并无对研究进展实质性的检查,而是由参与者提交一份研究进展情况的文字材料了事。其次,由于答辩结项不需要呈现系统完整且实体化的成果,加之答辩专家往往在答辩过程中放低要求,致使答辩结项的难度远低于成果结项。又因为目前我国省级出版物良莠不齐,有些省级期刊对文章质量的要求并不严格,即使选择成果结项的学生,其研究成果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三、走出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管理窘境之对策。

国外对师资培养的研究发现,师范生在培养阶段是否有机会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其从教初期的教学成果存在显着的影响。[3]故研究性学习活动对新教师的入职适应和教学效果意义重大。高师院校应充分重视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管理。首先,准确把握高师院校学生在学术研究能力发展方面的最近发展区,将研究性学习活动任务难度或成果要求确定在学生研究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之内,确保研究性学习目标的科学合理性。

其次,提高研究性学习活动管理职能部门的研究能力和管理水平,如配备具有一定研究经验和能力水平的专业指导教师或成立临时性的专家顾问库。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程序和制度,规范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申报、组织以及实施过程。总之,从目标设定到职能部门建设,直至规章制度建立与完善,是保障研究性学习活动科学、规范、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

充分彰显研究性学习活动本身的魅力是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不竭动力。首先,加大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宣传力度,注重宣传形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例如,在宣传形式上应将专家现身说法的报告会和与具有成功学术研究经验的学生交流会相结合,注重专家和学生双重榜样的合力作用。其次,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将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作为审核研究性学习活动参与资格的重要指标,并辅以相应的分阶段监督检查,注重强化过程中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由成就感所产生的激励力量。最后,鼓励学生将研究成果与实践相结合,并对学生具有可行性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予以资助,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实践性转化。如建立大学生创业团队,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付诸实践,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三)建立并强化教师投入的激励机制。

(四)建立科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体系。

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引导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资源投入方向,同时也对活动主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起到激励作用。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体系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败意义重大。首先,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不仅指引着参与者资源投入的方向,更对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次,将过程性评价进一步分解,注重研究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在过程性评价分解中,应根据不同性质研究主题的要求和实施特点,科学合理地对整体研究实施过程进行分解,保证该分解不会影响到研究活动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最后,科学确定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学术水平,保证研究任务或活动要求对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而确保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取得最大化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3]boyd,,grossman,,lankford,h.,loeb,s.,&wyckoff,j..teacherprepara-tionandstudentachievement[j].educa-tionalevaluationandpolicyanalysis,,31(4):416-440.

[4]任良玉,张吉维.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6):108-113.

48 2624988
");